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的季节

时间:2021-10-27 10:10:25 节日作文

篇一:《插秧时节3》

插秧时节

民歌中有“三月撒秧四月栽”的唱词,其实,插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这从“大米好吃田难种”的感叹中可见一斑。

三月下旬以后,待撒在秧田里的稻谷全部生根发芽,长出小锈花针三分之一长度的秧芽后,就开始晒水了。所谓晒水是将秧田里的水全部放干。任由春天里和煦的阳光淋浴着新生婴儿般的秧苗,让它们把根扎进酥软的泥土里,同时也让秧田板结缩紧,不致于有秧苗漂在水面上。

晒秧田水实在是件麻烦事儿。由于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各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农家茅草屋上的草洞中居住着成千上万的家麻雀,阳春之月,春暖花开,万紫千红,家麻雀们除了吸食菜花地里的昆虫之外,经常处于半饥饿状态。只要一晒秧田水,它们 就会成群结队的聚集拢来,铺天盖地的飞向有秧田的地方,“'叽叽喳喳”地准备饱餐一顿。

每年到晒秧田水的时候,各个生产队都要选派身强力壮的,最有经验的,最负责任的老年人守秧田水,寸步不离地像守护孩子一样守护着秧田,秧田多的生产队,一般有二三十亩秧田,饥饿的家麻雀们不很怕人,你在这头赶,它在那头啄,你在下边追,它在上边吃,弄得守护秧田的老人们筋疲力尽。为了驱赶家麻雀,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扎稻草人,给它们戴上斗笠,穿上花花绿绿的,破破烂烂的衣裤。甚至还让它们装模作样地拿着棍棒,你想,那饥饿的雀儿们连活生生的人都不怕,难道还会惧怕呆头呆脑的稻草人吗?实在无法,守护秧田的老人们每人都有几件贴身的法宝——竹响杆、皮绷绳。

竹响杆是选用粗壮结实的黄金竹,从中间划成四瓣做成的,两手握住没划破的上半截,一边摇动,竹响杆发出噼哩啪啦的声响,嘴里还不住地发出“咄啊——咄啊”的吆喝声,就像连续不断的鞭炮声中夹杂着声嘶力竭的吆喝,刚开始,雀儿们还有点怕惧,可时间一长,它们都知道那只不过是老妈妈唱山歌——吓诈唬。响杆不行,就用皮绷,这皮绷是用苎麻搓成的手拇指般粗的绳子,约有丈七八尺长,使用时从中间对折,捡鸡蛋大小的鹅卵石,放在绳子上,扯起弓箭步的架势,把握住重心,用右手握住绳头由慢到快的上下绕圈子,待绳子缚紧石子,突然放开一股绳子,飞快地将石子向远处或高空掷去,石子发出“嗡嗡嗡”的声响,像小飞机般呼啸而去,劲道之大不要说家麻雀,就是大水牛撞上也非死即伤,雀儿们都知道皮绷飞石的厉害,估摸守秧田的人由慢到快的绕圈子差不多了,它们才呼的一声窜到河堤边的牛柴树巅上,气得守秧田的人随手扔出一块石块,口里骂出句把“操你先人板板”的粗话。雀儿们则“轰”地一声飞到河那边的秧田里快活去了,于是洒对门又传来“咄啊——咄啊”的吆喝声。

四月一开始,降雨的机会就多了。春雷滚动,稻秧疯长,农民们赶紧进行着插秧的准备工作。山区多是老干田,靠望天雨过日子,一到下雨天,不论大人孩子都会行动起来。他们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有的甚至光头踢踏的不顾风吹雨打,大家都打着赤脚,从自家的房前屋后将廊檐水,拦山沟水往田坝里引导,把每块天的进水口扎好,望着黄澄澄的泥水‘汩汩’地灌进干涸的田垄里,大家心里都有说不出的愉快。雨过天晴,东方天际挂着七彩长虹,有时也会挂在西方天际,于是有经验的人们会得出这样的农谚;‘东虹隆隆西虹雨’,意思是彩虹挂在东边,预示着响晴的天气;彩虹挂在西方边,将是连绵不断的雨天,也有西边现彩虹,年景欠收的说法。不管怎么说,下雨是好事儿。农民们心里盘算着下一步种田和打青的事儿,小孩子们则相邀去看干吃水(对彩虹的俗称),大人们把眼睛一瞪,吼声恶气得说:“看你妈的脑壳,给老子滚回去放牛去!”孩子们伸出舌头,扮个鬼脸,乖乖的放牛儿去了。

据传说,彩虹会把两头搭在河沟或者溪流里汲水,然后再把他变换成雨水洒向人间。每逢雨过天晴,它就将绚丽的脑袋伸进门前的小河里,孩子们怀着好奇的心情跑去看时,彩虹脑袋又跳到另外的溪流或水井里去了,孩子们为了看彩虹奇异的脑大,不知跑了多少冤枉路,大人喊做事情时,有时连影子都找不着,于是就骗孩子们说,彩虹的脑袋就像长着脚的毛公

羊脑壳,鬼眉鬼眼的,要运气差的人才会碰到,凡是看见彩虹脑袋的人,不死都会蜕一层皮,哪个会连老命都不要去,去寻这种晦气呢?

“乡村三月无闲人,”人们个做个的一份事儿,种田的种田,打青的打青,插秧的各种准备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种田的活路相当繁重,程序特别复杂。先是要把经过雨水浸泡过的田用耕牛翻犁一道,犁好后又要用气饱力壮的大水牛拖起上边装有尺把长的铁齿齿的耙子(一种农具,长五六尺,宽三尺左右),耙子上站着掌握耕牛前进方向的人,让牛拉着耙子反反复复,来来回回的将水田里的土块划细弄散,再用牛犁翻一道,换上滚把(与耙子结构相同的耕田用具,中间安装着活动的横木,横木上密密麻麻地插上五六寸长的木齿齿),再将经过木耙齿划细碾散的泥浆彻底的搅起来,整个水田当中就会蒙上一层厚厚的泥浆,仿佛熬煎过后的猪油脂样细腻柔滑,这样精耕细作种出的田不仅插秧方便,而且易于稻秧扎根成活。只见耙天的人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叉开两腿,雄赳赳的站在靶子上,左手握着牛绳,右手拄着耙钩(耕牛调头时用来提耙子的工具),左手不停的抖动着牛缰绳,嘴里不住的发出“呗呗呗”“唔——死了会”“贼骨头——挨刀的”“调头——转来”的吆喝声,那牛好像通人性似的,特别理解农民的心情,弓着腰杆,喘着粗气,一个劲的奋力向前飞奔,耙齿搅起的泥浆像金黄色的飞沫,毫不顾忌的溅在种田人的身上,他们却浑然不觉,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色。

打青的人们背起硕大的竹花篓,为了弄到最好的肥料,到远处的深山老林里去割嫩青棡木叶、臭草、黄蒿、青蒿、麻柳青叶子之类的容易腐烂的树木叶或蒿草类植物,背到碾耙平整的水田里,每隔五六尺远的距离,二三十斤一堆的排列起来,用田里的稀泥把覆盖好,十天半月后,待稀泥堆里冒出乌黑的臭水,表明其中的树叶、蒿草已经腐烂,用手刨开,将已经腐烂的植物均匀的散在水田里,加上数量可观的农家肥,再用牛反复犁耙几道,让肥料和泥水完全融为一体,如此几道功夫,就可以开始插秧了。

插秧也有适当的分工。先是要把秧田里的稻秧拔出来,拔秧要挑选有经验的、耐心负责的中老年妇女,允许带一条小凳子。拔秧人来到秧田里边,蹲在田埂上,双手同时伸向嫩绿的稻秧根部,将秧子拔起来,待到两只手装满时合为一把,顺势提住秧苗的顶部在秧田中反复涮洗,直到将稻秧根部的泥土清洗干净,露出洁白的根须,能随意用手指将稻秧捻出分开为止,用干稻草捆扎好,一手秧子就算扯好了。拔出能够放一张小凳子的范围,就可以将凳子放到田里,四平八稳的坐着干活了。插秧则是考究手脚灵巧程度的一门活路,初次学插秧的人,必须集中站在一块田里,用一根长绳子分别栓在两根半人多高的木棍上,由两个人轮换着抬绳移棍,大概按四寸五到五寸远的行距一行行的倒退着往后插,窝距一般控制在四寸左右。那些经验丰富的插秧能手,无论多大的田垄,几个人随便往田里一站,各自在不同的点上插秧,结果插出来的秧子都会形成一条直线,行距窝距拿得准准的,毫无一点差错;手脚笨拙的、学不会插秧的只好去背秧子,背秧虽说是蛮活,但也讲究一定的技巧,脑髓转换灵活的,用两根米把长的竹棍,拿烧红的火钳成90度的夹角,对穿对角的烙两个洞,洞中对称的穿两棵棍子,架子的另一头打个绳扣,一副简易的挑秧架架就做成了,围着架子将稻秧尖朝内,秧根向外,按照圆锥的形状堆砌秧苗,两堆秧子的数量大致相等,像两座小山,将扁担往绳扣里一穿,挑起来一路闪悠悠的跑,轻轻松松的,还觉得挺好玩;那些懒得动脑筋的,就只好用大花篓背啰,一天弄下来,筋疲力尽的不说,还整的满身泥水,连裤裆都没有一根干纱。

繁重的体力劳动,贫乏的物质生活,空虚的内心世界,人们身上少了许多市侩习气。插秧是最忙、最累、最苦的季节,插秧人风里来,雨里去,泥里抓,水里滚,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饭也顾不上吃,随便舀上一小砂罐酸汤包谷饭,浇上一的儿糊辣椒豆食巴盐水,和上一大碗隔年腊月间做的包谷腊甜酒,劳动累了,渴了,饿了就在田边地角歇息,就餐,就是不洗手也不会有细菌感染的现象发生。文革后期,阶级斗争的急风暴雨搞得人民晕头转向,

有的基层领导觉得光喊假大空的政治口号不行,光做花里胡哨的表面文章不吃,自古“民以食为天”,他们偶尔也会良心发现,干的儿发展生产的实事,这样一来,每到插秧时节,供销部门就会设法调拨一些白酒供应插秧农民,虽说数量有限,但这一举措却足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人们吃了粗糙的饭菜,美滋滋的喝了几老烧酒,黝黑的脸孔立即通红,顿时焕发了精神,浑身充满劲头,又热火朝天的干起活来。

“好雨知时节,”插秧时节大多数时间是阴雨连绵的天气,插秧的人都披着蓑衣,戴着斗笠。雨衣是少见的稀罕玩意,只有军人家属和领导级别的人家才有可能享受的,各色塑料布,花胶纸披在秧农身上,点缀着绿水青山,衬托着蓝天白云,天上人间浑然一体,煞是迷人!

二十多天紧张繁忙的插秧活路结束,极度疲劳的人们来不及喘一口气,其他庄家地里的蒿草却得意的疯长,把可怜的玉米、洋芋、红豆、大豆等农作物捂得黄修修的,已经累的体衰气弱的男人们抓紧时间休息天把,养精蓄锐,准备投入下一步的除草施肥工作;女人们则趁着短暂的空闲时间,摸一把园边园垴,浣纱洗衣,胆子的几个还会邀邀约约的躲在小河湾的柳树阴下洗一回冷水澡,静寂的田野里呈现出杨万里笔下“远草平中现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的景致。

夕阳西下的时候,“千山响杜鹃”,几处炊烟袅袅上升,几点归鸦聒噪投林;放牧的孩子们三三两两向村口赶来“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是山村的最好写照。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拄着拐杖招呼着在家的孙儿好一派野老念牧童,倚杖侯荆扉”的诱人情景。

篇二:《插秧的日子》

大米,是水稻碾出来的米粒儿;种水稻不能往水里撒籽,全都要育苗移栽。移栽就是把幼苗从畦里栽到水田里。种水稻,插秧就是给稻苗移栽。这是中水天的第一道工序,任务大,时间紧,这是农家最忙最累的时候。我曾经干过插秧的农活。给我的印象颇深,用一句古诗概言之便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用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一句话就是:大米好吃插秧累,粒粒米粒都珍贵。

别以为插秧这种农活,就是手拿一把稻秧往稻田的泥地里插。其实,插秧也是有技术标准的。第一要注意的,式样秒的行距和间距。其口诀就是横四退六:插秧时,每行六棵,间距四寸;退六寸再插下一行。直到让秧苗插满整个稻池为止。田里稻池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生产队长稻池的大小计算工分。没法用尺子丈量,就只是在田埂上步量。至今也弄不清队长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只看他走一遍,就能马上说出几亩几分,真是奇了?插满一个稻池,半就能给家里挣来七八个工分,我的心里自然是满得意,美滋滋的

插秧是累活,也是美事。我凭着双手,把一片灰暗无色彩的泥水池,种出了一片绿色,看着那排列整齐的稻苗,像一群穿着绿裙子的小娃娃,向我点头微笑,我心里就是觉得很美。美还美在能多挣工分。要知道,在当时,工分就是农家的饭碗。粮食、蔬菜柴禾大多是按照工分多少来分配的。谁都不敢马虎。父亲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小子,别怕累,多干点儿,咱们这是在抢分,抢窝头吃。我当时就点点头,心里明白父亲的意思。那时,生产队实行铆子工,干多干少一个样。社员只要出工就给工分。整劳力,每天十分,妇女8分,像我这样的半大小子,每天只记5分。至于到底干了多少活,没有人考虑。只有水稻插秧农活大忙时,才实行按件计分。就是干多少活,计多少分。此时不抢,更待何时?只要受得了累,一天能挣来十几分,是办得到的。刚刚十五岁的我,能顶上一个半劳力,心里涌动着一种满足感,可不是美事么?

说是美事,实际上确实很累的活。每天早晨,光着脚板踏进水田,直到中午才从泥水里拔出脚来,蹲在田埂上,啃几口窝头,口渴了,到水渠边,用手捧几口渠水喝。吃完了,下水田里接着干。插秧,就必须弯着腰。两条胳膊紧忙活。半日下来,腰背仿佛断了一般,有时疼得龇牙咧嘴。特别是到了傍晚,插几垄,就得伸伸腰、喘口气,西里盼望着快点干完了,到田埂上坐坐,或者到村头大槐树下躺一会儿,打几个滚。觉得能休息一会儿,就是上了天堂,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了。可是,一看到手上的活,这个池子的稻秧还没插满,晚上就不能记上工分,就咬咬牙,狠狠心,接着干了。为了多挣分,也得必须坚持。今日想来,插秧的季节,好像经过一次炼狱般的惩罚,那滋味,至今难忘。

腰酸背痛,还可以熬过去,中午毒热的太阳当头暴晒,有时我觉得头晕目眩,两眼直冒金星。那种酷热难耐的滋味实在让人备受煎熬。那天,父亲收工没有回家,原来他跑到五里外的一个供销社,给我卖力一顶草帽。父亲给我是说:明儿个戴上,中午太晒。我接过来,看他只买了一顶,就问:您呢?他笑笑说:我没事,惯了,你还太嫩。第二天,我戴上新草帽,好受多了。可父亲还在晒着,好多村民也在晒着。那是我就想:等我长大了,有钱了,给全生产队干活的人,没人买一顶草帽。头上的解决了,还得注意脚下。每天都要格外小心的,是防止水里虫子的叮咬。有一种仿佛蚯蚓一样大的水虫子。村里人都叫它马鳖,一不留神,就叮在腿上、脚上。吸人的血。好疼啊。有时,还从哪儿钻出一条蛇来。在我的腿边儿吐着舌芯子。这是好吓人啊。我就慌乱地边喊叫,边往外跑。几个乡亲跑来相救,胆子老大的张伯伯把蛇抓在了手里,顺口还唱了几声评戏:你不该,窜到这里来捣乱,耽误干活毁了

田;你要没毒锅里炖。你要有毒埋草滩。他的声音浑厚高亢,引来一片笑声和掌声。张大伯,是下放干部,有文化,爱唱歌。好开玩笑。在当时,人们还不知道,蛇肉也是可以吃美味。只能把它埋就土埂上当做肥料了。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在村里干了两年农活,两年的夏日都要插稻秧。久练久熟,熟能生巧。第二年,我的插秧速度和我父亲已经不相上下了。到了1958年,成立了人民公社,工分不再用用了,父亲又让我回校读书了。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参加了工作,当上了中学教师。也曾干过不少农活,还指导过一群学生弟子们种水稻,亲手教他们插秧。每当休息时,我看学生们的脸上,显现出疲惫不堪的神色。我就讲起我童年时插秧的往事。他们听了精神立刻抖擞起来,干活也不再叫苦喊累了。是啊,他们只干几个小时,就累的吃不消了,我一连要干一个多月呀。何况农民吗要干几十年呢?

回首我走过的岁月,改革开放以前,无论上学还是工作的时候,每年都要到农村,参加劳动,插秧、割麦子、挖沟、修堤。每一回的艰苦劳动都比不上我童年插秧时的艰辛。我也曾经遭遇裹不少病痛和不幸,我都平静地闯过来了。有人说,苦难也是难得到经历和财富。还有人说,苦难是一所大学。对这些说法,我深信不移。

如今,社会进步了,在我们通州,插秧的劳动早已走进了历史。但是,有一个道理确是颠扑不破的,那就是,劳工神圣,劳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精神品位。我是弄闷得儿子,从小就亲近农民。至今我对农民也仍然有着深厚的情谊每当看到赵本山小品中丑化农民形象,我就想朝他啐一口唾沫。每每想到插秧时田间的情景,仿佛历历如在眼前。村民们面对困难时的淡定和从容,淳朴憨厚的性格,以及他们多年吃苦耐劳而又任劳任怨的态度,都令我的内心深深感动。我对他们的尊敬已经达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程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千多年前的一首《悯农》诗,写得多么深刻。只有亲自参加几年农村劳动的人,才会体会到,农民党辛勤与伟大。是他们的辛勤汗水,书写了,并继续书写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我还记得那位下放干部张伯伯最爱唱几句插秧歌:手拿稻苗泥里插。过了六月就开花,扬花吐穗出大米,吃饱了我家为国家。。。。。

篇三:《《插秧》实用教案(1)》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教案 插秧

教学内容:

学习《插秧》这首儿歌,认识6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春姑娘回来了,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把你画的春天的景色说给大家听好吗?

春天是播种插秧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看看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二、新授:

1、(放音乐,老师朗诵儿歌)

要求:边听边看,标出你还不认识的字。

2、分组读课文,说一说,通过读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3、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读音。

4、找一个你记得最牢的生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

5、谁想当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6、游戏:我说你对。

7、小组合作进一步学习生字。

8、谁能说说自己是如何记住生字的。(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字分析生字)

9、开火车读课文,小组比赛。

想一想,城市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10、朗读挑战赛:

比一比,谁读得最好。

可以边读边表演。

四、作业设计:

五、板书设计:

插 秧

水田是镜子,

映照着蓝天,

映照着白云,

映照着青山,

映照着绿树。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背诵儿歌、复习生字、学会写本课5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

读生字卡片。

背诵课文。

二、学写生字:

读生字,纠正字音,

文章阅读 qqshu.cc

出示“农、民”,学生自己交流谈区别及书写规则。

结合语文天地中,描一描、写一写。

出示“田、照、蓝”:

你能说出这些字的笔顺吗?

小组同学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你能把这些字写的漂亮吗 ?

学生自己独立写,然后小组评议。说说这些字的笔顺,先在小组中互相说说,再指名说说。

学生可就难写的字书空或描一描后再书写。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检查指导。

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每个字写2个,组一个词。

板书设计:

田、照、蓝、农、民

文章阅读 qqshu.cc

篇四:《水稻插秧前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水稻插秧前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现在正是水稻插秧季节,那么在水稻插秧前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记者对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王世喜进行了采访,了解到,水稻插秧前和插秧后主要应该注意以下一些技术问题:

加强秧苗后期管理。在三叶一心到插秧前,要保持棚内温度不超过20℃为宜,棚膜昼揭夜盖,最低气温高于7℃时,可昼夜通风,自然炼苗,插秧前3天,全揭膜锻炼秧苗。水分管理上,在不致秧苗萎蔫的情况下,控制浇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干渴状态,有利于插秧后发根好、返青快、早分蘖。秧苗3叶期以后,若出现秧苗叶片普遍退绿发黄表现缺肥时,每100平方米苗床可用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铵1-3公斤,兑水100倍液叶面喷洒,喷肥后要浇清水防止烧苗。对发生青枯病的苗床,要立即灌水,水层控制在苗高的2/3。

精细整地。地平是水稻高产栽培的前提,对于不平稻田要提早泡田,提早整地,增加整地次数,确保高低差在3-5厘米以内。最好采取旱耙或旋耕,然后灌水进行水耙,精细水整地,达到稻田平、碎、软、深,寸水不露泥的插秧状态。 适时早插秧。在插秧前2天,秧苗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克,施肥后喷清水洗苗,为防潜叶蝇,用10%大功臣1000倍液喷雾,实现秧苗三带(带土、带肥、带药)下田。一般当气温稳定通过13℃时,即可插秧。插秧应集中在5月10-25日水稻高产期内插秧完毕,做到不插6月秧。

合理稀植。要因地、因品种、因苗、因插秧早晚、因积温等条件适当增加密度,防止群体密度不够,穴内密度稀、有效茎数不足,浪费光能。一般生产田每平方米要收450—550穗,高产田要达到550—600穗。这就要求在插秧时一般每平方米要插20—25穴,每穴要插3—5株,以保证水稻高产所需要足够的收获穗数。

科学合理施肥。要实施配方施肥,氮、磷、钾合理搭配,有机和无机肥料配合,增加磷、钾肥;降低氮肥,氮肥多了,易感稻瘟病、易倒伏,还影响米质;增施硅肥,可提高抗逆抗倒伏能力,还可提高米质;合理施用液肥。化肥一般为每公顷磷酸二铵100-150公斤,硫酸钾100-150公斤,尿素200-250公斤,30-50公斤硅肥(纯硅)。氮肥25%、全部磷、硅肥、50%钾肥作底肥,在耙地前施入,其余氮肥的65%作蘖肥、35%作穗肥施入,其余的钾肥作穗肥施入。

加强水层管理。灌溉采取浅、湿、干的节水灌溉技术。插秧时田内保持花达水,插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以不淹没秧心为准),做到插秧期深水护苗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3-5厘米,浅水增温促蘖。10叶期后,采用干干湿湿的湿润间歇灌溉法,增加土壤的供氧量,促进根系下扎,养根保叶,活杆成熟。每次灌水3-5厘米,自然落干后再灌水,到抽穗前40天为止。如果在水稻减数分裂期遇到17℃以下低温时,灌15-20厘米深水层,护胎。

采取化学除草。非有机食品稻田推广应用苯噻草胺、马歇特或阿罗津+草克星、农得时、威农、莎多伏、太阳星等配方。对于插秧时缺水地区推广应用苯噻草胺或阿罗津,摆插前摆插后两次用药技术,对于以三棱草为害为主地块采取农得时、威农、草克星插前插后两次用药的方法。也可应用禾大壮+农得时等,插后5-7天,秧苗返青后施药。不能选用丁草胺或含有丁草胺成分的其它除草剂。 及时追肥。蘖肥:分蘖肥分两次施入。第一次分蘖肥在返青后立即施用蘖肥总量的50%,最晚不超过6叶期,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利用低位分蘖;当水稻第七叶末到第八叶露尖时,用其余蘖肥作调节肥施用,也就是第二次蘖肥。穗肥:进入10叶期,幼穗开始分化,开始施用穗肥。穗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倒三叶刚刚露尖时施穗肥总量的60%,促进穗、枝梗、一次颖花数分化,增加一次枝梗数,争取大穗;第二次在剑叶(倒1叶)露尖时施用其余穗肥。

篇五:《插秧》

插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2课《插秧》是一首短小精美的小诗,很有意境。诗中体现了自然美、生活美、劳动美,歌颂赞美了勤劳质朴的劳动大众。

教学目标:1.认识九个生字,会写六个生字,重点指导“农、民”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学习本课正值春暖花开的时候,孩子们也换上了春装,渐渐长高,充满朝气,相信孩子们从身边的变化也会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美丽、美好。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具准备:课件、字卡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一首古诗,名叫《锄禾》,你们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让我们一起来背一次,行吗?

生:行!(齐背《锄禾》){插秧的季节}.

师:背得真熟练!老师知道,小朋友背了这首诗以后,就一定知道要爱惜农民种出来的粮食.老师现在考你们一个问题.你们可知道农民在一年之中的哪个季节开始种粮食的?(学生纷纷举手)

师:举手的同学肯定都知道,一起说.

生:春天。

师:现在就是春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春天的景色吧!(课件展示春天的景色)师根据情境补白:春天来了,桃花红了,柳树也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农民开始了一年辛勤的劳动.孩子们,画面上的农民在干什么呀?

生:插秧!

师:你知道得这么清楚。我们看看, 这就是“插秧”两个字(出示生字卡“插秧”)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

师:你来读读!(指向一学生){插秧的季节}.

生:插秧。

师:翘舌音读得多准呀!你也来读读(指向另一个学生)

师:(面向全班)大家一起读一次!我们看看,《插秧》呀,就是我们第三单元《春天》的第二篇课文,农民辛勤地劳动,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粮食,还为我们创造了一首优美的小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插秧》这首诗.大伙声音响亮地把课文读一次!(师指课题,生读)

[评析]:教师联系一年级上册学过的古诗《锄禾》让学生温故知新,再利用课件美丽的春景和课文插图引入新课,既不露痕迹地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师:好了,孩子们,现在我们打开书第16页,我们来读课文,

在读课文之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这篇课文呀,反复地读,一直读熟,然后呢,用一支笔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圈出来;第三,读书的时候一定要用手点着字.(生自由读书){插秧的季节}.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了吗?

生:没有。

师:这么棒呀.真的没有?

生:没有。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是读书的小能手,下面哪位小朋友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读一读这首小诗,让全场的老师都听一听你一个字都没有读错.(师巡视了一下全班)我请一个代表读一读,(指向一个学生),请你行吗?(学生有些扭捏)给自己一点勇气,小朋友我们鼓掌给他壮胆,好吗?试一下,老师和同学都可以帮助你,好吗?

(生读课文).

师:孩子们,这个小伙伴读得怎么样呀?

生1:很好!

师:我觉得也不错,很流利.

生2:我觉得他读得太快了!

师:这个孩子呀,有几个翘舌音还没读准,咱们来看一下.(师出示卡片)一起拼读:插秧 生:(拼读)

(连请两个学生读.纠正刚才那个小伙伴的读音).{插秧的季节}.

师:你把字读得那么准,请你读一次这首诗,好吗?

生:(读全诗).

师:好不好呀?

生:好!{插秧的季节}.

师:小朋友,她读得多好呀?我们像她这样把每个字音都读准,我们一起来一次,来!把书立起来!插秧,预备起!

(生齐读全诗.)

师:读得真好听,孩子们,老师呀把几个句子从儿歌里拿出来,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

师:来,试一下!

生:农民在插秧、水田是镜子、映照着蓝天.

师:我们一个个检查,好吗?你来„„ok,你来„„好的。

师:好了,句子宝宝变成了词语宝宝,你还认识它们吗?

(师出示卡片,生齐读)插秧、蓝天、镜子、农民、映照

师:(开火车读卡片)纠正读音:镜子。

师:好了,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和字宝宝交上朋友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出示ok手势)老师喊一个字宝宝的名字,你们就在你的小字卡里找到它高高举起,好吗? 师:农民的“农”在哪里?

生:农民的“农”在这里!

师:插秧的“插”在哪里?

生:插秧的“插”在这里。

师:映照的“照”在哪里?

生:映照的“照”在这里。

师:谁来给“照”字组一个词?

生1:照着。

师:很好!

生2:太阳照着我们的脸。

师:哦?你说了一个句子,太了不起了!

生3:照相。

师:(指向现场的一盏灯)好!谁能看着这盏灯,用“照”字说一句话?

生:这盏灯照着我们。

师:好!谁有好办法记住这个“照”字?想一想.

生1:“照”字上面左边是一个日字,右边是个召字,下面是四点底。

师:哇!好棒!他说得好清楚!谁还有别的好办法记住?你来说。

生2:上面是个“昭”字,下面是个四点底„„

师:你怎么认识这个“昭”字的?

生2:看书认识的。

师:看书也可以认识不少的字。小朋友,我们继续找朋友。镜子的“镜”在哪里? 生:镜子的“镜”在这里。

师:很好!蓝天的“蓝”在哪里?

生:蓝天的“蓝”在这里。

师:很好!谁还会用蓝字组一个词?你来!

生:蓝天

师:谁还有好的词?你来说一个。

生:蓝色。

师:还有吗?你来说一个。

生:金蓝色。

师:金蓝色?是天蓝色吧?只有金黄色。

师:好!请坐!

师:小朋友,你们观察一下我们的周围的环境说一句话,用上“蓝”字。

生1:我的铅笔盒是蓝色的。

生2:台下的有位老师的衣服是蓝色的。

师:再观察一下,小朋友的眼睛最会观察了。

生:台下的老师穿的棉衣是蓝色的。

师:噢,那位老师成了焦点人物了。

师:现在大家的手上有两个字宝宝长得可像了,一不小心就会认错它,是哪两个呢?(学生找到字卡“映”和“秧”)怎样才能区分清楚不认错字宝宝呢?同桌互相商量一下。 (学生同位讨论,师巡视。)

师:好了,有办法了吗?谁站起来说。

生1: 他们有不同的偏旁。

生2:“映”字有“日”才能映出来,所以是日字旁。

生3:因为插下的是禾苗,所以“秧”是禾字旁。

师:老师检查一下,小朋友把这两个字分清楚了吗?

师:映照的“映”在哪里?

生:映照的“映”在这里!

师:同桌小朋友互相看有没有拿错。(同桌互相检查)

师:插秧的“秧”在哪里?

生:插秧的“秧”在这里。

师:农民的“民”在哪里?

生:农民的“民”在这里。

师:小朋友,种田的人叫——

生:农民。

师:打鱼的人叫——

生:渔夫。

师:也可以叫渔民,遭受灾难的人叫——

生:灾民。

师:如果你的同桌还有不认识的字,你愿意帮助他吗?

生:愿意。

师:下面就找你的好朋友互相考考生字,有不认识的教教他。

(学生走出座位互相考认生字)

师:(询问个别学生的情况)你考谁了?他读对了吗?他考你了吗?你也读对了吗?恭喜大家都学会了生字!这节课我们还要写两个字,要写好字首先要学会观察。

师:(示范“农民”两字的写法,提示学生注意区分“竖提”和“竖钩”)

生:(书空笔画观察田字格的写法)

师:哪个小朋友想提醒大家写这两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我想提醒大家写“农”字“竖提”要粘住“撇”。

生:我想提醒大家“农”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一定要捺出锋。

师;两个小朋友给我们提了很好的建议,大家看到17页《语文天地》练习“描一描写一写”咱们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做到“三个一”。

(描写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