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时间:2021-10-26 17:41:18 节日作文

【篇一】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因其融文、图、形、声四位一体,更有动画、录像、录音的效果,颇受老师青睐。但是,笔者在近段的听课活动中却发现,不少课堂多媒体教学陷入误区,值得反思。一、几种误区    1、粗制滥造表现在教师将多媒体使用作为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没有根据学生的需要和教学的特点实施教学。使用的课件不尽人意,粗制滥造,为使用而使用,出现了画面色彩失真、颜色使用不当、画面色彩花里花哨、音乐与文章感情失调等毛病,学生如雾里看花,着实摸不着边际。     2、华而不实表现在教师把多媒体当作“全能选手”,展示在课堂这一赛场上。一堂课下来,尽是多媒体的身影。从课题到字词句段一是没有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每堂语文课都应当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     能力、习惯的培养,乃至品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耐于课堂教学。因此,语文课中多媒体也应以学生为核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二是没有树立正确的教学观。上述几种误区的出现都是过分强调多媒体的作用,突视了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内涵。为此,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的作用是为了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从学生的角度来认识多媒体,使用多媒体。二、采取对策     1、精心制作课件课件制作应摒弃以教为主角的设计理念,从服务学生这一主旨出发,把握好教性、科学性与艺术性这三个向度,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而展开,力求直观与生动,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课件,做到内容科学,画面简洁,信息量大,调用灵活,并适合辅助课堂教学,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且不受课件左右与约束。     ①巧选题材在实际教学中,并非所有的教材都必须制成多媒体课件。许多知识,通过幻灯、投影、模型展示、录音录像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选择题材显得尤为重要。选择题材要求精准、恰当。如课文中的观察着眼点、认知的模糊点、想象的着力点、记忆的知识点等都可作为课件制作的题材。     ②精心制作一个优秀的课件,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情的陶冶、美的熏陶。制作课件时,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精心设计与主题相吻合的界面、屏幕元素,把握好字、形、像、声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让课件富有生命力。同时,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     2、选准使用时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针对学生随时变化的心理状态,不失时机地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①、引起兴趣多媒体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得到启发,怀着兴趣去学习新知。如教学《海滨小城》,在学生预习的前提下,一开课使用计算机创设情境:海天之间,不时有白色的海鸥掠过,忙碌的海港汽笛声声,绿树成荫的庭院中,花儿竞先开放……这样把课本上的内容由抽象到具体,把虚的变实,把情和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刚上课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②、激励欲望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停留在浅尝辄止的层面上,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读书,进入深层在学习当中,多媒体的运用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如《海滨小城》,学生了解海滨与小城的特点后,此时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深入欣赏海滨小城的优美典雅,再次激励学生深入学文的欲望。    ③、引导迁移许多文章的构段方式较为相似。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景,《林海》“岭”、“林”、“花”三段,《海滨小城》的“海滨”与“小城”。教学中,可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以一点为学习的重心,启发点拨,并及时总结学法,进而迁移学习其它段落。     ④、提供反馈心理学研究表明,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多媒体教学利于帮助教师采用多样信息输入,进行教学反馈。如《海滨小城》一文,学完全文之后,教师可出示课文中相关画面(海景、海港、海边)(庭院、街道、公园),让学生给画面配上解说词,学生读文配乐,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优化使用过程多媒体课堂乃画面、视频、图像、声音高度融合而成的,教学中当高度整合、优化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     ①、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以其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声像同步、三维演示之功弥补了传统教学之不足,直观形象地突出重点,使抽象事物形象化,模糊事物清晰化,笼统事物概括化,缓解教学坡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全神贯注》这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而后,引导学生读文品句,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精神完全了然于胸。     ②、难点突破语文教材中知识丰富,有些知识学生不太熟悉,更不用理解。课堂教学中若能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有利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深化,落实知识点。如《草船借箭》的教学,“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掉头呢?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如果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慢慢演示,使整个过程清楚明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他们很快地能直观地理解“船掉转头”兼有“增大受箭面积,保持船体平衡”一举两得之功。实践证明,运用CAI手段,使学生从课文描述的景象中产生立体感知形象,唤起他们的想象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有利于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培养。     ③、模糊重现小学生年纪小,生活经验尚不丰富,认识事物也不够全面,在学习中容易处于半清晰的状态。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模糊处重现真面目。《蝙蝠和雷达》文中,蝙蝠的飞行原理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似乎已触摸到了,“雷达”也有所感知,但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一问题学生容易处于模糊状态,学生似乎从文中的描述中隐隐约约寻找到它们的相似点,但又难以表达出来,“道不清,说不明”,似懂非懂。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演示,“蝙蝠边飞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与“飞机通过雷达利用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遇到障碍物,传到接收器显示在荧光屏上。”于是,学生脑中的浑沌全然清晰无疑。     ④、空白凸显为了表达的需要,许多文章     往往留有“空白”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效,填补空白,让“空白”凸显。《三味书屋》文中讲到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毫不松弛地奋斗了一生。”多媒体的使用可带领学生走进鲁迅,知道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笔为枪,顽强地同中国人民头顶上的“三座大山”抗争的故事。同时,适当地介绍鲁迅先生的文章《朝花夕拾》、《故乡》等。这样,通过现代教学媒体,充实文中“空白”处,使课堂更加紧凑,内容更为丰富,也延伸了课文内容,体现教学的延续性,形成大语文教学观的氛围。 

月是故乡明

【篇二】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切实转变传统观念,大胆用活新教材(人教版教学论文)石太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许多教师都尝试着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教学,有些条件好的学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家常便饭;学生们确乎也已“动”了起来,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热热闹闹,蔚然成风。可是在实际效果的检测中(比如考试),学生们往往抓耳挠腮,回答问题抓不住要点。对此,学生们是一脸无辜与茫然;老师们则是怨声载道,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笔者手头上有几本“必备书”――教案集,封面上都有醒目的“新课改理念”几个字,可是翻开一“我何尝不想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但这得花多少课时呀!这不影响教学进度吗?”说到底,我们的老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教材”误区中走出来,唯恐教参涉及的问题没有讲到;教师还是被教材(或教参)牵着鼻子走,学生则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彼此都缺少自主探究的空间。所谓“新课改理念”无非是新瓶子装老酒,表面花里胡哨,骨子里依然是旧观念、老套套在作祟。因此,学生也养成了一种依赖心理,缺少主动探究的习惯,更不用说质疑问难了。结果自然是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一旦需要独立思考问题时,便出现上述的现象。反思我们的教学,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首先是教师教材观的转变。教材观作为对教材的价值、作用、评价标准和处置方式的基本看法,从根本上影响教师的教学活动。传统的教材观以教材为中心,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教材被当成“记忆的小册子”和课堂上唯一的教学工具,不能有丝毫的触犯。教师能够将教材讲透讲好,便是基本功;倘若能讲活,便是最高境界了。其结果是“使孩子们宛如被针钉住的蝴蝶,牢牢被束缚在教材上,无奈地拍打着贫瘠的获得些许知识的翅膀”〔郭小明语〕。而新的教材观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进行对话展开教学活动。叶圣陶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的材料,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其次,用新的教材观指导教学活动。具体表现为:第一,教学目标要从实际出发,落实到实处。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前提,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有的放矢。有位老师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时,针对学生作文中只见叙述缺少描写的现象,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在课堂上有层次地加以引导,并让学生当场习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找到教材信息与学生需要的契合点,才能制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来。第二,教学内容设计的灵活性。有些教师容易犯教学模式化的错误,每《珍珠鸟》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体味人与动物之间充满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斑羚飞渡》采取重点研读“斑羚飞渡”时的那一幕场景,并适时补充了“生命的跪拜”和“雪地营救”的故事,让学生的情感受到极大的触动,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布封的《马》是一篇科学小品,我采取了比较阅读的教法,让学生将家马和野马的内容进行对比,了解两种状态下马的不同生存状况,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两种马的不同情感,引发学生对人与动物的关系作更深入的思考。 

【篇三】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浅谈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各学校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许多教师也购置了计算机。在教学之余,制作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吻合程度看,还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对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但由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还处于实验阶段,还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

一、片面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容量过大,信息难以消化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有的教师由于片面追求课堂教学效率,认为教学效率就是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误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增加知识传授密度,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因而,教师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使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人灌”变“机灌”成了某些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点。如我校有的教师为了赶教学进度,两节课的内容全在一节课上展示完,让学生不停的抄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抄累了,却对所抄的知识不理解,教师还如释重负的觉得任务完成了。其实,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教师的授课内容不能过于追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求数量,要多给学生交流、反馈的机会,让学生慢慢“消化”。从这个意义上看,知识是无法灌输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教学设计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不适度、不恰当地选择课件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二、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利用多媒体教学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和学生的再创造。有位数学教师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中12条棱的数法时,用计算机将12条棱的数法一一展示给了学生看,于是学生的确很快掌握12条棱按相对位置关系数的方法。但实际上不是“授人以渔”,而是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如果先让学生自由数,在数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最后学生会有多种不同的数法,然后再利用计算机演示,让学生从中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最优方法,这样真正揭示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既训练了学生多角度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发散了思维,培养了思维的选择性,岂不更好?

三、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和解说员,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

多媒体在教学运用中是有优势的,但应该使其成为实施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教师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德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如,语文老师的一笔好字,会使很多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会激发很多学生的朗读热情,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做到的。我听过许多节多媒体语文课,发现大多数老师从头到尾不用粉笔写一个字,只有大屏幕的标准字体,老师只是一个放映员。老师只把课件中的内容从头到

尾解说一遍,这跟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有什么区别呢?区别是:一个是屏幕而一个是书本,学生依然是一个被灌输的对象。有些教师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依然摆脱不了满堂灌的教法,换汤不换药,自己一个人常唱独角戏,师生很少交流,致使学生失去兴趣,上课说话、打盹、睡觉等。如我校有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把知识点归纳后全部展示在大屏幕上,独自讲解、举例证明,学生没有交流、质疑的机会。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得口干舌躁,学生听得烦躁不已。其实,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该面对全体学生,多让学生参与讨论、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上这些教学误区的存在确实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必须走出误区,从根本上改变观念,真正发挥多媒体资源的作用。如何走出误区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意把握使用多媒体资源的“度”

教师要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因科因课制宜。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其明显的优点,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因而教师切忌为了一节课让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点而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文科教学要注重对教学情景的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而不是整节课的充当放映员;而理科教学则重在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着眼点在一个“理”字。所以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能仅仅为了追求动态效果、直观性、演示性、内容的数量,而是要符合学科自身教学规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而弥补学科教学手段的不足。

2、正确处理好“人机”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叶圣陶强调“教师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把教

师的思路、学生的思路和课文中作者的思路融为一体,才能获得教学的成功。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比如,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如用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可以加上超级链接,用Authorware制作的课件可以充分利用交互图标,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教师应注意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认知中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进程和方式,做到有的放失,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3、把好多媒体教学的方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使用技术时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如果过分强调课件的作用,则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和推理的单一化、静止化。在使用多媒体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忽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多媒体展示。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介入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点拨下,学习知识,理解本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发展,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时要灵活掌握,才能使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发展少走歪路,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字数:2779)

【参考文献】

1、《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初探》,作者:樊志华,烟台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2、《多媒体技术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 2006-06-01。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作者:罗化瑜等。重庆29中出版。

【篇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多媒体也进入了中小学教学领域。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观摩课、课件展示和评比等活动也产生了。近年来,我县也举行了此类活动,老师们各显其能,制作的课件各有特色,表现出较高的水平。但在具体课堂的应用中,与学生认知发展的吻合程度看,还存在着一些误区,那么该如何来充分运用好媒体,如何恰当的用好媒体,真正发挥媒体的功能,起好辅助教学的作用呢?

一、追求表面,处处滥用

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在教学过程中它仅仅是一种媒体,起辅助作用。可有的老师误认为是一种“全能媒体”。他们片面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扩大化,整节课不论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等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一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条件下用,如何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既然多媒体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所以课件的好坏应该体现在其使用效果上,使用课件时,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那种为了赶时髦,为运用而运用的做法将会造成教学的失误。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课里,仅使用了5分钟的多媒体手段,然而, 听课的老师几乎都认

为那是一节最成功的多媒体教学课。可见媒体使用不再于多而在于精。如“圆的认识”的一堂课上,为让学生建立圆的概念,先呈现出几个实物,再把实物慢慢抽象化,这样使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和逐步抽象的过程中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因此,恰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还需吃透教材,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课堂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把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通过音响、色彩、动画等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稳定、持久,思维更为积极活跃,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课件却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如:在一节教学课上,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题,呈现出一副迷宫内写着算式的画面,然后问:“你能计算这些题吗?”没几个学生回答。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迷宫吸引住了,根本没看到那几道算式。再如有些语文课件在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时,大量调用一些音像图片资料。某些历史题材的影片剪辑,人物讲话录音、图片文字资料等。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在不失时机发挥媒体作用的同时,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合理使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不容易观察到的事物用媒体充分显示出来,调动学生的视觉直观功能,为突破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数学课上,

数学知识都比较抽象,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计算机则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如:数学课上教学“相遇问题”时,运用了两辆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的直观动态演示,显现两车相遇的全过程。通过几次演示后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弄清了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路程之间的关系。再如小学低段教学数“一堆方块有几块”时,由于孩子空间观念较差,很难数出几块,这时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叠方块和移方块的过程,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这样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而动态的画面与学生的思维活动紧密相联,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发挥,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得到发展。

三、粗制滥造,无的放矢

运用多媒体,就是希望在声、光、色、图的配合下,来营造一种赏欣悦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有的课件就不能尽如人意,反而影响了课堂效果。如有一堂语文课,为了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竟跳出了一幅水粉画,色彩黯淡,模糊不清,真是大煞风景,还是不画蛇添足的好。有的课件,由于制作时未能找到合适的音乐,便凑合着找一段用上与课文本身的感情基调不相吻合,甚至相互抵触。如忽视了课文的感情基调,只为“凑”点音响,不仅无助于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情感,反会“以音害人”。所以说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千万不可粗制滥造,不然的话效果会适得其反。

在制作课件过程中,既要讲究科学性,还要讲究美学性。如在教学“年、月、日”时,为了让学生感知“年、月、日”各是怎样产生

的,有位教师做了一个三维动态图。这时太阳、地球、月亮都动起来了,可是色彩很差,球是光秃秃的,而且画面是一次呈现较难观察,于是就给它们粘贴上符合太阳、地球、月亮的颜色,改变了呈现方法,又配上了具有神秘色彩的音响,其效果就好多了。运用电脑媒体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营造出一种求知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越来越体现它的优越性了。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媒体,发挥它的真正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研究。

【篇五】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处处滥用,排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所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当前的教学模式仍不可能脱离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但它只能作为“辅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可有的老师误认为它是一种“全能媒体”,每节课必言多媒体,好象不用多媒体就不能算是一节好课。或者没有从媒体的角度来看待多媒体电脑,整堂课不管是课题、例题,还是课文中的字、词、句等等,一切由电脑来完成,一堂课上下来,黑板上不留一点痕迹。电脑成了另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为运用而运用,造成了教学上的失误。因此对多媒体地使用还需多考虑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而不是处处滥用。

(二)、华而不实,喧宾夺主,影响教学的重难点:

在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记忆规律的基础上,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有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难点,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但在许多课堂实践中,有些多媒体课堂教学或多或少地偏离了教学目标,只停留于表面,盲目追求美感。华而不实的多媒体教学中,可能一开始确实能吸引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但在多次使用后,就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向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上,造成注意的浪费。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的教学过程的“奢华”,就是把学生搞得顾此失彼,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成为教学的干扰源。

适当地引用是必要的,但如果引用过多就会冲淡教学主题。因此还需考虑展示媒体的最佳时机,切不可随意呈现,喧宾夺主。

(三)、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和解说员,学生成了知识的灌输对象:

多媒体在教学运用中是有其优势的,但应该使其成为实施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有的人过分强调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之间课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师的授课艺术和临场发挥能力,不符合学生的的认知规律。 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师渊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是其人格魅力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具有持续连贯的潜移默化的感染力。语文老师的一笔好字,会使很多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会激发很多学生的朗读热情,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所无法做到的。

(四)、片面理解课堂教学效率,容量过大,信息难以消化:

有的教师由于片面理解课堂教学效率,认为教学效率就是课堂教学知识传授上的“大容量”。误认为多媒体课的信息量就是要大,只有大信息量,增加知识传授密度,才能体现多媒体的优势,就能提高课堂效率,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结果是,教师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使学生学习囫囵吞枣,“人灌”变“机灌”成了某些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特点。学生的学习应该是学生个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从自己的认知基础出发,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知识。从这个意义上看,知识是无法灌输的,只能依靠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学好。教学设计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考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如果不适度、不恰当地选择课件件教学,或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或加重学生的负担。

(五)、忽视了板书的作用: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出现,使得有些人认为课堂教学从此可以告别黑板与粉笔的时代,因而屏幕遮挡住了黑板,课件显示代替了板书。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运用计算机虽然也能呈现板书,但由于屏幕的限制,本来在黑板上可以整体体现的板书,只能一部分一部分呈现,这就影响了板书的整体性,从而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感知。同时由于课件的画面要经常变动,用课件呈现的板书也就具有短暂性。因此,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时不能忽视传统板书的功能。

【篇六】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警惕,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警惕,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以其生动、直观、高效等特点为新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不言而喻。然而,众多的教学媒体盲目涌入课堂,其作用被盲目提高,由此出现的种种误区,我们必须引起警惕。

一、喧宾夺主、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冲淡了教学的本真

多媒体教学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它仅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然而,纵观当前的许多课堂教学,屏幕遮住了黑板,课件代替了板书,所有的教学内容一律用多媒体展示。于是,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片,也被老师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还有不少与教学无关的插图、动画、音响充斥着课堂,这种“杀鸡用牛刀”的做法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这样一味追求时尚、哗众取宠、装点门面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冲淡了教学主题,降低了课堂效率,反而成为教学的干扰源。

二、亦步亦趋、机械操作的程序替代了师生情感的交流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具有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优势。但有的教师误认为它是一种“全能”法宝,每节课必言多媒体,特别是时下的一些公开课、示范课,好像不用多媒体就不是一节好课。有的教师课前将教学过程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成若干步骤,从课题到习题,从问题到答案,从字词句到段篇章等,都用固定的程序将其链接起来,教师画地为牢,学生亦步亦趋,机械的预设代替了灵动的生成,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银幕的“人机对话”。教师只顾忙着操作电脑,播放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既不深入到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不能进行精要的板书。教学中只见机器不见人,教师成了多媒体的附属品,鼠标的仆人、课堂的放影员,真正与学生交流的时间很少,长此以往就会造成教师的亲和力不强,师生之间产生情感的冷漠和隔阂,其教学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

三、先入为主、一览无余的感官影象限制了学生丰富的想象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能够将课文所描绘的艺术形象直接展现出来,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视、听等感观要求。但是,用这样一览无余的画面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创造,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失去了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失去了披文入情的情感体验,更谈不上文学欣赏的共鸣。如《可爱的草塘》一文中,草塘的美蕴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蕴含在文与人心灵的碰撞中。如果一味地给学生观看课件中草塘的美丽景

色,他们的想象必定被定格于播放的画面之中。反之,如果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体验感悟文中所描述的草塘之美,他们的大脑中就会流动出一幅幅学生世界中最美的画面,这种经过揣摩咀嚼的创造体验是无可比拟的,是什么也不能代替的。

四、追求时尚、装点门面的媒体教学成了公开课的“制胜法宝”

当前流行“无多媒体不成课”的时尚,更有甚者将“多媒的使用”纳入公开课、优质课等课堂教学评价的硬性指标中,好像只有使用了多媒体,才能显示出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于是为了一节公开课,自己或多名教师费尽心机地苦战多日,甚至请电脑专家制作课件。有时为了使一节课的课件成为“精品”,准备的时间长达数周,结果是耗时低效,违背了教学研究的初衷。

以上多媒体教学的种种误区,严重阻碍着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究其原因,一是认识模糊。相当一部分领导和教师认为,只要教学手段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只要在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就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就进入了新课改。

二是夸大功能。由于多媒体的“热”,不少教师一哄而上,为了多媒体而用多媒体,一些人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视其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灵丹妙药。

三是角色移位。有的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或者点一下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就形成了以电脑为中心的局面,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角色形同虚设。

四是定位偏误。在课堂教学中,以“点击”替代“点拨”,以“生机互动”替代“师生互动”,师生被课件“牵着走”。这是由于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及多媒体运用的时机、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以教学手段代替了教学目标。

要走出以上误区,我们就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讲究多媒体运用的实效性,选准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性,依据学科特点,优化使用过程,真正让多媒体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篇七】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及对策

多媒体教学形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颇受教师们的青睐。其有着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象这样的特点。也有着直观、生动、可重复性、大信息量等特点。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了一些误区,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要认识到多媒体教学使用中出现的误区,并正确使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对象的诸多特点,通过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的结合,并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呈现给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优化教学结果。

随着21世纪现代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正在渗透到人们活动的每个细节,正在对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改变和影响。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课堂教学也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先进的教学环境。

现代很多公开课或者教学比赛中,包括平时的教学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多媒体的影子。有了多媒体教学,让人感觉这节课是经过了精心设计的,内容是丰富的,过程是生动的,互动是充分的,效果是显著的。普通教学模式里,教师用的是板书,列的是提纲重点,演算推理用的是手工。那么多媒体为什么越来越受欢迎了呢?

多媒体教学和普通教学相比,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更直观,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的观察对象,可以突出要点,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2)图像和文字相互结合,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交互性,学生更多的参与,学习更主动,并通过创造反思的教学环境,有利于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4)针对性,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5)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各种难点,并且方便携带;

(6)动态性,可以动态的表达各种概念和过程,有效并快速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难点;

(7)虚拟性,通过多媒体实验实现了对普通实验的扩充,并通过对真实情

【篇八】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浅议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的误区

当前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进一步推进,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我省苏南地区的中小学中基本普及,有的地区甚至已实现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手段给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成了教师的习惯。有的教师甚至感到离开电教手段竟没法上课了。确实电教手段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它直观形象,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逼真形象的情境,使学生主动地走进文本中,感悟文本。再者,语文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蕴含的知识包罗万象。利用多媒体直接和互联网连接的优势,课堂上师生可以随时上网,浏览信息,极大地拓展了课堂的信息容量,真正实现让学生徜徉于知识的海洋中。这一切都展示了多媒体优势和魅力。

然而,当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方面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具体表现在:

一、课堂教学被多媒体主宰,预设成了程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传播活动,就是按照确定的目标,把相应的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媒体传递给特定的教育对象。在这种活动中,学生是受者,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视听、思考、操作、尝试和创造等实践活动来接受,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主体。教师是传者,不应是填鸭者,要通过设计、主持、示范和评价履行主导教学的职责。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但是,在一些课堂教学活动中,因为多媒体的运用,三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成了中心,成了课堂的主宰。使课堂近似先进技术的展示会,教师拿着鼠标一会儿找画面,一会儿找图像,一会又换投影,忙这忙那。令人目不

暇接。这时的教师是不可能从容地引导学生学习,及时关注学生的反馈的。而且所有的教学程序,课件已经预先安排。即使课堂出现与教学预想不合拍的情况,教师也只能硬生生把学生拖进预先的轨道,按照预先的程式将教学完成。教师成了戴着脚镣的舞蹈者。此时教和学都必须依据多媒体课件的程序而按部就班。教学将无视生成而缺乏活力。

二、先进设备低效运用——用多媒体代替传统媒体

传统教学媒体主要指传统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如教科书、挂图、黑板、教具、模型等。在很长一段时间这些传统教具在教师的恰如其分的运用下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现代教育媒体的出现是否表示传统的媒体可以取代呢?有些课堂,学生的课本竟一次也没打开过。课文的内容全在投影屏幕上,有的教师不论是出示几个词句还是一个小练习,都要使用多媒体,把小黑板、课本弃之不顾。这种做法,不但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文本,静思默想的学习品质。其实不论运用传统教学媒体还是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媒体的使用只是手段,手段要为目的服务。语文教学的目地,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在听说读写方面得到发展,最终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有时使用传统教学媒体比使用多媒体效果会更好。例如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文大多内容较简洁,适合朗读背诵,在教学中只要适时地运用形象性强的投影、录像等媒体,通过大幅鲜艳的图画,声画并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创设特定的情景;或用录音机提供规范化的朗读,让学生模仿,录制学生的读、说,及时反馈,都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简便、易操作的媒体的使用,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又何必费时费力地去动用交互媒体呢?这样大材小用,使得先进设备低效运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样的现

象值得我们重视。

三、多媒体的使用,阻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的培养必须依赖于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应包括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等。一句话,在课堂上学生要动起来,师生和生生之间围绕文本展开充分有效的对话。然而,有的教师滥用多媒体,课堂上至始至终都充斥着具有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的多媒体资源。于是学生的想象空间被多彩的画面填满了。学生的阅读感悟的时间被媒体资源挤占了。学生的读书思考、品味体悟等语文实践活动得不到落实。语文素养怎能提高呢?你看,如今在多媒体被滥用的课堂里。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多媒体的滥用结果必然是表面热闹,效果不好。甚至适得其反。

多媒体的性质是什么?或许有许多教师会回答:多媒体是教师进行讲解、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然而,错了!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意对学生认识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来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多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并最终完成进行意义构建的辅助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的工具。因此,我们并不能用它代替传统媒体,更不能滥用。

多媒体使用不当虽然可能造成一些失误,但只要我们广大的教师不断提高对待媒体的运用水平,找准媒体的最佳使用点和使用时机,就可能使多媒体发挥最大的功效,真正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