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时间:2021-10-29 18:34:41 初一作文

【篇一】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教科院教育学(语文教育)专业试讲教案

姓名: 孙璟珺 班级: 12语教2班 学号: 20121204202 时间: 2015-11-24

【篇二】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诗词赏析教学参考书原文 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

近代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教学用书赏析】

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1945年公开发表。诗人柳亚子读后写道:“展读之余,以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作手,随苏辛未能相抗,况余子乎?”

这首词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咏雪言志,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充分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这首词大气磅礴,写景纵横千万里,论史上下几千年,充分表现了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壮志豪情。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也是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从此,红军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下旬,红军在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准备渡黄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一个距离黄河不到半天路程的小山村。《沁园春 雪》就写在这个时候。抗日战争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到43天的谈判。在此期间,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柳亚子向毛主席“索句”,毛主席手书《沁园春 雪》赠给他,后于1945年11月14日发表于《新民报》晚刊。这首词的写作和发表聚俱在新的革命时期即将开始之际,有着重要意义。了解写作和发表背景,有助于领会词所表现的当代无产阶级英雄和革命人民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是词牌名。沁园,相传是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曾被外戚窦宪夺取,后人作诗以咏吟咏其事,调名因此而得。又名“寿星明”“东仙”“洞庭春色”“大圣乐”等。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是这首诗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描写北方壮丽的雪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分为3层。

第一层概括描写北国的壮丽雪景。

“北国”,即祖国北方,点明了所写的地域。“千里冰封”,写辽阔大地被坚冰封冻;“万里雪飘”,写万里长空雪花飞舞。“千里”“万里”是互文,应合起来理解,意思是千万里范围之内都是“冰封”“雪飘”。作者登高望远,视野开阔,并在想象之中扩展视觉形象,使视线远达千万里形成了广阔的意境,显示了宏大的气魄。“冰封”是静态,“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雪飘”是动态,“飘”字显的舞姿轻盈。一静一动,静穆而又生动。冰雪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美。对北国雪景的概括描写,把读者引入了一个壮阔雄奇、玉砌银装的冰雪世界。

第二层具体描写北国风光。

一个“望”字领起了以下七句。“望”,有登高远眺之意。作者望到了哪些呢?有长城,有大河,有群山,有高原,从“长城内外”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的内容。“望”中所见,既是实写的视觉观感,又带有很大的想象成分。这个“望”又显示了作者自己的形象,他的身影是那么高大,真是顶天立地,他的意兴是那么豪迈,真是壮志凌云。 “望”中所见既有近景,又有动景。

静景,写“长城”,写“大河”。“长城”“大河”,位于“北国”,写这些景物最能反映北国风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用于抵御侵略的军事设施,他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大河”专指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而东:广袤千万里。“长城”“大河”这两个名词就有一种雄伟的气概。诗人在“望”中建“长城”“大河”,并借助想象感受到“长城”“大河”的全貌全景,是热爱并誓死保卫中华大地的反映。在东北全部、华北部分国土已经沦丧,神圣的抗日战争即将开始之际,写“长城”写“大河”不能不寓有深意。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抗日的中流砥柱。在写作此词前不久的1935年12月12日27日,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向全世界宣告:“我们中华民族有自己的敌人血

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写“长城”,写“大河”,内蕴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意思,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保卫我们美丽富饶的祖国河山。

“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唯余”,是“只剩下”的意思,“莽莽”,指白茫茫的一片,照应第一层中“万里雪飘”一句。“唯余”强化了白茫茫的景色,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气象奇伟而雄浑。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顿失”是顿时失去的意思;“滔滔”,这波涛滚滚的气势;“顿失滔滔”写出了变化之速,寒威之烈,照应第一层中“千里冰封”一句,使人自然想到昔日这条母亲河波涛滚滚的气势。

通过以上静态的描写,使北国壮丽的雪景更加形象具体,显示了作者博大宽阔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热爱华夏大地的深情。

动景,写群山,写高原。“山舞银蛇”,写群山蜿蜒起伏像银蛇一样舞动。“原驰蜡象”,写高原上丘陵连绵不断,像一只只白色的象在奔驰。“欲与天公试比高”,雪天云低,山天相接,群山高原等景物好像要和老天比一比高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前者舒展柔美,后者,奔腾壮烈,引发读者丰富而美好的想象。“舞”“驰”两个动词,对群山在冰雪中延伸无尽,高原在冰雪中起伏向前的情形作了生动的描写。“欲与天公试比高”,本是描写群山与高原延伸到天边的那种状态,但由于“试比高”的拟人化描写,与前面银蛇舞动、蜡像奔驰的情状相呼应,写出了北方冰雪世界中群山与高原形象的雄伟。

山、原都是静态,却写它们“舞”“驰”,这样化静态为动态,有多种因素。第一视觉的因素,作者站在高处看得很远,由于山势和丘陵连绵起伏,视线跟着地势望去,却有山舞原驰的动感。第二,精神的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时代因素。中国革命正在蓬勃发展,中国人民正在放奋起抗日,运用比喻的手法赋予群山和高原以生命和顽强的性格,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第三层写雪后晴天的美丽景色。

“须晴日”,是等到晴天的意思。如果说前三句写的是眼前的实景,那么从这句起由写

实转入想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把人引入到一个辉煌的境界中去。“红妆素裹”,指阳光与白雪交相辉映,装点着祖国的河山。“分外妖娆”,是更加妖娆动人的意思。天朗气清,红日当空,阳光映雪,既纯洁素雅,又富丽热情,真是多姿多彩,气象万千,使人油然而生出热爱祖国的情感。“看”字与“望”字照应,用字富于变化,也似乎在引导读者展开想象,欣赏那一幅绚丽多彩的美丽图景。

下阕,评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歌颂党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此阕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承上启下,由描写景物转入评论历史人物。

“江山如此多娇”,承接上文,再一次赞美祖国河山。“娇”是一种女性美,正与“红妆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出下文,指出历史上,有很多英雄人物为祖国的壮丽河山而倾倒。一个“竞”字写尽了英雄之间的激烈的斗争,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折腰”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的姿态。两句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有机的整体。

第二层具体评论历史人物。

一个“惜”字贯穿着这一层意思的始终,委婉地指出了历代帝王的不足,句句饱含惋惜之情。“惜”字的意味非常丰富。第一,“惜”中含褒,以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英雄为前提,他们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他们也就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第三,“惜”字包含后来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自信。

“秦皇汉武”的弱点是“略输文采”,“略”是略微的意思,“输”是差的意思,“文采”是指在文化方面的才华与成就。意思是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略显不足。再说“唐宗宋祖”,指出他们的不足是“稍逊风骚”。“稍”是说指稍微,“逊”是差的意思,“风骚”亦指文化方面的才华和成就。意思也是说他们在文治方面稍微差一些。意思也是说他们在文字方面稍微差一些。接着评论“成吉思汗”,先称他是“一代天骄”,欲扬先抑,再说他“只识弯弓射大雕”,就是只注重武功而忽视文治。“弯弓射大雕”形象非常生动,非常鲜明,加上“只识”二字,

对文治方面的批评要更严厉些。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杰出的帝王的代表,精选他们,典型的概括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读着作者对他们的评述,唤起我们对这些帝王历史功过的无限联想,无限丰富的历史形象构成长长的历史画卷。评古是为了论今,这一层有针对性地批评了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下文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第三层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俱往矣”一句,有力地结束了对历史的回顾,指出历代帝王都已经成为过去。“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意思说,称得上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还要看今天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也正在崛起,新的风流人物正在而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个新的风流人物指什么人,由于这个新的风流人物是与历代封建帝王相对的,因而也必然不包括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因此可以看出,作者在第二层中选取历代帝王这个系列加以评论,而没有选取农民起义的英雄加以评论,这不但是由于封建帝王是所谓“正史”的代表,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宣告所有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已经并将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新的风流人物,只能是指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广大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英雄人物。“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一层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这首词,以宏伟的气魄,生花的妙笔,写景论史,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激发人们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鼓励人们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写景、议论、抒情三者有机结合,是这首词的显著特点。词的上阕是写景。有概括描写:辽阔的北国漫天飞雪,大地冰封;有具体描写:长城内外,白雪覆盖,滔滔黄河,停止奔流,群山如银蛇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如蜡像奔驰。其中有静态描写有动态描写,还有想象描写:雨后天晴,红妆素裹,更加妖娆。这些描写形象地勾出了一幅北国严冬的雪景图,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令人心气豪爽,精神奋发。下阕是议论兼抒情。由江山的多娇想到人们为之倾倒的历代英雄,引出一番议论,历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指出他们的不足。最后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豪情壮志。全词写景

【篇三】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案

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1、 教材内容和地位:

《沁园春 雪》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位于单元之首,是一篇重点讲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诗词拔萃”。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的璀璨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穿越时间的长河,拨动人们的心弦。而毛主席的词是用古诗词的体例来表现现代的内容,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气势磅礴。《沁园春 雪》更是被誉为“千古绝唱”。

2、 课标要求与处理策略:

《课程标准》阅读部分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与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沁园春 雪》就是训练朗诵的极好例子,需要反复诵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认知内容,感受韵律,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会意境,发展语感。

《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实施建议部分指出,编写教材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在教材的使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应是教材的使用者、评价者和编写者。《沁园春 雪》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位于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鉴赏能力,七年级学生与九年级学生应该有明显的能力差异,因此课文编排的科学性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而这一单元的一首现代诗《再别康桥》难度更大,在大学语文教材里也是精讲篇目。教师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一般处理策略是难者浅教,易者深教。而《沁园春 雪》作为传

统名篇,虽有一定难度,必须突破难点。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和课标要求,本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通过诵读,体会词作展现的意境,联系文化背景,体验作者的情感,接受美的熏陶。

2、理解词作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品读赏析,体会作者的胸襟与抱负。

三、重点、难点

1、掌握两首词的寓意。

2、理解词作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一种让人爱得几乎心疼的文学精灵,它就是诗;有一种让无数文人学子如醉如痴的文学神魔,它就是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毛主席的一首词《沁园春 雪》,共同感受风流人物的慷慨豪情。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简介题目。

(1)老师简介词牌名知识,词牌名与题目的区别。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一首词的一段称为一“阕”。若词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

“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2)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他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下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雪》抄给他。随后在《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信心。

(四)整体感知。

1、学生大声朗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

2、老师正音。(多音字和易错字)

沁园春 莽莽分外 妖娆 ...

成吉思汗 今朝 数风流人物 ...

3、 听录音。

4、 齐读,进一步体会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要求读的时候尽量处理好音量、语速和语气的变化。

( 先让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对文本有一个整体感知,避免一开始就进行支离破碎的分析。)

沁园春 雪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毛泽东

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千里/冰封, (干脆)

万 里/ 雪 飘。↗(拉长)

望/ 长城内外,(望 拉长)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山/ 舞银蛇,

原/ 弛蜡象,(语速加快,体现动态)

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 /妖 娆,(舒缓,赞美)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低沉、惋惜)

略输/文采;(慢)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俱 往矣──,(慢,拉长)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 风流 人物──。

还 看/ 今 朝!(一字一顿)

(五)精读品析

1、老师引领学生学习上阕,品味情感,指导诵读。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那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

(明确:词的上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学生自由讨论,试着说出词句意思。

(3)讨论:词的上片哪些句子总写北方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里。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抒发了诗人豪迈情怀。)

(4)指出写静景、动景的词语,体会其意境。

(明确:“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由下而上,一动一静,意境开阔,气魄宏伟,格调非凡。)

(5)讨论: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字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明确:“望”字。它统领了以下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

【篇四】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沁园春雪》教学设计(新版)苏教版(新)

毛泽东词二首《沁园春 雪》 学习目标:1、通过多种读书方法学会鉴赏诗词。

2、了解伟人伟大抱负和对未来坚定信心。

3、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伟人,他带领红军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带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他建立了新中国。他就是——

▲今天我们来欣赏毛主席的一首词——《沁园春 雪》。(板书)

▲我们先来看看《沁园春 雪》的写作背景。

2.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投影】

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自由朗读→组内合作扫除字词障碍→组内互读→尝试展示→全班朗读展示)

▲同学们在读词的时候发现上阕主要写什么?——北国雪景,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个景色吗?——美、壮丽„„

▲读这样的美景,应该用什么感情呢?赞美、自豪、热爱。

▲哪个小组有感情的把词的上阙来朗读一遍。

▲我们新城初中的孩子刚刚读了几遍同学们就有如此感悟,真不简单。

▲让我们一起来齐读词的上阕。

3.研读词的上阕

▲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我们还可以想像画面,老师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特别喜欢这三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老师似乎看到了:绵延起伏的群山,仿佛狂舞着的银蛇,那么灵动,那么自由;盖上厚厚积雪的高原呀,俨然一群你追我赶的巨象,那样磅礴,那样奔腾!想要和老天爷比个高低吧。就让我也参加到改变世界的行列中来吧!(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

▲下面就请同学们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选择从逗号到句号一段,,用最美的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雪景,好吗?

活动二:小组交流,选定一段→自主研读、想象→组内交流,充实画面→组内尝试展示→全班展示

„„

▲你看,主席登高远眺,望到了:随手板书:群山、长城、大河(黄河)、莽原。还有三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它和下文什么关系呢?总写。对呀,有总写有分写,有实景,有虚景。美不胜收。

▲让我们一起再齐读上阕。

4.研读词的下阕

▲我们同学都这样激情澎湃,难怪主席诗情大发,不由得赞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板书)

▲如此壮丽河山让无数英雄纷纷倾倒,有哪些英雄呢?

▲请同学们研读下阕,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并进行合作展示。

【投影】(读评价的诗句→小组长带领分别找出问题的答案<1人发言,其他人补充>→组内交流→组内1+1、1+2尝试感情朗读→全班展示)

▲主席对他们是怎样评价的呢?相关诗句 理解:略、稍、只(长于武功,短于文治) ▲读这些句子用什么感情呢?学生回答:„„赞扬、遗憾、惋惜

如果说“英雄”——肯定,完全赞同吗?

如果说遗憾、惋惜——赞扬

▲主席客观评价:虽然他们是历代帝王中最杰出的,他们为历史做出相当大的贡献,但由于历史原因,他们只是个从个人利益出发坐江山的,必定要退出历史舞台。(看情况)

▲主席真正赞扬的是哪些人呢?——读“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风流人物是怎样的人?就是那些具有文韬武略的能建功立业的人物。

▲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影片片段。

5.拓展延伸

同学们,伟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贡献的人们,为国争光的奥运健儿,抗击洪涝旱灾的人民子弟兵,汶川地震中无数志愿者,神七幕后默默无闻的英雄们,„„(稍停顿)当然还有一个站在讲台上的我。

2

你们说,风流人物还会有谁?(不说就提醒)就是伟人在小时候也是些平凡的人!引导同学发现自我的价值。

▲对,还有我们!(课件)同学们让我们在祖国如画的江山上添上自己的一笔,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一个名额上黑板,写在你认为最醒目的地方,其余同学在英雄谱上签上你最潇洒的名字。

▲多么令人激动呀,我从新城初中的学生身上看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老师要说“国家兴亡,我的责任”,无数历史英雄俱往矣,就连一代伟人毛主席也俱往矣。处于青春年少的我们就是当代的风流人物,让我们全体起立,齐读全词!师领

3

【篇五】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沁园春_雪》说课稿

《沁园春 雪》说课稿

五沟营中学 葛明印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雪》。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

《沁园春 雪》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诗词拔萃)毛泽东诗二首中的第一首,另一篇是《卜算子 咏梅》,居单元之首。学习这首诗主要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第二点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把本课学习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弄懂字面意思,将不懂地方标记出来;逐词逐句揣摩语言,细心揣摩品味. 能力目标: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感知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品味学习诗歌的壮美及诗中表现的人情美.

品味学习诗歌的壮美及诗中表现的人情美为学习的重点. "细致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感知词中的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也是本文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说教法

本课主要使用诵读法,提问法和练习法。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初读全词--听读全词--导读全词,最后分组诵读;从方式上看,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听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欣赏、领悟词的优美语言和优美意境,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我在寻思上多下功夫。根据认识原理,设计并尝试了"连环--顶针"提问教学法,四组提问"切入""顺承""深化""引伸" ,力求一气呵成,分别解决词的上阕、下阕、教学重点和难点,且四组提问所辖18个小问题,"成语接龙"似的一个衔着一个,形成一种"追问",把全篇课文讲析内容全部带了出来,希望以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达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目的--这是提问法。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2个反馈检测题,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这是练习法。

本课采用了《沁园春 雪》朗读磁带1件,用于听读训练,直接服务于诵读法;使用《我爱你,塞北的雪》VCD片导入新课,形象生动;《沁园春雪》VCD片和课文插图《江山如此多娇》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提供了保证。投影仪和打印资料,增强教学直观性,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说学法

在当今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已不是如何使受教育者学到知识,而是如何使他们学会学习。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

这节课在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重要方法--诵读法。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为此,安排大量的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根据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采用五人讨论小组讨论活动,把全班分为十三大组,确定发言代表,调动各层次学生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习步骤,提供预习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习惯。

五、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导入新课 在投影仅上播放VCD片《我爱你,塞北的雪》片断。由"滋润着春天的麦苗,迎春花叶"的北方柔美深情的雪,过渡到北方豪迈的雪。这样导入从视听上吸引学生,营造气氛,开启学生形象思维。板书课题。

第二步、简介背景 展示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在特定历史时期担负的历史使命,有助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理解词的主旨。

第三步、初读全词 在解题之后,指名学生轮读上下阙,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借助投影仪进行正音教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齐读形式品味词的语音之美,初步感知教材。

第四步、听读全词 要求学生闭眼听读,联想优美画面,初步感受词的形象之美,训练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第五步、导读全词 先让学生以五人讨论小组为单位,讨论屏幕上用投影仪投出的四大问题:

一、 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二、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三、请找出主旨旬,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

四、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学生经过3分钟小组讨论后,教师将早先设计好的四个大问题之下的18个形成顶针特色的"连环问"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深地进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这18个小问题是:

1.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北国雪景图 板书"景")

2.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 (千米高的塬上)

3. 登高就能--(远眺),词的上阕有一个字能表达这个意思,这个字是--(望)。

4.作者在高处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长城、大河、山脉、高原)

5.(讲析了"长城""大河'两句后) 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使用比喻、拟人修辞,化静为动……)

6.上述感受全是作者看到的吗? (不全是) 其中带有很大的什么成份? (联想、想象)

7.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在雪中想象雪后红日当空,白雪交映的壮丽景色) (插入学生诵读训练1分钟)

8.词中哪一句话可概括上阕这个意境磅礴,气势雄伟的画图? (江山如此多娇)(用投影仪展示课本插图,板书"江山多娇")

9.显然这是一个承上句,总括上阕,有没有启下句总起下阕?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0.这说明下阕由景到人,写了哪些英雄人物?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 (板书"评古代帝王")

11.说说你对他们的认识。(雄才大略,战功赫赫… )

12.作者用哪一个字概括他对五位历史英雄的评介? (惜)(板书"惜")

13.(概括"惜"字用词讲究分寸的表达作用后) 词中还有几个类似的作用的字,大家找找。(略、稍、、只)

14.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评古为颂今) (板书"颂")

15.歌颂今天的哪种人? (人民大众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板书"人民大众")

16.那么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板书"主旨")

17.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真正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应看今天的人民大众) (插入学生诵读下阕1分钟)

18.词上阕写景下阕评古颂今,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前者是基础,正是由于"江山如此多娇"才会引无数英雄折腰,评古颂今就很自然)

这18个小题由易到难,由己知到未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的起铺垫作用,有的起过渡作用,有的其引思作用,有的起活跃气氛作用,使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果子"。通过连环追问导读方式,学生对词的理解和认识大大加深了,本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也基本突破了。怎样在此时趁热打铁,再给予重锤强化?

第五步、赏析全词 播放《沁园春 雪》VCD片,旨在通过视听感观共同作用,调动学生形象思维积累,从主客观方面同时点燃学生形象思维的火点,使学生形象思维燃起熊熊烈火。

至此,课堂教学达于高潮,似可嘎然而止。然而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反馈越及时越好。我推出2道"反馈检测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两道题围绕着教学目的设置8个选择支项,检查学生教学目标掌握情况。同时,考虑到初三学生面临升学考试,注意考查学生审题的能力,一题要求选出正确项,一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最后一步,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一段文字描绘诵读本词时脑中浮现北方雪景画面。这是用教学中以读促写,把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点作法。

六、板书设计: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景: 江山多娇 (望)

评: 古代帝王 (惜)

颂: 人民大众 (主旨)

表现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情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篇六】苏教版初一语文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雪》教案

《沁园春 雪》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编排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居单元之首。本单元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能领略诗情画意,感受其意境美;反复吟诵,联想品味,既提高欣赏能力;也感受诗人抒发的强烈情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因此,我把名句积累和体会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作为本节课的主要任务。

二.教学方法:叶老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学法具体如下:

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走进文本,初读感知——研读文本,指导朗读——品读文本,激扬文字——诵读全词,升华感情;从方式上看,教师范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试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感受这首词音美,形美,意美。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2、合作探究法——合作探究,巩固提高。

三.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积累重要字词,有感情地朗诵本词。

(二)能力目标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积累咏雪名句。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三)情感目标

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悟毛泽东宏大雄伟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课型、课时和基本思路

1、教学课型:教读课

2、教学课时:一课时

3、基本思路:依据本词的特点,本节课采用“兴趣导入——诵读感知——研读探究——延伸拓展”的思路。教学的各环节注重积累和联想。

教学步骤: 课前播放视频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创设学习情境。

一.导入新课:

北方冬雪,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有

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咏雪之作在1945年重庆的《新民晚报》发表后引起了极大轰动,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命令他的御用文人写出气势、意境上都压倒对方的诗,但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未能如愿,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诗人就是毛泽东,他的咏雪之作就是《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

检查预习:分 娆 逊 数 汗

解词: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二)听读感知

1.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思考:你感受到了----------------------------的毛泽东形象。(自豪、豪迈、大气磅礴)

2.学生试读,师生评价。

4.教师讲解: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读积累其中的咏雪名句。

(三)研读积累

1.自主学习,提出疑问。

2.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疑难。

3.分析示例:

例一: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总写北国雪景,“千里”“万里”是互文,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也写视野的辽阔。“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例二: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飘飞是动态,说山原在飞舞、在奔驰,形象地写出了万里雪飘,变静为动,画面生动活泼,景色壮观无比!

例三: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须”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4.齐背咏雪名句。

(三)探究主旨

1.简介写作背景:1935年,遵义会议奠定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请同学们找出表达作者豪情的诗句并加以品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分组讨论:英雄人物应具备怎样的素质?(文武兼备)

3.思考:①下阕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一个“惜”字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词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

②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

“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③教师小结:本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实景有飞雪、冰封、长城、黄河、群山、高原;虚景有雪晴后的红装素裹,大气包举,气象雄伟。下阕议论、抒情,评论古代英雄的不足,赞美当代革命英雄,充满对革命前途的必胜信念。

思考:哪两句是过渡句?它的作用是什么? (“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

4.有感情地齐读全词。

(四)拓展延伸

1、对比阅读:毛泽东的另一篇咏雪之作《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思考:两者在内容、情境、感情上的异同。

2.多媒体欣赏任长青诗作《诗人毛泽东》,教师小结: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诗篇”, 一首《沁园春雪》只不过是毛泽东播撒在民族精神文化长河中的一朵小花,在毛泽东的诗里,有蓬勃的青春意气,有婉丽的爱情悲欢。有残阳如血的壮烈,有战地黄花的灿烂。有风流人物的慷慨,有人间正道的沧桑。有宏图惊世界,有腊梅傲雪霜。课下请同学们徜徉诗路,搜集毛泽东诗词,吮吸香甜的文化之蜜,让自己的人生摇曳多姿。请让我们一起上路吧!希望同学们在作者词作中体会革命领袖的情怀,感受一代伟人的风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积累咏雪名句并根据自己的印象,写一段雪景的文字。字数不限。

(六)在《沁园春 雪》的视频歌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传统的诗词教学教师的讲授有余,学生的活动不足;理解、分析内容和含义等逻辑思维有余,而体味、感悟意境等形象思维不足。教学这首《沁园春雪》时,我想尝试改变这两点。 首先粗线条勾勒设置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才有了课堂上的水乳交融、水到渠成,一气呵成。 整个教学线条流畅而又自然,学生活动充分而又热烈,一切方法皆来自于学生,又运用于学生。其次我设计、组织形式多样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动起来。这堂课我运用了听范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读出词味,也教会学生学习诗词的重要方法——诵读法。再次多媒体课件的加入,将声画带进课堂,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增加了课堂的艺术色彩。 总之,本节课我以品读积累为教学线索,以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能力为原则,以体会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气度和情怀,并能自主研读毛泽东诗词为目的,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