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时间:2021-10-27 09:12:35 节日作文

篇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有人问华罗庚是怎样成为大数学家的,他写了一首诗作答:“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一直很喜欢华罗庚先生的这句话,它向我们阐述了一个真挚的道理,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任何有成就者,无一不是沿着勤奋之路走向成功的。上天给予了每个人天分,但只有勤奋才能将天分变为天才。高尔基说:“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说:“天才就是天止境的刻苦,勤奋的能力。”歌德说:“天才就是勤奋”这些都说明了,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那些缺乏天赋、缺乏悟性的人,那些缺乏成功条件的人,只要勤学苦练,就能弥补自身的各类缺陷与不足。只有弥补了缺陷与不足,才能够走向成功。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矢志不渝,勤而不怠,餐风宿露涉千山万水,生死度外尝万种草药,终于写出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爱因斯坦小时候不是“天才”,甚至有人说他是“笨蛋”,可正是他却创立了相对论。是什么让爱因斯坦从“笨蛋”变成“天才呢?对,就是勤奋。梅兰芳年轻时拜师学戏,但师父说他根本不是学戏的料,

不肯收留。可是,由于勤奋努力,使她终于成为著名的京剧大师。我们的奥运会冠军,我们常常目睹他们辉煌的时刻,可你知道,在他们运动辉煌的背后,却挥洒了他们多少勤奋训练的汗水。无数事例都证明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所以,勤奋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获得以前没有的才干,勤奋可以让我们每个人都发现一些真知灼见。一个勤奋的人,一定是一个勇于实践的人,一个勇于战胜困难的人。所以,无论有什么不足与缺陷,一个勤奋的人都会百折不挠地克服它,战胜它,最终取得成功。

相反,一个人,天资再高,假如后天不勤奋努力,也是一无所获。也许大家对爱迪生“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的“天才公式”已经耳熟能详。古代的方仲永就告诉我们这一点。他很小就可以做诗,得到许多人的赞美,甚至被许多人称为“神童”,可是,由于他不努力,整天跟着他父亲这儿逛逛,那儿走走,只是帮别人写字赚钱,从而没有成才。天资聪颖的仲永正因为“少壮不努力”,故“老大徒伤悲”!这也说明:天资会随着慵懒无为而慢慢地流逝。贪图安逸者是不会勤奋的。从小生活在条件优越家庭中的人,若是过惯了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般是勤奋不起来的。缺乏责任心的人是不会勤奋的。对于那些缺乏责任意识的人来说,他既用不着对社会、对他人负责,也用不着对自己负责,也就不会去好好地工作,能偷懒就偷懒,

能省时就省时,会谈得上勤奋吗?懒惰者是不会勤奋的。这类人因为懒惰而变得毫无生气,怕吃苦,什么都跟你拖,今天能干的就拖到明天,原来能干、会干的事也不干,结果如何?就像一台机器,久不用就长锈了,有许多人就是因为这个懒惰而开始衰败下去。

天道酬勤,不是投机取巧的糊弄,而是聚精会神的嵌入; 不是自吹自擂的浮漂,而是精益求精的渗透。人的一生要有所作为,使自己做到历史感人、现状迷人、前景醉人,拥有真实而持久的魅力,就要用“勤奋”二字不断地鞭策自己,与自身"懒惰"的毛病作彻底地决裂,天生我才必有用,若要成才“勤”为径。

努力吧,同志们,让我们牢记“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向着成功的彼岸前进!

篇二:《勤能补拙是良训 一分辛苦一分才》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同学们一定都向往着能摘取成功的花朵!那你有没有想过怎样才能成功呢?“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惊艳,然而,她当初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所写的诗句,她使我明白了勤能补拙,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曾经有位哲人说过:“我从来就不会对那些天生智力过人的天才投以羡慕的目光,我只欣赏那些一直勤奋的人。他们将脚印镌刻在汗水与泪光中。”“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是的,正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是勤奋和努力让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天才也是勤奋造就的,天才也学要勤奋,才能成为巨人。没有勤奋,爱因斯坦不会写出时代巨著《相对论》;没有勤奋,牛顿也不会被后世誉为“力学之父”;没有勤奋,瘫坐轮椅的霍金更不会发现黑洞深处的秘密。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就在于他们的勤奋,他们对勤奋的持之以恒。

贝多芬不也如此,作为一名音乐家,他的耳朵竟然聋了,可是他付出了比别人多十倍,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的精力!跌倒了,再爬起来,失败了,再重新来过。他就是这么的勤奋,这么的坚持不懈,所以,他成功了——他终于成了一个举世闻名的伟大的音乐家! 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奠基石,是补拙弱智的催化剂,是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是人生航道上的灯塔。我国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曾

说过:“我是个笨拙的学者,没有充分的天才,全凭苦学。”其实他说的一点不假。梅兰芳年轻的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长着一双死鱼眼睛,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不肯收留他。然而,天资欠缺不但没有使梅兰芳灰心、气馁,反而促使他变得更加勤奋了。他喂鸽子,每天仰望天空,双眼紧跟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跟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梅兰芳的眼睛终于变得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最终成了一名著名的京剧大师,由此可见伟大的成功和辛勤的付出是成正比的,一份付出一收获!

人们常说:“要想一年收获就种花,要想十年收获就种树,要想一生受益就树立观念,那么就让我们树立起勤奋的观念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同学们,我们相信“天道酬勤”,只要我们“浸透勤奋的泪泉,洒下牺牲的血雨”,我们一定能盛开出令人惊艳的花朵。努力吧!让我们牢记“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持之以恒的勤奋学习,去摘取成功的花儿吧!

篇三:《“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的新制度经济学批判》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的新制度经济学批判

【摘要】:从新制度经济学的有限理性概念出发,以行为选择决定的心智成本论分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这句古语,并提出如何通过更有效率的勤奋获取个人成功。

【关键词】:勤能补拙; 批判; 有限理性

一、导论

中国古语有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只要功夫下得深,铁杵也能磨成针。所以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不够好,工作能力不够强,其主要原因就是不够勤奋;而一个人,即使头脑再不灵光,只要他肯以勤补拙,定能笨鸟先飞。但事实上是这样吗,或者有没有更优的选择呢?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有限理性理论

(一) 有限理性的内涵

不同的经济学家对于有限理性有着不同的定义。西蒙在1961年最早提出了”有限理性”的概念。他认为”人在主观上追求理性,但只能在有限程度上做到这一点”。1987年他又指出”有限理性是指那种把决策者在认识方面的局限性考虑在内的合理选择--包括知识和计算能力两方面的局限性,它非常关心的是实际的决策过程怎样最终影响作出的决策”。诺思认为,人的有限理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此所获得的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新古典经济学中认为人是具有”理性”的经济人,即追求预期收益的最大化。而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则强调人的”有限理性”,即人是有意识的理性人,但是这种理性却是有限的。

(二) 心智成本论

基于有限理性特征的个人在进行行为选择时要考虑节约心智成本的因素。心智成本包括理解和处理信息的思维成本、认知协调成本、情感、、动机、价值观念以及偏好等相关的心理成本。

自主选择的理性水平不仅与个人是否追求最大化的偏好有关,还与心智能力有关,心智成本是导致有选择的有限理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心智成本论的核心思想就是,由于人的理性是宝贵的稀缺资源,人们倾斜于以最小的心智成本获得最大的心智收益。心智成本论将思维或心智作为稀缺资源,认为人类倾向于将有限的脑力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用途上去。人们在运用节约型有限理性进行决策时首先应遵循”经济性原则”。人类行为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适应性理性的边际努力不高

篇四:《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走进清华大学》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走进清华大学,开始新的生活了。在整理大学四年的物品时,又让我想起了很多那刚刚逝去、还并不久远的故事。我想我该好好总结一下那段心路历程,为了自己的未来,也为了回报四年来在这里得到的所有、所有……

我是一个比较内敛的人。在考研加油站“潜水”这些年,这也是我头一次“灌水”。依稀还记得论坛里那些元老级的版主、网友,现在他们都已经不来了,可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曾为我指引前进的方向。首页上那些一年年过来人的文章也曾深深感动过、激励过我。我觉得只索取不付出好像不太好,所以今天,我也有一种想说话的冲动,把自己的考研经历写下来,既算是对自己过去的总结,也愿意把它分享给后来者,让我们共勉!

还有一个星期就要走进清华大学,开始新的生活了。在整理大学四年的物品时,又让我想起了很多那刚刚逝去、还并不久远的故事。我想我该好好总结一下那段心路历程,为了自己的未来,也为了回报四年来在这里得到的所有、所有……

决定考研

考研曾是我大学四年最重要的目标,它是那么的坚定,现在想起来都让我难以置信,好像每一天都是在为它而奋斗。

我的六年中学生活是在北京一所市重点中学度过的。现在想想,其实这六年的生活对我来说并不算愉快,每天和一群很“牲口”的同学在一起,始终都有很大的压力,虽然我的成绩还算可以。99年高考,永生难忘。一个全班第14名的成绩,却成为全班仅有的掉到二类本科院校的两名同学之一。是的,我以3分之差与复旦失之交臂。面对复旦大学那年在北京上扬近50分的分数线,看到全班后几名同学也拿到了很著名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心中的那份无奈与悲痛,至今记忆犹新。

还记得那个夏天,耳边充满了爸爸一声声无奈的叹息,眼前是妈妈满眼的泪水。我知道他们实在对我寄予了太多的期望,而这个结果,对他们的打击也许比对我还要大。

也许我就是从那一刻才开始真正长大吧。在所有的亲人、朋友面前,我没有掉一滴泪。面对他们小心谨慎的劝慰,我微笑着告诉每一个人,我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别为我担心,我还有机会。

实际上,这种坚强都是表面的。有谁知道我每个晚上躲在被子里哭泣的样子?谁又了解我刻意躲在家中整日不敢下楼面对邻居们热心关怀的心情?好像是在那时我就决定了要考研,那时的理由,就是为了让父母欣慰,为了自己的自尊,为了向所有的人证明我的能力。

我的大学

心中有了目标,我还是满怀希望地等待开学的。可开学前一个和我同样考上那所学校的好朋友夸张地告诉我,我即将走进的学校连蚂蚁都看也只需要半个小时。那时我的心都凉了,可又安慰自己: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有大师就可以了。而第一个星期入学教育,我才知道我的专业是新设的,现在还没有毕业生,教授也只有一人。

对全班所有同学来说,大一都是郁闷的。开学不到一星期,一个外地考了600多分的女同学就哭着退了学。当时她那种痛苦的表情还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真想知道她现在好不好?有没有走进理想大学的校门?

在半个班的北京生里,我的入学分数是最高的,就被老师指定为班干部,一干就是四年。在整理同学们的入学档案时,看着外地同学超高的分数,这成绩安在任何一个北京生身上都能走进北大清华的校门,而他们也仅以几分之差从重点院校掉下来。相比之下,我觉得自己再没有任何理由为自己叫屈,我觉得即便是在这里,也依然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同行,也有我要追赶的目标,同样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不再埋怨命运不公,我开始奋发努力。我的下铺高中时就通过了英语四级,可刚上大学的我,买来一本四级词汇书,却发现没有几个单词是认识的。第一次英语期中考试前老师答疑,我问了一个问题,至今我都记得那个现在看来幼稚之极的问题,记得英语老师瞪大眼睛问我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时的表情,甚至记得周围围着的十几名同学。伤心、羞愧、痛苦,这些感受一齐涌上心来,唯一的决心就是一定要把英语学好!!

每天,英语都是我的必修课。夏天早晨六点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抱着单词书下楼跑完步背单词,生物钟准得甚至不用再上闹表。有一天早晨我条件反射般的从床上跳起,到楼下就纳闷:怎么今天一个晨练的大爷大妈都没有?再一看表,恍然大悟:原来只有五点多!我没有上楼再去补一觉,却拿起了词汇书背上了单词。就这样一天天努力着,我顺利通过了四级、六级、研究生英语考试(81、73、68)。而这种成就,是我在大一时想都不敢想的。我想付出就有收获,老天是公平的!

大学四年,我拿了总计6000多元的奖学金,和我的下铺一起瓜分了几乎所有的荣誉。最后她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本校研究生,而我也在与她的竞争中(虽然一次也没有争过她)考上了清华。

剑指清华

还记得大二时一个朋友第一次带我走进清华,我就被她的大气所震撼了。也许是我的母校太小太小了,便被那一处处幽静的荷塘、林立的高楼所深深吸引:这才是我梦中的校园!{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在一个师姐的指引下,大三时我和另外两名同学开始旁听清华的专业课。整整一个学期,我们扔掉了本校一些不太重要的课程,穿梭在清华园内。那段日子我们三人同甘共苦,一起享受着老师精彩的讲课内容和令人留恋的一次次讲座,一起漫步在清华的校园畅想未来,虽然最后只有我实现了梦想,可我依然怀念那段时光,怀念那段大家一起为梦想共同奋斗的日子……{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一直在考人大和考清华间犹豫。最后选择了清华,除了因为对她了解更多一些外,还因为清华指定的专业书只有2本,远远少于人大的12本。其实这种偷懒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清华初试虽只有两本书,可还有一门考试是没有任何范围的,它确实也让我吃尽了苦头,也险些因此而名落孙山之后。等我想转学校时却早已来不及,只能硬着头皮往上冲了。 考研之旅

为了考研准备得更加充分,大三第一个学期过后的寒假,我走进了新东方英语考研班。第一堂课开始时,02年硕士研究生考试还未结束。看着坐满500人的教室,真不知道最终能有多少人坚持下来,又有几人能如愿?半个月下来,我对考研英语的题型及解题思路有了相当的了解,也感到自己在阅读、听力、翻译等方面的欠缺。胡敏老师鼓励我们:今天的决心将决定自己明天过什么日子;他告诉我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要找任何借口不学英语;最后一节课上,他留下自己的E-mail时说:“留下我的邮箱,一是大家复习中有问题可以向我提问;二是大家收到录取通知书时别忘了让我分享你们的快乐!”他说这句话时我感动得差点流泪,真的能有那么一天吗?今天,我的梦想实现了,可是却怎么也找不到当时记下他E-mail地址的笔记本了。我的感谢也一直留在了心中。

一个学期的复习从容、平静,毕竟下手算早的。暑假期间,在北大百年讲堂听了半个月的政治班。要说收获就是知道了政治要考哪5门以及哲学部分还有些帮助。

真正感受到压力是在10月中旬以后吧,学校开始在各院系分配保研名额。我们班只有一名。激烈的竞争中,我败下阵来,输给了我大学最好的好朋友。虽然在此之前我并不太想继续在本校读研,可毕竟是在竞争中失败了一次。那个下午,我站在教学楼的窗前,体会到了沉沉的压力:要想读研,只有参加考试了。

接着就是11月初考研开始报名。早晨8点来到清华报名点,队伍已经拐了好几个弯了。等我报名出来时,队伍竟然已甩出几百米!清华一贯是本校和校外保研名额要占多一半啊,我有这个实力去和这么多人竞争仅剩的几个名额吗?我不由得倒吸口凉气,走出了校门。

接下来的两个多月,对我来说都是最黑暗、最刻骨铭心的。那种每天都在绝望的状态下拼命鼓励自己看书的经历,那种得知一些同学逐渐找到很好的工作而自己还在为一场不确定性的考试而奋斗时的心情,除非亲自经历,谁能了解呢?

每天早上六点,伴着清洁工唰唰的扫地声,在寒风中背着书包、提着暖壶独自一人走进黑暗的教学楼,打开第一盏灯;晚上12点在看门老大爷一遍遍的催促中离开教室,到宿舍还要点应急灯再看一会儿。睡觉则成了我每天最奢侈的享受。一天中除了中午、晚上在饭堂吃饭花掉不到一小时外,是大门不出一步的。每周仅有的放松是周末去超市买来一个星期的早点,再来点酸奶、牛奶好好补充营养,半个多月再回家半天休息一下。其实我从家到学校坐车只要20分钟,可在家学习总也找不到感觉,而且稍微晚睡会儿爸妈就会拼命催,也就很少在家学习了。

12月,满怀希望地参加了两次某辅导班办的英语模考,据说是很权威的老师出题,分数将接近真实成绩。可看到最后只有40多分的成绩,我都僵在了那里:不敢相信我最下功夫的英语居然没有成效。我的信心丧失殆尽,那时真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只是每天机械地看书、做题,大脑里却常常刀枪不入、一片空白。但我还是一遍遍告诉自己:不管怎么样,付出了这么多,一定要坚持住,死也要死在考场上。

1月初,又迎来了期末考试。一学期没怎么听过课的我只得借来朋友的笔记复印(从前可只有别人借我的份啊,呵呵),基本上每门考前狂背两天,再加上有些老师比较仁慈划了重点,没划重点的科目多半又是主观题,一通胡编乱造也就交差了。可当时由于没怎么听过课还是比较紧张,考研冲刺又着急上火,一下子就病倒了。第二天早起一看降到了37度多,

觉得没什么事就坐车去听了一天陈先奎的政治压题班,可晚上又烧到39度多,实在烧的头痛只好去了医院,医生要给我化验,我急忙骗他说在校医院检查过了,什么毛病都没有,只要让我尽快退烧就行。护士姐姐给我打了一针,挂上了吊瓶。三袋葡萄糖消炎液的功夫,我已把上午抢购的《20天20题》看了一遍。

到上考场前的10多天里,我一直都处于一种很浮躁的状态,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不听怕吃亏,只得把听来的消息全部当真,统统准备。而自己的复习计划就无从实现了。考前三四天,我只把每门课的框架在脑中过了一遍。我告诉自己不要紧张,一年的努力就是为了这两天,考完就可以天天睡懒觉,想去哪里玩就可以去哪里玩,再也不用受这种折磨了。(实际上那时等成绩等得也心神不宁,哪里有心思玩呢?)这样想想还有些盼着早点考。 1月18日,我走进了清华大学的考场。看着教学楼上的标语“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清华考场”迎风飘,看着人头攒动的考生,心中突然有一种为理想而奋斗的激情。坐在教室里,卷子已经密封在信封里摆放在每位同学的桌子上了。我盯着信封五六分钟,好想知道里面的内容!拆信封时都能感到手在哆嗦。打开卷子我快速浏览了一遍:{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谢天谢地!大题考的全是热点,全在我复习范围之内;单选题也很容易。受模考的影响,下午英语考试紧张极了。好在听力没感觉难,只是阅读前两篇有些吃力,作文更是没有把握;第二天专业课考试,已有些同学放弃了,只答了半个小时就走了。还记得下午我在卷子上写完最后一个字时,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终于坚持下来了,不管结果如何,一切都结束了。这段奋斗的历程结束了。{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