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月台阅读答案

时间:2021-10-27 06:16:19 节日作文

篇一:《母亲的月台阅读答案》

篇一:母亲的月台阅读答案

a/如果没有母亲的牺牲,母亲博大无私的爱,我们又怎么能体会到爱的真谛呢?我们怎么知道去爱别人呢?母亲让我们懂得了爱,我们也将这爱奉献给他人,这个世界才有了温暖.b/人从出生开始,到慢慢成长为成人,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无时不刻地感受着母亲伟大的爱,这份爱,积累了岁月.母亲是伟大的,母爱是伟大的,没有了母亲和她给予的爱,世界是漆黑的,冰冷的.母亲的爱只有无休止的付出,而从不苛求回报.这份爱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教给了我们怎样去爱这个世界.篇二:母亲的月台阅读答案

母亲的月台_散文网欢迎光临散文网 母亲的月台母亲的月台2011-12-12 23:50作者:0人读过|33条评论 | 月台凌于平地,视线通畅,旧为官宦墨客抒怀养性的境地。想那月白风清之,三两喁喁或独坐沉吟,偶有酒后狂狷之士清夜临风、纵声长啸,胸襟沉郁竟扫而去。庭院深深,万籁俱寂,月华如水,轻风流韵,时而抚琴一曲,时而凭栏遥望,踌躇与心念交融,落寞与缱绻杂陈,月台便也做了亘古萦怀的主题,成为掩埋在历史中的承载。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弟子陈文蔚有《月台观月》诗云:“秋来无日不登临,独喜今宵月满襟。仰面青天思把酒,寄情古调欲携琴。凉风舞袂身将举,白露沾衣夜向深。要看一台清影满,尽教移转碧梧阴。”千百年来,牵引了无数感慨吟咏不绝,诗词传世,风月载情,月台也因此化为怀古思幽的情结所在。

若以此观,的月台无疑冲撞了些许风雅,它是平民的、简陋的、逼仄的,又是灰暗的。而且除了偏执的凝聚,它似乎没在任何时刻,归属于母亲的名分所有。

孩提时代,平素很少走亲戚,每年按风俗正月初二跟随去看望姥姥。两村相距不远,步行计二十分钟。过两条小河,一桥独木一桥宽阔。不结冰的时候,流水潺潺,妙如欢歌。姥姥家的院子好大,屋舍绵连,天井宽广。姥姥和三舅住在前院,走过断壁残垣的甬道,后院左右厢房各住了大舅和二舅两家。后院的正房北屋是座古老的建筑,飞檐翘角,土墙青瓦,沧桑、高大、破败。门前有一个三米见方、高过米半的台子,灰白平整的五级石头台阶,同样灰白半封闭的半米石头围栏。登上月台,正前方一米多点的开口对着房门。里的褐色厚重木门被锈迹斑斑的铜锁,的紧紧地束缚。西边毗邻一株枝柯横生的石榴,东畔是一棵挺拔如盖的梧桐。我和们多喜欢利用石台地势玩“攻城”攀爬的游戏,磨坏了过年的新衣服,往往遭到大人严厉的训斥,但在游戏的强烈吸引里忘乎所以、乐此不疲。石榴花开,梧桐叶落,坠落在寂静光阴里的那些,敲在石材上分外清脆,清浅的懵懂一下就被震碎了,声断而今。每次薄暮时候,将要返程之际,二舅家养的鸡都会莫名其妙地飞到石榴树上栖宿。这是与表兄弟姐妹贪恋玩趣、意犹未尽间的笑谈场景。

稍大些,零零碎碎地从大人嘴里知道了一些情况,母亲幼年丧母,过年去看望的姥姥是母亲的婶娘,三舅是母亲的堂弟。我的亲姥姥病逝时,闪下了两男三女五个,三个女儿具大,母亲行三。弥留之际的姥姥把长女,比母亲大十来岁的大姨叫到身边一一交代孩子的生辰,按照先儿后女的顺序,说到母亲时早已气息奄奄,所以母亲就没有原本的生日。我们现在为她过生日就选在母亲节那天。

2011-12-13:若以此观,母亲的月台无疑冲撞了些许风雅,它是平民的、简陋的、逼仄的,又是灰暗的。而且除了情感偏执的凝聚,它似乎没在任何时刻,归属于母亲的名分所有。 2011-12-13:写得很感人!

2011-12-14:写得很感人!

2011-12-14: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4: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4:推荐阅读

2011-12-14: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4:欣赏

2011-12-14:好感人!推荐阅读

2011-12-14:蓦然回首间,已过数年。推荐阅读!

2011-12-14:由于母亲年事已高,每每读到关于母亲的文字,内心总是很感伤。 2011-12-14:舔犊之情,跪乳之恩,感人肺腑!

2011-12-14:舔犊之情,跪乳之恩,感人肺腑!

2011-12-14: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嗯,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4:呜呜

2011-12-14: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感动!打动人心的,都是素朴的语言,因为真挚,所以隽永。

2011-12-15:看一遍,回想自己的母亲,很有一种伤感.愿母亲身体健康.

2011-12-15:好写,愿天下父母安康!

2011-12-15:一看到阴阳两隔,生死两世类的话语就湿了眼眶,想起我41岁就逝去的三姑。她因肝癌肿大的全身,死后嘴角流出的黑血没有使我害怕只是无尽的怀念和悲痛。亲情好好珍惜。

2011-12-15: 一声慨叹,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5:读了母亲的月台,鼻子酸酸的,眼泪不禁往外涌。非常感动,使我想起了已故的母亲,想起了她的谆谆教诲,懂得了各种做人的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也是母亲的口头禅。愿天下的母亲,能成为儿女们人生的指南!

2011-12-15:亲情的文章总是分外感人,当然备受关注!

2011-12-16:读了母亲的月台,非常感动,使我想起了已故的母亲,想起了她给我的教诲,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愿天下的母亲,能成为儿女们人生的指南! 2011-12-16:推荐阅读感情真挚,感人肺腑。嗯,惟愿母亲健康,天下母亲健康。 2011-12-16:推荐阅读!真情流露,深沉大气!

2011-12-16: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午夜梦回,泪湿满襟,深深缅怀我的父亲。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愿天下的父母幸福安康。

2011-12-17: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午夜梦回,泪湿满襟,深深缅怀我的父亲。愿我的母亲健康长寿。愿天下的父母幸福安康。

2011-12-17:那场景似曾相识,回到童年,回到母亲的怀抱。。。。。。。

篇二:《母亲的记忆孙犁阅读答案》

篇一:母亲的记忆孙犁阅读答案

母【思考练习】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亲哪七件事?请概括出来.答:(1)_ (2)____(3)__ (4)__(5)__ (6)__(7)__2.丧子,对母亲是最大的打击,在前四个自然段表面平淡的叙述中,实际隐含着母亲正承受巨大打击的沉痛感情.请找出隐含这些含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作简要分析.答:_3.第⑤自然段写母亲"像疯了似的劳动",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怎么正确理解带点词语?答:从①__ ②__ ③__ ④___ 四方面叙述描写.对带点词正确的理解是:______4.第⑥自然段写母亲养育幼小多病的"我",文中画线的话如何理解,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感情?联系全文,你能揣摩出作者记住母亲这番话是怎样的感情吗?答:_5.请揣摩下面三个句中的带点词,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不同意义,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①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答:________.②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答:_6.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答:_______.7.本文在语言表达和选材上与(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有什么异同?简要分析.答:___.母亲的记忆1.()以斗牌强忍丧于巨痛(2)"疯"干收割劳动(3)慎养屠弱病儿 (4)相帮有求之人(5)替儿求索蝈蝈(6)折花喜送儿子(7)母子的永诀 2."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七"与"-"数量悬殊的比较,再加上"只",强调剩下的"惟一",强调失子之多."一个月里""死了三个",强调承受短时间内失子多的巨大打击.爷爷的话"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从侧面写了母亲忍受巨大打击的情态.3.从①母亲早出晚归干活的行动②母亲一身灰草的外貌③母亲衣裤泛白碱和袜汗的细节④母亲的抢收口号.豁出去拼命干.以夸张说法准确表现出母亲刻苦耐劳的性格.4.含蓄表达了母亲深爱儿子的感情."是不会孝顺的",说出了母亲对儿子无所求,只希望儿子能平安长大的愿望."烧香还愿""求来的"则写出了这位劳动妇女母亲珍爱惟一儿子的深情.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报效母亲的养育之思.(从下文写母亲八十四岁高龄,与儿子同住天津安享晚年的情况可知) 5.①"就"副词,表示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写出"我"刚出生便没奶吃,暗示幼小的"我"难养." ②"就"副词,表示母亲"折花"与"送给我"两个动作连接紧凑.准确写出母亲得知儿子消息时急于见儿子的兴心倩.6.刻苦耐劳,深爱儿子,博爱善良.7.同:都以质朴的语言叙述亲情,都选择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平凡事情表述亲情.异:语言上,《回》最显平实.在概述母亲一生几个阶段几方面的事情后议论点题.《背》是在重点评写父亲背影的同时抒写"我"的感情.本篇的语言则更显言简意赅之长,全篇没有一句抒情议论,浓浓的情都寄寓于平实的叙述中.选材似乎是漫不经意的追忆片断,实际件件事都以"真情"串起,于平淡见深情. 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hugh如殇 2014-11-21 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亲~还有一种答案母【思考练习】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 楚梦紫涵 2014-11-21 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亲~还有一种答案母【思考练习】

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亲哪七件事?请概括出来。答: (1)_ (2)____(3)__ (4)__(5)

__ (6)__(7)__2.丧子,对母亲是最大的打击,在前四个自然段表面平淡的叙述中,实际隐含着母亲正承受巨大打击的沉痛感情。请找出隐含这些含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作简要分析。答:_3.第⑤自然段写母亲"像疯了似的劳动",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怎么正确理解带点词语?答:从①__ ②__ ③__ ④___ 四方面叙述描写。对带点词正确的理解是:______4.第⑥自然段写母亲养育幼小多病的"我",文中画线的话如何理解,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感情?联系全文,你能揣摩出作者记住母亲这番话是怎样的感情吗?答:_5.请揣摩下面三个句中的带点词,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不同意义,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①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答:________。②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答:_6.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答:_______。7.本文在语言表达和选材上与(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有什么异同?简要分析。答:___1.(1)以斗牌强忍丧于巨痛(2)"疯"干收割劳动(3)慎养屠弱病儿 (4)相帮有求之人(5)替儿求索蝈蝈(6)折花喜送儿子(7)母子的永诀 2."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七"与"-"数量悬殊的比较,再加上"只",强调剩下的"惟一",强调失子之多。"一个月里""死了三个",强调承受短时间内失子多的巨大打击。 爷爷的话"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从侧面写了母亲忍受巨大打击的情态。

3.从①母亲早出晚归干活的行动②母亲一身灰草的外貌③母亲衣裤泛白碱和袜汗的细节④母亲的抢收口号。豁出去拼命干。以夸张说法准确表现出母亲刻苦耐劳的性格。 4.含蓄表达了母亲深爱儿子的感情。"是不会孝顺的",说出了母亲对儿子无所求,只希望儿子能平安长大的愿望。"烧香还愿""求来的"则写出了这位劳动妇女母亲珍爱惟一儿子的深情。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报效母亲的养育之思。(从下文写母亲八十四岁高龄,与儿子同住天津安享晚年的情况可知) 5.①"就"副词,表示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写出"我"刚出生便没奶吃,暗示幼小的"我"难养。" ②"就"副词,表示母亲"折花"与"送给我"两个动作连接紧凑。准确写出母亲得知儿子消息时急于见儿子的兴心倩。 6.刻苦耐劳,深爱儿子,博爱善良。 7.同:都以质朴的语言叙述亲情,都选择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平凡事情表述亲情。 异:语言上,《回》最显平实。在概述母亲一生几个阶段几方面的事情后议论点题。《背》是在重点评写父亲背影的同时抒写"我"的感情。本篇的语言则更显言简意赅之长,全篇没有一句抒情议论,浓浓的情都寄寓于平实的叙述中。选材似乎是漫不经意的追忆片断,实际件件事都以"真情"串起,于平淡见深情。 ①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 ②"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③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 ④"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⑤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 玲樱£飞雪 2014-11-22 ①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 ②"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③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 ④"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⑤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⑥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他是我烧香还愿的,从庙里求来的."]⑦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有两个远村的尼姑,每年麦秋收成后,总到我们家化缘。母亲除给她们很多粮食外,还常留她们食宿。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尼姑,长得眉清目秀,冬天住在我家,她怀揣着一个蝈蝈葫芦,夜里叫得很好听,我很想要。第二天清早,母亲告诉她,小尼姑就把蝈蝈送给我

了。⑧抗日战争时,村庄附近,敌人安上了炮楼。一年春天,我从远处回来,不敢到家里去,绕到村边的场院小屋里。母亲听说了,高兴得不知给孩子什么好。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父亲很心痛,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 ⑨1956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 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⑩"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11)这是我同母亲的永诀。我在外养病期间,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阅读提示】亲情,是世界上最圣洁最真挚的情感。我们曾学过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我们的心都曾被为给儿子买橘子艰难攀爬月台的老父亲的背影打动过,也曾被"中国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中一页"的朱德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母爱震撼过。看看孙犁写的这篇散文,与所学的两篇文章有什么异同,在孙犁平实的叙述中,点滴的追忆里,你能感受到那滚烫的亲情吗?【思考练习】

1.作者在文中追忆了母亲哪七件事?请概括出来。答: (1)_ (2)____(3)__ (4)__(5)__ (6)__(7)__2.丧子,对母亲是最大的打击,在前四个自然段表面平淡的叙述中,实际隐含着母亲正承受巨大打击的沉痛感情。请找出隐含这些含义的词语或句子,并作简要分析。答:_3.第⑤自然段写母亲"像疯了似的劳动",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怎么正确理解带点词语?答:从①__ ②__ ③__ ④___ 四方面叙述描写。对带点词正确的理解是:______4.第⑥自然段写母亲养育幼小多病的"我",文中画线的话如何理解,写出了母亲怎样的感情?联系全文,你能揣摩出作者记住母亲这番话是怎样的感情吗?答:_5.请揣摩下面三个句中的带点词,比较它们在不同语句中表达的不同意义,说说它们各自的作用:①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答:________。②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答:_6.概括文中母亲的性格:答:_______。7.本文在语言表达和选材上与(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有什么异同?简要分析。答:___ .母亲的记忆1.()以斗牌强忍丧于巨痛(2)"疯"干收割劳动(3)慎养屠弱病儿 (4)相帮有求之人(5)替儿求索蝈蝈(6)折花喜送儿子(7)母子的永诀 2."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七"与"-"数量悬殊的比较,再加上"只",强调剩下的"惟一",强调失子之多。"一个月里""死了三个",强调承受短时间内失子多的巨大打击。 爷爷的话"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从侧面写了母亲忍受巨大打击的情态。 3.从①母亲早出晚归干活的行动②母亲一身灰草的外貌③母亲衣裤泛白碱和袜汗的细节④母亲的抢收口号。豁出去拼命干。以夸张说法准确表现出母亲刻苦耐劳的性格。 4.含蓄表达了母亲深爱儿子的感情。"是不会孝顺的",说出了母亲对儿子无所求,只希望儿子能平安长大的愿望。"烧香还愿""求来的"则写出了这位劳动妇女母亲珍爱惟一儿子的深情。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要报效母亲的养育之思。(从下文写母亲八十四岁高龄,与儿子同住天津安享晚年的情况可知) 5.①"就"副词,表示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写出"我"刚出生便没奶吃,暗示幼小的"我"难养。" ②"就"副词,表示母亲"折花"与"送给我"两个动作连接紧凑。准确写出母亲得知儿子消息时急于见儿子的兴心倩。 6.刻苦耐劳,深爱儿子,博爱善良。 7.同:都以质朴的语言叙述亲情,都选择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平凡事情表述亲情。 异:语言上,《回》最显平实。在概述母亲一生几个阶段几方面的事情后议论点题。《背》是在重点评写父亲背影的同时抒写"我"的感情。本篇的语言则更显言简意赅之长,全篇没有一句抒情议论,浓浓的情都寄寓于平实的叙述中。选材似乎是漫不经意的追忆片断,实际件件事都以"真情"串起,于平淡见深情。这是另外几个问题的答案1.我生病时母亲对神灵的祷告 告诉小尼姑我很喜欢他的蝈蝈 送月季花 我养病时对我的留恋2.坚硬的性格 吃苦耐劳 热爱劳动 为人善良 同情弱小 热心助人对我十分关爱和乐观的生活态度3.指平时积蓄力量农忙季节一下子爆发出来4.最后一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愧疚,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母亲的爱 篇二:母亲的记忆孙犁阅读答案

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1—6题。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

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七年级语文-魔方格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1—6题。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农家庭的生活自然是很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1、给下面划线字注音。 劳碌( ) 调味( ) 妯娌( )( )和睦( ) 节省(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亲这样整日地劳碌着”。这句话中的“劳碌”一词能不能换成“劳累”?试比较一下两个词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母亲具有许多优秀品质,请用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人们常用“心灵手巧”来赞美一个人心思灵敏手艺高。请从上文中找出一个最能体现母亲“手巧”的具体事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写一句赞颂母亲的话,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lù tiáo zhïu lǐ mù shěnɡ 2、①劳动好手。 ②具有中国农民勤劳质朴共同特点的农民。(意对即可) 3、不能。“劳碌”指事情多而辛苦。“劳累”指过度的劳动而感到疲乏。从文中内容看,母亲操持一家二十多口人的家务,应用“劳碌”更确切。(意对即可) 4、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教子严格。(意对即可) 5、“略”。(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不可只写“做饭作衣服”等)。 6、母亲是月台,儿子是那挂长长的列车。 (答案不统一)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完成1—6题。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主要考查你对散文阅读,字音,解释词义、字义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考点名称:散文阅读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骈文,而把凡是不押韵、

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概称散文。随着文学概念的演变和文学体裁的发展,散文的概念也时有变化,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小说与其他抒情、记事的文学作品统称为散文,以区别于讲求韵律的诗歌。现代散文是指除小说、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之外的其他文学作品。其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等。特点:形散神不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有一个明确的主旨贯穿全文。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所谓“形散”是指选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灵活自由;“神不散”是指无论形式表达怎样自由,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以联想、想象为桥梁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是散文常见的写作手段。散文的特点:1.短小优美,生动有趣。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是和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文学体裁;2.它包括政论、史论、传记、游记、书信、日记、奏疏、小品、表、序等各体论说、杂文, 是语言艺术文学体裁的典范,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它浇灌了各个时代的文学园地,也灌溉了历代文人,至今仍使人们受益。3.散文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文学是表达人生和传达思想感情的。通常来说,小说、诗歌、戏剧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格律、剪裁、对话等安排布局上,都有很严格的要求:而散文,却可以自由些,看起来只是不经意地抒写着一己的经历和感受,所表现的多是零星杂碎的片段人生。语言诗意优美。散文之美:一是结构美;二是语言美;三是意境美。要很好的理解一篇散文,就要把握线索、抓住文眼、借助想象领会内涵、体会意境、品味语言。1.形散而神不散①“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②“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a.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b.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2.意境深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强,情感真挚。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3.语言优美

①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清新明丽(也美丽),生动活泼,富于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情真意切。②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③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的文采。经常读一些好的,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

散文的不同分类: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根据散文的内容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①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②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篇三:《母与子阅读答案》

母与子阅读答案

坐地铁时间一长,遇见的事情就多。这回让我遇上一对母子,此事让我惊觉,世上还有这种儿子?

当时,他坐在我对面,他母亲(我猜的,因为俩人长得太像了)缩在轮椅里。老太非常瘦小,戴着一顶大帽,把整个人遮掉了一大半,感觉好滑稽。她打瞌睡的动作相当奇特,腰部九十度倾斜,整个人好像要栽倒在地上一样。更奇特的是,她每次流口水,他都会准确地把她下巴兜一下,她的口水又“咻”的一声吸回去。

这对母子很有特点,车上几个人在那里看着,我也看着。 地铁空调温度调得好低,强劲的冷气快速地把我的汗水抽干,我突然打了两个喷嚏。没错,我看见他朝我笑了一下,然后,他脱下自己的T恤衫盖在老太的身上,啊,他是残疾人。他缺了半只手臂。他熟练地解开绑在轮椅上的塑料袋,扯出一袋面包,然后撕成一条一条,放入老太的嘴里。老太竟然也吃了。我有点不解,她这么弓着腰,怎么吞进去呢?

每次她吃完,儿子就轻轻地点点头,问她一两句,她好像没反应,只是左手食指微微叩一下轮椅扶手。无意中,我发现他俩穿的鞋子都是红色的,一个款式,就是有很多洞的那种很便宜的胶鞋。

显然,他们是住在一起的。我的理由有三:一、他知道母亲什么时候流口水;二、他知道母亲的冷饿;三、他读得懂母亲的手语。在一路的车程中,他一直用残缺的那半只手臂抚揉母亲凸起的脊骨,乍一看,还以为是一条棒槌在滑动,触目惊心。他一点也不在乎我们惊诧的目光,眼睛望着车厢前方电子显示屏上的新闻,尽管他没有表情,但总是一副领悟

到什么的样子。

车到荃湾站,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与其说他是站起来的还不如说他是弹起来的。这时,我才看清楚,他敏捷地从背囊里掏出一块大大的毛巾被,一等车厢门打开,他就忽然横着将毛巾被铺在车厢与月台之间高低不平的空隙上,转身将母亲安稳熟练地推出车厢。

几个乘客抢着将毛巾被收起来,递给他。他连说:多谢。 老人依然低垂着九十度的头,一动也没动。我回头仔细看去,真的是,如果不小心的话,一道小小的坎也许会让老太人仰马翻。

这样的儿子还有吗?我不知道,我只是在问。 (选自香港《文汇报》 2011年9月11日)

18.写出第一段中加点词语“惊觉”在文中的含义。(4分) 答:

19.文章中并没有直接赞扬“儿子”,请你结合下列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语,对文中的“儿子”作出评价。(4分)

⑴更奇特的是,她每次流口水,他都会准确地把她下巴兜一下,她的口水又“咻”的一声吸回去。

⑵车到荃湾站,他从座位上站起来。与其说他是站起来的还不如说他是弹起来的。

价:

20.文中儿子推母亲出车厢时,几个乘客为什么抢着将毛巾被收起来,递给他?(3分)

21. 文章结尾写道:这样的儿子还有吗?我不知道,我只是在问。请认真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联系本文中儿子的形象,谈谈你对子女责任的理解。(80-100字)(6分)

【链接材料1】 年近六旬的老父老母,从湖南郴州老家来深圳帮助儿子带孩子,没想到得到的竟是身为公务员的儿子的辱骂和殴打。10月24日一早,59岁的老父廖祥光和儿子廖某再次发生冲突,廖祥光的衣服被儿子撕破,身体多处受伤,左肩膀上被儿子用牙齿咬得鲜血直流。(摘自《南方都市报》)

【链接材料2】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

【链接材料3】孔子的弟子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子路想到了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

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

参考答案:

18.(4分)地铁车上残疾的儿子对生病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感到吃惊(2分),同时也让“我”觉醒,应该向这个儿子学习,学习他的孝心(2分)。

19.(4分)“准确地”写出了儿子动作的熟练,说明他对母亲照顾的时间之长,照顾之细心(1分)。“弹起来”写出了儿子反应之快,表现了他对母亲的关切(1分)。总之,文中的“儿子”是一个极细心的,对母亲极其关心的孝顺的儿子(2分)。

20.(3分)几个乘客被儿子的孝心所感动,被他的举动所感染。 21.(6分)抓住“孝心”或“孝顺”来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可得4分,能联系链接材料得1分,语句通顺得1分。

篇四:《小学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学课外阅读练习及答案

小站

这是一个在北方山区常见的小站。月台正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红榜旁边是一块小黑板,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今早广播的新闻和首都报纸摘要。出站口的旁边贴着一张讲卫生的宣传画。月台上,有两三个挑着箩筐的农民,正准备上车进城。几步之外,站上的两位工作人员正在商量着什么。

月台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喷水池中间堆起一座小小的假山,假山上栽着一棵尺把高的小树。喷泉从小树下面的石孔喷出来,水珠四射,把假山上的小宝塔洗得一尘不染。

月台的两头种了几株杏树,花开得正艳,引来一群蜜蜂。蜜蜂嗡嗡地边歌边舞,点缀着这个宁静的小站。

1.解释加粗的词语。

一尘不染——

2.用“点缀”造句。

点缀——

3.写出第一段的六个意思。

4.这三段文字都介绍了小站的月台,叙述顺序是:先介绍月台的_____________,再介绍月台的_________,最后介绍月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台正面有一张红榜,上面用大字标明了二百四十一天安全无事故的记录,贴着竞赛优胜者的照片”。这句话要告诉人们的真正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几段课文总的讲了什么意思?

《小驴儿的理想》答案

1.①小驴儿设想能滑下能往上走的滑梯。

②小驴儿听了燕子、小猴子、喜鹊说出对自己的打算心里美滋滋的。 ③小猴和其他动物见小驴这样发怒都给吓跑了。

④过了一年又一年,小驴儿理想中的房子始终没盖成。

2.放心 勤劳

3.心里很高兴

4.略。

5.略。

小站发生的事

初春的一天下午,小站里来了一位军人,要求托运两箱医用X光胶片。( )站太小了,( )连两位年过半百的老师傅都从没办过这样的事。‖ 怎么办呢!“请示上级车站!”电话接到南口货运室,又接到康庄货运室,得到的回答都干脆极了,胶片、胶卷一样,全是易燃品,不能运。‖ 军人鼻子上沁出了汗珠。他连说带比划,想对老师傅们说明他托运的( )易燃品,( )安全胶片。

显然,军人的情绪感染了老师傅,为了对国家负责,也对旅客负责,老师傅们认真地思索着。忽然,一位老师傅从胶片的包装上得到了启发,电话听筒又一次被拿起。电流在几百里干线上掠过,通到了胶片产地保定。

“保定车站货运室吗?请回答„„”

“„„这是安全胶片,可以托运!”

小事的结果充满了喜悦!‖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2.填空。

(1)“保定车站货运室吗?请回答„„”这句话中,老师傅要求保定车站货运室回答的问题是:

(2)全文已分成三段,请写出每段的段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