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散文

时间:2021-10-26 09:28:18 节日作文

第一篇:《【散文】风干的书香》

风干的书香

我的童年时光大部分是在外祖父家度过的,相隔几十年间,儿时的景象早已经被时间的流水涤荡得模糊不清,一切恍若在梦中,只是那零星的记忆常常有一种巨大的引力让人回味不已。

听母亲谈及过,外祖父家曾经是一个家族很大的书香门户,从清朝末年至民国晚期,近百年间,武氏家族官宦、商贾、文人、雅士皆有所出。可以想象得出那时的繁华景象:亭台楼榭、曲桥回廊处,老爷、太太、公子、小姐的欢声笑语;府第门前车马輒輒;家丁、丫环进进出出以及院内的琅琅书声… …一切都是那么的气派、富有而又书香气十足。

有人说: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可世间之事常常是变幻无常。可谓:富贵无三代,做官不到头。人丁也终究不是永盛的,气数也有穷尽的时候。武氏家族到了我外祖父这一代,一切的繁华已经完全衰败殆尽。人丁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外祖父和外祖母终身只有我母亲一个孩子,再没有延续香火的男丁了。到我童年的时候,他家里只剩下几间被岁月风雨锈蚀得形象斑驳的青砖小瓦四合小院,终年猥琐在那里,犹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带着阅尽人世沧桑后的一脸无奈。瓦楞上的野草在秋风中瑟瑟颤动,显得那般萧条落寞。只有院中一口古井和一个大石碾盘还能煽动你想象的翅膀,带你追寻那武氏家族曾经的繁华。

我忽然想起来了,如果还需要找出一些证明来,那就是我小时候常见到外祖父烟杆上系着一只玉狮子,整日里晃悠晃悠的,还有他家几案上终日端坐着康熙年间的一只青瓷雕花香炉。我想,如果现在还保存的话或许该称得上是古董了。不过,我小时候对于这些从不感兴趣,我最喜欢的是外祖父家那一摞一摞竖排着繁体字的线装古书。我小时候虽不认识书上那些字,也没有摇头晃脑的货郎鼓那么好玩。可那书中有许多很好听的故事常常让我着迷。

外祖父一生中做过最大的事情也就是当过私塾先生,过日子也就是靠祖上留下的几亩薄地。新中国成立后,几亩薄地也充了公,他所学的那点“之乎者也”之类的四书五经也因跟不上新的形势终究不能学有所用,留下满屋的书香倒给我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我在故事的天空中遨游。

外祖父喜欢讲故事,特别喜欢给我讲故事。冬日里,他常常坐在向阳的墙边晒太阳,或者在屋里煨着一个小火盆。一边用小木条拨着火盆里的木炭,一边和外祖母面对面的坐着,每人手里捧着一枝长烟管。他总是把烟管含在胡子里,一边吸着烟,一边眯着眼睛津津有味地给我讲故事:西游记、聊斋、烈女传、三国演义… … 一个个活鲜鲜的人物都从他的胡子里和烟管里蹦出来。那是我童年最快乐的时光了!

后来,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外祖父突然被戴上了“地主富农”的帽子,满屋子的书也被加上了“香花毒草”新名词。于是,外祖父开始了稀里糊涂的游街和挨批斗的生活。像他这样一个文弱的瘦老头子终究是经不住如此折腾-----不久,他得了一场重病。他在临终前-----在一个秋风萧瑟的黄昏,他睡在病榻上眯着浑浊的老眼,有气无力地问身边外祖母和我的母亲:“我连一寸土地也没有、一份资产也没有,为啥叫我‘地主,富农;一堆破书又招谁惹谁了,竟然说是香花毒草?”

外祖父走了,他带着无限困惑和无奈离开了人世。那些我最喜爱的故事书也被付之一炬----因为村干部说那是流毒,看不得。否则,会有象外公一样的下场!

… … …

残砖、破瓦、古井、石碾盘,还有外祖父以及那些被风干的书香,这一切似乎很遥远又仿佛就在昨天。人和事物以及岁月都逝去了,留下的是历史,而历史让人追寻的又是什么呢?

外祖父啊,你那风干的书香!

第二篇:《书香袅袅》

书香袅袅

——记我的语文书

八二班 郝明松

一盏茶,一缕香,一捧书卷细思量,如豆的灯光下,书香侵染,茶香缭绕,心香氤氲。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小小的一本语文书,就是我的快乐之乡。

这本语文书厚有1厘米,宽有15厘米,长20厘米。正面封面有两个楷书大字,下部是一幅水墨画。

这本语文书最前面几页是几幅精美的图画。与后面的课文相呼应,便于了我们后面的学习。接下来是目录和编者的话,然后是正文。正文共分为六个单元。结尾则是明著导读与书法鉴赏。{书香散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书的作用同样如此。一片片优美的散文,将我们带入风定人静的夏夜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的闲情,使人在金风袅袅的黄昏想起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使人在浩浩江水边想起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传诵千古的古诗词,让我们体会到陶潜“采菊东篱下”的悠然,李白“仰天的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洒脱;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铁骨。也让我们感受到“醉卧沙场君莫笑”的悲壮,“断肠东风落牡丹”的凄凉,还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还有那记叙文说

明文的…

品读这本语文书,是在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是在走进先哲,聆听教诲;是在体验鸟语,感受花香。是在提升品质,净化灵魂。

语文书带给我们知识和快乐,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评语:本文是一篇散文,作者表达他对于自己语文书的喜爱之情。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大量古诗词的引用,使文章充满着诗的意境。语言清新优美,读来回味无穷。

第三篇:《书香作伴》

书香作伴

小草有了土壤的陪伴才会发芽,树木有了阳光的陪伴才会生长,小鸟有了翅膀才会飞翔,老虎有了牙齿才会捕食,而我有了书的陪伴才会长大。 在鸟语花香的早晨,母亲递给我来一本书,我迫不及待地捧起书来,悠闲坐在小椅子上翻看。书的封面是一个美丽可爱的白雪公主,翻开书,洁白的纸张散发出的清香扑鼻而来,书中奇妙,幻想的情景都吸引了我,而且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白雪公主》中美丽可爱的白雪公主,奸诈邪恶的老巫婆与热情好客的七个小矮人形象让我记忆深刻。《龟兔赛跑》中骄傲自大的兔子和谦虚努力的乌龟使我深受启发。看累了,合上书,闭目休息,只觉得淡淡的书香萦绕心田,那样淡雅,那样美好。

时光就像一本书,很快就翻过了几页,我从一个调皮捣蛋的儿童成长成了一个懂事听话的少年,我渐渐喜欢上了诗歌。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感受到了思乡之情;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感受到了朋友分别的不舍。我仿佛看见王维在柳树边,递给好友一杯酒,让他再喝一杯,告诉他到了他乡就没有家人,朋友陪伴。读着诗词,似闻到春天雨后清新的空气,淡雅的花香,那样令人心旷神怡。

再大些,我迷恋上了丰子恺的散文。每当夜深人静的夜晚,我坐在床前,对面的楼层上只有两三户人家的灯亮着,可我却舍不得将手中的书放下,仍静静地看着。丰子恺的散文通俗易懂而又不失文学气息,那清香似乎浸透了纸背,跨越时空,从案头的书页里散发出来,弥散在四周的空气里。一个“渐”字就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时间在慢慢流逝,你并不会感到时间流逝快,但如果时间一下子过几个小时,你就会惊讶,这就是“渐”的作用。而一句“‘美’都是‘神’的手所造的,假手于‘神’而造美的,是艺术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自然。静静地品味丰子恺的散文,书中的芬芳那样耐人寻味。

书伴我走过了十四个春秋,不管是鸟语花香的早晨,充满诗意的午后还是万籁俱寂的夜晚,书都一直陪伴在我,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影响了我的生活,也将改变我的人生。

书香不像玫瑰花香的浓烈,也不像月季花香的沁人心脾,书散发着的是一种淡淡的清香,它使我陶醉,它使我迷恋,我愿书香永远与我相伴。

第四篇:《书香个人申请书》

书香个人申请书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书籍,品味书香是精神成长的重要途径。可以说,人的一生是伴随着阅读不断丰富的,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因此,我选择了用书香浸润自己的心灵,积极参加了学校的读书文化节活动。

现在的我非常喜欢读书,可能小时读书太少。高中的时候,就只喜欢读琼瑶的小说,跟随着主人翁的情感,哭啊,笑啊!不曾感觉到都是虚拟的完美的情感。当真正步入生活中的时候,那些完美的东西,似乎都化为了虚幻的泡影。但在生活中看书的习惯依然不改,读了霍达写的《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反反复复看了三遍,主人翁寒子奇,寒新月父女两辈的爱情深深打动着我,应该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了。

我读书非常杂,不分种类(包括杂志、报纸)不分新旧,只要是未读过,一律视为新。

喜欢杂文,最爱读鲁迅先生的杂文。鲁迅先生的杂文《孔乙己》《啊Q正传》等,有辛辣的讽刺,机智的幽默,喻意深刻,回味无穷,令人百读不厌。经常在开导别人的时候引用鲁迅先生的杂文,先生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文如其人嘛,看到先生的文,便知先生的人。

喜欢散文,最爱读林清玄散文,我读林先生的散文时的感觉,仿佛他就是在与我对话,是那样亲切祥和,他的散文总是写得那样优美,无论是静止的山川,还是流动的江河;无论是对事物的描写,还是对

情感的抒发都毫无造作之感,就连一个小虫,一片树叶在他的笔下也都是栩栩生辉的。无论是什么时候读他的散文总能净化我的心灵,给人以崇高。

喜欢诗歌,最爱读席慕容的诗歌,每每读起席慕容的诗总能让我如痴如醉,感动于那细腻的情感,感动于那份爱的柔情,感动于那多情的激情。她得诗风温婉纤约,细腻雅致。爱在她的笔下如此灿烂,如此美好,尤其喜欢《无悔的青春》。郭沫若、食指、艾青、徐志摩的诗歌都是我的最爱。

也非常喜欢读唐诗宋词,只是总不能深刻的领会其含义。

读书的时候,手里总是拿着笔,床边放着字典。随时地圈画着不认识的字,随时查着字典,就是这样读书的,我的书从不外借,原因正是缘于此。怕别人看到了笑话,有那样多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都在旁边注解着。

通过这次的读书活动,我的读书兴趣有了较大的提高。现在,一到休息时间,我能习惯地拿起书津津有味的读下去,还能积极地参加学院组织的读书笔记评比、征文评比等活动。“读是写的奠基,写是读的升华”,有了较多的阅读量,有了广阔的知识面,我积累了很多的写作素材,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读书活动影响了我的一生,我以后还会坚持阅读的习惯。

第五篇:《书香,让人生更美好作文讲评》

高一上学期第2次作文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好书是空气和阳光,是思想之舟;而读好书则可以说是心灵的探险,思想的放牧。”(摘自《放牧心灵》,作者:韩传栋)

请以“书香,让人生更美好”为话题,写一篇记叙类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卷品评:

1、记叙类文章在表达物”来表达真情实感。它通常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写人叙事的文章,记人的散文、小小说等叙事文学。很多同学在表达方式上,以议论、抒情为主,叙述了一本书的内容,然后点

评,接着联系生活实际来抒发一点感慨,这是不正确的。

有些同学写成了读后感,或者写了三篇小的读后感后再挤压成一篇,这都是粗制滥造、投机取巧的办法,可以勉强蒙混过关,但是这种做法不行。 ,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上,这是一个一目了然的事情;而要求“表现手法多样”,则是一个仔细阅

读之后的判断。{书香散文}.

2、很多同学缺乏一个记叙类文章的整体构架,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各部分材料处于游离的状二是,不能合乎事件的必。

3、审题不准,审“书香,让人生更美好”至少需要明了两个点。一个是“书香”,是对好书的长时间的阅读思考,并接受书

中好的思想的熏陶和情感的浸润,不是读了一本书,而是读了很多书。 一个是“让人生更美好”,也就是读书会改变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美好。它必在一件或一些事儿上体现出来。要在“怎样读”、“怎样影响”上展开描写。 在写作中,审题一定要审到“关系”层面。 范文:

书香,让人生更美好 是从何时起,我像觅

第六篇:《魅力女性 书香人生》

淡淡文字 浓浓真情

——读《目送》

龙应台在《目送》一书中,用淡淡的笔调诠释了浓浓的亲情,行文形散而神不散的风格,很多内容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形神内敛,诠释的是浓烈的情感。‚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读一些平凡生活的人生感悟,不由得叫人的心微微颤了一下。

我们的一生,都在追赶中完成,‚少年不识愁滋味‛,总以为挣脱开父母的双手便能奔向自己自由的天地,却不知道幼年的成长却在父母的目送中蜕变,终有一天,我们忙碌得来不及眷顾背后的眼神默然凝视,却在一天天的反复无常的繁忙中甚至抱怨声中望见双亲的苍老,直至某一天,直至子女完成最后的一次目送。

文中说,‚父亲第一次打电话说:‘我想你了!’当我泣不成声的时候,父亲第一次用温和的口吻安慰道:‘暑假我去看你吧!我有十七天的公休假,带你去看海吧!’‛是的,当我们慢慢长大,童年时代里那个强大的父亲,甚至会在我们犯错时候,打骂我们的父亲,会在偶然的一个瞬间,发现他们也会有老去的一天,会被时间残害成,一个慈父,想到这里,心底浮起感伤,还有无限的感动。

在龙应台淡淡的笔墨中,遍地可寻确是那一份平凡而浓烈的亲情,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的亲情,只是我们是否读懂它,也许在青春的很多光阴里,自以为是的爱情填满了青葱岁月,却不知多少年的物转星移才能换得至亲再聚首,也许亲情只是今生拥有的一个短暂的缘分,也许下一个轮回不再拥有,我们谁也不记得上辈子,也无法预知下辈子,那么珍惜当前。

由此,也让我联想到了很多感人的亲情画面,朱自清在他的散文中诠释者他所理解的父爱,那个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路的父亲的背影,无数次让他双眼挂满晶莹的泪光。‚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如是说。在贾平凹的散文集中,可以读出他对父亲的怀念,‚父亲之所以在动了手术后延续了两年多的生命,他全是为了儿女要办完最后一件事,当他办完事了竟不肯多活一月就悠然长逝。‛遗憾、无奈和想念正如他在《关于父子》中所诠释的对于父爱的理解——‚作为男人的一生,是儿子也是父亲。前半生儿子是父亲的影子,后半生父亲是儿子的影子。‛

可见,亲情给了他们无限的成长的力量,亲情就像一股流淌的小溪注入他们的生命,鼓舞他们走向成功的彼岸。亲情对于我而言,也是深有感触,每当我看到母亲给我安排好早点嘘寒问暖,为我安心生活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父亲会时

不时跟我谈心,叮嘱我好好工作,言语不多却总可以感觉到那种别样的关怀。双亲把背影演绎成一首诗,写下诗的是他们的那颗心,我纵然知道,岁月不肯在那一朵花蕊间驻留,四级静默更替,我不着痕迹的长大,成长的足迹里,我总能看到他们看着我微微露出的笑容,我的眼这样的模糊,忘不了双亲起早贪黑为我忙碌的背影……每次身体有恙,他们会第一时间关照我将我送到医院,记得那个生病的夜晚呀,母亲陪在身边,我静静的看着点滴一点一滴滴进我的静脉,母亲慈祥的目光中倾注着无限的怜爱;我记得那一年高考呀,无数个枯灯静坐的夜晚,却因为身后无比坚强的后盾而始终不会放弃;我记得红色的高考通知书的降临,让双亲的眼中满怀着欣慰与期待;我记得有一年冬天的傍晚,鹅毛大雪悄无声息的下着,我一步又一步小心翼翼的行走,却在一个拐弯的街头逢着父亲迎接我的微笑,牵着父亲的手走呀,像是还没长大的孩子,回家看到一桌晚餐还有母亲为我买回家的暖暖的雪地靴……

如果说父母的背影是我心中牵挂的那根长线,那么我便是那被线系着的风筝,尽管岁月的沧桑无情的降临,双亲瘦了、老了,他们把衰弱与沉重植入生命,再难焕发年轻的风采。每当看到他们的背影,总有一种熟悉有陌生的感觉掠过心间,陌生的是那背影不像当年稳健……

双亲操劳的身影,是我心中一盏不灭的指路明灯,指引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无论学生时代,还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今天,他们都在提醒着我,要勤奋的学习,要踏实的工作,每当遇到难题时,他们总会鼓励我虚心向别人请教,总结经验教训;每当遇到不顺时,他们总会开导我,让我重展笑颜;每当我取得一点成绩时,他们总会鞭策我,让我继续前行。

有一种叫做亲情的动力,让我的精神上得到无尽的关怀,有一种叫爸爸、妈妈的名词,无数次温暖我的心灵。正是亲情的关怀与鼓舞,让我站在新航的这片蓝天下,勤奋的耕耘,尽管有着刚走出象牙塔的稚嫩,有着刚挥手青涩岁月的不舍,但是理想的船只把我指向这扇新航的大门,双亲的关怀给予我无穷的动力。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各类霜天竞自由。‛我在新航的这片小天地里自由自在的翱翔,不断的成长。父母告诉我,成长的路途并不平坦,人生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他们告诉我要迎接挑战,必须融入集体,必须谦虚谨慎,必须兢兢业业,必须真诚对待每一个同事,必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正是他们的教益,让我在新航的这半年的工作充实而又有收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如果说,龙应台的《目送》让我读懂了亲情和珍惜,那么在新航的半年里让我读懂了感恩。

是的,感恩。在新航的大集体的氛围里,从一个刚毕业时的天真烂漫,到渐渐笃定、沉静和温婉。我记得刚工作的时候,由于没有经验,下厂锻炼跟人接触

时,总有一丝紧张感,但是工友们的热情以及他们踏实工作的场面深深感染了我,也渐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从他们的身上,我读懂了坚守岗位和默默奉献。新航今日的成就正是缘于全体新航人的努力与耕耘,新航人在各自的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的书写着更美好的明天。

单位和员工彷如鱼和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映成辉。员工的努力成就了单位的成绩与发展,在我工作半年来,我深刻体会到单位的领导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增进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他们创造条件、放松身心,促进员工与新航的感情并不遗余力的栽培员工,给予员工充电的机会,使员工在新航发挥最大价值。而这些,凝结成我心底对新航的同事、对新航的无限感恩。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捧着让我受益的书本,怀着无尽的感恩,我知道,未来,我要将这些力量转换成无尽前行的勇气,完善更好的自己,开拓更好的事业。

第七篇:《书香伴我行》

书香伴我行 书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从咿呀学语时的童话故事,到初入课堂的古典诗词,从文学名著到散文小说,可以说书籍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我们现在就好似那幼嫩的雏鸟,书籍使我们的翅膀更加强壮,羽翼更加丰满,它让我们有飞上蓝天的能力。

横看千古,纵历八荒,书是心灵的港湾,学问的女神,生命的峰峦,书是人们永远的追求。书,如甘露,滋润我的心田,让我卸下心灵的重荷。书,似浓茶,苦而微甘,让我留恋于美的享受之中。书,像明灯,驱散我心中的阴霾,引导我走出愚昧。漫漫人生路,书香伴我行。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陆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可见,书的魅力是永远璀璨的,不然,哪会有孔子的韦编三绝?哪会有苏秦的悬梁刺股?哪会有匡衡的凿壁偷光?哪会有欧阳修的以荻画地?开卷必定有益,闭之索然无味,书带给了我快乐和充实。无书则虚,失书则悲,书成为了我的精神支柱。书同时也是有吸引力的,不然,毛泽东哪会“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的感慨。海伦·凯勒也难免不发出“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的赞叹。关羽的戒子书里这么几个自: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当一部《哈利·波特》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