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城

时间:2021-10-27 06:39:52 节日作文

篇一:《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原文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扩展阅读: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于1936年(丙子年)2月在山西省石楼县留村所创作的一首词。诗词分上下两阕,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由毛泽东主席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

此词不仅赞美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和多娇,更重要的是赞美了今朝的革命英雄。抒发

毛泽东伟大的抱负及胸怀。

篇二:《沁园春 齐鲁长城怀古》

沁园春 齐鲁长城怀古

老枪

残垣断堰,狼藉地满,只有草眠。

遥想千年前,战歌悲嚎,金戈烽烟,铁甲盔金。 东山抵望,一片青苍,兵荒马乱还富强。 神龙舞,闪出七色光,斗志昂扬。

更打雨雪交加,度尽劫波人间苍茫。

女无泪自倒,时流所激。

风雨故事,渐疏渐浅。

昂首青天,笑我自烦,独坐垂钓解闷年。 谁堪赌,今朝醉一回,酒气冲天。

篇三:《沁园春雪赏析》

读毛泽东《沁园春.雪》有感

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在陕北清涧县,他攀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高原之上,欣赏北国风光这美丽的雪景,写下了《沁园春.雪》这首情景交融、气吞山河的壮丽诗词。

词的上阙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阙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的远大抱负。

以前读此词囫囵吞枣,如今重读觉得韵味深长,颇有感受。

一、诗词的含义博大精深

毛泽东主席的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沁园春·雪》更被南社盟主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不由使人沉醉于那种豪放的风格、磅礴的气势、深远的意境、广阔的胸怀。此词写于抗日战争之初,词的上片写“长城,大河,具有独特的象征意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力的结晶,是用于抵御侵略的军事设施,它是伟大祖国凛然不可侵犯的象征。“大河”,专指黄河,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写“长城”,写“大河”,内蕴着“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之意。不可换成其他不知名的山川。“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尤言全中国;二者“惟余莽莽”、“顿失滔滔”,令人感到了冰雪的巨大力量,这就使我们联想到中华大地此刻正因这冰雪而面临着巨大的改变。而此刻统治着中国大地的,正是革命的对立面——国民党反动派。要改变中国大地的力量,正是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和人民。写冰封、雪飘、长城、大河、山、原、系诗人目之所及之境。而“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却是诗人心中的联想之虚景。红日高照于白雪覆盖的祖国山河上,在苍茫中显得更加雄伟,在清朗中显得更加娇艳。“红装素裹”,把江山美景人格少女化,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娆”,对祖国未来

的美好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同时使我们感悟到英明而伟大的诗人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以及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才大略。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惜”字领起七个句子,句句都饱含惋惜之情。一个“惜”宇,意味非常深长。第一,“惜”中含褒。首先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这也是肯定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惜”字又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第三,“惜”字包含历史唯物主义精神,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感到惋惜,并不是苛求于前人,他们的不足,从根本上说,是时代阶级的局限性造成的。第四,“惜”字包含着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如果拜倒在前人脚下,就决不可能雄视千古。“惜”字出于自信,自信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并不是“毫无文采”“全无风骚”,前四位有别于成吉思汗。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的意味,而且近于嘲讽了。“弯弓射大雕”,形象非常生动,非常鲜明,加上“只识”二字,对“文治’”一方的批评就要严厉一些。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新的风流人物也正在崛起。从上面的评论可见,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个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新的风流人物正在而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还看今朝”,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这种信心不但建立在个人才华的基础上,而且更主要的是建立在对人民力量信任的基础上的,所以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所以赢得人民大众的崇敬,使得人民大众深受鼓舞。

二、诗词的结构浑然一体{沁园春长城}.

这首词上片大笔挥洒,写北方雪景;下片纵横议论,评古今人物。上下浑融一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

起笔不凡,总栝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接下来七句,用“望”字领起,分三层递出,具体描绘画卷上的冰封、雪飘的各个侧面,进一步抒写豪迈、激昂的情怀。南北纵横,“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是一片茫茫无边的积雪,呼应了“万里雪飘”;东西环顾,“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是一派寒威凛凛的坚冰,回应了“千里冰封”;上下远眺,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群山、高原是那么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好象正“舞”向云宵,“驰”向天际,要跟雪云高压的天公一比高下!这七句大笔如椽,写尽了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笔力千钧。这七句,大处落墨,专写大河、长城,点染了中华民族千古文明的历史纵深感。“欲与天公试比高”,更给本无生气的景物,赋予顽强的生命力和竞争意识。这是人格化的雪景,更是个性化的诗意。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统一,客体风景与主体心境相交融,只有毛泽东主席才有此高招!眼前雪中的山川,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壮阔,铺陈到此,已经淋漓尽致。然而诗人意犹未尽,又发挥丰富独特的想象,以充满浪漫主义的笔调劈出奇境:“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一个“须”字笔锋逆转,“看”字承“望”,显示端详观赏的意态;“红装素裹”相映成趣,显得特别娇艳明媚,所以尾句说“分外妖娆”。这完全是诗人通过主观想象将自然景色人格化了。以这样的奇想为上片作结,遂使所写的雪的场面,具有一种不饰雕作的妍新之美。

上片写祖国江山之壮丽,下片自然引出无数英雄竞相对她折腰。“江山如此多娇”极有吞吐之妙。它一方面承接上片所写的雪中“北国风光”而作一总束,一方面又从江山的美好引出倾倒于如此江山的无

数英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接得不偿失劲挺,有异军突起之势。以下七句,举大端而论,与上片的博大空间相照应,写出浩瀚的时间,纵贯几千年,通览中华文明史,从“无数英雄”中举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等五位封建皇帝加以评说。一个“惜”字,,着笔传神,把表面上看来似无逻辑的人、事传接起来,组成一幅壮丽的历史长卷;“略输”、“稍逊”、“只识”三层贬意,以婉转含蓄的笔调,诙谐风趣的语气,客观而公允地评价了他们的短长。这几位人物杂历史上都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他们功业赫赫,雄视一代,不愧是历史的巨子。只可惜他们武功有余,文才不足,只图摄取,不思创新,因而都配不上如此美丽的大好河山。那么,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充满无限豪情的结尾。正有这样的妙处。第一句三字,先用一顿突转,象轻舟扬桨一拨,直转下二句。“往”字前大书一个“俱”字,如铁帚横扫历史上的“无数英雄”;“矣”字唱叹,富有感情色彩。二、三句在“数”与“看”两个动词之中,流露出对中国无产阶级的自信,充沛而动人,言有尽而意无穷。历代英雄人物统统被滚滚的历史洪流席卷而去,只有今天的无产阶级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才是祖国大好河山当之无愧的主人,才能使祖国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是全词最警策的地方,也是诗人的神光所聚。有了这一最精炼、最概括的结语,全词咏雪的“题外之远致”就洋溢纸上了。

三、诗词的艺术匠心独到

.《沁园春·雪》分上下片。上片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

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十分准确、传神,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谓静中写动,披满白雪、连绵起伏的群山,像银蛇舞动,而白雪皑皑的高原丘陵地带,像蜡白色的象群在奔兀。群山高原与低垂的冬雪云天相连成一片,因而作者信手拈来“欲与天公试比高”之句。“银蛇”“蜡象”两个生动比喻,一下子赋予雪境以生命感,且有动中见静的艺术效果。这就“水到渠成”地引出“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多么自然巧妙的联想,使雪境发生阴晴之间的转化,一个“红装素裹”的美人的象征,初步形成这首词的意境。

下片首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这一双关语词,与上片中的“长城”“大河”相融合,具有画龙点睛之意,“江山如此多娇”,可以理解为这首词的基本构架。作为政治家的词人,对“北国风光”的抒怀,最终还是对江山社稷的关怀。1935年末,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转机。毛泽东怀着拯救中华民族、创建新中国的政治抱负和雄才大略,必然会在这首词中曲折地反映出来,并且不同凡响。古往今来,无数英雄豪杰为江山社稷奔走操劳。“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成为六七十年代称誉“无

篇四:《1 沁园春》

1 沁园春·雪

毛泽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积累重要字词,有感情地朗诵本词。

能力目标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积累咏雪名句。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情感目标

感受冰雪形象以及雪山、雪原的雄浑壮美,认识毛泽东的宏大气魄。

教学重点

1、品味精练优美的语言。

2、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感悟毛泽东宏大雄伟的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其中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沁园春长城}.

北方冬雪,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有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咏雪之作在1945年重庆的《新民晚报》发表后引起了极大轰动,蒋介石气急败坏地命令他的御用文人写出气势、意境上都压倒对方的诗,但那些御用文人挖空心思、绞尽脑汁也未能如愿,这位伟大的革命家兼诗人就是毛泽东,他的咏雪之作就是《沁园春雪》。(板书课题)

一、预习检测

1.写拼音或汉字

wéi( )余莽莽( ) 红装素guǒ( ) 成吉思汗( ) 分( )外妖娆( ) 稍xùn( )风sāo( ) 略( )输 竞折( )腰 数( )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沁园春长城}.

2.《沁园春·雪》是我国伟大的家、家。其中“沁园春”是,“雪”是。

3.划分节奏。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江山如此多娇

4.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沁园春长城}.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5.写出咏雪的名句。

诗句:

出处或作者:

三、整体感悟。

(1)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作者“望”见了哪些具体的景物?

(3)如果说长城、黄河两个名词本身就带有雄壮的气势,那么作者怎样赋予山脉、高原以奔放的气势?

(4)除此以外,作者还作了怎样的联想和想象?

(5)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下阕作者是怎样评论古代帝王的?

(7)作者这样评论古人,目的是什么?

(8)请找出主旨句,你怎样理解运用这句话?

(9)有人说词的上阕写景和下阕评古论今没有什么联系,你看呢?

(10)你从课文中感悟到了什么?

反馈练习: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能概括上阕内容的句子是“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②能概括全词内容的句子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③“大河上下”的意思不是黄河的上面下面,而是黄河的上游下游。

④“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是说必须在天晴时,才能看到红日白雪交映的壮丽的景色。

2.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①“望”的内容是“长城内外„„欲与天公试比高”。“惜”的人物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

②这首词上阕写北方雪景,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

英雄。

③词的下阕论今是为了评古,而评古今人物又是为了写景。全词主要是表现作者的爱国热情。{沁园春长城}.

④“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一句综合了对偶、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舞”“驰”“银”“蜡”写得有声有色,把群山、高原写活了。

四、互动学习

(一)积累写“雪”的诗词句子: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听录音,注意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沁园春 分外 妖娆 稍逊 成吉思汗 数风流人物 今朝

(三)初读这首词,思考:上下两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回答:上阕:描写北国风光,展现壮丽河山。

下阕:评论历史人物,抒发诗人抱负。

分析上阕:

(1)哪几句总写北国风光?

(2)问: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立足点”?

“望”(登高远眺)还表现了作者顶天立地的形象。

(3)作者望到了什么?

长城、大河、山、原。

(4)长城怎样?大河怎样?山怎样?原怎样?

“惟”——表达准确,除此以外,其他一切都不见了!

“顿”——突出天寒地冻,表达出结冰速度快!

“舞”和“驰”,比喻,拟人,化静为动,把原本不动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动态之感。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景物?

(1)视觉因素:站得高,看得远,看到山势起伏,有动感。

(2)精神因素,作者精神振奋,意气风发,因而在他心目中,大自然也生气勃勃。

(5)理解“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

前两句把静态化静为动,这里再用拟人,把群山高原的顽强性格体现出来,这更是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英雄气概。

(6)作者为什么要以长城、黄河、山、原,这样的景来写北国的风光,为什么不用别的景物?

这些景物能代表北国风光,形象非常雄伟,可以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

(7)大雪纷飞时的景象是我可以看到的,那么雪后初晴又是怎样的景色呢?请用原文回答!

此人把北国的风光比喻为少女,这种景象是作者可以看到的吗?——由“须晴日”表现作者想象的,此处写景是虚写。

第二课时

一、分析下阕:

1.词人为引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用了一个过渡句,请同学们读出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承上启下)

请同学们解释:“引”“竞”“折腰”的意思,分析这一动作,请同学表演。

2.词中写到了哪几位历史人物?请你分别说出他们的历史功绩。{沁园春长城}.

秦皇:第一次统一中国。

汉武:建立强盛的西汉。

唐宗:开创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宋祖: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统一宋朝。

成吉思汗:武功盖世,统一蒙古,立足中原。

词人对这些人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极有分寸的评价。

问:哪些是评价性的词语?

解释:略输 稍逊 只视

3.毛主席对历代帝王的美中不足用一个词语表明态度,请问使用哪个词语? 分析“惜”字。

惜:惋惜之意。(1)含有对历代帝王功绩的肯定,(2)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有所欠缺,(3)有后来居上的气概。

4.这些人物不愧为民族英雄,但毕竟已经成为过去,决定民族命运,主宰祖国河山的人是谁?词中是怎么说的?

问:“数”“今朝”是什么意思?

数:点数,数得上、称得上。

今朝:当是那革命战争年代。

词的末尾饱含激情的告诉我们,决定民族命运的不是上述的帝王将相,而是人民,是当今的风流人物。

5.下阕评价的历史人物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赞美这些人物?

评估论今,为了与现代的英雄人物做对比,以此引出作者的政治抱负,并赞颂当今的英雄。

二、总结:

1、这首词由写北国风光很自然的引出历史人物的评论,赞颂当今英雄,赞颂与描写、议论、抒情巧妙结合在一起。

2、表达和语言特点分析:

(1)这首词的写景、议论和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这首词是一首雄壮的抒情诗,它的抒情是与写景、议论有机结合的,浑然一体的

(2)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三、拓展延伸

(1)与《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比较阅读。

(2)抄录积累毛泽东诗词一首。

四、练习

1、毛泽东,字 ,我国伟大的政治家、 、 、 和诗人。“沁园春〃雪”的体裁是 ,也称 。一般分为上下两 (也称片)。

2、“沁园春”是 名,“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