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个太阳的诗

时间:2021-10-27 04:09:04 节日作文

篇一:《古诗20首》

(唐)1《夜书所见》诗原文 5. 登科后 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朝代:宋代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⑴登科:唐朝实行科举考试制度,考中进士称及弟,

释义: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注释

①见:古同“现”,出现,显露。 ②萧萧:风声。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挑弄、引动。

⑤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⑥篱落:篱笆。

⑷得意:指考取功名,称心如意。疾:飞快。 白话译文

往昔的困顿日子再也不足一提,今日金榜题名令人神采飞扬。

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

经吏部复试取中厚授予官职称登科。

⑵龌龊(wò chuò):原意是肮脏,这里指不如意的处境。不足夸:不值得提起。

⑶放荡(dàng):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思无涯:兴致高涨。

释义:淡淡的阴云薄雾傍晚自行散开,万里青天白日朗朗映照着楼台。

曲江上春水弥漫两岸繁花千树,你有啥事那么忙啊一直不肯来?

9.菊花

唐代 元稹zhěn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白话译文

丛丛秋菊围绕房舍,好似到了陶潜的故居。围绕篱笆观赏菊花,不知感觉太阳西斜。并非我特别偏爱菊花,只是秋菊谢后,再也无花可赏。

10.《秋夕》唐代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银,一作“红”。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天,一作“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2] [3] 白话译文

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2 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 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⑴坞(wù):地势周围高而中间低洼的地方,这里指停船的船坞。

⑵洲:水中陆地。多:经常。

⑶弄:戏弄,这里指撑。篙:撑船的器具,多用竹、木。

⑷畏湿:害怕打湿。红莲衣:红莲花颜色的衣服,指采莲女的衣服。 白话译文

江南女子每天去采莲,莲塘广阔,总是傍晚才回来。

6.洛桥晚望 (唐) 孟郊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 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7.《碛qi中作》 唐代 岑cen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托克逊库米什附近。 译文

驰马西来仿佛已经到了天边,自从离别家乡已见两度月圆。

今天夜里不知将到哪里住宿,平沙莽莽一望无际不见人烟。

撑篙的时候不要溅起水花,担心弄湿了红莲般的衣裙。 ⑴碛(qì)中作:即在大沙漠中作诗。碛(qì):沙

3 田园乐七首.其三(唐)王维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采菱泛舟体验渡头疾风正吹,拄着拐杖到树林西面看夕阳西斜。

我就是那杏树坛边的渔父,也就是住在桃花源里的人家。

11.春游湖 (宋代)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译文

一对对燕子,你们什么时候飞回来的?小河两岸的桃树枝条浸在水里,鲜红的桃花已经开放。

下了几天雨,河水涨起来淹没了小桥,人不能过河,正在这时候,一叶小舟从柳阴下缓缓驶出。

4.田园乐七首.其四(唐)王维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无论是春天秋季草木都很茂盛,夏季里高大的松树也带来阴凉。

傍晚牛羊自在地回归村头巷中,村里的儿童不认识官家的服装。

8.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

寄白二十二舍人 (唐代)韩愈 漠漠轻阴晚自开,青天白日映楼台。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张员外籍:即唐代诗人张籍。张籍曾任水部员外郎,故称“张员外”。曲江:水名。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是隋炀帝开掘的一个人工湖,唐代为著名游览胜地。白二十二舍人:即唐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排行二十二,又曾任中书舍人,故称“白二十二舍人”。

12. 有约 (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时间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震落了点油灯时灯芯结出的疙瘩。

13. 早春 (唐代)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14.梅花绝句 (宋)陆游{关于九个太阳的诗}.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听说山上的梅花已经迎着晨风绽开,四周大山的山坡上一树树梅花似雪洁白。

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我的身子也化为几千几亿个?让每一棵梅花树前都有一个陆游常在。

15. 绝句 (宋)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lí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16. 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17.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chán chú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yì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qī chuàng摧心肝。

小时不识天上明月,把它称为白玉圆盘。怀疑它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上边。

月中仙人垂下双脚?月中桂树多么圆圆!白兔捣成不老仙药,借问一声给谁用餐?

蟾蜍食月残缺不全,皎洁月儿因此晦暗。后羿射落九个太阳,天上人间清明平安。

月亮沦没迷惑不清,不值观看想要离开。心怀忧虑不忍远去,凄惨悲伤肝肠寸断。

18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

19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及时的雨好像知道时节似的,在春天来到的时候就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田野小径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边渔船上的一点渔火放射出一线光芒,显得格外明亮。

等天亮的时候,那潮湿的泥土上必定布满了红色的花瓣,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景象。

20 枫桥夜泊

唐代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3]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译文:{关于九个太阳的诗}.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篇二:《古诗》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作者:贺知章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古朗月行

作者: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关于九个太阳的诗}.

望庐山瀑布

作者:李白(唐代)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赠汪伦

作者: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

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

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绝句

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篇三:《29 古诗两首》

29 古诗两首

一、教材简说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二、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说说古诗大意。

4、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等民间故事。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古诗意境的图片。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有关的 民间故事。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民俗节日丰富多彩。各个节日都蕴藏着一个个美丽的故事传说,有趣的习俗还有人们心中美好的祈愿。翻开发黄的书卷,在古人的诗作、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节日的场景,感受古时节日特有的喜庆气氛,领略传统节日的非凡温情。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一个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

2、同学们,对这个节日你有哪些了解呢?

3、揭题:同学们对这个节日了解得还真多。是的,七夕是在农历的七月初七,又叫乞巧。(板书:乞巧)

4、读题释题:有谁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借用“资料袋”中的内容解释。

二、初读感悟,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他精书法棋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但是仅到了17岁,所以他的诗留存的比较少,《全唐诗》只两首,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其中一首。

2、学生自由诵读:提示读准字音,注意生字自形。

3、检查读,正音。引导“宵——霄”形义上的区别。{关于九个太阳的诗}.

4、指名读诗,相机提示节奏。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5、感知诗意,质疑解疑。

同学们,你能运用工具书,联系课文的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吗?有哪些地方没弄明白?先同桌交流交流,讨论讨论。

三、品读诗句,想象诗境,体味诗情。

1、出示图片,引导品读七夕所见。(板书:所见)

这是七月初七的晚上,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想象并说说什么是“碧霄”吗?在点点繁星中,两颗星特别耀眼,他们就是在银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他们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晚上才能相聚。诗人林杰不禁吟到:(出示诗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你能读好这两句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看着这幅图和这两句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吗?

2、结合资料,引读乞巧时的所做。

是啊,在这样一个夜晚,人们又会做些什么呢?(板书:所做)读读诗句。

出示诗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出示资料:介绍乞巧节民俗。(资料袋内容及相关图片)

从这两句诗里你读出了古人是怎么过乞巧节的吗?想象一下,说一说。

是啊,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慧巧手,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美强烈而美好啊!让我们再来体会这种美好读读这句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范读,齐读)

四、再次体验,背诵全诗。

同学们,简简单单的四句话,却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好的故事中,我们看到了牛郎织女的纯洁的令人感动的爱情,我们也看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和聪明智慧的向往和追求。这么优美的诗篇,你想把它收录到你的脑海中吗?给你3分钟,看谁背的快,背得好。(自由背诵,指名背,演绎背,开火车背,齐声背)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也同样用自己的诗篇来描述与节日有关的古诗。像《寒食》《元日》《清明》等等。大家可以课后去搜集有关的古诗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六、识字写字巩固

书写指导:乞 巧 霄 渡

“乞”不要多写一横,“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适当。

板书设计:

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所见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所做

第二课时

一、故事激趣,了解人物,揭示课题。

1、谈话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牛郎织女”这个美丽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丛林,来看看早在远古时候就已经登陆月球的美丽的女神——嫦娥的故事。(板书:嫦娥)

2、谁知道关于嫦娥的故事?(学生讲,教师适当补充)这个美丽的故事在我们唐代大诗人,与杜牧齐名的李商隐笔下的嫦娥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先读读诗吧。

二、诵读诗句,拓展想象,品读感悟。

1、指导诵读诗句:

(1) 注意节奏:回忆《乞巧》节奏,确定《嫦娥》节奏。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2) 独立朗诵:大声、合作、轮读等,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3) 指名诵读:个别逐句检查读-两句检查读-分组轮读-四句连读。

2、过渡:同学们很会读诗,把这首诗读得像模像样的。请你们再好好读,边读边自己想办法解决遇到的难题,看谁能把诗靠自己的力量读懂。

3、交流感悟,品读想象:

(1)同学们,你还有什么困难刚才没解决,妨碍你理解诗句的有没有?生质疑问难。

重点帮助理解:

烛影深:幽暗。 .

晓星沉:清晨;落。 ..

应悔:表示猜测。应该„„吧。 .

夜夜心:每晚都感到孤单。“心”,孤寂的心。

(2)启发讲述诗歌大意。

出示图片: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天庭的月宫里,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物?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板书:景〕

(室内,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室外,银河渐渐往西移去,晨星就要消失了。)

是啊,诗人这样描写到: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读

想象一下,看到如此寂静的景物,你猜独自一人久居月宫的嫦娥又会想些什么呢?又会有些

什么样的感受呢?结合嫦娥奔月的故事,结合图画和诗句想象一下。〔板书:情〕

(我想:此刻的嫦娥应该非常后悔当年偷吃了灵药吧,害得自己只能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

心情孤寂。)

(3) 体会是该蕴含的情感。

让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吧。

同学们,古人作诗,往往是借景抒情、借诗言情。那从这首诗歌总所描绘的景象和人物形象

中,你能猜出它向告诉人们什么或者想表达什么心情吗?

是啊,在诗人李商隐的眼中,这独自一人久居广寒宫,夜夜孤寂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

自己相同吗?难怪诗人有感而发。

(4) 熟读成诵,进一步体会诗歌韵味。

背诵诗歌

三、 复习生字,书写指导

1、复习生字。 屏 烛 晓 偷

读字,组词。

3、 书写生字。

提醒:“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

四、拓展延伸。

谈话小结:同学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个精彩纷呈的大舞台,活跃着形形色色的众多人物,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搜集、传诵而成,是中华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这里既有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又有哪吒闹海、猴子捞月亮等中国民间传说、民间童话,还有我们今天学习的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它们揭露了社会的黑暗,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同学们在课外可以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做一个民间故事专题展。看谁搜集得又多又好?

五、板书:

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景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情

五、参考资料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李商隐(813—858)唐代文学家。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

牛郎织女的传说和诗歌 有条件可参阅叶至善创作的《牛郎织女》,因篇幅过长,这里从略。历代文人留下了不少关于牛郎织女的诗篇。如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公元441—513年)曾拟作了《织女赠牵牛》诗,王筠(公元1784—1854年)又拟作了《牵牛答织女》诗。庾信、谢眺还作过《七夕赋》。最有名的要算一首汉代无名氏的古诗: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关于乞巧节:也叫女儿节,即七月七日。民间幼女用碗盛水在日下投针,叫乞巧丢针。幼女将绿豆于前数日置碗内,用布盖上。每天浇水,七夕打开盖布。若芽生不乱,其女必巧。民间《乞巧歌》曰:“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每逢七夕,“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穿针线。”另外,陈瓜果于庭,以求奇巧的乞巧方式也较普遍,如有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叫得巧。各地方乞巧方式多种多样,各有趣味。如有些地方的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还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牧童则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

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能赐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如已结网称为得巧。

关于奔月成仙 《太平御览》卷四引汉代张衡《灵宪》中写道: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嫦娥窃以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四记载: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嫦娥窃之以奔月。

关于嫦娥奔月与中秋拜月的习俗 相传远古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上,晒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枯,天下百姓很难活下去。这时,有个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能开万斤宝弓,能射巨蛇猛兽。他同情受难百姓,就弯宝弓、搭神箭,一气儿射下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认罪求饶,后羿才息怒收弓,严令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从此,后羿的名字传遍天下,人人敬仰。后来,他娶了个妻子叫嫦娥。非常美丽,温柔贤慧。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生活非常美满。嫦娥心地善良,常把丈夫射来的猎物接济乡亲们。乡亲们都非常喜爱她,夸后羿取了个好媳妇。有一天,后羿射猎途中碰见一个老道士。这老道钦佩后羿的神力和为人,赠给他一包不死药,说吃了这药,就能长生不老,成仙升天。可后羿舍不得自己心爱的妻子,也舍不得父老乡亲们,不愿自己一人上天,回家后,就把不死药交给了妻子。嫦娥把药藏在了床头首饰匣里。

那时候,因为羡慕后羿的威名,不少人跟着他拜师学艺。其中有个叫蓬蒙的,是个奸佞小人,想偷吃后羿的不死药,自己成仙。这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后羿又带着徒弟们出门射猎去了。天近傍晚,蓬蒙却偷偷溜了回来,闯进嫦娥的住室,威逼嫦娥交出那包不死药。嫦娥迫不得已,把不死药全部吃下,立时,身轻似燕,冲出窗口,直上云天。可她一心还恋着心爱的丈夫,就飞到离地面最近的月亮上安了身。

后羿回家后,不见了妻子嫦娥,忙向侍女打听,才知道事情的经过。他焦急地冲出门外,只见天上的月亮比往日格外亮,格外圆,就像心爱的妻子在看着自己。他心似刀搅,拼命朝月亮追去。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怎么也到不了跟前。后羿思念心爱的妻子,心痛欲裂,默默流泪,无奈,只得命侍女在月下摆上供桌,上面供上嫦娥最爱吃的各种水果,以示对远去妻子的思念。乡亲们听说以后,也都在各家院内摆上供桌水果,遥祭善良的嫦娥。第二年八月十五晚上,是嫦娥奔月的忌日,月亮又是格外明格外圆。后羿和乡亲们怀念善良的嫦娥,都早早地在院中月光下摆上水果祭月,寄托对亲人的思念。以后年年如此,世代相传。因八月十五时值仲秋,所以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中秋节。再说嫦娥飞入月宫之后,每日里思念丈夫,思念乡亲,虽有珍馔佳肴,宫女歌舞,仍不能稍解愁烦。每年的八月十五日晚上,她都要走出宫门。这时,天清气爽,下界景象现在眼前,她默默遥望,寄托思情。此时,她那美丽的容颜也使得月亮格外明,格外圆。

篇四:《古诗》

古朗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