学习中玩的作文

时间:2021-10-29 22:46:53 初二作文

篇一:《初中作文:享受学习的乐趣》

享受学习的乐趣

初二(6)班

学习有乐趣吗?

有。只有有乐趣地学习,才能学得更出色。

乐趣一:条条大路通过罗马

数学课上,老师出的基础题被我们攻克,便特意出了一道难题。读完题后,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从下笔,就连平日里反应迅速的同学也沉默了,整个教室里都是演算时笔尖发出的沙沙声。此时,老师打破了沉默的气氛,说:“开始讲吧。”原来,这道题只是综合了一些基础题,并无难度。

然后,老师问:“难道就这一种解题方法吗?”我们便在老师的点拨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汇总方法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你正着做我反着做,不少同学在别人发言时又得到了启发,也争着发言。结果完全出乎老师的意料,我们的方法既多又好。在锻炼发散思维的同时,我们感到了学习的乐趣。

乐趣二:温故而知新

自从上了初中,老师就经常强调要做到“日日清”、“周周清”,使我们养成了经常复习功课的好习惯。这种方法早在几千年前的孔老夫子就说过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在古人和今人的教育下,我也开始时常复习功课。英语老师曾说过“英语是一门语言,其中的语法只是绝大多数语言的规律,而不是永不改变的。”那天,我在背英语课文。背到某一处时猛然想起老师讲的语法于此处不相符,想起老师的话,我仔细探究,总结出了某个词的另一种用法。而在当天的习题中,恰好遇到的那个类似的题就迎刃而解了。温习旧知识而获得新体会,这其中难道没有乐趣吗?

学习只干巴巴得死学是学不好的。在学习中享受乐趣,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会在学习中开拓思路、得到新的体会,这难道没有乐趣吗?

篇二:《从玩中学作文(侯浓香)》

从“玩”中学作文

花都区狮岭镇冠华小学 侯浓香

作文什么?作文不是写在纸上的简单文字,不是堆砌辞藻的文字游戏,也不是考试卷子上的几十分,作文是你眼睛里那个独特的世界,是你语言所讲述的那个故事,更是你心灵感受的那段生活。然而,生活在学生的作文中常常是 “千人一面”“千口同腔”,学生作文也是“咬烂笔头”,绞尽脑汁,最终还是免不了落入“俗套”之中。所以,大多数学生视作文为语文学习中最苦的差事,大多数教师视作文为语文教学中最苦的工作。怎样改变这一历来扰人的现象呢?

我认为:激发写作兴趣很重要。兴趣是一种内在动机,学生最怕干乏味的事情。当他们有兴趣时,儿童特有的好奇心,使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当他们乐于表达时,就会想方设法动员自己全部的心中词句津津有味,妙笔生花,要想培养儿童写作的兴趣。就要从玩上下功夫,让学生把写作文当做一件趣事。

我觉得教师要懂得和孩子们“玩”。在儿童的生活里,快乐的有趣的游戏或表演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孩子们玩,教师也要参与到演员的角色中来。记得有这样一节作文课,是关于写妈妈的作文,我扮演的是妈妈,有一个学生扮演的是生病的儿子,妈妈在雨中背儿子到医院看病的生活情景。我在教学设计时,找了相关的音乐背景,和着雷声雨声,孩子们身临其境,看得十分入神,我让孩子们说出妈妈的的神态动作等,再让孩子们采访一下我的“女儿”,有的学生提问:“梦雅,你妈妈冒雨背你去医院,你有什么感受?”有的提问:“妈妈这么关心你,你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写作的材料,作文也不会那么空洞,写起作文来也有了"拐杖",那写作的难题自然迎刃而解.

教师还要懂得跟学生开"玩"笑.有一次我布置作业,故意沉下脸说:"孩子们,今天你们的纪律不好,今晚的作业要重罚一下你们.孩子们听了像等待宣判似的.于是我刷刷地在黑板上写了七八项作业,孩子们一下子像炸开的锅,像宣布了"枪毙"一样.我背过脸去嘻嘻地偷笑.我严肃地说:"看在你们今天的作业完成得好的份上,减去一项作业."孩子们渴望减刑的目光向我求助,我故作严肃地说:"这次的校运会上,你们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看在你们为班争得了荣誉的份上,减去三项作业."孩子们脸上终于有了起色,绷紧的脸皮终于松弛下来.我接着说:"我们这个星期取得了文明班称号,继续减去三项作业."孩子们一片哗然,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几个调皮的孩子高声宣道:"万岁!今天没作业!"我滑稽地笑了一下,说:"今天的作业是把刚才老师布置作业的情景写成作文,明天交."孩子这时才恍然大悟.

教师不但要懂得和孩子们开玩笑,而且要懂得和孩子们"玩"出新意.一次班的作文竞赛中,我宣布:这次作文一等奖是"周恒峰同学!"同学们很意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要知道周恒峰同学是所谓的差生.我宣读了他的文章:"阿爹还没走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做个公安.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变成一条狗,天天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条狗,这样阿妈和就不怕了„„{学习中玩的作文}.

最后我给孩子们解释的理由是:"周恒峰同学能把自己的遭遇和想法真实了出来,这才是真正是一篇"真情实感"的儿童作品."大家掌声响起,周恒峰同学顿时泪流满面。看来,我们教师要小心呵护孩子们的写作童心,欣赏他们的童真,唤醒他们用习作来表达心声的热情.这样学生才不畏惧写作文。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一个孩子,只要在两三个月里看不到自己的脑力劳动的成果,他的学习愿望就会消失。”“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所以,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在作文教学中,玩固然重要,但前提条件是在“创”字上花心思 "创”字上花心思。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学生的共性,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思维。作文就应当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独立的风格,不人云亦云。学生只有将积极的情绪内化为良好的行为,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教学中,我改变原有的方式,创造一些较新颖的,功能性更强的作文训练,学生都会极感兴趣,如让学生听声音写作文:如听外面的风声、雨声、隆隆声、叫卖声等,接着让学生说说听了声音想到了什么,可想象哪些情节编写小故事。这样一个个音响,在学生脑海里就变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小故事,这时叫学生写下来,他们就会欣然动笔,照此下去,在不断的求新求异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充分发展。

小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要素,就是“有趣”。诸如此类在“玩”字下功夫的作文课,都展示了课堂中的“趣”,更在于这样的作文课为同学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习作氛围,学生在愉悦的心境和浓郁的情趣中得以进行作文训练,改变了以往沉闷、索然无味、苍白的作文教学。学生喜欢老师轻松。

最后我想跟各位老师共勉几句话:

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获得桂冠————叔本华

没有什么比沉浸在穿凿的欢乐与激情中挥笔疾书更美,更令人心醉的事了。————海塞

写作是一种信念的动,不是语法的技。————怀特

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也不能打动人心。——狄德罗

篇三:《在活动中学习作文》

在活动中学习作文

邻玉小学 杨姣

我们常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在写作中常常遇到的也是这种问题:不知道自己可以写什么,没素材可写。即使是写出来了也只有简单的几句话,文章一点也不具体,不生动。我认为这正是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缺少观察,不注意积累的缘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实践是习作的好伴侣。引导学生勤于实践,体验生活,是让学生能轻松习作的一条好途径,也是达到上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好办法。

一、调查式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古迹、自然风光等语文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去搜集材料。

每到春天,我们这里的甜蜜公园里的樱桃花就会盛开,漫山遍野雪白的一片,景色迷人,这就是写景作文最好的素材。于是,我带孩子们去认真观察,他们果然写出了很美的文章。

为了写好《一个敬佩的人》,我要求学生们争取机会与要写的人进行访谈,或对知情者进行调查,如写爸爸,可以向妈妈了解情况,向爸爸的同事了解情况;写学校先进的教师,可以采访一下校长。通过这样的调查、访谈,所得到的素材将更丰富,更典型。

除此之外,我自己平时也特别注意观察生活,一发现好素材,就引导学生进一步调查、了解。如近期甲型HINI流感在全国广泛流传,严重威胁广大人民及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我立即请学生予以关注:什么是甲型HINI流感?有何症状?我们应怎样预防?全国甲型HINI流感有何变化?我们要怎样支持全国抗流感工作?在这次严重的疫情面前,哪些人最值得敬佩?学生从报纸、电视、因特网等多种渠道深入调查、了解、写出了许多好习作

二、体验式活动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但我认为“百见不如一试”,仅仅靠眼睛观察是不够的,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尝试着去做一做有兴趣的、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就是让学生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增强学生的感受能力。教师应因地制宜地为学生设计、推荐实践的项目,计划、鼓励学生大胆地参加实践。比如在教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时,我结合口语交际“小小推销员”,在习作指导的前几天,我告诉学生要在班上举办一次“交易会”,让每个孩子带一样东西来卖,自己做广告,自己卖,鼓励赚到钱。要让自己的东西好卖,事先就要仔细研究手里的东西,找出它的优点,它最吸引人的地方,并且要想好怎样才能把它说清楚。交易会开始了,班上热闹非凡。学生有的学着两元商品店“先声夺人”,站在椅子上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两元,两元,样样两元!”;有的采用“直销”方式,“走街穿巷”地向同学们推销;更多的同学则干脆把自己设计、撰写的商品广告贴在黑板上、玻璃窗上……活动结束后,我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孩子思

考自己的东西为什么能卖出去,在介绍的时候注意了哪些方面;自己的东西为什么没卖出去,应该从那些方面改进。孩子们经过认真总结重新写出自己的商品广告。许多平时不爱写作文的学生一反常态,洋洋洒洒写了好多。他们还告诉我:“写文章真有趣!”“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写出来,真痛快!”

通过这种交易会的形式,孩子们在自己身上发现了沉睡的商业潜能和与人交际的自信。他们还体会到父母挣钱的艰辛,知道了卖东西要研究市场的需要,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知道了好的商品还要有好的宣传,体会到了创意在商业中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也给我很大的震撼,我意识到只要机会合适,激发起孩子们表达的欲望,每个孩子都能写出好文章来﹗怎么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呢﹖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消极地等待好题材从天而降,而要积极主动为孩子们策划一些活动,让他们想说话,有话说。

比如有段时间我发现孩子们很喜欢玩丢沙包的游戏,于是我就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丢沙包比赛,孩子们的兴趣空前高涨。活动开始前,我提醒孩子们不要光顾玩,要注意多看、多听,留心观察。在活动中我还随时注意提醒他们关注一些精彩的环节。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写出的作文果然精彩纷呈。

三、验证式活动

现行的各门课程也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资源。《数学》、《自然》、,《科技》、《劳动》等课程让学生学到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学科的优势,加强学科的横向联系,鼓励学生

在生活中用实践验证书本上的知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探索精神与热爱生活的情趣,拓宽了写作空间。

教了《爬山虎的脚》后,我让学生回家种几颗绿豆,仔细观察绿豆的发芽过程,做好详尽的记录。 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非常高兴,回家马上动手做起来。过几天,我改这批日记时,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每个学生都一丝不苟地完成了小实验,每篇日记都生动地记下了孩子们的收获和喜悦。

篇四:《从中学习作文指导》{学习中玩的作文}.

半命题作文拟题技巧与实践训练

标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常言道,题好一半文。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半命题作文四种形式:

1.命前半题:如《___我的梦想》;

2.命后半题:如《告别___》;{学习中玩的作文}.

3.命中间部分:如《给___的一封信》;

4.命首尾部分:如《___,别再让我__》。

由于其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多半”的自主选择权,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还相当大。此外,有的话题作文其“话题”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半命题元素”,实际上可称为“准半命题作文”,如以“感悟”、“渴望”、“珍惜”、“关爱”等为话题的作文,考生只需在“话题”前后补上一个巧妙新颖的词或短语即可动笔成文。

半命题作文拟题常见弊病{学习中玩的作文}.

1、拟题雷同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拟题雷同的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极易雷同的拟题是

《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____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 2、拟题宽泛,难以下笔。以《感悟____》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3、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总之,考生在拟题时不能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具有的“自我命一半题”这一有利条件,因“势”利“导”,仅仅着眼于内容是否“好写”,是否“耳熟能详”,而不是是否“写得好”,是否“能出新”,这

种“先天不足”,势必导致自己拟的题目反“将”了自己“一军”,不是所拟题目限制了自己的手脚,思路打不开,就是拟题涵盖宽泛,想写的内容太多,不知从何入手。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策略

1、所补词语宜“小”不宜“大”,力求“小”中见大,“小”中见深。化大为小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人题目.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比如“《告别_____》”(2006年江苏常州市中考作文题)。实际上。“《告别_____》”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如果我们不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切入.这篇文章写起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泛泛而谈。但是,如果以“《告别自卑》”、“《告别初三》”等这样具体的角度来切入,那么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具体。{学习中玩的作文}.

2、补填的文字不仅要“准”,而且要力求“新”,有文学色彩或富有哲理。例如: 如“《沐浴在_____》”这个作文题.有考生就将英语单词组合于题目中成“《沐浴在English中》新颖别致。 如“《____是_____》”有考生拟题为“《心愿是一棵会开花的树》”,就采用了,明喻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再如,“《_____的背后》”有考生运用组合的方法.以“《25的背后》”为题,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令人拍案叫绝。“最美丽的___”大多数同学在横线上填上“风景”、“心灵”、“一瞬”等词语,从正面选材演绎题旨,有的同学别出心裁,在横线上填“苍蝇”一词,以童话的形式讲述三只苍蝇作选美表演最后都死于蝇拍之下的故事,告诉读者:{学习中玩的作文}.

邪恶的东西,即使看上去很美,也总是人们的敌人,必须毫不留情地除掉它。作者避开了“正面”、“赞美”这样的常规思维,巧选“反面”、“讽刺”这一鲜有考生涉及的角度选择事物,新人耳目。有个作文题“走近___”,有位学生填入“老鼠的幸福生活”,造成悬念。这种创新手法与上述的笔法异曲同工。当然创新不等于怪异,“新”必须以真善美为前提。半命题作文“青春因___而精彩”,少数考生写“青春因早恋而精彩”、“青春因恶作剧而精彩”,就是把“创新”误为“出格”,把“精彩”误为“搞笑”甚至低俗的典型例子。 半命题作文补题技巧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补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常见的有如下几种补题技法:

①具体事物拟题法。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___》,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___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

护。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寻找爱的猪》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②抽象事物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是化具体为抽象,便于抒写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以《当我面对___的时候》为例,可以《当我面对虚荣的时候》为题,敞开心扉抒写自己对心灵的拷问;可以《当我面对她的唠叨的时候》为题,叙写自己对母爱的独特感受。《感悟___》则可以《感悟初三生活》为题,抒写对紧张、忙碌的“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的种种体验;可以《感悟春天》为题,豪情满怀地谱写充满勃勃生机的春的乐章。此外,像《寻找心灵的伊甸园》、《寻找人生的方程解》、《我好想有一片蓝天》等用的也是此种拟题法。 ③特定情景拟题法。这种拟题方式新颖别致,能创设一种特定氛围,给人一个让思絮飘逸、遐想的空间,极易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如《我好想再看你一眼》、《我好想当一天老师的“好学生”》、《当我面对心灵的抉择的时候》、《当我面对寒风凛冽的时候》、《我梦见范进参加中考》、《我梦见妈妈下岗》等标题采用的便是此种拟题法。前面提到的《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若一定要选“成功”或“失败”的作文材料,采用特定情景拟题法,将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掌声响起的时候》、《当我面对鲜红的“58分”的时候》等,便会获得另外一种奇妙的效果。

④特殊符号拟题法。此法是借用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学科特殊符号或公式来拟题,适合于涉及几种因素、内容上相互关联的作文。这类标题的作文在行文中必须恰当地体现公式符号与社会现象、某种

篇五:《玩作文100字》

我想玩,到月亮上去。去帮月兔捣药,去见嫦娥姐姐。 我想玩,到太阳上去。去做烧烤,去找外星人。 我想玩,到天庭上去。去做天仙女,去见大世面。 我想玩,到外星球去。不用做作业,想玩就玩。重庆 九龙坡区&&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三年级:蒋乐蕙

篇六:《(话题作文)从生活中学习》

从生活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