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肌功能矫正视频

时间:2021-10-27 01:58:01 节日作文

篇一:《3种功能矫正器的具体介绍》

3种功能矫正器的具体介绍

肌激动器

★矫治原理

1、刺激下颌骨矢状向生长

2、刺激下颌骨垂直向生长

3、抑制上颌骨矢状向生长

★矫治目的:使异常的上、下颌骨矢状向关系得到矫正

★适应症:

1、应用肌激动器进行矫形的病人均应是生长期的患者,最好的矫形时期是刚进入青春生长高峰期的患者。

2、Ⅱ类1分类,下颌后缩,发育不足。面下1/3短或基本正常,临床及VTO观察下颌前伸后面形显著改善的患者。

3、Ⅱ类2分类,伴有下颌后缩,面下1/3短的患者,可先改正上切牙长轴后,再换为肌激动器矫正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不调。

4、Ⅱ类患者伴有上牙弓中段狭窄,下牙弓宽度正常,下颌前伸时形成颌干扰,妨碍下颌前伸者,可先用活动或固定矫治器扩大上牙弓后,再换为肌激动器矫正上下颌骨的矢状关系不调。

5、Ⅲ类错颌患者。

6、下颌支发育不足,下颌有向下、向后旋转趋势的生长期开颌患者,或牙源性开颌患者。

Herbst矫治器

Herbst矫治器是一种用于治疗Ⅱ类错颌的固定式咬合前移装置。

★矫治原理:利用矫治器本身的机械力量,迫使下颌前移,相对上颌处于前伸位置,以纠正错颌畸形。

Herbst矫治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1)青春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患者

(2)Ⅱ类错颌

(3)下颌平面角小,水平生长型,下颌后缩,前面高短或正常者

(4)上下牙齿排列基本整齐

此外,Herbst矫治器还可用于治疗已过青春发育高峰期,但仍剩余生长潜力的年龄较大的患者;口呼吸,不能戴用其它功能矫治器的患者。

功能矫治器

★矫治原理:功能矫治器不同于传统的矫治器用弹簧、牵引橡皮圈、口外牵引等机械力进行矫治,而是以独特的作用方式利用矫治器本身引力的肌力、颌力等通过神经反射将此力传递,消除或引导自然之力来改变口颌系统的功能环境,刺激生长发育期间儿童的颅颌面软硬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

★能调节器的类型:主要分为FR-Ⅰ型;FR-Ⅱ型;FR-Ⅲ型;FR-Ⅳ型。

★功能特点:FR矫治器可作为一种训练装置解决口周肌的不良姿势行为,使口面区正常的生长发育,预防错颌畸形的发生发展。还须特别指出,一般矫形治疗后以及正颌手术后肌肉训练是矫治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功能矫治后也必须保持防止复发,因而,FR功能调节器不仅仅是矫治器还是训练器和保持器。

★适应证:

1、FR-Ⅰ型的适应症:用以矫治安氏Ⅰ类和安氏Ⅱ类1分类。

2、FR-Ⅱ型的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替牙期或恒牙早期安氏Ⅰ类、安氏Ⅱ类1分类和安氏Ⅱ类2分类。

3、FR-Ⅲ型的适应症:肌能性安氏Ⅲ类错颌、轻度骨性Ⅲ类错颌、安氏Ⅲ类错颌伴有轻度开颌者。

4、FR-Ⅳ型的适应症:早期骨性开颌和轻度双颌前突。

5、FR可作为保持器和训练器牙周固定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作用原理:通过金属牙弓夹板,使所有的牙齿连为一体,局部牙齿受力后,能有效的得到分散,避免创伤颌的发生,促进牙周组织的恢复。

★适应症:青壮年的急性牙周炎,中老年的创伤性牙周炎。铸造功能颌垫。

★作用原理:弥补长时间磨耗的牙体组织,恢复牙齿原有的高度,宽度。还原颞颌关节的位置,下颌运动的轨迹。

★适应症:用于牙釉质发育不全而导致牙齿磨耗一半的青壮年,夜磨牙严重的中老年患者。

篇二:《儿童学习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儿童学习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冷凌元

(大桥小学 江苏江阴 214400)

[摘 要] 学习障碍是小学儿童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关于学习障碍研究的一

个热点问题。对学习障碍的早期干预是帮助学习障碍儿童今后适应学习乃至适应社会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观察、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儿童学习障碍的主要成因。针对成因,本文提出解决儿童学习障碍的问题要依靠科学的综合干预,要在“全纳教育”中重视个别化的指导,要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配合。

[关键词] 学习障碍;儿童;教育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学习障碍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最常面临的一个问题,

学术界对此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原因以及干预措施的探讨上。理论上,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学习障碍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歧视与误解。实践上,这些研究为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矫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有效推动了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一、儿童学习障碍的涵义

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sability,LD)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获得或运用听、

说、读、写、推理和计算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习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态。国内外报道,儿童学习障碍的患病率为6.5-17.8%。研究者们把学习障碍划分为神经心理与发展障碍、学科与成就障碍、社会障碍。

二、儿童学习障碍的成因{儿童肌功能矫正视频}.

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生理因素,又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

(一) 生理因素

由于遗传因素在许多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数学学习障碍的发生

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第六染色体区域可能与儿童阅读障碍有关。儿童一旦在阅读上有障碍,就会在解应用题时发生困难,进而导致数学学习障碍的发生。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数学学习障碍家族史的家族中,数学学习障碍的发病率比没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家族高45%。同时,由于人工分娩造成的出生时前额叶的轻微损伤,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不安、多动、注意力分散等行为特征,而注意力分散就是导致数学学习障碍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 心理因素

学习障碍产生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体自身的学习动机不足、情感与意志调控能力低

下、学习能力低下、缺少灵活的解题策略等。

( 1) 学习障碍儿童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缺乏正确足够的学习动机。如果在学习中没有较

强的学习动机,儿童学习时肯定会感觉比较吃力。学习动机的强弱对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学习障碍的儿童在学习动机上主要表现为学习动机缺乏、不稳定、持续时间短, 而且大部分为外部动机。在学习中,由于儿童的学习动机不足必将影响学习成绩,而学习成绩差又会导致儿童的学业成就感较低,进而又打击了儿童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对学习厌恶的恶性循环。所以,学习动机不足是产生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 2) 情感与意志调控能力低下是导致儿童学习障碍的又一原因。小学儿童的各种生理

和心理机制发展还没成熟,很多小学生还不会正确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儿童经常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负性情绪,就会对学习产生影响,进而导致学习障碍。

( 3) 缺少灵活的解题策略和学习的迁移能力也是儿童产生学习障碍的原因之一。所谓{儿童肌功能矫正视频}.

解题策略是一系列解题方法和思路的总称。人们在研究中发现,学习问题解决的成功与否, 与学生的解题策略有很大的关系。缺乏解题策略是小学生不能正确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重要原因。研究发现,在学习障碍儿童身上存在着明显的认知缺陷,在解题策略上与一般儿童也有很大的差异。学习障碍儿童可以通过专门的解题思维训练掌握解题策略,但对于如何正确运用这些策略却显得缺乏灵活性,所掌握的解题策略也难以有效地迁移,以至于学习成绩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三) 社会因素

( 1) 家庭因素。家庭是儿童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不良也

可以导致儿童数学学习障碍。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保护过度或家庭环境的限制,造成了儿童早期发展经验的剥夺。早期发展经验的剥夺是指在婴幼儿时期被不当地限制,而剥夺婴幼儿应有的感官探索和动作发展,如视觉、听觉的刺激和爬行等。台湾学者简淑真的研究表明, 由于家庭环境的限制,造成幼儿在动作发展阶段未能充分发展,将会导致大量儿童感觉统合失调。而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在入学以后就会导致学业不良,甚至成为学习障碍儿童。而一般的有学习障碍的学生都会有数学学习障碍。其次,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家庭气氛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学习质量,包括父母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及家庭学习环境等。如果父母本身就不爱学习数学,平时的话语中总渗透着数学难学、数学太抽象等信息,这些信息就会在无意之中传染给儿童,从而使儿童在学习数学时产生畏难情绪,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甚至是

数学学习障碍。

( 2) 学校因素。儿童入学以后,学校环境对其影响逐渐增强。数学教师的言行、教法

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儿童对数学的学习。尤其是对那些数学学业不良的儿童,教师应给以足够的耐心和鼓励。教师要相信那些数学学习困难的儿童的学习能力并对他们怀有较高的期望,那么他们就会对教师产生好感和信任,同时也会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反之, 如果数学教师对数学学习困难儿童忽视甚至歧视的话, 就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动机, 会使他们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数学学习障碍。

三、儿童学习障碍的预防矫正

(一)从单一地采用某种技术到综合干预

我国早期认为学习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轻微的脑功能失调或感知—运动障碍,因此

我国曾经有一段时期感觉统合训练盛行一时。这种方法认为感觉信息的整合,即感觉统合作为神经系统的关键功能,认为以前庭系统失常为核心的感觉统合障碍造成患者对肌肉运动的控制不良对空间认知不足,及身体感觉信息的输入与处理受损,因而发生听读写算及交往的障碍,并且使之难于从一般性的干预训练中受益。只有通过感觉训练,改善对感觉信息的组织,才能克服学习障碍的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有心理学家对感觉统合理论的训练进行了总结性研究,发现总体上感觉统合训练与学习成绩的提高无关。

随着认知心理学为研究学习障碍定义中内隐的、难于量化的“心理过程”提供了一种

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手段,对学习障碍的研究成果颇多,学习障碍儿童在挑选本应引起他们注意的重要信息方面存在困难,注意力极易分散,很少能坚持把一件事做得有始有终。在记忆中存在缺陷,主要发生在信息获取、信息储存、信息提取以及监控等方面。存在着解决问题和推理能力失调,包括抽象能力的受损、解决问题行为冲动、按次序排列信息有困难。

学习障碍儿童在听知觉、长时记忆、语言表达、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视-动统合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等方面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尤其是听觉广度异常、长时记忆异常、视知觉异常是造成儿童学习障碍的主要原因。中山大学附三院编制了学习障碍儿童视听认知训练软件进行视听认知训练和测试,包括言语能力训练、视结构认知训练、注意力集中及手眼协调训练、记忆能力训练4 个大部分,其中有视结构临摹训练、图形推理训练、结构辨认训练、拉力训练、注意力训练、手眼协调训练、注意与编码训练、表情认知、短时记忆训练、听理解训练、言语理解训练、叠加字图训练和左右脑激活训练等14 个训练项目,以此来提高视觉记忆、视动协调、视觉推理和理解、听觉分辨力、听广度、听觉理解力、听觉注意和视觉注意能力、加强行为的控制能力。

由于学习困难学生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没有一种策略、技术或干预措施可以满

足他们所有的需求。随着关于学习障碍的术语、涵义、研究对象及特征等的日趋一致,干预方式逐渐地由单一的某种技术到采用综合利用多种干预技术。如王淑玉、赵丽等将认知行为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心理治疗多种方式综合利用起来,增加了儿童视听注意能力, 解决了精细运动协调能力,使感觉运动能力方面得到较大改善,但理解能力提高不显著。有研究者将医疗和教育(学校、家庭)有机结合后,能在短时间内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神经心理功能,增强自信心和环境适应能力,提高学习成绩。钟世彪等采用系统的视、听认知训练、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对26例学习障碍儿童进行综合干预,大多数儿童注意力趋向集中,学习情绪较为活跃,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还增强了学习自信心,综合干预的效果显著。

(二)在全纳教育中重视个别化的教育指导

对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进行教育指导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要有针对性。不同类型学习

障碍儿的表现往往差异很大,因而必须仔细观察其实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确定相应的教育指导目标、内容和方法,才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指导效果。由于学习障碍儿童表现多种多样,制定个别化教育指导方案,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训练, 给以他们切实有效的援助,使其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显得尤为重要。个别化教育指导方案的设计针对教育对象的概况,确立有可能达到的目标,根据学习障碍儿童的障碍类型、障碍程度、接受能力、性格等,选择适合每一个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指导内容,明确教育指导要点,考虑教育指导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在每一个单元学习结束后,要根据单元学习所要求达到的目标,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以达到最佳教育指导效果。

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

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即“全纳教育”。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随着全纳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普通学校开展对学习障碍儿童的个别化教育指导成为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建议在普通学校里,提供能够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指导的条件,如心理辅导室的老师进修特殊教育的课程,添设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个别化教育指导的设施等,让学习障碍儿童随班就读,这对于改善其症状是有益的。

(三)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配合

提高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能力,不仅需要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学习能力

综合训练和培养,而且需要解决影响学习障碍儿童学习能力提高的外在因素。引起学习障碍

的因素很多,许多研究发现,父母家教不当和家庭环境是学习障碍的重要因素。我国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因素与欧美等国家的一个显著不同在于,父母把学习作为他们的主要任务,并为使其取得好成绩而施以较大的压力。同时,不良的环境能引起儿童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继发学习障碍。因此,在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干预训练时,对学习障碍儿童家庭应给予具体的支持与援助,帮助父母以正确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并进行家庭指导与训练,开展学习障碍儿童父母心理咨询,提供与专业人员进行对话与讨论的机会。对家长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和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对待学习障碍儿童的教养态度,接纳他们。改善家庭学习氛围,消除孩子不安和恐惧心理,使之有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良好的生活空间。儿童入学后学校对其影响会从某种程度上取代一部分家庭的影响并逐渐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不同管教方式使学生出现不同的行为特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期望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

目前,研究者们已将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认知障碍的

特征及原因的探讨上,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深度知觉能力、视觉-运动能力、认知功能、精神运动能力、社会认知等作了较多的研究,为学习障碍儿童的矫治、教育教学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是还有许多结论非常模糊,缺乏针对性,对于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儿童,有不同的能力发展内部差异,只有明确这些区别,才能找出相应的矫正策略。随着对认{儿童肌功能矫正视频}.

知科学和脑科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能够为学习障碍的干预措施提供更有效、准确的依据。 此外,对学习障碍儿童一般到入学之后表现出学业失败才开始,并进行干预,其效果并不理想,能否采取更有效地鉴别方式,从而能对这些孩子提供早期的干预。目前的学习障碍干预还只是少量的开展,如何为更多的学习障碍儿童提供有效的教育方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周永垒等.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策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3( 3) .

[2]李新宇等.小学数学学习困难学生加减应用题的补救教学[J].中国特殊教育, 2004( 12) .

[3]胥兴春等.数学学习障碍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表征研究[J].心理科学, 2005( 1) .

[4]牛卫华.西方有关学习困难问题研究的新进展[J].心理科学, 2000( 3) .

[5]张祖牟.学习障碍研究文献综述[[J].教育科学研究,1997( 2) .

篇三:《感统训练手册(3-13岁儿童适用)》{儿童肌功能矫正视频}.

感统训练培训手册(适合3-13岁儿童)

一、基本内容

1、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术语是由ShrttinhyotC.S(1960)LashleyK.S(1960)提出的,并广泛地应用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AyresA.J根据对脑功能研究,1972年首先系统地提出了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她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

一般人的概念感觉是指视觉、听觉、味觉及嗅觉,但实际上人类生存需要的是了基本而且最重要的感觉却是触觉、前庭觉及运动觉。触觉是指分布于全身皮肤上的神经细胞接受来自外界的温度、湿度、疼痛、压力及震动的感觉。前庭平衡觉是利用内耳的三对半规管及耳石(碳酸钙结晶体)来探测地心引力并控制头部在活动中的方们,及保持身体的平衡。运动觉(又称深感觉)是来自于我们身体内部的肌肉、关节的感觉,它是了解肢体的位置与运动的感觉。人类的各种感觉学习贯穿了人的一生,简单地讲,这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感觉统合学习的最关键期是7岁以前,因为在这期间,人类的大脑发展特别快。

2、 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退缩、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等性格障碍而头疼。过去,有的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对孩子又打又骂,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1970年,美国的心理学家爱瑞斯首先发现了在3~13岁儿童中,有10%~30%的儿童出现上述症候群,并不是教育问题,而是儿童大脑功能发育不协调,需要进行心理训练来加以矫正。经过科学家的大量临床心理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出现的上述问题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因为人体各部分器官都是通过与外界接触,向大脑传递感觉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大脑的有效组合,指挥人完成各项活动。当这一系统由于发育或其它原因不能正常运转时,就会出现上述行为问题。

3、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合3-13岁的孩子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运动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都会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欧洲各国、日本、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小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几年,国内也已引进、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和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结合药物治疗的话显效率可以达到95%以上。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适用解决3-13岁有学习困难或行为问题的儿童。

4、 儿童感觉统合项目越多越好吗?{儿童肌功能矫正视频}.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一个周期是20次,一次约1小时左右,训练内容包括感觉统合训练和特殊脑力训练两部分。心理医生根据每个孩子的失调程度安排不同的训练课程和时间。训练20次后免费测验,鉴定效果。训练时间是孩子下课后和节假日,一星期不少于2次,重度失调的儿童训练次数应更多一些。

5、 为什么说“儿童感觉统合是游戏治疗?”

儿童感觉统合训练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提高和改善,其中,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美国、日本、台湾等地从70年代兴起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现已发展成每个学校都设有感觉统合训练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国内已研究开发了这一训练理论的技术,在中国儿童中也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二、感觉统合失调

1、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A、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他们比一般孩子更容易给家长添麻烦,挑三拣四,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晚,语言表达困难等。{儿童肌功能矫正视频}.

B、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C、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D、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E、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

F、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因为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

2、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

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例如:先兆流产、怀孕时用药或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早产、剖腹产,出生后家长摇抱少,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等。这些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了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他们玩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也能注意力集中,可是,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就显得十分吃力,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

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

人类大脑与其他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大脑发育存在幼态延续的现象,出生时人类大脑只发育了23%,剩下的77%在后天发育,这种庞大的可塑性为人类适应环境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天地,当然大脑的发育本身也需要外界的刺激源的引导,但当今中国家庭多为独生子女,不但伙伴少了,而且多数家长对他的掌上明珠存在过分保护的问题,儿童应有的摸、爬、滚、打、蹦跳等行为,在发育的自然历程中被人为破坏。儿童该爬的时候没爬,日后可能出现协调性、平衡感差、该哭的时候不让哭,口腔肌肉缺乏锻炼,心肺功能弱,甚至语言表达差。独生子女出现感觉统合障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运动、缺乏游戏、缺乏大自然的熏陶。

3、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

①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②视觉感不良: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部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抄漏题等。

③听觉感不良: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见,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④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或过分紧张、爱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⑤痛觉过分敏能感或过分迟钝: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者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⑥本体感失调:方向感差,容易迷路,容易走失,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⑦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等。

⑧精细动作不良:不会系鞋带、扣纽扣、用筷子,手脚笨拙,手工能力差。

这些问题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和记忆力、影响言语表达、影响人际交往,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防碍正常的成长发育。

4、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影响

语言的发展

人类的语言能力,包括发声、词汇认知、组句及语言逻辑、交谈、认字、阅读、书写等。这些能力和人类的皮肤触觉、前庭感觉和运动企划能力有密切关系。

从初生的那一刹那,人类触觉的敏感度,便和大脑有密切的关系。接着而来的各种触觉信息,更使大脑接受感觉信号的辨识能力更为细致,各种层次的信息都能在大脑有不同感觉。人类独特的感觉层次辨识,也影响了大脑皮质的运动区、视觉区、听觉区及其彼此间的协调统合,让人类能够运用说话来模仿发出听到的声音。不过词汇学习的过程比发声更困难。这几乎要靠视、听、嗅、味、触综合的感觉信息,逐渐统合成知觉的作用。人类的词汇大多从名词和动词开始,所以视觉空间所产生的辨识东西的能力及身体运动对动词的认知,也发挥了其学习上的统合功用。在认字及阅读方面,双眼的统合能力非常重要。前庭及固有感觉不佳,也会影响语句组合及语言逻

辑。

注意力的发展

爱尔丝博士指出:“在人对外物的关系中,以重力(地心引力)最基本,比母子关系更原始。前庭系统的感觉统合,带给我们?重力安全保障?,把我们和地球紧紧连接起来……也是人类一切关系的基础。”前庭感觉不佳的孩子,常易受来自地心引力的干扰,难以维持内在平衡,大脑保持清晰的警觉状态的能力出现障碍。从而表现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前庭系统不健全,肌肉张力会不足,使人很容易疲倦,孩子常常坐姿不正,注意力涣散。

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常常像惊弓之鸟,任何细微的刺激都会引起反应,忙于应付各种触觉刺激,而无法集中注意力。听知觉过滤能力差的孩子,无法适当过滤环境中不重要的听觉刺激,所以常被不重要的或不相干的听觉刺激所干扰,导致注意力分散。

5、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结果

这些有问题的孩子在幼年时也许不会表现出来,到学龄期,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与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在学习能力方面可能显得十分笨拙、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家长和老师应及早发现孩子的这些行为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治疗训练,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障碍,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甚至会出现品行障碍,长大了就会延续为人格障碍,变成犯罪的易感人群。

三、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1、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A、训练当中要让儿童感到快乐而不是压力;

B、.训练中儿童是主角,要尊重儿童对感觉刺激的需要和选择;

C、通过控制环境给儿童以适当的感觉刺激,从而改善其感觉统合能力,使儿童能作出适应性反应,不要教孩子如何做;

D、 训练过程中,给孩子以积极的反馈,并与家长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

2、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包括的内容

感觉统合训练包括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训练中指导儿童参与各种活动,这些活动是对儿童能力的挑战,要求他们对感觉输入作出适应的反应,即成功的有组织的反应。新设计的活动逐渐增加对儿童的要求,使他们有组织的反应和更成熟的反应。在指导活动目标的过程中,重点应放在自动的感觉过程上,而非指导儿童如何作反应。在一个学习活动中,涉及的感觉系统越多,学习的效果越好。

感觉统合训练过程几乎总是让儿童感到愉快,对儿童来说,治疗就是玩,成人也可以这样认为。但训练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因为训练中有老师或训练人员的指导,儿童不可能在没有指导的游戏中取得效果。设计一个游戏气氛不只是为了愉快,而是让儿童更愿意参与,从而他们从训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为儿童获得一个肯定的成长经验而设计这样一个训练。

3、 如何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发展

爱尔丝博士认为,7岁以前人脑像一部感觉处理机,对外界事物的感觉,主要来自感觉印象。孩子在这段期间内,经常动个不停,忙于寻找感觉刺激,很少用大脑去思考问题,所以这段时间是他们的感觉运动发期。孩子在此期间内,如能通过适当的活动,获得感觉运动的经验,对日后读书写字等认知学习,保持情绪稳定以及适应社会所需具备的感觉统合能力,将有极大的帮助。

孩子在八岁以前,神经的可塑性最高,家长如能把握时机, 在此期间发掘孩子脑功能的优势及薄弱所在,可及早诱导其发挥长处, 改进短处。以下是给父母的一些建议。

一) 触觉方面

1、多爱抚孩子: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有赖安定的触觉系 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形成安定的有效方法

2、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别老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及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3、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手巾,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

4、对触觉迟钝的孩子,父母一方面可用软毛刷子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另一方面,可以给孩子玩触摸玩具,让他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增进触觉识别能力。处理时要谨慎。一般这种孩子通常有吸吮奶嘴、手指或手帕的习惯。父母不要采用高压或恐吓的方式来纠正这些习惯,而应该先适度地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要,加强亲子间的关系,使孩子有安全感,在此前提下,才要求他们逐渐改掉这些习惯。

二) 前庭平衡方面

1、善于用摇篮。

2、多提供骑木马、坐电动玩具、滑滑梯、荡秋千、跳弹簧垫等活动。如果孩子前庭抑制功能不良,易出现头晕等反应时,家长仍应让他们从事上述活动。只是要适度加强保护,并给予心理上的支持

三) 肌肉关节动觉方面

要重视孩子运动,孩子玩弄或咬自己的手、脚、摔东西、敲打玩具、搬弄桌椅或爬上爬下,都是在从事有益的活动。因此,父母千万不要为了避免事后收拾麻烦,或怕孩子遭到任何一点小碰伤,就全面禁止孩子活动,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使孩子得到适当的活动。

四) 精细动作方面

1、在婴幼期间要提供孩子丰富的触觉刺激。

2、给孩子适度独立的机会。

3、上小学前家长应让孩子有许多涂鸦、剪贴、捏塑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