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时间:2021-10-29 18:23:23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古诗词赏析教案

古诗词赏析教案

一、考点解析

要点一:中考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考查要求与命题特点

(一)《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

1、古诗词鉴赏的教学目标: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2、古诗文阅读的评价。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201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对古诗词赏析的考查要求

1

234

考查学生对课外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具体为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品析诗歌语言包括整体语言风格和炼字炼句、品析诗歌意境、品析作者情感主旨、品析诗歌表现技巧及举例。

(三)命题特点

1、命题材料

总体来说,主要是以唐宋诗词为素材进行考查,尤以唐诗为最。从内容上来说,山水田园题材最多,忧国忧民题材逐步增加;从思想感情上来说,表现愁思的内容最多;从作者方面来说,则多为名家以及在不同时期有影响、有代表的诗人词客;从体裁来说,以近体诗为主,尤以唐代的绝句为最。

2、题型设计

以简答题为主,填空题和选择题为辅。

3、考查角度

中考命题的考查角度,侧重于单独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

4、学习策略

鉴于中考诗歌鉴赏的基本特点,在应试策略上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丰富诗词积淀,厚积薄发。

只有大量的阅读积淀,才能由量变到质变,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2)、明确考标要求,了解设题特点和命题趋势。

只有熟悉考试要求,才能学有方向,提高鉴赏训练的针对性。

(3)、熟练掌握各类题型的解题模式,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

只有熟悉各类题型,把握解题要领,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要点二: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经典考点梳理及解读

从近年南京市和全国各地市中考语文古诗词的考查内容分析可知,古诗词赏析的考查材料正逐渐从课内到课外演变。其考查要点主要可梳理为以下四大考点:

(1)、领悟情感 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对诗词情感的考查,也就是对诗词主要内容的考查,是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此内容的考查频率极高。

一般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对诗句意义的理解,对诗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对全诗深层含义的领悟,对全诗名句的感悟。通常会将诗歌景、人与诗歌情感结合在一起考查,如“本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10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

(2)、体会意境

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意境是诗歌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结合,意是诗人在诗歌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歌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真题回放】“2011年兰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第9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体会。

(3)、赏析技巧 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表现手法的作用。

诗歌的艺术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见的有:行文构思、修辞特点、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学习和积累一些诗歌鉴赏常有的艺术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诗歌阅读鉴赏力,正确表达出我们的鉴赏感受。

【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

(4)、锤炼语言 赏析诗词的整体语言风格;或从遣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诗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发,往往通过诗的语言来实现。进行诗歌赏析,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因此,考查对古诗词中准确、生动、传神的语言的品味,是近年来中考古诗赏析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真题回放】1、“2011年眉山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2、“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8题“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查诗歌词语的表现力。

3、“2011年宿迁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二、方法归纳

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的解答方法可总结如下:

(一)、领悟情感

【典型例题】“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10题“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考查领悟诗词的主旨情感。

【题目形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或心情。

【提问变式】 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答题技巧】

1、注意从诗词标题、注解小序、诗眼或关键词、题干提示中寻找答案。

2、关注作者和时代背景,尤其是名家名篇,更需要“知人论世”。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从诗词内容和类别上去辨析。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刻画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评分:2分,意思对即可)

【题型示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刻画了诗人自己的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参考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句诗刻画了诗人在竹篱笆边上采摘菊花,无意中抬头看见南山的宁静优美的景色。刻画了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采菊”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二)、体会意境

【真题回放】“2011年兰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第9题“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考查对诗歌意境的想象和体会。

【题目形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技巧】描绘图景要注意四点: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

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语言要求优美。

三是要抓住景物特征,用优美语言再现诗歌意境。

四是要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常见的失误有2点:

一是描摹事物时采用直译的方法,变描摹为翻译;

二是考生往往着重于“思与境谐,情景相融”的正衬模式,而忽略了一些诗歌是通过景物来反衬思想感情,造成理解思想感情的错误。

【答题格式】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参考答案】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题型示例】(2011 年浙江湖州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淮上渔者(唐)郑谷

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①船移江浦②风。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获③花中

【注释】①逐:跟随②浦:水边,岸边③获: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苇

16.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几句话进行描述(2分)

【参考答案】 (共2分)诗的三、四句展现了欣喜欢快的情景:白发老人钓得一条尺把长的鲈鱼,儿孙们兴高采烈地忙着在获花丛中吹火煮鱼(意思对即可)

(三)、赏析技巧

【真题回放】“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9题“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考查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等任一种)及表达的情感。

【题目形式】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题技巧】

1、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2、要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作分析。

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4、分析诗歌的艺术风格,如朴素自然、雄浑奇拔、清丽明媚等。

注意:

中考古诗词中,考查表达技巧,大多不会直接提问,而是多借助于对名句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评分:2分,答出一点即可)

【题型示例】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参考答案】:

1.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四)、锤炼语言 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典型题型有:⑴分析语言特点、风格;⑵炼字;⑶题眼。

【真题回放】1、“2011年眉山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问题(4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题目形式】1、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技巧】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如: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明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②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析例句(特色语句)+析感情

【参考答案】(3)示例:“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三个词语均体现豪放之气势)

【题型示例】1、请分析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参考答案】(1)全诗语言平淡朴实,不加雕饰,似无意为诗,而诗情自然流露,韵味隽永。

(2)前四句写自己隐居生活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诗人内心的宁静。

(3)后四句对这种隐居生活作了具体描绘。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真题回放】2、“2011年德州市中考古诗词真题”《旅夜书怀》第8题“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考查诗歌词语的表现力。

【题目形式】2、炼字、名句赏析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或还原内容。 = 3 * GB3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境

【参考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题型示例】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参考答案】:“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真题回放】3、“2011年宿迁中考古诗词真题”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6分)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2) “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3分)

【题目形式】3、欣赏诗眼、词眼

“诗眼”就是诗词中最能提挈全篇、提升形象、提炼主题、揭示主旨和艺术内蕴、表现诗人感情的“字眼”。它常常成为解读诗词的钥匙。

【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②.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④思考该字在结

构上所起的作用。

【答题格式】: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参考答案】(2)(3分)“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1分),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呼应了诗题(1分)

【题型示例】3唐朝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示例(一)

答:“阔”字更好。原因:

(1)“阔”是空阔、开阔之意;

(2)“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

(3)“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

(4)“阔”字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

示例(二)

答:“失”字更好。原因:

(1)“失”字更好地表现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朝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都看不见了踪影;

(2)“失”字生动地描绘出江岸因春朝高涨而与水平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

中考古诗词赏析四大考点方法汇总

(一)、评价思想内容、思想情感

这首诗的 联描写了 (景、人、事、物),创设了 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理想、志趣)。

(二)、体会意境

①捕捉意象,把握特点+②联系背景,发挥想象+③描摹诗歌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概括意境特点(幽静、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④依景辨情,剖析作者(诗中人物形象)思想(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赏析技巧

点手法+析诗句、点意境+明情感

(四)、锤炼语言

抓词语、释含义+ 描景象+点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点作用、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三、强化训练

1.2012南京市中考题

① 阙 题(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闻流水香。

②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释]①“阙”同“缺”,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②每:每当。

(1)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

(2)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 ...

答案:(1)(1分)幽 (2)(3分)示例:这一联从视觉角度描写了缤纷的落花,清澈的流水;从嗅觉的角度描写流水(花)的芳香,表现出环境的清静(优美宜人)。

注解】:1、道由句:指山路在白云尽处,也即在尘境之外。2、闲门句:门一开,便可见上山之路。

【韵译】:山路被白云隔断在尘境之外,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远流长。不时有落花随溪水飘流而至,远远地就可闻到水中的芳香。闲静的荆门面对蜿蜒的山路,柳荫深处蕴藏着读书的斋堂。每当太阳光穿过柳荫的幽境,清幽的光辉便洒满我的衣裳。

读书的生活。诗以“暮春”为主题,白云春光,落花流水,柳色清浑,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静多趣。全诗无奇词丽句,只把所见所闻如实道来,娓娓动听,使人快乐无限。

【篇二】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中考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一、导入: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名句,浩如烟海。请同学说出写月的名句。

2、望一轮千古明月,唱一阕历史弦歌。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吟诵鉴赏。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考古诗词鉴赏》

二、东营市中考诗词鉴赏题考点探究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我们对考点的迷惘。

东营考情总结:

1、都是课外的篇目;

2、多为咏物抒怀类诗词;

3、作者大多为不太出名、且作者都是宋代 及以后的。

4、考点有炼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对作品的内容理解及概括。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我们对考点的执着。

三、合作探究析考点

1、原题回放:(2013东营中考题)《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

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8.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请作简要分析。(5分)

9.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

二者是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014东营中考题)凭阑人•金陵道中(元)乔吉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8.这首小令描绘的“诗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2分)

9.任选一个角度(如语言、写法、构思等),对该作品进行赏析。(2分)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我们对考点的顿悟。

2、探究结果:中考古诗鉴赏题的考点包括:

考点一:把握内容。 考点二:思想情感。考点三:品味语言。考点四:赏析技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四、把握内容题型答题探究

方法突破一:

技巧:理解内容、抓住景物、联想想象、妙用修辞、语言优美。

温馨提示:

1、内容概括:描绘了„„的画面+营造了„„的氛围+表达了„„的心情。

2、复述画面:找形象、绘画面。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考点例析一:

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1.发挥想象,描绘“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所呈现的画面。(3分)

示例答案:1.整个夜里,林子里充满静谧,墨蓝的苍穹中闪烁着疏朗的星光,烘托出异常皎洁光亮的月华。天气晴和,不见一丝云彩,也听不到半点雷声。

2.概括后两句写出的内容?

示例答案:2.写出了清晨所见溪流变急和他山之雨的急猛。营造了山中清新自然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1、教师范读诗歌。2、小组内合作交流全诗内容,然后自主做题。3、师生互动解析答案。) 方法突破二

技巧:看题目。看作者。看背景。看关键词

温馨提示:

通过„„内容+抒发„„感情。

考点例析二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注:①取次:任意,随意。

(1)“殷勤自与行人语”与“争奈归期未可期”遥相呼应,杜鹃的“殷勤”引发了词人怎样的心情?(2分)

示例答案:

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叫声,“殷勤’’写出它朝夕不停的叫。表面上是对喋喋不梦的杜鹃的埋怨,表达了游子对于生活不由自己主宰,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无奈、郁闷之情。

(1、找一同学读一遍这首词,找学生谈感受、疑问。2、小组内一人朗读一人翻译合作完成内容梳理。3、自主做题然后交流意见。 )

方法突破三

技巧:

1、从字词含义入手2、从字词词性入手3、从字词所用的修辞手法入手

温馨提示:

*字运用 „„ 的修辞(或词性、或词义)+

生动形象的写出„„的内容+表达„„的感情。

考点例析三:

山中留客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2、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示例答案: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

(1、齐读这首诗2、讨论交流全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4、你还能找出一个用得好的字吗)

方法突破四

常见抒情及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2、表现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化静为动、渲染烘托、对比衬托

白描、象征等。

温馨提示:

用了„„ 技法,写出„„ 的意象+表现„„的思想感情。

考点例析四: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即上林苑,古代宫苑名。

1.结合诗歌内容,对这首诗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示例答案: ①反衬。用“花似锦”来反衬早春“清景”,表达对早春的喜爱。

②虚实结合。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表达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③对比。“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

同的审美情趣。

(1、找一个同学有感情的读这首诗2、另一同学说出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3、提问问题,订正答案。)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五、实战演练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村景色怎样的特点? (2分)

答案示例:偏僻人稀、清新秀丽、自然静谧

2.简要分析“闲”字的妙处。(2分)

答案示例:既用“闲”来反衬农家的“忙”,突出了 人的勤劳;

又用拟人手法,以栀子花的美烘托出人情的温馨和谐。

3、赏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借景抒情,反衬、拟人。写出农家生活的清新自然,

恬静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与热爱。

以及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1、自主完成题目2、小组内讨论交流答案3、组长说出本组的答案,教师订正。)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六、自主考场:

北陂杏花①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③,绝胜南陌碾成尘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注释】①本诗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②陂:池。这里指池边或池中小洲。一说“北陂”是地名,在江宁。③雪:指杏花像雪花一样在风中飘零。 自选角度,设计题目。

(自由回答,设计题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七、课堂小结:

1、请同学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2、教师总结:

把握内容抓景物,画面氛围表心情。思想感情看内容,题目背景关键词。

品味语言靠炼字,词义词性兼修辞。赏析技法找意象,抒情手法融感情。

3、结束语:

品读诗歌能怡情,鉴赏诗歌可明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篇三】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案

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案

中语组 曹伟

一、中考诗词鉴赏的考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二、古诗词鉴赏知识的盘点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 《归园田居》 )

3、送别诗 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 》、《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6、羁旅诗 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 秋思》)

7、爱国诗 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白描、 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三、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示例点拨

1、原则:① 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① 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①“一切景语皆情语”。② “诗言志”。③ 结合诗歌背景。 ④ 注意作家风格。 ⑤ 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4、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

(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格式: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格式: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语言特色)+例子(有此特色的语句)+析感情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如: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题格式: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案: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答题格式:抓词语+点作用

(4)题型四、描述画面型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答题格式: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5)题型五: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6)题型六: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答题格式: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四、练习

(一)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抒发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

(二)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的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特别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请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所展现的画面。(不要超过35个字)

2、简要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他那孤寂凄苦的思乡之情?

(四)比较阅读

秋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 ,而马致远却抒发了________ 。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 · 秋思》却是________ 。

2、“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五)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歌哪几句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

2、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六)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东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

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这首词上阕写景,描写了什么场面?

2、下阕言志,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请展开想像,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画面。(20字左右)

2、写出既叙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哪两句?

2014.5.20

【篇四】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初中思乡怀亲古诗词鉴赏教案

【篇五】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诗歌鉴赏教案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2010年高考考情分析(古代诗歌鉴赏)》专题教案

【考点定位】

2010年语文科《考试说明》(新课标)对该考点的要求是:阅读鉴赏古代诗歌。具体要

求有①理解诗歌中的字句,属于“鉴赏评价(B)”层级;②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属于“鉴赏评价(D)”层级;③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属于

“鉴赏评价(D)”层级。该考点共有三条具体的测试要求。

【考情分析】

2007年高考,字句理解的考查频率是52%,表达技巧的考查频率是24%,思想情感的考

查频率是16%,形象的考查频率是8%。2008年高考,字句理解的考查频率是5.88%,表达技

巧的考查频率是20.59%,思想情感的考查频率是17.65%,形象的考查频率是55.88%。2009

年高考,字句理解的考查频率是28.78%,表达技巧的考查频率是17.81%,思想情感的考查

频率是27.40%,形象的考查频率是26.03%。2010年高考,字句理解的考查频率是17.81%,

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考查频率均是28.77%,形象的考查频率是24.66%。

综合近四年的新课标语文试题的诗歌鉴赏题,字句理解的考查频率是27.27%,表达技巧

的考查频率是19.7%,思想情感的考查频率是22.73%,形象的考查频率是30.3%。可见,在

诗歌鉴赏的考查中,高频考点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中频考点是鉴

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低频考点是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根据以上考点在古诗歌鉴赏考查中的设题形式,可以分为四种题型:字句理解题,形象

分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把握思想情感题。

【规律揭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古诗歌鉴赏的考查主要以字句理解和形象为主,其次是思想情

感和表达技巧;近年来较新的变化便是注重以“点”带“面”的考查,体现对关键字、词、

句的理解,这也是2009、2010年考得较多的内容,例如:2009年天津卷,赏析“色侵书帙

晚”;2009年浙江卷考查“两种”“一家”的含义;2009年安徽卷,考查“空惆怅”“无人解”;2010年广东卷,考查简析“隔”字的双重意蕴;2010年辽宁卷,考查第二联两句诗是什么

意思;2010年海宁卷,考查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注重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考查的重点。此外,诗歌是以抒情感情为主的一种体裁,情感是一个考查重点就不足为奇

了,值得注意的是情感的考查往往隐含在形象、字句理解甚至表达技巧题目里,不是一个显

性的考点,在复习中需要特别注意。

诗歌体裁的选取正逐步打破过去以唐诗宋词甚至元曲为主的局面。虽然唐诗依然是最重

要的考查形式,但宋诗的地位正不断加强。2010年辽宁卷、福建卷、浙江卷都是考查的宋诗,而且四年来历年考查频率保持在30%以上。具体而言,诗歌以律诗绝句为主,词以小令为主,四年来考查的五律七绝占70%以上。诗歌过分短小,很难展开联想;字数多,则变化复杂,

较难把握其中脉络和意蕴,如古风、歌行、长调变化繁复,对于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一

般不会考到,即使考到,也选择意义浅显、脉络明晰、中学生熟悉背景的一些诗词。五律、

七绝和宋词小令,形式上长短适中,既有规律可循,也容易命题和答题,成为命题人比较喜

欢的选择。

诗歌作者的选择上,名家的代表名篇有所下降,名家不太出名的佳作和一般诗人的名篇

上升。为避免重复和出题缺乏新意,为考生喜闻乐道的名家名篇数量有所下降,命题人选择

大诗人的篇目上,多选择不是特别有名的诗歌。所以,既要注意名家名篇,又要关注其他时

代的名作。

诗歌的选文的范围非常广泛,诗歌创作年代考查范围渐渐扩展,除唐宋两代外,2010年

山东卷上溯至魏晋诗歌,2007年山东卷下推及清诗,2009年安徽卷和浙江卷还考查了元曲,传统中又有突破。

诗歌鉴赏的题型稳中求新,考查的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只有2010年福建卷除以主观题

为主外,兼选了一个客观选择题的考法。另外,个别省份采用填空的考查形式,降低了题目

的难度。诗歌数量的选取以考查单首诗为主,只有2010年天津卷和2008年广东卷采用了两

首诗比较赏析的考查形式。

诗歌鉴赏的分值集中在8分左右,最低的省份是天津、浙江和福建,分值是6分,最高

的省份是海南宁夏、辽宁,分值是11分。分值从发展的趋向看,基本稳定。

从试题难度来看,本专题由于考查到“鉴赏评价(D)”层级的题目,其整体难度略高,

难度系数大都在0.4—0.6之间,考生的失分情况较为严重。所以,我们要强化诗歌鉴赏能

力的训练。

题型(一)字句理解题

【经典例析】

(2009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

【答案】一方面描绘水流的悠长和江面的空寂,另一方面也以景写情,烘托客子思归的

孤寂之情。

【解析】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考查“悠悠”一词在诗

中有何作用,要从前两句是写舟行所见的水容天色入手,分析出景中所含的孤寂之情,进而

分析写景对抒情的烘托作用。

(2009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2-23题。(6分)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①。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①萼:花萼。这里指花瓣。

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答案】①梅花与雪花 ②大自然

【解析】考查对古典诗词中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第一空:根据上片“两

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可判断出来;第二空:要分析作者为何说雪花和梅花

是“一家制作”的,显然是要求归纳二者的共同点。应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整篇去理解。

【复习攻略】

本考点在高考试卷中平均分是3分,最高可达5分,试题综合性强,难度大。因此,其

复习时间应以2课时为宜。

高考鉴赏古诗语言的试题主要有分析炼字题、分析炼句题、分析语言风格题三类。字句

理解是鉴赏古诗考查的基本考点,主要考查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

字词,赏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甚至诗歌的语言显示出的格调和气派。考查形式具有隐含性和多样化的特点,所以,我们要掌握语言风格的规范用语以及它的考查

形式和答题思路。

常用的语言风格:

(1)文人的语言风格体现了文人的个性,掌握文人的语言风格是另一层面上的知人论

世。

陶渊明的平淡自然,王维的诗画一体,

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 白的清新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

白居易的通俗易懂,“韩孟诗派”的奇崛险怪,

杜 牧的清健俊朗,李商隐的朦胧隐晦,

柳永的婉约,苏轼的豪放,

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2)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特定的语言风格,概括起来大约有以下几类:

①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

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

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

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②平淡。或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

切深刻,平易近人。但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朴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

夫。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

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

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④明快。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

李清照早期的词《点绛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⑤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

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

词等。

⑥简洁。其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等。

它的设题模式一般有四种:①直接鉴赏关键词或关键句;②找出关键词或关键句并鉴赏;

③比较鉴赏关键词或句;④分析该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语言特色)。

【炼字题】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动静以及虚实结合等)时点出。

第四步:分析其作用,或描绘了„的景象(姿态、神态、氛围、意境),或增强了感染力,

或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外,有时还要考虑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或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炼句题】

分析炼句试题一般既要分析句子的表层意又要分析其深层意。

第一步:简析句意,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

第二步:结合文意赏析,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

第三步: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

怎样的感情。

第四步:考虑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语言特色题】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淡雅)、朴实无华(平淡自然)、华美绚丽(辞

藻华丽)、明白晓畅(明快浅显)、多用口语(明白如话)、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浑厚雄壮)、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沉郁顿挫。

答题步骤:

第一步: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析,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第三步: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它的答题模式不是固定的,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回答,最基本的答题模式是:①

点出表层含意;②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文本含意;③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④结合诗歌的意境、情感和结构,分析其作用。

【篇六】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学案

徐州七中 郑春莲

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表达技巧的范畴与内涵。

2、明确高考试题有关考查表达技巧的命题特点。

3、掌握试题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点:知识构建、解题思路和方法

【考试说明及解读】

考试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考点解析:

诗歌表达技巧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学生得分率不高。对近几年全国和各地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归纳,我们发现在诗歌鉴赏的五个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中,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考得最少,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涉题最多。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考查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常见的考查形式有:

1、与鉴赏古诗词的语言结合起来考查,重点考查对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2、与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结合起来考查,主要是对抒情手法、描写手法及表达效果的把握。

3、结合诗歌具体语句的分析,理解表达效果的艺术效果。

4、一般要求考生先判断使用了哪一种表达技巧,然后分析表达效果,也有的结合古代文艺评论家对该诗歌表达技巧的评价来考查。

5、结合扩充语句考查对表达技巧的把握。

【备考方案】

1、构建知识体系:熟悉理解并掌握各种表达技巧。

2、有针对性的训练,养成在训练中感悟理解,在理解中积累提升的习惯。

3、在训练中要善于总结答题方法和规律,掌握答题步骤。

4、答题切忌生搬硬套,贴标签,要具体诗歌具体分析,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答题。

5、切忌盲人摸象式的鉴赏,要整体把握诗歌,必要时结合诗人的身世、写作背景、注释等去分析。

6、明确考查角度,做到考什么答什么。

一、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构建知识术语: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其他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 融情入景 情景交融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托物言志 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 借古喻今 咏史言志 借古抒怀 怀古伤今

用典抒情

(3)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 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 联想想象 移步换景

绘形绘声绘色 高低 远近 俯仰

动静 明暗 虚实结合 点面结合 工笔细描 粗笔勾勒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4)修辞手法

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比拟:拟人 ,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双关:趣味 含蓄委婉 意味隽永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夸张: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排比: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互文:言简意赅 趣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chuzhong古代诗歌鉴赏教案

反问:强调突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设问:强调突出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 阿鲁威作

反复:强调突出 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叠词:营造氛围 音韵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5)结构手法:照应(首尾照应 照应诗题等) 总分(总领 总结 分写)

线索 过渡 铺垫 伏笔

以景起句 以景结句 起句设问

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议论收尾 问句收束

(6)其他表现手法:

比兴、用典、对比

衬托:以动衬静 、以静衬动、以声衬寂 、以明衬暗、

以乐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 哀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渲染/烘托细节描写

象征/托物言志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直抒胸臆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写实和夸张

二、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设题类型及解题方法指导

【设问方式】

1.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或诗歌的某几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的分析。

2.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3.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就某一方面提具体问题。

4、是怎样抒情(或描写)的?

5.某诗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维流程】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是从什么角度设题。是抒情方式,还是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

(1)必须准确的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相关诗句解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及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答题示例1】(2005年全国卷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题示例2】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颈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三、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实战演练

1. (2006安徽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①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释: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 答案: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2、(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①岁暮

[唐]杜甫

②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试题解析】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9、【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试题考点】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理解鉴赏评价)

3、(10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

①定林(王安石)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② 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仍:又。

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

23.诗人为什么认为“悲虫”也会有“好音”?结合全诗简要解析。(3分)

22、参考答案:“宿”和“寻”皆为人的动作,运用拟人手法,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

23、参考答案:诗人被罢官后,寄情自然山水,认为只要超越凡尘,便能随处得到自己的快乐,即使悲鸣的虫声也是美妙的音乐。

背景解读: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1076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4、(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 远

杜 牧

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

答:

(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悠悠”,写出了水面的平和、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清寂。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独。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打下了铺垫。

(2)诗人的情感由孤迥孤寂而变得精神振奋。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眺望。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妙的图景,精神振奋,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 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5. (09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①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 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⑴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答: 答案 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 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⑵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