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春色正好,下一句

时间:2021-10-25 19:06:26 节日作文

路上春色正好,下一句(一)

期中试题

一 、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嬉戏( xī )济南( jǐ )一瞬间( shùn )头晕目眩( xuàn )

B.啜泣(chuî) 黄晕( hùn) 酝酿( yùn ) 蹂躏( lìn )

C.唱和( huî )竦峙( zhì)嶙峋( xún ) 鹤唳云端( qì)

D.洗濯(chuï) 肥硕(shuî) 点缀(zhuì) 忍俊不禁( jìn )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梦寐 津津乐道 澄清 呼朋引伴

B.诱惑 多姿多彩 训诫 问心无愧

C. 耸立 猝然长世 骚扰 阴晴园缺

D. 笼罩 碌碌终生 凝望 仙露琼浆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1)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成的海。.

(2)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开了眼。

(4)紫色的大条幅上,-------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A 、凝 踩 张 亮 B、 凝 探 张 泛

C 、结 探 睁 泛 D、 结 踩 睁 亮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然的。

B.我看见一列火车呼啸而来,真是明察秋毫。

C.妈妈陪我去广州比赛,我下决心得第一,好让她含笑九泉。

D.同这种变化无常的人打交道要小心。

5.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论的一部书,共20篇,作者是孔子。

B.《落难的王子》是一则寓言,它告诉人们:只要经历了厄运,就一定会变得坚强起来。

C.《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

D.居里夫人是法国人,著名科学家,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6.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请按要求填写下列诗句。(7分 )

(1)今天啊,我竟没想到:,

。《在山的那边》

(2)理想开花,桃李要结甜果;理想抽芽,榆杨会有浓阴 《理想》

(3)《龟虽寿.》中千古传诵的名句是: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4)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秋天》

(5)在《西江月》中,人们谈论着今年的丰收,表达一种内心的喜悦的词句是: , 。

(6)-朱自清《春》中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春草美,春花更美,请用学的古诗概

括一下两者的美丽 , 。

(7)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的句子是; ,

7.依照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和句式,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再补写两个句子。(3分)

童年是快乐的,也是有趣的。我们可以看蚊子像白鹤一样飞舞,从而浮想联翩;我们可以 ,从而 ;我们可以 ,从而 。

二.阅读理解( )

(一)阅读《〈论语〉十则》回答问题:(11分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上述文字出自《论语》,这是一部记录 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文中的“子”指的是孔子,他是 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2分)

9.给加点字注音。(2分)

说( ) 省( ) 殆( ) 是知也( )

10.选出“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2分)

A.学而时习之 B.学而不思则罔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温故而知新

11.阐述“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分)

12.文中谈到哪些至今仍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学习方法,试举两例。(3分)

(二)阅读《行道树》回答问题:(7分 )

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的,其实这一点,我们知道得比谁还都清楚。我们的家在山上,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而我们呢?我们唯一的装饰,正如你所见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煤烟。

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工业城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但你们尽可以节省下你们的同情心,因为,这种命运事实上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的——否则我们不必在春天勤生绿叶,不必在夏日献出浓荫。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唯有这种痛苦能把深度给予我们。 当夜来的时候,整个城市里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我们在寂静里,我们在黑暗里,我们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但我们苦熬着把牙龈咬得酸疼,直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无论如何,我们这城市总得有一些人迎接太阳!如果别人都不迎接,我们就负责把光明迎来。

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过来,贪婪地呼吸着鲜洁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或许所有的人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

落雨的时分也许是我们最快乐的,雨水为我们带来故人的消息,在想象中又将我们带回那无忧的故林。我们就在雨里哭泣着,我们一直深爱着那里的生活——虽然我们放弃了它。

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1.文章结构上有什么特点?(2分)

2如何理解文中“.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2分)

3.针对市民的不爱惜环境的行为,你怎样看待呢?(不少于30字)(3分)

(三)阅读理解:( 17分 )

向一棵树鞠躬

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日日里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

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生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 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 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

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颗榆树而感动。

又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

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

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艰难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 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度过的。

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当初砖每块五分,现在涨到三毛七。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

我看见肩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宛如沉甸甸的历史背负着一个厚重的民族,就那么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给下加点列字注音 :(2分)

鸟瞰( )贫瘠( )蓦地( )步履( )

2.文章为什么用一些笔墨来描写砖垛?(2分)

3.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的含意。(2分)

(1)我突然被一棵树惊呆了。

(2)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

4.作者为什么“为一棵榆树而感动”?(3分)

5.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

6.第四段中说;“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