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三模语文答案

时间:2021-10-10 21:41:12 三年级作文

篇一:《唐山三模语文答案.doc》

唐山市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 A卷 参考答案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1.B(所论述的是“信”。)

2.B(依据原文“‘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可知并非“转到”“转化”,

汉代以后“廉”在“道德层面”和“为政层面”都存在)

3. A(“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

二、

4.C(推许:推重赞许。)

5.C(原文句读: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

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6.B(“让他掌管兵事”时,高祖还未即位。)

7.(1)天下的学识渊博的儒者大多汇集在那里,大家设辩问难蜂拥而起,都不能难倒他。(通儒硕学:学识渊博的儒者;萃焉:汇集在那里;论难:设辩问难;锋起:蜂拥而起;屈:折服,使屈服,难倒。各1分。)

(2)等到王世充自己称帝后,杨汪又当权。王世充被平定后,杨汪被按凶党罪处死。 (及:等到;僭号:僭称国号,称帝;用事:掌权;平:被平定;诛死:被处死。各1分。)

8.答:①描写了一个年届迟暮、漂泊无定、生活清贫的诗人形象。(2分)②“老境垂垂六十年”,交代诗人已经进入垂老之年。“客留”点明漂泊的身世。“无一钱”可以看出诗人囊空如洗。(3分)

9.答:诗人以寄情山水来消解对现实的无奈。(2分)表面上看,诗人陶醉于山水风光之中,非常悠闲,(2分)但实际上,“风雨”暗指国家的动荡局势,又透露出诗人对混乱时局的忧虑和无奈。(2分)

10.(1)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2)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乙 选考题

三、

11.

(1)C E(C3分,E2分,D1分)(A项,他们不告诉别人,是因为自己失去自由,也不想看到别人获得自由。B项,“他们觉得这些犯人罪大恶极,根本不值得同情”错。D项,“洋洋得意”属于无中生有。)

(2)答:①首先,机会非常难得。向大众求助的机会只有一次,犯人并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自己,有人一直等到垂老。这种等待无异于精神折磨。

②其次,没有经验可供参考。那些演讲失败的家伙一句话都不肯说,不管我们怎么求他们都没有用,他们只冷冷一笑,不发一言。

③最后,来听演讲的市民并不在意犯人的命运。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对犯人起哄,并且把每一个人都嘘下台。

(3)答:①上台之后,“我”沉默不语,引发听众的好奇心,求“我”开口讲话。 ②听众安静下来之后,“我”编造在牢房里的幸福生活,激起听众的嫉妒心。

③在听众将信将疑之时,“我”主动请求听众嘘他下台,激起听众的愤恨心,听众反而鼓掌。

(4)答:

①情节结构上,这个结局与前面主人公的精心准备紧密照应,又与其他犯人的命运形成对比;

②人物形象上,主人公获得自由的结局恰恰印证了主人公的智慧,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艺术效果上,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引发了读者的深层次思考; ④思想内容上,有利于揭示人性丑陋的一面,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人性的追求,深化了主题。

四、

12.(1)E B(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A项,不合原文。他的“为人生”的教育理想在草桥中学读书时就已树立。C项,扩大范围。“各种书籍”不合原文。D项,时间倒置。编写《开明国语课本》是在开明出版社。)

(2)答:

①他希望把教材作为教育改革的工具与武器。

②他决心改变没有适合儿童特点的读物的现状。

③他想用国文课本唤起儿童自我意识的觉醒。(每点2分。)

(3)答:①编写了多部国文教材,对我国的国文教育有深远影响。

②主持设计了新中国的语文教学体系,沿用至今。

③对语文教学进行了大量论述,推动了新时期的教学改革。 ④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的宝贵财富。(分析略。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4)答:

①从教育标准看,应该承认受教育者的差异,而绝对不能强求一律。 ②从教育目标看,应该使受教育者能够做一个健全的公民,而不是追求功利。

③从教育内容看,应该着眼于使受教育者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应付考试。{唐山市三模语文答案}.

④从教育对象看,教育要面向全体受教育者,不能只针对少数人。(每点2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

13.C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肯上进;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14.D(A项,搭配不当。“改善”和“建设”不能搭配。B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可以用于治疗„„”,要么说“治疗„„都有不错的效果”。C项,主语残缺。删掉“对于”。) 15.D(由比较引出“妈祖”,故④⑥相连;由“象征”到“反映思想”,故②⑤相连;最后阐述“妈祖文化的发展”,故③①相连。)

16.答: ①无非是为了增强作品的娱乐性

②电影真正的生命力还在于原创性

③娱乐性和原创性并不是对立的

17.参考答案:(1)打开阅读之门;开启智慧人生。(2)一袭书香溢满校园;一脉薪火照亮人生。(3)春风阵阵催桃李;书香浓浓满校园。

(内容与阅读有关,3分;符合对联格式要求,2分,平仄可不要求。照抄成句不得分。)

六、

18.立意提示:

材料讲述的是:薛录事化身鲤鱼之后,明知吞食钓饵的后果,犹豫再三,最终还是为口腹所役,抵不住饵香的诱惑,被渔翁钓去。

考生作文凡围绕如何对待诱惑立意行文,皆属符合题意。

材料涵盖面广,含义丰富,考生可总论抵制诱惑,也可从生活层面、思想层面、政治层面思考抵制诱惑问题。如:抵制网络、香烟、毒品的诱惑,抵制各种伪科学、伪真理的诱惑,抵制物质的诱惑,坚守准则,我心有主,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参考译文:

杨汪字元度,本是弘农郡华阴县人。曾祖父杨顺,迁居河东。父亲杨琛,任仪同三司,等到杨汪显贵后,被追赠为平乡县公。

杨汪小时,凶悍粗野,好与人打群架,被他打的人,没有不跌倒的。长大后才改变志向读书,专精《左传》,通晓《三礼》。开始作官,任北周冀王的侍读,冀王很看重他,常说:“杨侍读品德、学业都十分好,是我的穆生啊。”此后,杨汪又向沈重讨教《礼》,到刘臻处学习《汉书》。二人推重赞许他说:“我们不如他。”他因此出了名。多次升迁到夏官府都上士。到隋高祖当北周丞相时,让他执掌军事,升迁他为掌朝下大夫。隋高祖受禅登基后,封他为平乡县伯,食邑二百户。他历任尚书省的司勋、兵部二曹的郎官、秦州总管长史,有聪明能干的名声。升任尚书左丞,因事被免职。后来历任荆州、洛阳二州的长史。常常在听政的闲暇,必定邀请学生,讲授经史。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几年后,高祖对谏议大夫王达说:“你为我找一个好左丞。”王达于是私下对杨汪说:“我要推荐你当左丞。如果事情成功了,你当送我良田以相回报。”杨汪把王达的话报告给高祖,王达最终因此

获罪,最后还是授杨汪为尚书左丞。杨汪熟悉法律,善于分析判断,当时称为称职。

炀帝即位后,杨汪任大理卿。杨汪到任了两天,炀帝将要亲自去看看囚徒。那时关了两百多人,杨汪通宵研究案情,审理问题,第二天早晨报告炀帝,委婉细致地说明了事情,完全没有遗漏错误,炀帝很赞赏他。一年多后,授国子祭酒。炀帝令文武百官都去向他学习,与杨汪讲论问题,天下的学识渊博的儒者大多汇集在那里,大家设辩问难蜂拥而起,都不能难倒他。炀帝让御史记下他们的问答,报给他。炀帝看了记录,很高兴,赐杨汪良马一匹。大业中(605~616),任杨汪为银青光禄大夫。等到杨玄感在黄河以南谋反后,赞治裴弘策出兵抵抗,官军作战不利,弘策退回,遇到杨汪,两人屏退旁人窃窃私语。继而留守樊子盖杀了裴弘策,用这种情况告发杨汪。炀帝怀疑杨汪,把他调出京都当梁郡通守。后来李密已经逼进东都,其部下频频进犯梁郡,杨汪领兵抵抗,频频挫败李密军的锐气。炀帝死后,王世充推举越王杨侗为国主,调杨汪当吏部尚书,很被亲近重用。等到王世充自己称帝后,杨汪又当权。王世充被平定后,杨汪被按凶党罪处死。

语文 B卷 参考答案

一、

1.C(所论述的是“信”。)

2.C(依据原文“‘廉’更多地与政治行为联系在一起”,可知并非“转到”“转化”,汉代以后“廉”在“道德层面”和“为政层面”都存在)

3. D(“内圣外王”解释的是“为何廉”。)

二、

4.C(推许:推重赞许。)

5.B(原文句读:汪视事二日,帝将亲省囚徒。其时系囚二百馀人,汪通宵究审,诘朝而奏,曲尽事情,一无遗误,帝甚嘉之。)

6.C(“让他掌管兵事”时,高祖还未即位。)

五、

13.B (“抱残守缺”、“故步自封”、“墨守成规”都有“因循守旧”的意思。“抱残守缺”偏重在不肯革新,不肯接受新事物;“故步自封”偏重在不肯上进;不求进取;“墨守成规”偏重在按老规矩办事。)

14.A(B项,句式杂糅,要么说“可以用于治疗„„”,要么说“治疗„„都有不错

的效果”。C项,主语残缺。删掉“对于”。 D项,搭配不当。“改善”和“建设”不能搭配。) 15.A(由比较引出“妈祖”,故④⑥相连;由“象征”到“反映思想”,故②⑤相连;最后阐述“妈祖文化的发展”,故③①相连。)

篇二:《2014唐山三模语文答案》

唐山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A卷参考答案:

1.C(“中国珠算的应用功能被取消”以偏概全,整个句子的因果关系也牵强。)

2.C(“珠算都能不受影响地继续发挥作用”说法绝对。)

3. A(“反而能随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结论武断,文中说的条件是“需要被使用”。)

4.D(还:使„„回去)

5.A(①表明他给百姓带来利益,③是人们对他治国主张的称赞,⑤是表明他为百姓着想。)

6.C(“稳定了社会秩序”还有“申明法令”的原因。)

7.(1)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而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以:因为,给:供给,清慎:清廉谨慎,见:被,各1分,语句通畅1分)

(2)三是人材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材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舆论都称赞他。(治:治国,审:慎重,尽:完全, 称:称赞,各1分,语句通畅1分。)

8.通过园林半闭、带雪之雨、带寒之风、初归大雁、寒梅初放来表现。(每点1分)

9.诗人面对季节轮替,春天初归(2分),产生了人生短暂(2分)、时光易逝的感慨(2分)

【或答“自勉同时也规劝人们珍惜时光(2分),及时发奋(2分)”】。

10.(1)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略无慕艳意

11.(1)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A.是因为刘三坚信他会不请自来。B.“说明了新闻记者崇拜金钱的灰暗心里”,这个说法与后文记者提出要采访张二狗矛盾。D.“是为了拉拢对方”绝对,也有出自本心的对农民工的关心。)

(2)①想拉近与民工的关系。②想借机大力宣传自己。③想得到更大回报。(每点2分)

(3)①正直敢言。记者想宣传刘三,他敢于责问记者。②临财不苟。刘三多给工钱,他只拿该得的部分。③一心为家。他把工钱全部寄回家里。④铭记恩情。刘三拿钱为救治妻子,他记在心里。⑤自尊自重。刘三没请他,他不去吃请。(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①从人物塑造角度看,写张二狗是为表现刘三的自私、精明以及对人尊严的漠视。②从情节角度看,是为设置对立面,造成冲突,使情节跌宕,吸引读者。③从艺术角度看,可以使两个人物形成鲜明对照,人物形象鲜明。④从思想内容看,可以揭示民工也有人格尊严。(每点2分)

12.(1)C E(E 3分,C 2分,D 1分。A“成为学贯中西的新式人才”是结果,不是目的;“做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文中没有。B“强国主张完全不同”错,强国主张相同,只是具体措施的主次、先后不一样。 D“不善经营”不确切。)

(2)①提出免厘加税,并实际运用于对外谈判中。②参与平定大院君政变,使日本控制朝鲜的阴谋破产。③将招商局的船售给美国,在中法开战后免于为法国所夺。(每点2分)

(3)①精通西方各国语言。②有深厚古文辞功底。③能将中国古文与西方语言对比研究。④有埋首研究和创新的精神。(每点2分,答出三点给满分)

(4)①富国为先,通商致富。②修路开矿,扶持民间工商业。③兴学储才,创设海军。④设立议院,下情上达。(每点2分){唐山市三模语文答案}.

13.B(待价而沽: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A褒贬失当。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贬义词。C对象不当。化为泡影:形容希望落空。此处应为“化为乌有”。D 荦荦大端:比喻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应为“落落大方”)

14.C(A成分残缺,结尾加“的问题”。 B主客倒置,去掉“对”。 D句式杂糅,“之所以蓬勃发展”„„或“蓬勃发展的原因是”„„)

15.B(②承接首句,⑤①递进相连,③承接①,④⑥相连承接③。)

16.(1)环绕北京的一些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分),尤以河北地区最为严重(2分)。(2)该区域各地应协调行动,加大治污力度。(2分)

17.①不妥当之处:参与赐稿 修改意见:改为“投稿”

②不妥当之处:体裁、字数不限 修改意见:删去“、字数”

③不妥当之处:本刊编辑部收 修改意见:改为“《青春岁月》编辑部收”

1

(指出1分,修改1分,每处2分)

18.立意提示:

1、只有耕耘才有收获,任何事不踏踏实实的努力,就不会成功。

2、勤奋努力固然重要,但也要讲究方式方法。

B卷参考答案:

1.D(“中国珠算的应用功能被取消” 以偏概全,整个句子的因果关系也牵强。)

2.B(“珠算都能不受影响地继续发挥作用”说法绝对。)

3. C(“反而能随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结论武断,文中说的条件是“需要被使用”。)

4.C(还:使„„回去)

5.B(①表明他给百姓带来利益,③是人们对他治国主张的称赞,⑤是表明他为百姓着想。)

6.D(“稳定了社会秩序”还有“申明法令”的原因。)

13.A(待价而沽:等到好价钱再出售,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待赏识者重用。B褒贬失当。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记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只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贬义词。C对象不当。化为泡影:形容希望落空。此处应为“化为乌有”。D 荦荦大端:比喻主要的项目,明显的要点。应为“落落大方”)

14.D(A成分残缺,结尾加“的问题”。 B主客倒置,去掉“对”。 C句式杂糅,“之所以蓬勃发展”„„或“蓬勃发展的原因是”„„)

15.C(②承接首句,⑤①递进相连,③承接①,④⑥相连承接③。)

参考译文:

陈祐,字庆甫,赵州宁晋人。祐自幼好学,家贫,母亲张氏曾剪掉发换取书籍让他读,长大后就博通经史。当时诸王可自己征召官属,穆王府暂任陈祐为王府的尚书。穆王被分封在陕、洛后,上表推荐陈祐为河南府总管。他上任那天,首先去拜访金末名士李国维、薛玄,向他们求教治世之道。他又奏请免去征西军数百家的各种赋税,又上奏提出二十余件有利于人民的事,朝廷都听从了他。

世祖即位,将陕、洛地区划为河南西路。中统元年,任命陈祐为河南西路总管。当时州县官吏因为没有供给俸禄,大多贪婪暴虐,而只有陈祐因为清廉谨慎而被称道,在此为官八年,像刚到的时候一样。至元二年,调任南京路治中。适逢河南东部发生蝗灾,徐州、邳州尤为严重,官府责令百姓捕捉最为急切。 陈祐率领民工几万人到灾区,对身边的人说:“捕捉蝗虫是怕它们损害庄稼,如今蝗虫虽多,但谷物已成熟,不如让百姓早点收割庄稼,或许可以省力而有收成。”有人认为事情涉嫌独断专行,不可行。 陈祐说:“为救民而获罪,我也甘心。”立即告诉民工让他们离去(收割),两州的百姓都依靠他。

至元三年,授任陈祐卫辉路总管。卫辉位于四方要冲之地,号称难以治理。陈祐(到任后)申明法令,建立孔子庙,修比干墓,并向朝廷请示写进祭祀制度中。等到他离任,这里的百姓为他立碑歌颂功德。他曾上书世祖,提出创立太平盛世的“三个根本”:一是太子是国家的根本,应早立太子;二是中书省是行政的根本,应责成中书省专心于政务;三是人材是治国的根本,选拔人材应慎重。这些事情虽然未能完全施行,但当时人们舆论都称赞他。

朝廷大规模攻打宋朝,派陈祐征招军队,山东百姓多逃避,听说陈祐来了,都说:“陈按察来了,一定没有私心。”都出来应征,任务按期完成。至元十三年,授予陈祐为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官吏多惊慌失措。陈祐于是对他们说:“何必如此惊慌!你们以前为盗跖,而今为颜渊,我就把你们当好人对待;若前为颜渊,而今为盗跖,我就会把你们当坏人对待。”于是这些官吏安分守己,不敢违法。许、蔡之间有大盗,聚众抢劫, 陈祐追捕很紧,他逃入宋朝境内。宋朝灭亡后,这个人随制置夏贵路过汴梁时,陈祐喝令他下马,当众将他击杀,百姓顺服。十四年,调浙东道宣慰使。当时江南刚刚平定,元军俘虏温州、台州百姓男女数千口, 陈祐将他们全部强行释放归家。不久,行省征收百姓和商人的酒税,陈祐提出:“战争之后,对于遭受兵刀之苦的百姓,应宽容体恤。”但这意见朝廷没有答复。朝廷派他去查核台州的民田。等到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