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时间:2021-10-26 17:32:17 节日作文

【篇一】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雨的四季》说课稿(人教版高二必修说课) 设计理念 :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即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通过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雨的四季》是人教版《语文读本》第三册的一本册阅读教学任务是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介此,我对本课教学目标作了以下设定: 1、知识与技能品味抒情散文通过写景、状物来抒写作者情致和意趣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画面美,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展开想象与联想的能力,提高鉴赏水平与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由作者对雨的精彩描绘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陶冶情操,从而热爱自然与生活。三、教学设想 这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文章的画面美,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难点:通过比较阅读融会贯通启发学生如何把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说学情《雨的四季》的受教者是高二学生,一般说来,通过前两册高中语文的学习,高二学生已有独立的阅读分析能力,对生命与生活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会自己去发现美、赏析美。因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因素是提高学生鉴赏水平的一个重要任务。说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完成鉴赏任务做到师生互动,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学法:1、自读法将教师点拨与学生自读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诵读法配乐朗诵,并将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读的语气节奏,以读代讲,用诵读加深理解;3、探究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理解。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及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说教学过程(课前预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多媒体屏幕展示雨丝飘洒的画面,同时配以轻音乐“献给爱丽斯”)一、导入教室外虽是阳光明媚,春意盎然,而室内却雨丝飘洒,音乐悠扬,让我们伴随这优美的音乐,走进飘洒的雨丝,走进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雨是大海的女儿,是天使的眼泪,是大地的微笑,是文人的宠儿。古人有很多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雨在古代诗人笔下,已经被写得如此之美,在当代诗人眼里,它会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伴随这优美的音乐,走进飘洒的雨丝,走进刘湛秋先生的散文《雨的四季》。二、题解辨析“雨的四季”和“四季的雨”有何不同:“四季的雨”单纯强调一个“雨”字显得呆板、生硬,而“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化,充满情趣和意境。 三、配乐欣赏,初步感知课文请同学们欣赏配乐朗诵,多媒体配乐并显示画面。提示三种欣赏方式,即看课文听读、轻声和读和闭目倾听。欣赏后让学生自由谈谈感受体会师小结:散文又叫美文,本文若用一个字概括即为“美”字,而鉴赏散文的美可从三方面进行:画面美、语言美、情趣美。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它的画面美。四、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文章的画面美1、小组讨论、交流刘湛秋先生凭他深刻独到的观察,用饱含深情的笔调,为我们描述了四季雨的不同画面。现在,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并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进行讨论、交流,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你所体味到的四季的雨。 教师引导学生可以抓住画面“写了什么”“怎么写的”“好在哪里”来领会图画美。(这一环节主要是在老师必要的学法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2、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共同分享引导学生注意课文原句、修辞方法、画面描述、艺术技巧等,并采用教师范读与学生独诵与齐读相结合的方式加深理解。这两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文章的画面美,完成教学重点。3、比较阅读A将“春雨图”部分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的“春雨图”的写法进行比较:(一起背诵《春》中的“春雨”图,屏幕展示画面及文字。读后体会本文属于侧面描写,而朱自清用的是正面描写。)再读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里对雨的一段经典描绘。(屏幕展示画面及文字。)体会,这一段描绘侧重于理性,充满着理性的思索。由以上阅读及分析可以知道:同一事物,可以正面描写,可以侧面描写,可以感性体验,可以理性把握。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方法进行写作,我们的作文就不会流于空泛了。在此结合散文欣赏通过比较阅读进行写作指导。B、将本文“夏雨图”部分与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有关下雨的描写部分进行对比阅读:(体会老舍笔下的雨是恶狠狠的,突出了生活在其中的劳苦人民的艰辛,有较强的写实意味;而课文里却更多赞美与欣赏。)C、本文“秋雨图”部分作者一扫往日文人笔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和凄凉。可补充张爱玲的《秋雨》节选片段来加以体会:这一环节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即通过比较阅读融会贯通启发学生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五、小结王维的诗曾被人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好的散文也具有“文中有画”的特征,本文的画面美是有目共睹的。除此以外,咱们以前学过的《我的空中楼阁》、《故都的秋》也都是以画面美而取胜,值得大家再一次用心体味。六、延伸拓展:对比阅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写一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2、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在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余光中《听听那冷雨》)3、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象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象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4、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一九三六年)虞美人   听雨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作者对雨的感受始终没有变化,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颠沛流离,心系朝廷,对雨的感受自然会发生变化。《听雨》有两种境界: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还要适时点拔、补充,如:A春雨后景观“春雨图”部分是属正面描写还是侧面描写?属于典型的侧面描绘。(这里写春雨并非写春雨本身,而是写春雨后的景象。作者调动了各种感官,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写出了春雨“驱走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充溢着喜爱赞美之情。)这和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中的“春雨图”的写法相同吗?(一起背诵《春》中的“春雨”图,屏幕展示画面及文字。读后体会他用的是正面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再读余光中先生的《听听那冷雨》里对雨的一段经典描绘。(屏幕展示画面及文字。)听听,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雨在他的伞上,在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在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雨气空蒙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沐发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和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吧,那腥气。(余光中《听听那冷雨》)体会,这一段描绘侧重于理性,充满着理性的思索。由以上阅读及分析可以知道:同一事物,可以正面描写,可以侧面描写,可以感性体验,可以理性把握。我们可以借鉴这些方法进行写作,我们的作文就不会流于空泛了。在此结合散文欣赏通过比较阅读进行写作指导。B、夏雨即景提问:作者笔下的夏雨有什么特征呢?(明确:热烈而又粗犷)提问:热烈而又粗犷的仅仅是雨吗?(明确:还有花朵、树枝、杂草等其他自然景观;还有人,夏天里的人。)整段文字充斥着火热奔放的豪情。还可在欣赏“夏雨图”部分时补充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有关下雨的描写部分进行对比阅读:云还没铺满了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黑夜了似的。风带着雨星,象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的乱撞。北边远处一个红闪,象把黑云掀开一块,露出一大片血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的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几个,他哆嗦了两下。雨点停了,黑云铺匀了满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被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 提问:这两段同是描写夏雨,请你说出它们的异同。(体会老舍笔下的雨是恶狠狠的,突出了生活在其中的劳苦人民的艰辛,有较强的写实意味;而课文里却更多赞美与欣赏。)C、秋雨轻轻作者笔下的秋雨闪着光深情的倾诉着,像出嫁生了孩子的母亲端庄而又沉思了。尤其是秋雨后高邈、深远、净美而又开阔的意境惹人遐想。而“秋雨图”部分作者一扫往日文人笔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哀怨和凄凉。可补充张爱玲的《秋雨》节选片段来加以体会:这一环节是教学难点的突破,即通过比较阅读融会贯通启发学生如何把感受到的自然界的美,用形象而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白粉。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建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薰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的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烂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驳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它噗通噗通地跳着,从草窠里,跳到泥里,溅出深绿的水花。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一九三六年)D、透明的冬雨  柔和的南国之雪提问:选取相应的词语概括作者笔下的冬雨及雪的特征(   透明    空灵   干净利落   柔软蜜情  )提问:南国冬雨与雪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否用文中的一个短语概括出来。(雪是“雨的精灵”)六、延伸拓展:对比阅读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写一一是雅趣盎然的赏心乐事,雨声具有一种乐感、美感。一是悲苦、惆怅莫名,雨声淅沥,益增愁思。)  

【篇二】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微课程研修与应用反思

微课程研修与应用反思

通过暑假的学习研修,让我深刻认识到了现在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重大影响,也体会到了学习微课程开发的重要性,我对开发微课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授课模式必将打破传统的讲授模式,在实践中会得到学生的青睐。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通过暑假的学习和在课堂的应用现总结如下:

学生:随着科技进步,移动终端已经基本普及了每个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手段,让学生在学习中改变了学习模式,学生对课堂内容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学习目的。

教师:教师上课少讲、精讲、只解决学生在课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我发现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还是挺高的,通过他们课下不断的观看微视频,节约老师课上很大的劳动量,上课轻松了很多。

备课:录制准备微视频、微课程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对于本来很忙的专业课老师来说,全部实施恐有难度。

【篇三】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课程学习笔记

第一章认识微课程

1、 微课程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

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

内容。

2、 微课程这个概念,它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

设计师、社区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于2008年秋提出的。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3、 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紧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

体验)。

4、 微课程是一线教师自行开发、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课程,源于教

师的教育教学实际,为教师所需,为教师所用,解决了工作中的棘手

问题,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

5、 微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教学时间较短(2)教学内容较少(3)资源容量较小(4)资源构

成情景化(5)便于传播(6)制作简单

6、 微课程资源与传统的教学网络资源相比,其最大特点是“短小精”,非

常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7、 按课堂教学方法分,微课程分为(1)知识讲授型(2)解题演算型(3)

实验演示型

8、 按制作技术分,微课程分为

(1)高清摄像机实景拍摄型(2)虚拟仿真二维三维动画型(3)触摸一体机PPT演示加真人拍摄型(4)电脑屏幕录制型(5)可汗学院(手写板)型(6)数字故事型

9、 翻转课堂首先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

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和

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一种教学形态。

10、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1) 翻转课堂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局限(2)翻转课堂重构教学结构

(3)翻转课堂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11、 翻转课堂的特点:

(1) 教学视频短小精悍(2)教学信息清晰明确(3)重新建构学习流程

(4)复习检测方便快捷

12、 教师必须把握住微课程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1) 重视微课程的整体设计策略(2)重视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3)重

视微课程单元的检测设计

13、 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中文有音译为慕课

14、 MOOC的特点:

(1) 课程资源丰富(2)教学体系完善(3)学习体验愉悦(4)学分及

证书

15、 MOOC的核心之一是“基于视频,在5~15分钟内完成对某个知识点

的教学”,而这一表述恰恰与另一个概念的定义不谋而合,那就是—微课程。

16、 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中小学微课资源网站是“中国微课网”。

【篇四】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微型课教学反思

微型课:大班语言《刺猬中计》的教学反思

这节微型课,我因为时间没有注意把握,没有能够五分钟内完整地呈现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一节成功的微课时间大约在五分钟之内,因为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教师即是老师又是学生。

这一节微课中,我作为教学引导者的角色,我的课堂语言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时间,课堂语言不简洁。这样的课堂会导致两个问题,要么拖堂,不能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要么占用了学生发言时间,降低学生语言运用的时间和效率。对于幼儿的回答,我的回应及表扬不够。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上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眼中无学生,心中有学生的矛盾,这也是决定一节微课成败与否的关键。我在课堂上几乎将所有抛出的问题都自答了一遍,而且有些还答了多遍,虽然我的目的是想体现出它是一个有学生状态下的课堂,但是这又与时间多与少产生了冲突。在短时间内要理出教学思路,设计好教学活动,并完成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时间紧迫,教师个人的素质就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所以我整个活动都有一些赶。

【篇五】微课程及教学应用观课随笔

多媒体课堂教学随笔

广泛的知识互联

----多媒体课堂的随笔

多媒体技术是结合计算机技术及其网络技术依托互联网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我在职业学校教授了多年的多媒体技术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我逐渐的领悟到多媒体技术教学需要拥有最广泛学科知识技能,否则无法完成多媒体的教学任务。现对其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一、多媒体教学需要涉及的学科知识。文字---语文、图片---美术、声音---物理音乐、视频动画---语文美术物理电影。

1.在多媒体教学中文字的处理是第一位的。在讲解文字设计、处理应用软件时,往往需要引入很多的文学作品作为处理对象。这时就需要教师拥有很强的文学艺术功底,因为在投影仪或电脑屏幕上出现一篇《再别康桥》或《将进酒》时,老师如果不能深情的并正确的朗读一遍,那么这堂课的失败是注定的。学生会对教师失望,教师形象定会大打折扣。反之,教师指导学生使用WORD、WPS、PDF等软件处理好一篇《岳阳楼记》后,再深情地朗读并略作讲解,那么学生定会奉献出他们的掌声。这就是多媒体教师为什么要拥有文学造诣的原因。

2.图片处理是多媒体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技术。使用Photoshop、Illstrator 等图形图像处理软件时,必须先让学生了解美术中的红、绿、蓝的色彩搭配,认识阴影、投影、立体、平面的搭配关系。一堂完美的图形课最后一定要有一副完美的图形作品,否则这节课也是失败的。同时在课堂中经常也会引入许多的中外优秀画作,

一幅《最后的晚餐》它的历史背景,它的艺术价值,它的艺术手法。如果置之不讲,那么学生会很失望,更不利于他们的知识增长。反之学生会乐于跟你学习,接受你的艺术熏陶。

3.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的关键,有之则欢呼雀跃,无之则沉闷不语。但在处理声音对象时往往先要解决一个物理的问题,让学生先理解声音的波形。 Goldwave、Studioedit的软件主界面都以波形为主体,任何的声音段的处理都依托于学生对波形的掌握。了解了波形才有剪辑、复制、插入、删除、合成。

在教学中还会涉及到音频的设备问题,物理设备的接口、开关、调节器都需要很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在声音处理的教学中教师先要去学习好物理中的相关知识。否则只能简单的应付。另外音乐的基础也会渗透到音频的处理中。让学生制作出一首自己的MTV那将会大大的提升他的学习兴趣。

4. 多媒体技术的核心应用在于视频动画的制作和处理。但它所涉及的学科是最为广泛的,文字、声音、图像都会囊括其中,一个好的视频作品,需要有美的文字、美的声音、美的画面,才可以展现处美的意境。那么在教学中:Flash 3D-max Dream Moviemaker 等许多的动画视频制作软件的讲解都需要有时间轴,时间线,帧,场景等电影制作知识。这需要教师要额外地去学习语文、美术、音乐、物理、数学(计算帧和时间线)、电影等相关知识。以丰富多媒体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如何弥补学科知识的不足:跨学科教学研讨。

1.跨学科的研讨是丰富多媒体教学内容的最好办法,学校中的语文、美术、物理、音乐等学科的教师拥有渊博的本学科知识。所以定期和各学科教师进行知识交流,会弥补我在教学中的知识缺乏。如语文教师帮助我理解《春江花月夜》,协助我写评语,美术教师指导我如何调节花、水、月亮、繁星的色彩和明暗,物理教师给我讲解波形的产生,电力接口特点。音乐教师帮助我录制背景音乐并讲解音高、音色、响度的搭配。这样我就可以制作出一个画面优美、富有意境的《春江花月夜》MV。并能仔细明了地讲解给学生。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2.跨学科研讨并不是单项的,我在接受其他学科教师知识的同时也送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媒体课堂教学已成为学校授课的重点内容,但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有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依托于教学研讨的平台向他们讲解和介绍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把各学科的知识融合于电子课件当中,让各学科的多媒体应用技术得以提高,丰富本学科教学内容。

三、自学与网络自学

虽然跨学科研讨是获得知识的最佳途径,但受学校的规模、编制的具体影响,有些学校的学科不全,尤其是职业学校。那么依托于互联网的自学就成为了教师弥补知识不足的最佳办法。网络的知识丰富度可想而知,在互联网上定向学习多媒体的相关知识是十分快捷的。这也是未来教师再学习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多媒体的教学并不是单独的电脑技术教学,需要教

师不断地汲取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研讨、网络自学各种途径都可以丰富自己的课堂教学。那就需要我们去投入更大的经历,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