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小儿垂钓300字

时间:2021-10-10 23:16:13 三年级作文

篇一:《第三单元小儿垂钓》

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小儿垂钓》教案设计

篇二:《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教学目标: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看一看另一首诗。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把这首诗也读给同学听听。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谁说说诗的意思?

2.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3、(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4、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手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路人问路,小孩怎么做?

他为什么遥招手?什么意思?

你体会到什么?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

7、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

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8.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9、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

2、布置作业: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写形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写神)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篇三:《小儿垂钓说设计理念》

说设计理念:

古诗语言凝练,意境悠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怎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进入古诗那优美的意境呢?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淡化诗意,品析诗句,反复诵读,领悟诗情。”着力体现三个方面;

一、淡化诗意,品析诵读,领悟诗情

教学中,诗意的理解只要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理解即可,教师不应当把教参或自己的理解强加于学生,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但是诗人寥寥数语要表达的情怀却在字里行间,要让他们通过体会这些词语,并且有感情地诵读才会和作者产生共鸣。达到诗与情、情与境的交融,才能使学生领略古诗词独特的魅力。

二、渲染意境,入情入境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诗歌是艺术创作的结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要让学生体会这妙不可言的意境是个难点。教师深情并茂的范读、生动的课件、诵读时的古乐,都是为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进入古诗意境所作的努力。

三、拓展学习,培养诗趣

古诗教学,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诗学素养,通过古诗拓展,为他们的课外阅读打开新的视窗。让学生了解我们今天所学的诗仅是古诗沧海中的一粟,作为炎黄子孙应当更广泛地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料,从而开阔视野,体会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说教学目标:

1、认识“蓬、侧、苔、借”4个生字。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了解古诗大意,感受小孩的聪明与机灵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今天哪,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一个美丽的村落看一看。

2、教师配乐动情地描述:这儿有一条消澈的小河,小河的周围草木茂盛,石头上长满了青苔。河里的小鱼可多了.它们快活地游来游去。几条小鱼高兴地蹦出了水面,正热情地欢迎咱们呢!

二、小组台作、自主识字

1、瞧,它们还带来了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蓬、侧、苔、惜”。)

2、你们认识吗?自己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看谁读得准。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巡视。

3、读完了,拿出字卡在小组里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认认吧。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4、交流反馈: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运用小老师教读、抢读、合作读、小组间赛读等方法引导学生读好,并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蓬、侧”两个生字。

(2)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

(3)游戏:送小鱼回家。

如果能读准小鱼身上写的生字,你就能帮它重新回到家。谁来帮帮它?指名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评:你们读得真准!瞧,蹦跳的鱼儿又回到了水里。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这儿不仅鱼儿多、风景美,还有不少聪明的孩子呢!看看这个孩子,他在干什么呀?(边描述边点击古诗第一句情境图)学生齐答。

2、对,他在钓鱼。想知道他是怎样学钓鱼的吗?那我们一起读读唐朝诗人胡令能的一首小诗–〈小儿垂钓〉吧。(板书:小儿垂钓)指名读诗题,齐读诗题。

3、教师配乐范读。

4、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自己读读,比一比谁能把字读准,把诗读流利!生自由读诗。

5、你们都读得这么带劲呀!把这首诗也读给小组的同学听听。读得好,大家夸夸他:读得不够好。大家帮帮他。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读诗。

6、反馈:

(1)指名读诗并请其他同学评读,纠正读音。

(2)邀请自己的小伙伴读诗。

(3)齐读古诗。

四,凭借情境,品读古诗

1、同学们读得真好!那我带你们再去看看那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吧。你们看!(出示第1句诗的情境图)

2、(教师用教鞭指着图上小孩的蓬头)仔细看小孩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问:你还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3、教师描述诗句意思:是呀,你们看小孩头发乱糟糟的,他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茂密的青草正好遮住了他的身体。(教师边描述边用教鞭指图上相应的地方)

4、诗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禁吟诵:“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出示诗的第1句)教师范读诗的第1句。

5、这个小孩多认真,一动不动学起了钓鱼,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师评读:这儿草木茂盛,真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师评读:对呀。他在那儿专心学钓鱼呢。读得好!

6、你们都想读呀?可要把小孩学钓鱼的认真劲读出来。自由练读。

7、多种形式读诗的第1句。

(1)指名看图表演读。

(2)男女生赛读。

(3)齐读。

8、师生互动表演。

(1)创设情境。师(配乐动情地描述):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 还没钓到一条角。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都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进人情境。

学生做出诗的第1句描绘的小孩钓鱼的样子。

(3)模拟表演。

(教师手放在嘴边,大声喊。)哎–小孩,请问渔光村怎么走啊?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9、你们真是一群聪明的孩子,既使陶醉在钓鱼的乐趣之中还不忘帮助别人。是不是你们想的这样呢?我们来读读诗吧。(出示诗的第2句)指名读。

10、指导朗读。

你刚才不是不理我吗?生怕吓跑了快上钩的鱼儿。(做出不出声的手势,并环视四周。)我们再来听他读读。我读前-行.你读后一行。准备好了!师生接读。 评:有进步,我们为他鼓鼓掌!

11、大家带着自己的感受都来试着读一读吧!自由练读。

12、反馈。指名读,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五、反复吟诵,诵出味道

1、同学们,让我们看着图,再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自己读-读。

2、把这首有趣的小诗读给同座听听吧!

3、全班展示:指名配乐读、同座合作读、全班配乐齐读。

六、激情总结,拓展升华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一首这么有趣的诗,还认识了一个聪明的孩子。其实古代有不少诗人把小朋友生活中的趣事写入诗里,你知道这样的诗吗?

指名说。(如:《所见》、《村居》、《村晚》„„){描绘小儿垂钓300字}.

2、布置作业:{描绘小儿垂钓300字}.

你想做哪道题呢?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完成。

(1)训:把这首古诗吟诵给爸爸妈妈听。

(2)编:把诗歌编成小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3)演:根据诗句内容同学合作表演。

说板书设计: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台草映身。(天真可爱)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认真专心)

篇四:《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侧、稚”,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在诗境里的意思。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读诗,感受童真与童趣,体会作者向往孩童般淳朴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课前先学:

1、搜集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儿垂钓》,试着划节奏。

3、自学诗中两个生字“稚”“侧”,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看图理解“稚子”和“侧坐”。

4、看图大致理解诗意,不理解的地方用“?”在书上标注。

课堂共进:

一、交流分享:(出示先学问题)

1、交流收集的表现童真童趣的诗。

2、交流初读。

(1)出示古诗,指名读,评议,正音,再指名读。

(2)读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指名划节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小儿在悄悄地垂钓呢,谁来轻轻地读。

3、交流自学的生字。

“稚”、“侧”是本课的生字,“稚”是翘舌音,“侧”是平舌音。谁来读好这两个字,指名读。

你能记住这两个字吗?“稚”禾字旁加一个隹字,“侧”单人旁加一则古诗的则字。一起读读这两个字,稚子就是小孩子。侧坐:斜着身子坐着。

4、交流诗意和先学问题:你理解这首诗吗?说说你理解的词句,不理解的提出来一起交流。

二、探究共进:

孩子们,这首古诗写的是(指板书)——小儿垂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儿呢?这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呢?下面就请大家围绕这两个问题,再读古诗,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出示合作问题,指名读。

合作小贴士:1、读读古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儿呢?

2、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从哪儿读出来的?

2、小组合作。

3、全班交流。

问题一预设:

(1) 蓬头 古时男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留长发的,头发分两边在头顶扎成一个发髻,扎的松松的;而有的孩子呢,年龄小,头发还扎不到,这样的头发都叫——蓬头。

(2) 稚子 稚子,就是幼儿,小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小弟弟可以称为稚子。看来小儿比我们小多了,“蓬头稚子”多可爱呀。(齐读第一行。)你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这是一个小孩子?

(3)学垂纶现在来读读诗的第一行,“蓬头稚子学垂纶”——纶,是指什么?(钓鱼用的丝线。)是的,垂纶本来是指钓鱼时垂下来的丝线。诗句中的垂纶就是题目中——垂钓的意思。

可是诗人这儿为什么不用垂钓,而用垂纶呢?古诗讲究押韵,这首诗一、二、四句是押韵的,师范读,再读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味。刚才我们读出了小儿很小,很稚气,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小呢?说说理由。

(4)草映身是呀!因为身子很小,河边的小草都把他遮掩住了。映:在这里是遮,隐藏的意思。小儿好像躲在了草丛里一般,真是个有趣的孩子!

* 孩子们,再读读一二两行,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板书:天真、可爱)

1、能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吗?脸蛋,眼睛,头发……一个充满稚气的小男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头发蓬松。

2、多可爱啊,来,读好这两行,读出你眼中的那个小男孩,指名读。

3、引读:头发乱乱的小男孩。……

眼睛大大的小男孩。……

脸蛋圆圆的小男孩。……

问题二预设: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有模有样的、认真、专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从哪儿读出来的?

(1)遥招手 为什么只做动作?因为他怕惊跑了鱼,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有人问路都不回答了,学得多认真、多专注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2)师生表演:你们是小儿,我是路人。小儿在野草丛中专心垂钓。 * 侧坐的感觉怎么样啊?

想怎么坐就怎么坐,怎么坐舒服就怎么坐,很随意,很轻松。 准备好了,开始表演了。

“小朋友,杏花村怎么走呀?”怎么没有人回答我呢?怎么只是冲我招手啊?我要去问问是什么意思了。

唉,小朋友,你为什么不回答我啊?怕鱼被吓跑。

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怕打扰,你这个小儿真专注。

这位小朋友脸都憋得通红了,冲我摆摆手,你刚才为什么也不回答我呢? 这个小儿钓鱼也像大人一样钓得很投入。

你一个劲儿冲我使眼色,后来冲我招手是想和我说什么?

这个小儿钓鱼可真够认真呀!

你冲我摇摇手这是为何?

学垂钓很投入呢!

我冲你大声喊,你心里怎么想?

看来你们此刻的感受就是诗中的一个字“怕”。怕什么?

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看看这个小儿“不应人”只用手势动作来打发我,你觉得他学钓鱼学得怎样?有模有样、专心致志呢!(板书:认真、专注……)

(3)表演得真有趣,真传神哪!通过表演,走进诗的意境,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的后两行。 挺认真的。

钓得很专注呢!

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三、反馈提升:

1、小练笔:

小儿,专心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诗人看着情不自禁地笑了。现在,你就是那个小儿,或者就是看着站在旁边看小儿钓鱼的诗人,拿起笔,写一写当时的情景。注意把刚才你心里的想法和你的表现写出来。老师给你一段开头:

开头一: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我随意地坐在小河边长着青苔的小石块上,学着大人的样子钓鱼。我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河面,这时……

开头二: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我正走在开满鲜花的乡间小路。走着走着,不禁迷了路。抬头一看,河边的野草丛中这有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钓鱼呢。我走上前去……

(1)生练写。

(2)指名读写作片段。

(3)多么可爱专注认真的孩子啊!此时诗人胡令能就站在不远处看见了小儿垂钓,他会想些什么?

小男孩真是天真可爱,专心致志啊!

诗人多么喜欢这个小儿!

诗人多么羡慕这样的生活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2、背诵全诗。

(1)是呀,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所以诗人欣然动笔,写下了这首诗。现在,把这首诗完整背一背,待会儿比一比谁最能把小孩的形象传神地表现出来。(自由背)

(2)指名背诵

(3)让我们学着诗人的样子,一起赞叹小儿自由自在的生活,一起感受他的天真可爱,认真专注。齐背。

课后延伸

1.师再补充表现童真童趣的诗。

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自己读。(出示诗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宋〃雷震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些诗句。

2、默写《小儿垂钓》。

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认识了一个充满稚气得小儿,看到他学钓鱼的认真专注,特别喜欢,拿起笔,试着默一默这首古诗。

篇五:《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描绘小儿垂钓300字}.

【教学目标】

1. 学习生字“侧、稚”,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在诗境里的意思。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看图读诗,感受童真与童趣,体会作者向往孩童般淳朴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课前先学:

1、搜集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儿垂钓》,试着划节奏。

3、自学诗中两个生字“稚”“侧”,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看图理解“稚子”和“侧坐”。

4、看图大致理解诗意,不理解的地方用“?”在书上标注。

课堂共进:

一、交流分享:(出示先学问题)

1、交流收集的表现童真童趣的诗。

2、交流初读。

(1)出示古诗,指名读,评议,正音,再指名读。

(2)读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指名划节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小儿在悄悄地垂钓呢,谁来轻轻地读。

3、交流自学的生字。

“稚”、“侧”是本课的生字,“稚”是翘舌音,“侧”是平舌音。谁来读好这两个字,指名读。

你能记住这两个字吗?“稚”禾字旁加一个隹字,“侧”单人旁加一则古诗的则字。一起读读这两个字,稚子就是小孩子。侧坐:斜着身子坐着。

4、交流诗意和先学问题:你理解这首诗吗?说说你理解的词句,不理解的提出来一起交流。

二、探究共进:

孩子们,这首古诗写的是(指板书)——小儿垂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儿呢?这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呢?下面就请大家围绕这两个问题,再读古诗,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出示合作问题,指名读。

合作小贴士:1、读读古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儿呢?

2、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从哪儿读出来的?{描绘小儿垂钓300字}.

2、小组合作。

3、全班交流。

问题一预设:

(1) 蓬头 古时男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留长发的,头发分两边在头顶扎成一个发髻,扎的松松的;而有的孩子呢,年龄小,头发还扎不到,这样的头发都叫——蓬头。

(2) 稚子 稚子,就是幼儿,小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小弟弟可以称为稚子。看来小儿比我们小多了,“蓬头稚子”多可爱呀。(齐读第一行。)你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这是一个小孩子?

(3)学垂纶现在来读读诗的第一行,“蓬头稚子学垂纶”——纶,是指什么?(钓鱼用的丝线。)是的,垂纶本来是指钓鱼时垂下来的丝线。诗句中的垂纶就是题目中——垂钓的意思。

可是诗人这儿为什么不用垂钓,而用垂纶呢?古诗讲究押韵,这首诗一、二、四句是押韵的,师范读,再读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味。刚才我们读出了小儿很小,很稚气,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小呢?说说理由。

(4)草映身是呀!因为身子很小,河边的小草都把他遮掩住了。映:在这里是遮,隐藏的意思。小儿好像躲在了草丛里一般,真是个有趣的孩子!

* 孩子们,再读读一二两行,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板书:天真、可爱)

1、能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吗?脸蛋,眼睛,头发„„一个充满稚气的小男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头发蓬松。

2、多可爱啊,来,读好这两行,读出你眼中的那个小男孩,指名读。

3、引读:头发乱乱的小男孩。„„

眼睛大大的小男孩。„„

脸蛋圆圆的小男孩。„„

问题二预设: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有模有样的、认真、专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从哪儿读出来的?

(1)遥招手 为什么只做动作?因为他怕惊跑了鱼,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有人问路都不回答了,学得多认真、多专注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2)师生表演:你们是小儿,我是路人。小儿在野草丛中专心垂钓。 * 侧坐的感觉怎么样啊?

想怎么坐就怎么坐,怎么坐舒服就怎么坐,很随意,很轻松。 准备好了,开始表演了。

“小朋友,杏花村怎么走呀?”怎么没有人回答我呢?怎么只是冲我招手啊?我要去问问是什么意思了。

唉,小朋友,你为什么不回答我啊?怕鱼被吓跑。

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怕打扰,你这个小儿真专注。

这位小朋友脸都憋得通红了,冲我摆摆手,你刚才为什么也不回答我呢? 这个小儿钓鱼也像大人一样钓得很投入。

你一个劲儿冲我使眼色,后来冲我招手是想和我说什么?

这个小儿钓鱼可真够认真呀!

你冲我摇摇手这是为何?

学垂钓很投入呢!

我冲你大声喊,你心里怎么想?

看来你们此刻的感受就是诗中的一个字“怕”。怕什么?

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看看这个小儿“不应人”只用手势动作来打发我,你觉得他学钓鱼学得怎样?有模有样、专心致志呢!(板书:认真、专注„„)

(3)表演得真有趣,真传神哪!通过表演,走进诗的意境,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的后两行。

挺认真的。

钓得很专注呢!

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三、反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