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时间:2021-10-26 09:46:41 节日作文

第一篇、课堂教学大赛获奖感言

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课堂教学大赛获奖感言

紫金中学实验学校 张妙文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代表赛课教师发言。回忆参赛历程感慨万分,仿佛有许多话要说却不知从何说起,但我最想说的两个字是感谢,感谢县教育局领导组织了这次课堂教学大赛,为我们一线教师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感谢组织,评委老师和同学们的协同和配合,感谢同行们给予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使我们能够在比赛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师德和师艺,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回顾赛课的经历,从科组内赛,到全校内赛,再到县片组赛,最终到全县内赛,每一次赛课我都有深刻的体会,首先,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借助这次大赛来提升我的教学水平;其次,深刻地体会到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力量,学校领导,老师给予的支持和鼓励;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应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准备赛课过程中, 经过反复思考琢磨,我坚定了一个信念:每一堂课都上出自己的特色。教育原本就该是快乐的,快乐是课堂永远的主题,我希望把我的快乐带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健康、自信、奋发向上.

虽说这次比赛获得了一等奖,但我深深明白在教学上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同时我也从参赛的各位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

知识,感染到他们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和创新的思维及多姿多彩的课堂,无不让我佩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不断的提醒自己:只有虚心地学习,不断积累,才能真正提高和充实自己。

通过这次教学大赛,我深深的体会到了我们教师的生活是忙碌的但绝不枯燥,工作是紧张的但绝不乏味。只有在努力进取中才能体验和发现:成功其实就是自己在打磨自己,自己在超越自己。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的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的书。

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美老师。”我希望能和众多的教师一起借助县教育局组织搭建的这个赛课平台,使自己成长的道路上多一份乐趣、多一份师德、多一份素养、多一份品行,向“完美老师”拼搏努力。我会把这次获奖看作一个新的起点,奋发向上,用创新的教学思维育人,为紫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同时也祝愿紫金教育的明天更加美好!

第二篇、实习教师教学感悟

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实习教师教学感悟

实习教师教学感悟

在**实验中学作业多,课余时间少,学生本身的家务又重,有时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当堂完成。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要从课堂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对美术各方面的兴趣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七年级的《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一课,连续上该课,会使学生厌烦情绪增加,《色彩的魅力》也同样如此。中学生对美术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特别是在这种课外活动少的学校要在审美与兴趣上提高还需要一些方式方法,对此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设情境

1.一节优秀的美术课应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变成学生体验情感,感受快乐的学习。如:开课可以问“你喜欢什么?”“你想不想做什么?”

2.如今多媒体可以把音乐的感情色彩很好的融入到美术的教学课堂上来。音乐是时间与视觉的艺术,他通过旋律、节奏、节拍、强度等形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指导绘画创作时,有选择的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可以使学生的绘画创作增强艺术效果。在导入环节,静态绘画的过程中都可以起到一定的调节学生情绪和促进绘画热情的积极作用。

3.以游戏表演创设情境也同样是一个常用的教学手段,每个孩子都很有表演的欲望,渴望展现自我。活泼的游戏既能吸引孩子的自觉参与又能为孩子们提供成功的机会。

二、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每节美术课都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其实,教学资源可取决于教师本身,取决于教材,取决于学生已有的资源和学生原有的经验。充分的展示教具也是丰富美术课堂的一个必备的内容。美术是个直接的视觉刺激,教学内容采用直接立体的展示比较,再通过解说和感受,其教学内容比学生就一本教材的自看自画来得更能打动人心。美术的教学资源可以直接来源于生活,大自然,乃至教室或学校里。往往最贴近学生的资源就能使学生接受和亲近,在身边的小事中感受美丽,创造美丽,会使学生有更多惊奇的探索和发现。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三、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

起到一定的帮助。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一节美术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师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作画习惯,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关注这节课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审美体验是否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在知识的理解和表现中,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为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及作品造型特点的不同,分别进行鼓励和引导,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张扬。只要教师细心观察,从中发现学生自己的思想,可以在他们的绘画态度上,甚至从反面挖掘闪光点,燃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在积极的教学实践中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身的教学环节,有效的把新课改的精神精髓运用到课堂中去。

第三篇、2011版语文新课标培训感言

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我的新课标培训感言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新浦区浦南小学 朱军艳

本月十一日,我参加了在建国路小学举办的“新浦区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培训会”。可以说本次培训让我获益匪浅。

首先,胡为亮老师执教的《最大的麦穗》让我看到了他扎实的基本功。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可以充分朗读文本,自由地说出自己的感受。胡老师重视学法的指导,通过一个标点、一个词、一个句子,写出自己的感受。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主线,层层深入,体会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同时,在品读课文结束后的时候,对课堂进行了升华: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是两手空空地离开了麦地了吗?学生们的感悟是水到渠成的。相信他的学生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必然可以知道机会只有一次,珍惜眼前的每一个机遇。他的课堂是真实的,教学效果是真实的。 孙一敏老师执教的《草原》让我眼前一亮,相信这是每一位参加培训的老师的共同感受。我一直在想,语文课怎么可以上得如此轻松又如此优美呢?这或许就是我理想中的语文课堂吧。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孙老师那美妙的声音、从容的教学风格、独特的个人魅力、精深的文学素养都让我为之深深折服。在教学过程中,她根据教学情节的推进,告诉学生很多实用的学习方法。比如在精读第一自然段时,学生通过朗读课文知道了老舍先生是按照一定顺序来描写草原景色的,孙老师就告诉大家:有序地写景可以让描写更有条理。紧接着就进行一个课堂小练笔。果然,孩子们的描写非常精彩。课后孙老师自己也说,小练笔要及时才更有效。在要求学生默读课文时,她提醒学生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同时还要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在学生拿笔时,提醒学生正确的坐姿。在品味精彩的段落时,她告诉学生美丽的文字值得我们用心灵品味,更值得我们用心珍藏。总之,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我想孙老师的学生一定很幸福,他们一定也很爱学语文,肯定学得也特别好。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孙老师,再享受一次这样的视听盛宴。

王萍老师以《2011版的语文新课标,变在哪里》为题做了专题讲座。王老师对新课标进行了深入解读,并将新旧版本的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指出了2011版的课程标准四大方面的重点变化,特别对识字写字部分、阅读部分的修订内容与我们进行了交流,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性、实践性的课程,应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领悟了新课标的精髓,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要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力,求高效课堂。下午我们还观看了孙双金老师的视频讲座《课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本次的培训内容非常充实,我的收获也是实实在在的。我对自己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同时也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希望以后还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

第四篇、关于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教师节讲话的感悟

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讲话的感悟

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9日上午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主持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让作为年轻辅导员的我倍感振奋,也更进一步认清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我将牢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挥洒青春和汗水。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教师)

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我们要立志成才,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修身立德、志存高远,勤学上进、追求卓越,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敞开胸怀拥抱自然,点点滴滴播撒阳光,经年累月铸就美好,努力做一个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努力做一个有文化修养、有人文关怀、有责任担当的人。(学生)

第五篇、教师培训感言

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教师培训感言

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我很荣幸参加了保定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地点在高阳师范,培训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是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专家和教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让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现将我的培训感言小结如下:

一、感受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任富祥、刘琉、恩荣泽等老师做了精彩的讲课,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深体会到专家、领导、老师的热情,感受到学员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在这里,四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暖意。

为我们进行讲座的老师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令人敬佩,他们热情开明、平易近人的态度使人倍感温暖。同时,这些专家与名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读书,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读书。读书,可以让自己从不同层面得到丰厚;读书,可以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几乎每个专家在讲座时都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让我觉得自身知识贫乏得可怜。知之而改之,今后我努力的方向就是每天要读书,只要坚持,哪怕读一点点都是好的。在读书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进步。

二、聆听精彩讲座

本次学习聆听了多位专家的讲座,他们讲得十分精彩,且通俗易懂,我想这和他们高深的文化修养是分不开的,让我真的是受益匪浅。

先说说赵书林老师的课吧。赵老师看起来有点“憨”,可讲起课来是那么的生动有趣,他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向我们阐述了品德与生活(社会)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资源、教学组织形式、课程评价以及如何创设情境等,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深深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爱才是果实。”“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童年有他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人,把孩子看作孩子。”原本也认为德育课程很重要,知道育人之根本在于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然,却不曾把德育课程当成一种“享受”,有的更多的是牢骚、报怨和无奈。赵老师不愧是教育方面的专家,他能站在教育理想的高度,从容而深入浅出地引领我们走

进那原本艰涩的德育课程,让我们在警醒之臾认识了具有诗意的别样课程,让我们在聆听之中展望德育发展的前进方向,让我们懂得责无旁贷、居安思危„„如果说课程理论只要找几本书阅读一下不难弄懂,那么,赵老师的教学体验却是一本需要不断咀嚼、永不退色的书,它必将时刻游走在我们心灵深处,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能让德育遗忘了那些原本纯真无暇的孩子们„„

再谈谈冯红老师、滕志勇老师给予我们课程理论学习的指导吧 。冯老师《教师职业道德之我的人格应该是学生的一面旗帜》给我们深深的警醒,我们的“三观一论”要高占位,行为要高占位,教师的人格本身就是劳动资源、工具、手段,教师的人格既是生产力,又是生产资料,所以我们的人格必须是旗帜。滕老师从生存权、发展权以及学生保护中学校的职责向我们讲解了有关《校园法律的常识》。在学习这些常识之余,滕老师引用教育家卢梭的话给我深深的启迪“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并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太龙钟的儿童。”

还有赵立芝老师《习惯养成与思品教学》、《地理与教学》,刘桂花老师的《新课程理念下职业教师课堂行为规范》,张丽老师的《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有效教学》也都非常精彩,三位老师的讲座,让我们完全沉浸在课堂教学之中,或倾听,或深思,或惊叹,或顿悟„„让我们领略了品德课程教学原本就可以如此简简单单、信手拈来。不过,真的要达到这种境界,我想,我们每一位参训的老师都需要一次自我羽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忘记的是,让品德课堂永远焕发出生命的气息、人性的关爱。而这,需要我们投入的不紧紧是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情感。

三、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搞好小组文化建设,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四、拓宽学习视野

我常想:能参加这样的培训学习,是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前阶段工作的一个肯定和认定,大家对我寄予了厚望。想着想着,我就有些汗颜,因为自己实在是很浅薄、积累也很少。于是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来完善和提升自己。

五、加强专业文化学习,做一专多能的教师。

想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必须具备一桶水甚至更多的水。这几天几位专家教授讲的课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孩子,将他们教育好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用“受益匪浅”难以言尽培训的体会;以“感受颇深”无法描述内心的充实。我想,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应静心潜学原汁原味的课程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扎扎实实地探索,实现讲与学的和谐统一。在短短的培训时间里,来自各位专家的谆谆教诲,来自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汇成了一声声催人奋进的号角,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展望未来的工作、学习之路,将是永无止境的,而我却愿在这快乐而无止境的追求中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第六篇、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感言

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培训感言

XX年11月3日,由区教研室组织的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培训班正式开班,之后通过为期十一天的培训活动,老师们在一次次地讲座的聆听中、课堂教学的观摩与小组活动的开展中学习了最新的教学理念,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及自身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下面我就本次培训具体活动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

一、聆听专家讲座,学习最新教学理念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培训的前四天老师们分别聆听了来自省教研室杜宏斌老师关于《音乐教学设计例读》讲座、市教研室黄伟平老师关于《转变音乐教学观念 创新音乐教学实践》讲座、区教研室王艳萍老师关于《我们该如何写音乐教学反思》讲座;李惠利中学吴迪锋老师关于舞蹈教学的讲座。这犹如一场场饕餮盛宴,让我从中尝到了如何有效地设计音乐教学的目标、重难点、教学内容等;如何认识教学新理念,从而来有效地设计歌唱教学和欣赏教学;如何有效地写一篇教学反思,从而来不断发展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如何根据现今中小学舞蹈发展方向来创作属于自己学校风格的舞蹈作品及如何更好地发展校舞蹈队。

二、品味精彩课堂,享受快乐教学

11月9日,在班主任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海宁宏达学校,在欣赏校园美景之后老师们分别聆听了来自小学和初中的两堂别开生面的音乐课。在《咏鹅》一课中,我们被执教老师那亲切自然的教态和优美动听的歌声及舞蹈动作所深深地吸引着。整堂课中老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律动;讲述形象的小故事掌握教学难点;打击乐伴奏表演等等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掌握了歌曲的学唱。美中不足的是老师在整堂课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没有,这样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如果能更多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学唱歌曲,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兴趣。而在《唱脸谱》这一课中我们体会到了那种扎实而有效的课堂教学。整堂课通过认识戏歌——分部分学唱歌曲——完整演唱歌曲——拓展延伸这一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来

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歌曲、掌握歌曲。与此同时 老师那惟妙惟肖的演唱及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体现出了音乐教师深厚的基本功,让人佩服不已。

三、开展小组活动,提升专业素养

在活动的最后两天老师们通过分小组进行了各式各样的活动。我们第一小组分别进行了全国第六届优质课(录像课)观摩学习及夏老师的说课两次活动。通过这一自主地学习活动,我们从中欣赏了走在教学最前沿的优秀课例,学习了新颖的教学手段,这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正所谓“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虽然培训活动已经结束,但是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从中我深深认识到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如何把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带给学生分享,这需要音乐教师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才能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享受到音乐带来的快乐。

第七篇、新教师教学感悟

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教学体会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

-----------史铁生

时光荏苒转眼毕业快两年了,这段时间里,我经历了人生最大的转折,由一个孩子变成大人,有一名学生变成老师,同样是在校园里,我却永远不是一个听众。

在这段时间里,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长大,什么是成人

一. 我的理想、我的梦

2013年8月的一天,我带着行李带着梦想来这里报到,如同当年去大学报到一般,面对未知的明天,更多的是兴奋!但当我踏进学校大门的看到领导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大学辅导员灿烂的笑容,心里告诉自己,一切都没有变!培训的日子里,我知道了,这是一所崭新的学校,什么都是新的,包括我们未来的事业!开学的日子到了,一个残忍的事实出现了,因为是新成立的学校生源差、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学生多。尽管是这样,但我坚信我能够改变这一切,因为我有我的理想我的梦!在真正成为教师之前,我就在头脑里描绘出这样的职业蓝图: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是最好的演员,在我的导演下,他们各司其职在活泼不失严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在课下我是他们最好的姐姐,我可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各种问题,甚至我们可以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二.理想、梦破灭

2013年9月1日我开始了教师生涯的第一节课,曾经美好的蓝图被课堂上混乱的场面打破,我预设的教学情境被学生弄得面目全非,总是有那么几个人带着其他同学朝相反的方向说,整节课除了争吵就是混乱,我觉得大概是学生对我不够信服在考验我,就给他们增加书上没有的知识点,因为学生都喜欢博学的老师,结果课堂变成了我和几个“刺头”的战场!为了改变混乱的局面,我决定在课下接近那几个“刺头”,通过几次交谈,我似乎成为了他们的朋友,在课堂上很听话,可是他们在课下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要求,例如:要求我给他们买零食。在路上遇到从来不喊老师好而是拍我的肩膀或者干脆捂上我的眼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不觉得我是老师,成绩也一泻千里。接下来的日子,我饱尝自己在前一年种下的苦果,在那样的四个月里,我几乎每一天都是在和学生生气

三.反思、感悟

2010年3月在完成高二学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之后,我被学校安排到高一担任教学任务,很巧合的是我又遇到一个令所有老师都头疼的班级,现在不同的是我不在迷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在学生时代,日记里常出现“人生”二字,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是“人生”也不知道“人生”在哪里。现在我觉得人生就是生活,而我的生活大部分是我的教育事业,我在我的教育事业中感悟人生。曾经读过著名教育家加里宁的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一个教育工作者, 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看似很平常的一句话,却包含着多么深刻的寓意,也就是说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到融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教师的情感是一个教师人生的关键,因为它决定了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学生的情感,更

直接影响教师处理问题的方法。工作以来接触的高中生基本都是00后孩子,他们的出生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年代,从小倍受呵护,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90后高中生一般有这样的心理特征:生理上,身体偏胖但体质普遍不好;认知上,聪明、有一技之长但大多数人对学习没兴趣而且有强烈的叛逆意识;情感上,以自我为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这在6+1家庭及重新组合家庭中、单亲家庭尤其明显);意志上,忍耐力差、吃不了苦,心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他们在行为习惯上:极力表现与众不同的个性,当他在某一方面不如别人时,他会选择以其他的方式获得心理满足(如上课捣蛋、穿奇装异服、浓妆艳抹等等);对网络有严重的依赖性,情愿把感情寄托在虚无的网络游戏或与素不相识的人聊QQ也不愿意与现实中的人多交流,迷恋网络小说。

教师应当是一个播种、诱发和培育学生感情的艺术家,而不是冷淡无情的教书匠。教师要想使学生有丰富的感情、高尚的情操,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热爱学生、爱憎分明、善于表露真情的人;是一个在颂扬良好品行时能唤起学生的敬仰、爱慕之情,在鞭笞劣行时能激起学生的愤慨、羞恶之情的人。只有真诚地关怀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敬爱

麦克失业后,心情糟透了,他找到了镇上的牧师。牧师听完了麦克的诉说,把他带进一个古旧的小屋,屋子里一张桌上放着一杯水。牧师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儿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在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麦克认真思索后,说:“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下了。”牧师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就如掉在水中的灰尘,但是我们可以让他沉淀到水底,让水保持清澈透明,使自己心情好受些。如果你不断的振荡,不多的灰尘就会使整杯水都浑浊一片,更令人烦心,影响人们的判断和情绪。”

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勇敢地开始担当教师的角色,我努力地把自己在头脑中描绘的和谐师生关系呈现到现实生活中,希望我的快乐和真诚能够打动学生,让他们能够亲其师信其道!

怀揣着希望上路——感受教育的生活。工作一年来,有时我经常回想起这一年多的日子:成功的不成功的,快乐的和不快乐的,失去的和得到的,珍惜的和放弃的,很多往事变得模糊,但有时一低头,一伸手,恍惚间会浮现出这一年来关于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一年来与学生走过的日子。每当这时心里总会有一鼓勇气把教师这条路走到底。有时想到要在这三尺讲台30来年之久会觉得漫长而难过,可是想到与学生陪伴就会觉得好过一些。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总归是幸福大于忧伤的,微笑多余眼泪的,日子也在孩子们的笑声中和教师的教诲中哗啦啦的流。我和孩子们在漫漫时间中扮演主角,编写着我们之间最动人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在这些故事中,我体验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收获了许多,同时摸索到一些教育孩子的方式,在教育思想上成熟许多。此时此刻我实在想不出来华丽的辞藻来堆砌我的回忆,我只愿用最朴实的语言来与您分享我的心情

第八篇、在“翻转”的课堂实现教师的“翻转”--对“翻转课堂”的一点感受

对本次课堂和主讲老师的感言

在“翻转”的课堂实现教师的“翻转”

——对“翻转课堂”的一点感受

孔 冰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

【摘 要】本文结合具体活动案例,介绍了全新的教学模式给一名普通语文教师带来的压力和引发的思考,也写出了一线教师的探索和感悟。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功能性地解决了“先学后教”思想下的“如何教和如何学”的问题。它翻转的不仅仅是课堂形式,更是教师的思维模式和整个被弱化的语文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教学实践,不能仅停留在对模式的探索上,而应该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翻转课堂需要进一步“本土化”,结合大语文观,为新一轮课改注入新的助推力量。

【关键词】翻转课堂 教学理念 大语文观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92-02 2014年3月2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主办、北京市教育学会高中教育研究分会协办、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承办的2014年“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同课异构”活动在清华附中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成都、青岛、重庆五个城市的200多位专家和教师参加了活动。我有幸代表学校与清华附中的张彪老师、清华附中朝阳学校的王学光老师一起对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鲁迅的经典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了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同课异构。从准备到正式上课前后三周的时间,感慨颇多,也收获颇多。

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触摸 备课时,作为一名还算资深的语文教师,看着再熟悉不过的课文,脑海里却是有些茫然。因为脑海里有一根弦始终在微视频、质疑、翻转这些字眼上拨动,始终难以静下心来。原本很熟悉的东西,在“翻转”的模式下,好像都找不到了,抑或是找到了也拿不出手了。

课前的微视频我反复调整思路,至少录制了四个版本;上课的教学思路我也是反复设计,简化环节,让自己务必把课堂充分交给学生。用学生自己的回答,解决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生生互动;教师适当地引领诵读品味语言和情感点拨升华,师生互动;重点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营造课堂探究的氛围;适当动手,让学生在“诵读写一体”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于是,我的课堂整体思路就简化成了“回答质疑—共同探究—合作表达”的路子。上课的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二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反思

第一次接触翻转课堂这种形式,从迷茫到渐渐地接受,应该说经历了一个非常艰苦的过程。艰苦的不是课堂教学本身,而是这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这次参加活动感受的点点滴滴,我很希望可以照亮我前行的道路,以这次翻转课堂活动为契机,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习惯也做一个翻转。

下面的经验教训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个借鉴。

1.不要主观上排斥教学变革,要敢于尝试,更不要因客观限制而止步不前

这次讲课,主观上对翻转课堂形式理解不够深刻,又受限于客观条件。说实话一开始真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甚至

不知道和过去接触的一些课堂形式有什么区别。我想,不仅是我,甚至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一下子拐不过来的弯。如微视频里面究竟应该放些什么内容,上课时教师应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着实困惑了我一段时间。

直到听了专家的指导,才觉得有了些头绪。随之而来的,就是发现现有的软硬件条件,不能满足新的教学形式的要求。至少老师和学生的交流,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就有很多的阻碍。这些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才能完美地解决。

所以,事实上,我执教的这节翻转课,还不是真正的翻转课堂,除了我个人原因之外,有很多地方也是受限于客观条件。希望以后教学条件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2.形式的更新只是次要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必须立足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仔细想来,其实硬件环境还是次要的,在准备课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觉得,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时候,比教学经验、比其他教学相关内容都重要。没有大语文观,不能及时地更新自己的语文思维,不能随着教改的步伐而进步,这样的教师有再长的教龄,也只能是原地踏步。就拿我这节课来说,经典的课文,有那么多经典的示范课,那么多经典的教学思路,可在翻转课堂的形式下,这些未必都适合。

过去擅长的,现在不一定是优点;过去被贬低的,此时未必不能闪烁光彩。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语文教学的视野一定要开阔,兼收并蓄,提高理论水平。语文教学的视野会随着教改的深入而开阔,语文课才会随着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而焕发新的光彩。

3.一切课堂应是以学生为出发点的课堂

一节真正以学生为出发点的课,不能一味求深,不能一味满足于教师教学艺术的展示。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这些帮助给了我很多思考。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教学思路,即使面对同样的课文,上起课来也是千姿百态。哪一种课好,哪一种课是优秀的,评价的标准,不是挖掘得够不够深,也不是教学手段够不够丰富,更不是能不能在听课老师面前有更好的表演。评价一节课,在众多的标准里,最重要的一条,应该是本堂课是不是立足于学情,是不是从学生出发。要看学生是不是从这样的课堂上,感受

-92-

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探索

张春英 山东省肥城市第三中学

【摘 要】想象力是人在学习、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蹲下身和学生一起发展各自的想象力,才能实现学生想象力的回归,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想象力 教师 学生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7-0093-01 据说心理学家曾在国内做过一个实验,在黑板上随意画个圈,然后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这是什么?结果让人匪夷所思:幼儿园的孩子能说出几十种类似圈的物体;小学生能讲出十几种类似圈的物体;中学生只能说出几种。由此,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学生想象力的丰富度与接受教育的年限呈反比,现有的教育模式并没有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一 故事引入

有一个关于“兔子尾巴”的故事反映出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兔子是世界各国童话中的主角之一,受到孩子的喜爱。当美国孩子把兔子的尾巴画得很长的时候,美国的父母大声赞赏:哦,孩子,您真棒,能给短尾巴的家伙添上一条这么长的尾巴,它的大尾巴能够发挥哪些作用呢?然后家庭成员围绕长兔子尾巴展开奇思妙想。当中国孩子将兔子尾巴画长了,家长便会细心呵护或大声叱呵:宝贝,画错了,认真点。或者说,不对,兔子哪来的长尾巴?重画!当家长呵护或叱呵孩子时,当父母手把手教孩子画“准确”的兔子时,他们无疑在“偷”走孩子的想象力。

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小学、中学,当老师们把“黑雨”“桥拱”等一个个充满无限遐想的回答快速否定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也在“偷”走孩子的想象力呢?

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给中美学生下了一个结论:美国学生接受美式教育后,孩子头脑像一个木柜,可以塞进很多东西,演绎很多故事和创新。中国大陆学生接受中式教育后,头脑像块木板,很结实,精雕细琢,也能做出很多东西。对于这个故事,没法考证它的准确性,但当“木柜”和“木板”对决时,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二 教师如何演绎精彩的故事

丰富的想象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如何处理“木板”“木柜”的关系呢?希望我们培养的孩子既有檀木般的结实,又似一个黑洞似的木箱,能容纳、能创造、能演绎无穷的故事。 到了语文学习的快乐,产生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 结束语 上完课后,很多专家、老师给了我中肯而有建设性的评价。其中一位老师评价我的课说,上得很“清新”。我喜欢这个评价。我想,是翻转课堂给了我这个机会,在我的教学里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我的教学,就在这不知不觉的过程中被“翻转”了。

我在教后小结里写了这样一段话:

1.多阅读,广泛的阅读

中国古人说:开卷有益。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教师只有广泛读书,充实自己的大脑,尽可能让自己成为“百科全书”,让自己头脑的想象力丰富,才能跟孩子的头脑“对接”。

2.多实践,让双眼成为智慧的窗口,让世界变成师生的课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用感官去感受整个世界。当您领略中国西南风光,真正注意到一座座长虹般的天桥,感受到绵延起伏桥拱优美的弧线,您一定会感受到孩子惊人的想象力;当您信步东南亚国家的海滩,发现海天一色的壮丽;当您体验德国深如黛色、烟雾弥漫的黑森林时,感悟到只有此情此景才能诞生北欧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古怪精灵……

3.蹲下去和孩子一起放飞梦想

研究没有对和错,只有接近和更接近真理。从辩证法的角度而言,没有绝对的真理,也没有绝对的错误,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教师不要轻易使用“错”这个词,没有必要主观臆断孩子的答案,蹲下身躯,鼓励他们说得更好,想得更丰富,和孩子一起去想象、去创造。

也许,当教师转换观念,把丰富的想象力“还”给孩子,“还”给自己,将来就会出现更多的歌德、老舍、狄德罗,出现更多的牛顿、法拉第、爱因斯坦……

参考文献

[1]刘建梅.让孩子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浅议如何在小

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274~275

[2]周丽娟.试谈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几点做法[J].吉林教

育,2013(32):81 [3]潘艳芳.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

学生想象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0(8):35~36

〔责任编辑:庞远燕〕

我发自内心地害怕自己为了一节让自己满意的课,支离破碎了课文,云山雾罩了学生,剥夺了学生感受语文、热爱语文的机会。所以,这次翻转课堂的实验过程中,我着重设计了从学生出发的教学目标形式,在和学生交流沟通的基础上,预设教学情境。很幸运且很开心,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很适合构建以学生为出发点的课堂,真正把语文课还给了学生。

〔责任编辑:庞远燕〕

-93-

在“翻转”的课堂实现教师的“翻转”--对“翻转课堂”的一点感受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孔冰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永丰学校学园Academy2014(17)

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