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说课稿

时间:2021-10-27 16:19:06 节日作文

篇一:《说课稿我的母亲》

、 胡适《我的母亲》说课稿

徐芳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

你们好!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母亲,唯一的,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的母亲,那么,我们每个人对母爱的感受也都是最最特别的,因为,它也是唯一的。那么接下来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大学者胡适先生对他的母亲的那份浓浓的爱吧。我今天所要说的课题就是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四个方面来说一下这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本文是胡适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写下的《四十自述》的选段,文章语言非常质朴,而情感却非常浓烈,充满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全篇被一种感人真情所萦绕,向我们呈现了一位爱子无痕,润物无声的母亲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敬意和怀念。

因此,这篇文章不仅应当成为学生了解叙事性作品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应当是对处于生理、心理急剧变化的八年级学生情感的一次洗礼,使大家理解母爱的深沉含义。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但由于学生人生阅历的不同,对母爱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了,因此,调动学生情感,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加深对母爱的理解就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

根据本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课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力求通过整体感知、比较阅读(比如老舍的《母亲》)等深入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多媒休的运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从而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间的心理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在学习方式上,主要通过学生预习、自主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实践“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拓展延伸-体验反思“的阅读模式。

三、说教学过程

母爱是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她熟悉是因为大家都享受过无私的母爱,说她陌生是因为大部分人很少对母爱进行过认真的咀嚼与反思。

因此用具有震撼力的音乐,比如刘欢演唱的《人生第一次》,在音乐声中顺势导入,让大家感受歌中所唱的“你”,代表了怎样的一个母亲,近而引导大家一同走近胡适笔下的母亲,去感受、去品味作者字里行间折射出的人间至情。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步骤,即“走近母亲-认识母亲-比较母亲-善待母亲”。

教学时间:1课时(学生早自习时完成课文的预习,同时收集交流有关作者的生平资料)

(一)整体感知:走近母亲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因此,让学生继续伴着《人生第一次》的音乐,带着“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的主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这种原生态的问题不会破坏学生阅读的独立性。相反它有利于了解学生初读课文的情感体验,并为课堂的自然生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研读赏析:认识母亲

1.学生反馈整体感知的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内容。 (这一问题是学生认识胡适母亲的关键所在,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应该比较容易。如果学生没有交流对话的欲望,教师根据情况进行激发引导。)

2.如果说“关爱儿女”是千百年来每个母亲对儿女的共性,那么本文的这位母亲还应该有她不同寻常的个性,请跳读课文,看看这位母亲的个性表现在哪些地方?

(辅以这个问题是为了让学生对这位母亲有更深入的认识,进一步感受胡适母亲做为当家的后母、寡妇的不幸与不易,从而有利于学生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也对学生的情感进行一次冲击和洗礼。)

3.品味语言。

母亲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那种赤诚、感激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呢?

(这一问题的设置是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转向对文本写法的理解,从而过渡到品味文章语言的方面上来。)

学生很可能将目光集中在这样句子上: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极大极深的影响。我十四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在学生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

4.学生质疑。

本环节让学生就课文中的疑难处发问,可以面向组内,也可以面向全班。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能在学生的质疑中自然找到合作的话题,而不是教师将一个生硬的问题塞给学生,命令其合作。

(三)比较阅读:诉说母亲

利用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母爱的深层内涵。在此基础上利用《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剪辑,升华学生对母爱的认识,达到思维的共振。从而引导学生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段话赞美母亲的话语。如果时间允许,根据学生的习作连段成篇。

(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情感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

(四)体验反思:善待母亲

是啊,母爱尤如一缕阳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尤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正因如此,人民公仆孔繁森虽远在西藏阿里,却每月定时回山东老家为80多岁的老母洗澡;正因如此,为母亲洗脚成为了当今学子必修的课程。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面对母亲日益憔悴的身影,面对母亲日益疲惫的心灵,你可曾知道,在我们身边,有些人正在远离母亲、虐待母亲。为此,你可曾想过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意识到除了心动,还要行动,只有将学生的意识化为行动时,我们的教育才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结束语:同学们,心动不如行动。善待我们的母亲吧,当你回家时,不要只记得大吃大喝,也要记得给忙碌了一天的母亲一个大大拥抱,打心里说一句,妈妈你辛苦了,有机会的话,更可以给母亲洗洗脚,搓搓背。因为,无论世事如何改变,她永远是属于你的唯一的――母 亲!

四、教学板书的说明

手,是行动的象征。母亲对儿女所做的总比说的多。是母亲用她温暖、勤劳的双手养育了胡适,保护了胡适幼小的心灵,也是这双手养育了天下所有的苍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心灵。

因此,为突出板书简洁、清楚、明了的特点,力求图文并茂,并对学生有所启迪和思考,我采用一双手围成一个“心”字形,这不仅体现了母亲抚育一颗生命的含辛茹苦,更蕴含着母亲在儿女生命发展过程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善等自己的母亲。

篇二:《我的母亲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

富阳市职业高级中学 周晓坤

一.说教材

《我的母亲》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基础模块主要要求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进而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同时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本单元的主题是情感,而《我的母亲》主要是刻画了可亲可敬母亲的形象,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一次情感的洗礼。

二.说学情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中职一年级园林班的学生,年轻好动,但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但他们有他们的酸甜苦辣,他们有他们的欢乐无奈,他们也有他们自由的心灵空间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对于母爱,他们同样有响亮的发言权,并且,对于如何认识母亲和回报母爱,他们的理解更具有中职生特色,或者说更体现的是中职生的生活观和亲情观。因此,对于这样一篇散文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来学习。而且园林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协作、自学能力,并且有一定的绘画基础,本节课将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老师从旁加以引导和指点,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实现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和陶冶情操的完美结合。

三.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概括母亲个性特征和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2.概括文中作者具体做了哪些事情。

过程与方法

1.在阅读活动中关注情感,探讨情感。{我的母亲说课稿}.

2.让学生学会勇于表达情感,完整表达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亲情观。{我的母亲说课稿}.

2.学会感恩回报,回报在当下。

四.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感知母亲形象,体会“生命教育”。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

2.教学难点

⑴.探讨老舍是否是一个孝子。

⑵.调动学生情感,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五.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对本课的教学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朗读感受,质

疑探究和讨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塑造母亲形象是本文的写作目的,因此教学中以理解母亲的思想境界,品质情操,个性特征为突破口。在学生心目中首先树立丰满的人物形象,由此带动其它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的完成。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说学法

为了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所以教学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采用自主探究阅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采用讨论分析法等学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如下方面有所收获: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

教学设计主要流程

七.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由导入的倾听母亲和课堂上的走近母亲——认识母亲——解读老舍——评价老舍五个步骤构成。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解读生字词并下发老舍生平简介资料。准备好一首赞美母亲的歌曲《母亲》及视频文件《唐山大地震》片段。

1.导入课文:倾听母亲 (5分钟)

课前讲述汶川地震中感人母子的故事,课上观看截取的《唐山大地震》的视频文件。 一个是用自己柔弱的脊梁顶起孩子生命的天空的母亲,一个是面临艰难选择,不得不忍痛放弃自己其中一个孩子的母亲,创设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感受。进而导入课文《我的母亲》。

教师活动:讲述故事,播放视频

学生活动:听故事,看视频,讲感受

【设计意图】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正在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特有的家庭地

位,使很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认真的咀嚼与反思。因此充分利用导入,听感人的故事,观看感人的影片,让学生畅谈心中感受,目的在于酝酿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升华母亲形象。

2.整体感知:走近母亲(16分钟)

教师顺势展示课前布置的作业:即学生给自己母亲画的画像。

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带着导入的那份感动,布置课堂即兴作业:给自己的母亲写一段颁奖词,贴在自己母亲的画像旁边,然后师生共同研读画像与颁奖词体现的个性特征是否匹配,找出距离。我们用自己的笔绘出了自己的母亲,接下来看看文学大家老舍用文字绘出的母亲具体有怎样的性格特征,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品味语言,走进老舍的母亲。明确老舍眼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教师活动:展示学生作业成果,设疑提问

学生活动:写颁奖词,进行归纳

【设计意图】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够新鲜、不太能激发兴趣的话题,课前布置的给母亲绘肖像作业既体现了专业特色,又能够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本文的积极性,并整体感知母亲形象,而问题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品味语言,同时也是认识老舍母亲的关键所在,为重点阅读、语言赏析打下基础。

3.研读赏析:认识母亲(4分钟)

母亲是平凡而又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文章字里行间,深入文本,品味语言,归纳母亲的行为对老舍产生怎样的影响。

教师活动:提出疑问

学生活动:阅读文本,然后解答疑问

【设计意图】本步骤主要是激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体会平凡中孕育的伟大,让学生懂得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促使学生的思维再次发散。

4.评价归纳:解读老舍(4分钟)

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老舍的母亲对他影响深远,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亲情,中国人常说,养儿防老,中国人也说,百善孝为先,那么我们来看看对于这样一个为了子女奉献一生的母亲,老舍是如何做的,老舍的行为算得上一个孝子吗?再次研读文本,归纳文中老舍做过的几件事。

教师活动:指导阅读

学生活动:赏析归纳

【设计意图】本步骤要让学生对于文中母子不同行为进行比较评价,归纳概括出老舍在“孝道”这条路上做过了哪些事情,从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5.体验亲恩:评价老舍(9分钟)

在归纳的基础上,师生讨论分析:老舍究竟是不是孝子。论证要有根据,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生讨论得出结论:老舍不是一个孝子。老舍写的《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录,纵使他再怎么理解母亲,再怎么想孝顺母亲,母亲也永远不可能给他这个机会了,因为老舍那个一生劳碌但没有享过福的母亲,给了他享用不尽精神财富的母亲已经永远的去了。孝,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完成的,孝,更不是功成名就后的回忆录,这些都弥补不了母亲心中的伤痕。我们说老舍是幸运的,因为他有这么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但老舍又是不幸的,因为他再也没有机会回报自己的亲恩……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悲剧在老舍身上又一次重演,同学们,孝敬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功劳多高,不论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我们再也不要上演老舍的悲剧了……(背景音乐《母亲》起)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本步骤意图让学生动起来,并归纳概括出情感性的知识,促使学生人格完善,由此学生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顺势老师简单概述本节课的内容,谈本文的学习收获,进行感恩教育。

6.作业布置(2分钟)

如果你想对自己的母亲尽孝,你可以具体做哪些事情?把你的想法写在作业本上。

教师活动:创设情境

学生活动:动手动脑,抒发情感

【设计意图】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由情感化为行动。

7.板书设计

8总结 首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对文本的概括分析和评价鉴赏。

其次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了我的教学目标感恩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回报应该在当下,并尽可能地去完成“道德与知识双修,成人与成才并进”,这些是我这堂课的教育价值所在!

篇三:《我的母亲说课稿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初二年级的语文教师朱旭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的母亲》。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反心理较重,往往把母亲的叮咛当成唠叨。借助这篇美文,让学生感受亲情,唤起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作者以细腻、真挚、朴实的语言,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无比真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二)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两点.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1)概括事件和母亲形象特点

(2)感悟作者对母亲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的语言

(四)教学课时:我准备安排两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识内容,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课外的延伸,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三、说教法与学法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运用“自主阅读”教学法和“主问题引领”教学法。

2、学生的学习活动围绕即定的目标展开,通过朗读、默读、品味、积累、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整个教学流程分为以下几部分:

(一)、课前预习----亲炙文本

(二)、情境导入——走近母亲

(三)、自主学习——认识母亲

(四)、赏析语言——感悟母亲

(五)、延伸提高——解读母亲

(六)、课堂小结——热爱母亲

四、教学互动过程具体如下:

环节一、课前预习----亲炙文本

首先由教师提前布置研究性课题,同时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视频网站通过课题的布置,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阅和收集语文资料的能力。

第二、学生自由分组利用课下时间上网查阅资料。

1、搜集以“母爱”为主题的名言和诗句。

2、阅读文本,疏通字词。

3、搜集关于作者胡适的相关资料

环节二、情景导入——走近母亲

1、导入新课:

通过孟郊的《游子吟》引出本课主题:“母亲”,让学生把目光锁定在核心人物身上,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2、检查预习:

采用竞赛的形式分组展示搜集的相关资料:(下面是学生搜集整理的成果) 环节三、“自主学习——认识母亲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能在教学中喧宾夺主,越俎代疱。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从而完成对文中母亲的整体感知。

快速与阅读课文,思考:

1、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母亲形象,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感情?

4、文中哪句话点出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在突出本文重点的同时 让学生充分体会母子亲情,引起情感共鸣。) 环节四、赏析语言——感悟母亲

提问:“文章能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而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那种赤诚、感激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呢?”

品味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这一环节我通过比较;诵读;体验:分组讨论四个步骤,来调动学生情感,及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很可能将目光集中在这样句子上:

1、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2、“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3、 “我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4、请学生再选择一些类似的语句并把相关词语标示出来。

(这一环节的设置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转过渡到品味文章语言的方面上来,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环节五、延伸提高——解读母亲

1、试对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作一点评论

2、学生说说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

3、学生展示搜集的关于母爱的名言

4、以“母爱”为主题写一段作文开头(在作文之前播放关于母爱的相关图片和歌曲《懂你》)

这一环节是学生和自己心灵的对话,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情感的着力点和生长点,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及写作能力, 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环节六、课堂小结——热爱母亲

同学们,今天当我们面对母亲日益憔悴的身影,面对母亲日益疲惫的心灵,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感动中升华对母爱的理解,使学生意识到除了心动,还要行动,只有将学生的意识化为行动时,我们的教育才获得了真正的成功。)

1、作业布置: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法定的母亲节。请在母亲节的那天,为你的母亲制作一张贺卡,写上你最美好的祝福。

2、母亲真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夜深人静之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大屏幕多媒体展示推荐的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朱德的《我的母亲》

王恒绩的《疯娘》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

五、教学反思

第一、充满感染力的情境设置。

第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三、有效地进行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希望您批评指正。谢谢!

篇四:《我的母亲说课稿》

《我的母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的母亲》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胡适先生以朴实而深沉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怀念和感谢,充满浓郁的人文关怀。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重要载体,而且也应该成为青春期学生情感上的洗礼。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与此同时,本文还是单元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的铺垫之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关键句的意义及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概括能力,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

情感目标:体验母爱的伟大,理解关爱母亲。

教学重点:概括母亲的主要事例以及母亲对“我”的影响。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现人物的方法和理解母爱所付出的行动。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生理、心理都正在变化,叛逆性格较重,他们讨厌母亲的唠叨,反感母亲有期待,不喜欢受约束,受不得委屈,缺乏感恩之心。加上由于受年龄限制,虽然本文文字浅显,但感情深沉厚重,学生不一定能真正体会得到。而我希望籍此美文,唤起学生内心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爱的行动的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计划运用“主问题引领”教学法和“自主阅读”教学法,扣住文章的最后一段感人肺腑的内容,让学生去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品一品,仿一仿。立足宏观,以点带面,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验、感悟和思考。在教学中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方法是“圈点勾画”法和“自主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识“母亲”。

在课前,播放《母亲》的歌曲视频,渲染课堂气氛。正式上课后,借用《母亲》中的歌词导入,“这个人给我生命,给我一个家”,她就是我们的母亲。今天,我们再来认识这样一位母亲:她19岁做了继母,23岁成了寡妇,她既要周旋于家庭事务的处理,更要顽强生活,培养儿子。大家知道这位母亲是谁吗?明确后展示胡适母亲的照片及其资料。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入题,目的是让学生把目光锁定在核心人物的身上,激发学生解读母亲的兴趣,接近和文本的距离。

(二)亲近文本,走近“母亲”。

我预设了这样一道思考题:速读课文,看看课文最想表达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在文中找出具体表述的文字。 设计意图:既挖掘了本文的教学点,寻找文本研习的突破口,又引领后几个环节的教学。

(三)提纲挈领,认知“母亲”。

这个环节主要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一说】扣住“主问题”所涉及的文字,说说母亲的“好脾气”,让学生个性解读、分析母亲

与家人相处:仁慈 宽容 隐忍

对我的训练:严父 慈母

对自己的人格要求:刚气

设计意图:既回顾了文本的主要情节,又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及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议一议】我精心设计了两道讨论题:1.作者写母亲是我的恩师,为什么要花很多笔墨写与家人相处的情形?2.母亲对胡适“做人的训练”有许多独特之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语文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吕叔湘语)。两道题虽各有侧重,实质是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是课堂教学的“放”与“收”,“放”是放心、放胆,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收”是回归,回归本文的主题,回归本文的教学目标。尤其是第二个问题,如何收得拢,收得好呢?我在学生探讨的时候,有意识引导他们和胡适进行心灵的对话,“母亲,您那 (一句话或一件事),让我的人生有了 。”也为下一个步骤品读胡适的感情张本。

设计意图: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体现。是课堂教学中的“放”与“收”的辩证统一。突破本课的难点。{我的母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