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

时间:2021-10-25 20:18:07 节日作文

春节习俗(一)

春节习俗(二)

全国各地春节风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因此春节的习俗也多种多样。因为相传年兽怕红色,怕火光和怕响声,所以人们便有贴春联、放鞭炮、敲锣打鼓等习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习俗都不相同。

东北

除夕,首先全家一起祭祖,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要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

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

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

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

天津

天津人称腊月初八为“腊八儿”,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许多天津人还在这天用醋泡大蒜,名“腊八醋”。腊月十五开始,各式各样的年货全都上市,以娘娘宫为轴心的宫南宫北大街更是热闹非凡。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家家要买糖瓜儿,等到夜里12点祭灶王爷。待香燃尽后,请下灶王像,点火烧了,大年三十再买新的灶王像,年复一年,都是这样。天津还有春节贴吊钱儿的习俗,吊钱儿是用彩纸剪刻成的图案。贴上的吊钱儿只能到正月初五那天损坏,否则就意味着一年不吉利。天津人称正月初五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河北

年初一:祭拜天地年初二:狗狗过生日

年初三初四:走亲访友,媳妇回娘家

年初五:“破五”祭财神

年初六:百无禁忌,出门活动筋骨

年初七:吃面条长寿年初八:凌晨拜天公

年初九:玉皇大帝登场

年初十、十一、十二、十三:大吃大喝,最

后记得回归清淡

年十四:准备闹元宵年十五:吃元宵看灯火

年十六:回归清淡年十七:春节落幕

山东

山东的很多地方除夕夜午夜过后所有的人起来拜天地神。农村还要放鞭炮、在上房院子摆一张桌子,桌子上放上贡品,烧香烧纸,人们称之为“发纸”。当然还有其他的如用席子搭起“天地楼”,祭拜各方天神。在山东农村很多地方保留了在大年初一磕头拜年的习俗,一大早天还未亮,家族中所有男子都要给族中年老的长辈磕头拜年,小孩拜年还要给“压岁钱”。在吃过早饭之后,家族中所有女子给族中长辈磕头拜年。大年初二,有些地方有全族男子到祖坟上祭祖的习俗,祭祖要带上丰盛的贡品、纸钱、香铂,并且还要带上很多鞭炮,以告慰祖先神灵。初三

初四则是走亲戚的日子。

海南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

少数民族

藏族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

彝族根据彝历选定年节。有的与当地汉族同过春节。有的地区彝族同胞,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表示免灾消祸。还有的地区,在节日里杀猪宰羊,吃坨坨肉,人们互相拜访,互赠肉类和馍馍。大年初一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挑水回家。他们将一碗水和昨天的水比重量,如新年的水重,就意味着今年雨水充足。

壮族

壮族与汉族同时过春节。除夕晚上,要做好节日那天所吃的米饭,称为“压年饭”,有的地区群众称为“吃立节”,壮语为“过晚年”的意思。它预兆来年农业丰收。有的还包制有一尺多长,五六斤重的烷粑,人口少的一家人一顿还吃不完哩!大年初一清早,天还没亮人们就起床,穿上新衣服,燃放爆竹迎新,妇女们都争着到河边或井旁“汲新水”,开始新的一年沸腾的生活。

侗族

侗族春节期间盛行一种“打侗年”(又叫芦笙会)的群众活动。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只不过比“团拜”显得更加欢乐、热烈。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的。两队在广场上正式举行芦笙歌舞比赛。

白族

云南白族人过年时,有一种叫“放高升”的庆祝活动。所谓“放高升”就是用整棵的大竹子,在竹节里装上火药,点燃以后可以把整个大竹子崩上天空百十丈,成为名副其实的“高升”。

土家族

春节期间,土家族人民要举行隆重的摆手舞会。摆手舞会是土家族比较流行的一种古老舞蹈,节奏鲜明,动作优美,舞姿朴实,情调健康,不用道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

春节习俗(三)

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 流传极广的习俗。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 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 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 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 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 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 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 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到了除夕晚上还要将灶王爷接回来, 称迎灶或接灶。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腊月二十四则为“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 房”,南方叫“掸尘”,除旧布新、 迎接新年。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 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 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 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 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 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 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 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 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 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 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 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 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 消灾祈福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动有四项: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 吃团圆饭 祭祀、放鞭炮、守岁。 祭祀、放鞭炮、守岁。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吃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 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桌上有大 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 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 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 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 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是取新旧交 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 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 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有的包饺子 时,还把几枚沸水消毒后的硬币包进去, 说是谁先吃着了,就能多挣钱。在饺子里 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 等。 南方人过春节习惯吃年糕,“义取 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 年年高 。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华人过节总不会忘记死去的 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 或鲜花以表心意,是我国华人普 遍采用的仪式

,祭祖的形式或许 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 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 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 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 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 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 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 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 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守岁从吃年 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 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 到深夜。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 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 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 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 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 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 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 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 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 三朝” 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 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 又称“元朔” 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 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 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 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 日三者的开始。 日三者的开始。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 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 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 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 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 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 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 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 喜发财" 四季如意" 新年快乐" 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 祥的话语, 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 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俗传正月初一为扫

帚生日,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 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 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 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 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 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 到里边。 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 怕因此破财。 圾,怕因此破财。今天许多地方还保 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 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 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 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 以盛废水,水当日不外泼。 以盛废水,水当日不外泼。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正月初二、初三,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 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 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 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 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 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 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 须再掏腰包, 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 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正月初四是" 或日"迎神"的日子。原来, 正月初四是"神"或日"迎神"的日子。原来,年 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 前腊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 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 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 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 为的善恶。正月初四这天,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 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 人们,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迎 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 猪头, 神时,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鸡、鱼、猪头,如 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 果经济不允许,也可免去,但是一盘米、一盘红糖 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千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 却少不了。因为奉上白米千盘,意谓新年五谷丰登; 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 红糖一盘,暗含生活甜蜜。焚香上礼毕,便燃放爆 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 竹,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 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 所以过了年初一, 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 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即在财神生 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 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 席,为财神贺辰。据说,财神爷是 为

财神贺辰。据说, 有钱人家供奉的, 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 不会显灵的。 不会显灵的。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正月初六"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 正月初六"送穷" 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 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 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送穷时既要为"穷鬼"准备下象征性的车船, )。穷鬼 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反映了我国人民普遍希望辞 还要给"穷鬼"带上干粮民间广泛流传的送穷习俗, 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中国民间称正月初七这天为“人日”,“人胜节” 中国民间称正月初七这天为“人日”,“人胜节” 人胜节 或“七元日”。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前六天 七元日” 据民间传说,女娲造人时, 分别造出了鸡、 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和马,第七日造出 牛和马, 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了人,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还保留着“捞鱼生(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还保留着“捞鱼生(类似吃 生鱼片) 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 生鱼片)”的习俗,寓意越捞越高、步步高升,而 我国北方地区则还有用炒过的大米拌上饴糖、 我国北方地区则还有用炒过的大米拌上饴糖、做成 球状或方状食品食用的习俗,寓意太平安康。 球状或方状食品食用的习俗,寓意太平安康。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 顺星,也称“祭星”、“接星”。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 顺星,也称“祭星” 接星” 又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天天气晴朗,则在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天天气晴朗,则在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正月初九是天日,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 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 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 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 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 有些地方,天日时, 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 清香花烛、斋碗, 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 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 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 天公赐福。 天公赐福。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正月初十,称为石头节,俗称十指。先民认为万物有灵, 正月初十,称为石头节

,俗称十指。先民认为万物有灵,石 头是有灵气的,它代表一种坚韧、沉稳、尊贵、高尚, 头是有灵气的,它代表一种坚韧、沉稳、尊贵、高尚,代表着圣 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行。石头节定在初十日, 洁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行。石头节定在初十日,是从 初十的十音化来。十与石同音。这一天,民间忌动石器,不搬石 初十的十音化来。十与石同音。这一天,民间忌动石器, 头。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 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 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 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 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 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 家团聚、其乐融融。 家团聚、其乐融融。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 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 在南方称“汤圆” 圆子” 浮圆子” 在南方称“汤圆”、“圆子”、“浮圆子”、 水圆” 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 “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元宵 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 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 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 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 日为下元节。主管上、 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 ”“地 三官,天官喜乐, “天”“地”“ 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 节要燃灯。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节要燃灯。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 活动,出现在宋朝。 活动,出现在宋朝。幸福 胡军 幸福 胡军

春节习俗(四)

56、汉族

汉族节日:

春节,是汉族最大的节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

二月八,是沿江一带牧人的节日。

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清明节,农历四月五日。

糍粑节,四月初八。

端午节,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

七夕节,七月七日。

中元节,又称“月半”, 七月十四日,是汉族的祭祖节。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

冬至节

腊祭,

祭灶、灶君诞,除夕

老北京过春节习俗比较多,旧时候老北京过年讲究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元宵节算结束。

习俗比较多,老北京的一个民谣里有提到大概内容:

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

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大致讲讲:

腊月初八开始过年,习俗自然是喝腊八粥,用来庆祝丰收,也带着对明年是个丰收年的希望。

腊月二十三是老北京比较重视的日子,吃糖瓜祭灶王爷。相传灶王爷腊月二十三回天上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一年的行善作恶情况,所以祭灶的时候都习惯给灶王爷摆上糖瓜,让他嘴甜一些,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腊月二十四扫房日,顾名思义就是扫房子。并不是真上房扫土。旧时候家家做饭取暖都用灶,一年下来不免被熏黑结网。扫房的本意是指用扫帚把墙上的灰尘扫下来,让屋里显得干净。也有“除陈”的寓意。演变成现在的就是打扫屋子。

腊月二十五,做豆腐,从二十五开始准备过年的食材

腊月二十六,去割肉,讲究的是猪肉。旧时候平常人家一年吃不上一回肉,割肉的原意是指将养了一年的猪杀了,把猪肉准备好,不养猪的人家也到街上去买一块猪肉,庆祝过节

腊月二十七,宰杀自己的家禽,除此以外讲究赶大集,上集市上采购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过节所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