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月考了诗歌

时间:2021-10-26 16:19:59 节日作文

第一篇:《诗歌赏析月考》

对金銮《柳堤》一诗的赏析

柳 堤 金銮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借描写柳堤春日美景,抒发离别相思之情,乐景哀情,语淡情浓,意蕴丰富。全诗紧扣标题“柳堤”二字,有时侧重于表现“柳”,有时侧重于表现“堤”,然而堤是植柳之堤,柳是堤上之柳,又不可截然分开;更有趣的是作者在诗里面有意避开了这两个字,而通过对相关景物的描写让人自悟,其用心之工着实让人叹服。

首联“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暗扣标题,前句侧重“堤”,后句侧重“柳”。“平”取“与堤岸齐平”之意,类似的用法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等句子。一个“平”字,写尽了春江水涨、放眼望去漫漫无边的气势。“密树”表现了堤上植柳之多,生长之茂盛;密树里有黄莺啼叫,悦耳动听,且绿树黄莺,色彩对比也很鲜明,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都给人以美的感受。

颔联“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前句着眼于“堤”,后句着眼于“柳”。如果说首联是从身边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事物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美的话,那么这一联就是加入了想像,从更大的范围来表现柳堤上春意之广。用“十里”、“千条”分别指代“堤”和“柳”,也用以表现堤的范围之广和柳树的数量之多。“苑”指花园、园林,“晴”是亮丽、明亮的意思,之所以说“笼晴苑”,是因为堤岸顺着水势,会有一定的弯曲,像是有意把“晴苑”包含在里面似的,十分形象生动。“笼”字的这个用法,如同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一样,取包含、包罗之意。后句中的“锁”是封锁、封闭的意思,形象地表现了柳的数量之多,以至于把旧时的营垒都遮蔽了的意思。这两字都可以看作炼字的典范。

颈联“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选取春天典型意象来表现柳堤之上春意之浓。每一句的前后两种事物构成因果关系:因“雨香”而“飞燕促”,因“风暖”而“落花轻”。

对“雨香”二字目前可以查到的大致有如下几种解释:1.春雨沾染了花的香味,故曰“雨香”;2.春雨后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气息,因而说“雨香”;3.春雨使得空气清新,所以说“雨香”;4. 春雨本身就有很清新的气味,化妆品界甚至有以雨的味道制成的香氛,因此称“雨香”也不为过。我觉得这几种解释都很有道理,但苦于一时找不到这一用法的出处,不知哪一个更确切些;更重要的是,这“雨香”又是怎样与“飞燕促”联系起来的呢?我很喜欢北宋晏几道《临江仙》中的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燕子在微雨里飞是常见的现象,但是雨稍大一些,燕子一般是不飞的,至少在我家乡这一带是这样的。但是在春雨以后,会看到有大量的燕子衔泥筑巢的现象,我想古人“雨香”的奇思妙想会不会跟这一现象有关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雨香飞燕促”就容易理解了:一场春雨过后,燕子匆忙往返于堤上衔泥筑巢,好像刚下过的雨是香的,这香沁入泥土,使泥土也变成香的了。再说这里的“雨”不一定就非得是下雨,如果真是下雨,就与后面“风暖落花轻”一句相抵触了。作者春游柳堤,天气忽而雨忽而晴,怎么会比六月天还善变呢。下句的“花”,应该是指柳花,也就是柳絮,作者因为标题的缘故有意避开了“柳”字,之所以用“花”而不用“絮”,我想首先是为了满足平仄的要求——这里需要一个平声的字才能对仗工整;并且用“花”字也更能给人以美感。“落花轻”就是指柳絮飘飞,因为天晴风暖,所以柳絮飘飞,这样就不难理解了。总得说来,这一联仍是前句写“堤”,后句写“柳”,紧扣题目来写,用富有春天特征的“飞燕”、“柳絮”等意象,表现柳堤上浓浓的春意。

尾联“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转入抒情,阐发主题。作者虽然有意避开“柳”字而只说“攀折”,其实还是使用“折柳”这一传统意象来表达离别相思的主题。不过作者表

达得更加委婉而新颖,不是直接说离别相思有多苦多深,而是把柳拟人化,赞扬柳树很善解人意,说柳树是为了慰劳离别想思之人,才一年年长得这么茂盛的。“折柳”的意象是解读这首诗的一把钥匙,而一个“更”字,又是解读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线索,它把这一句对柳树的赞扬与前三联对柳堤美景的描写联系起来,既使全诗成为一个整体,又使全诗在表面的欢乐下面,表达出离别的深沉主题,极耐咀嚼。作者金銮是陇西(今属甘肃)人,“随父侨寓南京”,“游吴楚淮扬之间”时间很长,早已习惯了江南的生活,长期的客居使他只能把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或许这样的抒情方式更适合于他吧。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我看这样的评论是很精当的。 附:

柳 堤(译文)

春天里江水上涨正好与堤齐平 ,堤上密密的柳林里有黄莺啼鸣。 十里长堤湾湾包含着晴光奕奕的园林, 千万条柳丝细细遮掩着旧时的军营。 春雨芬芳,燕子衔泥筑巢匆忙往返于堤上, 春风和暖,柳花欲落还飞轻盈从容 (柳堤的美景已足以抚慰我客居的忧伤) 更有那柳树像是着意慰劳远游的人儿 (让他们尽情攀折来寄托乡情)一年又一年 总是要让自己生长得枝条茂盛。

题西林壁》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景、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告诉人们为人处世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由景及理,紧紧扣住游山所见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

《桃夭》

桃之夭夭[1],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2],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3]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桃夭》赏析: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据《周礼》云:仲春,令会男女。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花),正婚姻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旧说如《毛序》等以为与后妃君王有关,为今人所不取。

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自此以后用花、特别是用桃花来比美人的层出不穷,如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三: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唐崔护《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宋陈师道《菩萨蛮》词: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他们无不受到《诗经》这首诗的影响,只不过影响有大小,运用有巧妙而已。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它的果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养个白白胖胖的娃娃。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

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真是最美的比喻,最好的颂辞!朱熹《诗集传》认为每一章都是用的兴,固然有理,然细玩诗意,确是兴中有比,比兴兼用。全诗三章,每章都先以桃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由花开到结果,再由果落到叶盛;所喻诗意也渐次变化,与桃花的生长相适应,自然浑成,融为一体。

诗人在歌咏桃花之后,更以当时的口语,道出贺辞。第一章云: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就是说这位姑娘要出嫁,和和美美成个家。第(二)三章因为押韵关系,改为家室和家人,其实含义很少区别。古礼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男女结合才组成家庭。女子出嫁,是组成家庭的开始。朱熹《诗集传》释云:宜者,和顺之意。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实际上是说新婚夫妇的小家为室,而与父母等共处为家。今以现代语释为家庭,更易为一般读者所了解。

《客从》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讽刺诗,大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作者巧妙地、准确地运用了传说,用“泉客”象征广大的被剥削的劳动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创造出来的劳动果实。全诗控诉了残酷的剥削制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⑴南溟,南海,遗,问遗,即赠送。泉客,即鲛人,也叫泉仙或渊客(左思《吴都赋》“渊客慷慨而泣珠”)。古代传说: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能织绡,他们的眼泪能变成珠子。 ⑵泉客珠:指珍珠。泉客:传说中的人鱼,相传它们流出的眼泪能变为珍珠。唐中宗《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

⑶有隐字:有一个隐约不清的字。因为隐约不清,所以辨认不出是个什么字。佛教传说,有些珠子中隐隐有字。珠由泪点所成,故从珠上想出“有隐字”,这个字说穿了便是“泪”字。它是如此模糊,却又如此清晰。

⑷书:即文字。

⑸缄:封藏。箧笥(qiè sì):指储藏物品的小竹箱。《礼记·内则》:“男女不同椸枷,不敢县于夫之楎椸,不敢藏于夫之箧笥。”

⑹俟:等待。公家:官家,须:需要,即下所谓“征敛”。

⑺化为血:实即化为乌有,但说化为血,更能显示出人民遭受残酷剥削的惨痛。

⑻征敛: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1] [2] 白话译文

有客人从南方来,送我珍珠,珍珠里隐约有字,想辨认却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来征求;但日后打开箱子一看,珍珠却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现在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应付官家的征敛了。

关于珠的传说是相当多的,如明月珠、夜光珠等,为什么一定要用泉客珠呢?赵次公说:“必用泉客珠,言其珠从眼位所出也。”(郭注卷十五引)这话很能揭示作者的用心所在。接着“珠中有隐字”,寓意为百姓心中有难言的隐痛。意在警告统治阶级应该看到他们所剥削的一切财物其中都含着人民的血泪。最后两句点明作诗本旨。珍珠“化为血”,寓意为官家征敛的实为平民百姓的血汗。这又是从泪化为珠想出来的。原有的财物,既剥夺一光,而公家的征敛,仍有加无已,所以说“哀今征敛无”,意谓而今再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搜刮的。

第二篇:《月考诗歌、默写题》

12.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①这首词的上阙写早春景象,抓住了早春景物的特点,极富有情趣,试对此作简

要分析。

答: 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句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答:

12.(8分)

(1)(4分)上阕写景,抓住“柔桑”“平冈细草”“黄犊”等有代表性的能表现农村

早春景象的意象着力刻画,(1分)同时词人注意炼字,把早春景象写得生动传

神,(1分)如写柔桑的嫩芽用一“破”字,不仅有动态,而且让人感受到了桑芽

萌发的力量和速度,一个“鸣”字又写出了黄犊乍见春草的欢快无比,用“点”写寒

鸦让人不觉得伤感、凄凉。(1分)词人用喜爱的笔触把农村平常事物纳入笔下,

写得充满生机与活力,读来情味盎然。(1分)

(2)(4分)运用衬托之法,把“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对比着写,(2分)

反衬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留恋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充满活力的农村、农村

春色的热烈赞美之情。(2分)

默写题(6分,8空选填6空)

1、重湖叠巘 , , 。

2、执手相看泪眼, 。

3、 ,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4、谈笑间, 。

5、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

6、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7、吾所以为此者, 。

第三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月考(一)》

《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及散文第一、二单元检测{快月考了诗歌}.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知识积累。(每空1分,10分)

1

复杂的事物或表现某种比较复杂的情绪。如杜甫著名的《登高》中的:“风急天

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

把不具形态,

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思绪、品格、声音等转化为具象的东西,从而给人以深

切的感受。如“记忆”本是无形的,舒婷却有这样的句子,“记忆如不堪负重的

小木桥/架在时间的河岸上”(《还乡》),对故乡的眷恋,伴随着“文革”十年浩劫中痛苦的回忆,通过“ 小木桥 ”这样一个比喻便具象化了。

3.诗歌语言的基本特征——多义性,就是说诗的语言除去表层意思外,还有着

4

包括押相同

或相近的韵、平仄相间、节奏配置等。外在音乐性是不能忽视的,尤其不能忽

视的是诗人通过外在的音乐性所表达的内心情绪的律动。这种情绪的律动,一

诗的音乐性应是内在的情绪律动与外在韵律的完

满的结合。

5.诗的鉴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显现;深层意蕴的探求。第一步是基础,第二步是桥梁,第三步是关键。

二、课内阅读(以下甲乙两题可选做其中一题,25分)

甲:阅读下面痖弦的诗《秋歌》的节选部分,回答诗后问题:

秋 歌

——给暖暖

落叶完成了最后的颤抖

荻花在湖沼的蓝睛里消失

七月的砧声远了

暖暖

雁子们也不在辽夐的秋空

写它们美丽的十四行诗了

暖暖

马蹄留下踏残的落花

在南国小小的山径

歌人留下破碎的琴韵

在北方幽幽的寺院

秋天,秋天什么也没留下

只留下一个暖暖

只留下一个暖暖

一切便都留下了 6.暖暖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那些富有古典意味的意象?(8分)

暖暖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如恋人,妹妹,孩子;也可以是虚拟的人物,

甚至不是人物,可以是一种象征。

这首诗中的意象如落叶、荻花、雁子、辽敻像是不经意从古诗里“借”来的,

在古诗中一般显示秋天的荒芜伤感情绪,而秋暮江边的“砧声”则寄寓着游子

漂泊之哀

乙:阅读下面昌耀的诗《河床》的节选部分,回答诗后问题:

我是父亲。

我爱听秃鹰长唳。他有少年的声带。他的目光有少女的媚眼。他的翼轮双

展之舞可让血流沸腾。

我称誉在我隘口的深雪潜伏达旦的那个猎人。

也同等地欣赏那头三条腿的母狼。她在长夏的每一次黄昏都要从我的阴影

跛向天边的彤云。

也永远怀念你们——消逝了的黄河象。

……

6.作者在这段诗歌中选择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全诗的情感对这些意象加

以赏析。(8分){快月考了诗歌}.

本章节作者选取的是与传说、神话有关的意象,如“兀鹰”“母狼”“黄

河象”等(3分)。

它们本身都是带有原始色彩的血性动物,容易唤起人们对旺盛生命力的渴望与

想象;这些具有伤残感的意象,既是作者心灵痛觉的复写,又是他对那种狞厉

粗犷的原生力量的认同。

阅读课文《动人的北平》(节选),回答文后问题(17分)

①北平又像是一株古木老树,根脉深入地中,藉之得畅茂。在他的树荫下

与枝躯上寄生的,有数百万的昆虫。这些昆虫如何能知道树的大小,如何生长

根,在地下有多少深,还有在别枝上寄生的是什么昆虫?一个北平居民如何能

形容老大的北平呢?

②一个人总觉得他不了解北平。在那里已经住了十年以后,你偶然会在小

路上发现一个驼背的老人,后悔没有早日遇见他;或是一个可爱的老画家,露

着大肚子坐在槐树下的竹椅上用芭蕉扇摇风乘凉梦想他过去的日子;或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