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生的雅称

时间:2021-10-26 20:00:44 节日作文

篇一:《中医别名 》

橘井 相传苏仙公修仙得道仙去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有疾疫,远近悉求其母治疗。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见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后因以"橘井"为良药之典

龙蟠橘井”的典故成书见于西汉刘向所撰的《列仙传》。相传西汉文帝时,有一个湖南郴州人苏耽,笃好神仙养生之术,人们称他为“苏仙”,在他得道成仙之际,他对他的母亲说:“明年天下会发生一场大的瘟疫,咱院子里的井水和橘树能够治疗。如果有患病的人,给他一升井水,一片橘叶,煎汤饮服,立可痊愈。”后来的情况果然如苏耽所言,天下瘟疫大行,求井水橘叶者,远至千里;饮井水橘叶者,也即刻痊愈。等瘟疫过后,人们就看到有一条龙从井里飞腾而起,直冲云霄,于是人们就认定蟠龙乃苏耽所化,以救万民。从此,“橘井”一词也同样慢慢演化为中医药的代名词了。 岐黄

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悬壶

《后汉书。费长房传》载,市中有一老翁卖药,悬一壶于市头。而他的药给人治病,每每药到病除,十分有效,引起人们的注意。结果发现这个神奇的老头,每到落市关门后,他就跳入葫芦里。古代医药不分家,就把“悬壶”作为行医的代称。一些开业医生也将葫芦作为招牌,表示开业应诊之意,后人称医生的功绩为“悬壶济世”。

杏林

三国时董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治病,不受谢,不受礼,只要求治愈者在他房前栽杏树作为纪念。重症愈者种5株,轻者1株。数年后,蔚然成林,红杏累累。他建一“草仓”,告诉人们,要杏果的,不用付钱,只要拿一器谷子来换一器杏果。这样用杏果换来的谷子堆积满仓,他用这些谷子救济贫民。人们非常感谢他,送他匾额上写“杏林”、“医林”、“誉满杏林”、“杏林春暖”。这些赞誉之词成为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雅称。 青囊

指古代医生盛医书的囊,后借指医术。《后汉书。华佗传》张冀《补注》:“吴押狱者每以酒食供奉,佗感其恩,告日:”我死非命,有青囊未传,二子不能继业,修书与汝,可往取之‘。吴至金城,取又藏之。佗知不免,大饮如醉而殂。吴弃役回家,向妻索书,妻日:“纵学得神术,终毙于狱中,故我以囊烧毁也’”。因华佗精医术,生前行医各地,声名颇著,所以,“青囊”也成了医术的代称。

篇二:《中医的别称》

中医的别称

在西方医学没有传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1.岐黄:这个名字来源于《黄帝内经》。因其是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的专著,便称《黄帝内经》为岐黄之术。自然,岐黄也就成了中医的别名。

2、.杏林:《神仙传·董奉》云:“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提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人们感谢他的医德和医术,送给他“杏林春暖”的匾额。后世把“杏林”作为医学或医术之誉称。

3、悬壶:传说,汉代有个叫费长房的人,在街市上看到一位老翁(壶翁)在卖药,他的身边放着一根竹杖,竹杖上挂着一只大葫芦。每到散市关门后,老翁就跳入葫芦里。后来,费长房拜老翁为师,学修仙之道。数载后,他术精业成,辞师出山,又得壶翁传赠的治病鞭鬼之竹杖,从此悬壶行医。从那时起,医生腰间挂的和诊所前悬的葫芦,便成了中医的标志。人们常用“悬壶”来代称行医。

4. 橘井: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中记载,苏仙公得道仙去时,谓其母曰:“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翌年果疫疾,远近求治者悉活。后遂以“橘井”为良药之典。

5、 青囊:现在知此名字者甚少,它的来源与三国时期的名医华佗有关。据说,华佗被杀前,为报一狱吏酒肉侍奉之恩,曾将所用医书装满一青囊送与他。华佗死后,狱吏亦行医,使华佗的部分医术流传下来,据此,后人称中医为青囊。 唐·刘禹锡《闲坐忆乐天经诗问酒熟未》云:“案头开缥帙,肘后检青囊。唯有达生理,应无治老方。”后遂将青囊喻医书。

篇三:《病症别名》

1、急性期消炎,因为不是细菌引起的,所以不必用抗菌素,中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但不宜苦寒过重,越用凉药,肿块越不消。

(1)激素口服地塞米松,或者强的松治疗,逐渐减量,配合消炎药口服消炎治疗。

(2)同时中药口服温阳化痰,消肿散结。

2、慢性期用温热药——阳和汤加减。

3、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最重要。

发作间期,即伤口愈合期是最佳手术时机,可有些人认为病好了还做什么手术?等到再次红肿、破溃,如此耽误了很长时间。

(1)发作期间,必要时可以采取中药外敷缓解疼痛。

(2)同时与头孢类静滴消炎,破溃期间,积极换药,或者采取挂线疗法。

如果伤口不能愈合,待急性炎症消退,伤口最浅表时手术,这时手术后就有感染的可能。

4、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翻转乳晕,彻底清除病灶,清洁所有创面。

5、手术的技术关键是保持外形的完美,必需做乳头内翻的整形术。

治疗要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而定,但治疗的要点是手术切除有病的乳腺导管,以求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局限肿块时可将肿块切除,有脓肿形成时则作切开排脓,有瘘管者切除瘘管。有些病程过长的多数慢性瘘管或乳房严重畸形者,可以考虑作单位乳房切除。浆细胞性乳腺炎哪些病易混淆。

浆细胞性乳腺炎与非哺乳期化脓性乳腺炎、乳房结核,尤其是乳房结核破溃形成瘘管时,易与浆细胞性乳腺炎相混淆。有乳头内陷合并肿块时,极易与乳癌相混淆,故有时常需要局部活体组织检查来鉴别。[1]

手术步骤

(1)乳房下皱褶处做弧形切口或沿乳房外侧缘做纵向弧形切口。

(2)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

(3)从皮下脂肪组织开始,锐性解剖游离皮瓣,将其上翻,使之与乳腺组织浅面分离。

(4)由乳腺的一侧边缘开始分离,进入胸大肌筋膜浅面的乳腺后间隙,将乳腺组织完全切除。

(5)切除全部乳腺组织,保留乳腺部的皮肤及皮下组织。

(6)创口仔细止血后,在最低位置戳口,放置引流皮管或负压引流管,妥为固定。

(7)以胸带固定,适当加压。引流管在手术后24~48h内取出。术后5~7d拆线。 浆细胞乳腺炎能手术治好吗

浆细胞性乳腺炎治疗起来很棘手,目前的研究提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感染细菌以类结核杆菌的分枝杆菌多见,所以对普通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手术是治疗的一种选择,但是手术存在的问题是复发的机会较高,大约在20%左右,另外手术要求切除的病变的范围比较大,往往会造成乳腺外观的受损。目前对于乳腺炎病人,一般建议她们服用抗结核的三联药物,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每次每药一片,一日三次口服,需要口服一年,每三月复查一次肝功,治疗效果是不错的,复发的机会也比较小,对外观影响也不大。

注意事项 预防保健: 1、妇女应每年定期做乳腺检查,以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2、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经期和产褥期阴部的卫生。应注意保持乳头乳晕区的清洁,适当帮助清除分泌物,避免穿过紧的上衣和乳罩。 3、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体育锻炼,多进食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果。 术前准备: 应该对该病症状和相关的禁忌进行详细的了解等。术前正确诊断乳管内微小病变,使以乳头溢液为表现而无肿块的乳腺疾病患者的手术指征明确化,对鉴别正常导管或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提供了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

篇四:《许公岩名老中医经验》

许公岩

擅长湿证论治的许公岩

戴金素 佟秀民 整理

编者按 许公岩主任医师,河南开封人,他学习中医既无家传又无师承,靠刻苦自学成才。其治学态度严谨而坚韧,至今近90高龄,仍坚持每日读书数小时,数十年不辍,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功底。除熟读经典著作外,其方领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真谛,案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之妙诀。立方遣药味少力宏,配伍法度严谨,师古不泥。解放思想,力主中西汇通。

许氏在70余年的医疗实践中,擅长内、妇、儿科杂病的治疗。对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咳、痰、喘病的辨证论治的见解独到,以理脾法则治疗上述疾病而著称。他尤精于湿证的辨证论治,并创制“苍麻汤”为其治疗湿证的代表方剂。该方升脾宣肺化湿,通过主药苍术、麻黄的不同比例配伍,达到汗、利、化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因湿邪引起的一系列病证。

学术精华

一、精勤博览 灵活创新

许氏认为,祖国医学犹如浩瀚的大海,无边无涯,要想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它,不广学博览是不行的。他不仅自己数十年来手不释卷,勤奋治学,还常告诫弟子:集一生治学的经验,只有一条,要深钻,要学活。无论是经典著作还是历代名家医著,没有苦学深钻的精神,则不能得其实质与精髓。中医的经典著作,总是常读常新,每次读后都有新的意境和体会。他还说,学习务必从源到流,如果不首先学好四部经典著作,治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别是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典范,其方亦为后世立法制方之准绳,学好了,对临床辨证及深一步研读后世医学书籍就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许氏既重视经典著作的学习,也提倡广泛猎取后世医家之所长,取长补短,以广见识。他说,如果一味墨守经典而忽视后世医学,就如水

虽有源而流浅不长,木虽有本而枝叶不茂。他反复熟读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对书中所载的有效方剂反复揣摩,并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应用裕如。它如医史笔记,野史单方亦多收录,从而扩大了用药思路。正是由于他博览医林群书,故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为日常的临床实践打下了深厚的理论功底。

数十年来,由于许氏精勤博览,灵活创新,因此,临证中十分注意因人、因时、因地施治。他认为诊病首先要详查病人的寒热虚实,弄清舌象脉证,辨明受病脏腑等等,同时也应重视天时、气候、生活环境对病人的影响,所以无论时方、经方,用之于临床都不宜原方搬用,一成不变,要善于加减化裁,使之与病情丝丝入扣。若前人已效之方,不能合今人之病,就要善于结合现实病证,根据自己的经验拟方治疗。即使是自拟方药,只要能治愈疾病,又为何不是创新?难道《伤寒论》113方都是东汉以前的古方?仲景的立法处方不正是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的吗?因此,许氏身体力行,融汇各家之长以辨证论治,临床治疗中不断推陈出新,效果令人满意,求诊者接踵而至。

二、强调四诊辨证 尤重察舌辨脉

许氏诊病最强调辨证论治,他认为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部

分,是祖国医学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法,并且在临证中始终坚持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处处体现“辨证为主”的思想。许氏在辨证论治方面,力主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开。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 在诊断中,许氏始终把四诊辨证放在首位,强调四诊合参。认为问诊在于得其病情,别其寒温,审其虚实,反对“医者不屑问,病者不肯言”的态度。闻诊以辨别声音之韵为主要,以五声五音五脏之变,声音相应为无病,反则乱而为病,盖情志之表现,为内有所感,而发于外也。其他如语言、呼吸、咳嗽、嗳气、呃逆、呕吐等声,皆可据以为诊。闻诊除听声外,还包括嗅味,亦应重视。

许氏以为,望诊要观神、察色,审体质,别形态,尤以舌诊更为重要。经长期观察,潜心研究舌脉方面的异常变化与疾病的有机联系,并总结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在舌象方面发现了纵裂舌、横裂舌、龟裂舌的病机病理,揭示了舌象与机体各系统病理改变的关系。如嗜茶嗜酒者,嗜饮生冷者舌质、舌苔及口唇所呈现特有的病理变化。脉象方面,在认真总结前人二十八脉的基础上,发现了久服抑制药物而呈现的“模糊

脉”,心气不足而呈现的“动”脉,肝气郁滞长久而呈现的沉滞不起的脉象等等,从而大大丰富和完善了四诊的内容。由于他丰富的四诊经验,往往在舌脉方面一个微小的变化,均能被及时发现而作为指导辨证施治的有力依据,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治疗法则,故屡屡收效神奇。许氏同样认为四诊辨证也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综合过程。他指出:四诊要入微,辨证要精详,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明察秋毫,切中要害。在辨证施治的过程中,“整体观念”是他的又一显著特点。他认为:“一种疾病的形成,无论是病因病理的简单或复杂,具体在生理上造成的病理影响本是机体生理的全面改变。因此在临床具体论治时,就必须从整体出发,永远不忘人体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一种病或某一个阶段或某一个症状,甚至在整个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所影响的病机病理更是多方面的。不了解这一点,论治则只是主观愿望,就不能切合客观实际。”他把人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决不被局部的表面现象所迷惑,确定治疗大法往往不只是考虑病人的局部症状,更不把改善症状作为治疗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把调整机体的脏腑机能作为治疗的法则。因此他开出的处方往往不能被一般医生所理解,故而有医林怪杰之雅称。

三、处方用药 师古而不泥

许氏一向遵经重道,对医经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立方遣药以仲景

为龟镜。他的方药简练,方小药重,力专效宏,效果卓捷,常常是小方治大病,简便廉效,有鲜明的独特风格。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潜心研究药物性味,精心筛选比较,认真观察并总结出各类药物的独特效能,并不断提高用药技巧。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苍术、麻黄、甘草、蒲公英、胡黄连、莱菔子、乌附片、诃子肉、肉苁蓉、仙茅、仙灵脾、五倍子等药物的独特效能以及药物间的配比关系,使用药物技巧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如苍术、麻黄用量比例与效能的关系;胡黄连化降湿浊的独特功效;蒲公英祛血分湿热、解肌清热作用;莱菔子宽中下气,其用量变化及配伍在治疗呼吸道疾患中所发挥的独特效能;诃子肉、甘草之补肺作用;重量甘草的益气功能在治疗虚证气管炎中的运用等,分别均有丰富的经验总结。1987年11月他作为一名中国代表在“自然医学国际会议”上发表了《甘草在临床的使用》的学术报告,受到了中外人士的高度重视和一致好评。正是由于他对药物性能及配伍深层次地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故而其方剂大大精简,少则一、二味,

多则七、八味,且配伍巧妙,用量超常,令医界同行叹为观止。许氏一贯反对墨守成方,他认为:病因多变,疾病无定,故应审证求因,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故凡是跟随他学习过的医学同道均认为他一病一方,方方均新,很少雷同。许氏一生简朴,历来反对铺张浪费,在其用药方面也得以充分地体现。他主张在理法方药上应遵循“简、便、廉、效”的原则。即处方要简、药物要便(即便于配制)、价格要廉、效果要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以精当的方药,低廉的价格而治愈多年痼疾的患者比比皆是。

四、解放思想 赞同中西汇通

许氏生于清末,先后经历三个时代,但他从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是思想开明,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从他学习中医伊始就对祖国医学中的封建迷信思想持批判态度。在学习过程中,他力图用科学的道理来揭示中医治疗的原理,并不断用现代医学观点来拓宽自己的思路。他说:“搞中医不能死水一潭,要生动活泼,凡有用的东西,都应兼收并蓄,化为神奇。”许氏最欣赏近人张锡纯的治学主张,虽到耄耋之年,仍虚心学习西医的诊断技术与检验知识,志在“西为中用”,使中医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早在40年代他就用现代生理学和解剖学的观点写出了“脉学研究”等理论著作,从血液流动与血管的关系上解释中医的脉象变化,在中西医结合上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建国后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他又系统学习了现代医学知识。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经常参考西医学的有关内容。在病因和发病机制上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对指导中医的临床实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治疗脊髓侧索硬化症、慢性口腔溃疡、肺源性心脏病、喘息性支气管炎、糖尿病等都是在参考了西医学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制订出中医治疗的理想方案,并收到了显著效果。在学术研究上他一贯反对浮夸作风、江湖习气,主张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许氏一生不追求名利,只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天职,表现了他崇高的医务道德。在年迈体弱的今天,仍不顾领导和家人的劝说坚持医院门诊。他说,一想到慕名而来的病人我就坐不住,哪怕一周出一个小时门诊,我的心也踏实。

临 证 特 色{对医生的雅称}.

一、变通古方 师古而有创新

许氏在中医学术上勤求古训,认为学习好经典著作是学好中医的基

础和关键。提倡学习要有创造性,要能应用古典医籍的理论、观点来指导临床实践,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他对于《金匮要略》及《伤寒论》的研习及灵活运用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范例。

(一)师承古方 选药精当

许氏主张临证必须在辨明医理的基础上,用药精当。他认为古方之

形成,固然是前人治疗经验的总结,又经过反复使用证明其特效而成为后世的楷模。但使用古方时,切忌生搬硬套,胶柱鼓瑟,必须在辨证下

化裁,重新组合,使之符合当时具体病情,这样才能切中病机而取效。

如苍术、麻黄合用,始见于《金匮要略》中第二十条:“湿家身烦

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经文中所指麻黄加术(白术)汤是寒湿与表里之湿同治的理想方剂。然而许氏经过多年反复探索,选用苍术配麻黄治疗脾虚湿困之证效果更理想。苍术以其辛温之气燥湿健脾,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麻黄辛温有发汗、利尿、宣通肺气、通调下输之功,两药相合,可除湿滞,又能恢复脾肺升降水液运化之功能。许氏用苍术配麻黄治疗慢性气管炎湿痰中阻及湿痰蕴郁两型,加莱菔子、桔梗、瓜蒌、半夏、胡黄连以宽中化降湿痰,以复脾肺之升降,效果常令人满意。另外,苍术、麻黄与不同药物配伍,可治疗不同部位之湿邪。如湿邪偏重在表在头部多配以白芷、藁本;湿入筋骨多配以木瓜、茯苓;湿邪内蕴在肺多配以干姜、甘草;湿邪中阻多配以莱菔子、生姜;在肠多配以胡黄连、莱菔子;在脾多配以吴茱萸、干姜;在肾多配以附子、干姜、泽泻;在膀胱则加木通、泽泻;湿邪在周身多配以白芥子、木防己等。根据四诊辨证,灵活化裁,随证加减,可广泛用于因湿邪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湿证。

(二)甘草配伍 通阳益阴

《伤寒论》中桂枝汤为辛温解表的著名方剂。许氏剖析成桂枝、甘

草辛甘化阳,有通阳作用,生白芍、甘草酸甘化阴,有益阴作用。通阳与益阴均以甘草和中益气为前提。特别在久病体虚的情况下,不能用大方急补,否则,首先易造成脾胃受累。当以不同药物配合甘草以恢复脾胃运化为急务。从气阴亏虚看,具体到各脏则有所不同。如久咳为肺阴亏虚,选用乌梅配甘草;心阴亏虚,用五味子配甘草;肝阴亏虚者,用

篇五:《中药药名别称》

雪上一枝蒿:为毛茛科植物短柄乌头的块根。处方别名:铁棒锤、雪上一枝蒿 狼 毒:为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或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月线大戟的根。处方别

名:狼毒、续毒、川狼毒、红狼毒、白狼毒

甘 遂: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根。处方别名:甘遂、甘泽、重泽、苦泽、甘蒿、

陵泽

三 七 :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商品规格:主根分60头、80头、120头、无

数头。茎基称:剪口;支根称:筋条;更细的根称:绒根。

处方别名:三七、田七、参三七、汉三七、旱三七、田三七、田漆、滇七、山漆、

金不换、文山七(产云南文山)

混淆品:菊三七: 为菊科植物菊叶三七的块根。菊三七、土三七、水三七。

竹节三七:为五加科大叶三七的根茎。竹三七、竹节三七 竹节参{对医生的雅称}.

土三七: 藤三七,为落葵科植物落葵薯的块茎。土三七 藤三七

血三七,为薯蓣科薯莨的块根。血三七 朱砂七 红孩儿

景天三七,为景天科多种景天的根。景天三七

枯萝卜: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老根。处方别名:枯萝卜、气萝卜、仙人骨、仙

人头、地骷髅、地枯萝、空莱菔、老人头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处方别名:白附子、制白附、禹白附、

盐附子、独角莲、白波串、牛奶白附、鸡心白附

混淆品: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处方别名:关白附、竹节白附

天葵子:为毛茛科植物紫背天葵的块根。处方别名:天葵、天葵子、天去子、天

葵根、紫背天葵子、夏无踪、两头尖、千年耗子屎

防 己:为防己科植物粉防己的根。处方别名:粉防己、汉防己、防己、粉寸己、

解离、石解、石蟾蜍

混淆品:广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广防己的根。广防己

汉中防己:为马兜铃科植物异叶马兜铃的根。汉中防己

木防己:为防己科木防己的根。处方别名:木防己

射 干:为鸢尾科植物射干的根茎。处方别名:射干、寸干、扁竹、扁竹兰、鬼

扇、老君扇、开口箭、乌蒲、黄远

混淆品:白射干:为鸢尾科植物白花射干的根。处方别名:白射干、土射干

穿山龙:为薯蓣科穿龙薯蓣的根茎。处方别名:穿山龙、穿地龙、川山龙

常 山: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处方别名:常山、鸡骨常山、蜀漆根

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根。处方别名:何首乌、首乌、制首乌、地精、

夜合、赤葛、赤敛、红内消、九贞藤、马肝石、山奴、山哥、山翁

白首乌:为萝??科植物大根牛皮消的块根。处方别名:白首乌、和尚乌、泰山首

乌、泰山白首乌

川 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母根。旧时将该植物称“乌头”,只有独根、无子根者称“天雄”;通常将子根称“附子”;若再有小子根,称“侧子”“漏篮子”。亦有将母根作“草乌”、子根作“川乌”的;处方别名:川乌头、川乌、

制川乌、千秋

草 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的块根。处方别名:草乌、草乌头、制草乌

防 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根。处方别名:防风、文风、屏风、回风、北风、风肉、关防风、东防风、口防风、山防风、黄防风、青防风、铜芸、茴芸、茴草、

百枝、百蜚

混淆品:川防风:为伞形科植物短裂藁本的根。川防风、竹节防风、西风

附 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旁生块根。处方别名:附子、熟附子、侧子、乌附

子、乌附块、黑顺片、黑附子、明附片、熟附片

当 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处方别名:当归、全当归、秦归、秦当归、西当归、酒当归、炒当归、归头、归身、归尾、归须、乾归、干归、甘白、干白、

文无

白 术: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处方别名:白术、於术、于术、冬术、广术、

贡术、杭术、于潜术、仙居术、吃力伽、炒白术、焦术、焦白术

莪 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温郁金的根茎。处方别名:莪术、文术、蓬术、蓬莪、蓬?D、蓬莪术、蓬莪?O、?D术、?D药、莪?D、羌七、波杀、醋莪

苍 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北苍术的根茎。处方别名:苍术、仙术、茅术、赤

术、茅苍术、关苍术、北苍术、泔苍术、焦苍术、

麦 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处方别名:麦冬、寸冬、麦门冬、川麦冬、

浙麦冬、杭麦冬、沿阶草、爱韭、忍陵

天 冬:为百合科植物天冬的块根。处方别名:天冬、门冬、天门冬、炙天冬、

地门冬、浣草、天棘

浙 贝:为百合科植物浙贝母的鳞茎。处方别名:大贝、大贝母、浙贝、浙贝母、

珠贝、元宝贝、板贝、象贝、象贝母、象山贝母

川 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鳞茎。处方别名:川贝、川贝母、松贝、松潘贝、贝父、贝母、青贝、炉贝、勒母、尖贝、勃

母、母龙精、阿皮卡

伊 贝:为百合科植物新疆贝母、伊犁贝母的鳞茎。处方别名:伊贝、伊犁贝母、

新疆贝母

平 贝:为百合科植物平贝母的鳞茎。处方别名:平贝、东贝、北贝

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土贝母的块茎。处方别名:土贝、土贝母、假贝母

知 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茎。处方别名:知母、光知母、毛知母、肉知母、

盐知母、?h母、地参、沈燔、昌支、?y母、儿踵草

秦 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的根。处方别名:秦艽、麻花艽、小秦艽、大艽、西大艽、酒秦艽、秦仇、秦爪、秦纠、秦胶、左扭、

左拧、左拧根

藕 节:为睡莲科植物莲的根茎节。处方别名:藕节、午节、光藕节、藕节疤、

藕节炭

藁 本:为伞形科植物藁本、辽藁本的根茎及根。处方别名:藁本、辽藁本、川

藁本、西黄藁本、西芎、藁茇

薤 白: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的鳞茎。处方别名:薤白、九白、九白头、山薤、

介白、茭白、野白头、薤白头、莜子、野薤、贼蒜、乔葱

川 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其茎节称:“芎苓子”。处方别名:川芎、芎??、芎穷、胡芎、杜芎、抚芎、京芎、台芎、西芎、雀脑芎、九元蟊、酒芎、

山鞠穷、山鞠芎

白 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根。处方别名:芍药、白芍、白芍药、亳芍、亳白芍、杭芍、杭白芍、炒白芍、焦白芍、酒白芍、花后、冠芳、艳友、余容、何离、

玉斗、伏丁、伏王、玉魁、天魁

赤 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川赤芍的根。处方别名:赤芍、赤芍药、川赤芍、

草芍药

生 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茎。处方别名:生地、地黄、生地黄、干地黄、

淮地黄、怀庆地黄、大生地、地髓、地黄炭

熟 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茎,经黄酒拌蒸晒干而成。处方别名:熟地、熟

地黄、大熟地、熟地炭、还元大品

玉 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处方别名:玉竹、肥玉竹、炙玉竹、葳蕤、

葳参、萎香、萎蕤、萎?m、西竹、海竹、津竹、广竹

贯 众:为多种蕨类植物的根茎,2005版药典只收载了绵马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处方别名:贯众、贯仲、贯中、管仲、黑狗脊、

百头、东北贯众、紫萁贯众、绵马贯众

锁 阳:为锁阳科植物锁阳的肉质茎。处方别名:锁阳、锁严子、锈铁棒

两头尖:为毛茛科植物红背银莲花的根茎。处方别名:两头尖、草乌喙、竹节香

百 合:为百合科植物百合、卷丹、细叶百合的肉质鳞叶。处方别名:百合、炙

百合、蜜百合、番韭、强瞿、中庭、中逢花、蒜脑??

墓头回:为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糙叶败酱的根。处方别名:墓头回、墓头灰、

箭头风

列 当:为列当科植物紫花列当、黄花列当的全草及根。处方别名:列当、草苁

蓉、花苁蓉、不老草

黄 连:为毛茛科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云连的根茎。处方别名:黄连、元连、味连、雅连、云连、鸡爪连、川连、王连、支连、宣连、古连、川黄连、峨嵋连、

古勇连

胡 连:为玄参科植物胡黄连的根茎。处方别名:胡连、胡黄连、藏胡连

马尾连:为毛茛科植物多种唐松草的根茎及根。草黄连、马尾连、马尾黄连、金

丝黄连、唐松草根

细 辛: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华细辛的根及根茎。处方别名:细

辛、辽细辛、华细辛、小辛、少辛、北细辛

黄 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膜荚黄芪的根。处方别名:黄芪、元芪、黄耆、棉芪、红芪、西芪、口芪、抽芪、卜奎芪、浑源芪、大岚芪、炮台芪、大有芪、

炙耆、独根、百本、芰草、王孙

黄 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处方别名:黄芩、元芩、枯芩、淡芩、淡黄芩、子芩、条芩、片芩、经芩、宿芩、北芩、鼠尾芩、黄金茶、黄文、空肠、内虚、

腐肠、印头、??妇、酒芩、黄芩炭、土金茶根

白 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杭白芷的根。处方别名:白芷、香白芷、杭白芷、

川白芷、会芷、苻蓠、白??、香棒、泽芬、芳香

白 芨: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块茎。处方别名:白及、白芨、白根、白给、紫兰、

连及草、羊角七、雪如来

远 志:为远志科植物远志、卵叶远志的根。处方别名:远志、远志肉、炙远志、

小草、线茶、?@饶、细草

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的肉质茎。处方别名:肉苁蓉、大云、大芸、寸云、寸芸、淡大云、淡苁蓉、酒苁蓉、肉松蓉、金?S、金笋、纵容、肉松容、碧水龙、

黑司命

香 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处方别名:香附、香附子、草附子、附米、莎草根、黑香附、雀头香、候莎、夫须、三棱草根、制香附、四制香附、七制香

附、醋香附、抱灵居士

漏 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根。处方别名:漏芦、祁漏芦、鬼油麻

混淆品:禹州漏芦:为菊科植物蓝刺头、华东蓝刺头的根。禹州漏芦、和尚头、

蓝刺头

商 陆:为商陆科植物商陆、垂序商陆的根。处方别名:商陆、商六、山萝卜、

当陆、章柳、张果老

人 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野生的称“山参”、“高丽参”;栽培的称:“园参”、“移山参”。商品规格有很多种:野生参、移山参、朝鲜参、园参;加工方法不同又分为:红参、边条参、糖参、白参、生晒参、白干参、掐皮参、大力参。处方别名:人参、红参、直别参、白参、生晒参、高丽参、大力参、人??、

棒棰、朝鲜参、朝鲜人参、黄参、吉林参、神草、金井玉阑

西洋参:为五加科植物西洋参的根。处方别名:西洋参、洋参、花旗参、种洋参、佛兰参、顶光参、正面参、广东人参、正光结参、西洋人参、粉光粉、原皮西洋

参、粉光西洋参

党 参: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的根。处方别名:党参、台党、潞党参、西党、汉中党、文党、文元党、晶党、东党、辽党、中灵草、上党人参

混淆品:明党参:为伞形科明党参的根。明党、明参、银党、明党参、明沙参、

粉沙参、山花

北沙参:为伞形科珊瑚菜的根。处方别名:沙参、北沙参、莱阳参、莱阳沙参、

条参、北条参、辽沙参

篇六:《中医基础理论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试卷1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一试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1个最佳答案,并将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答题卡内。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分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金元时期的“金元四大家”中,称为“寒凉派”的医家是

A 张从正 B 刘完素 C 李杲 D 朱丹溪

2、阴阳不能相互维系,可出现

A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 B 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 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 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3、在五行的关系中,若金气不足则

A 火乘金,木侮金 B 金乘火,木侮金 C 金乘木,火侮金 D 火侮金,木乘金

4、六淫致病季节性最强的邪气是

A 暑邪 B 湿邪 C 寒邪 D 火邪

5、手阳明经的循行方向是

A 从手走足 B 从手走胸 C 从胸走手 D 从手走头

6、心包络, 简称” 心包”, 亦名

A孤府 B膻中 C精明之府 D水谷之海

7、属肝的“五体”

A筋 B 骨 C肉 D 脉

8、下列属五行火系统的是

A肺 B 黄 C甘 D 南

9、致病后可出现秽浊不清症状的病邪是

A风 B 寒 C湿 D 火热

10、汗孔别称为

A 贲门 B 气门 C吸门 D 魄门

11、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海 B 肺为气海 C冲脉为十二经之海 D 肝为血诲

12、“肺为水之上源”的主要依据是

A肺之通调水道 B 肺之布散水液 C 肺之输精于皮毛 D 肺为脏腑之华盖

13、六腑生理功能的共性是指

A泌别清浊 B 传导糟粕 C 排泄水液 D 传化水谷

14、胆汁的生成主要依靠

A 肾之精气 B 脾胃水谷之精气 C 肝之余气 D 心之营气

15、以下哪种说法对

A脾喜润恶燥主升 B 脾喜燥恶湿主升 C 脾喜润恶燥主降 D 脾喜燥恶湿主降

16、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机能话动的气是

A 元气 B 宗氕 C 营气 D 卫气

17、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 脑 B 髓 C 胆 D 命门

18、下列五脏在志中错误的是{对医生的雅称}.

A 心在志为喜 B 脾在志为思 C 肺在志为惊 D 肾在志为恐

19、统藏失司而出血反映哪两脏的病变

A 心肝 B肝脾 C 心脾 D 肝肾

20、症见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可诊为

A 心脾两虚 B 心肾不交 C 心肝血虚 D 肝脾不和

21、血的生成与哪个脏腑的关系最密切

A肝 B 心 C肺 D 脾

22、出现畏寒喜暖,是气的哪一项功能失常

A防御作用 B 温煦作用 C气化作用 D 推动作用

23、下列不属于津液的排泄途径是

A汗 B尿 C呼气 D 呕吐物

24、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与奇恒之腑关系密切的是

A 正经 B 奇经 C 经别 D 别络

25、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

A 阳气 B 气血 C 津液 D 肾精

26、瘀血引起出血的特点是

A 出血量多 B出血量少 C 出血伴有血块 D 出血色鲜红

27、阴胜则寒属于

A内寒证 B假寒证 C 虚寒证 D 实寒证

28、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时,称为

A 气滞 B 气闭 C 气逆 D 气脱

29、见肝之病,先实脾气,此治疗属于

A早期治疗 B 扶正祛邪 C 急则治标 D先安未受邪之地

30、下列哪种治法属反治法

A 热者寒之 B 热因热用 C 阴病治阳 D 阴中求阳

二、多项选择题:(从每一试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或2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其答案的英文字母代码填入答题卡内。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分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何种情况应先祛邪后扶正

A 祛邪为主兼扶正反会助邪 B 邪盛正虚而尚能耐攻者

C 正虚不盛而邪势方张 D 微实微虚者

2、气逆病变多见于哪些脏腑

A肺 B 肝 C 肾 D 胃

3、发病类型包括

A合病与并病 B 徐发 C继发 D复发

4、疠气形成和疫病流行的原因有

A气候反常 B 暴饮暴食 C 社会因素 D预防隔离差{对医生的雅称}.

5、肺主肃降的生理功能包括

A吸入清气 B运行血液 C下输水津 D保持呼吸道洁净

6、发的生长润泽与枯落, 取决于

A宗气 B 血液 C 津液 D肾之精气

7、人体经络系统中主要组成部分是

A经脉 B 脏腑 C 络脉 D皮部

8、气和血互根互用功能失调的病理变化有

A气滞血瘀 B 气不摄血 C 气血两虚 D气随血脱

9、属损其有余的治疗方法是

A清泻阳热 B 滋补阴液 C 温散阴寒 D益气固阳

10、走向手指末端的经脉是

A手太阴经 B手厥阴经 C 手少阴经 D 手少阳经

三、填空题:(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并使试题所叙述的内容正确无误。本大题共20空,每空0.5分,共10分)

1、李东垣治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后世称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阴阳最初的涵义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称为娇脏;________________ 为肾之标;_____________-为血府。

4、真寒假热的病机是 ______________,应采用的治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反证是从______________追溯和推测原因,并加以_____________ 的一种逆向思维方法。

6、_______________为心之苗,心寄窍于_________________。

7、水湿痰饮形成之后,湿多困阻__________为主;水饮多留积__________、腹腔及肌肤。

8、金克木,若因金过强,过分克木,称为 ____________;若因木本身虚弱,不能任受金的克伐,而出现克伐太过称为 _________________ 。

9、元气根源于_________________,又赖 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人与环境的关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方面。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五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奇恒之府:2、 精:3、 治病求本 4、 血瘀 5、 阳盛格阴

五、是非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刘完素倡“相火论”,用药以寒凉为主,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

2、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变化。( )

3、肾病影响到肝脏,称为母病及子。( )

4、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

5、头在人体,其位最高,故有“华盖”之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