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妃子

时间:2021-10-27 07:30:00 节日作文

篇一:《潇湘妃子萧萧去》

——读《红楼梦》人物有感 无论是阆苑仙葩,还是美玉无瑕;无论是水中月,还是镜中花。不管是金玉良姻也好,怀金悼玉也罢。林黛玉总是当之无愧的主角,纵使是多少泪珠儿,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却依然为奇缘遇到他而牵挂! 是她的聪明美丽,赢得了贾母的喜爱;是她“心较比干多一窍”的刻薄厉害,有力地回驳了别人的嘲讽;是她的孤高自傲,保留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叛逆的心理,透出那没有泯灭的个性。她鄙弃为官作宦的虚伪,忿恨八股功名的罪恶。尽管生来就被“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教条束缚着,却依然钟情于《牡丹亭》之类的“杂书”。正是这种叛逆的个性,才开出了林黛玉与贾宝玉这对出污泥而不染的绚丽荷花,正是这种污泥之中的清新,才使他们的爱情相傍相依。精神的支柱,爱情的坚定,使她的叛逆性格愈加坚强,也随之愈加悲哀,残酷而黑暗的封建制度的牺牲品,就这样诞生了,然后化为灰烬„„ “喜散不喜聚”、“喜静不喜动”的性格特点,使她在生活中更加地抑郁、消极,再加上“病如西子胜三分”的虚弱,因而黛玉在病中吟道:“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秋”字,道出的不仅仅是苍凉、凄凉与悲凉,更是心凉、世凉、情更凉。秋风秋叶秋花黄,秋雨秋思秋更长,谁奈罗衾不庇身,何处秋风不沾裳? 读林黛玉,不可不读《葬花吟》,而读《葬花吟》,我又不得不读“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或许他没有李纨“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的富贵,但却比妙玉稍有那么一点“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的幸运。凡尘走一遭,终无牵挂与遗憾才是好的,然而一曲《葬花吟》,却是今日葬花,明日葬心,终究葬一生。她的离去,是在宝玉的结婚的喜乐的伴随中而结束的,而她却是一个敢爱而不敢言,把爱深深埋在心中的人,总期待着别人能帮她一把,到最后,只能是自己的爱情被别人来怜悯,仅仅握着一根救命的稻草,信守爱情,坚定爱情,而她却不知,爱至深,伤也至深。最后,直至为爱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不能不算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林黛玉,她不是不愿意富贵,而是富贵里的泥淖太污浊,不是不愿意幸福,而是不愿涉足幸福里的“规则”。多少次冷雨敲窗,终盼不来明

早红日,多少次青灯照壁,终又无言去不闻。以致最后,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她喜欢用诗词来宣泄自已的伤情别绪,就如一首七言咏菊诗,他能豁朗到“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更能忧伤到“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她就是这样的清新,又是这样的幽怨,是这样的脱俗,却又是这样的不安。或许这才应了卷首语那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里,曹雪芹对于女性新形象的认识吧!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堪怜咏絮才,却金簪雪里埋。林黛玉嗟叹一生,纵奇缘,终虚化!

篇二:《致潇湘妃子》

致潇湘妃子——林黛玉

弯弯小娥眉,纤纤细玉手。

淡妆挂脸容,霓裳现轻盈。

诗词多忧伤,歌赋露才情。

千古咏絮才,葬花寄愁情。

落泪染潇湘,滴滴表心境。

青梅竹马情,相爱相扶持。

蒲苇丝坚韧,只惜君已离。

可惜美人情,绵绵无绝期。

相思情泪尽,塌床吐血逝。

政史系 思政1331 李欣欣 号码18244938141(668141)

篇三:《从诗词创作角度探视“潇湘妃子”女性意识的潜流》

从诗词创作角度探视“潇湘妃子”女性意识的潜流

[关键词]红楼梦;诗词创作;女性意识;自我认同

从“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第一回,第3页)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第二十六回,第153页)的潇湘馆,林黛玉始终生活在诗的意境中;从“魁夺菊花诗”到“焚稿断痴情”,黛玉短暂的一声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很早就产生了性别认同意识,在听《牡丹亭》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残垣”时不觉心痛神痴潸然泪下。显然她是与杜丽娘对爱情认同相一致的缘故。当听得宝玉将自己认作知己,黛玉喜极而泣,有知己相知的喜悦,亦有红颜可悲的矛盾。她孤高自许,语词尖酸刻薄,独处时常常临风落泪,对景伤情……黛玉的诗词不仅是我们窥见她心底波澜的最佳窗口,也是我们探析她对自我性别认同,对女性自我存在和价值审视的幽径。

一、林黛玉在《红楼梦》中诗词创作概况

林黛玉初次展露诗才是在贾元妃省亲时,黛玉本想大展才华将众人压倒,不料元妃只命每人作一匾一咏,于是胡乱做了一首五言律诗应命便罢了。众人所题之匾有迎春的“旷性怡情”、探春的“文采风流”、惜春的“文章造化”、李纨的“万象争辉”以及宝钗的“凝晖钟瑞”。这些标题中满含歌功颂德之意。虽然黛玉做的吟咏之诗中也有“宸游增悦豫,何幸邀恩宠”等颂圣语句,但其所题的“世外仙源”的题目又多少超出当时的那派祥瑞喜气的氛围,旨趣与宝钗等人格格不入。按照故

篇四:《绛珠仙草—潇湘妃子》

绛珠仙草—潇湘妃子

——《红楼梦》林黛玉诗词赏析

文:天上人间 2013年夏

写在前面

300年前,生于繁华锦绣之乡长于秦淮风月之边的曹雪芹,在家族历经封建统治高层权利倾轧,由豪门贵介沦落为衣食之客,由千人青睐到万人白眼,终于隐迹在香山农舍,埋头写下平生事。增删五次,披阅十载,呕心沥血,终成举世瞩目之巨制《红楼梦》。

《红楼梦》问世以来,便以其高妙的写法、深刻的寄寓、凄美的爱情、洁净的女儿世界、庞大的社会反映、博杂的知识体系等和浑身是谜而成世界最传奇之书。全世界为之陶醉、痴迷者众,穷毕生之力研究“红学”者亦多,而且这里面还不包括我——我虽爱而好之,但学力不够,永远都只能站在门外,憨憨的观赏着大观园之一角!

“情”之一字,是《红楼梦》的重要内容之一。

贾宝玉多情而滥情,薛宝钗无情而动人,林黛玉痴情而专情,都写得极为出色出彩。而对于情榜上主要人物的结局,曹氏在第四回中已借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境“司人间之风情月债,掌

世俗之女怨男痴”的警幻仙姑的“判词”预埋了伏笔;并且,在她们的宴游和结社中,曹雪芹又通过自己的大手笔,赋予她们各自的诗词,展示出了十二钗各自

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 全书中,最有才情的当属薛宝钗、林黛玉、史湘云和妙玉,然而薛宝钗外敛而内野,史湘云明慧而憨直,妙玉冰雪般掩藏。故唯有黛玉,母死父亡,无依无靠,家族单薄,寄人篱下,月下风中,悲情难抑,常口吟成歌,挥毫成诗,心思敏锐,多愁

善感,作品很多。曹雪芹借林黛玉之手笔,写

出了离乱者漂泊者凄清哀怨之情,成为书中的静夜繁星;而林黛玉也因为大量美丽、深情、

柔弱、悲惋的诗词而形象丰满,讨人怜爱,成

为书中的青天明月。

下面是林黛玉的诗词,亦是曹雪芹的胸怀。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

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

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咏白海棠》

我的赏析:

不分解“偷白”“借魂”的拟人化妙处,单是月窟仙人的寂寞形象和怨女拭泪的悲怨情怀,就已足够动人心魄了。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

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

舍谁收?嫁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 《唐多令 咏柳絮》

我的鉴赏:

红颜薄命,漂泊天涯;草木有情,韶华

流逝;任你冰雪聪明,一样空自缱绻。黛玉

笔下哪里还是柳絮,分明就是她自己孤孤单

单的影子和顾影自怜的寂寞与无助。黛玉,{潇湘妃子}.

就象那游丝软系的落絮,风吹雨浸,委芳尘、

随逝水,无踪迹„„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 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醉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桃花行》

我的鉴赏:

每到春来,桃花总是最缤纷最绚烂的。

少女见桃花而怀春,情理中事。然而读这一

首谶语般的桃花诗,何其令人心痛!桃花在

闺阁外迎风自放,人儿在绣房中傍花伤情!

伤的是寂寞,是孤独,是人心与花意互相观

照下的惺惺相惜,是女儿心事无所依托和风

雨中落红成阵的红颜薄命!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题帕三绝》

我的赏析:

宝玉因与蒋玉菡厮混而受笞,黛玉在无人时探看,宝玉见其双眼红肿,软语解劝。黛玉被人惊走后,宝玉意犹未尽,遣晴雯送了几张旧手绢给黛玉。黛玉并未像晴雯想象的那样生气,而是深深读懂了宝玉送旧手绢的微妙情义,

于深夜辗

转难眠中题写了这三首诗七绝。这是宝黛首次突破朦胧的表达,故而书上或电视剧上均处以浓墨重彩。

作为绛珠仙草化身的黛玉,报答

神瑛侍者浇灌之恩的唯一方式就是泪

水。这一节也是带有明确目的来安排

的。而黛玉的才情和欲言又止的女儿

心事就这样“随风潜入夜”了!

前两首不用典,自然深切;后一首用舜南巡死于苍梧被后世称为湘君,女英娥皇寻至后泪洒青竹成斑并投水殉情被后世称为湘夫人的典故,预示着黛玉对宝玉感情的明朗化和对他们的未来的担忧。

还有就是87版《红楼》剧中的插曲,词

曲和演绎俱属一流,每次听着或哼到,都会

莫名的感怀和心痛,这就是悲剧的魅力吧。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咏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问菊》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菊梦》

篇五:《寂寞的潇湘》

细雨沙沙,时疏时密,到黄昏,点点滴滴。一切,归于宁静。在书桌上,翻开《红楼梦》,曹雪芹笔下的潇湘,才情与忧愁相伴,欲诉无人懂,晶莹的泪水流了一生。不由轻叹:曹雪芹苍白的文字下,赋予黛玉一生的寂寞。

大观园里的繁华与喧嚣,让从小寄居在外祖母家的她,不是快乐与幸福,更多的是无限的悲伤与哀愁。潇湘馆的幽兰翠竹,彰显出她的寂寞。在大观园的成长中,她变得小心翼翼,乖僻安静,敏感,生怕被人嘲笑,满足于自己的孤独。她的诗,孤傲脱俗,伤感唯美,也是她一生孤独寂寞的写照,幽怨动情。

桃飘李飞的黄昏,燕子无情人有情,一首《葬花吟》,惹得宝玉也随之悲泣落泪。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多愁善感的她,总觉得花瓣躺在地上不干净,须是埋进土里才行。于是,每当落花之期,她都会小心翼翼地将花瓣收集起来,再埋进土里,为花做冢,还不免伤感的哭一场。而这一次,对着花谢花飞的场景,不由得又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红绡香断有谁怜?

而她花前月下所作的诗赋,更是无与伦比。菊花诗作评比会上,《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皆出自她的手,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李纨推潇湘妃子为魁。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在写菊花,也是在表达自己的愁思,心事轻疏弄,欲诉无人懂。在春和时节,草长莺飞,她的一首《桃花行》,让大家议定把海棠社改做桃花社,林黛玉为社主。也让宝玉滚下泪水,一眼便知出自黛玉之手,林妹妹曾经离丧,作此哀音。也许宝玉是懂潇湘的,也是潇湘的知己。但潇湘满腹才情的背后,掩盖的是浓浓的哀愁,深深的寂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泪痕。她可以依赖谁?相信谁?黛玉,到底为什么而悲伤?

潇湘的爱情,如镜中花,水中月,更是一场悲剧。

她爱宝玉,把宝玉视作最好的知己。对待自己的爱情,把她心底柔软的情思,含情脉脉地表露出来,希望宝玉能了解。一生的痴情,一世的清泪,不屑一顾的奉献给了三生石前对她有灌溉之恩的宝玉,让人断肠。在宝玉新婚的那一夜,她的泪水流尽,只留下悲悲戚戚的一句宝玉,宝玉,你好便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潇湘妃子寂寞一生,香消玉殒,抑郁而终...

读到这里,便不敢再翻下去了,泪水划过脸庞。不知不觉走到窗边,一眼望去,飘摇的落叶,漫天的雨丝,灯如花。林黛玉一生孤独飘渺无依,洒下纷纷扬扬的愁絮,为爱而生,为爱而死,魂归离恨天。

质本洁来还结去,只因潇湘妃子来时带来了秋的悲凉萧瑟,所以才如此的寂寞。如花美眷的潇湘,终抵不过似水流年。

篇六:《《咏菊》赏析》

赏析

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里。这是《海棠诗社》的第二次活动,也是贾府表面上处于最鼎盛的时期。此次活动,由史湘云和薛宝钗拟定题目,共十二道题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韵,由宝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等五人自由选题。在这次吟诗比赛中,“蘅芜君”薛宝钗选了《忆菊》、《画菊》之后,“怡红公子”贾宝玉选了《访菊》和《种菊》两道诗题。“潇湘妃子”林黛玉选了其中三道诗题:《咏菊》、《问菊》和《菊梦》。其余五题分别由湘云和探春选得。只“有顿饭工夫,十二题已全,各自誊出来,都交与迎春,另拿了一张雪浪笺过来,一并誊录出来”。这首诗是在蘅芜君的《忆菊》、怡红公子的《访菊》和《种菊》,枕霞旧友史湘云的《对菊》、《供菊》之后,由潇湘妃子林黛玉写出的三首诗中的第一首。“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李纨笑道:‘等我从公评来.通篇看来,各有各人的警句.今日公评:<<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题目新,诗也新,立意更新,恼不得要推潇湘妃子为魁了”。林黛玉可谓是囊括金、银、铜牌。“ 宝玉听说,喜的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交代了诗作的时间、地点以及作者创作时的心情。潇湘妃子咏菊的时候跟一般人不同:“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象神魔附体似的,使得她从早到晚激动不已.,欲罢不能。创作灵感来了,她甚至不能静坐于闺房,只好绕过篱笆,来到假山旁边,斜靠在山石上,面对着菊花,专心致志地去构思、低吟。诗词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真实情感。这一句道尽了所有诗人的创作经验。不仅如此,还把诗人的兴奋、专心致志的艺术形象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了。潇湘妃子仅此一联就可足以技压群芳了。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胸有成竹,于是提起笔来,一泻千里,把赞美菊花的秀丽篇章写了出来。这还不够,还要对着天上的明月反复诵。可见,作者完全沉浸在完成诗作后的巨大幸福之中。接着,笔锋一转,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又回到了林黛玉多愁善感的情绪之中:借颂扬菊花来抒发我愁怨的诗篇,又有谁能够理解我像素秋一样高洁的情怀呢?尾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今。”这在诗词创作中叫“合”,于是又回到了咏菊的主题。自从陶渊明在诗歌中评说、赞扬菊花以后,千百年来菊花的不畏风霜、孤标自傲的高尚品格,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直到今天。

在这首诗中,直接写到菊花的字句并不多。但意在诗外,功夫在诗外。这才是诗词创作中的佳品。在这里,不能不回顾曹雪芹自题《红楼梦》的一首绝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绝句与林妹妹的这首诗,无论从语气上还是内容上,是何等的相似!这是巧合,还是曹雪芹故意为之,谁能读得懂?林黛玉的《咏菊》及其它诗词又有谁能读得懂它的真正含义?洋洋百余万言的《红楼梦》,两百余年来,多少人孜孜不倦地探讨和研究,又有谁能真正地理解?但是,无论如何,人们都会承认,在《红楼梦》林林总总的人物中,只有林妹妹的品质与菊花最为相符。在评选过程中,包括社长李纨在内的众姐妹们交口称赞颔联“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本也不错。因为这一联体现了林黛玉的才气与潇洒。但是,细细品来,窃以为末联“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更具魅力,更意味深长!

余不禁叹曰:千行妃子悲凄泪,一块石头说到今! 《咏菊》清代诗人曹雪芹 无赖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这首诗以“咏菊”为题,所写的是写菊花诗的情景。

首联“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紧扣诗题,描述了为写菊花诗,有如着魔了一般,从早到晚构思,绕篱欹石地推敲。只有苦心作诗的人才有此真切的体会。

颔联“毫端蕴秀临霜与,口角噙香对月吟”,俏丽、秀美,只有锦心秀口之人,才能写出如此精彩的诗句。

颈联“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中所题写的都是平素的哀怨,有谁能理解这感伤的心情呢?这分明是借“咏菊”在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怀。也只有黛玉才如此多愁善感,又不被一些人理解。

尾联“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菊花的高洁品格,自从受到诗人陶渊明的好评之后,一直被世人议论至今。陶渊明爱菊是出了名的,以此作结,可谓奇思妙想的神来之笔。

林黛玉出生在一个世袭侯爵、支庶不盛的书香门第、"清贵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和封建礼教的教育,由于家庭的熏陶和不幸遭遇以及成长环境的影响,林黛玉有着较好的文化素质和封建道德的修养,为她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功底和思想基础。她酷爱写诗,兴趣浓厚,以诗为乐,借诗抒怀。她经常挂霜披露,陪星伴月,吟诗填词,有时废寝忘食,通宵达旦,从中寻求生活的乐趣,弥补空虚的心灵。她的愁苦无人理解和倾诉,只有寄予诗中,加以宣泄。

林黛玉少年就失去了父母,她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对她的性格培养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使她养成了多愁善感,孤独忧寞,傲世妒恶的性格,成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曹公安排的菊花诗,也正符合她的这一性格特点。

林黛玉十分喜爱菊花,喜欢菊花的情怀,喜欢菊花的高洁,喜欢菊花的孤寞,喜菊花的傲世,喜欢菊花的清香,喜欢菊花的淡雅。她把菊花作为自己挚友,经常与菊花轻轻地诉说心中的积郁、哀怨。有时她也在赏菊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畅想,但是,只不过是梦中的期盼。{潇湘妃子}.

曹公的这些诗篇,进一步突出了林黛玉这个孤苦伶仃、寄人篱下而又孤标傲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与那些市侩之人为伍的贵族少女的艺术形象和处世心态。林黛玉不满封建礼教的重压和奴役,但又只身单薄,无力反抗,遂与宝玉成为志同道合的一对情人。曹公安排她的诗,风格别致而又满含哀怨,极其符合林黛玉的性格特点。其中,《咏菊》、《问菊》、《菊梦》,都非常有代表性。这些清丽而带有明显个性的诗句,就是在前人的咏菊诗里也是不多见的。对刻画林黛玉这个悲情人物,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篇七:《中国古典小说巅峰-四大名著鉴赏--答案》

1、下面哪个不属于《红楼梦》的文学特殊性? (2.0分)

 A.史传文学

 B.再现生活的广阔画面

 C.以切身感受作为小说题材

 D.突破传统方法描写人物

正确答案:A、 史传文学

2、《红楼梦》的别名是(a) (2.0分)

 A.《石头记》

 B.《风月宝鉴》

 C.《金陵十二钗》

3、《红楼梦》中的曲子《终身误》写的是谁 (2.0分)

 A.薛宝钗

 B.林黛玉

 C.贾宝玉

 D.袭人

正确答案:A、 薛宝钗

4、“金玉良姻”指的是(b)与()的姻缘 (2.0分)

 A.贾宝玉与妙玉

 B.贾宝玉与薛宝钗

 C.贾宝玉与林黛玉

 D.贾宝玉与史湘云

5、“心直口快性格开朗豪爽,爱淘气不瞻前顾后”指的是谁D

 A.林黛玉

 B.薛宝钗

 C.妙玉

 D.史湘云

6、“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中的“裙钗”指的是

 A.林黛玉

 B.李纨

 C.贾探春

 D.史湘云

7、曲《聪明累》指的是C (2.0分)

 A.李纨 分) C(2.0分) (2.0

 B.贾探春

 C.王熙凤

 D.史湘云

8、蔡义江先生认为,刘姥姥去了几次贾府 B(2.0分)

 A.1

 B.3

 C.4

 D.5

9、是(A)让曹雪芹删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章 (2.0分)

 A.畸笏叟

 B.脂砚斋

 C.程伟元

 D.高鹗

10、下列不是服侍贾宝玉的人D (2.0分)

 A.袭人

 B.晴雯

 C.茗烟

 D.鸳鸯

11、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指的是 A(2.0分)

 A.袭人

 B.晴雯

 C.鸳鸯

 D.紫鹃

12、袭人最后嫁给(A) (2.0分)

 A.贾宝玉

 B.蒋玉菡

 C.贾琏

 D.许由

1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是(B)写的 (2.0分)

 A.林黛玉

 B.李清照

 C.妙玉{潇湘妃子}.

14、“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是(C)写的 (2.0分)

 A.薛宝钗

 B.贾探春

 C.贾宝玉

 D.史湘云

15、现在一般看到的《红楼梦》有多少回 (2.0分){潇湘妃子}.

 A.80

 B.120

 C.90

 D.100

正确答案:A、 80

16、贾探春的结局是B (2.0分)

 A.出家

 B.远嫁

 C.死

 D.为妓

17、1987年央视版的《红楼梦》是由谁主要编写的 (2.0分)

 A.周雷

 B.王扶林

 C.刘耕录

 D.周岭

正确答案:A、 周雷

18、“他们不怕天,不怕地,不怕官司。论秤分金银,异样穿绸锦。成瓮的吃酒,大块吃肉。如何不快活!”出自(D)之口 (2.0分)

 A.鲁智深

 B.武松

 C.宋江

 D.阮小五

19、关于《水浒传》作者,一般认为是(C) (2.0分)

 A.施耐庵、罗贯中合著

 B.罗贯中著

 C.施耐庵著

20、在评价《水浒传》时,谁被金圣叹评为“阔人” D(2.0分)

 A.武松

 B.林冲

 C.晁错{潇湘妃子}.

 D.鲁智深

21、绰号“青面兽”指的是(C) (2.0分)

 A.林冲

 B.鲁智深

 C.杨志

 D.王英

22、水浒传》的作者之一是谁,他同时又是《三国演义》的作者。B (2.0分)

 A.施耐庵

 B.罗贯中

 C.吴承恩

 D.蒲松龄

23、《水浒传》刻画人物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2.0分)

 A.千人一面

 B.注意人物性格的多重性以及发展变化

 C.夸张描述

 D.通过对比来突显人物性格的不同

24、“挟天子以令诸候”者是谁? (2.0分)

 A.曹操

 B.袁绍

 C.刘备

 D.孙坚

正确答案:A、 曹操

25、“伏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凤雏”分别指(B) (2.0分)

 A.诸葛亮

 B.庞统

 C.荀彧

 D.王允

26、诸葛亮北伐时多少岁() (2.0分){潇湘妃子}.

 A.45

 B.46

 C.47

 D.48

正确答案:C、 47

27、“草船借箭”在真实的历史上是谁曾做过类似的事情? B(2.0分)

 A.诸葛亮

 B.孙权

 C.周瑜

 D.黄盖

28、鲁迅曾说哪部小说:“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A (2.0分)

 A.《西游记》

 B.《红楼梦》

 C.《三国演义》

 D.《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