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社火作文

时间:2021-10-26 12:03:38 节日作文

第一篇:《家乡的春节社火》

家乡的春节社火

我的家乡青海最具特色的春节风俗要属“社火”了。

每逢正月初五,便会在规定的路段场所或村镇表演社火.

一支由上百人组成的社火队会在鞭炮齐鸣,锣鼓喧天下开始走村串巷。忙碌了一年的农民伯伯们舞起地地道道的乡土社火,喜迎新春,祈愿吉祥。我最喜欢那个社火中最传统、最富乡土气息的“灯官老爷”。他身着大红官袍,一手捋须,一手拿把驱邪除魔的扫帚,在两名送财童子的护佑下走在队伍最前头,社火神牛、舞狮队、秧歌队、太平鼓队浩浩荡荡紧随其后。听老人说社火队要把街街巷巷都走遍,为的是驱除邪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经过几个小时社火队伍走完街巷,便会在聚满了人的广场上拉开表演序幕。传统的摇旱船、抬花轿、拜新年等节目诙谐幽默,引得场边人人捧腹大笑。新编的藏舞、蒙古舞、现代舞得到了大家的喜爱,个个看得津津有味。

如果你感到好奇,那么就亲自到我的家乡去看看吧!

第二篇:《家乡的社火节》

家乡的元宵节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一(3)班 马东强{家乡的社火作文}.{家乡的社火作文}.

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我们家乡的社火节。

在这一天晚上,我们全村人都会聚集在麦场上看社火。晚上六点左右,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的来到大麦场上,麦场上已有很多人,那真是人山人海,灯的海洋,灯的世界。有像红苹果一样红的大灯笼,还有让人一看吓破胆的狮子;还有耍小丑的;最引人注目的是很有气势的打鼓队,他们是一群年青的哥哥,如果他们舞动起来,我们会激情飞扬。忽然,我看见姐姐竟顶着虎头灯,我是好奇又激动,也希望我能顶上虎头灯,可又害怕那东西,最后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我思,就让我尝试顶,我连忙后退几步,不,不那东西咬我,怎么办?爸爸就指着姐姐的虎头灯,说你姐姐不是没事吗?最终,我还是试了一下,可社火已经完了。顶虎头灯真有趣,明年的社火里一定有我,我一定顶虎头灯。

指导教师:陈进霞

第三篇:《观家乡隆德县社火有感》

观家乡隆德县社火有感{家乡的社火作文}.

宁夏隆德县位于六盘山西麓,民俗文化十分丰厚,不仅民间书法、绘画享誉国内外,而且剪纸、雕塑和马社火成为文化品牌,后者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德县先后成为“中国农民画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书法之乡”。

在上述民俗文化艺术形式中,马社火造型美观,场面热闹,形式别致,独具魅力。 隆德县的马社火活动已经延续了百余年,已经有了三代传承人。自80年代初农家妇女王玉秀的一幅《马社火》的农民画在全国农民画展赛中获得一等大奖,进而被国家文物馆收藏,进面在挪威、瑞典、瑞士等展出后,加上靳守恭、靳守诚、张雪梅等人的绘画在全国叫响,隆德的农民画渐次上了档次,“马社火”也被介绍到海内外。从此,这种民间民俗艺术便经久不衰,并且与时俱进,不断发扬传承。

马社火最初是以马为主的艺术造型,演员是骑在马(骡、驴)背上完成表演,向观众展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单独的“马社火”满足不了欣赏水平日益提高的观众要求,这种“马背艺术”便渐次扩大为高台、狮子、旱船、腰鼓、舞龙、秧歌等。拖拉机、汽车、三轮车也渐次加入到社火队伍当中,代替了马和其他牲畜。当然,马社火仍然是最为壮观的。

马社火与舞台艺术最大的区别在于,演员一般没有台词,更没有唱腔,只是在牲畜背上完成简单的艺术造型。然而,它的难度却在于适应能力和耐力。马社火要求演员具有驾驭牲畜的素质和在马背上表演展示的技巧和气质。高台艺术对于演员的要求则更加严苛,要求扮演者身材轻盈,动作灵敏,最重要的是要有在高空坚持的耐力。

隆德县奠安、山河、温堡、沙塘、城关的一些农村,都是高台马社火的重要传承基地。他们最早最原始的表演节目是《八蛮献宝》,这是根据隋文帝招降西突厥、东突厥等8位藩王的历史典故改编而成的社火形式。每年正月初九,好多乡村的社火头儿就组织本村社火爱好者装扮成古代8位藩王的模样,向当地坊神和先祖进献各类宝物,也向乡亲们祝贺新年,表示吉祥。8位演员根据各人形象记载,化装成戏剧人物,穿上表示身份的戏剧服装,有的打着红花脸,耳挎张口髯;有的化成绿花面,戴着黑满须;有的头戴荆冠、雉尾飘逸;有的官衣风帽,道貌岸然;有的扎靠(铠甲)掩蟒(袍)、靠旗飘拂。他们骑上马、骡,再由两位后生牵引,在仪程官的带领下,随着锣鼓点子行走,挨家挨户拜年祈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仪程官所到一处,便挥动羽扇说仪程道吉祥:正月初九喜盈门/马队社火到你村/八王献宝道吉祥/今生今世走了一家又一户/一家更比一家富/马队踩出致富路/明年修起三层楼!{家乡的社火作文}.

高台社火可是非同寻常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人将原来供人抬的供桌改建在现代运输工具上,在卡车或拖拉机车厢内做一大圆盘,装上滚珠、齿轮,竖装一根铁棍做芯,焊接一个圆盘,利用力学原理,拨动圆盘使铁芯旋转升降。把扮成戏剧人物的小孩分别固定在上面,再根据剧情,使用道具表演,给人以真实、奇巧、玄妙之感。表演时人随车动,在行进中,人在机车上拨动转轮,整个高台便旋转起来,这时各种人物造型翩翩飞舞,频频灵动,令观赏者目不暇接。高台马社火多为戏曲场面,内容多为《盗仙草》《西游记》《关羽千里走单骑》《保驾二皇嫂》《三战吕布》《桃园结义》《白蛇传》等,总体上是扬善抑恶、祝愿吉祥。

这天全国各地都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庆祝这个沿袭了数千年的传统节日,耍社火、观花灯、猜谜语、唱大戏等成了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的主流。地处六盘山下的隆德县也不例外,当日,在老巷子村前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大早人们从四面八方携家带口,匆匆赶到这里观看社火比赛,脸上充满着无限的喜悦。由于隆德县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工{家乡的社火作文}.{家乡的社火作文}.

作,当天的社火表演除了有新华社、宁夏电视台、宁夏日报社、宁夏新闻网、新消息报、固原电视台、固原日报、固原新闻网等大批媒体记者云集隆德外,还吸引了银川、平凉和固原市各县区的一些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扩大了宣传面。

中午十二时许,社火表演在阵阵爆竹和礼花声中正式开始。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在家的四大机关领导以及劳模、老党员、妇女等各界代表在观礼台与数万名群众一起观看比赛。笔者拍摄过固原的社火、也拍摄过庄浪的社火,但留下印象最深的要数隆德的社火,感受有五:

其一,隆德县领导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社火表演中,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亲临现场,至始至终与群众一起观看社火,并轮番给社火披红给予鼓励。社火比赛的前一天,天公作美,降下瑞雪,隆德县地处六盘山脚下,降雪量比其他地方多,县上组织干部职工和群众清扫了街道上的积雪,保证了社火比赛如期举行。这足以说明隆德县主要领导对沿袭了数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才使民俗文化在民间得到普及提高与传承。

其二,社火表演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来自全县各乡镇和企事业单位的9支社火队一路前行一路表演,尽显身手。社火队伍中有威武的狮子,灵活的巨龙,滑稽的小丑,跑毛驴、划旱船、扭秧歌等要有尽有。其中,高台社火、马社火、高跷社火内容丰富,造型美观,场面热闹,形式别致,独具魅力。在巡游的社火队伍中,一支高台马社火格外受到群众的喜爱。高台马社火把马社火的装扮融入高台社火之中,聚集了表演、造型、彩绘、手工制作等多种艺术类型,成为六盘山区民间艺术的“活化石”,并于2008年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三、社火参与人数众多,范围之广。除了各乡镇的社火外,还有机关单位、学校师生。在展示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示了隆德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变化,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得到大宣传、大普及,相得益彰。

其四、观看群众多、秩序井然。正月十五各地社火表演出现拥挤、踩踏事件屡见不鲜,隆德县的社火表演虽有观众数万人之多,但组织者措施得力,公安、武警各尽其职,维持秩序,观众密切配合,没有出现骚动拥挤、踩踏现象。

其五、群众文明程度高。隆德县从正月初三就在县城大街小巷挂满了花灯,要是在其他地方花灯早就被人们“洗劫一空”,而隆德县城的花灯没有丢失一盏。社火表演过中除了指定地方燃放鞭炮外,没有在人群之中燃放鞭炮的现象。更让人赞叹的是,社火表演结 束后,路面上很少留下果皮、纸片等垃圾,减轻了环卫工人的劳动。足以说明隆德县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成效。

综上所述,隆德县的社火在全市乃至全区都没有与之相比,“全国文化先进县”的殊荣当之无愧!当然,由此 ,我更加热爱我的家乡。

2015年3月5日

李栋

第四篇:《社火》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也是高

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等的通称,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

追溯 " 社火 " 其源,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也有着渊源关系。图腾崇拜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古老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

社火这一活动千秋万代地流传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现时,社火从根本上摒弃了对“神”的崇拜和对祖先的祭祀,纯粹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

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第五篇:《闹社火》

闹社火

每年的正月十五,我的老家杜曲都会举办热闹的社火活动。

正月十五那天,我们早早就出门去看社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我们村的社火队伍出发了。走在最前面的是锣鼓队,伯伯叔叔们,有的敲大鼓,有的打小镲,“咚咚锵,咚咚锵!”大家整齐地敲打出一串串响亮的节奏,把鞭炮声都盖过了。紧跟着后面的是毛驴队,奶奶阿姨们,一个个穿着花衣裳,头上也插满了花,笑嘻嘻地骑在毛驴上,其实她们只是把布做的毛驴绑在身上,还是用自己走路,看她们一边骑毛驴,还要一边学毛驴走路,真有趣。看,齐齐姐姐来了,她头上带着漂亮的帽子,上面有很多红色的绒球,身上穿着大红的绸缎,满满地刺绣着五颜六色的图案,背后还插着四面红旗,脸上画了一层厚厚的油彩,扮的是戏曲里的”穆桂英“。她站得好高啊,一辆小卡车上,放着一个高桌子,“穆桂英”就高高地站在桌子上,真神气!后面还有,长胡子关公拿着大刀,可爱的小哪咤挎着精钢圈,举着红缨枪......都是小孩子装扮的,我和爸爸说,“明年我也要扮社火。” 后面还有划旱船、彩旗队、高跷队......看热闹的人,人山人海,把村里的马路堵得水泄不通。大家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

社火,是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社”是土地之神;“火”,是传说中的火神。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社火不仅热闹有趣,还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明年正月十五,大家一起来闹社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