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道的现代诗

时间:2021-10-26 22:20:03 节日作文

篇一:《有关桥的诗歌》

有关桥的诗歌

1).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元稹《寄乐天》

(4).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陆游《柳桥秋夕》

(5).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李绅《灵汜桥》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经 . 大雅 . 大明》)

“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华镇)

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对联

1).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2).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3).“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4).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5).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缩千里为咫尺 联两地成一家

水光遥接汉 虹气上凌虚

上下影摇波底月 往来人渡镜中梯

盘旋上下,通连左右,交叉东西南北;

横贯长江,纵接黄河,瞩目红旗宜宾。(开津长江道立交桥)

中华堪称首,铁索斜拉,坦途凌波,淞南沙北横大道;

世界亦数二,众智辉灿,科技结晶,浦东沪西并东流。(上海南浦大桥) 桥的谚语:

(1).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2).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3).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

白娘子哭断桥 想起旧情

半夜过独木桥 步步小心

扁担插进桥眼里 担不起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 艺高胆大

踩着银桥上金桥 越走越亮堂

船到桥头 不顺也得顺

刺木架桥 没人敢过

灯草搓绳,烂板搭桥 枉费心机

灯草搭浮桥 走不得

掂着猪下水(可食的猪内脏)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顶大风过独木桥 担风险

独木桥 难过

独木桥上踩车 别拐弯

独木桥上钉木板 故意让人过不去

独木桥上扛木头 难回头

独木桥上跑马 冒险;危险

独木桥上散步 走险

独木桥上睡觉 翻不了身

独木桥上遇仇人 冤家路窄;分外眼红

端着鸡蛋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短板子搭桥 不顶用;不顶事

短木搭桥 难到岸

扶着桥栏杆过河 生怕掉进水里(比喻胆小怕事。)

扶着醉汉过破桥 上晃下摇

刚下桥的新媳妇 不好看也爱看

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

过了银桥过金桥 越走越亮堂;越走越明

近视眼过独木桥 小心在意;只顾眼前;迈不开步子

九曲桥上扛竹竿 难转弯;转不过弯来{写古道的现代诗}.

九曲桥上散步 走弯路;拐弯抹角

九曲桥上拖毛竹 拐弯抹角;难过

枯木搭桥 存心害人

筷子搭桥 难过;路子窄

烂板子搭桥 难过;不顶事

烂汽车过朽桥 乘人之危

烂柱子搭桥 不牢靠

烂板桥上的龙王 不是好东西

老太太走独木桥 难过

卢沟桥的石狮子 数不清

麻秆搭桥 难过;担当不起

芦沟桥上石狮子 数不清

骆驼过独木桥 步步有险;一步三分险

没桥顺河走 绕来绕去

木炭搭桥 难过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骑马过独木桥 难回头;回头难

骑马上独木桥 回不得头

骑自行车过独木桥 小心翼翼

桥孔里伸扁担 担当不起(比喻负不起责任或不敢当。)

桥上搭碉楼 底子空

桥是桥,路是路 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桥头上跑马 走投无路

牵牛过独木桥 难过

牵牛上独木桥 难过

桥顶上盖搂 上下空

牵牛上纸桥 难上加难;难上难

牵瘸驴上窟窿桥 左右为难

桥孔里插扁担 担不起(比喻负不起责任或不敢当。){写古道的现代诗}.

三人过独木桥 有先有后

石板桥上跑马 不留痕迹

天桥的把势 光说不练

天上架桥 想到办不到

铁拐李走独木桥 够戗(够受的);走险

瞎子过独木桥 盲目冒险;死路一条

瞎子过桥 提心吊胆

香签棍搭桥 难过

小脚婆娘过独木桥 摇摇摆摆

朽木搭桥 难过

牙签子搭桥 难过

烟袋杆搭桥 难过

孕妇过独木桥 铤(挺)而走险

张飞撤退长坂坡 过河拆桥

竹竿子搭桥 难过

醉汉过铁索桥 上晃下摇

桥的俗语

船到桥头自然直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桥归桥,路归路。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过河拆桥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结一个仇人拆一座桥。

双桥好走,独木难行

桥的谜语

1 当阳桥下水倒流 (猜 : 语文名词一) 谜底: 夸张

2 双星桥在市中心 (猜 : 字一) 谜底: 帝

3 灞桥折柳 (猜 : 成语) 谜底: 别有用心

4 板桥画意在笔先 (猜 : 成语) 谜底: 胸有成竹

5 板桥复职 (猜 : 成语) 谜底: 郑重其事

6 板桥一手好字句 (猜 : 人名) 谜底: 郑秀文

7 独为前生约,剪烛守草桥 (猜 : 动物名) 谜底: 萤火虫

8 白石洞里架红桥,一头不动一头摇。 (猜 : 打人体器官一) 谜底: 舌头 9 板桥曙色添牛迹 (猜 : 打字一) 谜底: 星

10 春节三日守桥头 (猜 : 打字一) 谜底: 休

11 春香落日入断桥 (猜 : 打电影演员一) 谜底: 乔榛{写古道的现代诗}.

12 搭鹊桥 (猜 : 打京剧名一) 谜底: 通天河

13 断桥会许仙 (猜 : 打成语一) 谜底: 绝路逢生

14 断桥相会 (猜 : 打京剧名一) 谜底: 白面郎君

15 枫桥渔火 (猜 : 打歌唱演员名一) 谜底: 苏小明

16 两岸盼三通 , 架桥共团圆。 (猜 : 打二字新词语一) 谜底: 非典

与桥有关成语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遇水叠桥:〖解释〗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桥是桥,路是路:〖解释〗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同“桥归桥,路归路”。

船到桥门自会直:【解释】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示例】我不相信~

遇水架桥:见“遇水迭桥”。

遇水迭桥: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舌桥不下:形容惊讶的神态。

过桥拆桥:见“过河拆桥”。

修桥补路: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过河拆桥: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桥抽板: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桥有关的故事

1 桥与山水山水本来就是美丽的,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真是相得益彰。杜甫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等,就描写了山光水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

2 、桥与园林园林里有山有水必有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互相映衬,缺一不可。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曲渚斜桥画舸通”这两句诗,就是对此的写照。

3 桥与文艺桥在水上山间,凌空越阻,千姿百态,普度众生,历来是文学和艺术中的绝好题材。著名的如苏州的枫桥,在诗歌中,除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外,还有杜牧的“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等。绘画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结构非常巧妙。戏剧里,光京剧里演出“桥戏”的就不少。最著名的是《长坂坡》,还有《断桥》《草桥惊梦》等。神话传说里“鹊桥”的故事源远流长,张果老倒骑驴过桥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

4 桥的历史故事建于 1937 年的钱塘江大桥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这一点你也许知道;不过你可知道,这座大桥 1937 年 9 月 26 日通车, 12 月 23 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毁,为的是不让它为侵华日军服务 !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 (595 ~ 605 年 ) 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 (816 年 )

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 (1102 年 ) 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 (1435 年 ) 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有关桥新词

商桥是商业沟通的桥梁 ;

书桥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 ;

文化桥梁就是文化沟通的渠道 ;

经济桥梁是指经济上互通信息的手段 ;

连心桥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 ;

生物桥:生物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生物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生物!

象棋桥:象棋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的象棋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象棋

语言桥:语言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语言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语言!

健康桥:健康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健康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健康!

职业桥:职业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职业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职业!

医桥:医桥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医学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医学!

农桥:衣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农业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农业!

车桥:车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车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车!

桥的类型

桥是随处可见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桥的基本用处都是让人、车通过江河湖泊、高山峻岭。

古代有石桥、木桥、拱桥等等,这些桥简直像工艺品一样,绚丽多姿,古朴淡雅。在它们之中,有名的要数卢沟桥,那里桥栏上的狮子数也数不清(据说是有501只),桥头立有清朝乾隆皇帝提写的“卢沟晓月”四字石碑。我在它上面绕过一圈,觉得路很长,但我很奇怪:为什么卢沟桥只有十一孔却比颐和园的十七孔桥长?妈妈说:“桥孔大小还是个问题呢!”我想也是。

现代的桥可就多了去了:有吊桥、斜张桥(斜拉桥)、钢拱桥、混凝土桥,还有短短的梁式桥,这就是桥的几大类。

我们中国有计划2006年竣工的南京第三大桥(斜拉桥),它是上海至成都国道(GZ55)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15.6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4744米,主桥为跨径64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塔钢箱梁斜拉桥。南引桥长680米,北引桥长2780米。南岸接线长3.083公里,北岸接线长7.773公里。

桥,最多的是建在水上的,现在,在城市里一座座立交桥拔地而起,汽车在它上、下飞驰;城市里还有走人的立交桥,人在上面走着,车在下面跑着。在医学方面,还有一种叫“搭桥”手术,专门治疗心脏病。在病人心脏里搭一种桥,可以让病人康复;就像我的语文书里说的:世界上还有一种最珍贵的桥那就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架起的沟通之桥,这种桥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的无形的桥,这种桥是人类最需要的。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这种桥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又和谐又美好。我们现在好好学习就是通往为国效力之路的无形的桥,这种桥越多,我国的人才就会越来越多。

桥对我们很重要,不仅是让我们通过没有路的地方的路,还是通向未来美好世界的路。

篇二:《胡杨树的诗歌》

胡杨树的诗歌

胡杨礼赞 (一)

穿越了宇宙洪荒 凝炼了天地玄黄 胡杨林作为最早的植物群落 在这个幸运的星球上 神奇地创造了生命的绿色和希望 饱经了岁月沧桑 习惯了世态炎凉 胡杨林成为最后的留守物 种在这个严酷的环境里 精辟地诠释了生存的价值和力量

(二)

有谁能如此顽强 耐旱 耐寒 耐盐碱 抗风 抗沙 抗祸殃 根深十米汲取营养 雨后三年枝发叶长 即使旱死二十余载 遇水又有新芽绽放 有谁能如此豪放 活着一千年不死 死后一千年不倒 倒下一千年不朽 高擎生命的旗帜 终年与漫漫黄沙对抗 甘愿在茫茫戈壁驻防 (三)

物竞天择 天道有常 适者生存 弱者自强 在荒无人烟的大漠深处 胡杨林展示出生命的瑰丽画卷 在寸草不生的戈壁尽头 胡杨林高挺着永不弯曲的脊梁 春风习习 甘露普降 悄然荡漾出一抹绿浪 秋风飒飒 胡雁高翔 顿时灿烂成一片金黄 无论春秋与冬夏 枝枝叶叶总昂扬 (四)

似柳非柳 似杨非杨 风刀霜剑改变了叶儿的形状 秋高气爽 寒霜初降 萧瑟中闪烁出耀眼的金光 一棵棵胡杨举起一把把火炬 把苍凉的边塞烘热照亮 潇洒地走过太久的寂寥 乐观地承受太多的凄凉 苦难的命运锤炼出铁打的性格 无悔的奉献焕发出铜铸的辉煌 生命的美丽应当这样欣赏 活着的乐趣应当这样歌唱

(五)

是谁让清溪潺潺流淌 唤起昔日枝繁叶茂的梦想 是谁让甘露点点滋养 带来今朝枯木逢春的气象 面对水天一色的明镜 倒影中也显示出无畏的模样 天生万物在相生相克中消长 水生木长在相辅相成中共享 生态的和谐原本是这样美好感人 自然的恩赐有时也如此慷慨大方 愿生生息息不再为干旱忧伤 愿世世代代不再为生存惆怅

(六)

寂寞往往注满着悲壮 悲壮往往孕育着辉煌 苍苍胡天穹庐下 茫茫大漠荒原上 胡杨林的生死奋战 展示出震撼心魄的英雄形象 任狂风肆虐沙砾飞扬 任烈日炎炎旱魔逞强 摧不垮的群体不屈不挠 灭不绝的部落愈挫愈刚 拼搏雕塑成生命的姿势 意志浇铸成坚固的屏障 (七)

直面沙暴挺起金盾般的胸膛 扎根戈壁高耸钢铁般的肩膀 耗尽精力 坚守不放 如锚似虬的劲根紧抠地床 宁折不弯 战死沙场 如矛似箭的遒枝-刺破穹苍 历史踉踉跄跄疲惫地走过 岁月蹒蹒跚跚无奈地流逝 天地间留下无所畏惧的胡杨 气韵磅礴 浩浩皇皇 大自然留下了自强不息的胡杨 风骨凛凛 铿铿锵锵

(八)

狂风接着狂风 反反复复 把繁华演变成荒凉 沙浪推着沙浪 重重叠叠 把胡杨埋没成沙岗 苦也难忘 痛也难忘 一代又一代前仆后继竞悲殇 多么想胡笳伴着牧歌 吟唱胡杨林的悲壮豪爽 多么想诗情伴着画意 赞叹胡杨林的英勇异常 情也难唱 景也难唱 一曲又一曲感天动地欲断肠

(九)

来吧 何不观赏这幅凄美的景象 胡杨林给予人们多少启迪多少遐想 来吧 何不吟唱这部生命的史诗 大自然给予人们多少教益多大期望 这是勇敢无畏的特写 这是充满哲理的华章 恰似荷锄牵犁的耕夫挥汗劳作 犹如艰难跋涉的旅人弓腰拄杖 胡杨义无反顾地在戈壁坚守 饱尝艰辛历尽痛楚毫不退让 生命之树顶天立地苦苦成长 生命之歌振聋发聩久久回响

(十)

莫问重重苦难后悲泪几行 且看屡屡奋争中豪情万丈 志气如磐石般坚毅 胸怀如大海般宽广 回望祖祖辈辈走过的路途 无数坎坎坷坷镌刻在心头 有道是自然规律不可违抗 逆之者亡 顺之者昌 有道是乾旋坤转变数无量 曾经兴旺 终究消亡 最难得 盛也豪放 衰也豪放 最难得 生也坚强 死也坚强

(十一)

沙漠之舟徜徉古道 沐浴斜阳 戈壁之魂梳理思绪 倾诉衷肠 一样的命运联结成知心朋友 一样的品格折射出璀璨光芒 就这样 静静地挺立在风沙线上 就这样 默默地守望到地老天荒 在这个生命难以存在的地方 多么需要相依相伴增添力量 在这个生态极其恶劣的地方 多么需要共勉共济挽紧臂膀 弱势群体竟是如此坚强 自强境界竟是如此高尚

(十二)

耐住寂寞 耐住清贫 只需要 几滴雨露 一片阳光 守住家园 守住村庄 只期盼 山川碧绿 花卉芬芳 执著的追求 美好的向往 苦也荣光 乐也荣光 从来没有自我标榜 从来没有邀功请赏 当沙尘暴再次铺天盖地袭来 可曾想起殊死搏斗在前线的胡杨 禁不住仰天长歌一曲胡杨礼赞 昔也辉煌 今也辉煌

篇三:《灵石古道》

灵石古道

重 访 灵 石 古 道

交通事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重要支撑条件,正是因为有了条条道路,才象纽带一样将或远或近的人们联系起来。与现代社会四通八达的网络化立体化便捷化的出行条件相比,古代的交通设施是相当落后的。据新版《灵石县志》的简略记载,灵石历史上曾有过三条古道,分别为“千里径古道”、“雀鼠谷古道”和“韩信岭古道”。

在这三条古道中,“千里径古道”和“雀鼠谷古道”历代文献所涉有限,起废时间不得而知,而“韩信龄古道”则向来为众人熟知,更有无数关联的文献让我们确信,举凡灵石大的历史事件,基本都与这条古道有关。

沧海桑田,时移物异,对于今天年轻的灵石人来说,几乎难以想象曾经的古道是从汾河以东北来,且是要翻越这河东的重重高山才能南去的。同时,对于这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官道”上曾经有过的辉煌,也都是十分陌生的。果真直至距今不远的1973年以前,秦蜀与燕冀两个方向的行人车马,都还非要经过这条窄窄的不起眼的“小路”吗?

答案是肯定的。尽管有人仍就将信将疑,但史实确凿,勿庸置疑。

我们始终认为,认识古道,维护古道,挖掘悠悠古道所牵涉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是走近历史灵石,了解灵石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我们同时坚信,在新世纪之初,在快速步入现代化的今天,积极开展对古道的田野调查,更有其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几年来,重访古道的念头无时不萦绕在我们的心头,终于,2006年春日,怀着一腔期待,我们上了路,我们一路前行,一路感知,一路考问„„期间,或喜悦,或忧虑,或沉思„„态度始终是虔诚的,我们知道,我们不仅是在和当代灵石人对话,更是踏着前人的脚印在和先民们对话。

我们希望籍此抛砖引玉,让更多的人都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这条古道,进而投向灵石的文史工作。

太行、吕梁两山东西对峙,南北向的一条汾水穿峡而过,这是灵石县境基本的概貌,它造就了灵石名符其实的独特区位特点,这便是“燕冀之御,秦蜀之经”。灵石的南北方分别是一马平川的临汾盆地、晋中盆地。作为晋中与晋南相依的天然屏障,又是两座大山最趋接近的地段,纵贯山西南北的交通干线无可选择,自古以来必选灵石。

以乖巧便宜而言,南北大道当选汾河河谷 “雀鼠谷”(大致为今灵石汾河河谷全境),但天不遂人意,雀鼠谷“两山夹水,崖路险恶,左右悉结,偏梁累石,就路萦带”,受长期落后的生产力水平限制,古人没有能力“傍汾开道”,凿通一条能够通行车马的大道,即使有路也

只能是羊肠小道。{写古道的现代诗}.

既然穿行河谷不可能,先民们只得将道路开在了河东山麓山间。至少在汉代时,一条汇通南北的“大道”已经出现在灵石县境东部,它的走向依现在的地名来说,由北向南依次经过桑平峪、冷泉、两渡、索洲、水头、县城、玉成、高壁、郭家沟、仁义、逍遥、郝家铺,北接介休的义棠村、南连霍州的老张湾村。新版《灵石县志》所称其途经有大泉里(属玉成)、李家庄两村,不确。如今,我县仍有使用率较高的县内公路与此走向相近,即我们熟知的两(渡)义(棠)公路、玉(成)郝(家铺)公路(大部已铺油),而两渡到县城路段使用率已很低。新路改线最显著的一段为高壁至仁义段,新旧路呈“口”字形,废左边一竖而取大弯。 灵石古道除“韩信岭古道”外,还常被称为“秦晋古道”,而在沿线百姓来说,则至今都称其为“官道”。“官道”之称,应有两层含义,一是这条宽敞的大道是官家公务尤其是驿使通行之路,区别于民间所行而官方不行的其它小路;二是道路的养护应有官方的投入或至少是监督。作为长期的皇权社会,古代中国的道路 “官道”、“非官道”之分,说来也颇有意思。这与现在的公路依投入和养护主体的级别分为国、省、县等多级道路,其实是相类同的。

人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灵石古道由小路而“官道”,其肇始无以考究,但其在近一百年内的变迁却是显著的,因为它先后经历了改道和废弃。

2006-6-9 18:46 回复

60.223.62.* 2楼

古道的“官道”地位逾两千年而不变,到了1921年(民国十年),太(原)风(陵渡)公路兴建,不再取道汾河河谷,改由静升集广村入境至县城,由玉成向南沿汾河东岸的张家庄、许家店、后河底方向出南境,与古道重合的仅剩县城至玉成一段。北段古道从此车马稀落,南段也仅在十二年后才因为一个相对偶然的机会才又被“提格”。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闫锡山开始修筑纵贯全省的同蒲铁路,当年12月6日,在闫锡山亲自主持的晋绥兵工筑路第100次会议上,作出了“灵石至赵城段利用汽路铺轨通车”的决议。由此,太风公路灵石段玉成村以南被铁路所占,被迫重新拐上了高壁方向的土路即古道沿线。此后,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和1943(民国三十二年),玉成至郝家铺段两次改扩建。这三次改建,古道的经由路段发生了显著变化,如郭家沟村被弃用,逍遥村段古道经由村东改为村西,高壁村至玉成村段完全改线,总体说来,由陡变缓,由窄变宽,由曲变直,着眼于适应汽车通行的需要,里程大大伸长,变动十有八九。由于变动最大也是最晚的

一次是在日伪统治时期,因此,对于当地百姓来说,目前的这条汽路他们都口口相传“是日本人修的”,并且能说来的是日本人所奴役的民工是“北路的”平遥、祁县、文水一带的壮丁,在艰苦的筑路过程中,曾有民工或累病或被日寇残害致残致死。

古道 “官道”地位的彻底完结发生在1973年。此前,1968年,省政府经勘测设计,决定太风公路从玉成村向南改线,与1921年太风公路不同的是,许家店

向南不再取汾河东岸的山麓通向后河底,而改为架汾河桥通向夏门村,然后沿河西岸劈山开路直达沟峪滩、富家滩,工程代号“07019”,经1970至1973年近三年而工程告竣。世世代代代仅有羊肠小道的三湾口千年“天堑”从此变为108国道的一段,而世世代代 “官道”玉成至郝家铺一线则“沦为”县内道路,傍依古道的各村村民从此再不能象先人们那样伴着驼铃声、马蹄声和汽车马达声日作夜息了。

回头说古道北段,自1921年被太风公路弃用后,1958年建成简易公路,1989年,在历时两年的“大运二级路工程”灵石段竣工后,其使用率大降。国道回到了汾河河谷,但古道却未因此被“重拾”,因为新路由汾河东岸改到了西岸,经由张村、军营坊、夏庄一线南去。

我们的走访从南到北,第一站是南端的仁义郝家铺村。

郝家铺,属李家庄村委,是一个正走向“消亡”的小山村,目前仅剩村民二十余人常住,而最多时有一百七八十人。

从村名来讲,郝家铺村名有“铺”,得名应与古道有关。据传,有一户山东人氏逃荒来到灵石仁义,兄弟三人,为谋生分居仁义、郝家掌、郝家铺三地,对郝家铺来说,“先有小吃店,后有郝家铺”,一家兴而成“码头”成村舍。

在郝家铺村南二里处有一块界碑,是1997年立的,碑阳写“临汾4”,背面则为“晋中4”,这是1997年国家组织大规模勘界的成果。而在此之前,其实还有分界标志,最近的为一块已散失的铁牌,村民说其两侧分别写的是“晋中管理区”、“晋南管理区”。

郝家铺村有不少传说典故。其一,说这个村不存杂姓。说李唐王朝时有一户姓李的人家仗势来到郝家铺村强占土地,凡好地都插上黄旗,说第二天来,可第二天真来时却不晓得被“掉了包”,村民们夜里已将黄旗都挪到了烂地里。说来也怪,这李姓人家香火难旺,千百年过去了一直世代单传。其间还有杂姓人家搬来后更是绝了后。渐渐地,郝家铺就有了不收外来户的村规。

其二,说有败家的郝姓人家,卖地卖了村界。原来村南尚有大片土地属郝家铺,地主人家卖了村南的好地买其它地方的烂地,奢酒成性的“破落主儿”甚至于定好价

钱,宁加地而不减“现洋”,卖来卖去把大片的土地变成了霍州范围,两县地界随之北移。虽然是小村,可由于有这样的大户出资,每年村里还总要请 “灯艺”(皮影)班子来表演。

其三,说郝家铺曾有关公、观音两座庙,关帝庙后的高土台上不知何时起开始有了一孤单的石狮,狮口中含有一球,据说是个宝物,夜间石狮每每都要显灵去沟底喝水,村民们便以这石狮吓唬晚间不肯睡觉的小孩。且传说之所以后来石狮没有了吼叫和夜奔,是因为有路过的“南蛮子”偷走了石狮口中的宝球。如今,石狮仍孤零零地立于土台旁。

2006-6-9 18:46 回复

60.223.62.* 3楼

其四,说郝家铺的祈雨方式颇独特,要由一个老寡妇带领村中七个未嫁的闺女进行。寡妇用条帚将前述这个神石狮用水扫湿,伴以七个姑娘的虔诚哭祷。这一迷信风俗代代相沿,直到上个世纪中还曾举行过。

从霍州入境,村民们耐心地给我们指点着与曾经的太风公路不同路线的古道,大部分已是断头路,有的已被耕地、房屋所占。加上那村中的骆驼铺遗址,果然是“古道悠悠,故事绵长”。

村民们对日本人修路的记忆是清晰的。改道的原则一是由难行变易行,二是尽量不走深谷以避埋伏。其时,民工们驻于老张湾村,施工从早到晚,中午时每人供应两个“卷卷”。人们都说“日本人修这条路那死的人可不是小数”。

尽管毗邻霍州,可郝家铺与晋南的方言习俗却相异很大。霍州人春节不做“合碗碗”,象所有晋南人一样,蒸得馒头比晋中人要好,“人家不放碱面的馒头还吃香”。 “人是窑旋,不住就塌”,五年前,郝家铺没有了学校,进入人口大减的态势,村中一处处的窑洞院被空锁了起来。有一村民家有个独苗小伙,其父母求我们,“能不能帮我们说个媳妇,入赘也行。”

走出郝家铺,我们对古道的认识开始清晰起来。

郝家铺在仁义河的南山上,山道弯弯,行八里下坡路后,古道穿行到了逍遥村的“庄背后”,逍遥老村在“古道巷”所依山梁的西侧大沟中,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河谷村子,这河谷便是仁义河。仁义河源出石膏山,自东向西在南关村汇入汾河,是灵石县内“四河”之一,其河谷俗称“南河里”。古道在仁义河谷经由两个隔河而望的村子,南岸的是逍遥,北岸的是仁义。{写古道的现代诗}.

逍遥者快活也,对村名的来由,当地人都能讲出一段典故来:相传汉光武帝刘秀起义后,初期,当政的王莽势力仍强,于是便有一段“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发生了。说的是刘秀被追赶至仁义河一带时,凭着崇山峻岭的地利侥幸逃脱,并在此休整过一段。其时,刘秀藏在现黄背村(

谐“皇避”),并常于午后来现逍遥村闲逛,后村子由此得名。当地人有流传至今的“避难的黄背,散荡的逍遥”说法。

吴、赵二姓是逍遥村的大家族。历史上的逍遥村人可以说是节约土地的模范。村里的土地很多,据说仁义河北岸也有一大片。可逍遥村里的老窑,却都挤在一条小沟里层叠而建。一家之上又是一家,路很窄,院不大,窑也浅,显得很拥挤,却又自有秩序井然的风范。全村只有一户吴姓人家的老院建在村外,却也一样是村东山梁背后找了一处山洼而建。与之相反,在最近短短几十年间,逍遥村人已基本将老村遗弃,代之以建在河滩上昔日“水浇地”里的由一座座大院子组成的新村。长期的农耕社会固然是古人将土地作为第一资产的主要原因,但古人对土地的珍惜态度应该说是当代人严重缺失的。过去、现在、将来,土地都应该是人类安身立命的无价之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的合理化应是一项重要课题。

说起古道,逍遥人也自有一番豪迈。据说逍遥人曾家家不务耕田,只专心于养驴,每年行走于曾经“宽敞”的古道上,从晋南的临汾等地往祁、太、平乃至太原贩运小麦面粉的利润便足以过上宽裕的生活。“运不完的平阳府,堆不满的平遥城”,

可以想象当年古道沟通南北的繁忙景象。

至今留有遗迹的“官道巷”起点的坡底处一家骡马店,虽说已经只是一个小土包,却见证着古道曾有的热闹。这样的店铺,在古道作为南北大通道的时代,承担着车马休整、客商食宿、补充给养的重要功能。它可能叫骆驼店、茶坊、客栈,总归是同样的性质和作用。如今,只要是留存下来的都可说是难得的文物,只是每日傍依的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