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孤独

时间:2021-10-26 12:40:28 节日作文

第一篇:《心的孤独》

心的孤独

从小,我们都在母亲那温暖的怀抱中逐渐成长,不必担心衣食住行,一天过得无忧无虑,过几年,等我们的翅膀长硬了,母亲便放开手,让我们自己去偌大的天空翱翔,自己去看那五彩斑斓的世界,自己去经历风风雨雨,为自己开创一个美好的未来,同时,自己的一颗心也越发的孤独。

如果一个人正天忙忙碌碌,就不会感到心的孤独,一旦你放下手上的工作,就会感到自己的心是那么的孤独,多么希望重回到那母亲温暖的怀抱中。当你一人远在异国他乡时,每逢节日的到来,别人都回家了,只有你,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聊几句,当时你会感到满足和温暖,但过后呢?一个人走在大街上,被寒风吹着。风不止吹着外表,还吹冷了我的心,吹下了我的泪,吹走了我对家人的思念……

第二篇:《孤独的心灵》

孤独的心灵

我,就像一棵孤独的小草,在一望无际的草地上,竟然没有一棵草是跟我在一起的,因而,我感到好孤独,好寂寞!

人生就像一个赌局!和命运赌,我是一个失败者;和生命赌,我永远注定是一个输家……

我总感觉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好像可有可无似的,我就像透明的空气,也许连空气都不如吧,大家虽然看不见,摸不到空气,但是都不能没有空气,而我,却……

大家看到我,都跟没有看到差不多,虽然会无意间瞟到我一眼,但之后就跟看不到一样了……也许我就是一个透明的人吧,也许我是这个世界的某一个角落里的一个鲜为人知的thing吧,也许我是一个多余的人吧……一句话,不管有没有我,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好好生活的,不管有没有,时间一样会飞流似箭……

在课室里,同学们也许都不会注意到有我这个人的存在,老师总是说我不跟同学们交流,我又何尝不想呢?只是,大家都不喜欢我,我无法融入集体,我是一个离队的小鸟,一条离水的小鱼,一只断线的风筝……一个破碎的玻璃……永远都无法变得完美了!!

就连我的知己,我唯一的知己,也变了……大家都与我无缘,我决定放弃友谊了……我会一个人,一只走下去……

也许这个世界不属于我吧,也许我应该回到我的孤独世界去了……书,等我,大学等我是……

龙门县沙迳中学初二 廖慧怡

第三篇:《人是孤单的,心的孤独的》

人是孤单的,心的孤独的

霞光染红了天际,在远方嘹亮。记忆中,有那么一片浩渺之地,野草遍布,暗黄的土地上,仿佛覆盖着一层又一层时间只留的棉衣。风卷起沙尘,呼啸着在这土地上徘徊,叶枯黄了,泛着一点点裂痕。

那些野草,尽使黄了,败了,被揉碎了,依旧向着天空,向着那之中唯一的树前进。这片破败,这片荒凉,仓皇的在记忆中逃窜,那树纵使被所有的生灵仰望,依旧是孤独的。

想起爷爷离开前那一年,一个人,端起一杯茶,我远远地站在屋檐下,注视那些干涩的叶,蜷缩在水中,被一点点的温热感染,缓缓的把叶舒展,渐渐的透着些光,慢慢的,一丝一缕的色泽在水中扩散。那幅夏日恬静的画面,在儿时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那时的他,人是孤单的,心的孤独的。没有奶奶执手相伴,一个人形单影只地在廓落的院中来回,没有奶奶理解倾诉的他,是孤独的。一个人保留着那些沧桑之后的心悸,没有人理解,流宕在时间的沙漏,虚自的渡过.

我们只是一片又一片的藜藿,企图用心用行动追逐,攀爬,达到这古木的境界。我们不停息地用浅薄的见识,揣摩他一生的高度,风{关于心孤独}.

起云涌,支零破碎的是我们那些狂妄的谋划,屹立不懂的是他心的孤独.

持一杯清茶,坐看茶卷茶舒,人来人往,不言不语,沉静的把生命虚度。涩涩的一口,雅致的气息弥漫,也该如此的闲适,此刻我像那种那些孤独的片段,大抵会被人揣测,却不再有人懂。

骄阳,傲视着地球上每一个生命,向他们播撒光明,向他们诠释希望,温柔的轻抚每一缕一抹的柔弱,把未来寄予。

每个人心中,大抵都有那么一片孤独,不为人所知,所识,所懂。

生命的置换,造就了世界的灿烂。

虚张的敷衍,把对白搁浅。

沙漏永远困不住时间,只留下心境的孤独。

本文出处: 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心灵孤独》

心灵孤独

随手丢弃的可乐罐,也许会中一等奖。

城市中,灯红酒绿,看着川流不息的人们从身边走过,而我,湮没在繁华之中。从这个视角看来,城市感性而美丽,让人渐渐迷失,迷失。

我怀念着那些经典的影视剧,一遍又一遍地听着老歌,因为我觉得,它们代表了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的流行,那个时代的思想,那个时代的浓厚气息,时光不能再倒流,唯有经典,可以存活在我们心中。

电影《花样年华》中,在极富二三十年代旧上海特色的优雅音乐中,蓝色的烟圈,周璇的歌声,张曼玉不断变换着的二十六款旗袍,或风情万种,或淡雅悠闲,或庄重惊艳,把那个年代女人的典雅美丽推到了极致,这正是我喜欢的韵味。{关于心孤独}.

孤独并不代表寂寞。

最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躺着,静静地思考,没有主题,天马行空。没有人看见,没有人听见,我看见,天很蓝,云很白,草很绿,一切由于安静变得好美好美,我沉醉在我的世界里,独自喜怒哀乐。

第五篇:《心灵在孤独中成长》{关于心孤独}.

心灵在孤独中成长,精神在寂寞里升华

一、

游荡的心灵往往是在寂寞中慢慢的煎熬,特别是在入夜之时,当一个个孤独的人儿独处一室时,那种心情就会油然而生。也许人只是一具躯壳,偏偏这具躯壳里装着一颗时刻跳动的心,寂寞来临时,总是会考验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强弱?大多数人往往都具有一颗脆弱的心,脆弱的心那经得起孤独寂寞的拆磨。喝酒吧?对于真正无聊的人来说,可以麻醉自己是最好不过了,这样可以在昏沉中安然入眠,第二天一醒来,什么不快乐的事都会统统忘掉。对于真正有心事、有心欲的人来说,借酒消愁愁更愁,简直是难已自拔的。这样的人也许会借酒赋诗、作画、弹琴……总之在寂寞中他们得到了随心所欲,心灵得到了很好的释然和升华!其实这样的人不喜欢孤独寂寞,但也喜欢在孤独寂寞中生活,特别是在夜深人静或独处的时候!难道这样的人真的没有朋友?当然不是,可能这样的人朋友很多,在朋友面前他们是不会孤独寂寞的。这样的人真正的孤独寂寞是在于心灵上的孤独和寂寞。

每个人都会有孤独寂寞的时候,但是能在孤独寂寞中得到精神上的升华,我想除了那种才华出众,情思唯美或者是超凡脱超之人外,一般普通人是很难达到这种境界的。因为普通人是最怕孤独寂寞的,孤独和寂寞会摧残他们的意志,会使他们不思进取,丧失信心,就更别说这样的人能耐得住孤独寂寞了,更别想在孤独寂寞中进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得以升华。恰恰相反的是,那些才华出众,情思唯美或者是超凡脱超之人他们在凡尘世界中长时间积蕴的关于生活的艰辛、怀才不遇、社会变革等方面的感触,他们虽然表面上不孤独不寂寞,但是他们内心深处常常是孤独寂寞的,因为现实世界的无奈与他们心灵总是那样格格不入,他们有时需要找一处安静的地方,独自发泄一下心中的不快,常常览物抒情,慷慨言志!这时他们本人是孤独寂寞的,但是他们的心灵却在孤独寂寞中得到了超然和升华!

李白的《静夜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就很能体现当一个人在独处时,那种寂寞心境是怎样的,当一个人孤独无伴时,首先想到的是故乡亲人。不过李白这种寂寞这种孤独也的确是太唯美了。想想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面对空旷宇宙中的明月时,人随心动,触景生情,吟出这样唯美得让人为之动容的诗,可以说李白的这种孤独寂寞也太唯美了。李白的这种孤独寂寞的心情其实跟普通人的孤独寂寞没什么两样,只不过这是李白的才情所然。如果普通人有李白这种超凡的才情,我想我们每个人的孤独和寂寞也会像李白这样唯美。 然而张继在孤独寂寞时也出手不凡,他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美伦美幻,也是出自他怀才不遇的失落、孤独、寂寞而作的。他的这种孤独寂寞却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为之向往。一个落第考生,由于心情不好,孤独一个到苏州散心,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失眠而作。一种失落、孤独、寂寞的心绪再加上失眠却让张继“一夜”名垂千古,仅以自己深夜随情而作的《枫桥夜泊》这一首诗进入大诗人行列,笑傲古今,他的这种孤独寂寞的意境,真的令人向往!因为那是一种美,美得很难再用语言来描绘。当然这也是跟张继的才华和情思有关。试想,对于普通人来说,考试失败也就发发牢骚而已,也会产生失落、孤独、寂寞的心绪再加上失眠,可能也会吟诗一首什么的,但是有几人能具有张继这样绝美的失落、孤独、寂寞的忧愁情怀?李商隐、柳永、杜甫、黄巢等这些大名人考试落第后也同样失落、孤独、寂寞呀,但是他们不是发发牢骚就是口出狂言!而张继却与众不同,在失落、孤独、寂寞中如此唯美的忧愁即不伤人又不害人反而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以说,古今无人能及。他的这种寂寞忧愁情怀在自己心灵上可以说完全得到了升华,他的心灵就像苍穹中的明月一样皎洁,让人神往!

二、

现实和理想的反差也会让人在心灵上产生落差,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孤独寂寞。特别是人与

人之间在人格情操方面的差距最能让人格情操修为高深的人产生孤独寂寞了。当然,这种人也不缺乏朋友,只不过他们缺乏心灵上与之相交相通的朋友。往往这种人是极具才华和远大理想的人。李白、杜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代表。

李白、杜甫两人都具有才情并且都具有很远大的理想。李白是一个很喜欢游历山水的人,也喜欢结交朋友,希望通过结交权贵入仕,李白是一个“官迷”,可天生不是一个当官的料,凭着才华出众走上了仕途,却喜欢恃才傲物。由于与权贵不相容,常常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境地,经常以酒为伴,借酒消愁,往往心灵上的孤独寂寞总是让他挥豪出名句佳作。《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由其使人感受到李白的那种怀才不遇,现实和理想的反差所产生的内心深处的孤独寂寞感是如此的强烈。再加上他的才华横溢,很难找到能与他齐逢对手的人,就连当时大名鼎鼎状元出生的贺之章在做诗做文方面都不是他的对手,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因此,他也很难找到与之人格情操修为高深的人做为心灵上的知已,往往心灵上是很孤独寂寞的。说俗点,李白太有才了,所以心境太高,一般人不合他“口味”,也不是他那个层次的。

而杜甫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也是一个“官迷”。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杜甫一生都在颠沛流离、风雨消磨中过活的,除了跟李白有相同的怀才不遇情怀以外。最重要的是杜甫的理想比李白要大,那怕是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屋里过日子,都到了这样贫困的生活环境中,但他为此一生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始终不变。那时他的确是太贫苦了,就是他那几间草房都是别人资助下给他修的。可以想象他过的日子是多么孤独寂寞,这方面他比李白还惨。内心深处对于杜甫来说就更孤独寂寞了,甚至精神上达到了一种苦不堪言的状态,最后才有了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死亦足!”的真实感言和纳喊!真佩服杜甫住在破房子里面还具有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高尚人格情操修为!

当然像杜甫这样在物质上和理想的追求上都陷于贫困无助之中与他那富有的精神和思想相比是格格不入的,才会使他常常陷入孤独寂寞的内心世界中苦不堪言。正是在这种现实和理想的反差下,才会使杜甫的内心世界从苦不堪言中得到高度的升华,才会给世人留下了如:《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名扬千古的诗文和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

心灵在孤独寂寞中得到升华,做为普通人来说也许我们达不到李白、杜甫、张继等人那样极具才情和高深的修为。但是孤独寂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怕面对,可怕的是我们面对以后不能去有所认识和释怀。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很唯美的一种孤独寂寞、忧愁情怀和一种思绪境界。当然这是一种在孤独寂寞、忧愁情怀中比较唯美的一种释放!虽然我们不能学李煜这种有着历经苍桑看破尘世的思想意识,但学学他的那种排泄孤独寂寞、忧愁情怀的才情也是很不错的。往往心灵在孤独寂寞中得到升华,是需要这种才情的。

要想心灵在孤独寂寞中得到升华,除了才情还不够,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提高自己的自身修为,学会在孤独寂寞中生活。要知道,世界上最摧残人的意志的也是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的是孤独寂寞。如果你能熬住了孤独寂寞,心灵在孤独寂寞中得到升华,在精神上你便可无所不能了。

第六篇:《浅析心是孤独的猎手》

浅析麦卡勒斯的《心是孤独的猎手》

关于麦卡勒斯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许多当代评论家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沃尔特·爱认为她是仅次于福克纳的南方最出色的作家,戏剧家田纳西·威廉斯则认为她是奇迹的创造者。也有很多评论家们将麦卡勒斯置于第一代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盛名阴影之下。麦卡勒斯研究者、传记作家弗吉尼亚曾在1987年写道:“至于她是否算得上主要作家,评论家正在争论这个问题。”[1]301到1996年,莉萨·洛根仍然做出这样的评价:“不能确定她是一名主要作家还是次要作家,现代作家还是乡土作家。”[2]2但就其作品主题来看,麦卡勒斯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描摹人类精神孤独与隔绝状态的大师,人的孤独贯穿麦卡勒斯所有主要作品的基本主题。麦卡勒斯本人在1957年曾经写道:“我的中心主题是精神隔绝主题。当然,我总是感到孤独。”他的第一部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几乎包括了作者日后创作中的所有主题。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向读者诠释了人类生存状态的一个现象:人类是孤独的,人生是寂寞的,人的情感很难彼此理解和难以找到共鸣。麦卡勒斯本人生理上的疾痛以及自身的沧桑经历,使 其对这种刻骨铭心的孤寂有着最深刻的体验,尽管其身边不乏溺爱她的母亲,宠爱她的丈夫,关爱她的朋友以及热爱她的读者。在《心是孤独的猎手》一书中,全篇被孤寂的意念紧紧抓住,本文从故事的场景设置,人物彼此关系以及叙事结构三方面来分析这篇小说中无处不在的精神孤寂与隔绝。{关于心孤独}.

一、 孤寂的南方小镇

开篇第一个句子:“镇上有两个哑巴,他们总在一起。”这个看似平实而漫不经心的句子将读者带入20世纪30年代末的一个美国南方小镇———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贫穷、混乱、忧郁的小镇:“小镇在南部的纵深处。夏天是漫长的,寒冷的冬天短而又短„„冬天是变幻无常的,而夏天永远是灼热的„„但镇上最大的建筑是工厂,雇佣了小镇大部分的人口。这些棉纺厂很大,生意兴隆;大部分工人都很穷。街上行人的脸上往往是饥饿孤独的绝望。”[3]6从文中两个主要人物米克和杰克·布朗特的眼中读者感受到小镇夏天的灼热与孤寂。少女米克推着童车走过将近正午的街道,人行道灼痛了没穿鞋的弟弟巴伯尔的脚:“天空是耀眼的蓝色,热得像是着了火。太阳使地上的每样东西变成了令人炫目的白色或黑色„„”[3]33酒鬼杰克刚刚走出辛格的家门就被刺痛了眼睛,阳光照得他头晕目眩,几乎什么也看不清“太阳:{关于心孤独}.

像一块热铁烙在头上。小镇比他知道的任何地方都显得孤独。寂静的街道给他一种陌生的感觉。喝醉的时候,这个地方是狂野和喧嚣的。而现在呢,一切都戛然而止,陷入停顿„„”

[3]54而小镇的冬天是寒冷而变幻无常的,用它独有的残酷方式拒绝人的进入:“小镇多年以来从没遇到过这样寒冷的冬天。窗玻璃结了霜,屋顶一片银白。冬天的下午发出灰蒙蒙的柠檬色的光,影子是微蓝的„„”[3]189“二月来了。天气变暖了,随后就热了。太阳眩目地照耀大地。鸟儿在光秃秃的树上歌唱,孩子们光着脚和大膀子在室外玩耍。夜晚如同盛夏里一样灼热。而后过了些天,冬天又光顾了小镇。温和的天空阴沉了。寒冷的雨落着,空气变得阴湿和刺骨的冷。”[3]238小镇是贫穷的、肮脏的、混乱的:“自从今年冬天工厂进入萧条期后,这里比过去更肮脏了。很多人的眼中现出阴郁的孤独„„”[3]189“小镇上的黑人受尽了折磨。燃料已经用光了,每个人都在为取暖而挣扎。流行性肺炎在潮湿狭窄的街上蔓延开来。”

[3]238-239“„„角落上被烟熏黑了的矮树长出了胆汁绿的新叶。天空总是深而坚硬的蓝色。流过小镇这一带的恶臭的河水,滋养了蚊子,他们在房间里嗡鸣。”[3]270在这里,小镇不单单是故事发生的场所,也成了故事中的一个主人公,一个孤寂的主体,他以自己的方式保持着孤寂隔绝的状态,并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孤寂。故事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场景———比夫·布瑞农的咖啡馆,本应是热闹喧哗之所在,却被卡森·麦卡勒斯用做展示芸芸众生孤独寂寞的一方现实生活的小舞台,她以喧哗为载体,把孤寂表现得淋漓尽致。“„„没有声音,没有交谈,每个人看上去都是孤单的。刚刚醒来的男人与刚刚结束漫长夜晚的男人彼此之间的不信任,在每个人心里投下了疏离感。”[3]29

二、孤寂的芸芸众生

作为南方哥特小说的代表作家,麦卡勒斯在文本中广

泛运用“怪诞”这一个哥特式小说的传统情节,借助身体

或精神上畸形的人物来展示人类难以避免的孤独和隔绝状态。小说以哑巴辛格为轴,和其他的四位主人公形成了类似“轮辐”的关系。他们分别是咖啡馆老板比夫、工人杰克、少女米克、黑人医生考普兰德。这五个人都有着不被人们理解的生活和精神经历:咖啡馆老板比夫长期和妻子缺乏心灵的交流,在彼此隔阂中体会深深的孤寂。妻子去世后,他的心理逐渐产生异化,向女性化方向发展,这种异常心理使得他更加难以与人沟通,只得做了一名孤独的观众,昼夜坐在柜台后的他看到每个人都是孤单的。“刚刚醒来的男人与刚刚结束漫长夜晚的男人彼此间的不信任,在每个人心里投下疏理感。”

[3]29这种疏理感正是比夫自己内心的写照。工人布朗特曾经走南闯北,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秉持共产主义理想,他揭露资本主义的黑暗,试图唤醒大众的反抗意识,可是到头来无人倾听,自己反而沦为别人眼中的怪物,只能靠终日酗酒来排遣内心积郁:“他坐在凌乱的床边,疯狂地咬自己破裂肮脏的指甲尖。烟垢刺鼻的气味在嘴里盘旋。孤独感如此强烈,以至于内心充满恐惧„„喝完劣质酒精,天亮时他会感到暖和和放松。”[3]146少女米克心怀音乐梦想,渴望拥有一架自己的钢琴,梦想成为著名音乐家,但无人理解她的追求,最终理想在日渐困顿的生活中支离破碎。坐在台阶上的米克渴望与人交谈,他自己也感到奇怪:“在拥挤的房子里,一个人会如此的孤独。”[3]50黑人医生考普兰德为提升黑人地位、消弭种族差别奔走疾呼、殚精竭虑,却落得子女疏远冷落的下场,而同胞的境况依然没有得到任何改善。“沉默降临到这间屋子„„他的脉搏跳得太快,喉咙发紧。坐在房间的角落,他感到隔阂、愤怒和孤单。”[3]139这四个人都喜欢找哑巴辛格倾诉,就像溺水之人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不停向他倾诉内心的孤寂。辛格则海绵一样吸收着各种各样的孤寂,自己却无法承担救世主的角色,他只不过是另一个孤寂的灵魂。他惟一的精神支柱———安东尼帕罗斯,尽管他愚蠢而自私,从不在意亦不理解辛格,辛格却视他为存活的理由。终于,随着安东尼帕罗斯的死亡,辛格彻底被孤寂打败。而辛格的死使一切又回到原点,四人因孤寂而寻求解脱,最终又回到各自的孤寂隔绝的生活中去。通过这些形形色色的人,作者向大家展示了朋友之间、夫妻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同龄人之间、黑人与白人之间、穷人与富人之间、正常人与残疾人之间无法穿透的、无所不在的隔绝状态。

三、孤独的叙事结构

小说的场景设在一个南方孤寂的小镇,内容描写了以五个人物为主的一群孤寂的人。孤独寂寞的况味深深浸入作品中的方方面面以及每一个细节中,就连叙事结构似乎 也是孤独的。从结构上看来,小说分为三章:第一章由六小节组成。第一小节描写了辛格和他的同性恋人安东尼帕罗斯相依相伴、形影不离的日常生活一直到安东尼帕罗斯由于精神失常而被表兄送进了百里之外的疯人院,留下辛格独自品尝孤单的滋味。在接下来的四小节中,纽约咖啡馆的老板比夫、少女米克、醉鬼杰克和黑人医生考普兰德依次出场,五人的故事及心理困境分别在独立的小节中进行描述。最后一个小节是四个人先后单独去造访了辛格,向他倾诉各自的孤独;第二章一共有十五个小节,四个人物按照各自的生活节奏分别叙述,都只以辛格为倾诉对象。只有在中间第七小节,圣诞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四人碰巧同时在辛格家碰面,但彼此感到尴尬,由于无法彼此交流而盼望别人离开,最终又情不自禁地同时站起身依次离开。最后一节,辛格得知安东尼帕罗斯病死,失去精神寄托而回到寓所开枪自杀;第三章分为四个小节,与出场顺序相反,分别描写了考普兰德、杰克、米克和比夫在失去辛格这个轴心之后的各自生活状况。小说的每一小节都是独立的,都以一个人物为叙述焦点,章节看似分散杂乱,其实有一个共同的“轴心”

———哑巴辛格,其他4个孤独的人都以辛格这个孤独的“轴心”串联起来,形成“轮辐”的关系,只有在这个地方才有交汇的可能。然而,随着辛格这个“轴心”的消失, 4个人又回到各自的原点。作者采用独特的小说结构来暗示5个人之间的关系。作为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