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时间:2021-10-26 16:11:51 节日作文

【篇一】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端午日的阅读答案

篇一:端午日的阅读答案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11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红玉老鹳河时水战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30只绿头长颈大雄鸭,颈脖上缚了红布条子,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人等,自由下水追赶鸭子。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这鸭子的主人。于是长潭换了新的花样,水面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 船与船的竞赛,人与鸭子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 1.第一段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在原文上用“/”划分层次。第一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个场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篇端午日赛龙舟场面的短文,全文紧扣________________,展开思路。 3.全文三段文字,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归纳这三段的段意。

答案:

1.第一个场面(开头至“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写茶峒人倾城而出到河边观看划船。 第二个场面(“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至“擂鼓的种种情形”),写划船前的准备、船上赛手的配置和龙舟竞渡的盛况。 第三个场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至段末),写划船竟赛的优胜者领赏和军人放鞭炮庆贺的情景。 2.端午日。 3.时间顺序。 4.第一段:赛龙舟的场面; 第二段:竞追鸭子; 第三段:结束赛事。 5.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个王字、划船竞渡、追赶放鸭。 6.文中三个“莫不”展现了人人参与、一个不漏的场景,为下文龙舟竞渡为什么如此吸引人设置了悬念。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

《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第 10 课《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苏教版 7 上册) 端午日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注音。

第 10 课《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苏教版 7 上册) 端午日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注音。 蘸酒( ) 茶峒( ) 伶俐( ) 戍军( )2.解释。 ①调理: ②呐喊助威: 3.根据文意,将“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的位 、 、 、 置分别填入下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 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

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 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 河街有熟人的, 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 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 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 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 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 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 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 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 船可坐 12 个到 18 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 短桨, 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 把船向前划去。 坐在船头上, 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 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 部, 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党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 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 岸人呐喊助威, 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 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 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

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 500 响鞭炮。 1.选文出自 , 一文,作者 ,散文集 。 ,代表作2.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3.体会文中画线的三个“莫不”一词的作用。 。4.下列句中画线 的动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撑)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 指挥船只的进退。 (摇摆) 。 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炼,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像,用生 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a.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 b.通过观众的反映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zh4n d?ng líng lì shù2.①调理:调整。 ②呐喊助威:大声喊叫,帮助增加声势。

阅读语段题 1. 《端午节》 ,沈从文, 《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 , 。 2.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等三个场面。 3.莫不,程度副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 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盛况。 4.不能。 “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发出者应是 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

【篇二】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0课《端午日》习题及参考答案(苏教版7上册)

端午日

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注音。

蘸酒( ) 茶峒( ) 伶俐( ) 戍军( )

2.解释。

①调理:

②呐喊助威:

3.根据文意,将“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的位置分别填入下列示意图中相应的位置。

语段阅读题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分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党把锣鼓很单纯的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一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

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500响鞭炮。

1.选文出自 一文,作者 ,代表作有 , ,散文集 。

2.选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3.体会文中画线的三个“莫不”一词的作用。

。4.下列句中画线的动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为什么?

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撑)

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摇摆)

5.作者写龙舟竞赛的场面,语言很精炼,请你根据提示,展开想像,用生动的语言描写当时的情形。

A.正面描写龙舟竞赛时的激烈场面:

B.通过观众的反映侧面烘托龙舟竞赛的激烈场面:

。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zh4n dîng líng lì shù

2.①调理:调整。

②呐喊助威:大声喊叫,帮助增加声势。

阅读语段题

1.《端午节》,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

2.出城看划船、河上赛龙船、胜利者领赏等三个场面。

3.莫不,程度副词,从程度上渲染观看龙舟竞赛的人之多,涉及面之广,具体写出了“全茶峒人”欢度端午节的盛况。

4.不能。“撑”的速度没有“划”的速度快,且“撑”这个动作发出者应是站在船上,而龙舟竞赛的桨手是坐在船上,因此用“撑”这个动词不恰当。“摇摆”的幅度大,且没有节奏感,“挥动”有节奏感,用这个动词写带头人的动作符合他的身份特征。

5.略

【篇三】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端午节知识竞赛50题答案

1、屈原是我国春秋时期哪国人? B

A 、秦国 B、楚国 C、魏国 D、赵国

2、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C

A、幸福吉祥 B、祛温解毒 C、避邪驱瘟 D、纪念白蛇

3、端午节有为小孩配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A

A、避邪驱瘟 B、一种装饰 C、治病防身 D、吉祥如意

4、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B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5、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A

A、晋代 B、春秋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商周时期

6、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形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大多以角为主?A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 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7、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其实,“龙舟竞渡”早在 就有了。 C

A、春秋时期 B、商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南北朝时期

8、 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B

A、1979 B、1980 C、1982 D、1985

9、在中国端午节吃粽子最广泛的说法是为了纪念屈原,其次,吃粽子还表示 C

A、幸福吉祥 B、治病防身 C、避邪驱瘟 D、阴阳相合

10、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C

A、粽子 B、米果 C、角黍 D、香黍

11、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端午节人们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 D

A、踏春 B、遍游 C、郊游 D、远郊

12、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插艾蒿是为了 B

A、防病 B、避邪 C、幸福 D、健康

13、踏青的习俗不仅仅是端午节的风俗习惯,也是 节日的习俗。 B

A、中秋 B、清明 C、春节 D、重阳

14、民间有许多关于端午的诗词,其中《南分子·端午》的作者是谁? D

A、 陆游 B、梅尧臣 C、刘禹锡 D、李之仪

15、“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维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出自哪首诗? C

A、边贡的《午日观竞渡》 B、汤显祖《午日处州禁竞渡》

C、殷尧藩的《端午日》 D、张耒的《和端午》

16、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 B

A、榴花忽已繁 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盘 D、重五山村好

17、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A 吃粽子 B 赛龙舟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18、一些地区端午节的风俗要在门上插什么东西祛毒? C

A 香草 B 苇叶 C 菖蒲 D 荷叶

19、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B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 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20、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传统节日的是 A

A、元旦 B、端午 C、重阳 D、元宵

21、以下各个选项中,全是传统节日的是 C

A、元旦、春节、中秋、国庆、七夕 B、元旦、春节、中秋、七夕、重阳

C、春节、元宵、端午、中秋、重阳 D、春节、清明、建军、中秋、重阳

22、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希冀家人团圆的两个节日是 C

A、中秋节、七夕节 B、中秋节、重阳节C、中秋节、春节 D、中秋节、元宵节

23、屈原和下列那个中国传统节日有联系 A、重阳节 B、青年节 C、元旦 D、端午节

24、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中“东风夜放花千树”、“风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描绘的是 晚上的狂欢情景。 B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A、中秋节 B、元宵节 C、七夕节 D、端午节

25、下面是四则民间传说。你认为,哪一个与元宵节的起源有关。 D

A、牛郎织女的故事 B、嫦娥奔月的传说

C、东方朔设巧计让那位宫女与父母双亲相见 D、爱国诗人屈原含愤投江报国的传说

26、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 地区的端午习俗。A、贵州 B、四川 C、云南 D、湖南 A

27、在我国端午节除了流传许多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外,成语 也是源自端午节。 A

A、以毒攻毒 B、以恶制恶 C、夏日可畏 D、长虺成蛇

28、古人称五月为 A、红五月 B、恶五月 C、毒五月 D、百毒之月 B

29、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是 A

A、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B、春节、重阳节、中秋节

C、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 D、春节、端午节、七夕节

30、屈原投 而死。

A、珠江 B、金沙江 C、长江 D、汨罗江

31、端午节灯谜: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是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湾。 A

A、竹子 B、芦苇 C、甘蔗 D、高粱

32、端午节灯谜:身穿着蓑衣,肉儿香又甜,要脱去那蓑衣,就会手儿痒。 C

A、粽子 B、包子 C、芋头 D、竹筒饭

33、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浪。 B

A、棉花 B、芦苇 C、高粱 D、杜鹃花

34、一下不属于端午节来源典故的是 C

A.纪念曹娥 B.纪念伍子胥 C.纪念楚庄王 D.纪念屈原

35、《端午》(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作者是 A

A、文秀 B、殷尧藩 C、张建封 D、李静山

【篇四】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端午粽》课后习题(附参考答案)

10.端午粽

基础过关

一、把下列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____uān ____îng ____iàn ____ù __îu

bǎxiàliâzìdeyīnjiãbǔchōnɡwánzhěnɡ

二、读句子写生字。

wǔ mǐ zhēn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今天中 ,妈妈做的 饭 好吃。

三、选择合适的量词填空。(只填序号)

xu

ǎnzãhãshìdeliànɡcítiánkōnɡzhǐtiánxùhào

ǐxiěshēn

一( )清香 一( )枣子 一( )粽子

三、读一读,连一连。

白白的 红红的 青青的

能力提升

五、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只填序号)

为纪念屈原,每到__________,我们就会吃粽子,

①中秋节 ② 重阳节 ③端午节

订正栏

ɡēnjùkâwãnnâirïnɡxuǎnyìxuǎnzhǐtiánxùhàodúyìdúliányìlián

【篇五】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端午节(参考答案)

端午节

端午节,也叫龙舟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这个节日有很多传说,但是最著名的是屈原的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位大臣。他正直、忠诚,因为提出让国家和平繁荣的建议而为人所尊重。然而,国王的昏庸统治让屈原日益心灰意冷,他于农历五月初五自沉汨罗江。

The Duanwu Festival, also called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falls on the 5th day of the 5th month according to Chinese calendar. Many legends circulate around the festival but the most popular is the legend of Qu Yuan. Qu Yuan was minister of the State of Chu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He was upright, loyal and highly esteemed for his wise counsel that brought peace and prosperity to the state. However, the emperor’s befuddled rule gradually made Qu Yuan disappointed. He drowned himself in the Miluo River on the fifth day of the fifth lunar month.

【篇六】端午节阅读练习及答案

端午的鸭蛋阅读题及答案

4《端午的鸭蛋》课内阅读

(一)

①A.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②C.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7.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①段: 第②段:

8.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

9.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体现本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A处: B处: C处:

10.“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一句中,“吱”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11.袁枚是____________代诗人、诗论家,文中引用他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12.文段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13.从语段的语言运用上,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14选段主要写了两方面内容,先写了高邮咸鸭蛋 ,然后写了高邮咸鸭蛋 。(2分)

答案:7.①家乡鸭蛋的名声。 ②家乡鸭蛋的特色。 8.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实际上是对儿时的生活,对故乡不能忘怀,而不仅仅是咸鸭蛋。 9.A处:浓厚的口语色彩。 B处:淡淡的幽默。 C处:文言词语与口语相映成趣,增添了典雅之美。 10.不可以,“吱”字写出了吃鸭蛋的快感,一个字就写出了特色神韵。 11.清代 家乡的咸鸭蛋很有名气 12.对家乡由衷的热爱与自豪。 13.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好的语言不一定是华美的词藻和整齐的句式,看似平淡的语句同样有韵味有情致。

14名声大 质细而油多的特点。

(评分说明:只要答到关键词“名声”、“特点”即可得2分。)

(二)

11、简要概括上面选文的大意(2分)

12、你认为作者引用《腌蛋》原文有什么作用?

13、选文以从容的笔墨,对家乡的鸭蛋如此津津乐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14、汪曾祺的语言非常有特点,你能从选文中选择一句并分析吗?(3分)

15、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特产,你能简要介绍你家乡的特产吗?(3分)

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

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5.仔细揣摩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2分)

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6.选文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咸鸭蛋什么感情?请结合文段举一例句简要分析。(4分)

答案:11、介绍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色。

12、用事实说明高邮的鸭蛋自古就有名。

13、流露出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4、有幽默或平淡有味或方言趣味。只要分析出语言特色和内容就可

15、涉及家乡特产的名字、名声、特色、来历、做法、味道、感情等文字流畅就可

16.赞美,自豪(1分) 举例说明:(3分)

示例①:“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两个“多”,一个“善于”写出了对家乡人的赞美。

示例②:“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的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完全不能相比”和“实在瞧不上”从侧面突出家乡鸭蛋的好,表达作者赞美、自豪之情。

示例③:“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腌蛋》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觉得很亲切”,因为爱屋及乌,所以热爱家乡的我对不喜欢的袁枚产生了好感。“与有荣焉”,则写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示例④:“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淡淡的幽默包含着对他乡鸭蛋有不屑,对家乡鸭蛋的自豪

17.材料链接

材料一: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

材料二:端午包粽子,中秋观圆月,重阳赏菊花„„在中国古老绵长的文化书卷中,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却拥有一种相同的文化情怀。但与此同时,外来的文化和风俗在华夏大地上席卷开来。雍容的西方情人节——巧克力和玫瑰的魅力让人们忘却了七夕“鹊桥相会”的浪漫故事;狂欢的圣诞节——圣诞树和震撼的音乐让人们丢弃了火红的灯笼„„

(1)阅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感受?(2分)

(2)请你就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提出两点建议。(2分)

17.(1)略(2分)

(2)答案示例:①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②加大宣传力度 ③举行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民俗活动 ④学校加大对传统节日等知识的教育力度(每点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