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寄生虫观后感

时间:2021-10-12 13:17:26 观后感

该片讲述了一家四口全是无业游民的爸爸金基泽成天游手好闲,直到积极向上的长子金基宇靠着伪造的文凭来到富豪朴社长的家应征家教,两个天差地别的家庭因而被卷入一连串的意外事件之中的故事。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电影寄生虫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影寄生虫观后感1

高晓松说:“好电影有两种,一种把人填满,另一种把人掏空。”

《寄生虫》是把人掏空的那一种。《寄生虫》获得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棕榈奖,这也是韩国电影首次拿下金棕榈大奖。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共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国际影片4项大奖。这也是奥斯卡首部非英语最佳影片,是亚洲电影前所未有的成就,众主创领奖时都笑得合不拢嘴,“我们没想到过会发生这样的事!”

2019年不可不看的电影中一定有它的名字,这是一部无论演技、情感、镜头、内涵都超高水准的影片,也是导演奉俊昊为影迷奉献的一份大礼。

韩国的很多作品都曾经反映过阶级差异的问题,大量这样的作品呈现是有其社会背景的,韩国的经济在亚洲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韩国的经济依靠其出口导向型战略,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产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全亚洲发达富裕的地区,缔造了令世界瞩目的“汉江奇迹”。

但这样的发展中也存在着问题,越来越多的钱聚集到少数人的手中,在韩国形成了能够操控政治和社会进程的的财团以及一系列的阶层,而平民的生存空间被大量侵占,生存的困难和生活的无奈使得“穷人”和“富人”形成了对立状态,由此衍生出的社会问题也逐渐被人所重视。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寄生虫》这样的优秀作品出现了。

海报的讽刺性很强,穷人进到富人家里是要脱鞋的。

影片讲述住在廉价的半地下室出租房里的一家四口,原本全都是无业游民。在长子基宇隐瞒真实学历,去一户住着豪宅的富有家庭担任女孩的家教后,他无意中得知家中太太希望给自己小儿子找一位家庭教师教授美术,他将计就计的欺骗了太太,谎称“女教师”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并且很难预约,自己只能试一试,其实这位“女教师”就是自己的妹妹。

在妹妹顺利取得太太信任后,又使用阴谋将家中的司机换掉从而让自己的爸爸在富人家中工作。

最后就是一家人给利用家中帮佣对水蜜桃过敏的病症谎称她得了肺结核,把在富人家中做了很多年的帮佣赶出门外,使妈妈代替帮佣成为家中新的佣人。

至此,他们一家人全都在这个富人家中找到了工作,并获得了不菲的报酬,虽然因为谎言的关系,他们一家人在富人面前还是装作并不认识的样子,但无论如何算是正式“寄生”在这个家里了。

他们的身份不是没有破绽,富人家中的小儿子多颂有着超乎寻常的嗅觉,他就曾经向家里的人表示自己在帮佣、家教老师和司机身上闻到过一样的味道,这是《寄生虫》这部影片的一个极具讽刺的点,也许你能改变自己的举止和装扮,但是“穷人”的气味是改变不了的,无论打扮成什么样子地下室的味道是永远存在的,并且富人一闻便知。

事情的转折发生在一个雨夜,也是本部电影的高潮。

富人一家每到小儿子多颂的生日那天就会出去(是有特殊原因的,看电影的时候可以知道答案哦!)穷人一家就趁着这个时候在富人里“享受生活”,他们随意的坐在超大的落地窗前谈论着生活,他们谈论着社会的不公平和生活的不易,虽然偶尔会对自己的作为感到愧疚,但是这种愧疚稍纵即逝。

突然,门铃响了!是原来的帮佣在外边,她说自己有东西忘在地下室里了,希望能进来拿一下,一向狠心的妈妈居然大发善心表示可以进来,一家人只能仓促的在黑暗中藏在各个角落里。

帮佣进来后直奔地下室,而在地下室里她又打开了一扇暗门,原来在层层叠叠的楼梯下,是帮佣的老公,他每天等着老婆给他送吃的进来,在阴森的地下他已经住了四年了,也就是从富人一家住进来开始,就被“寄生”了。

前帮佣的秘密被看透,妈妈一家也没藏住,就此两个“寄生”家庭撕破脸来,互相恳求谈崩后又大开杀戒,妈妈一家因为人数较多而占了上风,成功将前帮佣和他丈夫两人击晕后关进地下,他们仓皇的逃出来却得知富人一家因为下暴雨影响露营马上就要赶回来了,在极短的时间里他们将家里匆匆收拾并在主人回来的前一刻将自己隐藏起来,真的就像是蟑螂一样躲起来。

一家人不断躲藏着逃出了富人的视线,在暴雨中回到了自己在贫民区的地下室的家,而整个家已经被水淹没了,他们狼狈不堪的在体育馆中度过了一夜。

故事到这里还没有结束,随着多颂的生日派对拉开帷幕,更加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如果说在影片中穷人的狼狈和不堪是明晃晃的展现出来,那富人的不仁则是在细节中表达的,丈夫故意端着水测试司机拐弯的技术是否娴熟;夫人在给家教钱的时候斟酌后还是抽出了几张大的并且谎称已经比前一任家教老师给的更多了;小儿子破译出救命的密码但却从未向别人开口提起此事......

那些看似多余的镜头仔细体会也是别有深意,被雷电照亮的女儿的身体在暗示着女儿的死亡;在一家人雨夜逃离的时候对于下水道的一个近景说明他们永远只能像是蟑螂一样在阴暗的地方生存下去。

极端的环境,极端的事件展示出的“恶”却如此生动,就像那块儿子像保命一样的保护的“好运”的石头,好运之石带来的是欲望和灾难,但在最后放进水里的时候,却发现和它别的石头并没有什么两样。

在今天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部良心制作的电影实属不易,《寄生虫》从各方面来说绝对是不得不看的一部好片,同时也希望观影后的我们不仅仅被掏空。

电影寄生虫观后感2

这几天看完韩国电影寄生虫,在这仅写下自己的感受。

刚开始儿子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去富人区做家教,服兵役两年+高考考了几次都没考上,于是伪造学历靠着高考的那几年备考经验就去了,一个真敢教一个真敢学,在此尝到甜头之后,想到一同住在地下室的亲人,几经曲折想方设法把他们都调到富人区来工作。

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社长大人不喜欢别人逾越自己的线,认为司机跟自己只是最普通的雇主与佣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必要以朋友的口吻来关系自己。穷人的父亲认为富家的妻子是一个好妻子,是因为她善良,而自己的妻子的一句话也是电影的核心之一,“有钱而且善良,有钱所以善良”“钱是熨斗,能把一切东西都熨平”所以在这里画一个问号,是因为有钱得变得善良么

常年住在地下室与富人区的小别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下大雨的时候地下室时最惨的,所有的水都堆积在地下室,印象深刻的是穷人家的姐姐为防止马桶兹水,坐在马桶上抽着廉价烟的无奈;相反富家人天气好与不好没什么大碍,生活依旧过得没差。最后刺死社长大人的是有味,一个在地下室待了四年的人,社长鄙人的眼神彻底击垮了穷人父亲最后的挣扎,冲动的刺向社长,社长大人一家永远不会知道有味道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耻辱。

看完影片,阶级很难去跨越,善良本身是什么,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这几天看完韩国电影寄生虫,在这仅写下自己的感受。

刚开始儿子代替自己的好兄弟去富人区做家教,服兵役两年+高考考了几次都没考上,于是伪造学历靠着高考的那几年备考经验就去了,一个真敢教一个真敢学,在此尝到甜头之后,想到一同住在地下室的亲人,几经曲折想方设法把他们都调到富人区来工作。

中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说社长大人不喜欢别人逾越自己的线,认为司机跟自己只是最普通的雇主与佣人之间的关系,没有必要以朋友的口吻来关系自己。穷人的父亲认为富家的妻子是一个好妻子,是因为她善良,而自己的妻子的一句话也是电影的核心之一,“有钱而且善良,有钱所以善良”“钱是熨斗,能把一切东西都熨平”所以在这里画一个问号,是因为有钱得变得善良么

常年住在地下室与富人区的小别墅形成鲜明的对比。下大雨的时候地下室时最惨的,所有的水都堆积在地下室,印象深刻的是穷人家的姐姐为防止马桶兹水,坐在马桶上抽着廉价烟的无奈;相反富家人天气好与不好没什么大碍,生活依旧过得没差。最后刺死社长大人的是有味,一个在地下室待了四年的人,社长鄙人的眼神彻底击垮了穷人父亲最后的挣扎,冲动的刺向社长,社长大人一家永远不会知道有味道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多么大的耻辱。

看完影片,阶级很难去跨越,善良本身是什么,很多问题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这部评分的电影果然是不走寻常路,整部电影剧情离奇,人物刻画深入,甚至连每一个细节都极其注意,最后的结局更是让人叫好,果然是一部高质量电影。

但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是他剧情背后的象征意义,一家人依靠“精湛”的表演技能,混进了一家高收入家庭,当上了寄生虫的生活,尽管手段很卑鄙,带着欺骗,带着狡诈,但整体来说“表演”的很让富人家庭沉浸其中。直到另一个“寄生”家庭的出现,让整部电影进入了黑暗而离奇的情节之中,最终的恶性杀人事件,直到最后靠着摩斯密码隐蔽交流的剧情,都让人感觉到窒息。

相信韩国人看这部电影非常有感觉,因为据说韩国目前现在的社会状态就是两极分化极其严重,而且阶级性让人瞠目。电影中富人家庭的男主人讨厌穷人身上味道的细节描写让寄生家庭的男人迸发出撕心裂肺的疯狂。尤其是在富人家庭沉浸在雨后天

晴,美好生活之中,寄生家庭的自己的家却已经被大雨淹没,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仿佛穷人家庭只能在见不到阳光、窗口被人撒尿的地下室生活,即使寄生生活也是藏在没有人知道的地下暗室之中。

这难道不是社会的一种象征意义么不愧说韩国是一个人性非常惨烈的社会,社会处于长期的两极分化,矛盾一触即发,当寄生虫的尊严被一次次打破以后,血腥的反抗就成为一种必然。

而我们不都是这种寄生虫么我们寄生于我们的社会,寄生于某个公司,甚至寄生于某个家人身上,我们看似光鲜美丽,甚至有一种高大上的生活尊严,但如果寄生状态崩塌,或者自己寄生的状态被践踏,甚至被侮辱,即使你觉得你的寄主是一个好人,那也要面临着你对这个不公平社会的反抗,而这种反抗可能是无声的,可能是一触即发的,甚至是“正能量”般的“出人头地”就像最终电影中儿子的“伟大”计划。

如果一个社会,底层人士没有通畅的上升渠道,或者上升渠道极其狭窄,“寄生虫”就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有一天反而彻底毁灭寄主。

电影寄生虫观后感3

晚上刷了《寄生虫》,五味杂陈。

想起小时候居住条件很差的时光,想到父母早年在外务工居住条件很差的时光,想到前两年蹭网的情形,感觉心又破碎了。

不过好的是,自己和小老弟顺利完成学业,生活在一点点改善。而且,为了尽量不短视,我俩儿都坚持学习,觉得就算不能直接带来经济上的收入,也起码能丰盈内心。当然这也得益于好的社会公共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贫困生补助、奖助学金、农村房屋改造、社会创新带来的众多工作机会。

18来北漂之前,想象在帝都的“苦难”生活,其中有一条就是刚毕业没有任何收入的自己,大可能会住在地下室,卫生条件差,接受不到阳光的那种。那时倒还没想身上可能会有味儿的情况。

实际到了帝都住在五环正常小区的21楼,是高楼而非地下室,客厅、厨房、卫生巾、光照都很棒。是父母给钱了吗?没有。是工资高吗?不是,是当时海淀社平的一半。有这种好的结果,一方面是因为在互联网大厂闺蜜的接济,另一方面,因着隔断房、地下室发生过几次火灾,政府就把不合格的房子给拆迁改善了。是人情和社会情共同作用的结果。

好的社会公共政策能极大提升底层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即使你在这个社会被定义为“穷人”,那也将会是有家庭汽车、房屋不动产、较高教育水平的穷人。

所以,在工作岗位上,需要更努力才行,扮演好自己在行业内、公司内的螺丝钉形象,从“比较优势”的角度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

最后,个人觉得,一部电影,看时能让人沉浸在剧情,看完能让人回忆起过去同时有批判性思考,并对现有状态作出行为改变,就是好电影。

电影寄生虫观后感4

一部好的电影跟一本好书一样,让人会思考和回味。阶级是一道鸿沟,难以跨越?明面上看是穷的这一家人,是寄生虫,寄生在富人家里。某种意义上,算不算富人是寄生虫,寄生在这个社会?这个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提供着低廉的劳动力,维持着上层的奢华生活。富人掌握着资本,控制着这些穷人。

这个电影就是讲,穷人伪装了一番,为富人家提供各种服务。其中很讽刺的是,穷人住的地方被水淹掉了,住在难民收容所里面,接到了富人的电话,富人的生活完全不受影响,要进行孩子的生日会,开始进行一系列的采买,二者一对比,真的是超级无奈,可这就是现实,这期间,穷人压抑着不满,服务着富人,最后矛盾在生日会进行的时候爆发了。

穷人和富人的孩子都受伤了,全部人都只关心富人的孩子,没有人关系穷人的孩子。富人是能闻到穷人身上的味道,电影中几次都提到了,富人嫌弃穷人身上的味道,或者是鄙视中带有点怜悯。

穷人的心灵经历了种种暴击后,失控后杀死了富人。难道真的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而且这个位置还难以撼动?阶级的作用,就是让人在最短的时间,知道该怎么对待另一个人。阶级,无法逾越的阶级。

穷人们互相伤害,挤破了头,就是为了争夺,能够为富人服务的机会。结果死了这么多人,好像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是加害者。

韩国的贫富悬殊,造成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再往里面看看,就能看到这个国家的经济是被美国所控制的,比如三星有55%的股份是由美资控股,虽然韩国对三星有一定的决策权,但是利润大部分都流入了美国口袋。

韩国类似的企业还有很多,所以韩国的政府和富豪就是给美国打工,只能够无限的压迫底层人的生存空间,以维持自己现有的利益。

韩国的政治和经济都被美国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所以美国说要在韩国布置萨德系统,就能够顶住各方压力,迅速进行,这个萨德系统相当于在我们家门口安装了一个监视器,对我们不利。

所以最近的国际形势转变,我们和日本开始有了一些合作,开始进一步的瓜分世界的高新科技产业,开始挤压韩国的一些产业,韩国的社会问题,很可能会慢慢变得更加严峻。一个不独立的国家,受制于人,就一定会做身不由己的事情,一定会产生更多的社会矛盾。

讲个题外话,电影里面的没有交代富人家的孩子救活没有?那个富家太太,在赚钱主力,她的丈夫死后,会怎么样生存呢?如果她有资本,最少可以让家里面的条件不至于太差,如果她没有资本,家里的支柱没有了。她会过得很惨吗?跌入谷底吗?我反而看到了,女人还是要有立于这个世界的资本,不然遇到了问题,很容易手足无措。

电影寄生虫观后感5

《寄生虫》讲述一个贫穷的家庭四口从儿子基宇起,开始想方设法要接近上流社会,想从此飞黄腾达,情况却逐渐失控。电影用小家庭来看大问题,主角们一个个「顺利的」求职过程,延伸出贫富差距与阶级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探讨人们面对生死存亡的心态,以及愿意牺牲什么换取更高品质的生活?本片充满滑稽与荒谬的喜感,其实悲惨又沉重,看完电影之后,仿佛心里也有个重量,拉着思绪慢慢下沉。

奉俊昊导演对于细节的掌握都可以在片中慢慢发掘,无论是对于场景空间变化的描绘(矮房跟豪宅的格局差异),或是角色表现情绪的脸部特写(宋康昊饰演的爸爸真的好猛,上一秒彷徨下一秒愤怒),或是活用特定的事件/物件加重故事核心(无法形容的味道、造景石等),或是编导在剧本内安插的梗(北韩、印地安人、美国人、童军、台湾古早味鸡蛋糕),都使《寄生虫》的故事厚实有料还很有日常感,加上演员们变色龙般的演技,汇集非常丰富的情感。

不过有一点可惜的部分在于,电影中后期开始转折以后,剧情的节奏感变得很急促,收尾只有聚焦在主角家庭的命运,因此其他像是朴社长家的后续状况、男孩解出「救我」的摩斯密码桥段意义为何……等就没有更详尽的描写与解释了;然而,编导选择在电影后半段,开始缩小范围其实能够理解,因为电影的主体还是这四位主角,我们从头看他们受困于贫穷,为了能咸鱼翻身做出不少「努力」,势必要在最终来检视他们努力的成果到底如何?这也是我认为可惜但依旧喜爱这结局的原因。

电影里有一块来自基宇好友送的造景石,说可以招财富或招考运,主角们当作宝供在家里,开始期待改运那天的到来。这块石头,就像主角们想要摆脱贫穷的发财梦,也像是要满足欲望的执着,恨不得拥有自己宽敞的客厅和浴室、一览无遗的庭院美景、不用寻遍角落才能勉强连线的无线网路,或是……改变别人看待自己那种嫌恶的眼光、消除自己身上那股刺鼻的穷酸味。这股庞大的欲望交织着贫穷引起的自卑感、有钱人家的优越感,还有更多扭曲的价值观,造景石不只默默转变主角们的经济状况,也埋下可怕的杀机。

在避难所里面,儿子基宇紧紧抱着造景石,一边喃喃自语的特写让我很有感触,印象中他说:「是石头黏着我……我说真的,是它一直黏着我。」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基宇不想舍弃石头,代表他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成功」的机会,重考大学都已经四次了,还有什么比改变现况和带给家人财富更重要?基宇的执着有多深,石头就有多重,所以「石头黏着我」听起来就像他在自我安慰,合理化自己与家人这些荒谬的行径,呼应到结局另一个关于石头的特写,显得更加讽刺。

《寄生虫》嘲讽资本主义底下无法消弥的贫富差距与阶层问题,上流、底层无法流动也存在歧视,因此奉俊昊导演正希望能透过这部警世寓言,激发大家产生更多的反思与感触。全片散发浓浓的荒谬,是因为现实残酷而无法改变它的无力感,从开场狭窄的矮房就慢慢流露出来,仿佛主角一家人会永远困在这贫穷的牢房里无法脱身,只能再做一个白日梦,期盼发财买房、一家团圆的未来。

在看《寄生虫》的时候,让我想起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这部同样也是用一个家庭遭遇到的状况,来放大社会上的问题,藉由角色间细腻的互动以及真挚的情感,重新解释家庭组成和亲情的定义。一直以来都很喜欢这两位导演安排群戏的方式,把一群演员都丢进同一个场景、画面里,好像没有剧本或台词般让他们自由发挥、对谈和互动,可能依偎着、可能在吵架、可能在吃饭,都是生活的日常小事,稀松平常却特别深刻(奉俊昊导演之前的《汉江怪物》也有个奇葩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