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26 14:17:38 节日作文

【篇一】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案 优质课

柳叶儿教案

一、情境导入 介绍柳叶之形

课前三分钟,因你而精彩

在文人笔下,柳是春的使者,柳是春的象征,春风杨柳总相随。哪里有柳,哪里就一片春色,正所谓“丝长能系百年春”。关于柳的诗歌很多,我们一起来背几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其实柳叶儿不仅具有婀娜的身姿,可以供人观赏,更具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一起看大屏幕:柳叶味苦,性凉,无毒。具有清热,透疹,利尿,解毒的功效,内服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膀胱炎、咽喉炎等各种炎症感染,外敷用于疖肿、化脓性腮腺炎、乳腺炎等症。食用的做法有很多,如汆水凉拌、摊饼、蒸包子、包饺子、炒鸡蛋、柳叶鱼丝等等。汆水凉拌是最快捷的了,将柳叶洗干净,放在锅内加水烧开,然后用凉水将其拔凉,再加上作料搅拌即可。吃起来略苦,带有一点点涩。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那个大饥荒年代,能吃到柳叶儿是何等幸福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宋学孟的柳叶儿,感悟作者乐中带着苦,乐中带着涩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 概括柳叶儿之事

1.自读课文作批注:文中的生字词和描写精彩的语句。

2.文中围绕柳叶儿具体写了几件事?

抢柳叶儿 吃柳叶儿 (板书)

三、赏读课文 体会柳叶儿之韵

1.寻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精彩的动作并加以赏析。

(1)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挨一顿骂,或是.挨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我爬树动作之利索,表现了我高超的爬树本领。

(2)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脱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

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我爬树抢柳叶儿的情景,既表现了我高超的爬树本领,更从侧面流露了清晨抢柳叶儿的苦涩。

(3)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攥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儿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这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加工柳叶儿的全过程。从侧面表明柳叶儿味苦,不好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民生活之苦。

2.生动传神的动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上树爬高之乐 抢柳叶儿之乐 可以逞能 吃柳叶儿之乐 可以饱吃

乐中带苦 乐中带涩 (板书)

小结:因为当时“我”小,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和全家面临的处境。总觉得上树爬高能显示自己的本领,能用柳叶儿填饱肚皮就很快乐了。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文中所描绘的“乐”只是儿童“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童年的我的确是感到“乐”,但这“乐”却是“苦中略带些涩”,最多也只能说是苦中取乐而已。

四、悟读课文 感悟柳叶儿之情

1.速读课文,找出文中精彩的景物描写语句,体会其作用。

(1)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

渲染了一幅宁静、朦胧、凄清的早春清晨之景,烘托了当时抢柳叶儿之艰辛,流露出淡淡的苦涩之味。

(2)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渲染了初春凄冷的晨景,烘托了当时的“我”的极端饥饿,流露出苦涩之味。

2.精读作者吃柳叶儿这一情节,体会其表达效果。

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反衬了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饥饿和瘦削的程度。从侧面表现了当时饥荒之严重,我童年生活之艰辛。 小结:在那个大饥荒年代,柳叶儿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更让我明白了生活的苦涩。所以作者对柳叶儿一直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既有文章伊始的恋,更有文末的直接赞美。(板书 恋柳叶儿 赞柳叶儿)

五、总结课文 感谢柳叶儿之恩

本文描绘了在饥荒时代,上树爬高抢柳叶、吃柳叶儿的童年生活,抒发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抢柳叶儿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吃柳叶儿让我体会到饥荒时代的苦涩,但仍要感谢柳叶儿的救命之恩,感谢它让我的童年因“乐中带苦,乐中带涩”而精彩。

六、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如今,人们的生活品质越来越高,吃野菜反而是生活品味提升的象征。请围绕“吃野菜”或“挖野菜”的话题,写出新时代的我们对当今幸福生活的感悟。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柳叶儿 宋学孟

【篇二】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辨别形近字,掌握多音字及常用词语。

2.熟读课文,特别是描写生动的语段。

3.品位含义深刻、饱含感情的语句,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辨别掌握形近字、多音字。

2.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3.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直以来,柳和月亮一样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宠儿,以柳为题写了许多的篇章。大家想一下我们学过关于柳的诗有哪些?(学生作答,提出贺知章的《咏柳》,播放朗读“幻灯片2”)这首诗写出了柳的美态,这里有些柳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的美(播放柳图“幻灯片3柳叶青青链接”)真是柳叶青青,多姿多态,这是文人眼中的柳。然而,大家可知道在饥饿的年代,柳对人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人们对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柳叶儿》一起去探究答案。

二、 探究发现

1、 提问“大家知道柳叶儿能吃吗?有没有谁吃过?味道如何?(幻灯片9)

2、 朗读(纠正字音,把学生读错的字标在黑板上,全班朗读)

3、 背景介绍

三、 整体感知

1、 快速默读,用一句话概括全文“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幻灯片11)

2、 作者回忆童年生活时主要写什么事?(抢柳叶儿,吃柳叶儿)

四、 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讨论交流

古人看到柳,多是对柳抒情,吟诗作对,而当时的人们看到柳树,却是抢柳叶儿来充饥,大家能够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情形吗?(分组朗读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部分)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在课文中找出依据并作分析)(幻灯片12)

五、 品味语言

1、 抢柳叶儿、吃柳叶儿的段落描写中,语言生动形象,现在大家来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体会体会。(幻灯片13)

2、 文中两次写“我”总要摘下柳叶儿放在嘴里嚼,为什么?(幻灯片14)

六、 小结

七、 拓展延伸

讨论:过去人们吃柳叶儿、吃野菜是生活所迫,今天人们的餐桌上也有柳叶儿和各种野菜,根本的不同在哪里?

七、作业:

讨论之后练笔写在作业本上:谈吃树叶、吃野菜(写出自己的看法及感悟)

【篇三】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方城县古庄店乡一初中 刁丰丽

教学目标:

1、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积累语言、方法、技能。 教学难点: 审苦与审乐的辩证结合。

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练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融融的春天又一次光临大地,袅袅的柳树,又一次发芽吐绿,绽放生命的风采,柳树在诗人,画家的眼中是多情的,浪漫的,但是有这样一位作家——宋学孟,每每看到那打着细卷的柳叶时,总忍不住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的,品尝一番,他为什么如此关注柳叶的味道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作家宋学孟的叙事散文——《柳叶儿》揭开谜底。

在进入课文之前,有这样的有一些容易写错和念错的字要提醒一下大家,请同学来读一下。

兀地 一茬 放在嘴里嚼 捋下 逞能 蒙蒙亮 攥干

一、讲读新课,在整体阅读感知中提出问题

会提问的学生才是聪明的学生,质疑是启迪智慧的钥匙,下面请同学们结合教学目标,想一想你能提出哪些有价值的问题来?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线索写了哪些内容?

2、童年的我为什么感到无穷的乐趣?

3、苦中带涩有体现在哪里

4、“乐”在何处?(爬高、抢摘、品尝;满足三种欲望

5、作者写此文表达了什么感情?

6、整理行文思路(现实→回忆→现实)。

二、在欣赏写作艺术中鉴赏主旨。

1、老师: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

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

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2、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

3、学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生本、生生对话。)答案要点:

(1)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淘气,也为了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

(2)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则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3)第10段中,把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写出了极端饥饿的心理状态,流露出苦涩之味。

(4)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5)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极言其饿,侧写生活的苦涩。

4、老师小结:文章明在写品“柳叶儿”之乐,实质不断点染生活之苦。也许没有这种苦,反倒体会不出其中的乐。正因为生活极

苦,才有了尝柳叶儿之乐,苦乐相依,折射出作者对“乐”的辩证思考,即审苦与审乐完美结合。而以苦写乐,正是我们常见的衬托手法。(点出主题思想及主要写作方法)

5、反复诵读自己喜爱的语段。体会文中苦乐相伴的复杂感情。

三、思维积累——在迁移比较中提升主旨。

1、设疑:你怎样看待“苦”与“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2、学生畅所欲言。提示:一切“乐”的品得均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

四、语言积累——在探究阅读中升华主旨。

1、“柳叶儿”在宋学孟的眼中首先是救命粮,但在更多的古代文人心目中,它还有更丰富的含义,你能背诵一些咏柳名句吗?

教师准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设疑:这些咏柳名句中,“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柳常与一个字相谐音?(留。)柳、留相谐,你能在《柳叶儿》中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吗?

文中也是柳、留相依的。课文第二段中“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那苦中带些涩的滋味儿。”一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为什么苦中带些涩还要去品尝?结语说:“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解开了开头的悬念,表达了对“柳叶儿”作为救命粮的留念之情。

3、小结:苦乐相伴,柳留相依,正是本文作者要借“柳叶儿”传达给我们的深切体悟。让我们学会惜时、惜福吧。

五、总结收获

(一)阅读方法:

倾听、诵读、浏览、概括、判断、品析、表达。

(二)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苦乐相衬、描写细腻。

(三)思维方法:

品味、体验、领悟、探究、哲思。

六、布置作业

(一)知识积累:摘录本课佳词、佳句到“资料夹”中,了解

(二)语言积累:记诵咏柳名句。

“柳”文化。

【篇四】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胡元平

教学设想:

《柳叶儿》(苏教课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课)一文的设计,旨在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的对话,到达文本的深处,在审苦与审乐的层面,领略文章的主旨,品尝文本的语言艺术,进而培养学生对阅读方法、写作技能、语言知识和思维方法的积累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的审美观念。同时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由浅入深地去鉴赏主旨,明白文章从内容到形式的安排均是以揭示主旨为目标的。

教学目标:

1、学会由浅入深逐层鉴赏文章主旨,体会“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来积累语言、方法、技能。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饱含感情的语言。

2.学习本文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审苦与审乐的辩证结合。

教法设计: 朗读 、 品析 、 体悟。

学法设计:自主 、 合作、 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课前学习:

1.查字典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及注音解释抄写在积累本上。

2.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诸如野菜、柳叶儿等等。

二、 课堂学习: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课前布置大家尝柳叶的味道,由此导入新课。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展示预习成果。

(1)向大家介绍你所积累的生字、词语。

(2)交流你所了解到的长辈的童年生活趣事等。

2.速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这篇叙事散文是以“柳叶儿”为线索,叙写“我”在饥荒岁月里的童年趣事。)

3.独立思考:作者围绕“柳叶儿”从哪几方面来写童年的?

(试着用一个表示动作的字概括)

恋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赞柳叶儿

(三)合作学习,探究理解。

1.讨论交流:

(1)本文重点写到抢柳叶儿吃,你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这在当时是件“极苦的事”还是“最乐的事”?

(2)在“我”看来“柳叶儿”的味道如何?

(在文中找出依据并作分析)

2.品读鉴赏:

(1)引导:阅读就像旅游,除了去观览沿途美景,还要探究其美在何处,为什么美。欣赏一篇美文,我们除了捕捉表层的信息,还应从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多个角度去进行品赏!

(2)示范:让我们尝试从描写和语言运用的角度来品析本文的写作艺术,并进一步鉴赏主旨。

如:“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三个“吃光了”反复强调,显示饥饿的程度,揭示抢摘柳叶儿的原因。“又抢”二字证明摘柳叶乃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3)分成四人小组,合作找出你认为描写优秀或精彩的句、段,先动情地读一读,再赏一赏,最后说说它“好”在何处?

(4)学生合作查找,品析后交流。(生本、生生对话。)答案要点:

第8段中,写爬高的一连串动词:“甩、飞、爬、抱、摇、摆、溜”写出“我”的淘气,也为下文爬高摘柳叶打下基础。

第10段中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四个词展现周围环境的静谧,富有诗情画意,为抢摘柳叶增添乐趣。而“冰凉、咯嘣嘣、凉飕飕、滴进、阴凉”等词则写出了抢摘柳叶了的苦涩滋味。

第10段中,把太阳比作“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的”写出了极端饥饿的心理状态,流露出苦涩之味。

第12段中,描写品尝柳叶儿的情形:“抓上一小把黑豆,喝上几口粥,吃到了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用夸张的笔法写出了“柳叶儿”的美好滋味,可见当时生活是多么艰难。

第13段说“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极言其饿,侧写生活的苦涩。

三、思维积累:

1、设疑:你怎样看待“苦”与“乐”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

2、学生畅所欲言。提示:一切“乐”的感觉均建立在“苦”的基础之上。

四、语言积累:

1、“柳叶儿”在宋学孟的眼中首先是救命粮,但在更多的古代文人心目中,它还有更丰富的含义,你能背诵一些咏柳名句吗?

教师准备: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5)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2、设疑:这些咏柳名句中,“柳”是多姿多情的代表,柳常与一个字相谐音?(留。)柳、留相谐,你能在《柳叶儿》中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吗?

文中也是柳、留相依的。课文第二段中“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那苦中带些涩的滋味儿。”一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悬念:为什么苦中带些涩还要去品尝?结语说:“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而且我想

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解开了开头的悬念,表达了对“柳叶儿”作为救命粮的留恋之情。

3、小结:苦乐相伴,柳留相依,正是本文作者要借“柳叶儿”传达给我们的深切体悟。让我们学会惜时、惜福吧。

五、课堂检测:

一、扫除字词障碍。

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 )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chěng( )能。

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 )着了树干,凉sōu sōu( )( )的。

二、结合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文中三个“吃光了”和一个“抢”字,既可以看出饥荒的严重,又可见柳叶儿的( ) 作用。

2、“得意洋洋”地从树上溜下来、挨了打“心里却是美滋滋的”,从这里可以体会出“我”当时什么心理?

3、在具体写去抢柳叶儿的情景时(课文9—11段),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再次抒发了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

5、联系全文,说一说作者在童年之所以感到“乐”,主要反映在哪几件事情上?

六、布置作业:

(一)知识积累:摘录本课佳词、佳句到“资料夹”中,了解“柳”文化。

(二)语言积累:记诵咏柳名句。

附:板书设计:

柳叶儿 宋学孟

柳叶儿味苦 上树捋柳叶之乐(动作描写)

以苦为乐 清晨抢柳叶之乐(景物描写)

生活苦 饱吃柳叶之乐(情态描写)

童趣

【篇五】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一、导入: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童年趣事”,我们已经共同学习了三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9世纪80年代,童年的鲁迅在后花园的残垣断壁间斗蛐蛐、玩斑蝥、拔何首乌,倾听神秘

刺激的美女蛇的故事,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的同时还在抓紧一切机会寻找乐趣,儿童爱玩

的天性表露无遗。《月迹》,20世纪50年代,吃喝穿戴如何,我们看不出来,我们看到的是

贾平凹的幸运,有一位童心未泯、对生活充满热情,善于引导孩子的奶奶,幼年的贾平凹观

察到了美丽、奇幻、无处不在的月亮,感受到了生活的诗意。《三颗枸杞豆》,虽然是虚构的

小说,我们同样看到了主人公的幸运,热爱自然、聪明可爱的淘气鬼,因为有了三叔的现身

说法,将天性和后天的努力结合起来,终成大器。今天,我们将随着宋学孟的笔触感受另一

种童年。他的童年画面离不开一种事物——柳叶儿。

二、初读·整体

1、 出示生字词

2、师生共读全文:老师读1、2、15段,学生读3——14段(自愿读,一人一段),读的

时候注意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3、理清全文思路

提问:猜猜老师为什么自己读1、2、15段,大家读3——14段? 明确:1、2、15段是成年的“我”,3——14段是童年的“我”

4、用一个词语评价一下“我”的童年生活。

三、精读·品味

1、提出学习任务:逐字逐句品读3——14段,说说你从哪些段落、句子或词语读出了“我”

童年生活的滋味。

2、学生自读,勾画。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交流过程中重点品读以下内容:

(1)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地一直爬到

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

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

地溜下树来。

(2)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秧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

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3)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

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

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四、质疑·释疑

作者一会儿让我们体会到“乐”,一会儿又让我们体会到“苦”,两种截然相反的情感出

现在同一篇文章里,是不是矛盾呢?他究竟要表达什么情感? 点拨重点:苦涩是基本的感情基调 少年不识愁滋味 苦中取乐 以乐写苦,苦上加苦

五、再读·回味

引导学生读1、2段和15段,把握语气语调和语速。 六、拓展·延伸 “每个时代的孩子,享受的是那一个年代特有的乐趣,同时承受那个年代带给他们的缺

憾。 老师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我是70后,我小时候已经衣食无忧。虽然吃的是粗茶淡饭,

但基本可以果腹,过年还可以吃到白面饺子;穿的是旧衣破衫,但不用挨冻,过年还可以穿

上妈妈亲手做的花衣裳。我们玩的很快乐,虽然没有电视电脑游戏机,但就地取材也玩得不

亦乐乎。请看我们的游戏:摔元宝、弹玻璃球、滚铁环、斗鸡、弹弓、手枪、堆泥巴、画丁

老头、折纸飞机、捉虫子、用烂砖垒台子打乒乓球??

七、布置作业:

也来想想你童年的苦与乐,为本周作文积累素材。 板书设计 柳叶儿 乐 写 逞能 吃到豆 饱吃包子 苦 饥饿 起早、路远、天凉 吃豆 吃包子

到肚儿圆 以篇二:公开课教案——柳叶儿《柳叶儿》教学设计 席明华 王 集 二 中 柳叶儿教学设计

王集二中 席明华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动描写的方法

2. 品味文中“乐”、“苦中带涩”的情感内涵

3. 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首优美的校园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将我们的思绪带入到多彩的童年,同 样一只纸鹤(幻灯片)、一把雨伞、一件棉衣也会承载我们的记忆,书写我们的快乐,也

叙述着我们的感动。今天,我们随着宋学孟的一片柳叶进入他的童年,这是一个怎样的童年

呢?(幻灯片,指名读,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好,一起来看课文,指名读课题《柳叶儿》(一

般学生),再指名读(好学生),两个读法有区别吗?(后者是儿话读法),这么难读,去掉好

吗?(不好,表达出作者对柳叶的一份特殊的感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品味这份感情。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或学生范读、或学生自主阅读)

2.①学生思考:本文回忆了关于柳叶儿的哪几件事?②圈画出生字词、注意读 音。

学生回答:①抢柳叶儿、吃柳叶儿。②生字词(幻灯片)

三、品味文章的感情和内涵

1.听过文章,你感受文章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感受是什 么?

(童年是“苦中有乐”)(板书)

2.童年的我乐在何处? 直接写乐 ①爬树之乐(逞能) ②抢柳叶儿之乐(有用武之地)③吃柳叶儿之乐(能 饱餐一顿这样的美味)

3、文中除了这三处直接写出了我童年的乐,还有什么地方是间接写乐呢? 景物描写的作用

(1)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清凉。------河水缓缓

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

水响。环境描写 :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充满诗情画意,一切景语皆情语,孩子依旧沉

浸在乐中,记忆中的童年就是如此之美)(幻灯片)

(2)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

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环境描写:绚丽的色彩将整个时代的暗淡的背景冲淡

了,将艰苦与饥饿抛在了一边)(幻灯片)修辞手法:

(3)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比喻:是我内心的真实写照,是极

端饥饿状态的真实反映,读来又有多少苦涩再其中,这是“老来识得愁滋味”再回忆时方觉

当时是饿到了极点,直至有了这样奇特的联想)

3.对于童年的作者来说为什么在艰苦的岁月中会感受到这样的乐呢? (“少年不识愁滋味”,那是的“我”还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全家面临的处境。)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4.那这种当时作者所感受到的快乐,现在长大成人的他回想起来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呢?(乐中带着苦涩)

5.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我曾经的“乐”中带着许多的苦涩呢? ①第四段三个“吃光了”和一个“抢”字,体现了饥荒的严重。 ②第十段关于清晨景色的描写:太早了,万物还没有醒来,八岁的“我”就已经和三叔

去抢柳叶儿了。

③上树的具体情景。“仰头看看”,可见树之高;硬地上“冰凉”,可见其早;牙齿都“咯

嘣嘣响”,可见其冷;肚皮“凉飕飕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

其滋味并不好受。

④第十一段“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这个比喻是作者极饥饿在头脑中的

折射。

⑤第十二段柳叶儿的加工过程非常复杂,反映了柳叶儿的难吃。 ⑥“吃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生活是非常艰辛的。 ⑦用柳叶儿“包菜包子”就是“最好吃”的了,“还要再放一勺油”,可以想 象当时油的珍贵。

⑧“全家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从侧面反映了饥荒的严重,就是这样的东西,其他

人也不能吃饱。

⑨做着吃菜包子的情况,可以体会到“我”饥饿、消瘦的程度非常重。

四、探究

就是这样的童年,童年的乐趣和苦涩都浓缩在这样一片柳叶儿上,柳叶儿成了作者童年

的一首诗、一幅画、一张承载记忆的相片,作者时时都心系着它,齐读1~3节。 思考:①“嚼”这个动作怎么理解?(他在回忆往事,他在品尝那苦涩的生活滋味) ②最能表达作者对柳叶儿特殊感情的句子是什么?(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像这样集中表

达对柳叶儿特殊感情的句子还出现在文章的什么地方?(文章结尾两小节,齐读) ③这样的句子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有何作用?(a结构上首尾照应。b内容上

起强调作用强调了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 ④作者这样的反复强调意在告诉我们什么?(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五、拓展阅读

课文(10-14)和《挖荠菜》(10-13)① 两部分内容有什么相似之处?都写到了采摘的过程和吃的过程 ② 景物描写

的作用(映衬人物的的自由快乐),写出了乡间景物的优美,当 时的“我”丝毫不觉得生活的苦涩) ③主题的区别(《挖荠菜》同时还提出了子女的问题)

六、结语

同学们,也许我们会因未经受苦难而感到幸运,其实苦难对于伟人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

种财富。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司马迁遭受牢狱之苦而写成长篇巨著《史记》,让我们

再来看一下伟人们对苦难的认识和理解吧。(幻灯片)

七、布置作业

回忆童年生活,抒写真实感受。篇三:柳叶儿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设计

山西省实验中学 李凤兰 课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步骤:1、听读感知 2、品读探究 3、演读实践 4、扩读延伸 设计思想:

本设计力图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尽量减少教师以个人对文章的感知

和理解代替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尝试中,尊重学生独立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力图体现新课标实验教材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力图在一节课的时间内,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整合尽可能多的知识,达到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思想教育:了解课文“乐”和“苦中带涩”的思想感情的内涵,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

幸福生活。

2、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脉络、内容,揭示主旨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读书的意识和作批注的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发现、研究、解决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教学难点:一些语句饱含的感情

4、 教学方法:导读法。

5、 电教手段:多媒体。

6、 课时安排: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柳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南方北方,山谷河畔,田间地头,到处都可见柳的身影。同学们,

你对柳的感受是怎样的呢?说说看。 (柳是报春的使者;柳是美的化身;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可是,当代作家宋学孟对柳的感受与我们大家都不同,他说“柳是我的救命恩人”。这是

怎么一回事?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柳叶儿》。

二、实践活动之一:听读感知

1、听课文的配乐朗读,用“文章讲了一个 的故事”的句式说话。 (文章讲了在饥荒的年代里,我与三叔抢柳叶儿的故事)(文章讲述了一个人们用吃柳叶

儿的办法度过灾荒的故事等)

2、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1~2):抒写对柳叶儿特殊的感情,引起下文。(倒叙) 第二部分(3~14):回忆小时侯爬高抢柳叶儿和吃柳叶儿的往事。 第一层(3~5):交代抢柳叶儿吃的原因和时间。 第二层(6~8):写摘柳叶儿的“乐”。第三层(9~11):具体描写去抢柳叶儿的情景。 第四层(12~13):写吃柳叶儿的乐趣。 第五层(14):抒发对柳叶儿的无限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15):再次抒写对柳叶儿的特殊感情,回应上文。

3、板书设计

三、实践活动之二:品读探究 优秀的作品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并且细细品味。

1、方法:预习时同学们每人都提出了五个左右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解

答疑问。

2、提示:建议大家从内容、人物、结构、写法、含义、主旨等角度来谈,要力争与别的

同学说的不一样。

3、班级探讨:将小组讨论中未达成共识的问题或觉得有意义的问题进行全班讨论,跨小

组交流,教师指导。

四、实践活动之三:演读实践

1、 要求:

走进录音棚,人人都是播音员。请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你对课文的理解表现出来。

2、活动:

小组展示:每人挑选一个段落,读给小组成员听。 推荐展示:请大家推荐本小组的一位成员为全班表演。

3、学法指导:

诵读文章时,要在脑海里想像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五、实践活动之四:扩读延伸

1、人们吟诗作画赞美春柳与作者的柳叶儿情冲突吗?说说自己的见解。 几乎人人都见过柳,但是对柳的感受会因为个人经历的不同而有区别。

2、请将下面这首咏柳的诗与宋学孟的《柳叶儿》进行比较,看有哪些不同?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与宋学孟的《柳叶儿》不同的是:贺知章的《咏柳》前两句用生动的比喻描写了春柳

袅袅婷婷,婀娜多姿的形态;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设问句歌颂春风创造了绿色,创造了生命,

创造了美丽的大自然,是传诵千古的咏柳佳作。)

3、请将同学们查找的古人、今人写柳、咏柳的诗文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收获。 参考

诗句:

诗中柳

1、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7、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 9、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1

0、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六、小结:

创作是一种带有个性的行为,每个人的背景不同,经历各异,写出来的作品也各具风格。 ?

【篇六】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柳叶儿》教学实录

《柳叶儿》教学实录

苏州外国语学校 徐余忠

(师生问好)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个大问题。本节课咱们就从吃说起。同学们能说说自己最喜欢吃的是什么吗?

生1:我喜欢吃巧克力。 生2:肯德基。

生3:我喜欢吃松花桂鱼。 生4:龙虾。 生5:红烧肉。 生6:甲鱼。 生7:披萨。

师:同学们一口气列了这么多各色美味佳肴,真让人垂涎欲滴啊!当我们都沉浸在美味佳肴的无尽回味中时,山东有位作家宋学孟却对无比寻常的柳树叶情有独钟,难道柳树叶会比大家爱吃的美味佳肴更美味?今天咱们就一同去嚼一嚼那别具滋味的“柳叶儿”。(板书课题)

师:咱们本课的学法是“话题引路,读中探求”。

话题一: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投影)

师:首先我们谈谈思路这个话题。叶圣陶先生说:“作者写文章是有思路的,我们读文章遵照这条路子就能发现文章的真意。”大家还记得以前学过的《社戏》一课吗? 生:记得。

师:我好像记得文章前面写“我”在平桥村特别想和小伙伴们去看社戏,还记得当时是怎么概括这部分意思的吗?

生:盼看社戏。 生:后来去了吗? 生:去了。

师:可以概括为—— 生:去看社戏。

师:对了,看过之后呀还念念不忘——

生:怀念社戏。

师:对,以社戏为中心,整个思路就出来了。那么本文作者又是以怎样一种思路来引导我们走近他童年的呢?请大家先“通读”(板书)全文,再想想如果用“ 柳叶儿”的形式来做小标题,可选用哪些动词?

(学生自由阅读全文)

生:我觉得是嚼柳叶儿——抢柳叶儿——吃柳叶儿——嚼柳叶儿。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觉得先做柳叶儿在吃柳叶儿。 生:我认为先回味柳叶儿,再抢柳叶儿,再吃柳叶儿,最后赞美柳叶儿。 生:我想是看柳叶儿——摘柳叶儿——尝柳叶儿。

师:答案很多样,大家比较趋向于那种呢?

生:回味——抢——吃——赞美。 师:不错,绝大部分同学一下子就把文章的思路给拎出来了。你们觉得文章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生:抢柳叶和吃柳叶。

师:哦,那回味和赞美都是作者的现在的情感了。同学们刚才通过“柳叶儿”这根线把文章不同层面看似散乱的事件和情感串联了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纲举目张,咱们读文章就要首先学会全局把握,接下来才能逐步探寻到文章的真意。(板书:拎线索)

话题二:文眼——点睛之笔(投影)柳叶儿优秀教学设计

师:读文犹如识人。拎出了线索,理清了思路就好像看清了人的形貌,但还不够,我们还要感受他的内心,即感受其“神”。我们常说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文章也有自己的眼睛,通常成为“文眼”。什么是文眼呢?清朝著名学者刘熙载对此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

(投影)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清)刘熙载

师:大家觉得点明文眼作用的是那句话?

生:揭全文之旨。 师:“旨”是什么意思? 生:主旨。 生:中心。 生:主题。

生:中心思想。 师:“揭全文之旨”意思是—— 生:揭示全文的中心。

师:很好呀。刘熙载在这段话中还指出了文眼通常在文章中的位置,大家发现了吗?

生:开头,中间,结尾。

师:真好,大家读懂了。这段话中还点明了文眼的位置特点,那就是如果在文章开头,那么文末一定会照应;如果在文末那么开头一定会有暗示;如果在中间,那么—— 生:开头暗示,结尾照应。

师:文眼就是揭示中心的点睛之笔,通常立片言而居要,或明或暗的表达自己的情思。那么《柳叶儿》的文眼

1

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细读文章的开头3个自然段和结尾2个自然段。(板书:细读) (生齐读) 师:怎么样?大家发现“文眼”了吗? 生:我觉得在末尾。

师:能具体点吗?比如或是那个词,或是哪个短语,或是哪个句子? 生:最后整个一段。

师:有同学能帮他说得更具体点吗? 生:我想是“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一嚼”这句话。因为作者一看到柳叶儿就想嚼,说明他对柳叶有着很深的感情,而且第一节也有照应。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是最后一段中“它味苦,微涩,但能就人。”这句同开头第3自然段“柳叶儿救过我的命。”照应。

师:如果说“能救人”与“柳叶儿救过我的命”,那你能说说“它味苦,微涩”又与前文那个短语照应呢? 生:与第2节“苦中带着些涩的滋味儿”照应。

师:救命的柳叶嚼在嘴里苦中带着涩味,可是我看作者写抢柳叶和吃柳叶两件主要事情的时候,称自己是“全家最乐”,这里看来同时说“苦”和“乐”,不是很矛盾吗?

生:并不矛盾。因为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他并不理解生活中的苦难。我们都说孩子的心里是最无忧的,所以孩子是最快乐的。

师:那为什么说“苦”呢? 生:“苦”是因为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是三年大灾荒的时候。

师:可你刚才说他是个孩子,他并不理解生活中的苦难啊! 生:因为他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成人,他是以成人的眼光来回忆那段往事,想起来很苦

师:哦,回忆往事有乐有苦,是乐中带着苦,苦中带着涩。对了,这就是文章之眼,文章之神。(板书:抓文眼) 师:文章抢柳叶,吃柳叶都是围绕苦涩这个神来表现的,我们称之为“形散神聚”(板书),这也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话题三:“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投影)

师:人的情感总是很微妙的,童年的事情感觉很快乐,现在想起来却又是那么苦涩,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讨探讨感情话题。 师: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这句话大意是凡是写文章的人都是因为现有内心感情的涌动而后才有语言的表达。凡是好的散文佳作都是作者

情感的流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那我们要把内心的情感用语言传达出来,又有哪些方法呢?请大家一起来看看下面一组材料,想想它们分别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投影)a.《我的老师》通过叙写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b.《三颗枸杞豆》开篇小树林的描写:那时正值三月,春天几乎从山沟里溢出来了。小树林的一切都散发着诱人的魅力。林子里今天格外美丽,一绺一绺的阳光像金色的丝绸。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头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

c.梁衡《夏》的结尾: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师:大家先说说《我的老师》表达感情的方法。 生:以小见大。 生:记叙事情。

师:如果没有这些具体的小事,我们能感受到魏巍对老师的怀念感激之情吗?

生:不能。

师:对,这种情感都含在事情叙述之中,字里行间处处有情。我们把这种表达感情的方法成为“以事传情”。 师:大家在看看b材料对我的乐园小树林运用了什么描写? 生:景物描写。 师:一切静语—— 生:皆情语。

师:这段景物描写中包含怎样感情? 生:对春天美丽小树林的喜爱之情。 师:我们能概括出这里的抒情方法吗?

生:以事抒情,哦,错了,是以景抒情。

师:对,喜爱之情都寓含在美丽春景中,我们可以称为“以景寓情”。 师:请大家在看看梁衡对夏的赞美之情与上面材料中对春的喜爱之情一样含蓄吗? 生:不是的。 师:相反是—— 生:直接抒情。

师:很好。刚才我们发现的“以事传情”、“以景寓情”、“直接抒情”就是我们写文章时常用的三种抒情方式。

师:生活中没有无缘无故的情感,情皆由境生。我们要探讨作者为什么乐中带着苦涩之情,就必须回到作者曾经生活过的那段不堪回首的饥荒岁月。

(投影)1959年至1961年是我国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由于国际、国内的各种因素造成粮食大幅度紧缺。农民们要靠吃野菜、吃树皮,甚至吃不能消化的观音土来充饥。在此期间饿死的农民至少有三千多万人。在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短期内因饥饿死亡人数的最高纪录。本文作者童年抢柳叶、吃柳叶的故事就发生在饥荒最严重的1960年。 师生阅读材料。

师:在座同学们的爷爷奶奶,我的父亲,本文的作者都是这场大饥荒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我们要探讨作者内心情感,就不能忽视这段背景。刚才我们发现了散文有三种常用表达感情方法——

生:以事传情、以景寓情、直接抒情。 师:这三种抒情方法在本文中都有运用,其中“以事传情”运用的更为充分,下面我们就重点来探讨这个专题,一起来品品议议作者在抢柳叶和吃柳叶两件事“乐”在哪里?又苦在哪里?(板书:品读)

师:我看到班级墙报上有同学们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积分榜,真好!小组合作,集思广益。那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抢柳叶和吃柳叶两件事中的一件来品品作者的苦乐之情。待会儿请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发言,要求结合具体句段品评,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情”。好,开始吧。

(学生热烈讨论,师巡视) 师:咱们先说说抢柳叶儿吧。哪些小组议这件事的?

(很多学生举手)

师:哇,这么多小组都议了抢柳叶儿,那我们一个个来谈,好吗?

生1:抢柳叶这件事“乐”在充分体现了我爬高的本领。“苦”就是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要起来了,不然就摘不到可口好吃的柳叶儿了。(生笑) 生1:还有低处的柳叶儿已经被大人们抢光了,我一定要爬到高出去摘,而爬到很高的话还可能会掉下来。(生笑)

师:掉下来会有什么后果?

生1:掉下来可能会受伤或是摔死。 师:挺危险是吧? 生:是的。

师:下面发言的同学可以对前面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深化,如有不同意见也可以争鸣。

生2:我们小组觉得抢柳叶儿的乐趣就是能一显我爬树的高超本领。苦体现在早春天蒙蒙的时候,天气冷飕飕的就要出来去抢柳叶。

师:与前面的发言相似。接下来请大

2

家发言时结合文中的句子品析得更具体点,好不好?比如说爬树很乐,哪些用语表明内心的快乐?

生3:第8小节中“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一直爬到最高点” 体现我爬树技术高超。苦是因为—— 师:树爬得高就一定乐吗? 生3:从“得意洋洋”、“美滋滋”两个词可以看出乐。

师:他“得意洋洋”的行为有哪些? 生4:作者运用了很多动词,比如说“甩”、“飞”、“爬”、“抱”、“摇”、“弹”、“摆”、“溜”。这些动词的生动而准确的写出了“我”爬树的淘气,浸透着“我”的快乐。

师:大家能读出这种“得意洋洋”的快乐心情吗? 生:能。(齐读)

生5:第10小节回忆了当年抢柳叶时的情景。像有些词如“天蒙蒙亮”、“湿润”、“清凉”、“朦胧”、“宁静”写出了环境的清幽美丽,增添了我抢柳叶的情趣,体现了“我”很快乐。 生6:我不同意他的看法。这时候的孩子一天到晚的玩还要抢柳叶儿,应该是很累的,“天蒙蒙亮”就要去抢柳叶儿,肯定很辛苦。 师:“天蒙蒙亮”时,大家在干什么? 生:睡觉。 师:在本该沉醉梦想的时候就要起来,的确够早的。

生7:我觉得清晨去抢柳叶儿是很苦的。从文中的“仰头看看”可见树非常的高,还有“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滴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阴凉。”可见当时的滋味很不好受。

师: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滋味? 生:苦涩的。

师:用这段话中的词语。 生:凉。

师:这次爬树是不是“美滋滋”的? 生:凉飕飕的。 师:“美滋滋”对“凉飕飕”。我们感受到身体之凉,更能感受到心里之凉啊。 生8:第10段中把清晨的景写得很美,如果很苦的话,那他看身边的一切景物都不是那么美好,所以我认为他很开心。

生9:那时候作者还小,觉得景色漂亮,是他不懂生活很苦,“少年不识愁滋味”。

师:刚才两位同学无形中偏离了我们当前讨论的“以事传情”这个专题,涉及到了“以景寓情”。其实这段美景本身没有掺进苦涩的味道,只是反衬

了当时生活之苦。对此我们暂不过多讨论,还是就“事”来谈。 生10:“我”明明看见的是太阳,而却说成是“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说明当时我很饿,肉都吃不到,还是很苦的。

师:肉吃不到,那能迟到饭吗? 生10:人都吃树叶了,说明基本上没有粮食吃。

师:樱桃大家看过,样子大不大? 生:不大,很小。

师:樱桃是荤的还是素的? 生:素的。

师:而在作者眼里却是—— 生:肉做的

师:樱桃本来很小,素的,而在作者看来却很大,还是肉做的。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呢?

生:因为当时没有东西吃,很饿很饿,所以想吃东西,想吃肉。

师:嗯,可见当时我真是极度饥饿,非常渴望有食物能充饥。

师:作者小时候上树爬高“逞能”充满了炫耀的快乐,然而抢柳叶时我的年龄之小,清晨之凉,路途之远,上树之险,腹中之饿着实让人感到心酸和苦涩。

师:下面请选择“吃柳叶儿”的小组开始汇报。

生1:我从文中用柳叶做菜包子,“全家只允许我一个人放开了吃”看出对于我们来说很不好吃的东西,而“我”能放开了吃,当时实在是太苦了。大人只能照顾小孩,让小孩多吃点。 师:大人不吃? 生:吃得很少。

师:哦,是因为食物很少,是不是? 生1:嗯,还有我看到他的“乐”是“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和“薄薄的肚皮撑得透明”,可见他吃得非常的饱,非常的开心。 生2:“我了拼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如果当时不饿不苦的话,他就不会这样硬撑了。他的乐也在于肚皮吃得圆溜溜的。

师:吃饱肚皮很快乐。

生3:我从作者清晰地记得做菜糊糊粥的过程看,可见他记忆深刻,说明他当时一定很喜欢吃,很快乐。 生4:我觉得从作者的角度看,他是很快乐的,因为只有他“一个放开了吃”。但如果从上下文来看,生活应该是很苦的。“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中“有时候”看出并不经常吃,只是偶尔吃,“一小把”和“吃到一个豆儿”,还有13小节的“一勺油”可以看出当时食物很紧缺,饥荒很严重。“薄薄的一层肚皮”也可以看出当时

作者一直吃不饱,身体是很瘦的。 师:这位同学看问题真独到,她抓住了一系列数次,如“有时候”、“一小把”、“一勺油”、“一个人”、“一层”,我们看作者是不是经常能吃到? 生:不是。

师:偶尔吃,吃得多吗?。 生:不多。

师:很少吃到,吃到很少。

生5:作者吃到一个豆就“满心里香得不行”有点反衬出当时很苦。 师:刚才有同学看到这里觉得很开心,而你读出了苦。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5:思考。 师:“香得不行”是不是指一点都不香?

生:很香。

师:香到什么程度?

生:香到极点,都要晕过去了。

(生大笑)

师:哈哈哈,看来是太陶醉了。一个小豆就能让人陶醉,你能想象吗? 生:难以想象。

师:我给大家说个真实的故事。我父亲和本文的作者同龄,也是在1960年那年,他饿的已经脸色发青,浑身无力像软丝瓜一样躺着,已经气息奄奄了。当时全家只能无奈地流泪。就在这时庄台上有个好心人送来了一小把绿豆,那本是来年做种用的。后来把绿豆煮成了汤救了我父亲一命。 师:文中那“满心里香得不行”,心满意足背后折射的是饥饿啊!

生6:我补充一下,在奶奶做菜糊糊粥的过程中也运用了一些数字,如“烧一锅开水”、“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这就说明柳叶比较苦,那就要想办法让它变的好吃一点,那时候真是太苦了。

师:经过这么多复杂工序,最终柳叶的苦涩味是否都能去掉呢? 生:不是的。 师:苦涩犹在。

师:刚才同学们热烈的讨论,透彻的品析,让我们深深感悟了作者内心的苦乐之情。(板书:悟情感) 师:一个年仅八岁的孩子能吃饱肚皮,心里充满了满足的快乐,然而他吃的却不是大家熟知的美味,而是现在连猪、牛都不吃的苦涩的柳树叶,这是很等的不相称啊!当然,也正是着童真的乐和生活的苦伴随作者一起走过了那艰辛的童年。(板书:苦乐相依) 师:往事已经如烟,现在作者已经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再次看到曾经吃够了的柳叶时,会不会厌弃呢? 生:不会,很感激。

师:文中哪里表达这种感情的?

3

生:最后一节。

师:好,请大家一起来深情朗诵最后一节,读出感激之情。看看哪两个字直接点明了感激的原因的?

(生读书) 生:救人。

师:在文人墨客的眼里柳是闲情逸致的流露和离愁别绪表达,充满诗情画意,而在作者眼中柳是度饥解饿的救命粮,没有诗情也没有画意,有的是饥荒岁月的苦涩和苍凉。柔软的柳叶儿承受的是难以承受的千万人的生命之重。

师:那个苦涩的岁月已经渐行渐远。有人说苦难是一笔财富,有人说苦难是幸福的镜子。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咀嚼柳叶儿,作为幸福时代的幸福我们对苦难又有了什么样新的认识?大家能用一句精妙的话来表达此时的感受吗?

生1:美好的今天,好好珍惜。 生2:我们要在苦难中发现自己,磨练自己。

生3:珍惜拥有的今天,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生4:铭记昨天的苦,创造未来的乐。生5:只有接受了苦难的风暴,才能到达幸福的港湾。

生6: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他教会我们如何珍惜现在的每一刻。

生7:苦难中有快乐,苦难后是幸福。师:刚才同学们纷纷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自己面对苦难的认识,面对苦难,懂得坚强,面对苦难,懂得珍惜。我们一起学习《柳叶儿》就是与作者一起回忆往事,缅怀苦难,缅怀苦难就是咀嚼幸福。时光流逝,莫忘却苦涩岁月;柳叶抽芽,当珍重幸福春光。 师:最后我拟了幅对联作为本课的结束。(投影对联)今天我们“常青藤下嚼柳叶,忆苦乐年华”,明天希望大家“沙洲港中挂云帆,任风雨人生”。 (听课师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大家!

附:板书

柳叶儿

通读——拎线索 细读——抓文眼 形散神聚 品读——悟情感 苦乐相依

(此课为教者在张家港常青藤

实验学校初一10班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