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湿疹拔罐

时间:2021-10-27 06:34:01 节日作文

篇一:《湿疹拔罐疗法》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屈侧、手、面、肛门、阴囊等处。本病 常因接触过敏原而引发,如化学粉尘、丝毛织物、油漆、药物等。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屈侧、手、面、肛门、阴囊等处。 本病常因接触过敏原而引发,如化学粉尘、丝毛织物、油漆、药物等。此外,强烈日晒、风 寒、潮湿等也会引发。湿疹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期可出现皮肤潮红、皮疹、水 泡、脓疱,有渗出、结痂和瘙痒;慢性期可出现鳞屑、苔藓等皮损,皮疹有渗出和融合倾向。 无论是急性湿疹还是慢性湿疹,常呈对称分布,且会反复发作和相互转化,一年四季皆可发 病。一般分为脾虚、血虚、湿热 3 型。 一、脾虚 (一)症状 皮肤黯淡不红,湿疹如水泡,隐在皮肤内,只有搔痒才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多见面 色差,饮食不香,胃口差,大便次数多且质地清稀,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 (1)选穴 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 11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 2 腰椎, 由第 2 腰椎往上摸 3 个椎体,即为第 11 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 2 横指(食、中指)处为取 穴部位,见图 1]。 胃俞:在背部,当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 2 腰椎, 由第 2 腰椎往上摸 2 个椎体,即为第 12 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 2 横指(食、中指)处为取 穴部位,见图 1]。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 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 4 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见图 2)。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 4 指并拢,小指下边 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见图)。 (3)拔罐方法 灸罐法。 拔罐方法 先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 15 分钟, 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 拔罐 宜,之后吸拔火罐,留罐 10 分钟,每日 1 次,10 次为 1 疗程。 二、血虚 (一)症状 症见身起红丘疹为主,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搔痒可见搔痕累累,尤以夜间为主。 (1)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膈俞、血海。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 1)。 风门:在背部,当第 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大椎穴往下推 2 个椎骨,其下缘旁开 约 2 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 肺俞:在背部,当第 3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大椎穴往下推 3 个椎骨,即为第 3 胸椎,其下缘旁开约 2 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 1]。 膈俞: 在背部, 当

第 7 胸椎棘突下, 旁开 1. 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 7 胸椎), 5 其棘突下缘旁开约 2 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 1]。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2 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 膝成 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 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 2)。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拔罐后留罐 10 分钟,每日 1 次,10 次为 1 疗程。 拔罐方法 三、湿热 (一)症状 发病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见大片红斑,丘疹,水泡,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 质黏而有腥味,结疤后如松脂,可因搔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大便偏干,小便黄。 (1)选穴 大椎、脾俞、曲池、血海、三阴交。 (2)定位 大椎:见前。 脾俞:见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 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 3-4-1)。 血海:见前。 三阴交:见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大椎、曲池两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 拔罐方法 之后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 10 分钟,每日 1 次,3 次为 1 疗程。 四、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忌食鱼、虾、海鲜及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皮损部位不可 暴晒,也不宜用热水烫洗和肥皂擦洗,尽量避免搔抓,若因搔破感染者,应配合药物 外治。 (2)远离过敏原,如化学粉尘、油漆及有毒化学制剂等。 五、病例 胡某,男性,28 岁。患湿疹不愈 1 年余,小腹部湿疹病灶约 5 厘米×8 厘米,胸 上部两侧湿疹病灶各约 4 厘米×6 厘米,呈淡红色斑丘疹,见干燥脱屑、瘙痒,搔破 可见流水,伴有不思饮食,睡眠差,大便溏薄。穴取足三里、脾俞、胃俞、血海、风 门,采取灸罐法,用艾条对上述各穴进行温和灸,以皮肤感觉温热、舒适为度,后留 罐 10 分钟,每日 1 次,3 次为 1 疗程。治疗 1 疗程后瘙痒大减,余症状稍有改善, 再连续治疗 3 疗程后痊愈,随访 1 年未见复发。

篇二:《湿疹的拔罐疗法》

湿疹的拔罐疗法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四肢屈侧、手、面、肛门、阴囊等处。本病常因接触过敏原而引发,如化学粉尘、丝毛织物、油漆、药物等。此外,强烈日晒、风寒、潮湿等也会引发。湿疹在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期可出现皮肤潮红、皮疹、水泡、脓疱,有渗出、结痂和瘙痒;慢性期可出现鳞屑、苔藓等皮损,皮疹有渗出和融合倾向。无论是急性湿疹还是慢性湿疹,常呈对称分布,且会反复发作和相互转化,一年四季皆可发病。一般分为脾虚、血虚、湿热3型。

一、脾虚

(一)症状

皮肤黯淡不红,湿疹如水泡,隐在皮肤内,只有搔痒才见渗水,后期干燥脱屑;多见面色差,饮食不香,胃口差,大便次数多且质地清稀,小便不黄,或有腹胀等脾胃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

(2)定位 脾俞: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个椎体,即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胃俞: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个椎体,即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站位,用同侧手张开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4指向下,中指尖处为取穴部位)。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以手4指并拢,小指下边缘紧靠内踝尖上,食指上缘所在水平线在胫骨后缘的交点,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灸罐法。先用艾条点燃温灸各穴15分钟,以皮肤有温热感及人体感觉舒适为宜,之后吸拔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儿童湿疹拔罐}.

二、血虚

(一)症状

症见身起红丘疹为主,搔破出血,渗水不多,剧烈搔痒可见搔痕累累,尤以夜间为主。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风门、肺俞、膈俞、血海。

(2)定位大椎: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膈俞: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

血海: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屈膝成90°,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伏于其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儿童湿疹拔罐}.

(3)拔罐方法 单纯拔罐法,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三、湿热

(一)症状

发病迅速,皮肤灼热红肿,或见大片红斑,丘疹,水泡,渗水多,甚至黄水淋漓,质黏而有腥味,结疤后如松脂,可因搔痒太甚而皮肤剥脱一层,大便偏干,小便黄。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脾俞、曲池、血海、三阴交。

(2)定位 大椎:见前。

脾俞:见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

血海:见前。

三阴交:见前。

(3)拔罐方法 刺络拔罐法。大椎、曲池两穴用梅花针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余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四、注意事项

(1)治疗期间忌食鱼、虾、海鲜及辛辣有刺激性的食物,戒烟酒;皮损部位不可暴晒,也不宜用热水烫洗和肥皂擦洗,尽量避免搔抓,若因搔破感染者,应配合药物外治。

(2)远离过敏原,如化学粉尘、油漆及有毒化学制剂等。

篇三:《1960年中医资料3 艾灸治疗婴儿湿疹的经验介绍》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党和毛主席十分重视祖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在全国掀起整理和挖掘“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

诸多名医的经验和家传秘方也无私贡献出来。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有些老中医的一句话,可以影响诸多医生的一生。

艾灸治疗婴儿湿疹的经验介绍

解放军12医院小儿科冯仁

婴儿湿疹是某些特异性体质(渗出性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异体性蛋白质(如鸡蛋、牛奶、鱼类等)过敏所致的常见皮肤病之一。中医称为乳癣或胎癣。民间多称为胎毒或湿毒。春冬罹病者较多,年龄多见于3个月至2岁的小儿。我院用艾灸治疗婴儿湿疹五例,其中湿性三例,干性二例。发病均在2个月以上,均经多方治疗无效而因其它儿科疾病随入我科治疗。五例中两例曾用黑豆油涂布月余亦无效,经用艾灸,效果满意,特介绍于后,供同道参考。

病案举例

例1:宫××,男性,4个月,系第二胎,住院号20123,于1959年3月9日因患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患儿生后即哺牛奶,满月后则见面额部出现潮红,后又显细丘疹及水泡溃烂,流清水和结痂,如此反复发作,时好时坏,曾用黑豆油长期涂裹无效。住院后除治疗支气管炎外,头面部湿疹采用艾卷熨热灸,一日一次,每次约30分钟,灸2次后局部完全干燥脱屑,搔痒减轻,四次后皮疹全部脱去,皮肤复常。观察8个月未见复发。

例2:张××,男,5个月,住院号20216,于1959 年3月22日因患肠炎住院,牛奶喂养,生后2个月即有湿性湿疹,后自愈。此次住院期间前额部湿疹复发,呈干性型。经过艾卷熨热灸疗每日一次共6次。两次后搔痒消失,局部干燥脱屑,第五次局部皮肤光滑,仅显微红,第六次后痊愈,观察8个月后未曾复发。

讨论

中医艾灸治疗婴儿湿疹有相当的疗效。我们观察五例一般每日只灸一次,每次

20~30分钟,约5~10次即可收效。此法经济、操作简便,人人皆可掌握,适合广大群众采用,值得推广。

运用艾熨热灸治疗湿疹的机理可能为如下几点:1.热烤干的物理作用:艾火烤可使湿疹局部水份蒸发干燥痂屑形成,且易于脱落,夏季发病较少亦可能与气候干燥有关;2.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循环和营养、使患部炎性渗液吸收减少。3.温热刺激局部神经末梢,通过傅入神经至大脑皮层,调整了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进而改善了神经营养,促使局部炎症的吸收而使疾病痊愈。若皮层反应低下或下运动单位传导失常则见效较慢。且易复发,这是我们粗浅的看法和体会,请指正。{儿童湿疹拔罐}.

(本文发表在1960年3期第29页上)

篇四:《艾灸治湿疹》

方法:在长湿疹的部位,小面积的,可以用一次性点此针,三棱针,密刺,然后拔罐,最好能够拔出毒血,给局部一个新陈代谢的机会,每次点刺放血拔罐都是对患处的一个小刺激。拔罐拔到没有毒血流出为止,可以多拔几次。有的人初次点刺放血后,可能没有血排出,这就是局部的湿疹,或皮炎的表层太厚,也许点刺针还没有接触到真皮,这个时候扎到死皮是不会出血的,如果是这样,请买一个大的三棱针,预备点刺放血,即使是几滴血,也会在真皮层有一个微量的血运。如果初次放血出血量不大,或者第二天继续点刺放血直到你自己感觉在点刺放血的过程中,皮下很痛了,而且每次点刺后。每罐里面有最低不少于10-20毫升的鲜血,就可以隔一周或几天点刺放血。记住一点,点刺放血后,必须拔罐,这样才能有足够的压力出血,然后这里最好使用好一点的艾条熏灸,要知道这里经过点刺放血后已经有了创伤,好的艾条可以加速元气的进入,可以加速皮损的修复,可以加速湿疹的痊愈。如果湿疹面积很大,我们一次性处理很艰难,那么您记得,一定要分期分批来处理。大面积的湿疹,出了患处点刺放血外,还要加灸肺俞,膈俞,曲池,血海和合谷,这些穴位可以帮助全身调整。

篇五:《三棱针点刺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儿童湿疹拔罐}.

三棱针点刺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湿疹临床观察

急性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为皮肤科顽疾之一,可发生于不同年龄及身体任何部位,多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胭窝、肛周、阴囊等处,属中医“肾囊风”“四弯风”等范畴,目前西医治疗无特效药物。由于本病瘙痒难忍,易演变为慢性过程,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且西药用久可引起药物耐受性,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笔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三棱针点刺合刺络拔罐治疗46例,并与西药对照观察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儿童湿疹拔罐}.

1.1 一般资料

88例患者均来自我院针灸科及皮肤科门诊病例。治疗组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16~70岁,平均43岁;手足湿疹9例,小腿湿疹10例,肘胭窝湿疹6例,肛周、阴囊湿疹9例,全身泛发性湿疹12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16~75岁,平均45.5岁;手足湿疹7例,小腿湿疹13例,肘胭窝湿疹7例,肛周、阴囊湿疹5例,全身泛发性湿疹10例。两组患者均为急性病程2天~6周,平均22天。{儿童湿疹拔罐}.

1.2 诊断依据

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①急性发作,初起局限于某一部位,可很快发展为对称性或泛发性皮损,损害多由红斑、丘疹、水疱组成,呈多形性,集簇成片状,边缘弥漫不清,搔抓后可引起糜烂、渗液、化脓、结痂等继发病变;②病变部位剧烈瘙痒,影响睡眠及日常工作、生活;③查体可见病变部位及周围皮肤明显浸润、肥厚、充血,表面有红斑、丘疹、糜烂、血痂及皲裂;④病程约2~3周,广泛者约3~6周,急性期后可转为慢性,易于复发。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1)取穴:阿是穴(湿疹部位)、大椎、肺俞、膈俞、脾俞。

(2)操作:常规消毒湿疹皮损部位,用三棱针从皮损中心逐渐向外围迅速点刺数下,至皮损最外边界,以微出血为度。肌肉丰厚处、较平坦部位在点刺后迅速拔以火罐,火罐均选用口径为5cm的玻璃火罐。瘦削、骨骼、关节部位仅施以点刺手法。病变局部操作结束后,嘱患者俯卧位,以三棱针点刺大椎及双侧肺俞、膈俞、脾俞,每穴点刺数下,以微出血为度,然后拔罐,留罐时间视患者皮肤纹理粗细、耐受程度和颜色改变而定,最长不超过10分钟。每周治疗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