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风景

时间:2021-10-26 11:36:44 节日作文

第一篇:《永远的风景》

永远的风景

谭家湾镇中学·向万香

春天悄然而至,触动了我这颗爱美的心。于是,我踏着润润的泥土,漫步在山里田间,寻找美丽的风景。金灿灿的油菜花铺天盖地,这并不是我所要的;粉扑扑的桃花点缀枝间,这并不是我所寻找的;绿油油的草地又柔又软,这并不是我所渴望的。

我沿着小路慢慢地走,细细地寻„„

“哈哈,你来打我呀!打不着,打不着!”这时,一阵孩子的嘻闹声从我身后传来,多么淳朴,多么天真!

我回头一看,几个小孩子和一个大男孩走进了我的视野。孩子们正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但那个大男孩手上却提着一个书包,腕上挂一个,背上还背着好几个呢。他紧紧地跟着孩子们走,一看就知道这些书包是小孩子们的。 咦,怎么回事呀,他家有这么多弟妹吗?

我驻足,定睛一看,哦,原来是我们村的小雷呀!而那群孩子却都是隔壁村的,他们之间也没啥关系呀!我走过去,和他攀谈起来。原来,这些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才六七岁,刚上小学一年级,家里爷爷奶奶年纪又大了,腿脚不便,不能接送,所以,小雷这个大孩子就自觉帮助这些小孩子,每天上学的同时顺道接送他们。可小雷看到孩子们每天都要背着那么沉重的书包上学放学,就动了恻隐之心,主动帮他们提书包。看着小雷累弯的腰,看着他头上冒出的大颗大颗的汗珠,我的心怦然一动。

是啊,小雷没有怨言,一天又一天,他背着自己的书包,还提着弟妹们的书包,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风雨无阻。看得出,小雷的眉梢在欢笑,嘴角在欢笑,心更在欢笑„„

看着他们的背影一点一点地消失在油菜花林里,我不禁想,这不就是我所追寻的风景吗?

沿着小路,三拐两拐,我走上一条新修的水泥公路„„

公路牌下站满了等车的人,男的、女的,年轻的、年老的,拖着小孩的、背着小背篓的„„“车来了,车来了!”不知是谁连连大喊,惹得本就心急的等车人一下子躁动起来,大家都伸长脖子望着车开来的方向。车,终于停稳了!本以为有一场好戏看,大家会为了抢个好座位冲上去,你挤我,我拉你,我碰你,你撞我,弄得老弱病残大呼小叫,哭的哭,叹的叹气。但我失望了,我没看到我电视小品里演的那种“好戏”,我看到所有的人反而安静了,绅士了,礼让了,老少爷们都自觉地走到了人群后头,等着老人孩子都上了车,这才一个箭步跨上车去。

车,缓缓地驶远了,只有我还站在公路边,回味着刚才的感人一幕。 啪,雨点不断地砸在我的脸上,呀,下雨了。天老爷怎么不打个招呼就下雨了呢?这下可惨了,我没带伞,这里又没个躲雨的地方,回去吧,路又那么远,不淋成落汤鸡才怪呢。

正当我六神无主的时候,一把大黑伞遮在我的头顶,遮住了雨,遮住了一方阴沉沉的天空。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奶奶,我不认识,却又好像见过面似的。

“孩子,家在哪儿,我送你回去。”

我点点头,一阵暖流淌遍全身。

„„

雨过天晴,我又走到了小路上,我抬头欣赏天空,我努力寻找周围的风景,哇,好美呀!

此刻,一阵莫大的欢喜涌上我的心头!

哦,我终于明白了,文明和美德就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风景线。文明和美德体现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中,蕴含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文明和美德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周围,伴随我们成长,跟我们形影不离。

记得刘备曾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教养决定于一切,桃子以前本是一种苦味的扁桃,卷心菜只是受大学教育的黄芽罢了。

我懂了!

我感到幸福——我生活在一个文明的世界里。

我把这一幕幕美景用眼睛摄了下来,存进了大脑记忆库,教我快乐,催我完美!

点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本文构思新巧,行文流畅,以“我”的行走见闻串起三个文明又温馨的场景事件,凸显和谐美德这一大主题。

[指导教师:向善华]

第二篇:《永远的风景》

永远的风景{永远的风景}.

仍然记得那个明媚的有点姣妍的九月,阳光如盛开的野菊绽放着璀璨的微笑,大学路两旁两排挺拔虬劲的梧桐树上,繁硕的绿叶翠绿欲滴,倒影着光和影的线条。只身漫步在激情涌动的校园里,各种格调的社团纳新,恰似百花齐放。不知不觉间感动的泪水便从寂静的眼眸中欢快的溢出。

回首凝望,飘飞的思绪在脑际轻轻拂过。那些有关社团的记忆也从冰封的记忆中凸现而来。

社团,永远的风景,你奏响了大学征程的序曲,你点燃了青春如火的心扉,你谱写了大学生活亮丽的篇章。社团,你了结了无数莘莘学子十年寒窗未了的梦,你给缤纷五彩的大学生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此时此刻,激情澎湃的心跨越时代的沟壑,穿梭来到了遥远的古代社会。在一个清幽恬静的山泉旁,我惊喜地看到孔老夫子连同他的七十二名学徒如痴如醉的吟诵着:“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置身其中,仿佛这个世界独我所居,我矜持的享受着释得其怀的宁静。浩瀚的乌江水滚滚而来,临江而望,西楚霸王失神的凝望着远方,面露绝望的悲壮,他奋力的高呼,“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江山离他而去,美人离他而去。

突然,一首欢快愉悦的兔子舞曲将我的思绪唤回到了现实。看吧,舞场上那正是斗志激昂的我们,永不言输的我们。纵情的摆弄着舞姿,或是轻缓的,或是热辣的,或是动感的,仿佛自己真正成为了青春地盘的主人,在绚烂的舞台上追逐着年轻的梦。{永远的风景}.

一声声低吟的哭泣回荡在爱心医院的楼层里,哀鸣的哭泣让每一个志愿者揪心的疼。很少看到他们微笑,他们也很难言语,哭泣已经成了他们惯用的表达方式,他们更不能像健康的孩子那样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快乐,。他们是一群自闭症患者,志愿者所能做到的只有竭尽全力的用爱心和微笑温暖他们幼小的心灵。{永远的风景}.

最后,在湖光潋滟的石凳旁,我欣喜地找到了自己的栖息地,宁静的思考着一个个社团带给我的心灵的慰藉,我想,不仅仅是我,每一个追逐青春梦想的大学生都期待着这样一个社团。他们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有属于自己的爱心道德,他们用心抚慰每一颗如饥似渴的心,他们志同道合,他们兴趣相投,他们竭力营造着共鸣的氛围,他们用执着和热情呵护着他们的团体,他们的社团。

社团,心中永远的风景。我们不需要你流于形式的渲染,不需要你名存实亡的诠释,不需要你执守规条的宁静,我们不需要你夸夸其谈的规划。我们只是渴望在那一片境地里角逐未遂的梦,燃烧我们如火的青春。我们需要自由,需要激情和力量,需要打造一个亮丽的舞台。

社团永远的风景

第三篇:《人生没有永远的风景》

人生没有永远的风景 作者:岁月如歌

你走了,

那么义无反顾。

你可知道?

我们曾经牵手的路上,

那些郁郁葱葱 爬满小径两旁的碧草

和那些 似锦的繁花 已渐次凋零 一如

你我的缘分 唯待来生。

第四篇:《永远的风景》

永远的风景

裸露的暮色,似半夜海棠的嫣红。我捧着《宋词》独坐窗前,享受着一抹书香池藻间的惬意,游离在一个个平平仄仄的字符里,垂钓着一地瘦瘦的感伤。 夜,深深,静静,沉沉。月华如水,荡漾着迷离的涟漪。是谁独坐在那个深院小楼中轻唱: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噢,是李煜。 空中淅淅沥沥下着雨,一阵冷风吹过,繁华散落了一地的凄凉。那遍地的花瓣便是他昨天的故事,也是故事中昨天的他,如今的亡国之君,心中只有惴惴,欲哭无泪,由于是他倾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苦;吟咏“流水落花顺去也,天上人间”的感伤;感叹“花月正春风”的凄凉;抒发“深院静,小庭空”的寂寞与惆怅„„{永远的风景}.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真一个愁字了得?”是李清照吗?怎么如此寂寞、深沉?乍不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傲气,取而代之的,是无限幽怨与柔情。

——战乱连连,世事变迁。她历尽漂泊,甚至无法守着自己的夫君;她苦苦的寻寻觅觅,到头来却是一场凄凄惨惨;她的轻舟根本载不动所经历的愁苦。寂寥宋土,有一盏灯又忘了睡眠,与风缠绵成一首悠扬的乐韵,漂泊成今夕遥遥无期的怅惘;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晚来风急,乱世中,丧夫的伶仃女子多少事,欲说还休,怎一个愁字了得?

„„

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领略“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神伤;书页间点曲轻歌,唱尽“千里共婵娟”的思乡情„„

往事随风,多少英杰之士已远千里。那些史册上的烫金已经黯然褪去,唯有一阕残词与流觞古诗,在似水年华中站成婉约的风景„„{永远的风景}.

永远,

永远。

柳州市的十四中学初三:匿语

第五篇:《永远的风景》

永远的风景{永远的风景}.

裸露的暮色,似半夜海棠的嫣红。我捧着《宋词》独坐窗前,享受着一抹书香池藻间的惬意,游离在一个个平平仄仄的字符里,垂钓着一地瘦瘦的感伤。 夜,深深,静静,沉沉。月华如水,荡漾着迷离的涟漪。是谁独坐在那个深院小楼中轻唱: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噢,是李煜。 空中淅淅沥沥下着雨,一阵冷风吹过,繁华散落了一地的凄凉。那遍地的花瓣便是他昨天的故事,也是故事中昨天的他,如今的亡国之君,心中只有惴惴,欲哭无泪,由于是他倾诉“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苦;吟咏“流水落花顺去也,天上人间”的感伤;感叹“花月正春风”的凄凉;抒发“深院静,小庭空”的寂寞与惆怅„„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真一个愁字了得?”是李清照吗?怎么如此寂寞、深沉?乍不见“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傲气,取而代之的,是无限幽怨与柔情。

——战乱连连,世事变迁。她历尽漂泊,甚至无法守着自己的夫君;她苦苦的寻寻觅觅,到头来却是一场凄凄惨惨;她的轻舟根本载不动所经历的愁苦。寂寥宋土,有一盏灯又忘了睡眠,与风缠绵成一首悠扬的乐韵,漂泊成今夕遥遥无期的怅惘;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晚来风急,乱世中,丧夫的伶仃女子多少事,欲说还休,怎一个愁字了得?

„„

随手从词里斟杯清酒,领略“花自飘零水自流”的神伤;书页间点曲轻歌,唱尽“千里共婵娟”的思乡情„„

往事随风,多少英杰之士已远千里。那些史册上的烫金已经黯然褪去,唯有一阕残词与流觞古诗,在似水年华中站成婉约的风景„„

永远,

永远。

柳州市的十四中学初三:匿语

第六篇:《永远的风景 永远的断章》

初读卞之琳的《断章》,只觉得有种若隐若现的美感;当我独自一人,望着窗外夜景时,脑海里却不知不觉浮现了这首《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断章》优美如画的意境,浓郁隽永的情思,细细品来,的确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而最先使我想到的,便是苏轼《蝶恋花》中的: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断章》是诗人卞之琳一九三五年写下的名篇。全诗仅四句,却在半个多世纪里,吸引了无数读者。评论家纷纷撰文从不同角度对诗进行阐释,“文学就是这样,它讲述了作家意识到的事物,同时也讲述了作家所没有意识到的,读者就是这时候站出来发言的。”文本一旦离开作者便形成独立系统,读者可根据自己的理解重新阐释,重新阐释不是任意肢解作品,而是尽量接近作者原意。而在《断章》中,我认为“风景”二字是理解本诗的关键。

诗的上节撷取的是一幅白日游人观景的画面。它虽然写的是“看风景”,但笔墨并没有挥洒在对风景的描绘上,只是不经意地露出那桥、那楼、那观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游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画把那若隐若现的虚化的背景留给读者去想象,而把画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风景的桥上人和楼上人的身上,更确切地说,是落在了这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关系上。那个“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显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态,这从他竟没有注意到“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的侧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寻味的是,那个显然也是为“看风景”而来的楼上人,登临高楼,眼里所看的竟不是风景,而是个正“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你”。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谓是风流蕴藉,它使那原本怡然的画面顿时春情荡漾、摇曳生姿,幻化出几多饶有情趣的戏剧性场面来。诗的上节以写实的笔法传出了那隐抑未露的桥上人对风景的一片深情,以及楼人对桥上人的无限厚意.时间移到了月光如洗的夜晚。“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我们可以想见到,此刻展现于桥上人眼际的会是一幅多么美丽迷人的月夜风光图啊!那桥、那水、那楼、那船、那柳„„那窗外的一切一切都溶在这一片淡雅、轻柔、迷朦、缥缈的如织月色之中,是那么神秘,那么奇妙,那么甜蜜,那么惬意。面对这月光下的美景,怎能让人相信自然之景是冷漠无情、不解人意的呢?怎能不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强烈钟爱呢?自然之景以其特有的方式回报了桥上人的多情,而桥上人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回报楼上人的一片美意呢?诗以“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一想象天外的神来之笔对此作了饶有情致的回答,从而使楼上人那在现实生活中本是毫无希望的单恋之情得到了惬意的渲泄。诗里虽然没有一句爱情的直露表白,但这个玫瑰色的梦又把那没有表白的爱情表现得多么热烈、显豁,而由这个梦再来反思白日里的那一“看”,不是更觉得那质朴无华的一“看”缠裹了多少风情,又是多么激人遐思无尽吗?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被“装饰”了的梦一定是无比甜蜜、无比美满、无比浪漫、无比美丽的。但梦毕竟是梦,它代替不了现实;装饰也只是装饰,它总会露出虚幻的面目。当第二天红日高照,酣梦醒来,那楼上人“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时,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呢?末了,我想起了那么一段话:鱼说:你看不到我在哭泣,因为我在水里。水说:我能感觉的到你在哭泣,因为你在我心里。

卞之琳这个名字长久地散发着沉静、睿智而潇洒的书卷气和文人气,仿佛永远年轻,永远俊逸,永远超然物外。他窥透了古今中外诗歌的奥秘,并铸造出充分合理的诗的果实,而留给中国和世界的,只是那首简练而隽永的《断章》!《断章》即是卞之琳灵感瞬息迸发的印记,又是精微而冷隽的诗风的一次不经意的显现。这不是李商隐的“深情绵邈”、“包蕴密致”的再现,也不是姜白石“清空高远”审美理想的重复。《断章》之所以是绝唱,正因为它最突出地体现了卞之琳诗风的特质。远看,一泓清水;近看,无底深潭,它,像是唐宋小令的现代再现,浓郁地散发着东方的、现代的气息;《断章》是卞之琳诗作特质的最亮丽、最集中的体现,是卞之琳才华的象征。是中国现代诗歌星空上娇小而灿烂的一颗星!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社主编、诗人高洪波说:“卞之琳先生是中国诗坛的琢玉者。他一生

写的诗歌没有超过五千行,惜墨如金,是个很特殊的例子,真有点儿像当年唐代的孟郊、贾岛这样的苦吟诗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诗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才华横溢式的,写得很多,像龚自珍;另一种是披沙拣金式的,拙于言语,但有耐心和耐力,写得持久,不以数量取胜,如卞之琳。他把诗当成一块玉来雕,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诗作铮铮然有金玉之声。卞之琳长于内心思考,短于社会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绝对不是公众人物,不是表演式的公众人物,就像孙犁,是远距离征服式的作家。但他却是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真正的公众人物。其诗,表现了人生深层次的痛苦、孤独、命运和思索,博采中西各家之所长,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层挖掘,沉着、大气、精光内蕴同时也静气内敛,并直接影响了当时的九叶诗人等诗作者。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中国需要他这样真正学贯中西,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高层次的学者诗人,需要萌发出新时代的诗的断章,而他的《断章》也必会成为永远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