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炕头那点事

时间:2021-10-27 09:24:12 节日作文

篇一:《那年那月:东北农村过年那点事儿(组图)》

那年那月:东北农村过年那点事儿(组图)

东北网龙文化频道消息 随着春节的临近,年味儿中缭绕的民俗气息,让人不禁涌起怀旧情绪。寻着年少的记忆,编辑整理出一组东北农村过春节的几种习俗,让那些渐渐被淡化的民俗记忆在追想中温暖起来,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春佳节的来临。

杀年猪

“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句童谣过去在东北农村广为流传。

过去杀猪在东北农家算是一件大事。进入腊月,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谓之“杀年猪”。那时候,大多数农家都在院门之侧垒砌猪圈养猪,少则可供自给,多则出卖换钱,因此圈里养着几口大肥猪被视为家道殷实的标志之一,“肥猪满圈”也是普通农家的美好愿望。 糊棚,

糊棚是上个世纪70年代东北农村比较常见的装饰活儿,和现在装饰房屋顶棚有相似之处。房子盖起来了,但是在屋里一抬头就看见房梁总不是个事儿,既不雅观,也不卫生,于是,凡是日子能过得去且爱干净的人家就吊个棚,当然,所吊的棚自然不是什么天花板之类的,再说了,那时候的农村也弄不起这个。一些人家图省事就在屋内扯了一大块塑料布当顶棚,而更多的人家则是用高粱秆儿抹黄泥来吊棚。吊棚后,再找来一些废报纸和书纸啥的往上一糊,就成了所谓的糊棚。糊棚可是件手艺活儿,来不得半点马虎。那时,故乡有几种人很吃香:一司仪二木匠三瓦工四阴阳,这糊棚的应该排在第五位吧。——(明东的博客)

糊墙

糊墙专门有一种纸,但不是当今装饰房间的高级壁纸,而是六七十年代乡下人专门用于糊泥墙的蓝花印纸,北方人都叫它糊棚纸。它像报纸那么厚,一

尺见方,花朵硕大,在白底子的映衬下,极富民俗味道。商店里按“刀”卖,

100张为一刀,一刀纸两三块钱。如果光裱糊棚顶,三刀纸就够了,要是连四壁也糊上,就得十刀左右。先将一刀纸平摊在桌上,拿刷子蘸少量糨糊,沿着四边儿轻轻抹刷,刷完一张拎起上边的两个角儿递给糊棚的人,糊棚的人小心翼翼地接过纸从棚顶开始糊。嘴里叼着把小笤帚,糊完一张便用笤帚从上到下抹一下,压平因粘贴不均出现的褶皱。一个晚上下来,灰暗的房间就会焕然一新。

包冻饺子

东北农村家家户户喜欢在过年前包很多饺子冻上,俗称冻饺子。为的是图方便随吃随煮,也是祖辈留下的习惯。一般人家都要包30—50斤面的饺子,常见的馅有酸菜,白菜,豆腐。晚上,邻居亲戚,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包冻饺子,有说有笑,小孩子屋里屋外跑着运送饺子,外面,负责冻饺子的人铺上新买的炕席,把包好的饺子一个一个摆上,直到冻透,收起装袋,放在冷库里备用。 扫棚

进入腊月二十三之后,各家各户都要打扫卫生。家庭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中国民间称之为“扫尘”、“掸尘”。因为有民谚说:“腊月不扫尘,来年招瘟神。”民俗专家表示,扫尘既有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陈”(尘)布新的含义。

买年画贴挂钱

家家户户都要买年画,贴对联,家里有识字的人,还买来笔墨自己写对联。不仅院门,窗棂,屋门,就连马棚,猪圈,鸡舍,马车也会贴上对联。屋里还会贴上挂钱儿(剪纸)。喜庆气氛极其浓郁。

年夜饭

过去东北农村的年夜饭指的是半夜十二点之前的那顿饭,意为“接神饭”,迎接新一年的各路神仙,保守老小平平安安。大人要求孩子守岁,不睡觉。到了半夜,开始燃放烟花爆竹,然后,一家围坐在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儿”,这四样菜即鸡、鱼、排骨和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地道”、不“东北”。家家户户把舍不得吃的“年嚼咕”都留在这晚,再困难的人家也要买一条鱼,也要有酸菜炖白肉血肠、猪肉炖粉条,也得包一顿纯肉馅的饺子。 (左远红整理)

篇二:《1.我家的那点事》

我家的那点事

中秋佳节,月圆如镜,银白色的月光盈满了窗棂。月总有阴晴圆缺,过了明天、后天,就要逐渐亏缺。桌上的这块月饼虽然也已残缺不全,但它给我带来的温馨回忆却永远是完整的·····

中秋节前,爸爸带回了一盒五仁月饼——这个口味的月饼是他和妈妈的最爱,而我却总是对五仁月饼嗤之以鼻。妈妈见到爸爸带回了这种月饼自然是十分高兴。于是,妈妈每天都等着爸爸下班回家后一起分享这些月饼。不久,只剩下最后一个了,他们便决定留到中秋当晚吃。中秋节那天,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赏月品酒,而爸爸却临时有急事出差,要到深夜才能回家。妈妈在接到爸爸的这个电话后,脸上原本期待的喜悦顿时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满脸失望的神色。满月悄悄地从云层中探出头来,大地在无声无息中瞬间镀上了一层静谧的银色。我看着失望的妈妈,不由得马上劝道:“妈,你看今天月色多好,总不能因为爸爸不能早回家而扫了兴呀!中秋节一年才这么一次,哪能就这样不愉快地过了!来,吃月饼!”说着,我把那唯一的五仁月饼推到妈妈面前,把刀塞在她手中。她赶紧摇了摇头说:“不吃,不吃,这个要留到你爸爸回来再吃。”在我的反复劝说之下,妈妈终于接过刀,犹豫了一阵子,才缓缓地切了下去。当刀滑动着切到月饼中心时,妈妈的收略微滞了滞,忽然将刀往九十度方向一转,只切下了四分之一月饼。

“妈······”我不解地轻声唤了一声。要知道在平时,他们每吃一个月饼时都是平分的。妈妈用叉子将月饼取出,微微一笑,说道:“你爸爸出差一趟够他辛苦的了,还是多留点给他吃吧!”我清楚地捕捉到了他眼中那一瞬间溢出的幸福与满足,温馨,甜美。

夜深了,爸爸回到家,妈妈已经睡下。爸爸见我还没睡,刚想说些什么,却在看到我手中端着将要给他的五仁月饼后把想说的话吞进了肚子中去。“爸,吃吧!”我笑盈盈地说着,并放在了餐桌上。月光如水一般,从窗口流了进来,整个餐厅似乎都泛动着银色的波纹。爸爸看了看这块剩下四分之三的月饼,不禁心疼地嗔怪:“她怎么才吃那么一点啊!这个人也真是的。”于是,他拿起刀,从容地切下了四分之一的月饼,变切边说:“唉,你妈也不容易,成天为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而辛苦劳作。这次我就少吃一点,多留点给她吧!”

刹那间,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停止了运转,只剩下一种叫做“爱”的分子在空气中悄悄弥漫。在爸爸的脸上,再一次看到了幸福。

爸爸也睡下了,我收拾好桌面,将剩下的半个月饼放入冰箱。

月饼总是会消失的,月亮也总是阴晴不定的,而只有父母之间的那一份如月光般委婉沉默的情愫,永远完整,永远浸润我幸福的心田·····、

指导思考:

1. 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主题{农村炕头那点事}.

2. 理清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顺序、描写和叙述。

3. 你懂得了写作记叙文的哪些方法?

4.本文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篇三:《兄弟那点事儿》

兄弟那些事儿

凭海临风

序言

我想把近一段时间跟我的兄弟——准确说是我的两乔——发生的事情做一下整理回顾,一方面是反思整个事情,反省一下自己与对方的对错,另一方面我也担心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的有些细节可能会记不住,通过这种方式保留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今后可以再准确具体地看到今天所发生的事情,过很多年后,两家的孩子长大能看到事情的真相,尽管他们可能不会客观地看待。因此,在讲述过程中,我努力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减少个人感情色彩,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

一、家庭背景

事情的背景材料还是要交待一下的,否则大家会看不懂后面的事情。 我妻子兄弟姐妹8人,2个哥,4个姐,1个妹妹。在女孩子里我妻子是老五,一般亲戚之间常常用“老五”来称呼她。兄弟8人是一母所生,但不是同一个父亲。妻子老五和小六姊妹俩是一个父亲,就是我现在的岳父,而其他兄弟姐妹的亲爹50多年前已经去世,那时最大的大姐才十多岁,最小的四姐才几个月。七大八小,站成一排标准的等差数列。在那时农村穷得丁当响的时候,一个死了丈夫的妇道人家想养活这一大帮孩子是不可能的,岳母无奈之中又嫁给了我的岳父。我岳父那时四十多岁,还是光棍一根,找不到媳妇的原因农村话讲是“老实”,话也不太会说,事得有人专门安排才知道去办。但人长得不错,一米七五的个头,力气活不在话下,脾气也好,应该说也没脾气,对谁都挺好,他心里压根就没有远近亲疏的概念。还有,岳父家是村里的旺族,是一大家子人,岳父亲兄弟3个,他是老二,亲妹妹3个,在那个靠力气吃饭的年代,有人手就能吃上碗饭,就能不致于饿死。于是,在丈夫去世不长时间,岳母就拆掉了与岳父家仅隔的一堵墙,两人走到了一起。

对于改嫁,农村人过去一般都是鄙视的,但在岳母这儿,村里的人还是都比较理解的。虽然岳母早年改嫁这边也曾和岳父的父母出现过一些小矛盾,但总体

上是很好的,我岳父对她是百依百顺,岳父的几个妹妹没出嫁前帮助照看着孩子。改嫁带过来的几个孩子都拉扯长大成人。在新家庭里岳母又生了4个孩子,一个男孩几个月时发烧转成肺炎夭折,两个女孩就是我妻子老五和小六,还有一个女儿家里实在照看不过来就讨到了外村(听旁人说那妹妹长得很像老五,也挺俊的。我的那个从未蒙面的妹妹不知你现在可好,应该也嫁了人,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男人,自己的宝宝了吧)。

大姐、二姐、三姐都从这个新家长大,嫁人,成家立业。大哥结了婚也分了出去。四姐很有能力,先是接过豆腐担子在村子里卖豆腐,后来给饭店供货,由供应豆腐等食品原料逐步发展到餐具和会议用品(如箱包等),在小镇上有了自己的箱包店。在这个过程中,妻子老五1996年读完了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镇上中学教书,小六则一直跟着四姐帮忙。不久二哥结婚,岳父岳母的两个老房子在亲戚们的帮助下重新翻盖,分成俩院,岳父岳母住东院,他们小俩口住西院。

兄弟姊妹8人,前三个姐姐和大哥姓胡,其他都姓孟。二哥、四姐也知道我岳父不是亲生父亲,但从小岳父都很疼爱他们,他们对岳父如同亲生,特别是四姐,对岳父感情更深。四姐做生意赚点钱后支撑整个家庭,孝敬父母,帮助兄妹,功劳尤大。

不料灾祸横生,1997年,四姐骑木兰到临近乡镇办事,竟发生车祸,惨死在大货车的车轮之下。四姐的死对整个家庭来说是晴天霹雳,无可比拟的重大打击。岳母几次昏厥过去,本身有痨病,身体孱弱,一下变得更加衰弱;兄弟姐妹都痛哭失声,撕心裂肺;整个村子里的人也都唏嘘不已。四姐当时只订了亲,还没结婚,人去之后,埋葬在孟家的祖林中,因为是未出嫁的女儿,单独很靠前地埋在西南角。后来,岳母、岳父去世,我多次到林,见她的坟孤零零地,小小地,长满杂草,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四姐去世之前,我就跟老五走得很近了,小六也正跟小○即现在我的两乔谈着恋爱。四姐去世之后,四姐的箱包店由小六继续经营,一直到现在。中间我们2001年结婚,家在学校的家属院,小○2001年买了学校门口镇商业街的地皮,自己盖起商住两用的两层楼房,2002年结婚。我们两家离得很近。

二、小○其人

我把小○的经历先简述一下,大家可以据分析他的品性和心理。

小○兄妹6个,4个姐,1个哥,他们兄妹间的年龄差别也相当大,他仅比他大哥家的孩子大两岁。作为家中的老幺,不管是父母还是兄长姐姐都是比较溺爱他的。这让他形成了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比如,不论在他们小家庭吃饭,还是亲戚聚餐,他都是把自己喜欢的菜直接叨到自己这边,从来不会先让给别人,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

上学后,成绩一塌糊涂,捣乱,却不服管教。1994年左右,他在临近的乡镇中学读书,他一家子的一位叔叔在那所中学当校长,因为违反学校纪律物理老师在班上当面批评他,也可能话说得有点重,他就从后排座位上站起来直接给了老师一拳所长而去,从此辍学。

回家之后,他大哥当时在镇上干饭店,他就在饭店当帮手,择菜、配菜、送菜,厨师有事时他还帮着炒菜,应该说,小○还是很聪明的,干小工一两年,练就了很好的炒菜技术。

他还能说会道,口才也不错,饭店离当时箱包店几十米,他相中小六后甜言蜜语不长时间就把小六捕获了。但同时,在饭店里,他跟自家的大嫂发生了矛盾,就不在饭店帮忙,自己买了辆车干出租。

起先开天津大发,后来买了桑塔那。因为人年青,长得高(1米7、8),又有一幅凶相,一看跟黑社会似的,出门既能当司机保镖,还能跑腿打杂,被一个做约品生意的老板相中,跟着他干了两三年,赚了一点钱。

在此期间,我和老五订了亲,他俩也确定了关系。姐妹俩肯定交往十分密切,老五下班会先到箱包店再回家,小六没事也会到学校宿舍来玩,于是,我跟他的交往从此开始。

之后,约品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自己买了名车,曾想让小○当他的专职司机,但小○考虑,跟着个人干,而且从不让他介入约品买卖,最多也只是一个司机而已,没有多大的发展,就谢绝了。这一点,我认为小○还是有思想的,这也证明了他是很聪明的。

2005年前后,出租车行业接近饱合,没有什么利润可言,小○卖掉桑塔那换了辆大一点的二手农用车,买车时因为带着现钱,是我跟他去的。买后跟着二

姐夫他们跑运输。从当地向北边地区的钢铁厂送炭,或从外地向乡镇开发区的小厂运原料。自己干运输吃了不少苦,二姐夫爷俩共事其间知道他年青一些,也比较迁就他。

后来效益不好,就卖掉,又到他们村子的两个老板的家族运输公司当司机,跑长途。这样又过了几年,也算有些收入,原先盖楼的欠的账基本上都还清了(我借给他的2万是最后还的,借给他时他还没结婚,还是孩子都快上学了)。但他有一样坏习惯,闲来无事喜好赌博,过年前后往往深更半夜才回家,也曾几次被抓进派出所,这样赚的钱也枉费了不少。跟小六的家庭矛盾也接连不断,这是她自己选择的,我们也没有什么办法。

再往后,稍微积攒了一点,他就不再给人跑运输,要自己干,跟他家那边的二姐夫在西边乡镇交届处租了一处地皮作炭场,干起煤炭贩卖生意,这时正遇上2011年前后,煤炭价格单边上扬,只要拿到货就包赚不赔,曾经有一天每人入账一万多的记录,但好景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煤炭价格就一路向下,炭场子也草草收场。

在贩卖煤炭最赚钱时,每天都要买狗肉,大吃大喝,喝后驾车飞奔。一次停车在路边就地撒尿,路过一位有年纪的人善意提醒他不要开车这么快,也别大白天在路边小解,结果他破口大骂,扬声要撞死那位老人,老人急忙躲闪,他的车撞到老人后边的杨树上才停了下来。后来知道,这位老人是炭场子所在村庄的书记他亲娘舅。于是一场风波以花钱平息了事。

这事完了不长时间,还是酒后驾车,因为按喇叭的事,他跟前面一车较起劲来,那位车主长得也很壮,两人在理论期间,车上年纪很大的老太太下车来劝说小○,那知小○二话不说一拳过去正中老太太心口窝,老太太当场昏过去,他上车夺路而逃,对方记住他的车号,告到派出所,不几天老太太死了。对方更是愤恨难平,派出所也出动警察要捉他,他藏在他家大哥家的新楼上几个星期,好歹花钱上下疏通,最后赔偿对方十万元,得到对方谅解这案子才算完事。

这两件事,大家也可见他的为人了。

这些事后,他收敛了不少。事实证明,国家的强力机关对于教育不法分子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之后,2012年,他又与镇驻地的村庄书记的外甥合伙,两人办驾驶培训。

书记外甥主要是负责出钱并通过他的关系弄到手续和地皮,他主要是出力,负责具体培训学员,收入两人均分。他做事只要认真还是有模有样的,本身驾驶技术也很好,又把这件事当成养家糊口的唯一来源,所以尽心尽力来教学员,对学员也是出奇地和蔼可亲。甚至,很多学员拿到驾照以后都还以为他这个人就是一个和善之辈。没有深交,简单的印象确实能欺骗人的观点。

驾驶培训也算办得不错,各项考核数据都遥遥领先,年年在总校那受到表彰。这期间小两口的关系也融洽了,第一个女儿也上学了,现在镇中小读四年级,二胎生了个男孩,现在也一岁半了,呀呀学语,让人羡慕不已。如果这样能最终改变他的性格,能变得成熟、沉稳、有责任一点,变得不再张扬暴戾,或许我们的交往还会平平静静,不会有今天的矛盾冲突。

三、兄弟交往

我俩的交往“自傲”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我比他大两岁,也是当哥的,但第一次在箱包店相见,他是神情很自若地不跟我先说话的。后来发现不仅是对我,对其他人,包括他家的姐夫们也是这样,一直到现在他也常常这样,一幅很高傲的样子。在兄弟们相处中,有时这样的毛病是让人比较无奈的,不可能因为这些小事就不来往,我——包括我的一圈亲戚——也把他看作是一个缺少教养,但不至于不打交道的人,甚至觉得有时他像个病人,不是可恶,而是可怜。

说到这种表现也有必要说说他与我的岳母之间的事,因为他的性格、相貌、工作,我岳母一直反对这门亲事,但小六早与小○住在一起,大有非他不嫁的味道。应该说作母亲的都是为了女儿好,但这反对却让小六心存芥蒂,对父母的感情渐有疏远。这既能看出小六的不善判断,不分对错,也能看出小○的伶牙俐齿巧于忽悠。直到岳父母晚年到镇上来赶集,老两口坐在小六的箱包店门口,小○回来,对他们二老视若无物,一句话也不说。小六也只是说,小○这人就这样。把不正常当作正常,这就是我的小姨子。

这种自傲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他必须要得到别人的重视,别人没有对他表

篇四:《初一那点事》

初一那点事

如果说初一是一次旅行,那么期末考试就是这次旅行中的一个站点。 在考试的前一天,每科的作业变得少之又少,但我们并没有因为作业少而变得轻松,心里的压力反而又增了几分。以前放学路上是“歌声笑声嬉闹声,声声入耳”,而今的放学路上是“英语事数学事事事挂心”。唱歌的打闹的一下子跑没了踪影,个个表情凝重,不是在背诵英语单词,就是在念叨数学公式。 考试那天,我和其他同学一样,正襟危坐,迎接着一张张试卷,其次便是静听像体育比赛中的尖锐的哨子声。

嘟——,随着一声响彻天空般的哨声,每位同学急匆匆的拿起手中的笔,开始书写自己的“通行证”,只要有了盖了“红印”的通行证,相信他的暑假生活一定是美好的。如果相反,他的暑假生活一定被各种培训班所羁绊。 我在期末考试中,小心翼翼的对付每一道题,就像过雷区似的,一点也不敢大意。在我从容的应付几场考试后,最让我头疼的地理来了。平时我不喜欢地理,因为生活中我都懒得搞清楚东西南北,更何况令我晕头转向的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呢?但不管你喜欢不喜欢,试是必须考的。对着试卷上的试题,我晕头转向,左思右想,每道题目都似曾相识,又实在搞不清楚其庐山真面目,只好连蒙带猜的蒙混过关。

嘟——,又一声哨音,终于考完了!我舒了一口气,感觉仿佛过了半个世纪似的。

在家疗养了几天后,又回到了学校,老师要公布考试成绩,大家的心又一次滴溜溜悬了起来,又一次屏住了呼吸,倾听老师念自己的成绩。考得好的洋洋得意,考得差的欲哭无泪,没念到的在心中默默祈祷。

当知道我的名次在中游时,我一块石头落了地,虽然不是太好,但回家也有个交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