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天津五大道

时间:2021-10-27 16:35:25 节日作文

篇一:《天津五大道简介(小学作文)》

我的家乡天津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如今春暖花开,又将迎来一批批地游客,我想要介绍的是天津的五大道。

五大道在天津的和平区,听爷爷说五大道是重庆-常德-大理-睦南-马场五条街道的统称。五大道是原来的租界所在地,所以基本上是西洋建筑,各式各样的建筑形成一条亮丽的风景线,这些西洋建筑,不仅给我们美丽的津城增添了色彩,同时也有历史意义,多数建筑都是历史保护文物,我们小学生参观五大道以后,能够了解国家曾经有过的屈辱历史,这些外国列强留下的建筑就是警示,我们要努力拼搏,成为祖国的栋梁,祖国强盛了,就再也不会有列强欺负我们了。

西洋建筑的造型都是采用比较规则的几何形状,比如拱、柱和三角的使用比比皆是。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西洋建筑给人一种理性、柔和、韵律、和谐、宁静和温馨之美。而中国古典建筑最典型的风格是红墙朱瓦、飞檐走壁,色彩鲜艳,动感强烈,与西洋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给我最开始的震撼来自于一栋三层的小楼,小楼是纯粹的青砖,砖上爬满了年代的痕迹。窗子是黄白色的百叶窗,与青砖相得益彰,颜色的搭配实在是令人叫绝。

五大道很容易迷路,希望大家有时间去逛逛,作为一个天津人,应该了解天津的历史,那么从历史建筑开始吧。五大道,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也许她的出身不是很光彩,但是建筑本身给我们带来的震撼美正在证明她存在的价值,伊甸园,天津需要一个。

篇二:《我的家乡天津》

我的家乡天津

我的家乡天津,她不仅是座古老的文明城市,而且又是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她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北京,是北方的海运与工业中心,也是北方重要的港口,中国重工业的基地,正以年轻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 而天津的这几年的巨变让我这个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也目不暇接,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商店鳞次栉比,一座座立交桥横架长空,一条条快速路四通八达,广场上,公园里,街道中,无论白发苍苍的老人,朝气蓬勃的青年,蹒跚学步的儿童,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生活在这样的城市忍不住让人笑开怀,华灯初上,夜晚的津城更加分外妖娆,造型各异的彩灯把天津又变成了一座不夜城。

南京路上焕然一新,两边的楼房都穿上了新衣裳,格外的美丽。人行道也装修一新,重新铺设了路面,又增加了绿地和小花园,翠绿的草坪,五颜六色的鲜花,给这条繁华的马路增添了浪漫和诗意,慢步在人行道上,有如置身公园一般。 美丽的五大道更是天津的骄傲,欧式的洋房,名人的故居,幽静的林荫小路,向世人展现它的古老和文明。独特风趣的新马泰(名字听起来就很有趣吧?是新华路 马场道 泰安道的简称)也成为了人们旅游的焦点。

天津的其它地方也有很大的变化,例如:滨海新区,天津站,奥体中心......在此我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人们从家中走出300米之内有绿地,500米之内有公园,从中感受到天津在鲜花的簇拥下,更是引人注目,也代表了我们天津人欢迎全世界的朋友。{我的家乡,天津五大道}.

不仅城市在变化着,天津的所有人们也在改变着自己的文明习惯。其实,文明离我们很近很近,近得触手可及。比如,把没有盖好的水井盖盖好,把盲道上的障碍物推开,捡起地上的垃圾等,都是一个个文明的体现。文明很小很小,只要每一个人都做一件文明的事,就能使社会迈出一大步,在社会上迈出的每一小步也许微不足道,但是用处却很大很大。一份文明好像一滴水,许多文明就是一片海;一份文明好像一盏灯,许多文明就会成为明亮的热情;一份文明好像星星之火,许多文明可成燎原之势。{我的家乡,天津五大道}.

我热爱我的家乡——美丽的天津!

篇三:《天津五大道》

天津五大道

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四座名城成都、重庆、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

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历史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这些历史风貌建筑形式多样,有文艺复兴式、希腊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以及中西合璧式等。 进入20世纪后,由于时势变化,天津在中国的位置变得极为特殊与重要。一方面社会与朝政更迭变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风港;另一方面天津得地理、交通与海关之利,充满了商机。这一带成了天津名符其实的富人区。五大道地区作为天津租界市政园林和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而别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态万千的西式建筑群体景观;第二,建筑的私密性构成了深幽寂静的街市风格;第三,近代许多政客买办、达官显贵居于此。

五大道的原住户洋人很少,基本上是中国房主,他们不懂得西方建筑的风格,于是就随心所欲地去删减与添加,这反而给建筑师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比起解放北路那些正矩的西方建筑,五大道的洋楼要随意得多了。

另外五大道建筑的私秘性构成深遂和幽静的氛围。这种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环境形象上。房屋的尺度宜人,倾向低矮,没有高楼;隔院临街,院中花木掩住里边的楼窗。最重要的是,院墙全是实墙,很少使用栏杆。其中民园大楼的方孔式围墙,它采用百叶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实际上从外边根本不可能对院内一览无余,这就适应了房屋主人深居与私秘的心理。

篇四:《天津五大道》

龙源期刊网 .cn{我的家乡,天津五大道}.

天津五大道

作者: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我的家乡,天津五大道}.

来源:《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15年第01期

先农商旅区坐落在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最为集中的五大道地区,位于民园体育场以北,由洛阳道、河北路、湖南路和重庆道厚泽里围合而成。作为五大道保护利用试验区重要的组成部分,先农商旅区分为一期和二期,总规划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一期项目已于2013年10月对公众开放,二期项目预计于2015年对公众开放。街区面积虽然不大,但建筑资源十分丰富,区域内建筑大多自上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中期开始陆续建成。受当时西方建筑思潮的影响,街区形成了折衷主义西式洋房、英式联排住宅、英式独栋别墅、Art Deco中式别墅及现代风格建筑等多种建筑风格。先农商旅区既从属于五大道众多的历史风貌建筑群落,同时又凸显了其自身有别于其他历史风貌建筑的更为丰富的建筑风格资源和历史文化价值,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经过先进的保护性整理利用而赋予的新的生命活力使其成为了五大道地区新的地标。

历史的那段过往

先农商旅区历史人文资源丰富,区域内建筑多为名门望族或大企业投资建造,其中,先农商旅区一期项目由原先农大院和孟氏旧居构成。先农大院始建于1925年,由先农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英国人雷德设计,因该址多为先农公司职员居住,故取名为先农大院,整个大院为里弄式,外为联排式。先农作为天津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以房地产为主的公司,由当时的工部局董事狄更生以及都统衙门总文案丁家立发起创立于1901年3月22日,结束于1954年8月29日,这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可谓是近代外商在天津经营房地产的一个缩影。在先农公司的7个发起人之中,美国人胡佛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胡佛在天津赚取第一桶金之后返回美国,在中国的这段日子对他之后当选第三十一届美国总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帮助。 先农大院有一般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四幢,历经89个春秋,保存较为完好。著名银行家谈荔孙、著名医学家吴清源都曾居住在这里。湖南路9号的孟氏旧居,其所有者是著名的山东孟家“八大祥”东主。孟家的经营被誉为中国传统商业史上的神话,俗话说“官不出五世,富不过三代”,而孟家家业却延续了十几代不衰,在各地的经营都分外红火,孟家在天津所经营的“瑞蚨祥”也是盛极一时的绸缎庄。湖南路11号的马占山旧居,曾居住过著名的抗日将领马占山。在“江桥抗战”中,马占山率领东北爱国军将领奋起反击,对日首战告捷,打响了武装抗日斗争的第一枪。近百年的岁月,先农商旅区的建筑特色没有被时间所磨灭,现代化的都市,置身于这样的建筑群仿佛让人穿越时空,恍若昔日重现。

7年整理,焕然如新生

2005年,天津市历史风貌建筑整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风貌整理公司)挂牌成立,负责对纳入保护利用规划和整理计划的历史风貌建筑进行腾迁、整理和运营。按照市委、市政

篇五:《天津五大道介绍》

成都道、重庆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

天津的小洋楼是很有名的,人们似乎把天津的小洋楼作为天津建筑的标志。它是天津的特色,尤其五大道一座座风格迥异的小洋楼,那玲珑、秀气的楼房与花木掩映的庭园;那严实而不透空的围墙、在荫影重重中显现的幽静、舒适和神秘的环境,构成了津门独特的异域风情。尤其在五大道散步,那种宁静,你仿佛象置身于喧嚣的城市之外超然之感。那汇聚的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浪漫主义、折衷主义随处可见。这种多样性,也充分显示了天津的包容性,天津的开放性。天津的融合性,

住在五大道小洋楼里的,过去真正是天津人的很少,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被列强枪炮所逼,开为商埠。自此天津也由一个内向的封建性商业城市逐步演变为以华北、东北乃至西北为腹地外向贸易中心。天津是距离京城最近的大都市,这个特殊的位置,不仅皇亲国戚觊觎这块宝地,不少升迁无望的失宠大臣,在京城不敢张扬不义之财的王爷贝勒,观望宫廷变化的下野官吏,统统跑到天津来。能做官就做官,不做官凭着资历和身份也没人敢惹,置房子买地做买卖,淘金发财。末代皇帝和徐世昌、袁世凯、黎元洪、曹锟和冯国璋,五位大总统们都把天津作为下野后避风港,至于总理和各省督军、政客纷纷迁入天津更是举不胜举,他们在京城或其它地方混不下去了,就到天津屈就伺机,据统计中外名人名居达五百余处,五大道就更为集中,名目繁多的王府、故居、花园,成了高官达贵养神散心的大别墅。

现实的文化状态是历史的积淀和延续。在五大道居住的人们显得洋气,他们接受西方社会的文化比较早,再加上居住的是楼房,更接近于西方化,物质的格局体现了日常生活比较有西方文化的倾向。小巷很幽静,是西方文化的遗留。居住这里的人,他们举手投足,那种小资的情调是浓浓的,文化大革命前,五大道家庭称呼多是太太、先生、小姐称谓。五大道建筑是外国人的设计,里面也有中国人的主意,施工也都是中国人,当时谁有钱,谁盖,在这个富人区里中西文化的融合是早于国内任何一个城市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得以通过天津,来到中国。近代天津涌现出一批诸如严复、梁启超、范旭东、侯德榜这样的先进中国人;近代天津在电报、邮政、铁路、采矿、海洋化工、教育、法律、艺术等方面的现代化也是中国的先驱 。这种历史现象出现在天津绝不是偶然的,标志着近代天津在一百多年来就是一个具有国际性和先进性的城市。天津是中国近代历史文化名城。中西文化的融合最为显著,也可说是地域经济的必然。

五大道的文化也有消极的一面,也许正因为也是区位的关系,在近代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天津那样,遭受过如此众多的外来侵略;也没有哪一个城市像天津那样,紧紧地把城市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天津城市的风云变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使中国蒙受巨大损害和耻辱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近代以来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的中外条约,是在天津签订的。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也使国民失望和伤心,也使人消极和回避,再加之在五大道居住的人,在清末民初政治动荡,政府更迭,使他们对政治厌倦,他们不张扬,不惹事,低调行事,还有一部分失意的王爷贝勒 ,在京城有钱不敢花,到了天津躲进小楼成一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那种现实主义的远离政治的无奈,多半也是谨慎而不声张。这对天津人的群体好象都修炼成一种极为阴柔的武功是有很大影响,天津人的激动往往是有度的,对外界的波澜激情是有限的。甚至是麻木的,这和五大道文化的影响不能说没有关系。再说,天津离北京近,不像有地方天高皇帝远,北京的对天津压制、控制的效应是显著的,近代天津一度是中国的政治重心,其衙署被视为中国的第二政府和影子内阁。辛亥革命以后,天津又成了首都的“政治后院”,看北京,循规蹈矩,五大道里的文化表现也是充分的。

对于如今的天津人而言,“五大道”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地理名词,也不是一个直白历史的称呼,更多的时候,她是这座城市的一个精致的文化标签。徜徉在这里,你可以体味来自岁月的悠远韵味,来自异国的温馨情调。也感到历史的沉重。自豪和耻辱并存,先进和落后共在。历史在前进,天津已旧貌换新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多元文化的天津,创新开放已成了主流。

---------------------------------------- --------------------- ----------------------------------

五大道简介

在天津中心市区的南部,东、西向并列着以中国西南名城成都、重庆、常德、大理、睦南及马场为名的五条街道。天津人把它称作“五大道”。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

坐落在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与南京路交口以西长方形地区内的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马场道地区,共有22条马路,总长度为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拥有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法、意、德、西班牙不同国家建筑风格的花园式房屋2000多所,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米,总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名居有300余处,被公认为天津市独具特色的万国建筑博览会,又被称为五大道地区。

五大道浓厚的历史感也是特有的,五大道地区作为近现代天津历史的一个体现,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多少近现代名人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每幢建筑里都蕴含着故事,充分展现了近代中国百年风云。包括大总统曹锟、徐世昌以及北洋内阁六位总理、美国3l届总统胡佛、国务卿马歇尔等上百位中外名人曾居住于此。

五大道现在仍保持着幽雅别致安静的风貌,来到五大道会让我们远离了喧闹的浮华世界,象走进安静的万国建筑博物馆。

[]

五大道之马场道

马场道是五大道地区修筑最早、最宽、最长的马路。19世纪末,英商在佟楼“养牲园”一带修建别墅和赛马场。此后在马场以东修了一条连接英租界墙子河的马场道。路长3.2公里,宽约20米,并设街心花坛。马场道121号小洋楼,原为英侨学者达文士居住,称“达文士楼”,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园别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筑。坐落在马场道上的还有原北疆博物院和工商学院。北疆博物院是中国早期博物馆之一,创建于1922年,建筑为平面“工”字形,具有罗马建筑风格。工商学院建于1925年,主楼三层带地下室,外檐大块蘑菇石墙面,曼塞尔式瓦顶,圆形大钟,为法国罗曼式建筑风格。

[]

五大道之睦南道

睦南道,长2.08公里,有风貌建筑74幢,名人故居2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道路两旁绿树掩映着风格各异的小洋楼,漫步其间,使人感到路、房、树的空间尺度恰到好处。睦南道20号为孙殿英旧宅。建于1930年,为三层带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馆,颇为豪华气派。24号为中国近代外交家颜惠庆旧居,建筑具有欧洲古典建筑风格。28号的罗马柱廊意式公馆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后代李叔福旧居,李曾任天津殖业银行经理。50号为张学良二弟张学酩旧居,红砖清水墙,坡瓦顶,具有英国庭院别墅风格。

[编辑本段]

五大道的由来

五大道的发展是随着天津近代化的步伐发展起来的。从城市发展的悠久历史意义上讲,天津是一个年轻的城市。鸦片战争以前的600余年,天津由一个普通的军事寨堡和漕粮运转中心,发展成为运河北部的新兴商业城市,成为繁华的 “畿辅首邑”,在开埠以后的几十年里,又迅速成长为工商业大都会,这在中国传统的城市系统中是不多见的。当时之天津“去神京二百余里,当南北往来之冲”,可以起到“通舟楫之利,聚天下之粟,致天下之货,以利京师”的作用,正所谓“当河海之冲,为畿辅之门户”。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天津特殊的政治作用——护卫京都,特别是在中国近代史上,许多大事都和天津有关,正如近人金钺在《天津政俗沿革记》序中说:“数十年来,国家维新之大计,擘划经营,尤多发韧于是邦,然后渐及于各省,是区区虽为一隅,而天下兴废之关键系焉。”

自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北京条约》签定之日起,天津被迫辟为通商口岸,同时也出现了外国租界。到二十世纪初,天津先后出现了九国租界,成为近代中国租界最多的城市。各国租界侵占时间,最长的达八十余年,最短的也有十几年。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天津被迫开放,从此天津从传统期步入转型期,也就是由一个封建性的交通枢纽和商业城市,逐步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工商业港口和贸易城市。

五大道所体现的是天津这个城市骨子里的气息。虽然很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出天津的地域文化,但无疑,这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天津城市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而天津的人口聚集在天津城市的发展过程以及文化形成过程中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古代天津人口有两次大的聚集过程,一次是在明永乐初年天津建卫设城后,调有官、军二籍充实城卫,这些人在天津定居后,繁衍后代,构成了天津城居人口的主要部分。另一次是在清代康雍年间。这源于天津城市经济的发达,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口来这里定居。

近代是天津城市发展的高峰期也是天津城市人口发展的高峰期。在20世纪后的20多年内,天津政治地位空前提高,经济职能迅速增强,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建筑日趋完善和发展,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促使天津城市人口的剧增。1925年天津市区人口超过百万。

大量迁移人口的到来,也给天津带来了各地文化,使得天津的社会职业结构和组织结构都极为复杂。天津原本的传统文化根基因为大量的迁移人口和港口地理极易受到冲击,并不深厚。天津近代的城市文化更是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发展特点。中国近代城市文化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与近代西方文明互相冲击、渗透的结果,一方面又是乡村文化与市民文化互相融和的产物。租界这个传播西方文明的窗口,到本时期已经存在了半个多世际。尤其是民国以后,租界内中国人口的大量增长,租界与华界的进一步结合以及近代大众传播媒介的迅速发展,使西方文化对城市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就传统文化而言,尽管天津的传统文化基础并不十分深厚,但是直到本世纪为至,它对城市文化结构的影响力仍然很大。尤其是来自北京的文化影响。20年代,频繁来往于天津的清遗老遗少和军阀们便是传播这种文化影响的一个主要媒介。另外,来自华北地区尤其是河北农村的大量移民,使内地乡村文化随之不断汇入城市,并逐步演变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而二三十年代的天津,文化艺术呈现出一派兴旺的景象。形形色色的文化流派,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纷纷出现,或流行于一时,或存在于一隅,形成多种文化并存的复杂结构。新文学与通俗言情、武侠小说并存,话剧、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虽然存在,但观众甚少,而同时,各种各样的改良音乐也不断出现,如将经过修改的昆曲做为新式婚礼的专门乐曲,用丝竹乐队演奏西洋音乐……总之,近代天津音乐文化的特征是多种形态并存,相互渗透、影响。这也恰如当时的天津文化一样,多种形态、多种理念并存。

[]

五大道建筑文化{我的家乡,天津五大道}.

五大道和小洋楼是天津的“城中之城”。天津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影响,在近代

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天津开埠以后,外国侵略者纷纷在天津建立租界。早期天津洋楼,是学香港和印度的结构和造型,用中国建筑材料建筑成砌体的。紫竹林教堂、望海楼教堂、大清邮局等都是这种“洋楼”的代表。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英国和各国商人纷纷在当时法国打通的 “中街”和英国的“维多利亚路”两侧建筑洋行、商店、旅馆及其它公共建筑。汇丰银行大楼和开滦煤矿大楼都是当时的典型代表。近代中国几多峥嵘岁月,几多铁血纷争,几多战火硝烟,鸦片战争、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清王朝覆亡了,清室的遗老遗少们来到天津;北洋军阀江山轮流坐,大大小小的政客们携家眷也来到天津租界,在动荡不安的年代,任何势力都不可能也不敢把触角伸到外国租界,于是这里便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安全岛”。而他们所建的花园别墅和西式住宅,便被统称为“天津小洋楼”。 但在实际上,天津那么多小洋楼的主人中洋人却是极少的一部分,大多数是中国人出资盖的,其中商人、企业家并不多,最多的是倒台的皇族,下野的总统,失势的督军,落魄的官僚。这些人从全国各地携巨资来到租界,盖起了洋楼,虽然失去了天时,但总算占了地利,交通方便,可进可退。而这正如时人所评论的:“津埠密迩京师,交通便利,十里洋场一般。政客官僚,多以此为安乐地。无心问世者视之为世外桃源,热衷政局者,视之为终南捷径”。从小洋楼昔日的社会身份来说,它为上层社会所拥有。由于小洋楼的地带——租界的权利独立于皇权之外,它便成了中国政治生活中一个优越的、神秘的、深邃难测的空间,重大事件的后台,世外桃源与世间桃源,那些形形色色特殊人物的种种幕后活动与隐私,填满了这里的各种各样曲折而美丽的建筑里。这些在今天看来只不过是千奇百怪的房屋,其中许多都是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棋子。

从建筑意义来讲,各种各样的小洋楼本身就是一座“万国建筑博览会”。这些小洋楼的建筑风格从古典复兴式、罗曼式、哥特式、巴洛克风格、新艺术派、折衷主义、摩登式,直到当代后期摩登主义,依稀可辨,又都带着天津味儿。由于多国租界并存,天津的建筑文化呈现出多样性、丰富性、复杂性。如袁乃宽奥租界金汤二马路宅邸,其建筑风格具有尼德兰建筑的特点,角亭又吸取了意大利建筑特点;载振英租界39号路的“庆王府”占地七亩多,共有房120多间围绕着中央大厅,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外檐用中式青砖砌筑,楼房四周设有西洋列柱式回廊,富有欧洲风味。大楼东面的小花园,有一座中国传统式的六角凉亭。 在这些千奇百怪的小洋楼里,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故事。溥仪在天津“拉拢过一切”他“想拉拢地军阀”,而他的客人则“只要拿着„联络军人,拥护复辟‟这张„门票‟便可以进入张园”。特别是从一九二六年起,一批批的光杆司令和失意政客涌进了租界。溥仪的“门客更是有增无减”。“静园”不静,也就是在静园,溥仪和文绣离婚,后又被土肥胁持到东北当了伪满的皇帝。段祺瑞号称“北洋三虎”之一,1926年来天津居住,后来又搬到日租界宫岛街的寓所,而1924年段祺瑞曾在这里与张作霖、冯玉祥开过“天津会议”,没几天他就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这里是日租界,距离日本驻屯军司令部比较近,又经常有日本军政官员来访,并不是一个清静的场所。这些发生在小洋楼里的故事,给天津的小洋楼赋予了神秘的历史文化色彩。{我的家乡,天津五大道}.

[]

五大道历史名人

天津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已有近百年历史,是天津“小洋楼”最为集中的地区。该区占地137公顷,现有异国风情风格的各类历史风貌建筑400余幢,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在国内外有相当影响。五大道历史风貌建筑区有以下明显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居住区功能的完整性和规划理念的先进性。强调居住环境舒适。整体规划布局合理,路网布置和道路尺度、配套设施(如:医院、学校、教堂、花园、体育场等)体现先进设计理念。第二个特点是建筑风格的多样性。该区内房屋具有哥特、巴洛克、古罗马、折衷主义、中西合璧等多种建筑风格。第三个特点是居住在此的近代名人多。据统计,居住在五大道的各界名人近百位,有

爱国人士张学铭、起义将领高树勋、20年代短跑世界冠军李爱锐、民国总统徐世昌、曹锟等。

蔡成勋(1871—1946),字虎臣,行伍出身,直隶天津县人。1900年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1912年升任陆军第一师师长。1917年冯国璋在南京代理大总统后,被封为绥远特别区域都统,成为直系骨干。1921年5月14日靳云鹏正式任国务总理组阁时,蔡成勋任陆军总长,至1921年12月25日被鲍贵卿所取代。1922年6月15日,蔡成勋奉曹锟命,率部接江西督军陈光远的班,节制全省军队,并于当年9月2日正式上任江西督理一职,直到1924年12月14日免职。1922年蔡成勋还任将军府将军,为五名济威将军之一。蔡成勋还两次兼任江西省长一职。第一次是李廷玉于1922年10月4日离职后,蔡于当日自兼省长。第二次是1923年12月11日暂兼省长职,直至1924年12月1日被免。

蔡成勋辗转返回家乡天津后,在英租界五大道盖了寓所和祠堂,过上了寓公生活。他不仅在房地产及实业投资上下了些功夫,在慈善事业上也进行过投入。他是1931年天津市慈善事业委员会委员,1931年天津市救济水灾委员会干事,记录档案中均以蔡虎臣名义出现。 坐落于旧英租界新加坡道即33号路(今和平区大理道1号),是当年蔡成勋的寓所和祠堂。该建筑是一座公馆式建筑,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院落宽敞,围墙高阔,朱褐色大门有一种豪华和森严的气派。院内的主楼即寓所为三层砖木结构的西式建筑,风格为法国罗曼式。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楼正门两侧为对称式,楼房外檐为青砖墙体,以白色窗楣为饰,楼房的第三层配有凸出檐的平台。

主楼的内装修也是中西特色兼具。楼内是大开间型,各居室功能不同,均为硬木地板、护墙板,楼梯也是硬木质地。其中一楼的隔断墙有红木落地透雕隔扇,月亮门造型,属精雕细刻的罕见精品。进入楼内的突出感觉是典雅高贵和豪华安适。

陈光远(1872-1939),字秀峰,直隶武清(今属天津)人。在天津租界的北洋寓公中,是首屈一指的百万富翁。他19岁入天津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武卫右军队官、北洋常备军军政司总务处总办、步队统领、北洋第四镇第八协统领。1918年冯国璋代理总统后,他被任命为江西督军,与江苏督军李纯、湖北督军王占元合称长江三督,是直系军阀的重要骨干。1922年被免职,来天津作寓公。在天津,他通过亲家龚心湛在北洋企业中大量投资,购买了启新洋灰公司、开滦矿务公司、华新纱厂、耀华玻璃厂等企业的股票,约计100万元左右。1939年8月,陈光远病故于天津博罗斯道寓所(今和平区烟台道62号)。

陈光远寓所位于和平区大理道48号。是一所大门楼、高台阶、欧式现代风格建筑。黄色硫缸砖墙体,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二层凸出于三层,二层上有一大型露台,三层楼顶有一八角凉亭,建筑风格独出心裁,端庄气派中透着豪华壮观。

鹿钟麟(1884-1966),字瑞伯,西北军著名将领,二级陆军上将。自北洋新军学兵营与冯玉祥相识后,随冯戎马生活近四十年,成为冯的主要助手。鹿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有“鹿小鬼”的绰号。在“北京政变”中,率部先行入城,不费一枪一弹,仅三天就控制北京全城。接着,带领军警等二十余人,直入清室,将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驱逐出宫,废为平民。北伐后,曾任南京军事委员会委员、军政部次长及代理部长、河北省主席、兵役部部长等要职。冯玉祥和蒋介石闹翻后,鹿钟麟从北京回到天津,过着隐居的生活,直到天津解放。

鹿钟麟故居坐落于和平区大理道18号。建于民国时期,为一座砖木结构,红瓦坡顶,坐北朝南的英式二层楼房。该建筑为高台阶,圆拱形大门。院中树木茂盛,整体布局美观,朴实而幽雅大方。现为居民住宅。

王占元(1861—1933)字子春,山东馆陶人。初读私塾,成年后投身卒伍,后被选送北洋武备学堂第一期毕业。历任淮军哨官,新建陆军工程营队官,第七营管带,以后累升新军第三协协统。1911年任第二镇统制。辛亥革命后,“镇”改称“师”,继任师长。1913年率部调往湖北,因镇压“二次革命”有功,1915年晋级壮威将军。1916年授襄武将军督理湖北军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