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文

时间:2021-10-29 14:05:30 初二作文

篇一:《改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改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在阳光灿烂,草长莺飞的三月,大地呈现一片生机,各色鲜艳的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在柔和的阳光中,两个人在小路上默默地走着。他们是李白和孟浩然。孟浩然就要到杨州去了,两人依依不舍。

来到黄鹤楼上,李白叹了一口气说:“仁兄,你就要到杨州去了,我们俩不知何时再见,我送你一支毛笔,希望你写出更好的诗来。”孟浩然也从胸前拿也一副画,画上画的是一棵青松,他说:“贤弟,这副画送给你,希望我们之间的友谊万古长青。”他们各自收好礼物,紧握在手中。

最后,李白倒了一杯酒,递给孟浩然,说:“最后,祝你一路顺风。”孟浩然接过酒,一饮而尽。

在船夫的再三催促下,孟浩然上了船。小船越走越远,两人各自挥手远望。直到看不见了,李白还站在江边。

篇二:《四上小练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小练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阳春三月,太阳红彤彤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十几朵连在了一起,一丛丛,开放在挺拔的枝条上面,风吹来,它像一位位亭亭玉立的少女在美妙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孟浩然要向李白告别,去广陵。

在他们告别那天,李白在黄鹤楼那儿,为孟浩然摆了酒席。李白拿起酒杯,添满美酒,对孟浩然说:“老朋友,我在此为你送行,不知何年何月我们才能再次相见,我祝你一路平安,在路上一定要慎重小心,到了广陵也要珍重自己,我先干为敬。”说完,他一干而净。

孟浩然也拿起添满美酒的酒杯,对李白说:“谢谢你的叮嘱,我一定牢记在心,你也要珍重自己,不知在那儿,我还能否再交到一位你这样的良师益友,我也干了。”他说完,也喝了下去。

吃完饭后,他们俩人就来到了熙熙攘攘的江边码头上,艄公早已准备好了,这艘船顶上铺着白色帆布,还有两扇窗户。在孟浩然准备上船时,他们互相做了个拱手礼,孟浩然说:“老朋友,希望我们有缘再次相见。”李白说:“放心,我们一定会再次相见的。”说完,孟浩然背起包袱,踏上了那一叶孤舟。

李白看着这艘船顺流而下,渐渐地走远,越来越小,直到消失。这时,他的脑海里出现了他在酒店与孟浩然相识,他们以诗会友,然后逐渐相知,他们一起饮美酒,一起作诗,让他们成了知音。但日月如梭,而今他已经走了,于是李白回到家里便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虽然孟浩然走了,但他们深深的友谊依然长存。

篇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王彦华

目标确定的依据

1、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歌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背诵优美的篇或段。 2、教材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篇深情寄托在动态的自然景物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交融在一起,含而不漏却余味无穷。 3、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但知识面和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语言感悟方面深度不够,语感一般。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和查字典,正确读写“孟、浩、陵”三个生字并能正确读写要求会写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正确、流利、感情朗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背诵诗歌。

3、通过学习诗歌,激发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评价任务

1、听写要求会写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想象诗歌的的情景,领悟古诗大意,有感情地朗诗歌,背诵诗歌。 3、能养成主动阅读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附板书设计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文}.

烟花 依依惜别 借景抒情 孤帆 长江

篇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八滩镇中心小学 徐 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4.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课前熟读古诗;收集李白的诗歌、生平资料;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试着理解诗歌。

师——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加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了解李白吗?(课件李白素描图出现)

3.(过渡)千年圣地黄鹤楼,如诗如画江南春。当时诗人李白本该和老朋友孟浩然在黄鹤楼上共饮美酒,吟诗作赋,但此时老朋友却要东下扬州,这真是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送别诗。(出示课题)

二、解诗题,知作者

1.师:同学们,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课题少了哪个字呀?(陵)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掌握的生字之一。现在你们观察下,有什么要给大家提个醒的?(“陵”右上是“土”,下边是折文)观察细致,请大家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把课题补充

完整。

2.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读题后所得:送的地点、谁送谁、“之”的含义、对黄鹤楼、广陵及人物的了解、李白和孟浩然友谊故事等)

3.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别之后就很难再见,于是呀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风俗,当时的送别诗就和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这一送别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堪称千古一别啊。为什么这么著名呢?这里有三名,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二岁,然而一样的兴趣爱好,一样的才华横溢,使他们互相仰慕,相见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三、读通读顺,整体感知

1.就是这么一首千古传诵的名篇,我想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读了吧,来自己先放声读读,读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读吧。

2.学习生字(我们先和刚才还未认识的生字朋友打声招呼,谁愿意读?容易读错的再给大家提个醒。个别读——所有生字词语都来了,全班齐读)

3.请一个同学来读这首诗,老师给你加点伴奏,希望你能读出韵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想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4.想象得真好!正像大家说的,这首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和李白站在岸边目送孟浩然远去这两个情景。有谁知道哪几句诗描写了孟浩然在黄鹤楼向李白告别的情景,哪几句诗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

(学生读诗句,交流:前两句描写了孟浩然告别的情景,后两句描写了李白目送孟浩然的情景){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文}.

四、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我们在数学课上已经学过方位,知道平面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哪个同学能帮我贴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评价:真厉害!为什么这么贴?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

“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 在这指谁?(孟浩然)从哪知道的?(注释)真好,结合注释是弄清古诗意思的好办法。

师:烟花给你们什么感觉?(漂亮,绽放„„)为什么用烟花形容三月呢?还可以说什么样的三月?

生:百花盛开的三月,争齐斗艳的三月,阳光明媚的三月,鸟语花香的三月„„

师: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现在又逢三月,这个季节去扬州,李白仿佛看见了扬州怎样的一番景象?

生:也是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

师:老师请大家欣赏下这时的江南一带的美景。(播放课件)此时此情此景,好友要去繁华都市,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结: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出游自然十分羡慕。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

师:有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就是展开想象,请想象刚才说的画面并带自己的感觉读读这两句诗。

2.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么啊?指名说:船。几只?生:一只。师:诗中哪儿告诉我们?生:孤帆。师:对!孤帆就是?生:孤孤单单的一只船。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只(课件点击:江上千帆)。为什么李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点击课件一支孤帆。)

过尽千帆皆不见,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读读,指名读。你的眼里有孤帆了。谁再来读?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你再试试。很好,范读,再来一遍。齐读。

3.“孤帆远影碧空尽”,真的都尽了吗?不尽的是什么?

不尽的是滚滚长江水;不尽的是对孟浩然的无限思念之情。

4.送上祝福的话。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能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5.就像老师上课开始时介绍过的,送别诗已经成为当时一种风俗,有许多诗人都在送别他的亲人和朋友时,寄情于诗表达出自己的深情厚义。请看(出示送别诗)古诗的学习还需要平时的积累,希望大家课下能多积累、多背诵送别诗。

6.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李白还在看什么啊?生:江水。哪句诗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起读一读。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舍。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指名读。

加上第三句诗,谁来?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碧空尽和天际流降下来,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我仿佛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男同学站起来吧。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这是豪壮的相送。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这是柔情的相送。

7.导读: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⑴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没有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涌起——

⑵帆船渐渐远逝了,已消失在蓝天碧水的尽头,李白还不肯离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念——

⑶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想起昨日种种,他踮起脚来,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念——{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文}.

8. 师:是啊!人虽分,情永在,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目送朋友远去的情景,抒发了朋友之间怎样的感情?(板书:依依惜别)一年后,李白对自己的朋友,对当时送别孟浩然的情景仍旧念念不忘。这深深地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

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你们也来读一读。生齐读。师生配合读。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

五、小结

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佳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样的深情谁没有遇到过呢?谁没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呢?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诗人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

篇五:《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方法]

朗读 图文结合 感悟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首先让我们共同听一首歌——《烟花三月》。“多情自古伤离别”,“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人间“生离死别”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题目,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人的重要题材!

2、回忆所学过的送别诗——李白的《赠汪伦》。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继续学习李白写的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进行了自学,下面我们来交流我们的自学成果。

出示自学问题:

a.请同学们观察图画,想象当时李白送孟浩然时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内容。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小组交流

三、小组展示

预设: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践行。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这可真是: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波涛万里长江水送好友下扬州啊!

过渡:白帆远去,诗人仍久久伫立在岸边,翘首东望,望向友人消失的方向,这些细微的动作无一不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人又是怎样通过短短的四句诗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惜别之情呢。

2、朗读古诗,读中感悟

体会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板书:依依惜别)

3、进行说话练习,升华情感

过渡:同学们,面对眼前的此情此景,你能想到些什么呢?孟浩

然坐着小船,顺江东去了,李白伫立在江边,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曾经与孟浩然交往的情景历历在目,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他们曾经一同________……那是多么快乐难忘的时光啊!可如今,白帆远去,江水东流,他们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________,再也不能一起

________……幸福快乐的日子就被这无情的“孤帆远影”带走了。

4、朗读全诗,加深感悟

过渡:帆影已经消失了······诗人还在翘首相望。似乎要把自己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此时此刻,李白的心中在默念些什么呢?

5、有感情朗读全诗(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四、课外拓展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茫茫的诗海中,还有很多有关于送别诗的名句都流传至今,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畅游在送别诗的海洋中吧。

2、师:短短的几行诗却能容纳下诗人如此浓厚的情谊,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我国的古诗有了浓厚的兴趣,我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唐朝,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其中精品无数。《唐诗三百首》就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精选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读一读。

五、小练笔

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什么感受呢?能否以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写?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依依惜别 孟浩然

篇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相关的人物、地点的资料,读熟诗句。

教学活动

一、启:长亭送别越千年

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歌曲《送别》,设置情景(背景音乐)

2、这是一首离别词,这首词写出了古人离别时的一些风俗习惯,谁来说说?(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

3、古人把离别当成一件大事来对待,为什么古人会如此重视离别?

(对古人来说,离别不仅只是普通的分别,这离别是诀别,是生离死别。)

二、承:李白独看孤帆远影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中读出了那些信息?

2、出示黄鹤楼图片,生汇报搜集到的课外知识,师相机补充材料。

3、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通读顺。

4、指名读诗,纠正字音节奏重音。

5、师生配合读诗,生感受意境。

6、自读古诗,小组交流诗中有哪些景物?

7、生一边汇报答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相关图片,明确送别的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目的地。

8、想象“烟花三月”的情景,什么样的三月叫烟花三月呢?

9、课件显示烟花三月的图片,梳理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体会与本诗情感的不

同。

10、依次理解“西辞”“下”“孤”“唯”“尽”字的含义。

11、再读古诗,读出情感。

三、转:离别时分难相舍

1、讲述自己离别的感受。

2、出示古人描写离别的诗句,朗读感受诗中的离情别意。

3、离别总是和哪种心情交织在一起?再一次走进李白和孟浩然,再来感受他们

两的离愁别绪。

四、合:依依惜别情满天

1、师诵诗句,送别李白孟浩然;领生诵诗,送别这对友人。

2、感受经典文化的魅力,播放古诗吟唱音乐,欣赏书法。

一、启:长亭送别越千年

师:现代著名的音乐家、教育家李叔同写过一首歌,歌名叫《送别》,听过这首

歌吗?好听吗?喜欢听吗?(背景音乐)

师:老师也喜欢,这是一首经典的歌曲,我估计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听过。这首歌

不但曲谱得好听,而且词也写得特别棒。

生:(朗读歌词)

师:好听,不但声音好听,读的感觉更好听!这是一首离别词,这首词写出了古

人离别时的一些风俗习惯,谁来说说?(板书: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 师:朋友即将分离之时,在长亭一起聚餐饮酒。

师:古人会折柳相赠。为什么折的是柳条?

师:“柳”、“留”谐音,折柳相送,就是希望对放留下来不要走。

师:古人送别亲朋好友,先要在长亭设宴饯行,接着要十里送行,折柳赠别,最

后还不忘夕阳挥手告别。古人送别容易吗?简单吗?可以看出,古人把离别当成

一件大事来对待,为什么古人会如此重视离别?

生:交通不便

师:古人最快最便捷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生:马车或者马

师:是不是所有的人家都用得起马或马车?

师:所以,大多数古人出远门,只能靠双腿双脚翻山越岭,走完一条又一条道路。 靠步行,人一天最多能走行多远的路?四、唔十公里就了不起了。

师:这样算来,如果要到千里之外,得走多少天?{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文}.

师:途中他们还会碰到风雨天气,累了也需要时不时地休整,需要花时间吗?

师:这样走走停停,没有一年半载看来是到不了目的地。所以,古人进京赶考或

出去做官,总得提前一两年的时间,等到他们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时候,一个

来回就耗掉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的光阴,你们说,他们要不要重视离别?

师:除了刚才说的,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让古人如此重视离别,谁来说说?我们不

妨想想,古人在路途中会碰到什么样的凶险?(有生命危险吗?)

生:出门的人也许会在途中遭遇各种凶险:山洪暴发、猛兽袭击、强盗打劫等等。 师:所以,对古人来说,离别不仅仅只是普通的分别,这离别是诀别,是生离死

别。(板书:诀别、生离死别)正是因为这些原因,离别成了古人生活中的一件

大事。来,带着这种理解,老师请一位同学清唱一下这首歌。

生:(跟着轻轻唱)

活动2【讲授】二、承:李白独看孤帆远影 二、承:李白独看孤帆远影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一首和离别有关的诗歌。看到大屏幕,齐读课题。这首诗

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

(大屏幕出示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这首诗,反复读,读反复。把这首诗读清爽、读顺口,明白吗?

生:(自由反复朗读诗歌)

师:好的,停下。抬头,挺胸,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这首诗?好的,你请? 生:(朗读全诗)

师:读得好!字字有落实。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读得字字落实,而且读出古诗特

有的那种味道。

生:(朗读全诗)

师:送你四个字,抑扬顿挫。味道读出来了。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注意

听清楚要求,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王老师来读,明白吗?好,准备。题目和作者我来读。把头抬起来,挺胸,深深地吸上一口气。

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

师:这样读会吗?现在,我们反过来,每一句诗的前四个字老师读,你们读后三字。明白吗?

师生:(再次合作朗读全诗)

师:好极了!我们把整首诗连在一起,王老师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整首诗,好吗?注意那个味道,那个节奏,那个韵律。准备,再吸一口气。

生:(齐读诗歌)

师:下面我们走进这首诗,找找哪些景物和送别有关?

生:黄鹤楼(板画)

师:老师想请一个同学画一画黄鹤楼,画在黑板的这个地方,东南西北,画在哪边合适?不要着急,我们从诗中的第一句找答案。

师:故人是什么意思?

生:老朋友孟浩然。

师:西辞呢?看来,黄鹤楼要画在西面。谁来画?(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师:还有哪些景物和送别有关?

生:烟花

师:烟花是什么意思?这个词比较难理解。烟是什么意思,花又是什么意思?举手的同学不多,看来是比较难,来,我们看两张图。看到烟,看到花了吗?(出示烟雾弥漫、繁花似锦图课件3)

生:繁花似锦,烟雾迷漫。

师:烟花是繁花似锦,烟雾迷漫的意思。那烟花三月呢?三月是什么季节? 生:烟花三月是说繁花似锦,烟雾迷漫的春天。

师:想不想看烟花三月的美景?(课件出示4)

师:还有什么景物跟送别有关系?

生:孤帆

师:谁来画孤帆?

篇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去二三里

宋·理学家· 邵康节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2、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扬柳醉青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静夜思_

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代 骆宾王

鹅俄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登鹳雀楼

唐代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悯农

唐代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夜喜雨

作者:杜甫 (唐代) _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小池

诗人:杨万里 朝代:南宋

树{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文}.

早眼阴荷有无照才蜻声水露蜓惜爱尖立细晴尖上流柔角头,。,。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唐代){关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所见

作者:袁枚 (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绝句

朝代:唐代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春晓

朝代:唐代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清明

作者:杜牧 (唐代)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