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用心良苦的诗句

时间:2021-10-26 08:10:40 节日作文

第一篇:《《用心良苦》歌词》

张宇-用心良苦

你的脸有几分憔悴 你的眼有残留的泪 你的唇美丽中有疲惫 我用去整夜的时间 想分辨在你我之间 到底谁会爱谁多一点 我宁愿看著你 睡得如此沉静 胜过你醒时决裂般无情

你说你 想要逃 偏偏注定要落脚 情灭了 爱熄了 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已走 花又落 用心良苦却成空 我的痛怎么形容 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music)

你的脸有几分憔悴 你的眼有残留的泪

你的唇美丽中有疲惫 我用去整夜的时间 想分辨在你我之间 到底谁会爱谁多一点

我宁愿看著你 睡得如此沉静

胜过你醒时决裂般无情

你说你 想要逃 偏偏注定要落脚 情灭了 爱熄了 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已走 花又落 用心良苦却成空 我的痛怎么形容 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music)

你说你 想要逃 偏偏注定要落脚 情灭了 爱熄了 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已走 花又落 用心良苦却成空

我的痛怎么形容 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你说你 想要逃 偏偏注定要落脚 情灭了 爱熄了 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已走 花又落 用心良苦却成空 我的痛怎么形容 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我的痛怎么形容 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第二篇:《古诗词赏析合集》

第七单元诗歌赏析总结

班级 姓名 组别 量化等级

一、《观刈麦》

【简述】这首诗叙事明白,层次清楚,顺理成章。诗一开头,先交代背景,标明是五月麦收的农忙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描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麦田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接下来又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她要来拾麦的原因是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田地,那就也会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常见题型】1.“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并简要解析。(3分)

答:(1)夜里吹起了南风,田间的小麦似乎一夜间成熟了,密密地覆盖着田垄,一片金黄(1分)。(2)这两句诗交代了背景,即五月麦收农忙季节(1分);为后文农民的辛苦劳作做铺垫(1分)。

2.根据诗题,全诗的重点应在描绘丁壮“刈麦”的场面,诗歌却又着力刻画了一个拾穗的贫妇的形象,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或“造成拾麦者贫穷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分)

答:从“家田输税尽”一句可知,贫妇以前家里也有田地,是繁重的税收使她失去了田地,落得“拾此充饥肠”的下场。正在田间辛苦劳作的丁壮们,将来极有可能也会像贫妇一样,失掉自己的田地。(1分)诗人塑造贫妇人的形象,深刻揭示了繁重的税收对百姓的伤害之深。(1分)

3.如何理解“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或:“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刻画劳动人民怎样的心理?)

答:作者深入描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出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的矛盾心理(1分):农民并非不知道酷暑难当,但为了抓紧收麦,心里想的只是希望夏季天长能多收粮食。(1分) 4.除了“悲”,诗中还有哪个字最能概括诗人“观刈麦”后的心情?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或“哪句诗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心情?请简要分析为什么作者有这样的情感。”)(3分)

答:“愧”。(1分)看着农民们辛苦劳动,却依然贫穷困苦,更有贫妇拾穗充饥,诗人想到自己“曾不事农桑”,却能“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鲜明的对比让诗人感到愧疚。(1分)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1分)

二、《赤壁》

【简述】该诗是诗人杜牧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创下的佳作。这首咏史怀古,诗人借历史遗物而感兴,引起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议论。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诗篇的重心在“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法上纯属议论,但诗人对历史故实的议论自有其特色,即用形象议论,而非为抽象评说,如此便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历史教训极具可视性和可感性,并能使读者深受其艺术力量的烘染,感到回味无穷。 【常见题型】1.本诗开头为什么从“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2分)

答:(1)由眼前的“折戟”写起,引发后文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慨叹(或:引发作者“怀古之幽情”)。 (1分) (2)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2分) 2、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4分)

答:(1)作者把孙、刘联军的胜利归结为“东风”,认为历史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1分)。(2)作者间接的通过写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展现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1分),以小见大,别出心裁(1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自负用兵,却得不到朝廷赏识,借题发挥,隐含了怀才不遇的慨叹(1分)

3.有人说,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因此有人认为,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这是一首与三国故事有关的诗句,“东风”在诗中具体指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1)不同意(“东风”指的是赤壁之战。)(1分) (2)作者暗讽周瑜,认为自古以来英雄的成功都需要某种机遇,借此来表达诗人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的感慨。(1分)

4.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2分)

答:(1)同意,题干中两句诗的意思是《赤壁》使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1分) (2)《赤壁》的末句正是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间接写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形象、含蓄....答:对于一位爱国者来说,个人的命运是和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1分)。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令人肃然起敬(1分)。再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建功立业(1分)。

6.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的反映了东吴的命运,别出心裁(1分)。

三、《过零丁洋》

【简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常见题型】1.诗歌的首联交代了哪两件大事?(2分)(或: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作者经历的两件大事。)

答: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两件事: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明经入仕)(1分)。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起兵抗元)(1分)。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或: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颔联。)(3分)

答:(1)作者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山河破碎的现状比成风中飘飞的柳絮,把个人动荡不安的命运比成被雨击打的浮萍(1分);(2)使用了对偶的修辞,对仗工整,感情强烈(1分)。(3)作者把个人的荣辱和国家的命运仅仅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1分)。 3.“惶恐”和“零丁”有何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2分)

答:(1)“惶恐滩”、“零丁洋”本是地名,在这里一语双关....,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1分)。 (2)自然对仗,渲染了作者昨日前无退路、后有追兵,忧虑不安的惶......恐.、眼下兵败被押,孤立无援....的.零丁之感....(1分)。 4.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这句千古名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1)作者直抒胸臆(1分)。(2)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表达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1分)。

5.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明你的理由。(注:此题为新题型,给同学们作参考。请同学们反复参详,注意新题型考察的方向,加强诗歌全面赏析的能力。)

答:同意。(1)作者在生死关头,回想自己一生,感慨万千,但抓住了两件事来写:一写自己明经入仕,二写自己起兵护国,但情势险恶,由此起笔,写出了国家局势和个人心境。(2)首联先写个人再写国家,那么颔联就是先写国家再写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比喻贴切,对仗工整(3)颈联紧承上文,进一步渲染,桥接双关,把九死一生的境地到如今孤苦无援的现状写的淋漓尽致;(4)以上三联反复渲染了忧愤悲苦的情调,为尾联作者高昂的格调蓄势。最后一笔宕开,气势磅礴,表达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和宁愿慷慨殉国的民族气节。这样的情调转换自然而然地收到了震撼人心、感天动地的效果。

四、《己亥杂诗》

【简析】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己亥杂诗》诞生了。龚自珍生活在鸦片战争前夕,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主张改革内政,抵抗外国侵略。《己亥杂诗》中的批判,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的痛心疾首,言语之间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计堪危。感于清朝朝庭压抑、束缚人才的情况,作诗315首表达了变革社会的强烈愿望。这首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常见题型】1.我们应该怎么理解作者的“愁”?作者是如何渲染这种愁绪的?(4分) 答:(1)诗中无边的“愁”包含着作者愤然辞官回乡的无奈,对国运的担忧,离别亲朋好友的不舍,心绪复杂而矛盾(2分)。 (2)“浩荡”意思是无边无际,“天涯”指的是离故乡还十分遥远,不知道漂泊到何时才是尽头,作者用词准确,渲染了离愁别绪(2分)。 2.诗中为何不用“夕阳斜”,而用“白日斜”?有何用意。(2分)

答:(1)“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1分)。(2)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1分)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这首诗的精华所在,请自选角度(或语言,或诗意,或情感,或哲理或现实意义)写一段鉴赏性文字。(注:此类题型打破了以往简单赏析的类型,考察角度多样,所以我们要细心认真,多读多品。)(2分) 答:(1)语言上:语言精美,使用新奇的比喻,用落花自比,移情于物(1分),表达了对新生事物的赞美和仍想为国家培养新人,为社会尽责的高远理想和执着信念(1分)。

(2)含义上:表面是是说落花并非无情,化作肥沃泥土滋养新花(1分),暗含了作者仍要为国效力,培养新人的理想、信念(1分)。

(3)情感上:表达了作者虽然辞官,仍想为社会尽责,为国培养新人的积极态度和豁达胸襟,境界高远(1分),含蓄的表达了对社会、生活的深深眷恋(1分)。 (4)哲理上:花落归根,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1分),表现了自然生生不息,生命具有别样价值的哲理(1分)。

(5)现实意义:现在多用来赞扬那些牺牲自己,为祖国培养下一代的无私奉献精神。 4.诗歌流露出作者“舍”和“不舍”两种情感,我们该如何理解?(2分)

答:作者想“舍”的是腐朽的朝廷,黑暗的朝政(1分);“不舍”的是京城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命运前途(1分)。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这首元曲是元曲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他在“关中大旱”之际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亲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写下了这篇千古名作。之后他散尽家财,尽心尽力去救灾,终因过分操劳而殉职。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常见题型】1.“峰峦如聚,破涛如怒”哪两个字用的好?说说理由。(或: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峰峦如聚,破涛如怒”。)(4分)

答:(1)使用了拟人的修辞。“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1分);“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写出了黄河的咆哮(1分)。这两个字既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又写出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1分)。

(2)“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1分)。

2.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2分)

答:(1)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1分);

(2)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1分)。 3.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或:试说说作者“踌躇”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不是。作者感到悲伤难过的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是下文的“百姓苦”。(2分) 4.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1)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1分明);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1分)。(2)抒发了作者对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1分)和对劳动人民所受苦难的深切同情(1分)。

第三篇:《用心良苦(歌词)》

歌曲名称:用心良苦

曲:张宇词:

你的脸有几分憔悴你的眼有残留的泪 你的唇美丽中有疲惫我用去整夜的时间 想分辨在你我之间到底谁会爱谁多一点 我宁愿看着你睡的如此沉静 胜过你醒时决裂般无情

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 情灭了爱熄了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己走花又落用心良苦却成空 我的痛怎么形容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你的脸有几分憔悴你的眼有残留的泪 你的唇美丽中有疲惫我用去整夜的时间 想分辨在你我之间到底谁会爱谁多一点 我宁愿看着你睡的如此沉静 胜过你醒时决裂般无情

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 情灭了爱熄了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己走花又落用心良苦却成空 我的痛怎么形容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 情灭了爱熄了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己走花又落用心良苦却成空 我的痛怎么形容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你说你想要逃偏偏注定要落脚 情灭了爱熄了剩下空心要不要 春己走花又落用心良苦却成空 我的痛怎么形容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我的痛怎么形容一生爱错放你的手

第四篇:《我最喜欢的诗句》

我最喜欢的诗句

从小到大,读过无数的诗篇。许多人,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志向,思念亲人同友人离别之意。在我读过的诗篇中,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中作者体现了以为慈爱,朴素,伟大的母亲的无限的爱。

现在的我们,对于母亲的关爱,认为是理所应当,无法体会母亲的用心良苦,甚至有时还对母亲大吼大叫,但作为母亲的她们,仍然默默的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她们对孩子所做的一切,无怨无悔。{形容用心良苦的诗句}.

记得5.12的“汶川大地震”中,有位母亲在废墟中用身体抵住抵住塌下来的楼房,身体下面护着她3,4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有母亲护着,孩子毫发无损,安静的睡着。当救护人员解开盖在孩子身上的被子时,发现了一部手机,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对你的爱。虽然这个母亲的伟大事迹已经家喻户晓,可是知道的那些人是否有感触?母亲,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普天之下,并不只有这位妈妈会这样做,而是所有的妈妈都会这样做。

回想自己生病的时候,妈妈整宿没睡,倒水给我喝,守在床边,寸步不离,在母爱的呵护下,病好得很快。当醒后看到妈妈整宿没睡守在床边的时候,感动得落泪。

回想自己考砸的时候,妈妈给予的并不是责骂,而是给我分析错的题目的正确解答方法,当手里捧着考得不错的成绩单时,她笑了,笑的很欣慰,也笑得比我还开心。

回想这些年的点点滴滴,妈妈每天都在陪我走。不管什么天气,她都总是牵着我的手走;不管什么情况,她总是在受挫折后才教给我一切;不管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多深的夜,她总是陪我度过。……

曾经,怨恨过母亲,为什么那么残忍,为何不在泥泞中抱我前行?为什么不在挫折前教我应对?为什么那么执着,不在寂静中劝我放弃而不去休息……

现在,我并不怨恨母亲,而是感激她。她从不抱我前行,是因为她要我学会面对坎坷;从不在受挫折钱教我应对,是要我体味人生;从不叫我放弃,是要在无言中教我持之以恒的道理。

妈妈,谢谢您!感谢您教会了我许多;感谢您,这15年来每一天都在陪我走……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我最喜欢的一首诗

诗,是一艘扁舟,带我们在用流不息的智慧海洋里穿行;诗,是一座金碧辉煌的仓库,里面有挖掘不完的宝藏;诗,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等着我们去探索;诗,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里面永远有我们想要的知识。

从小到大,我读过许多诗,比如,柳宗元的《江雪》,杜牧的《山行》,李白的《赠汪伦》……有许多,许多,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是《春夜喜雨》。

这首诗是唐代名家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是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我喜欢这首诗中所赞美的春雨,喜欢春雨过后大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当春天的第一场雨降临人间,给人们带来的是无尽的喜悦,因为人们将在这个季节,这场春雨里,撒下能带来丰收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