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时间:2021-10-29 18:20:59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吴育,字春卿,建安人也。累官光禄卿,以礼部侍郎致仕。育少奇颖博学,举进士,试礼部第一,中甲科。除大理评事,迁寺丞。历知临安、诸暨、襄城三县。庆历五年,拜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居数月,改参知政事。山东盗起,帝遣中使按视,还奏:“盗不足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山东人尊爱之,此可忧也。”帝欲徙二人于淮南,育曰:“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事递寝。向绶知永静军,为不法,疑通判江中立发其阴事,因构狱以危法中之,中立自经死。绶宰相子,大臣有营助,欲傅轻法。育曰:“不杀绶,无以示天下。”卒减死一等,流南方。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帝语大巨曰:“吴育刚正可用,第嫉恶太过耳。”一日,侍读禁中,帝因语及“臣下毁誉,多出爱憎,卿所当慎也”。育曰:“知而形之言,不若察而行之事。圣主之行,如日月之明。进一人,使人皆知其善,出一人,使人皆晓其恶,则阴邪不能构害,公正可以自立,百王之要道也。”帝数欲大用,为谏官刘元瑜诬奏育在河南尝贷民出息钱。久之,除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判延州。夏人既称臣,而并边种落数侵耕为患。庞籍守并州,欲筑堡备之,育谓:“要契未明而亟城,则羌人必争,争而受患者必麟府也。”既而夏人果犯河外,陷骁将郭恩,而太原将佐皆得罪去。育性明果,所至作条教,简疏易行而不可犯。遏事不妄发,发即人不能挠。辩论明白,使人听之不疑。初尹开封,范仲淹在政府,因事与仲淹忤。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晚年在西台,与宋庠相唱酬,追裴、白遗事至数百平息 B.陷骁将郭恩 陷:陷害C.因事与仲淹忤 忤:抵触 D.和丹砂饵之 饵:服食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B.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C.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D.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宋朝时“甲科”是进士分档的概念,一档为甲科,二档为乙科。B.“除”“迁”是古代官职变动的常用词语。“除”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迁”指调动改派官职,“右迁”表示升职,“左迁”表示降职。C.“庆历”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众大臣拟定,每位皇帝使用一个年号,新皇帝登基常常改变年号。D.“山东”在秦汉时期一般指崤山以东地区,宋朝时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也被称作山东,二者都与现在山东省的地理范围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向绶以很严重的罪名陷害他人,导致他人自杀身亡,因为他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们想轻判,吴育却认为应该判死罪,最终向绶被判流放南方。B.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说他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C.吴育聪颖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随意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就没人能够阻止他执行。D.本文以具体事例和人物语言,体现出吴育直言敢谏、刚直不阿、忠心为国的可贵品格,他的谥号“正肃”是对其品格的最好概括。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盗诚无足虑者,小人乘时以倾大臣,祸几不可御矣。(5分)(2)既而仲淹安抚河东,有奏请,多为任事者所沮,育取可行者固行之。(5分)答案:9.B B陷,意思应为“攻陷”。10.C 原文断句应为:育在政府,遇事敢言,与宰相贾昌朝数争议上前,左右皆失色。育论辨不已,乃请曰:“臣所辨者,职也;顾力不胜,愿罢臣职。”11.C 考查常见古代文化常识。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有年号的出现,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都要更改一下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年号,故后世常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等。12.B “这导致吴育被发配到延州”,“发配”属对原文“判延州”中的“判”理解不当。此处“判”是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可译为“做……通判”“管理”之意。13.(10分)①盗贼确实不值得忧虑,小人趁机来排挤(或“倾轧”)大臣,祸患几乎(或“大概”)不可以抵挡了。(5分)评分标准:重点词“诚”“虑”“乘时”“倾”“御”,译错一处扣1分。②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或“治理河东”或“做河东安抚使”),有所上奏请求(或“有上奏请求的事”),大多(或“多次”)被办事官员(或“管理政事的人”)阻拦,吴育选取可行的方面坚决去做(或“办理”)。(5分)评分标准:重点词“既而”、被动句、“任事”“沮”“固”,译错一处扣1分。附:文言文翻译吴育,字春卿,是建安人。吴育积功升官至光禄卿,以礼部侍郎的官职退休。吴育年少时特别聪颖,博学多才,考中进士,参加礼部考试也第一,考中甲科。任职大理评事的官职,又升官至寺承。连续治理临安,诸暨,襄城三县的工作。庆历五年,吴育被授予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官职。过了几个月,改任参知政事。山东出现了强盗,皇帝派遣钦差大臣(多由宦官担任)巡视,钦差大臣回奏皇上:“强盗不值得忧虑。兖州杜衍、郓州富弼,受到山东人尊重爱戴,这倒是值得忧虑的事情。”皇帝想把这两个人调到淮南。吴育说:“强盗确实不值得忧虑,但是小人趁机来排挤大臣,祸患就很难抵挡。”于是这件事情就停了下来。向绶主持永静军队事务,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他怀疑通判江中立揭发了他暗中做的坏事,于是设计冤案想用严法陷害他,江中立上吊自杀。向绶是宰相的儿子,大臣从中帮忙,想从轻发落。吴育说:“不杀向绶,无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最终判为减死一等,流放南方。吴育在政府部门,遇到什么不平的事情敢说,与宰相贾昌朝多次在皇上面前争议,左右大臣都有难色。吴育论辩不止,于是向皇帝请求说:“我争辩这些事情,这是我的职责;只是能力有限,请皇上罢免我的职位。”皇帝对大臣说:“吴育刚正不阿,只是嫉恶太甚罢了。”有一天,在宫中陪侍皇帝读书,皇帝顺便谈到“臣子的诋毁,赞誉,多出于爱憎的情感,这正是你应当注意的地方”,吴育说:“知道了就说出来,不如看清楚后就照办。圣明的皇帝的一举一动,像太阳月亮的光明。进用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长处,摒弃一人,使人们都知道他的坏处,那么阴邪之人就不能构成危害,公正之人就可以自立于世,这就是历代帝王执政的重要的方法。”皇帝多次想重用吴育,但因为谏官刘元瑜诬陷吴育在河南时曾经向民间放贷并以此收取利息。过了一段时间,吴育被任命为宣徽南院使、鄜延路经略安抚使,管理延州。夏人向宋称臣之后,并州边境的少数民族和部落多次侵扰宋朝百姓耕种,成为祸患。庞籍守卫并州,想要修筑城堡进行防备。吴育说:“修订的盟约还没明确就急忙筑城,那么羌族人一定会争夺,如果争夺那么遭受祸患的一定是麟、府地区了。”不久夏人果然侵犯河外地区,攻陷了骁将郭恩的军队,导致太原的武将官员都获罪离职。吴育性情精明果断,所到之处制定的措施,简单易行而不可冒犯。他遇事不轻易做决定,一旦做出决定人家就不能阻挠。吴育辨论事理明白,使人听了后不会有疑惑。起初治理开封府,范仲淹也在这里任职,因为有事情与仲淹闹了矛盾。不久范仲淹到河东任职,范仲淹有所奏请,多被办事职员所阻拦,吴育选取可行者坚决办理。吴育晚年在西台,和宋庠相互唱和往来,追溯裴度和白居易遗事到几百篇。吴育体质素来羸弱,年轻时发力学习,得了心疾,后来得到古药方,药需要和丹砂一起服用,服用后大醉,一晚上就痊愈了。后来多次发作,每次发作就要几十天。不久后故去,终年五十五岁。死后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正肃”。

【篇二】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卖油翁》导学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易错字矜(jīn) 圃(pǔ) 睨(nì) 颔(hàn) 矢(shǐ) 忿(fèn) 杓(sháo) 酌(zhuó) 沥(lì) 遣(qiǎn)2.通假字但手熟尔(同“耳”,罢了)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勺子)3.一词多义射之4.古今异义但微颔之(古义:只,不过;今义:连词,表转折,但是)尔安敢轻吾射(古义:怎么,表反问;今义:安静、安全)5.词类活用汝亦知射乎(动词作名词,射技)尔安敢轻吾射(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4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以荻秆画地教其识字。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官职。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晚年趋于保守。积极倡导诗文革新,主张重视内容,反对浮辞。其文风平实朴素,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如《醉翁亭记》,文笔从容舒缓,音节和谐,情景融为一体。在诗词、史传等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其文章风格给后人以很大影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题解说】 卖油翁,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人物。 【创作背景】 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 《卖油翁》通过一位卖油老人以其高超的酌油技艺——油从钱孔中沥入葫芦而钱不湿——教育以射技自矜的陈尧咨,说明艺无止境,强中自有强中手;也告诉我们:有一技之长也不值得骄傲,只要反复练习,自然熟能生巧。卖 油 翁    于是。置,放。以钱覆其口: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以,用。钱,铜钱。覆,盖。其,它,指葫芦。徐以杓 课文记叙卖油翁对答陈尧咨的话和通过酌油事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故事篇幅不长,但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都写到了,叙事条理清楚。文章通过描写双方的语言,人物性格跃然纸上,尤其陈尧咨由“自矜”到“忿然”,到最后无话可说,只得“笑而遣之”。人物的活动随着事件的进程次第展开,步步层递,线索明晰,次序井然。故事到结局时,事件所包含的道理不言自明。 本课为2课时。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了解文中词句的意思。培养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积累词语。 3.理解文章中揭示的“熟能生巧”及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4.理解文章运用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1.通过诵读教学,使学生能了解本文的意思。 2.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注释理解课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讨论,理解“熟能生巧”及不能骄傲自满的道理。 1.领会“熟能生巧”的道理,能从生活中举例论证“熟能生巧”的道理。 2.体会谦虚的美德,做一个谦虚的人。 【重点】 1.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2.理解本文揭示的道理。 【难点】 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课时 1.复述课文,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弄清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课文,做到能当堂背诵。 【难点】 梳理本文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当堂背诵课文。 导入⇒资料助读⇒顺读课文⇒师生互动导入一:激趣型 [设计意图] 通过能工巧匠、绝技之类的词句,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急切认识的欲望,同时产生详细了解人物的想法,由此引出课题,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国有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句话常用来称赞各行各业的能工巧匠。在过去的几千年中,这类的能工巧匠多得无法统计。在欧阳修笔下一位貌似平常,却身怀绝技的老人——卖油翁,他的绝活在哪里呢?(出示课题、作者)导入二:情境性 [设计意图] 通过活动,激发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调动学生阅读全文的欲望。 举办飞镖比赛,看看谁的成绩最好,谈谈取得好成绩的秘诀(生畅所欲言)。谁能说出形容射箭技术高超的两个以“百”字开头的成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卖油翁》中,陈尧咨非常善射,能“十中八九”,但卖油翁却不以为然,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看看吧!(板书文题:卖油翁)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了解作者、作品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顺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以及写作背景等知识。】 1.关于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4岁丧父,家境贫困,母以荻秆画地教其识字。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官职。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革新派,因直言进谏而遭贬。晚年趋于保守。积极倡导诗文革新,主张重视内容,反对浮辞。其文风平实朴素,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如《醉翁亭记》,文笔从容舒缓,音节和谐,情景融为一体。在诗词、史传等方面也有相当的造诣。其文章风格给后人以很大影响,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关于背景:陈尧咨是北宋名臣之一,于真宗咸平三年中状元,历任通判、考官、知州、知府、安抚使、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侍郎等职。陈尧咨性情刚戾,但办事决断。他做地方官时注重水利,知永兴军(今陕西)时,发现长安饮水十分困难。便组织人力,疏通了龙首渠,解决了人民的生活用水问题。但陈尧咨为人盛气凌人,为政“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宋史》记载他知兵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并以此自豪。本文记载的就是关于他的一个故事,《宋人轶事汇编》也有记载。二、顺读课文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的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提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注意多音字和通假字。 矜(jīn) 圃(pǔ) 睨(nì) 颔(hàn) 矢(shǐ)忿(fèn) 杓(sháo) 酌(zhuó) 沥(lì) 遣(qiǎn) (2)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读出节奏,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2.朗读课文。 (1)师范读。 (2)生自由读。 (3)指名读,点评。 (4)齐读。 3.结合课文注解初步了解整个故事内容及主要人物,疏通文意。 〔明确〕 课文记叙卖油翁对答陈尧咨的话和卖油翁酌油的事。 4.学生自学新词,发现疑难。三、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方法引领,指导自读自译,梳理文言现象,指导学生快速疏通文意,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1.教师依次出示《卖油翁》的提纲让学生复述故事: (1)尧咨善射 (2)尧咨自矜 (3)卖油翁微颔 (4)陈尧咨与卖油翁对话 (5)卖油翁酌油 (6)陈尧咨笑而遣之 复述课文内容的思路:(1)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 (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 2.结合注解翻译课文,提出疑难,师生共同探讨。 例:轻:尔安敢轻吾射!(作动词用,轻视) 射:尝射于家圃(动词,射箭) 尔安敢轻吾射(名词,射箭的本领) 之:睨之久而不去(代词,指陈尧咨射箭) 但微颔之(代词,指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以我酌油知之(代词,指射箭也是凭手熟的道理) 以杓酌油沥之(代词,指油) 笑而遣之(代词,指“卖油翁”)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1)故事中先出现的陈尧咨这个人物有何特点? 〔明确〕 善射;自矜。 (2)卖油翁是在怎样的场景中出现的?动作、神态如何? 〔明确〕 陈尧咨在园子里射箭时出现的。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1.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应注意交代清楚人物、事件的经过、结果等。本文记述了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这件事,说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2.理解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一定要联系整个句子,只有掌握这些重点词语的意思,才能较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1.熟读课文,翻译全文。 2.思考课后习题。卖油翁 欧阳修 陈尧咨:善射 “自矜”“吾射不亦精乎” “忿然” “尔” ——骄傲不可一世 卖油翁:酌油不湿钱口 “睨”“微颔” ——超然不自傲 道理:熟能生巧,精益求精   第课时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法。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重点】 1.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难点】 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并能读出人物不同的语气语调,认识熟能生巧的道理。 诊断导入⇒研读内容⇒提问分析⇒链接生活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检查上堂课所学知识,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情,为本堂课制订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做好铺垫。 1.学生齐读课文。 2.根据上节课的板书,指名学生复述课文。 3.分小组讲《卖油翁》的故事。一、研读内容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引领,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熟能生巧”的道理,培养学生感悟阅读的能力。 1.问与答的第一个回合。 (1)“问”由何引起?“自矜”“微颔”——主观与客观评价有矛盾。“问”是进攻性的,有火气,不服气。 (2)答者招架,沉着回答。“无他,但手熟尔。”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引出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2.问与答的第二个回合。 (1)“问”者火冒三丈,“忿”;语气是责问,“安敢”。 (2)“答”者摆事实,不仅说,而且当场表演,表演了再说,胸有成竹,从容自若。注意:“我亦”,并未因自己的绝技而自夸。 3.在事实面前,康肃“笑而遣之”。由“忿”而“笑”,心中信服。 4.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语气。二、提问分析 1.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从陈尧咨对卖油翁的态度的前后变化,可以看出陈尧咨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的长处?这个故事对我们学好文化知识有什么启示? 〔明确〕 让学生讨论后自由回答。 2.为何如此短的篇幅,作者未发表一点议论,就把道理说得明白生动,引人深思? 〔明确〕 (1)剪裁合理。(宾主分明,繁简得当) 把生活中的素材做了合理的详略处理。主角是卖油翁,写陈尧咨的善射只为了陪衬卖油翁的善酌。因此,写陈尧咨射技之精只做概括交代,不加渲染。主要笔墨放在酌油的现场操作,采用白描手法,细腻传神。该略,惜墨如金;该详,泼墨如水。一段详,一段略,略中有详,详中有略,详略交叉运用,服从于突出中心的要求。 (2)对比鲜明。课文始终把两个人对比着写。      陈尧咨      卖油翁 技艺:善射(十中八九)    善酌(绝技) 见地:自矜  大巧若拙 态度:浮躁  从容、沉着 (3)语言精练。 高明的猎手一枪能击落飞鸟,语言运用也如此。把细心观察所得用精确的词句表现、刻画,就可生动形象地描绘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 3.思考:下列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神情和态度? (1)公亦以此自矜 (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3)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康肃笑而遣之 〔明确〕 (1)“矜”表现了陈尧咨扬扬自得、喜欢自我炫耀之意。 (2)“睨”展示卖油翁满不在乎的情态。 (3)“微颔”表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表演只略微赞赏。 (4)“笑”说明陈尧咨幡然醒悟。 说说生活中、学习中“熟能生巧”的例子,并谈谈我们应如何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困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卖油翁》一文,懂得了“熟能生巧”的道理,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做人要虚心,不能恃才自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本着这种精神,去探索切合实际的学习、生活技巧,提高学习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卖油翁 陈尧咨:自矜 问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睨 微颔 但手熟尔 惟手熟尔一、《卖油翁》有关资料:《宋史·陈尧咨传》 尧咨字嘉谟,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济州,召为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判三司度支勾院,始合三部勾院兼总之。擢右正言、知制诰。崇政殿试进士,尧咨为考官,三司使刘师道属弟几道以试卷为识验,坐贬单州团练副使。复著作郎、知光州。 寻复右正言、知制诰,知荆南。改起居舍人,同判吏部流内铨。旧格,选人用举者数迁官,而寒士无以进,尧咨进其可擢者,帝特迁之。改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以龙图阁直学士、尚书工部郎中知永兴军。长安地斥卤,无甘泉,尧咨疏龙首渠注城中,民利之。然豪侈不循法度,敞武库,建视草堂,开三门,筑甬道,出入列禁兵自卫。用刑惨急,数有杖死者。尝以气凌转运使乐黄目,黄目不能堪,求解去,遂徙尧咨知河南府。既而有发尧咨守长安不法者,帝不欲穷治,止削职徙邓州,才数月,复知制诰。 尧咨性刚戾,数被挫,忽忽不自乐。尧叟进见,帝问之,对曰:“尧咨岂知上恩所以保佑者,自谓遭谗以至此尔!”帝赐诏条其事切责,乃皇恐称谢。还,判登闻检院,复龙图阁直学士。坐失举,降兵部员外郎。丧母,起复工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会灵观副使。边臣飞奏,唃厮啰,立文法召蕃部欲侵边,以为陕西缘边安抚使。再迁右谏议大夫、知秦州,徙同州,以尚书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入为翰林学士,以先朝初榜甲科,特诏班旧学士蔡齐之上。 换宿州观察觉使,知天雄军,位丞郎上。尧咨内不平,上章固辞,皇太后特以只日召见,敦谕之,不得已,拜命。自契丹修好,城壁器械久不治,尧咨葺完之。然须索烦扰,多暴怒,列军士持大梃侍前,吏民语不中意,立至困仆。以安国军节度观察留后知郓州,建请浚新河,自鱼山至下杷以导积水。拜武信军节度使、知河阳,徙澶州,又徙天雄军。所居栋摧,大星陨于庭,散为白气。已而卒,赠大尉,谥曰康肃。 尧咨于兄弟中最为少文,然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兄弟同时贵显,时推为盛族。子述古,太子宾客致仕;博古,笃学能文,为馆阁校勘,早卒。二、《卖油翁》读后感 《卖油翁》这个故事向人们揭示了“熟能生巧”的道理。古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擅长射箭,以此自矜。而卖油翁只略表赞许。他把一个油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在葫芦口上,将油通过钱孔灌入葫芦中,钱孔却不曾溅上一滴油。真可谓妙哉。陈尧咨的超人本领和卖油翁的绝技,是天生就有的吗?非也。卖油翁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的确,老农能辨别风云,善治理田地;演员翩翩起舞,表演精彩动人;雕塑家的作品玲珑精巧,形象逼真;诗人的作品脍炙人口,耐人寻味……人们总会向他们发出各种赞叹:了不起啊,了不起啊!岂知所有这些,哪一样不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日夜苦练的结晶。当今,有一些青年人自暴自弃,既不钻研业务,又不虚心求教,他们总是这样叹息:“我太笨了,能混碗饭吃也就够了。”他们真的笨吗?非也。他们谈起服装发式来头头是道;织的毛衣,称得上是艺术品;玩起扑克来,谁也比不过他的机智灵活。这也可谓:“无他,但手熟尔。”若是他们把这些精力都用在学习上,那结果该是如何呢? 本领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此所谓:“业精于勤。”年轻人精力充沛,只要肯下功夫,钻一门学问,经过长期的努力,一定会熟练掌握它的奥秘。这也是《卖油翁》给人的启示。一、〔参考答案〕 复述课文内容的思路:(1)介绍人物、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原因;(2)文章主要写了两件事,即射箭和酌油。二、〔参考答案〕 “睨”“微颔”。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三、〔参考答案〕 1.自夸。 2.点头。 3.怎么。 4.打发。四、〔参考答案〕 一个达官贵人擅长射箭却不被世人所重,还被卖油的平民老百姓嘲笑,而作者欧阳修(他可是北宋文坛领袖,一言九鼎的人物,领导当时的社会舆论)显然也是同意老头的观点的——宋朝的重文轻武,可见一斑。可是我们要问,高超的箭法真的等同于往壶里灌油吗?练成如此箭法真的只靠“手熟”而已吗?将武学贬低至此,未免有偏激之过。(言之有理即可)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1)家圃(  )    (2)睨之(  )    (3)颔之(  )    (4)忿然(  )    (5)酌油(  )    (6)覆其口(  )    2.解释加点的字。(1)善射    (2)尝射于家圃    (3)释担而立    (4)久而不去    (5)笑而遣之    3.翻译下面的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3)尔安敢轻吾射!(4)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二、课内语段阅读读《卖油翁》,完成4~6题。4.卖油翁是因为什么停下来“睨”陈尧咨射箭的?他为什么敢“轻”陈尧咨之“射”?陈尧咨“笑而遣之”说明了什么?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试用简短的语言分析一下卖油翁这个人物形象。三、课外类文阅读不 败 太史某好弈,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人皆神之,太史亦以弈秋自命。他人弈,每袖手于侧,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人莫测某深浅,或请与手谈一局,则淡然一笑,飘然引去似不屑与弈者。 及病笃,其子跪床前曰:“愿得大人密谱。”太史曰:“痴儿,吾何尝有谱。”子曰:“若无密谱,何以不败?”太史曰:“必曰有谱,吾以三字教汝,曰‘不对局’。吾毕生不与人对局,是以毕生无败局。”言讫,溘然长逝。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太史好弈    (2)自诩曰    (3)时颔之    (4)人莫测其深浅    (5)言讫    (6)及病笃    8.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太史对自己的棋艺有什么评价?观他人下棋时,他有什么表现?(2)太史下棋的密谱是什么?9.读完此文,相信你对太史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你看来,太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对他有什么评价?10.这个故事曲折精彩,结尾蕴含深意,令人无限回味。试谈谈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答案与解析】1.(1)pǔ 园子 (2)nì 斜着眼看 (3)hàn 点头(4)fèn 气愤 (5)zhuó 舀取,这里指倒入 (6)fù 盖2.(1)擅长 (2)曾经 (3)放下 (4)离开 (5)打发3.(1)(卖油翁)看见他射出去的箭,十支当中有八九支射中靶子,只略微点了点头。(2)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本领难道不高超吗?(3)你怎么敢看轻我的射箭本领呢! (4)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熟练罢了。4.陈尧咨以善射自矜的态度吸引了卖油翁。他觉得陈尧咨的本领并不出奇,“但手熟尔”,是多练的结果,因而“轻”。“笑而遣”说明陈尧咨认同了卖油翁的观点,觉得自己的射术并无特别。5.熟能生巧,即使有什么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6.心态平和、豁达超然、深明世故。7.(1)下棋 (2)夸耀 (3)点头 (4)估计 (5)完、结束 (6)深,厉害8.(1)自诩曰:“某生平无败局。”“以弃秋自命”。 时颔之,时摇手,似有深意存焉。(2)不对局。9.喜欢自吹,爱慕虚荣,装腔作势的人。对他的评价只要言之成理即可。10.提示:启发可以从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对手吓倒,要亲自实践,不能爱慕虚荣等角度入手。 

李杰

【篇三】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包九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PM2.5,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汇。对它的准确定义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

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又被称为细颗粒物或入肺颗粒物。由于体积小,重量轻,PM2.5

可以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PM2.5的比表面积①比较

大,可以吸附更多的病毒细菌和各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污染物。空气中的PM2.5,可以通过呼

吸道,进入肺泡,在肺泡内积聚,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引发各种疾病。因此,PM2.5对健康

的危害特别严重。

1982年,美国已经开始展开有关PM2.5的前瞻性研究,并于2002年将论文发表于《美国

医学会杂志》。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同样不缺乏这方面的研究。从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

医学部教授潘小川就开始监测空气中PM2.5的日均浓度。研究显示,PM2.5的增长与医院急诊

相关疾病的病人的人数成正相关②。随后,潘小川等人利用模型计算PM2.5对北京市人群的

健康威胁,发现当PM2.5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时,呼吸系统疾病死亡、循环系统疾病死

亡和非意外总死亡的死亡百分率分别上升0.76%、0.43%和0.67%。

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其中污染排放为首的主要因素有:汽

车尾气的排放,使用柴油的大型车是“重犯”,包括大型公交车、各单位的班车,以及大型运

输卡车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向大气排放大量的工业

废气,包括可燃性气体、含硫化物的气体、有毒的气体以及含放射性物质的气体等,这些气

体随着废气的排放扩散到空气中;工地建筑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正在城镇化中崛起的新

型城市,建筑工地扬尘、“泥头车”上路撒漏扬尘以及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均会促使PM2.5

浓度升高。

为了更好的控制PM2.5的浓度,专业人士建议出台整治施工工地扬尘和餐饮油烟污染、

限制燃煤锅炉使用、加强清扫保洁作业、生活垃圾填埋处理等一系列问题的措施。抑制交通

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机动车限行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

治交通拥堵等等;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从源头抓起,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

进一步加大对水泥厂、化工厂、冶炼厂和火电厂等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控,确保达标排放,

对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根据具体情况要采取停产、限产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同时,

也可借鉴英美国家关于空气污染防控法案举措,加快我国清洁空气的立法保护。

(注:①: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分外表面积、内表面积两类。

②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变动方向相同,一个变量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时,另一个变量

亦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变化。不过日常生活中常说的“正比”多与“正相关”混淆。正比,

有一个确定的比例系数。)

1.下列有关PM2.5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细颗粒物PM2.5,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B.PM2.5之所以能够在空气中被大气环流带到较远的地方,是因为它的体积小,重量轻,且

能够在空气中滞留很长时间。

C.由于比表面积较大,因此在PM2.5上可以吸附更多的有害物质。

D.PM2.5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们呼吸系统的正常运转,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对人们的健康造成

极大的危害。

2 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美国最早于1982年开始了有关PM2.5前瞻性研究,中国在此方面虽起步较晚,但至今也

有近十年的研究。

B.根据潘小川教授等人利用模型计算,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增加10微克/立方米,就会造

成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0.76%。

C.PM2.5浓度升高既有气象原因,也有污染排放的原因,其中污染排放是客观因素。

D.只有减少在城市化过程中因建筑和道路交通而产生的扬尘才会降低PM2.5浓度。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了控制PM2.5的浓度,整治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污染,限制使用燃煤锅炉,加强清洁作

业,处理好生活垃圾等措施是不可或缺的。

B.要想整治好交通污染,必须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禁止私车发展,以求达到减少汽车尾

气排放的目标。

C.在工业领域一定要开展工业生产项目的环境评价准入制度,加大对大气污染排放企业的监

控,也可以适当地采取停产、限产措施。

D.为了更好的控制PM2.5的浓度,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是必然趋势。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为开封府判

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

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景佑三年,进天章阁待制。坐令开封府吏冯士元市女口,降知汝州。徙同州,就除陕西

都转运使。文彦博鞫黄德和狱,未上,诏籍同案。籍言曰:“德和退怯当诛。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又建言:“频岁灾异,天久不雨。臣窃谓凡乘舆所费,宫中所用,宜务加裁

抑,取则先帝,修德弭灾之道也。”

改左谏议大夫。自元昊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

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金明西北有浑州川,土沃衍。川尾曰桥子谷,寇出入之隘道。

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寨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周美袭取承平寨,王信

筑龙安寨,悉复所亡地。

元昊既臣,召籍为枢密副使。籍言:“自陕西用兵,公私俱困,请并省官属,退近塞之兵

就食内地。”从之,于是颇省边费。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籍初入相,且独员,

而遽为昭文馆大学士,出殊拜也。

侬智高反,师数不利,遣狄青为宣抚使。谏官韩绛谓武人不宜专任,帝以问籍。籍曰:“青

起行伍,若以文臣副之,则号令不专,不如不遣。”诏岭南诸军,皆受青节度。既而捷书至,

帝喜曰:“青破贼,卿之力也。”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迁尚书左丞,不拜。徙定州,

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辄:总是

B.皆寝不报 报:回复

C.坐令开封府吏冯士元市女口 市:买卖

D.悉复所亡地 复:收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庞籍注重开源节流的一组是(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①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②宫中所用,宜务加裁抑 ③籍至,稍葺治之④数募

民耕种,收粟以赡军 ⑤请并省官属,退近塞之兵就食内地 ⑥籍初人相,且独员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庞籍处事刚正不阿。无论是地方官员还是宫中贵人,只要他们的行为不合法度,庞籍都予

以抵制。

B.庞籍敢于直谏。文彦博带兵打仗,却临阵脱逃,庞籍上书认为文彦博应当诛杀;他还上书

建议每当灾年,应裁减皇帝出巡和宫中的费用。

C.庞籍主张用人不疑。当朝中有人要求限制狄青的权力时,庞籍对此明确反对,认为这样做

有弊端。

D.庞籍治军纪律严明。庞籍统兵戍边时,分散驻扎在城里的十万戍边士兵没有一个人敢于违

法犯禁。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O分)

(1)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5分)

(2)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篆烟: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

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 。

(2) ,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3)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一颗数学巨星陨落了

2012年6月24日凌晨,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谷

超豪先生驾鹤西去。谷超豪曾经的学生纷纷哀悼这位终身痴迷于探索数学王国奥秘的老人。

谷超豪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1959年,

谷超豪从苏联留学归国,无论是能力还是已经取得的成果,都已接近微分几何研究领域的顶

峰了。但谷超豪并没有继续微分几何研究,而是转向了偏微分方程研究。因为当时苏联的第

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辟了星际航行时代,谷超豪敏锐地看到,偏微分方程研究大有可为。

这一时期,谷超豪带着复旦大学数学系的李大潜等人,天天开会、讨论和研究超音速绕

流,仅过了一年多,他们便获得了可以“确定含激波的流场变”问题的双曲线方程。这一突

破性的结果具有相当的先进性,15年以后,美国一个数学家才发表了类似研究结果。

上世纪70年代,根据国家需要,谷超豪再一次转换方向,主攻数学物理。这一次,他和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共同研究规范场理论,再次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结束合作后,

杨振宁称他的研究“好像站在山顶上,能看到全局”。

不同的三大研究领域,意味着三次转型,而这只是因为国家的需要。“这也是他们那一代

科学家的特点:永远把国家的需要放在自己的发展之前。他们之后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谷超豪的学生、如今的中科院院士洪家兴如此评价老师。对于谷超豪的“转向”,洪家兴也打

过这么一个比方:“他带队找到一条通往金矿的路后,就把金矿让给跟随他的年轻人去继续开

掘,自己则带另一批年轻人去寻找另一个金矿。”

谷超豪是在大学里开始他的数学研究历程的。因才华出众,他被破例允许同时参加复旦两

位名家的课程:苏步青教授主持的微分几何专题讨论和陈建功教授主持的函数论与傅立叶分

析专题讨论。从两位著名数学家那里,谷超豪学到了治学的方法,并在几何及分析两方面打

【篇四】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高二九月月考语文试题

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2016.09.28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蚀、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求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

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 .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 .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D .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 .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 .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 .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早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

B .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C . “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A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5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 “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 . “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 “笼”,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 .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庞籍不畏权贵。庞籍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

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月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 分)

(l)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4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散去,完成8~9题。

浪淘沙

吴琚①

岸柳可藏鸦,路转溪斜。忘机②鸥鹭立汀沙。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

临水整乌纱,两鬓苍华。故乡心事在天涯。几日不来春便老,开尽桃花。

【注释】①吴琚,南宋汴(今河南开封)人。本词是他于宋宁宗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以镇安节度使判建康府(今江苏南京)后所作。此时朝廷腐败,江南士气低落,恢复中原已成泡影。②忘机,指忘却巧诈之心,与世无争,自甘恬淡。

8、上阕中“咫尺钟山迷望眼,一半云遮”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4分)

9、这首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唐代诗人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人常用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离骚》中以违背标准而歪曲苟合于人为法度的两句是:,。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

。这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4)《锦瑟》一诗中回环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惆怅苦痛茫然,让人为之哀惋不已的句子是: ,。

(5)《逍遥游》中描绘了鲲鹏横空出世的壮阔场面。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裱画徐

马犇

裱画是一门传统手艺,淮城自古多文人墨客,裱画的地儿也就不缺乏了。说是裱画,其实字也裱。 本土出产的画,外地的画,还有那些需要修缮的旧藏,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但后来,有些作坊后继无人,有些作坊不再经营这老手艺,还有些作坊改成了机裱。

不管别人怎样,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一直坚持手工装裱。

徐家的裱画史不短。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边寿民,工诗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他居于淮城天妃宫的芦苇畔,号苇间居士。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裱画的程序复杂烦琐,讲究颇多,对裱画师傅的综合素养要求极高。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裱画徐仔细着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不会出意外。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晚年,

【篇五】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高三年级考试语文试卷

青海师大三附中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3题。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

宗白华

诗哲泰戈尔曾说过:"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宝贵的?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他们已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这是极其伟大的一种天赋。"

他的这几句话里,包含着极精深的观察与意见,值得我们细加思考。

先谈"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东西方古代哲人,都曾仰观俯察探求宇宙的秘密。但希腊及西洋近代哲人倾向于拿逻辑的推理、数学的演绎、物理学的考察去把握宇宙间质力推移的规律,一方面满足理知了解的需要,一方面导引西洋人去控制物力,发明机械,造福民生。西洋思想最后所获得的是科学权力的秘密。中国古代哲人却是拿着"默而识之"的观照态度,去体验宇宙间生生不已的节奏。即泰戈尔所谓旋律的秘密。《论语》上载: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四时的运行,生育万物,对我们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一切在此中生长流动,具有节奏与和谐。老子也从他高超严冷的眼里观照着世界的旋律,他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活泼的庄子也说他"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他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荀子歌颂着天地的节奏:"列星随旋,日月递照,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而生,各得其养而成。"

中国古代哲人找到了宇宙旋律的秘密,并且把这获得的至宝,渗透进我们的现实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礼与乐里,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我们又把这旋律装饰到我们日用器皿上,使形而下之器表现着形而上之道(即生命的旋律)。中国古代艺术特色表现在日用器皿的各种图案花纹里,而中国最光荣的绘画艺术,也还是从商周铜器图案、汉代砖瓦花纹里脱胎出来的呢!

再谈"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在新石器时代,我们制作了玉质的日用器皿,后来把它们作为我们政治上、社会上及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在青铜器时代我们竭尽当时的艺术技能把日用器皿,如烹饪的鼎、饮酒的角等等,制精制美,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成了天地境界的象征。我们赋予最现实的器具以崇高的意义、优美的形式,使它们不仅仅是我们役使的工具,而且是可以同我们对语,同我们情思往还的艺术境界。

但我们也曾得到过科学权力的秘密。火药同指南针这两项发明到了西洋人手里,成就了他们控制世界的权力--路上霸权与海上霸权,中国自己倒成了这霸权的牺牲品。

我们发明火药,却用它来制造奇巧美丽的烟火,使人们在新年里享受平民式的欢乐。我们发明指南针,并不曾向海上获取霸权,却让风水先生勘定我们庙堂、居宅及坟墓的方位与走向,使我们生活中顶重要的"住",能够选择优美适宜的自然环境。

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以和平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却轻视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使我们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受人欺侮,我们的灵魂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中国文化的美丽精

神正面临着极大的问题。

(选自《艺境》,1946年,有删节)

1.关于"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哲人仰观俯察宇宙秘密的目的,并不像西方哲人那样想获得"科学权力的秘密"。

B.发现宇宙秘密的能力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被泰戈尔认为是中国人的一种极其伟大的天赋。

C.中国古代哲人找到的"事物的旋律的秘密"不是科学权力的秘密,而是表现方法的秘密。

D.中国古代哲人把找到的宇宙旋律的秘密渗透进现实生活,创造着社会的秩序与和谐。

2.下列各项不能体现"中国人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的一项是( )

A.四时运行和万物生育,展示着天地创造性的旋律的秘密,中国人本能地找到了这种秘密。

B.新石器时代制作了玉质器皿,后来我们把它们作为政治、社会和精神人格上美丽的象征物。

C.我们将崇高意义与优美形式赋予现实的器具,使它们已不再仅仅是被役使的工具。

D.我们没有用火药和指南针来获取霸权,而用来享受新年的平民式的欢乐和适宜的自然环境。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西方哲人探求宇宙万物的目的是了解与控制,因此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到探求过程中的真谛与乐趣.

B.庄子把他的精神生命体合于自然的旋律,而荀子歌颂天地的节奏,他们对宇宙旋律的体验大相径庭。

C.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体现在"中国文化使人民喜爱现实世界,爱护备至,却又不致现实得不近情理"。

D.在重视科学征服自然的权力的同时,我们更应坚持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否则,我们便不能摆脱贫弱的地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

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借给

B.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 坐:因犯......罪

C.会帝厌兵 会:适逢

D.第遣使吊赙其家 第:按次序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临江仙

鹿虔扆①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②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注】① 鹿虔扆(yǐ):五代时后蜀大臣,花间词人。国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② 翠华:皇帝仪仗所用的旗子。这里代指皇帝车驾。

8.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9.词的下片主要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加以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 , 。

(2)《氓》中用动物比喻女子不要沉迷爱情的句子: , 。

(3) , ,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 屠呦呦的名字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这美好的期待既是小鹿在原野上呦呦地叫着,吃着青草,象征和谐之意,又有小鹿象征人才,父母希望女儿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之意。

B. 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C.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的发现,不可能在短期内让人们看见它们显著的价值和效益。例如,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

D. 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作者重点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描写细腻,有很强的说服力。

E.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有影响的生物医学奖,正因为屠呦呦获得的拉斯克临床医学这个世界上最有声望的大奖之一,为她如今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最关键的步骤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那些,结合文章进行概括分析。(6分)

(4)文中说"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结合全文,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面对重重困难,刘邦没有气馁,而是与一帮兄弟浴血奋战,不到几年时间,他已经 成为一个控地千里、坐拥百城的王者。

B.在巴基斯坦军队杀死最后一名伊斯兰武装人员之后,军队在废墟里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是他们对有多少平民死亡这个问题闪烁其词。

C.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落 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D.黄晓明Baby大婚,邀请来了娱乐圈半壁江山,阵势强大甚至造成了上海展览中心方 圆五里严重塞车的状况。

13.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句是( ) 3分

A.环保事件之所以经常性地频频发生,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单纯 地依靠大规模投入获取经济增长速度,使得资源消耗惊人,环保问题日渐严重。

B.自4月13日"千古传奇·张大千艺术作品展"于山东省美术馆开幕以来,得到了各 界群众的广泛关注,参观人数持续增加。

【篇六】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新结构)2017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7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6-10-25张庆祥语文月刊

三台中学2017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 3 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因此,当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在笔直的甬道不停回望,但见成贞门又与祈年殿相融为一,边走边回看,仿佛祈年殿越变越高,如升入云天。

可见,无论是大到整体布局还是小到一砖一瓦,天坛在几乎处处传递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在建筑中融入中国这一传统的宇宙观,让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地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不同的民族之间总是有很多的文化隔膜,建筑尤其需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非但没有一味排外,反而博采众长。一方面传统建筑尊重本民族历史,但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对于外来的建筑样式,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而是巧妙地将其改造、融合,赋予新意。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让传统建筑更多了几分异域的光彩,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观水法‛。在宗教建筑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北海公园湖面上傲然挺立的白塔,就是中外文化的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相传白塔是尼泊尔人阿哥尼的杰作。北海白塔,在这幅传统中国山水画中,非但无突兀之感,反而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相映成趣,在阳光照耀下,放佛浑然天成,让人心生无限开阔之感。

从最初西汉传入佛教、唐代传入伊斯兰教、明清传入基督教,这些宗教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不断开枝散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建筑形式。‚和而不同‛在其间大放异彩。

(节选自《从传统建筑看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

1.下列关于建筑组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建筑组合与写文章一样,也会灵活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声、抑扬结婚、主次相成等技巧,而且一般都不会单独使用某一技巧。

B.使檐角向心,将诸个檐角彼此相向如同兵戈相斗,这种传统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组合的章法特点。

C.传统建筑中以巧补拙的“钩心斗角”结构,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客观上却使建筑结构和谐美观,显出组合之妙。

D.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它们之所以显得和谐,与运用了组合的章法有关系。

2.下列对天坛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天坛的设计注意体现古人的宇宙观,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

B.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外观形式,天坛的全部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以供祭祀天地之用。

C.内坛、外坛、圜丘坛的布局设计,增加了天坛西侧的空旷程度,从而有利于人们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D.天坛建筑几乎处处体现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传统的思想,让一些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的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不同民族因为众多的文化隔膜,其传统建筑总是固执而鲜明地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征,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B.一种外来的建筑样式,如果能与本民族本国家的建筑相融合,一定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一定改造、融合,赋予了新意。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带来的建筑样式,之所以能够和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有很大的关系。

D.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视建筑组合,还注意空间布局,善于博采众长,从而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5 .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 “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 . “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 .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 .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庞籍不畏权贵。庞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挤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月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阙题

刘眘(shèn)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诗人简介: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

【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后人在编诗时以“阙题”为名。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E. 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9.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6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描写江水汹涌澎湃、波浪翻卷如雪的一句是 。

(2)《庄子·逍遥游》中描写大鹏从海上奋力起飞、直达高空的句子是: , 。

(3)王维《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大漠雄浑壮阔的景象的句子

是 , 。

三.现代文阅读(26 分)

(一)文学类作品阅读(14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1)~(3)题。

没有对手的生活

侯德云

①我的舅舅王五退休了,他说:‚我终于可以好好地休息一下啦。‛可在我看来,他刚休息了三两天,人就委顿得如同一片枯黄的菜叶。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②我这样形容我的舅舅王五,并非故意对他不敬,而是因为,他以前经常用同样的话来讽刺我。所以,当我看到他满脸憔悴的样子,就不由自主想起了那句话。我跟他之间的关系,已经令人兴奋地变成了一片黄菜叶与另一片黄菜叶之间的关系,这很好。

③退休以前,我的舅舅王五是这座城市里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干部。我呢,什么也不是。我辞掉了工作,回到家里睡觉。睡不着觉的时候,就靠读书和写小说打发时间。我整天披头散发,吃穿都不讲究,脸色也不太好。满面红光的舅舅对我很瞧不起。他跟我的母亲也就是他的姐姐,或者别的什么人提起我时,总是说‚那片黄菜叶‛如何如何。我心里对他很是反感。

④变成了另一片黄菜叶的舅舅以为自己生病了。他去医院做了全方位的检查,医生说:一切正常。他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连续换了两家医院,还是一切正常。他犯了糊涂,对家里的一只老花猫大发了一通脾气。他说:‚没病?没病怎么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没病怎么吃不下饭?你能告诉我吗?他妈的你说你说呀!‛可怜的老花猫被他吓坏了,在跃而起,以龙卷风的速度逃掉了。

⑤我的舅舅突然心血来潮想写小说。他亲自屈尊来到我的狗窝般的小屋子里,还带来了一条好烟。他知道我烟瘾很大,不过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抽过他一支烟。他对我说:‚你看我整天闲着,都快闲出病来了。怎么办呢?你教我写小说吧。‛他又说:‚我这一辈子,就是一部很好的长篇小说啊。‛我一支接一支抽着他带来的好烟,以沉默的方式与他喋喋不休的诉说相抗衡。他告诉我他哪年哪月参加革命工作,又怎样把一个又一个对手打下马去,从而开辟出崭新的工作局面。他提到了一个又一个名字,这些名字,有的我熟悉,更多的是我第一次听说。 ⑥我的舅舅王五说:‚老丁,老丁你知道吧?‛我点点头。老丁我怎么会不知道呢?他跟王五是一个单位的,而且就住在王五的楼上。我的舅舅王五说:‚哼,老丁!就凭老丁那点本事,也想跟我争一把手的位臵!‛

他没有再说下去。他眯起眼睛,仰在那张不堪入目的破沙发里,脸上荡漾着令人陶醉的幸福。

⑦我的舅舅王五果真写起了小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写的是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他写得很投入。他不允许任何人打扰他,连窗外那棵老杨树上的鸟儿也不行。很多人都亲眼看到他在一天下午跟那棵老杨树以及树上的麻雀们玩命的情景,简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他从家中狂奔而出,用石头击打树枝上叽叽喳喳的麻雀。落叶纷纷,在地面上铺了厚厚一层,细看,其中还夹杂着几根麻雀的羽毛。

【篇七】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河南睢县高级中学2017年1月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语文

河南睢县高级中学2017年1月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试题

语 文

(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

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

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祷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这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

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

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

《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

一致。

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

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

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

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

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

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

陨石、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

B.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

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C.“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

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

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作者希望在运用和

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①,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注】①李迪:人名。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

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5.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

事。

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

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

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

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

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①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②万井指巴郡。舂容:

江水冲激之声。

8.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

句,意思是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秦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3)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既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侯仁之:行走天下,守望大地

赵婀娜

在北大师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则关于侯仁之暮年的故事:

1999年冬夜的一晚,狮子座流星雨爆发,为寻找开阔的观看地带,一些北大师生自发聚集到未名湖南岸、慈济寺遗址旁。这里,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已静静地仰望天空多时。当得知老先生就是已88岁高龄的侯仁之,师生们自发地围拢到先生周围,听他讲夜空的广袤、流星的璀璨,还有有关燕园、北京的那些人、那些事……

半个多世纪前,侯仁之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

周末,他经常到海淀周围考察,为课程作准备。一天,侯仁之来到玉泉山西侧,看到一堵墙上面有凿过的石水槽,感到很奇怪,就沿着墙的方向向前走,一直走到西山碧云寺、卧佛寺,发现那里也有水槽。他推想,这可能是过去的引水槽。经过进一步考察,他发现水流到了颐和园昆明湖,又顺着流到北京城里去。年轻时的这个发现,为他日后从北京的水源入手研究北京的历史地理,找到了第一手资料。

当时中国还没有现代的历史地理学,但从那时起,侯仁之的研究兴趣和方向已经从传统的沿革地理渐渐向现代意义的历史地理学发生转变。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1946年,侯仁之学术历程的转折点。这一年他来到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

先后师从于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罗士培教授和英国现代历史地理学最重要的奠基者和建设者达比。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理解是,现代地理景观的空间特征不是一下子形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来改造的。

达比的学术思想对侯仁之影响很大。1949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侯仁之回到了燕京大学。此时他在学术思想上已完成质的飞跃——打破传统沿革地理学的桎梏,创立中国现代的历史地理学。 1950年,侯仁之发表《〈中国沿革地理课程〉商榷》,标志着他对历史地理学在理论认识上的成熟,也标志着他和中国传统沿革地理学在思想上的决裂。 在这篇文章中,侯仁之写道:‚照我所了解的,以往各大学中关于‘中国沿革地理’的讲授,主要是讨论中国历代疆域的消长和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这些问题在一个专修中国历史的学生看来,也许是重要的,但除此之外,在和地理有关系的方面,有没有比这个更重要的问题呢?‛

尽管文章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逐步建立。

侯仁之有多个美誉,有人称他为‚活北京‛,有人赞他为‚北京史的巨擘‛,而更多的人熟知他,是因为他是‚我国申遗第一人‛。

1980年春,侯仁之接受了美国和加拿大几所学校的讲学邀请,在远渡重洋之时,他还肩负着一个特殊使命——应美国匹兹堡大学师生的强求,带去两块中国城砖。

侯仁之有些纳闷,两块寻常的城砖,北京的小胡同、大杂院里常能见到。为什么会引起外国学者强烈的兴趣?

一边是视为寻常物,一边却被视为宝贝,城砖的不同际遇令侯仁之陷入沉思。在美国考察期间,侯仁之第一次听说国际上有个《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尽管当时公约诞生已10多年,但在国内还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存在。 回国后,一刻不停歇,侯仁之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起草提案,‚建议我国尽早参加《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并准备争取参加世界遗产委员会‛,获得通过。不久之后,中国终于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

有关侯仁之,还有许多故事,有关他的淡泊名利、宁静致远。有关他的求学经历、赤子之心。

晚年,先生长居燕园。95岁之前,燕园的师生还能经常看见先生的身影。近些年来,先生已久卧病榻。

如今,尽管先生已驾鹤西去,但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未名湖畔那尊石碑,提醒着后人,爱脚下一方土地,珍视一段历史和过往,不能让一座城市失去记忆…… [相关链接]

①侯仁之,1911年12月6日,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1936年,考取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获得奖学金入学,本科四年学习期间,先后在学贯中西的洪业(煨莲)教授极为严格的治学方法训练下,以及在积极开拓中国沿革地理广阔领域的顾颉刚教授的启发下,开始了学术研究的新领域。 ②侯仁之被誉为‚活北京‛。上世纪50年代以来,他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揭示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成为北京旧城改造、城市总体规划及建设的重要参考资料。在北京城市发展中,他大声疾呼:首要问题是水源的开发。他珍爱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根源‛,一次又一次去什刹海、汇通祠、钟楼、鼓楼、后门桥一带,对这一地区的改造深切关注。

③侯仁之是中国‚申遗‛第一人,1980年,在一次与美国同行的交流中,他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的情况。回国后,他立即为我国加入这个公约而多方奔走。1987年起,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侯仁之在燕京大学毕业后,担任历史系主任顾颉刚的助手,在一个周末,他在玉泉

山西侧发现了流向北京的引水槽。

B.1949年,侯仁之留学回到燕京大学,完成了学术思想上质的飞跃,创立了中国现代

历史地理学,标志着他在历史地理认识上的成熟。 C.侯仁之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留学时,利物浦大学地理系的创办人以及现代历史地理学

最重要的奠基人和建设者达比教授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D.侯仁之应邀到美国和加拿大讲学时,接触到《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之后

积极努力,推动了我国成为公约的缔约国。 E.本文撷取了侯仁之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他热爱祖国,坚持自己的思想,不断求学

进取的事迹,体现了一位学者的伟大人格。

(2)侯仁之是怎样打开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大门”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侯仁之有哪些美好的品质?请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侯仁之被称为“我国申遗第一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

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经曹雪芹呕心沥血....,“披阅十载,增删五 次”,才完成了前八十回。

②河西走廊曾是佛教东传的要道,这里还留存着大量的石窟群,大小石窟俯拾即是....

,东 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激荡,积淀下蔚为壮观的历史文明。

③在对待利比亚局势的态度上,英国又一次紧跟美国顺风吹火....,这纯系英美关系的惯性

使然,尤其显示了它们当前特别需要相互借重的一面。 ④王校长的一席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

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⑤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写手逐渐作为一个职业发展起

来。一时间网络平台的文坛泥沙俱下....,多数作品难称文学之名。 ⑥读古代典籍,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否定古代的一些人士,其实我们没有资

格对古人嗤之.. 以鼻..

,因为我们现在自以为是的观念意识又有多少不在发昏之列呢?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法国尼斯的恐袭事件备受关注,事件发生几小时后,各个网络媒体关于这一事件报

道的新闻的点击量都超过了6万次以上。

B.据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2016年6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

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环比在经历连续8个月下跌

后,本月微涨

0.21%。 C.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球队成绩不佳,俱乐部经过与亚森友好协商达成一致,从2016年

7月15日起,亚森不再担任石家庄永昌主教练一职。

D.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

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 探索半人马座α星在目前是科幻, ② 不排除人类科技进一

步发展后,未来可以实现这种设想, ③ 那也只是将来时。从眼下的现实来看,霍金能提出这种想法完全依赖于现有科技的发展和现实水平。具体而言, ④ 霍金要表达各种思想和学说,包括人类探索半人马座α星, ⑤ 必须要依赖他不可须臾离开的轮椅。轮椅 ⑥ 是霍金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有了它,霍金才能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思想,包括目前探索半人马座α星的科幻想法。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个字。(5分)

日凌来访只是对卫星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

固定电话等基本上不产生影响。 ① ,而是通过地面基站进行传输。 ② ?实际上,尽管汽车GPS导航系统也是依赖卫星进行定位的,但由于GPS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即便是某一颗卫星受到了影响,但还有多颗

【篇八】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高三语文试题(附答案及答题卡)

2016—2017学年高三试卷(七)

语 文

(150分钟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灾异与人事

葛剑雄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加上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现实的需要使中国古代对天文、气象、物候的记载和研究相当重视,并注意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念,其中之一即“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时下流行的看法都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多的是反映了时人的愿 望,是对传统观念一种积极的但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尽管原始的天人合一观念的确包含了这样的内容,却并不是它的主体。所谓天人合一,是指天意决定人事,而天意是通过天象或灾异来显示的。君主是“天子”,由天意确定,也代表天命。所以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必定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正因为如此,从最古老的史书开始,天象和灾异都是不可或缺的记载。“二十四史”中大多有《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但所记内容无不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凡国之将兴,天子圣明,大臣贤能,则风调雨顺,紫气东来,吉星高照;反之则灾异频仍,天象错乱。 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一旦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太阳黑子、流星、陨石、星宿异位、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皇帝就要换上素色服装,不吃荤腥辛辣,不近女色,迁居偏僻清静的场所,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有的皇帝还会下“罪己诏”,公开承认错误,宣布改弦更张的政策。有的虽没有具体措施,却会请求上天千万不要与天下百姓为难,一切罪责由自己担当。为了通达上天,感动诸神,往往还要在正常的祭祀典礼以外,按需要举办各类额外的祭祀或祈祷仪式。

这样做一般不会错,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臣民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只有这样的机会才能给最高统治者一点警诫。何况举办这些活动一般花不了多少人力物力,一旦渡过难关,就能博得万民称颂,名垂史册。万一无效,也是天威莫测,天意难违,君臣都已尽了人事。这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不无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不过“天人合一”也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也能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因为对天象的解释在人,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所以大权在握的人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将矛头指向政敌异己,或者趁机按自己的意愿改变政策。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泥古不化,只知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的先例,只会侈谈修身进德,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极端的做法就是听天由命,毫无作为,以为只要绝对敬畏,专修人事,灾害不除自灭。如唐玄宗时发生严重蝗灾,一部分大臣的意见竟然是不应消灭,只能听任蝗虫自生自灭,才符合天意,皇帝只要深刻自省,定能得到上天的宽恕。幸而唐玄宗听从宰相姚崇的建议,下令灭蝗,才没有造成更大的灾情。

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我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农立国的特点,使中国对水旱灾害相当敏感,中国东部主要农业区受季风气候影响,大小灾害频繁,成为统治者和民众经常性的威胁。

B.将天人合一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种积极的,也是实用主义的解释,这一解释反映了人们的愿望。

C.天象和灾异在中国的古代史书里都有所记载,如“二十四史”中《五行志》《天文志》《灾异志》所记内容与朝代兴衰、天下治乱、君主贤愚、大臣忠奸相一致。

D.天人合一的观念,使得皇帝在出现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时,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反省自己的过失,征求臣民的意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的观念的形成,是因为中国以农立国,大小灾害频繁,需要考察人类活动与自然变化的关系。

B.天象或灾异显示天意,君主如有失德,或治理不当,或人事有悖于天意,也会受到天象的警告或灾异的惩罚。

C.在专制集权体制下,君主举行的祭祀或祈祷仪式能够给臣民们一些说话的机会,他们平时不敢说的话、不便提的意见也可趁机上达天听。

D.皇帝举办一些活动对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会有积极作用,因为人能敬畏天命天意,总会格外小心谨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意决定人事是天人合一的基本意思,罕见的天象或异常的气候,如日食、流星、陨石、地震、山崩、水旱灾害等,都是天意对人的惩戒。

B.天人合一的观念,有它的积极作用,因为皇帝总有失德之处,政府的举措不会十全十美,即使是昏君暴君,在上天的警告面前也不得不有所收敛。

C.“天人合一”是一把双刃剑,奸臣小人可以利用天象灾异做手脚,而泥古不化的正人君子和书呆子往往在灾异面前不屑采取具体措施,或者不知如何应对灾情。

D.现在面对异常气候和严重灾情,自然又会想到天人合一的观念。作者希望在运用和阐述这一观念时能实事求是,尊重历史,采取辩证而积极的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

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①,皆寝

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注】①李迪:人名。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5.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文中的“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庞籍不畏权贵。庞籍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投诚是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

(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十五使君(其一)①

杜甫

宿雨南江涨,波涛乱远峰。孤亭凌喷薄,万井逼舂容②。

霄汉愁高鸟,泥沙困老龙。天边同客舍,携我豁心胸。

【注】①巴西:唐绵州和阆州都称巴西,此处指绵州。②万井指巴郡。舂容:江水冲激之声。

8.与诗的首联相比,颈联描写江涨之景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是

说大鹏要高飞万里,必须借助强劲大风负载其巨大的翅膀。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

国统治者将剽掠而来的美玉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的情形,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3)范仲淹《渔家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达对

家乡的思念,又包含功业未就、无法归家的无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

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

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