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读书笔记

时间:2021-10-26 07:48:41 节日作文

第一篇:《校本研修读书笔记》

教师迎检准备清单

一:业务学习记录(2、4、6、8、每周星期五下午第四节)

二:作业批改记录(根据作业情况安排)

三:听课记录(不少于十次)

四:业务档案(除期末外,全填。)

五、家访记录、培优补差记录、教研组教研记录等。

六:检查时随堂听课,授课教师要有教案,且有储备课。

教师政治学习笔记

时间:2015年3月11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赵晨生 学习内容:师德师风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对于师德师风问题,不少教育家及国家领导人曾有过精辟的论述,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倡导爱岗敬业,强化责任意识,是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时间:2015年3月18日 地点:会议室 主持人:张玉金 学习内容:校本研修

师德,即教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一、新世纪教师的教育观

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的评价,涉及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新的教育观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我觉得,作为新世纪的老师必须切实转变或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育人为本”。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书”,是把学生原来不具备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完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累构建。新的教育观应该是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划由三

维世界构成: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生学习;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因此,传统的教育观只注意到学生三维世界的一个方面,其偏颇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给予,即通常所说的“育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2.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调查显示,在厌学辍学的学生中,有大量的学生不是因为经济困难。这部分学生存在着的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是造成厌学辍学的心理因素。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曾激励多少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然而,对于一个心理、生理、价格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走出失败的阴影却是不易的。如果让孩子老是处于失败的阴影之中,他们永远看不到阳光。而成功教育能使孩子找回自信,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追求成功的心理动机得到强化,形成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这就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能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把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改为表扬、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甘甜。

二: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

曾经有个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它和“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一样,都是强调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的。

国家总督学柳斌这样说过:“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学生,有的只是你对他的教育的不当,培养的不当。后来为什么会有很多差异呢?那是环境熏陶促成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人们常用“桶”和“碗”的关系来比喻师生关系,即“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的说法。由此而产生的评价体制也就必然以学生的“碗”接没接到水、接了多少水为标准。这样只用一个模子去铸造学生,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自然就会把在这一领域不够突出的学生视为“差生”,尽管他在其他领域可能会很优秀或大有可为。

所谓的“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学生。正如北京市光明小学“我能行”激励式教育中的一句口号:“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所说的,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这就是新世纪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三: 平等、民主、合作

——师生关系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

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了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奏和谐乐章。。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还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师生双方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谐一致,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社会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的。它至少应该包含这样几个要点:从人际关系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的;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教”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

四: 开放与生成

——课堂教学的新特点{教师个人校本研修读书笔记}.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是预定的,老师按照预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学生回答的问题是教师设计好了的,因此,若学生的回答有与教案设计的计划不符,很快就被教师“矫正”过来。这样的课堂中千篇一律的,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的传统教学,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与旧的教学观“照本宣科”相对,新课程主张教学的开放与生成。

新课堂的开放性包括目标的开放、内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等。在开放的交往互动的教学过程中,课程进行着建构与生成。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和预设性。

如何构建开放生成的课堂?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1.教学设计预留空间。

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应具有开放意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设计都要预留空间,为课程生成打下基础。

2.培养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老头学生开放思维、求异思维的良好思维习惯,敢于突发奇想,敢于向传统与定势挑战。

3.善于利用“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大体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师生交往对话中生成的,这是新课堂期盼的最佳效果;另一类则是环境等不确定教学因素突然闯入课堂。过去,教师一般用化解、转移、压制等办法消除突发事件对预定课堂教学的干扰。新的课堂教学观认为,不管是哪类,它们都是“生活闯入课堂”,如果利用得好,会使课堂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篇:《校本研修读书笔记》

新世纪教师的教育观

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的评价,涉及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新的教育观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我觉得,作为新世纪的老师必须切实转变或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育人为本”。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书”,是把学生原来不具备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完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累构建。新的教育观应该是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划由三维世界构成: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生学习;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因此,传统的教育观只注意到学生三维世界的一个方面,其偏颇是显而易见的。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给予,即通常所说的“育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关键作用。所以,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2.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调查显示,在厌学辍学的学生中,有大量的学生不是因为经济困难。这部分学生存在着的灰心失望、悲观消极的心态,是造成厌学辍学的心理因素。因此,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燃起希望之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之母”曾激励多少人从失败走向成功。然而,对于一个心理、生理、价格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走出失败的阴影却是不易的。如果让孩子老是处于失败的阴影之中,他们永远看不到阳光。而成功教育能使孩子找回自信,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他们追求成功的心理动机得到强化,形成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这

就需要新世纪的教师不能给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要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把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改为表扬、鼓励,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甘甜。

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

曾经有个说法: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它和“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一样,都是强调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的。

国家总督学柳斌这样说过:“没有一生下来就坏的学生,有的只是你对他的教育的不当,培养的不当。后来为什么会有很多差异呢?那是环境熏陶促成的。”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人们常用“桶”和“碗”的关系来比喻师生关系,即“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的说法。由此而产生的评价体制也就必然以学生的“碗”接没接到水、接了多少水为标准。这样只用一个模子去铸造学生,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自然就会把在这一领域不够突出的学生视为“差生”,尽管他在其他领域可能会很优秀或大有可为。

所谓的“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学生。正如北京市光明小学“我能行”激励式教育中的一句口号:“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所说的,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

这就是新世纪教师应该具有的学生观。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平等、民主、合作

——师生关系新理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

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为了上述培养目标的实现,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这就需要摈弃传统的师道尊严,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师生共奏和谐乐章。。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知识、人格、精神、道德等各层面展开交流,通过师生在知识、情感、道德、灵魂等各层面的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共鸣”,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还指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都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双方谁也不能控制、操纵谁,或者强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建立一种平等、自由、宽容、关心、鼓励、合作的关系。师生双方共同达到理解沟通、和谐一致,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社会性关系。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需要从多层面来认识的。它至少应该包含这样几个要点:从人际关系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从教育过程来说,应当是民主的、互动的、和谐的,而不是“专制”的;从教育方法来说,应当是服务的、全面负责的,而不是只管“教”的;从工作目标来说,应当是着眼于未来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而不只是看到眼前的。

从工具到顾问

——教师地位和作用的变化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称职的教师首先要明白:教师的职责已越来越少地传递知道,越来越多地鼓励思考。除此之外,教师越来越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位顾问,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学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构建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这样的教师,不仅仅只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不再只是一个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而应该是一个有创造性的教育者,能帮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教会学生如何处理大量的信息,从而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和顾问。

掌握新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已经成为新世纪教师教育理论的新取向。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主观与客观、相对与绝对、接受与发现、结构与建构以及普遍性和具体性的辩证统一,因此,学习不是由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而且,这种建构是他人无法代替的。

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带来的是一场学习上的革命。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

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1.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的知识,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2.教师要做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不能只是一味地讲授,要设计真实的任务,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善于与学生并且善于组织学生与教学媒体之间进行多维互动,设计支持并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3.让学生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把当前的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对这种联系进行认真的思考。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多种智能,即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这种个体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但每个人都可能在一、两个智能领域表现得突出,因此,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

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上的应用首先要确立这样的几个观念:1.“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学生观;2.“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智力的晴雨表”的智能观;3.“为了多元智能而教”的教育观;4.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同时还要求老师努力做到:注意鉴别并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领域,帮助学生将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其他智能领域,重视发展学生的所有智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鼓励学生经常使用他们所有的智能,并模糊评估和课程之间的界限,把评估当

第三篇:《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苏乃娥

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本着“从读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的目标,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做以下方面的总结:

一、教师综合素养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一学期来记录学习笔记15页,6500多字。不仅丰富完善了自身,还在实践中能有创新。学好教育理论的同时,把所学所感不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作好自己本职工作,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并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素质。我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不断更新,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理论和经验不断丰富,撰写了几篇内容新颖独特的教学论文和案例。

二、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和能力得到长足的进步

半年来,学生语文阅读的兴趣明显增强,阅读方法得当,不仅课内阅读效果明显,而且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在前期调查中,学生大多是被动阅读,对课内阅读兴趣不大,课外阅读的局面也是百木凋零。学生课内阅读是被老师牵着走,被父母逼着读,课外阅读几乎处于沉睡的状态,更别谈主动感悟,做读书笔记了。现在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开始变化,直到后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主动阅读,且阅读面变的广泛涉及了很多文学作品,并且很多学生开始有意识的感悟生活,感悟文学作品,学习名家名篇的表达方法,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还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个个在朗读比赛中脱颖而出。

三、“教研”,“科研”一体化,情境教学破土而出

教师科研来源于常规教学,半年来课题研究面向语文教师铺开,

与常规教学融合在一起。专家讲座,理论学习,不仅使语文教师发觉了自己教学理念中的不足与错误,更使他们拥有了正确的导向和改变语文阅读教学落后状况的勇气。教学即教研,没有研究,就不会有高效的教学。只有直面教学困境,勇于发现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学会运用理论的武器迎刃而解,才能提高业务水平,使阅读教学的灵

魂更加清晰的印在每个人心中。经过教师的实践与探索, 终于发现了“情景教学”这个法宝对于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由此总结出读书四步法,课内外阅读实践相结合提高阅读能力等宝贵的经验。

相信课改的春风会唤醒每一个教育研究者的热情,让他们在不断的耕耘中,不断的探索中,换来丰收的硕果,成就祖国美好的新一代。

2014年7月9日

第四篇:《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学习心得》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学习心得

师永杰

时间飞逝,岁月流转。转眼间,校本研修已经结束了。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