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花

时间:2021-10-25 19:17:22 节日作文

第一篇:《校园里的花》

美术 学科教案

教学札记:

第二篇:《校园里的花园》

校园里的花园

在我们的学校里,有一个花园。

春天,花园里的龙槐就像小姑娘一样梳起了长长的辫子,翠绿翠绿的。龙槐旁边又有一棵白玉兰,三月的微风吹过,它开出了奶白色的玉兰花,非常美丽。可是差不多三四天它就凋谢了。最吸引人的还是竹林,看啊,竹林里的竹子可真多啊,多得数也数不清;竹子可真绿啊,绿得就像用绿蜡笔涂上去的一样;竹子可真高啊,三层教学楼都没它高。

夏天,花园里变得生机勃勃。龙槐树上小鸟在欢快地唱歌;月季花的花瓣软绵绵的,摸上去真舒服,闻起来特别香,吸引来了许多小蜜蜂采蜜。傍晚,晚霞照在上面,花儿红的胜过火焰,再加上翠绿的竹子,让花园显得更有生机。

秋天到了,花儿差不多都落了,但是竹林还是那样翠绿。

一场大雪过后,竹子好像穿上了洁白的棉袍;不变的还是花园四周的四季青。四季青可真矮啊,矮的还不及竹子的五分之一;四季青可真绿啊,绿得像一大块翡翠;四季青可真茂盛啊,一颗挤着一颗,不留一点缝隙。校园里的花

我们学校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希望你有机会来细细游赏。

第三篇:《校园里的花----教学案例》校园里的花

关注学生 成长自我

——<<校园里的花>>教学案例 前言:

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必然对以前的美术教学带来冲击,随之而出现的是全新的美术教学。一堂堂新颖而具有特色的美术课被展现出来,很多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真正的体现这一点。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又该如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本案例就以同一教学内容,取得了截然不同的课堂效果为例,尝试对美术教学中的学生的自主学习做一次再认识。

案例背景:

一门以视觉为主导的美术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和专业性,使得很多的美术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感到茫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很多看似很精彩的课,其实学生没学到什么。以笔者之见,要想在美术课堂上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最为根本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过程的设计到最后的作业体现。都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出发点,尊重学生自主性。本案例所提及的两个教学片段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理解,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相差很大。

一、案例实景及分析:

人教版美术教材三年级(上)第六课《校园里的花》,是一节以写生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的一堂有专业性的课程。通过写生、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特征,并能从中发现美、感受美,让学生会用线描的方式画下来,使学生感受线条的魅力。校园里的花

教学片段一:

(1)教学目标与设计

课堂设计将造型、表现做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写生、观察了解植物结构特征,并用线描的方式画下来,培养学生观察力、感受力和动手能力。以各种花卉图片导入,在欣赏不同种类花卉同时,介绍有关各国国花和有关的逸闻趣事,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再以盆景为例讲解花卉枝叶、花瓣形状、特征,以及枝杈之间的穿插。最后作业呈现方式是画一画教师拿的盆景花卉。

(2)实际教学效果呈现:

学生的课堂作业的确呈现了花卉的形状特征,线条的流畅和动感都能在学生的作品中找到。但是作业的整体效果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都已经差不多忘记了,学生普遍反映仅凭讲解很难掌握如何枝叶、枝杈间的穿插和花瓣的形状。而且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没有预期的那样好,很多学生由于感觉难度太大而放弃了作业,认为作业的专业要求太高,自己无法完成。

(3)分析与结论:

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对写生花卉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动手能力,比较盲目的从较高的要求出发,使得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与作业要求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因此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二:

(1)教学目标与设计

课堂设计以实践、探索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带到教室外,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自主观察,可让学生闻一闻花香,触摸下花瓣,感受下生活的乐趣和学习的乐趣。同时观察花卉外形、层次、形态,花蕊和花瓣颜色有什么变化,用放大镜观察下雄蕊和雌蕊,再把盛开的花和衰败的花进行比较,感受花卉生命的美好。然后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找疑难,师生共同解决。最后学生找一组自己喜欢的花卉画下来。

(2)实际教学效果呈现:

学生的作业不仅画出花卉的结构特征,,而且大部分的作业完成质量较高。经过课后询问,很多学生反映,通过在校园中直接的观察花卉的过程,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在课后也表示课上的很高兴、有很深刻的印象,作业并不与想象中的那么难了。而且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对写生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已从自主完成作业到自发的去写生,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学生自发、自主性学习。

(3)分析与结论:

整节课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看似很难的写生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较低的教学起点和科学学科的知识渗透,也是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知道

和了解了整个花卉成长过程,为之后的作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二、提出问题:

到底怎样的课程设计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同样的课程内容,一节课以造型、表现为教学目标;另一节以实践、探索为教学目标。为何两节课的结果会如此大相径庭呢?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么?

经过笔者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对学生的随机调查,发现造成这样的结果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教学设计中是否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是否真正了解学生,观其所言,知其所想,正所谓只有走近学生,才能成长自己。

三、问题的分析与改进:

在新课标提出之后,我们很多次在听讲座也好,观摩课也好;听到或看过很多的美术老师提到过自主学习这个词语。许多的美术老师认为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是很容易的事情,认为只要学生有兴趣学,课堂气氛好,有效果的作业呈现,就认为是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实则不然。

那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充分地体现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上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呢?笔者总结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如何设计

以教学目标开始,到教学重点,教学设计及作业难度,都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最大因素的考虑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他们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理解能力。

在本文中所提及到的教学片段为例。写生课本身就是一个很有专业性的课程,怎么才能在课程的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理呢?案例中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把课堂设在教室外,本身就给学生一种新鲜感,让他们闻一闻、摸一摸花卉,使他们觉得既亲切又特别。这正是抓住了学生对新事物和时代紧紧联系的特点,课程也就有了成功的开始。而且又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接下来课程设计又用放大镜来观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渗透其它学科知识的同时,又使学生对花卉的了解更加的深了,然后让学生观察花卉外形、层次、形态等,让学生在这个环节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直观形象,比单纯的讲解来的更有效果。让学生记忆深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大本分学生的脸上呈现高涨的学习兴趣。

课程进行到此时,又不失时机的加入了枝叶、枝杈的穿插等等,当学生的自

主学习兴趣被激发以后,他们会想了解写生花卉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以便自己以后能做出完美的作品。有了以上的过程作为基础和铺垫,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作品自然是很精彩,而且有很高的质量。

通过上述的教学片段,我们不能看出,这堂课所呈现出来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改进方法就是教师要学会和理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学生自主学习,怎么样的课程设计才是学生所需要和喜欢的,特别是对于美术这门特殊的学科,更应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师如何转变角色校园里的花

课堂上教师地位的转变,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将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长期以来,教师都以教者或者主导者自居,认为学生只是从者或者被动者。在美术学科中尤为明显,专业性和特殊性,使得美术课堂上出现了太多的专业名词和术语,使学生很难听懂和理解。长此以往,就使得很多学生对美术课产生了厌恶和抵触情绪,认为自己没有艺术的天赋,对美术作业自然也就是无所谓。

从新课标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觉得一下子发挥的空间大了,可以更加多元化的设计美术课。越来越新颖的美术课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受到新课标带给美术课的好处。教师开始走下讲台,拉进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但是在一片活跃的课堂教学表面之后,我们又发现,很多老师开始抱怨现在的学生动手能力越来越差了。殊不知,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作业,当然不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感知能力。

其实真正的学生自主学习只要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走近学生,老师才能自己得到成长。教师不能一味的追求课堂的表现形式和效果,而忽略了学生的需求。试问有多少美术老师在设计之前问过自己,我的课这样设计学生是否真的喜欢?这是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么?

(三)学科如何整合

美术新课标实施到现在,笔者听过,看过许多美术课。大部分形式新颖,构思巧妙,让人不得不佩服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整节课下来,就是没有让人找到这是一节美术课的感觉,究其原因,是这些老师太过注重了其他学科的整合,结果整合来整合去,却偏偏把美术课的特点给整合完了。

好一节的美术课不在于用了多少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说多少素材,

关键还是在于是否能体现美术课堂教学的特点。有些老师在准备教学设计时,不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把认为有关联的或者说能体现教师知识广博的东西都放进去,结果变成了不伦不类的大杂烩。教学没有重点和中心,也失去了美术课应有的特色;老师也从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一个电脑操作员。

真正的学科整合不能象彩虹一样看似五光十色,实着没有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要学会抓住美术课堂的特色的基础不变,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是为了更好、更生动的讲解美术知识,而不是让它们侵占了美术的课堂。学科整合应该整合在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上,而不是教学的表面形式上。

总结:

美术新课标实施到现在,新课标已向广大的美术教师提供了一个创新和探索的平台,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投入其中。美术学科以其独特的专业性和魅力,使得新课标中的很多观念和理论在实践中被展现和广泛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该案例仅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美术课只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了,只要每个环节都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用心与学生交流了。学生才会自主学习,将课堂知识拓展延伸到课外,溶入他们的生活之中。

第四篇:《校园里的木棉花》

校园里的木棉花

在位置上,眼睛有点不听使唤,瞄了瞄窗外。

枝叶间有一抹跳动的火红,在远处的天空中随风摇摆,若隐若现地逗弄着我的目光。

开始我以为是自己的眼睛花了,便揉了揉双眸,忽然──团团燃烧着的火球正在燃烧着粗壮挺拔的树干上燃烧着,明灭着。没错,我看见了一团火,一团熊熊燃烧着的火!我的心为之一震。难道是木棉花开了?只是短短的一个月?

我离开座位,眼睛被那迷人的景色给牵走了。顿时,一阵惊喜让我异常地激动起来。远处,一团团燃烧着的火球,在清风中舞动着,将窗外的半个天空渲染得通红。不错,真的是木棉花开了!开了一树的灿烂,一树的火红,燃烧着半边天空,也燃烧着我的心。

细细一看,每一朵木棉都有五朵花瓣在裹着中间金黄金黄的花蕊,像是五个小朋友在围着金黄的火团在跳民族的围圈舞。而那一朵朵成百上千的木棉花,正代表的是全世界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人民都像那花瓣一样,一起舞蹈、一起建设国家、建设地球。因为我们都生长在同一棵树里。而木棉花的花蕊就是每个国家、民族的和平条约。

咦?为什么木棉树上都没有叶子?哦,原来木棉树在春天或夏天养分会不足以让叶子吸收而不生长,而木棉花开这么多是为了储存大量的养分为了叶子之后长得更枝繁叶茂。就像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的前途而储存了大量的“养分”。

.

叶已落尽的枝头,木棉花已经绽开了!鲜红的色泽释放奔放的热情!有人用木棉花来比喻烈士的鲜血,但显得太凄惨了!但这种凄惨毫不掩饰的艳丽,惊世骇俗!

这三棵木棉陪伴着学校经历数年来的风风雨雨,仍屹立不倒!

共622字

第五篇:《校园一角》

秋天到了,它是个快乐的季节,它不仅赶走了夏天的炎热,为我们带来了凉爽,而且农民伯伯一年的辛苦在这个季节丰收了,同时,我们的校园也变得更加美丽了。

走进校园,我们首先闻到的是迎面扑来的一阵清香,这是什么?这就是我们校园秋天的特色——桂花香。因为校园里多处种了桂花树,所以让校园充满了芳香。再往里走,就是建在篮球场旁的小花园。

小花园里大多数都是植物,当植物开花时,小花园简直就像一个花的天堂,美丽极了!走进小花园,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凉亭、一棵高大枇杷树和一棵像哨兵一样站立着的松树,旁边是亭亭玉立的孝顺竹,它像一位姑娘,微风吹来,她就翩翩起舞,翠绿的衣裳随风飘动。往里走,要经过一个小亭子,那儿有杜鹃花、紫薇、迎春花等一些植物和一座石头假山,假山旁边的墙上长满了像爬上虎一样的藤条,藤条上的叶子绿的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微风吹来,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再往里走,可以又看到一棵高大枇杷树,接着就是出口了。

啊!秋天的校园真美,我喜欢你!

第六篇:《校园的早晨》

城南小学是一座百年名校,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环境优美,是育才育智的理想场所。下面就请随我去看一看吧。

早晨,走进大门,绕过大理石屏风,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圆形的花圃。这个花圃犹如一个花园,吸引着同学们的眼光。清晨,在雨露下,花圃更焕发出她的魅力。洁白的瓷砖围成的花圃里,种着各式各样的花,有白色的兰花、黄白色的百合花、红色的菊花……四周还围上了一圈绿色的雪梅,像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圈。花园里散发出的阵阵清香沁人心脾,使人神清气爽。一群群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又像在迎接美好一天的开始。在花圃的正中间立着一棵笔直高大的皇椰树,树干下面,要两个同学才能抱住。它枝繁叶茂,小鸟站在上面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在向同学们说:“早上好,早上好”。这棵树已经很老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像一位学问渊博的学者,指引我们走进知识的殿堂。

早读铃响了,教室里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同学们一个个精神饱满,专心致志。看,读四年级的小明正在埋头写者什么,老师在他旁边弯腰站着,一会儿指着书,一会儿比个动作,很是认真、细致。这边教室里,一群刚读一年级的小同学,双手平放在课桌上,眼睛注视着黑板,正在领读员的带领下,一遍一遍地念着:“ɑ、o、e……”。

窗外,远处的朝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操场上已开满枝头的木棉花上,显得那样的挺拔秀丽。朵朵盛开的木棉花像个个闪烁的红星,在阳光照射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正如城南的莘莘学子,在党的光辉的沐浴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