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英雄故事

时间:2021-10-10 23:10:49 三年级作文

篇一:《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2015.11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有学者称“在西周到秦统一的历史中,具有远大眼光和创造力的政治家有三位,一位是 ① ,确立分封制,建立统一上层政治网络;一位是②,确立霸政联盟,会通贵族文化;一位是③,他在魏国变法,凭借其遗著秦国变法确立了官僚集权制度”。文中①②③应是

A.①周文王 ②齐桓公 ③吴起 B.①周武王 ②楚庄王 ③商鞅

C.①周公 ②管仲 ③李悝 D.①姜尚 ②晋文 ③孙膑

2.“新的统治结构形成,大部分为周王室弟子及姜姓同盟,以及愿意臣服的东方大族包括商人。”这段文字中蕴含着

A.封土建爵形成周王共主诸侯分治的格局 B.从事商品交易的成功者亦获得政治尊崇

C.原有的土著方国为大一统集权局面取代 D.血缘的亲疏是判断执政能力的唯一标准

3.陕西宝鸡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墓出土了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墓葬形制为天子葬仪,出土物件中还有20余件铁制工具。从中可以看出

A.铁制农具普遍盛行 B.商鞅变法初见成效 C.礼坏乐崩诸侯僭制 D.秦并六国天下一统

4.“仁”字出现于《尚书》,春秋时使用率较高并由孔子将其提升到哲学高度。他认为 ①仁的基本含义为“爱人” ②爱无等差,消除亲疏之别

③“忠恕”是实现仁的路径 ④“势、术”是成仁的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战国时期“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而若将六艺、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类的书也包括进来,则战国时期“诸子”更要多至596家,书籍13269卷。与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有 ①礼乐制度崩坏,典籍流入民间 ②士子竞相传阅,进而著书立说 ③施教不问族类,颠覆传统教育 ④尊道礼佛崇儒,各取所长兼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郡县与分封混合的制度是否更利于王朝的稳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大致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7.左图示意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措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以隶书为基础通行全国 B.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C.秦始皇暴政的重要表现 D.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8.有学者将中国古代的社会统治结构概括为“中央——地方——宗

族——农户”,其中“宗族”已多带有地域性色彩,管理者大多是

从当地“能率众”的长者中推荐以掌教化。这些长者在秦汉时期一

般被称为

A.三公 B.三司 C.三老 D.三省

9.有人说汉武帝时期变革的结果是建立了一个强政府体制。其表现在

①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管 ②强化皇帝对中枢机构的掌控 ③强取诸侯王国的封域和特权 ④形成政府对工商业强势干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以下著作(成果)产生或完成于汉代的是

①《石氏星表》 ②《周髀算经》 ③《黄帝内经》 ④《天人三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均田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将近300年,被称为是自秦废井田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北魏政府出台均田制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①政府对荒地的支配权 ②三长制逐步确立推广

③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④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唐朝城市中的居民区称为

A.宫 B.邸 C.坊 D.市

13.这是某位同学在学习儒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制作的示意图。其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A B C D

14.有人称自古中国有着学术从属于政治的传统,其论证过程中选取的素材包括

①庄周“齐物”的思想 ②汉武帝时期的新儒学

③科举制确立与完善 ④李贽“万物皆生于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中提到在(1)技术要素(交通、金融与基础产业)(2)市场要素(商业大都会及县镇乡地方市场)(3)地方资源特产化(4)国内海外贸易的连环衔接等方面,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的商业相比,则已不可同日而语。学生在论证上述观点时提出的以下证据中合理的是

A.金银等贵金属成为了普遍流通的货币 B.汴京临安等地市场官署民舍混杂而居

C.江南中小市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D.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国内外贸易

16.王祯《农书》中记载“车纺工多日百觔,更凭水力捷如神。世间麻苎乡中地,好就临流置此轮”。对上述图文材料信息解读中准确的是

A.以自然力为动力 B.中原棉纺业发展 C.雇佣劳动的方式 D.自然经济已解体

17.苏东坡曾说:“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材料中显示出

A.章回小说成为文学主体 B.罗贯中的作品风靡全国

C.英雄故事表达市民心声 D.俚曲俗谣中诞生新诗体

18.(明代常熟谭晓、谭照兄弟)“居乡湖田多洼荒,乡之民多逃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其值,买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架以梁为茇舍,畜鸡豕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悉罗取而售之。”该段材料反映着

A.千耦其耘的劳作方式 B.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

C.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D.商品化农业集约经营

19.“这个条约被称为清政府第一次以中国为名号签订

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条约,用拉丁语拟定,边界

确立在沿阿穆尔河以北的外兴安岭一线上,所以,俄罗斯人不得不完全地从有争议的流域地区撤走。”对

这个条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签约于鸦片战争后 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

③尼布楚归俄国所有 ④平等协商边界条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20.一位近代思想家主张:“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利民用”“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下列评论准确的是

A.以变法图强为出发点 B.“长技”从军用到民生

C.主张推广企业民营化 D.推动外交近代化进程

21.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中体现抗灾——救济意愿的是

A.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B.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蠶(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猪),无失其时

C.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D.兴医院以济疾苦„„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後(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 22.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一直贯穿着“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框架中,把这对关系称为

①“体”与“用”的关系 ②“本”与“标”的关系

③“主”与“辅”的关系 ④“道”与“器”的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开平矿务局创建于1878年,是由清末福建道唐廷枢发起并募集商股80万两白银的一家近代企业。下图是其发行的股票正反面。依据相关信息判断准确的是

①以蒸汽为动力

②以制夷为主旨

③吸纳民间资金

④产品投放市场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今年是这个刊物创刊的

百年,它来自于一个中外贸易的大码头、经济的码头、新知识新思潮新智慧的码头„„它又经过了帝都的认证、加持;北洋时期唯一一所隶属于教育部的国立大学的那些教授们是他的投稿人——这些人具有着特殊的引领全国青年的号召力。”这个刊物是

A.《时务报》 B.《新青年》 C.《申报》 D.《民报》

25.有人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是站在中国传统框架中认识世界和中国大变局,是“消极的防卫型现代化”。下列选项中,符合其观点的是

A.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B.同光新政时洋务思想

C.严复主张循天演之律 D.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

26.“关于革命前途的问题,我们说现在中国„„是由民族阵线转到人民阵线最后是要到社会主义的胜利”。推测这一讲话发生的背景是

A.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遭遇列强无理拒绝

B.发布《北伐宣言》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为目标

C.国共十年对峙,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主次转换

D.团结御侮的民族抗战增强了创造新国家的自信心

27.下列论文中,以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抗战从这里开始——东北党组织与东北抗日联军述略》

②《论台儿庄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西安事变前国共两党接触和谈判的历史进程》 ④《大后方人心巨变与“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28.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次不很完整的人口调查起,“四万万”就成为中国人口的代名词。直至1953年6月30日24时,601 938 035这是新中国经过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这次人口普查有利于

①了解基本国情,开展经济建设 ②配合首次普选,提供选民数据

③节制人口数量,提升经济水平 ④控制人口迁徙,扩大公社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1960年第四季度,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搞几年慢腾腾,不要误虚名而得实祸,于是出台了“调整、巩固、提高”六字方针。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

A.恢复 B.改造 C.跃进 D.充实

30.宣传画多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下列四幅画中体现不同的主题,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31.中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这主要是由于

A.农村改革的推动 B.经济特区的设立C.沿海港口的开放 D.市场体制的成功

32.美国《新闻周刊》2015年10月7日一篇文章中提到“加入安理会后的30年后的今天,中国领导人宣布将增加维和人数„„这预示着北京对国际干预的新态度”。对上述说法的理解与事实接近的是

A.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获得在安理会的席位

B.宣告着反对霸权主义的政策出现重大调整

C.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的建设性工作

D.多极角逐之对抗与平衡的新格局正式形成

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2分)

33.(14分)梁启超提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数民族混合而成”。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汉时期匈奴单于自称天子,与皇帝是平行的国家元首称号。唐太宗被北方游牧民族共同拥戴为众汗之上的天可汗,“是后以玺书赐西域、北荒之君长,即称皇帝天可汗”。以后辽、金两代皇帝,都兼存农牧两大类民族国家元首的称号,直至元朝与清朝。其实早在《礼记˙王制》中,既已提出“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因俗而治”的原则。

——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依据材料,简述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演变历程并对作者“多元一体”的观点作简要解释。(6分)

近代的民族主义的最基本的特征,便是国际观念,承认各民族的对等,反对异民族的压迫。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体萌生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经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阐发宣教,成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五四运动”显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对个人人权和民族独立观念的迅速地觉醒。它通过从思想和行动方面团结群众的方法,加速了中国循“民族国家”制度形态而达到统一。

——摘引自茅海建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周策纵著《五四运动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民族主义的特点并分析这一观念从萌生到成熟的历史背景。(8分)

34.(18分)制度是实现某种功能和特定目标的社会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规范体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汉武帝元封五年设刺史。刺为刺举不法,史(使)由天子所遣,俸禄六百石。八月巡行郡国,岁末回京奏事。奉诏六条问事:(1)强宗豪右田宅逾制„„(2)二千石不奉诏书,背公向私„„(3)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4)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5)二千石子弟怙倚荣势,请托所监„„(6)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后,为省官计,令刺史兼郡守、县令,成为牧民之官。

——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

(1)说出秦代御史大夫与汉代刺史的差异。 (6分)

(注:此处御史大夫为秦官,银印青绶)

清初仿明制设内阁,大学士设员汉满各半;雍正年后皇帝的命令或是外面的奏章不经内阁,大学士们只做些例行公事,这种情景沿袭到宣统三年(1911年)成立的新内阁。但行之不到半年,就宣告结束了。

——摘引自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

(2)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清朝内阁的演变。(6分)

(3)比较下图中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6分)

篇二:《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2015.11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有学者称“在西周到秦统一的历史中,具有远大眼光和创造力的政治家有三位,一位是 ① ,确立分封制,建立统一上层政治网络;一位是②,确立霸政联盟,会通贵族文化;一位是③,他在魏国变法,凭借其遗著秦国变法确立了官僚集权制度”。文中①②③应是

A.①周文王 ②齐桓公 ③吴起

B.①周武王 ②楚庄王 ③商鞅

C.①周公 ②管仲 ③李悝

D.①姜尚 ②晋文公 ③孙膑

2.“新的统治结构形成,大部分为周王室弟子及姜姓同盟,以及愿意臣服的东方大族包括商人。”这段文字中蕴含着

A.封土建爵形成周王共主诸侯分治的格局

B.从事商品交易的成功者亦获得政治尊崇

C.原有的土著方国为大一统集权局面取代

D.血缘的亲疏是判断执政能力的唯一标准

3.陕西宝鸡秦景公(?―公元前537年)墓出土了周秦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墓葬形制为天子葬仪,出土物件中还有20余件铁制工具。从中可以看出

A.铁制农具普遍盛行 B.商鞅变法初见成效

C.礼坏乐崩诸侯僭制 D.秦并六国天下一统

4.“仁”字出现于《尚书》,春秋时使用率较高并由孔子将其提升到哲学高度。他认为 ①仁的基本含义为“爱人” ②爱无等差,消除亲疏之别

③“忠恕”是实现仁的路径 ④“势、术”是成仁的依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战国时期“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而若将六艺、诗赋、兵书、数术、方技类的书也包括进来,则战国时期“诸子”更要多至596家,书籍13269卷。与这一现象出现的相关因素有 ①礼乐制度崩坏,典籍流入民间 ②士子竞相传阅,进而著书立说

③施教不问族类,颠覆传统教育 ④尊道礼佛崇儒,各取所长兼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郡县与分封混合的制度是否更利于王朝的稳固”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大致出现在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两宋时期

7.左图示意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措施。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以隶书为基础通行全国

B.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C.秦始皇暴政的重要表现

D.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8.有学者将中国古代的社会统治结构概括为“中央——地方——宗族——农户”,其中“宗族”已多带有地域性色彩,管理者大多是从当地“能率众”的长者中推荐以掌教化。这些长者在秦汉时期一般被称为

A.三公 B.三司 C.三老 D.三省{梁启超的英雄故事}.

9.有人说汉武帝时期变革的结果是建立了一个强政府体制。其表现在

①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监管 ②强化皇帝对中枢机构的掌控

③强取诸侯王国的封域和特权 ④形成政府对工商业强势干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以下著作(成果)产生或完成于汉代的是

①《石氏星表》 ②《周髀算经》 ③《黄帝内经》 ④《天人三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均田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将近300年,被称为是自秦废井田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北魏政府出台均田制密切相关的因素有

①政府对荒地的支配权 ②三长制逐步确立推广

③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④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唐朝城市中的居民区称为

A.宫 B.邸 C.坊 D.市

13.这是某位同学在学习儒学发展史的过程中制作的示意图。其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

A B C D

14.有人称自古中国有着学术从属于政治的传统,其论证过程中选取的素材包括

①庄周“齐物”的思想 ②汉武帝时期的新儒学

③科举制确立与完善 ④李贽“万物皆生于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5.斯波义信《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中提到在(1)技术要素(交通、金融与基础产业)(2)市场要素(商业大都会及县镇乡地方市场)(3)地方资源特产化(4)国内海外贸易的连环衔接等方面,宋代商业的性质和规模与此前一千年时期的商业相比,则已不可同日而语。学生在论证上述观点时提出的以下证据中合理的是

A.金银等贵金属成为了普遍流通的货币

B.汴京临安等地市场官署民舍混杂而居

C.江南中小市镇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

D.开通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国内外贸易

16.王祯《农书》中记载“车纺工多日百觔,更凭水力捷如神。世间麻苎乡中地,好就临流置此轮”。对上述图文材料信息解读中准确的是

A.以自然力为动力

B.中原棉纺业发展{梁启超的英雄故事}.

C.雇佣劳动的方式

D.自然经济已解体

17.苏东坡曾说:“途巷中小儿,„„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材料中显示出

A.章回小说成为文学主体 B.罗贯中的作品风靡全国

C.英雄故事表达市民心声 D.俚曲俗谣中诞生新诗体

18.(明代常熟谭晓、谭照兄弟)“居乡湖田多洼荒,乡之民多逃而渔,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其值,买佣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余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架以梁为茇舍,畜鸡豕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悉罗取而售之。”该段材料反映着

A.千耦其耘的劳作方式 B.男耕女织的个体农耕

C.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 D.商品化农业集约经营

19.“这个条约被称为清政府第一次以中国为名号签订

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条约,用拉丁语拟定,边界

确立在沿阿穆尔河以北的外兴安岭一线上,所以,俄罗斯人不得不完全地从有争议的流域地区撤走。”对

这个条约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签约于鸦片战争后 ②库页岛隶属于中国

③尼布楚归俄国所有 ④平等协商边界条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④ D.②③④

20.一位近代思想家主张:“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今西洋器械,借风力、水力、火力,夺造化,通神明,无非竭耳目心思之力以利民用”“沿海商民有自愿仿设厂局以造船械或自用、或出售者听之”。下列评论准确的是

A.以变法图强为出发点 B.“长技”从军用到民生

C.主张推广企业民营化 D.推动外交近代化进程

21.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中体现抗灾——救济意愿的是

A.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B.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蠶(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猪),无失其时

C.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D.兴医院以济疾苦„„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後(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 22.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自强运动一直贯穿着“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框架中,把这对关系称为

①“体”与“用”的关系 ②“本”与“标”的关系

③“主”与“辅”的关系 ④“道”与“器”的关系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开平矿务局创建于1878年,是由清末福建道唐廷枢发起并募集商股80万两白银的一家近代企业。下图是其发行的股票正反面。依据相关信息判断准确的是

①以蒸汽为动力

②以制夷为主旨

③吸纳民间资金

④产品投放市场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4.“今年是这个刊物创刊的百年,它来自于一个中外贸易的大码头、经济的码头、新知识新思潮新智慧的码头„„它又经过了帝都的认证、加持;北洋时期唯一一所隶属于教育部的国立大学的那些教授们是他的投稿人——这些人具有着特殊的引领全国青年的号召力。”这个刊物是

A.《时务报》 B.《新青年》 C.《申报》 D.《民报》

25.有人称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阶段是站在中国传统框架中认识世界和中国大变局,是“消极的防卫型现代化”。下列选项中,符合其观点的是

A.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B.同光新政时洋务思想

C.严复主张循天演之律 D.孙中山倡导三民主义

26.“关于革命前途的问题,我们说现在中国„„是由民族阵线转到人民阵线最后是要到社会主义的胜利”。推测这一讲话发生的背景是

A.巴黎和会中国代表的合理要求遭遇列强无理拒绝{梁启超的英雄故事}.

B.发布《北伐宣言》以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为目标

C.国共十年对峙,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主次转换

D.团结御侮的民族抗战增强了创造新国家的自信心

27.下列论文中,以历史事件发生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抗战从这里开始——东北党组织与东北抗日联军述略》

②《论台儿庄战役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③《西安事变前国共两党接触和谈判的历史进程》 ④《大后方人心巨变与“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28.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一次不很完整的人口调查起,“四万万”就成为中国人口的代名词。直至1953年6月30日24时,601 938 035这是新中国经过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结果。这次人口普查有利于

①了解基本国情,开展经济建设 ②配合首次普选,提供选民数据

③节制人口数量,提升经济水平 ④控制人口迁徙,扩大公社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9.1960年第四季度,毛泽东主席在中央的一次会议上提出要搞几年慢腾腾,不要误虚名而得实祸,于是出台了“调整、巩固、提高”六字方针。随后,周恩来总理又加上两个字为

A.恢复 B.改造 C.跃进 D.充实

30.宣传画多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下列四幅画中体现不同的主题,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②③①

31.中国城市化率由1978年的17.92%提高到1984年的23.01%,这主要是由于

A.农村改革的推动

C.沿海港口的开放 B.经济特区的设立 D.市场体制的成功

32.美国《新闻周刊》2015年10月7日一篇文章中提到“加入安理会后的30年后的今天,中国领导人宣布将增加维和人数„„这预示着北京对国际干预的新态度”。对上述说法的理解与事实接近的是

A.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获得在安理会的席位

篇三:《北京市朝阳区2016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新)》

北京市朝阳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统一考试

历史试卷 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