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的收获散文

时间:2021-10-29 11:33:59 初中作文范文

2015年我的收获散文(一)

2011年中考语文备考之抒情哲理类散文阅读卷

(一)风中那棵树

关瑞 ①一场风,在远处暗涌。

②阳光还没有被彻底撕碎。树影落在墙上,单薄,惊恐。树预感到了自己将被阴谋覆盖。也许会被吞噬,也许会被摧毁。

③其实,树一辈子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风打交道,它什么样的风没有见过呢?,树在风中尝尽了世态的炎凉,树在风中也遍悟了温暖与苦难。树已经经历了无数场各式各样的风,除了偶尔的呻吟和怒吼,它更多时候是沉默。...树知道,风终究会过去,就像曾经的那些有惊无险,那些悲苦与磨难。树看不见自己的明天,但是树会把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当作一生的慰籍,当作在下一场风里坚强挺过的理由。就这样,树在树的年轮里,一圈一圈,安然无恙。

④那棵树长在院外的水沟边上。在我出生之前,树好像就长在那里。我被母亲抱着第一次走出院门,我还不知道它就是树,只是一片清凉的阴影落在我脸上,它沙沙地低吟,这是我的最初印象。在后来的渐渐清晰的记忆里,它在春天发出新的叶片,又在初冬凋零。树干越来越粗,枝条越来越密,像正在成长着的我。继续翻动记忆,我爬上树逃过鸟窝,在树干上刻过歪歪扭扭的名字,在树下啃过母亲煮熟的香甜的玉米,背过“三山夹两沟”和太平天国,不论我干什么,树都沉默..,它收藏了我所有的经历和秘密。当然,它也收藏了别人的经历和秘密,比如父亲戴上“右派”帽子后的压抑和苦闷,母亲不堪生活重负的暗自哭泣。树没有泄露过任何人的秘密。对于树的好感,使我为它感到担忧。

⑤风终于赶来了。整个世界都在风里动摇。树也不例外。阳光被风彻底撕碎,它们来不及落地,也来不及生根,就被一轰而散。屋檐上漫过的枯草和泥土纷纷起飞,一片瓦掉下来,院门紧闭,门闩发出生涩的声音。隔着窗户和院墙,我看见树孤立无助的目光。那目光,飘忽,惊恐,甚至绝望。我却无能为力。 ⑥树坚持着,像多年前外婆临终时最后的那口气,要一直坚持到千里之外的大儿子回来。但是,树和外婆最终都没能如愿以偿。外婆的大儿子赶回来,看到的是一堆新土。树断了,只剩下一截树桩,顶部被劈出一些刀尖一样的冷光,直刺天空。树彻底绝望了。其实在很多时候,绝望不一定就是坏事。绝望之后的树无牵无挂,无欲无念,不再害怕,不再抗争。

⑦这场风直到次日傍晚才收住。我们走出院门,围在树下,惋惜,怀念,心有余悸。母亲从井里打来一桶水,浇在它下面。水很快就渗入泥土。父亲抽棵烟,说来年开春,把它挖掉再种一棵树吧。

⑧来年如期开春了。莺飞蝶舞,阳光明媚。我推开院门,刹那间,几缕新绿扑过来。我躲闪不及,慌乱中目光被绿牵引,最终凝固在那棵树上(准确地说,是树桩)。

它在它的劈裂的顶端,居然重新抽出嫩条,坚挺着的,垂落着的,一条条新绿就那么

出乎意料地抽出来。嫩条上已经挂满叶片,细小,柔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抚摸树干,我想起那场梦魇般令人窒息的大风,想起风中艰难挺立无助无望的树。 ⑨现在,它依旧是沉默..

着,看起来比去年更加苍老。其实,沉默,或者苍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生命没有在那场风中结束。它的根依旧活着,它的血液依旧流动着。因为根,因为爱,它终于死而复生,终于在伤口处发出了新芽。它将延续它的生命,繁衍它的生命,在一个个明天转眼变成今天之后。 1.从全文看,“我”对“那棵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答:(1)树收藏了我的经历和秘密,我对树充满了好感,为树即将经历磨难感到担忧。(2)看到树在风中孤立无助,“我”却无能为力,感到内疚。 (3)看到断了的树,我感到惋惜,充满怀念之情。 (4)断树抽出新绿,死而复生,它身上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让我产生敬意,深受感动。(每点1分) 2.文章第四段写我“翻动记忆”,有什么作用?(4分) 答:第四段写我“翻动记忆”,交代了树的“部分历史”,表明树见证了我的成长,收藏了我的经历和秘密,也收藏了父亲、母亲的秘密。(1分) 既突出了树的“沉默”、不事张扬的坚强品格,(1分)也表明了那棵树与我们的感情深厚,为下文我为树担忧、惋惜、怀念及母亲为断树浇水等做铺垫,(1分)也进一步表明过去的爱与温暖是树在风里坚强挺过的一个理由。(1分)(省略、串起树的历史的作用)

3.作者为什么说“绝望不一定是坏事”?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答:因为绝望的树无牵无挂,无欲无念,不再害怕,不再抗争,而是在爱的鼓舞下,重新调整了自己的生存姿态,以更成熟、沉静、顽强地生命力获得了新生。 4.文章三处写到树的“沉默”,分别有什么用意?请说说你的理解。(5分) 答:第一处“沉默”,写出了树的品格,默默承受磨难,没有过多的抱怨,不事张扬,坚强挺立。(1分)第二处“沉默”是指树静观我的成长,默默收藏别人的经历和秘密,收藏能为它以后经历苦难提供慰藉的种种情感。(2分)第三处“沉默”是一种成熟的“沉静”,是树获得新生的无声宣言,张显着树更顽强地生命力。(2分) 5.结合那棵树的经历,写出你的亮点感悟。(4分) 答:(1)树“一辈子里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和风打交道”,人生而言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悲苦,有时甚至是摧毁性的,我们要像树那样默默承受,顽强挺立,在绝望中获得新生。(2分)(2)因为根,因为爱,树终于死而复生。我们也要像树那样,做自己的昨天和今天当做一生的慰藉,把曾经体悟到的爱和磨难当做在下一次磨难里坚强挺住的理由。(2分)

病盆景——自然笔记(杨文丰)

①我知道你害怕直面盆景,尽管你本有深深的盆景情结。你在盆景问题上仍病着,陷入欲罢不能的悖谬,而今天,你仍得走近盆景。

②眼前这名曰“滴水不露”的黄杨树桩盆景正在接近你:那些云片,圆似盖,一朵朵呈俯视态,叶绿绿而疏密有致,枝丫丫却扭曲蛇盘。另一柏树桩“步步青云”,长长桩干自盆沿悬垂弯曲而下,似庐山几近干涸的瘦瀑布,枝叶溜溜成团,越往下叶团儿越小。

③如此的盆景有野趣可言吗?你很矛盾。这些盆景果真是苍劲雄浑、洒脱飘逸、潇洒扶疏、野趣豪放、野味天然和咫尺千里吗?果真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吗? ④如此的盆景难道不已几成美学的难题和病社会的缩影了吗? ⑤晚清文学家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说:“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你认为盆景即便美,也是畸形美,是病盆景,犹同黛玉的病态美。所有自然物本来都是平等的,都有存在的理由,都不愿意畸形,都希望具天然美。

⑥病盆景无疑成了被强制生长之物。所谓“巧夺天工”的形状,什么直干式、蟠曲式、横枝式、悬崖式、垂枝式、丛林式和连根式,即便再好听的名字,都有违天然,……被强制生长的盆景,竟可怜得连养病的条件和权利都几乎被剥除——疏离了土地山林,周遭尽是人为的病环境,即便还算环境的话。

⑦这些微型筒盆,或圆或方,口径都仅几厘米,比烟灰缸鸟食罐大不了多少,狭窄逼仄,谁也伸展不开腿脚,残存的生命在如此的屈辱中更何以求生?臵斗室之中又怎能沐浴自由的雨,甚至连小虫鸣唱都无法听到,何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呢? ⑧这是被彻底异化了的环境了。

⑨然而,如此的病盆景却还是伟大的人类制造的“风光”作品呢。

⑩如此的病盆景——亦真亦伪亦病亦幻的存在,却仍表现出顶天立地的轩昂气概,百折不挠的顽强毅力,超脱潇洒的清高气节,老而弥坚的坚强意志,乃至仍能给人以自然态的美的联想吗?还能形神兼备、神韵天成吗?

(11)更令你无法说清的,是如此的盆景在民间看来却又是整体协调的、和谐统一的。——不是树的高矮肥瘦与盆钵深浅长短的协调,就是疏疏密密、俯俯仰仰、起起伏伏、高高低低的协调,抑或便是变化中求趣味、聚散中相统一时协调……任意截取一枝,都自成“艺术”风景!……

(12)从树上爬下来直立行走后,这“人”,就在天天骄傲于“智慧”的同时,也日日迷误于“智慧”了。“聪明反被聪明误”。果然是,人掌控的技术愈多,就愈迷幻入技术主义的阴云,愈陷落自己制造的病灶。

(13)今天,自然的衰败与人的异化速度正在同步加快。 (14)盆景依然被一天天制造…… (15)——你救得了盆景吗?

1.第⑥段中作者说“病盆景无疑成了被强制生长之物”,人们为了制造盆景,采取了哪些强制手段,请分条概括。(6分)

答:(6分)(1)扭曲盆景的形状,使它变成畸形美或病态美。(3分)(2)制造狭窄逼仄的环境,剥夺了盆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权利。(3分)(意合即可) 2.第④段“如此的盆景难道不已几成美学的难题和病社会的缩影了吗”这句话中的“美学的难题”在文中具体指什么?(6分)

答: “美学的难题”指自然物都不愿意畸形,都希望具天然美,(3分)而有违天然的病盆景,看来却又是整体协调的、和谐统一,呈现出“艺术”的风景,这的确是一道“美学的难题”。(3分)(意合即可)

3.请说说文中第⑦段划线句有何妙处。(从句式修辞、词语表达效果等任一角度谈均可)(6分)

残存的生命在如此的屈辱中更何以求生?置斗室之中又怎能沐浴自由的雨,自由的风,甚至连小虫鸣唱都无法听到,何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呢?

答(1)可从句式和修辞角度谈: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连用两个反问语句,语气强烈而忧愤。(2分)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盆景被扭曲压抑的同情(2分),和对人们用狭窄逼仄的环境强制盆景生长的愤慨之情。(2分) (2)可从词语表达效果角度:“残存的生命”“屈辱”(2分)生动表现了病盆景扭曲压抑的痛苦情状;(1分)“斗室”的拘禁束缚与“自由的雨”“自由的风”“小虫的呜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分)表现出病盆景疏离自然被剥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权利的境况。(1分)(意合即可)

4..本文由“病盆景”写到了病环境、病社会、病文化,其中“病”的含义是什么?(4分)

答:(4分)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正确体认。[参考答案]“病”的含义是指人类社会违背自然规律,扭曲天性,(2分)陷入了“技术”和“艺术”所制造的畸形病态。(2分)(意合即可)。

5..文章第①段和第⑩段中“你”各自指代什么?以第二人称“你”行文各有什么妙处?(6分) 答:(6分)(1)这个“你”泛指每一个人,包括作者自己。(1分)虚设一对象,有助于表达自己对社会、人性等方面的思考。(2分)(2)“你”指病盆景或与之相似的人或物。(1分)用第二人称便于与他们直接交流,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2分) 请用简洁的语言赏析第⑨段的表达效果。(3分) 答:(3分)本句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扭曲和破坏自然美的讽刺和愤怒(2分)

6.阅读文章第⑤段的引文,说说它们各自在文中的表达意图。(2分) 答:(2分)引文是为了表达人们畸形的审美观。(2分)

2015年我的收获散文(二)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散文阅读

1.(北京)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⑪—⑯题。(24分)

说起梅花

我出生的那一天,家门前的梅花初绽,据说是朱砂梅,很美,家人就给我取名“梅”字。父亲自小教我古诗,关于梅花的诗很多,到现在还能一口气背出很多,如“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我最喜欢曹雪芹的“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关于梅,人们谈论太多,种梅,赏梅,写梅,画梅,梅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虽知道这名字极美,但每当别人问起我的名字时,又觉得难以启齿,太俗了,取这个名字的人太多,声音听起来也闷声闷气的,对这个名字的尴尬,一直不能释怀,到美国后就马上给自己取了一个雅致的英文名字,以为总可以脱俗了,不料一些好事的西方人非要知道我的中文名字。

记得第一个有个墨西哥人问我名字,我就告诉他我的名字是梅,他又问“梅”是什么意思,我说是一种花,那人打破砂锅问到底,问什么花。我突然张口结舌起来,记得梅花翻译成英语是plum,就是李子,迟疑了一下,就说plum。那人噢了一声,就不再问了,显然他对这个答案很失望。

第二次一个美国人问起梅花,我接受上次的教训,不再说李子花,就启发他说,是一种花,中国最美的花,你猜猜看。那人就说“是玫瑰花”。我有点失望,进一步启发说,这种花,很美,在冬天开放,中国人最喜欢,经常把它们画成画挂墙上,写进诗里。那人想了想说:“是牡丹吧,牡丹又大又美,我看很多中国人的家里挂着牡丹花。而且牡丹是我唯一认识的中国花。”

我一听又没有希望了,也难怪,很少美国人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何况一种花草。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者无艳花,难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