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踏青的诗句

时间:2021-10-26 06:22:59 节日作文

第一篇:《关于踏青的诗句》

关于踏青的诗句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何人书破蒲葵扇.记著南塘移树时.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

北雁来时岁欲昏,私书归梦杳难分。井桐叶落池荷尽,一夜西窗雨不闻。

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清明踏青

小草临风飘出淡淡香气

不停的向路人点头

在春光中欢笑

柳丝呢喃

轻拂穿行者的笑颜

桃花舞动

一池春水,唱出踏青歌谣

清洁明快的春天

捧一束菊花放在墓园

细雨轻飞

春日踏青

骑车郊外去踏青,鸟语花香醉清风。

灿烂春光怡心情,归来颜面似美容。

踏青

随风踏青忘午时,

心焦意乱怕家人。

锁信一折桃花枝,

遇到瑞儿表心意。

第二篇:《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八大经典清明诗》

清明思念亲人的诗句——八大经典清明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是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这一习俗已有2000多年历史。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宝库里,关于清明的诗作汗牛充栋。流传下来的经典诗作有如下八首,特与读者分享: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点评:这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清明诗。最精彩的词句是“欲断魂”,凭吊的人那种悲伤之情跃然纸上。后人还将这首诗以不同的断句方式改编成情景短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点评:这是一首写于清明时节的爱情诗。苏轼19岁与王弗结婚,夫妻琴瑟调和,恩恩爱爱。没想到十年后王弗亡故,归葬于家乡。妻故十年后,在密州做官的苏轼在清明时节梦见了亡妻。生者与死者虽然幽冥永隔,却“不思量,自难忘”。特别是梦中夫妻相顾无言的情景,令人感动。

《寒食野望吟》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点评:白居易在这首诗中擅长用描写来渲染氛围,那随风而吹的纸钱,那一座座古墓,都给人萧杀之感,也让人顿生幽古之情。棠梨白杨本是风景所在,但在白居易的眼里,“尽是生死离别处”,道出了人生之无常。

《寒食上冢》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评点:这是作者上坟时的感受。重点渲染上坟的路上那凄凉之景。那孤零零的破屋,那危桥,都给人无依无助的感觉。所以“只愁余”。

《清明》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点评:由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价值。虽然无论智愚高低, 最后都是篷蒿一丘,只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相同。这正如当代人所说,无论你作官还是为民,最后都要回到同一个点:老去。只是生命的过程并不一样。作者这首清明诗,立意就深刻了很多,不仅仅是凭吊亡人,更是警醒活着的人。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点评:与其他写清明的诗作不同,这首诗明显地赋予了政治色彩。唐代于清明前在宫中赐大臣们清明烛火,于是,那些蜡烛之火燃起的烟雾笼罩了宫殿,并四散开去,巧妙地讽刺了特权及权贵之多。

《闾门即事》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窥郡廓,清明几处有新烟。

第三篇:《古代著名清明诗词赏析》

古代著名清明诗词赏析

作者:张明源

清明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历代文人骚客描写清明的诗词数不胜数,精彩纷呈。

最脍炙人口、传诵不绝的当属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本该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诗人却独自奔波在漫长的旅途上,孤单凄凉的感受可想而知。又遇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诗人的焦虑和惆怅,遂向牧童打听酒家的所在,牧童便指点着远处的杏花村。前两句令人愁肠寸断心神恻然,后两句则开拓出广阔的想象空间。全诗意境悠远、清新明快,留韵邈然、耐人寻味。 黄庭坚的《清明》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时节春雷阵阵、细雨绵绵、万物复苏,大地上到处芳草萋萋、桃李盛开,一片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野田荒芜之处,是死者的坟墓,使人心生悲哀。诗人触景生情,由清明的百花想到荒原的逝者,桃李欢笑与荒冢生愁构成鲜明的对比,流露出对世事无情的叹息。

南宋诗人高翥在《清明》一诗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郊野扫墓、悼念亡灵的情景,历历在目,令人凄然:“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诗中的“酒”字涵盖了人生的一切,包括物质的充裕和精神的愉悦;一个“醉”字,形象地写出了尽情享受的诸多乐趣。人生在世,应该珍爱生命,理智而聪慧地享受人生。这种享受将随着生命的结束而停止,无论皇帝权臣还是贵族富豪,都不能把没有享受完的幸福和欢乐带进坟墓。至于对逝者的祭奠和哀悼,不过是生者的自我安慰罢了,对逝者已经毫无意义可言。

明朝王磐在《清明日出游》一词中描绘了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古代清明时节,除了要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清明节既有祭奠先人的悲情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清明节生者对逝者祭奠悲悼、寄托哀思,也是对生者心灵的一次洗礼。古诗词里的清明意象万千、意味深远,无论是烟雨蒙蒙、青草离离,还是哀思悠悠、悲情渺渺,它留给后人的,是中华民族绵绵不绝的精神慰藉和代代相传的文化理念。(来源:燕赵晚报)

第四篇:《12、古代诗、曲四首》

12、古代诗、曲四首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四首古诗、曲。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古代踏青的诗句}.

3、认识3个字。会写5个生字。了解的大概内容。

教学重点:{古代踏青的诗句}.

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体会感情,想象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古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都寄情山水,表达他们对自然,对美,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例如,著名的唐代诗人李白仰望庐山瀑布,他感叹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著名的唐代诗人刘禹锡遥望洞庭湖,他任思绪飞扬——“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著名的宋代诗人苏轼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著名的宋代诗人,理学家朱熹面对满庭梧桐的落叶感叹道: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些风景无不让我们神往,让我们留恋。同时,也为我国的诗词宝库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今天,我们要学习四首古诗、曲。(板书文题)。这节课先来学习宋代的三首古诗,走进这几位久负盛名的伟大诗人,走进迷人的湖光山色。

二、初读古诗,品读梳理。

一)读诗,初知。

1)自由读《三衢道中》、《春日》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三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读流利。

2)同学互读,标出停顿,节奏,重读之处。

3)指名分别读诗,教师正音。

4)出示停顿,节奏,重读之处。

二)了解诗人。

简介曾几;学生汇报朱熹,苏轼的了解,适时补充。

三、吟咏感悟,想象画面

一)学习《三衢道中》。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山的道上)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能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可以同学交流互助。

4、汇报交流。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泛”“添”分别解释成什么?

辩析“泛”的字义:漂浮,乘船而行,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该怎么读这两句

2)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

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5、朗读,结合插图想象诗中景象。

6、放媒体欣赏江南春色。

7、总结,体会。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诗作表达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凡生活中的意趣。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

[译]: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却连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走上山路。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此时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几声黄莺的叫声。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过渡;: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还有很多,其中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

二)学习《春日》。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春天的一日)

2、请大家用学过的方法自学古诗,可以同学交流互助。

3、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得意„„)(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4、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

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说出一处,请学生将词语板书到相应的横线上)

5、汇报交流。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那句诗?来汇报一下。

“滨”“新”分别解释成什么?

辩析“滨”的字义:河流的岸边。新:焕然一新。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3)泗水滨——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在如此美丽的河边骑马、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6)一时新——一下子焕然一新。一时:速度快,令人感到惊讶、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7)等闲识得——等闲:随随便便,轻松,容易,不用费心。诗人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说明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说明春光无处不在。识得: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10)总是春——都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6、春天真美呀!诗人看到这万紫千红的春天,心中又是„„又是„„ 让我们自由的大声地读一读,带着无尽的喜悦心情去读。

7、朗读,结合插图想象诗中景象。

8、放媒体欣赏江南春色。

9、总结,体会。

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享受着万紫千红的艳丽和芬芳,不禁诗兴大发„„.(师生共诵《春日》)

10、明诗意,配乐读。

听,远处传来了春的声音,让我们和着春的旋律,一起来读读。(师生配乐读,师先读,生再读)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温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到处处焕然一新。为什么?因为和煦的东风催的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的美景,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的道理。

[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天资聪颖,诗文书画、厨艺皆精。行事豪迈豁达,喜爱饮酒。苏轼一生与杭州结下不解之缘。他曾经两度在杭州任职。修建“苏堤”造福百姓,同时也为西湖的美景深深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就是其中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另一首吟咏西湖的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出自苏轼笔下。下面,我们就乘坐小船和苏轼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吧!{古代踏青的诗句}.

三)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