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我和我的老师》

时间:2021-10-29 05:06:49 初一作文

第一篇:《《我和老师的故事》》

《我和老师的故事》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到了,要感谢的老师太多太多。而我最想感谢的,是陪我度过了最不理智的三年初中的班主任——陈老师,谢谢您!

离开初中已经一年多了,可三年的初中生活人历历在目。矮矮的,胖胖的,笑起来很憨厚。这是老师您给我的第一印象。在初一军训的时候,的话不多,总是静静地在一旁。那时我们这班调皮的学生就以为您是好欺负的老师,行为也就散漫起来了。

转眼到了开学,看着越发散漫的我们,老师终于露出“真面目”了,那时,您总板着脸,总是严肃地教训我们。军训时的和蔼可亲完全没有了踪影。可那时我们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却开始讨厌您,还背地给您起绰号。

这些您可能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记得。

我记得您从不留堂。我知道这不是因为您不勤奋,是因为您怕我们放学太晚了回家路上不安全。

我记得您的课堂。在您的课上,我们班总是静悄悄的,每个人都很认真地听,您的教学方式并不独特,但您总教我们要脚踏实地,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所以,在您身上,我们学会了务实。所以,我们班的数学成绩总是在全年级的第一名。

我记得您的关心。每次放学回家,在马路上总能看到您的身影。您总是驾着电动车来到我们的身边,一遍一遍地说着那句熟悉的话:“很晚了,快回家啊。”这句话,我从初一听到初三,也从初一的不以为然变到初三的感激感动。

我记得您的歌声,我记得您的笑容。记得您是很少笑的。我们拿全级第一,您没有笑;我们拿文明班,您没有笑;您好像总是很吝啬您的笑容。可认真的想一想,其实不然。当我们在节日祝福您时,您有笑;在我们向您问好时,您也总是笑容满面;中考的时候,临考前您总是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微笑;记得毕业后我们去看你时,您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我还记得初中的最后一次文艺节,您教我们唱您最爱的歌,您总是唱走音,我们也笑作一团……您说,您从不在乎什么文明班什么第一第二之类的东西,只要我们好好地做好自己就好。

我记得。初中三年的点点滴滴,我都记得。是您陪着我们从初一的初生牛犊不怕虎渐渐走到初三的稳重。我永远记得,在中考的时候,您对着即将奔赴考场的我们,认真地,一字一顿地说的那句:“好好考。”

老师,亲爱的老师。我会永远记得您,记住您陪我们走过的难忘的三年。

第二篇:《《我和红领巾》(被刊登于2009年10月13日《博尔塔拉报》征文大赛版首篇的何艳华老师的文章)》

我和红领巾

博乐市第八中学少先队辅导员代表何艳华,2009年10月 每当校园周一的升旗仪式进行时,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下,全校师生都会神情笃定地望着晨风中那一片飘扬的红色:少先队员们齐刷刷地敬着队礼,胸前的红领巾跳跃着,仿佛和国旗遥相呼应;而我,常常会想起自己刚刚戴上红领巾的时刻:

终于盼来了那一刻,屏住呼吸,被一名“老队员”很稳重很安宁地,为我戴好那一抹艳丽的红色。然后,我站在主席台边,作为“新少先队员代表”发言。耳边万籁俱静,只留下我自己的心跳声。只有一两分钟的稿子,读起来似乎有一年那么长。只有几百名师生的操场,我偷偷瞥见的,是自己颤抖的发言稿,还有手心里微微的汗渍。我到现在,都能想起那时的紧张。

三十年后,我站在数年获得“中考冠军”的博乐市第八中学的开学典礼上,面对两千多名师生,作为一名“少先队中队辅导员代表”,向二到八年级的少先队员倡议,《祖国发展我成长,民族团结一家亲》。我觉得时间过得好快哪!我对自己两天内不断修改的稿子,其实已经了然于心了。天地间,似乎只有我响亮的声音,在美丽八中的校园上空回旋:

“飘扬的五星红旗,相信每一面鲜艳的红领巾;引领你们成长的少先队,相信每一位追求进步的少先队员;迷人的家乡博尔塔拉,相信每一位立志成才的学子;日新月异的母校八中,更期待你们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一言一行!”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名教学点的“少先队大队长”,到博乐市第八中学的“中队辅导员”,到09年度全市乃至全州的“特色中队”“蓝猫中队”的“中队辅导员”,到博乐市第八中学的一名“少先队中队辅导员代表”——红领巾的无限温暖,滋养了我和我的历届学子;红领巾的光荣使命,激励着我和我的可爱队员;红领巾的无数鞭策,造就了我和我的点滴业绩:

忘不了,每每回顾自己几年来为“八中红领巾活动”留下数千张图片时,那种快乐和欣慰!一次次代表学校的文娱演出,是我们中队每一位少先队员的光荣;一次次策划得当的“班级少先队活动”,我亲眼见证了红领巾上方那些稚嫩的脸庞,慢慢地有了青春的模样!

忘不了惯于节俭的八中“蓝猫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有的同学连红领巾都舍不得经常更新,却在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为灾区同胞们两次捐款达到上千元。全国统一的“向遇难同胞致哀”的日子里,五十多个平时跳来蹦去的红领巾,很懂事地安静了许久。

忘不了在上托尔斯泰作品的语文课上,学生想用红领巾做头饰扮演“渔夫的妻子”,被我轻轻卸下戴好在胸前,细心的少先队员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爱护每一面红领巾”成了中队“养成教育”重心。

忘不了因为惦念学生提前出院之后,学生在操场上围着我玩“丢手绢”的游戏,富有爱心的孩子,像电影慢镜头一样“怎么也追不上”前面那个腿脚不太灵便的学生,那一面面在正午阳光照耀下更加鲜艳的红领巾,分明是孩子们一颗颗善良仁爱的美好心灵!

忘不了菊花地里,孩子们用“吃苦耐劳”、“拼命夺冠”的精神,

几天内拾花达到三吨后,“得意洋洋地”戴着红领巾,在菊花地里留影时的那一片绚烂辉煌的色彩!红领巾的赤色,是我们的主心骨;菊花地里的金色,是我们的成绩!一颗颗纯真而赤诚的心灵,也在一次次的磨练摔打中,健康成长着。

忘不了,我从四中领奖台上为我们09届六四班“蓝猫中队”抱回那面“特色中队”荣誉牌走进教室,全班每一位少先队员的欢呼雀跃!更忘不了,每一位少先队员在值日时,轻轻擦拭荣誉牌时的细心和谨慎!连堂堂男孩子的眼里,都透着母亲抚爱婴儿一样的温柔眼神!我看见红领巾的一角,轻轻拂动在荣誉牌上,那一刻,真是美极了!

忘不了“雏鹰争章”台附属的“班级道德银行”里,每做一次好事“储蓄”就会增加的“大银行家”们,在期末时获得来自于中队辅导员的“崭新红领巾”的奖励时,那种喜悦和兴奋,那种掌声和自豪!

忘不了每回代表学校参加“少先队活动”时,孩子们激动地等待,积极地准备,整齐地参加,光荣地归来!2009年7月2日全班已经毕业在初中部报到过的情况下,代表八中参加了“祖国在我心中,同绣一面国旗”的主题队会,夏依丹同学和韩雪同学因为中暑被同学送至阴凉处,第二排的林蕊同学坚定地向前跨出一步,后面的少先队员们依次往前主动排列,整整齐齐地站在广场上。我觉得,那天孩子们胸前的红领巾,最鲜艳、最美丽!一片海蓝色的校服之上,赤诚的是红领巾,理性的是我们八中的学子!我甚至觉得那一天,我们少先队员胸前的红领巾是芬芳的、是热烈的!这是我最值得感动和骄傲的一件事情:他们如此有组织纪律性,如此识得大体,我作为他们的小学

班主任和中队辅导员,可以把他们放心地交给八中的初中部了。

更忘不了我在讲授“爱国主义”单元课程时,向孩子们发问:如果你是李大钊,你会那样做吗?孩子们说出的话让我惊异,让我从此对身边这一群当代的边疆少年刮目相看!“我是红领巾,为国旗增添光彩是我光荣的使命。任何时代,都需要坚定的信仰!改革开放的年代,其实更是这样。”

如今,我在新一届毕业班的班级布臵中,照例向孩子们传输着大量的“红色信息”:讲桌上,国旗党旗飘扬——提醒孩子们为谁学习;告诉自己为谁育才;墙面上,“雏鹰争章”台的旁边,是“少先队队旗”,虽然有些旧了,但是同学们说,那是我们“前仆后继的少先队精神”,“历史悠久的见证”。

天长日久的“中队辅导员”工作,我发现了许多深深浅浅的道理:学子需要不断更新学习方法,才会有更加长足的进步;教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会真正实现师生共赢;“中队辅导员”需要不断更新“辅导策略”,才会在新形势下,培养识大体、有远见的新一代接班人!那么,红领巾也是这样,她需要与时俱进的“红领巾精神”!

我庆幸,我拥有那么多和红领巾共同成长的日日夜夜:滴滴汗水,开出了绚丽无比的花朵,结出了甜蜜喜人的果实;我自豪,我做了这么多年的“中队辅导员”工作:每一次让我自己更加勤勉认真的活动,都让我获得了无比珍贵的人生回忆!

愿与时俱进、代代相传的“红领巾精神”,伴随祖国母亲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因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强,则国强!

第三篇:《《我与老师共读共成长》马庙小学张雅婷》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叫张雅婷,来自马庙小学三年级,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老师共读共成长》。

最近一年来,我们马庙小学掀起了师生共读活动的高潮!在靳老师精心地指导下,我们阅读了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通过这次师生共读活动,我们结识了一些素无móumiànsùwú谋面的伟大的文学家,使我们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明白了一些事理,真是

shòuyìfěiqiǎn让我们受益匪浅啊!

在靳老师的陪读下,让我从一个懵然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对世界有初步了解、开始懂得思考的小学生。读童话,我走入一个纯净美丽的世界。当看到小人鱼为了所爱的王子,毅然放弃了三百年的生命,化为海中的泡沫时,我忍不住潸然泪下。那天,整个下午我在小溪边徘徊,看着清澈的流水,想着小人鱼的善良与美丽,一种难言的忧伤与真诚的感动,占据了我幼小的心灵……。

在靳老师的陪读下,不但使我们明白了事理、增长了智慧,而且还培养了我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师生共读活动让我学会了识别善与恶;学会了欣赏,欣赏真善美。从中我体会到了博爱,感受到了真情;我更从师生共读中学会了思考,提出有价值的好问题,得到了成长。

书是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书是快乐的天堂,让我忘记了所有的忧伤。书是冬日里的阳光,带给我春的温暖;书是沙漠里的绿洲,给予我新的希望。读书,真好!同学们,让我们都来打开书本,随着靳老师的步伐,走进这神奇的世界,放飞无穷无尽的希望。让文明之火薪火相

响彻这美丽人间!

měnɡránwúzhīshānránlâixiàpáihuáiyōushānɡxīnhuǒxiānɡchuán传,让智慧之声

第四篇:《我与《中国教师报》征文》{征文《我和我的老师》}.

我与《中国教师报》

学校:赣南教育学院

系别:中文系

年级:2011级

班级:五语文1101班

姓名:温欣

联系方式:18720796372

一年前来到这所师范专科 。之后,我就养成了读报的习惯。学校里总会定期给每一位学生发几期《中国教师报》。说起与教师报的交情,可就不止这一年而已。

我是中考完选择来师范院校继续学习而不是去读高中。在中考那段报志愿的时间里,我的心情异常沉重。是的,我的不服输的性格让我不甘心去做一名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填完志愿的那几天里一直郁郁寡欢,最爱说话的我也沉寂了下来。一所学校惟一一个报师范专科学院,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儿。那一种空落落的没有安全感的感觉一直干扰我的情绪。有一天,父亲手里拿着几份报纸,将我带到他的办公室里去。他看着我,眼里都是心疼的神情,但却又有那么坚定的目光。我站在一旁静等着他开口。终于他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女儿啊,我当了20几年的老师,要你继续走我走过的老路,我也很难过。当老师苦,当老师累,每天要担心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要备课,要比学生起得早睡的晚而且待遇又不是很理想。我做了20几年了,还有十几年就该退休

了。可是你还年轻,你要走的路还好长。虽然我心疼你,但毕竟选择了一条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我这儿有几份报纸,你拿去看看。其实当老师累但也幸福着。当你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你的学生给你的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当老师其实也是快乐的。”父亲递给我几份报纸——《中国教师报》。

那应该是我第一次怀着崇敬的心去读报纸。突然觉得报纸伟大了起来。如今时隔一年多,我已忘记那天看的是哪一期报纸、哪一篇文章了。但就在那时,我手捧报纸坐在父亲办公桌里,看见父亲办公室门口一棵古树在阳光下落下几片枯叶。那唯美有意境的印象,让我坚定一个信念。若我被录取,在踏上师范学院那一刻,不管这条路多艰难,我要好好地辉煌地走下去。

与《中国教师报》的再次见面,便是来到这所学校的第一个月。来到这个陌生的地方一个月,迷惘灌入我全身心的那一个月。这些报纸的是让我对未来稍微清晰坚定一点儿的东西。那一期中有一篇是介绍一位教师就自己当上教师后的感受发表的文章。在那个时候,这位教师的这一篇文章打开了我通向未来路的计划。就像拨开了大雾后的蓝天,清澈澄明。

感慨一点点的透进我的心里来。教师报让我坚定起了我接下来要走的那么多年,从那落叶飘下里的一个小心思到如今时间不长,但是味道却更浓郁。

是你让我在迷惘中,明确了方向;是你让我在无助时,看到了希望;是你让我在恍惚时,坚定信念。谢谢你,你如亲人般在

我身畔不断给予我正能量,在外读书的日子,你的相伴是我最好的安慰。《中国教师报》,虽然现在我还不是一名教师。但是我相信你会伴我走今后的每一月每一年。

最后,祝愿中国教育课改越来越成功,中国教师报越办越好!

第五篇:《“我与《阅读》的故事”征文:不开口的老师——《阅读》》

“我与《阅读》的故事”征文:不开口的老师——《阅读》{征文《我和我的老师》}.

“我与《阅读》的故事”征文:不开口的老师——《阅读》

江苏省丹阳市正则小学 三(6)班 谢天翔

《阅读》是一本优秀的书刊,也是一位不开口的老师。它让我知道了许多知识,懂得了许多道理。正因为这样,我每次订书刊时,不管其他的书刊有多吸引人,总是先在“阅读”这一栏中打勾。

我曾经在《阅读》中看过一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牧猪人》。它主要讲的是公主有福不享,有一朵神奇的玫瑰花她不要,却要王子扮成的牧猪人的玩具:陀螺和蒸锅(陀螺可以演奏乐曲,蒸锅可以闻到全世界的锅里的菜是什么)最后公主被赶出了王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高傲,别人的礼物其实是对你的尊重。

以前,我为了一点儿小事就会和别人吵得天昏地暗。现在,我受到了《阅读》的教育: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为了一点儿小事就吵架。以前,我干什么事都是马马虎虎的,作业做完后,从不再检查一遍。现在,我看了《阅读》上的知识总结:做什么事都要先想想后果是什么,如果是好事,也要再复查一遍。以做作业为例,现在我的作业也就错得少了。

《阅读》里还有一篇观察日记,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写作文,连续写了蚕豆7天的变化,有比喻.列数据.对比等写法。我就用这种写法写了吊兰,果然,作文得了五颗星,我心里美滋滋的。还有一篇作文叫(今天我“当班”),他在原文上修改了许多地方,用了倒述.拟人.比喻.对仗.......的写法,写出了自己辛勤劳动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妈妈的辛苦。

这就是我不开口的老师——《阅读》,你们喜欢吗?

第六篇:《我与我的导师征文系列获奖范文选编》

回忆我的研究生岁月—导师谈研院生活

不思进取,读研是浪费时光

1992年到1998年,我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完成了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习,随后三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研究,那是一段值得怀念的美好岁月。 1985年,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讲授中文系古代文学课程。我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总是能让我感到生活的充实,同时也让我感到知识上的欠缺。“你要给人一瓶水,首先得让自己有一缸水。”当时的我充满着渴求知识的冲动,于是下定决心要考研。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如愿考取了南京大学的研究生。这是我向往已久的大学,那里有严谨的学风,有我崇拜的学术导师,可以说,就是在南京大学,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超越。

我一直把自己的研究生阶段形容为“最美好的时光”,在这几年时间里,我师从周勋初、莫砺锋、张俊等几位名师,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他们在古代文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们终生都以教师为业,以培育人才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南京大学中文系和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年轻人成长为学术界的后起之秀,有的已经在学术上崭露头角。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导师催人奋进,我时刻告诫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读研期间,为了校对一些文献,我可以经常加班加点。凭着这股韧劲儿,我的研究文章陆续在一些重要刊物发表,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肯定。

老师们对学生的要求都比较严格,甚至很“较真儿”。我记得有一篇论文,当时因为时间紧,写完没有仔细检查就交给了莫老师,第二天被莫老师叫去痛批了一顿。他在上面用红笔把一个个的标点符号和错别字标示得清清楚楚,并且在最后写上了这样两句话:“做学问绝不能有半点儿马虎,要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做学问也是做人,你是在用你的笔说话,而这些文字就是你的人格在纸上的体现。”这些话我至今都没有忘记,它时刻提醒着我,要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那时候真挚的师生关系特别让人怀念。导师的家经常成为我们上课和聚会的场所,因此也几乎成了学生们的家。夏天南京的天气炎热,导师就拿把大蒲扇一边使劲扇一边讲课,看着老师大汗淋漓还滔滔不绝,有哪个学生不被感动? 在生活上,导师俨然是一个父亲,对学生倍加关爱。我想,无论承认与否,现在的师生关系很难达到以前那种状态,学习的风气也大不如从前。物质利益的诱惑让很多人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再加上高额的学费,让很多研究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忙着在外面找兼职,学习反倒被放在了第二位。事实上,做学问是十分辛苦的,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这不仅需要灵活的头脑,更需要毅力。时代变了,诱惑太多,所以很多人都无法静下心来做学问,但如果你选择了

这样一条道路,就要踏踏实实走下去,排除一切私心杂念。

我以前一直从事古典文学的研究,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没有“前途”和“钱途”的专业,整天要去钻故纸堆,要想出点成绩也很困难。但后来的事实让这种说法不攻自破,在这期间我做的《南宋的诗文选本研究》得到了学术界的一致好评,弥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不足,因此也为学术界所熟知。其实不管干什么,只要用心去做,总会出成绩,眼高手低、懒惰的人永远都做不成大事。

博士后出站后,我留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讲授的既有古代文学,也有影视艺术,以影视艺术为主。很多人对这样的选择表示不解,甚至我的导师都说扔了原来的专业岂不可惜?我知道,自己做这个决定是经过仔细考虑的。首先,对于电影的爱好早已有之,以前在从事古典文学研究之余,“私下里”也在关注着影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并且这种兴趣越来越浓,到后来竟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了。其次,影视理论研究在国内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研究人才也比较紧缺,我希望能给自己更多的挑战。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首先要掌握大量的影像资料,而当时DVD和网络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只能用那种老式的录像机来看,而且录像带资源也并不多。很多时候都是自己去寻找片源,然后就坐在家里的录像机前看,有时候一坐就是一天,而且还要边看边作记录。几年内我积累了大量的观片笔记,也让自己更有信心。近年来,我发表影视专业论文六十多篇,出版专业著述三本。努力终归会有回报,你可以不聪明,但不可以不勤奋。研究生阶段培养出来的做学问的方法为我以后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现在,有人读研是为了逃避工作压力,依恋学校的环境;而有人是随波逐流,看到别的同学考研自己也去考。其实这些都是不正常的现象。学校是个温床,但早晚都要走入社会,去接受社会的考验,否则就真正成了“书呆子”。这就造成了另一种现象,即研究生毕业同样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在某些方面的竞争力还不如本科生。比较起来,我更喜欢那些志向远大、奋发图强的研究生,因为他们的目的性很强,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所欠缺,同时也能够更加珍惜时间,知道如何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