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时间:2021-10-10 21:17:10 三年级作文

【篇一】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清兵卫与葫芦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用心读课文,把握关键词句。2、体会作品运用简练传神的描写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塑造人物。3、指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态度,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 4、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使之获得人生的感悟 。教学重点:目的2、3教学难点:目的4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情况。                                                               了解学生对情节的熟悉程度,教师概述故事情节,学生找出与原文情节不符的地方并更正。故事梗概:有一个12的日本小学生叫清兵卫,他特别喜欢葫芦,喜欢那些样子稀奇古怪(①没开口的带皮葫芦,样子很周正)的葫芦。有一次竟把一个小孩子(②老头儿)的光秃秃的脑袋错看成了葫芦,自己都忍不住大笑。他每天放学后,就一个人到街上看葫芦,大概店铺里所有的葫芦都被他一一看过了。有一次在后街,发现的一个老婆婆摊子前的一串葫芦,并被其中以个很普通的葫芦所吸引,结果急匆匆跑回家拿来五毛钱(③一毛钱)买下。从此片刻不离这个就、葫芦,以至于上课时偷偷在桌子底下摩擦被教员当场没收并被当作垃圾叫校役处理。教员状告家长,清兵卫遭到打骂,他父亲把那些葫芦全部卖了。(④砸碎)从此,清兵卫与葫芦断了关系。过了不久,他又热衷于绘画,不过他的父亲又在嘀咕。值得说明的是,校役并没有扔掉那只没收的葫芦,而且把它拿到古董店换了五块钱(⑤五十块钱),古董店老板又把这个葫芦卖给当地的富豪,价钱是六百块。二、引导学生根据文中传神的描写分析人物性格。1、教师提问:小说主人公清兵卫对葫芦的感情怎样?你是怎样知道的?找出关键的语句,指出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把表现了清兵卫怎样的性格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明确教师点拨并板书。清兵卫喜爱葫芦 描写方法→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独特的爱好三、揣摩教员、父亲对清兵卫的爱好的做法与态度1、教师引导:清兵卫如此衷爱葫芦,作为他的教员、家长,他们又怎样看待?有哪些做法?2、学生表演,再现情节。情节①教员没收葫芦                              情节②父亲砸碎葫芦3、教师点拨小结:教员:要干涉    父亲:坚决反对   ‹板书›四、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揣摩作者的情感与态度,深刻体会文章的主旨。1、教师调拨提高:①教员对清兵卫的爱好极力干涉,怕影响学习,家长对清兵卫的爱好坚决反对,担心没有出息,那么小说情节来看,清兵卫的爱好究竟有没有出息?②葫芦的价钱节节攀升,不可化量,从这么高的增值来看,清兵卫又怎样的能力?2、.学生讨论、明确教师板书:鉴赏葫芦的能力〈审美能力〉3、教师点拨:具有天才般独到的审美能力的清兵卫,他的爱好能自由发展吗?不能!结果是葫芦被砸碎,爱好被剥夺,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作者写这作者写这这这节课上下来,感觉较好。当时一、听课的有二十一位老师,评价也还不错。这是九年级上期的一篇文章,当时所教班级C144,成绩稍好的都进了奥赛班,剩下的都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生学习习惯差,不愿意读书,更不喜欢用心体会课文。所以,我在课文开头设计了“找出与原文情节不符的地方并更正”的环节。很受学生欢迎,一下子吸引了学生,连平时最不喜欢读书的学生都争着举手回答,用肘关节碰桌子的声音惹得听课教师都笑起来。熟悉了情节,也就为下文分析小说的写法、主题及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打好了基础,做好了铺垫。整堂课完成也就水到渠成了。由此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启发,现在的学生厌学,习惯差,大部分原因还是取决于教师,教师如果想学生所想,因材施教,想些办法,让自己的课生动起来,学生还是愿意接受的。   

赵龙

【篇二】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桃花源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授课人赵文学班级八(3)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古今异义词和省略句的用法;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加强诵读训练。教学难点认识评价课文所描绘的理想境界。 教学中应注重通过诵读来加深学生对文言字词、句子的理解。可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再体会领悟其语言特色和思想内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预计达成目标教学环节时间一、导入课文,教给“钥匙”。 成语“世外桃源”也许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它出自我国田园诗派创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俨然 豁然 阡陌 垂髫 恰然 邑人 便要还家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要求:1) 基本读准断句,注音语气节奏。 ②读完后理出难解的字词句。 四、检查自读,落实字词。 1.请三位同学读完全文。 教师要纠正读音错误,不明显的句读错误暂时不予纠正,留待下面的教学环节。 2.疏通课文中重要、疑难的字词句。 可让学生发言提出.也可让学生自由上讲台写在黑板上。教师在此基础上归类整理。要求学生领会掌握以下加点字同的含义: ①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为具言所闻    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2) 乃不知有汉:竟 :乃大惊:竟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都      两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4)一为具言所闻:详细地      具答之:详细地 5)甚异之:对……感到惊异    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尽头 咸来问讯:都      黄发垂髫:用特征来指代老人和小孩 复延至其家:请     处处志之:同“誌”,作标记 谐太守:到…去,    寻病终:死 6)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现在指神情庄重或假装正经的样子。 阡陌交通:交错相通。现在指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妻子儿女。现在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魏晋:更不用说。现在用作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说如此:像这样。现在指“这样”。 芳草鲜美:鲜嫩美丽。现在指食物味道好。 7)完成练习五,了解文言文主语、宾语的省略情形。五、加强诵读,教给方法。(锻炼朗读能力,加深课文理解。) 教师应进行朗读指导,可从以下几方面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①问今是问世,②乃不知有汉. (3)无论魏晋、、、加着重号的调应重读,语调稍慢;第①句读得略平缓.②③句读得有起 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1.学生齐读课文。2.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3.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4.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背出第一自然段。 六、布置作业 ,巩固迁移。 1.查字典,弄清下列成语的意思。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恰然自乐   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根据这段文字,充分发挥想象,以“奇遇”为题,作一番场景描写(300-400字)3.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 。 1.抽查第一、二自然段的背诵情况。2.学生口头解释所查成语的意思。 二、结合课文讨论分析下列问题。 1.课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了哪些情节? 发现桃花源(第1段);进访桃花源(第2、3段):寻找桃花源(第4、5段)。 2.齐读第1段,思考: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忘路之远近”说明渔人走了很远的路程,以致迷路忘返;“‘忽送”说明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渔人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一开渔人是怎样进入桃花源的?见到了怎样的景致? 进入桃花源不容易:“林尽”->“一山”->“小口”->入”->‘”极狭”->“复行”,这表明桃花源的隐蔽,与世隔绝,难于发现。 渔人见到的景致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见到的人“悉如外人”‘“恰然自乐”,说明桃花源环境幽清,人们生活美满安宁,丰衣足食。作者用句整齐,音律和谐,生动地勾画出一幅祥和安宁的田园图画。 4.请一位同学朗读第3段,思考: ①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②“皆叹惋”说明了什么? 渔人“一 一为具言所闻”应说的是秦末以来战乱的历史,桃源人听后,为世上的动乱、黑暗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5.默读课文最后两段,思考: ①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处处志之”,目的是想今后再访桃花源,可人们再去寻找时,却“迷”、“未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②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与“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相呼应。 三、品读全文,讨论总结以下内容。 1.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情节的曲折、跌宕的表现在:①渔人迷路了,会怎样?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③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③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①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相生,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以上为理解要点。》 2.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 应联系作者所生活的社会时代背景来理解。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可不必引导学生去认识“它只是一种空想”之类的方面。)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附:《桃花源记》练习设计一、语言积累和运用1、给带点的字注音①往来种作(    )    男女衣着(    )②黄发垂髫(    )    便要还家(    )    ③率妻子邑人(    )    遂与外人间隔(    ) ④此中人语云(    )    诣太守,说如此(    ) 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    ①.交通(古义        今义          ) ②.妻子(古义        今义          )    ③.绝境(古义        今义          ) ④.如此(古义        今义          )    ⑤.无论(古义        今义          ) ⑥.鲜美(古义        今义          )     3、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缘溪行(         )  ②渔人甚异之(         ) ③欲穷其林(      )                       ④便要还家(         )   ⑤便扶向路(         )   ⑥欣然规往(         )  4、比较下列各组加点词的词性和意义。    A、便舍船,从口入(    )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B、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C、见渔人,乃大惊(    )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D、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E、武陵人捕鱼为业(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5、“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 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A.豁然开朗(    )      B.屋舍俨然(    )C.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D.欣然前往(    ) 二、阅读课文回答 6、将下列句子的正确释文的序号写在括号里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   A.又往前走,要找到那边树林。 B.再往前走,想走到树林的边缘地带。   C.又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 D.又往前走,想找到那树林的最远的地方。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A、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及乡邻来到这没有出路的境地。   B.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与儿子来到这没有出路的境地。   C.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与儿女来到这荒无人烟的境地。   D.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与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7、填空  ①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发出“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的疑问,在《桃花源记》中与此类似的句子是                                。②表现桃花源中人们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                                             8、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练习。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①.上面语段出自     (朝代) (作者)写的《        》,由本文流传下来的一个成语是           。②.写出描写桃花林的句子。答:                                                         ③.请写出描写桃花源内景物的句子。答:                                                        ④、“黄发垂髫”用的修辞手法是        “黄发”指       “垂髫”指              。⑤、解释下面加点的词。①缘溪行(        )  ②阡陌交通(    )③芳草鲜美(      ) 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桃花源记》中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10、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题。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①.如果请你根据上述语段为“桃花源”旅游开发公司写一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                                                ④.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                 ⑤.下面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B、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C、桃花源人见了渔人“大惊”,说明桃花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教学反思 

赵文学

【篇三】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三年级语文《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学设计

三年级《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这篇通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图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课文以对话展开情节,用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塑造了铁罐傲慢、蛮横无理的形象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的形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寓言故事比较感兴趣,课外阅读量也比较大,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文字感悟能力。学生一般都会提前预习课文,自主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以及朗读课文3遍以上,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通过鉴赏陶罐和铁罐动作、神态等描写,积累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引导学生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2、教学难点是:读懂课文,深刻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即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来学习的课文,主人公是两个罐子,一个是看起来很容易就会备摔坏的陶罐,一个是看起来坚硬的铁罐。他们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来说说。

生:

【篇四】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只陶罐和一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消失得无踪无影。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一部份一部份地细读课文,把每部份的内容读懂,从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全面地看待事物的方法。

4. 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的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点:自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导入:介绍好朋友

陶罐 特点:易碎(板书)

铁罐 特点:坚硬(板书)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和这两个朋友有关,是——陶罐和铁罐,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提示罐的写法,左窄右宽)

二.合作交流

1.大家都预习课文了吗?老师发现在这边课文里有很多生字,你会读了吗?出示生字词,多种方法读,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2.读课文,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概括,表扬)

3.同学们,你们在概括课文内容时是怎么概括的?

三.品读感悟

1.这个故事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就要求我们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体会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想知道这则寓言蕴含着什么道理吗?

2.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故事讲了铁罐常常奚落陶罐,有谁知道奚落是什么意思?(生答)我们一起通过学习来深入的了解它的意思,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用横线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

3.谁能起来说一下你找出的句子,(生读自己找到的句子)

通过找到的句子,体会出文中的铁铁罐是个怎么样的铁罐,(生答:骄傲,板书)

4.出示句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管傲慢的问。怎么的问?(傲慢)谁能读出它的傲慢。同学们看一看,文中的铁罐称陶罐什么?(陶罐子)人家有名字就叫陶罐,它为什么称它为陶罐子呢?老师把子给它去掉,同学们读一读合不合适,去掉子字你有什么感觉?(更体现出它的傲慢,去掉子感情不是很强烈)

我们读书的时候不仅要关注文字,文中的标点符号也是有感情的,同学们看这两个句子,你又发现了什么?咱们在读到感叹号的句子时,语气要强烈,要重读,带着标点符号,再读这一句。

3.不仅虫语言中可以体会陶罐的傲慢,从表情和动作中也能体会到,他在说这句话时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带着神情和动作读这句话。

4.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说说轻蔑的意思,当他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陶罐的呀?(生:非常看不起)当你看不起别人的时候都怎么看他,斜着眼,用眼睛的余光,谁能带着轻蔑的神气读这句话。

5.面对铁罐的傲慢和轻蔑,陶罐生气了吗,发火了吗?而,他是在和铁罐(争辩),面对陶罐的争辩,铁管这个时候就变得恼怒了,出示“住嘴!”铁管恼怒了,“你怎么能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说说恼怒是什么样子,谁能做做恼怒的样子,恼怒的铁罐,读一下这句话。

6.这时候,铁罐越来生气,说话声音越来越大,话也越来越难听了,读这句话“和你在一起,、、、、、、、、、、”(跑跳如雷,气势汹汹)把你的感觉读给同桌听。加上动作。

你读书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把课文读的活灵活现,那些部分帮助你把文中的铁罐读活了,(提示语,可以捉住关键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性格,板书:抓关键词,体会性格)

7.面对如此骄傲的铁罐,陶罐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读1到10自然段,画出陶罐说的话,读一读,从中你可以体会到陶罐是一个怎样的罐子?(生:谦虚,板书)

8.同桌分角色朗读画出的句子,根据提示语读出他们的语气,(生读)

现在,老师摇身一变变成了骄傲的铁罐,你们来做陶罐,我们来对话(师生对话)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9.说说老师这个铁罐子演的怎么样?你觉得老师把铁罐子演活了重点在哪,(动作,语气,表情)我们要把课文读好把任务读活,要加上自己的动作表情和语气。

10.这篇课文学到这,你觉得那一部分最精彩?(铁管和陶罐的对话)是呀,作者用了大篇幅写了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我们班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板书: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描写人物时,可以通过任务的对话,展现人物的性格。

11.许多许多年过去了,稳重的陶罐和铁罐发生变化了吗?继续读课文11---17,找出陶罐和铁罐发生变化的句子,说说他们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陶罐的话,除了他的心灵没有发生变化,还有什么?(样子)

那这时的铁罐呢?(消失了)他为什么会消失呢?出示幻灯片,在铁罐消失的过程中,他会想些什么,如果他在这时候看到了陶罐,他会说些什么?出示幻灯片。小组之间讨论,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写一写。

12.同学们,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陶罐易碎但是他谦虚,铁罐呢,虽然骄傲,但是还有坚硬的优点,那你从这则寓言故事中体会到什么道理,我们应该正视彼此的长处和短处,彼此之间要和睦相处,(板书)

四:主题丛书4

1.画出四季的对话,以及描写四季神态、动作的词语

2.用同样的阅读方法学习丛书中的《五官争功》。

板书设计

27.陶罐和铁罐

易碎 坚硬

谦虚 骄傲

正视长处和短处 和睦相处

抓关键词通过对话体会性格 展开情节

27 陶罐和铁罐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覆盖了厚厚的尘土。

许多年代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那个陶罐。

“哟,这里有一个罐子!”一个人惊讶地说。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得叫起来。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泥土,擦洗干净,它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多美的陶罐!”一个人说,“小心点儿,千万别把它碰坏了,这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人们立即动手,翻来覆去,把土都掘遍了。但是,连铁罐的影子也没见到。

【篇五】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实践改进应用课例

作业题目:

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和教学实践,相信您一定有所提升、有所收获。

请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您自己的打磨后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上一节课,并将这一节课录制成课堂实录视频(若没有拍摄设备,可用文字记录),课后根据实践情况,再次修订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并完成教学实践反思;将修订后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终稿)、教学课件(终稿)和课堂实录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提交至平台。

温馨提示:根据教育部对本项目的要求,切实推行网络研修与现场实践相结合,促进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提升。课堂实录能真实的反映“教学实践”,请尽量提交视频格式的课堂实录或课堂片段,坊主在批改作业时将优先考虑视频格式的作业为优秀作业。

作业要求:

1.培训成果资源包,至少包括三个作品:教学设计(含实践反思)、教学课件(PPT)和课堂实录。

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课堂实录以视频格式为主,若没有拍摄设备也可以提交文字记录。

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

4.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成果资源包。(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篇六】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猜表情。

1、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

2、教师:罐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器皿。你们都知道哪些罐子?(陶罐、铁罐、木罐、玻璃罐……)

4、教师小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个童话的题目就是——《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5、看,老师把这节课的两位主角请到了现场,这位是陶罐先生,这位是铁罐先生。原来大家都认识啊,那你能说说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吗?(板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加拼音):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去掉拼音):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这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在国王的御厨里,骄傲的( )看不起( ),常常( )它。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却( )。

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

三、 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8自然段,想一想这8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2、指名反馈。(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

3、教师小结:的确,这8个自然段,大多数都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分别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然后大声地读一读。

4、集体交流、反馈。

5、初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建议男女分角色朗读。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

6、教师:在刚才的角色朗读中,女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女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没有礼貌、恼怒等)男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男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谦虚、很有礼貌、不懦弱、敢据理力争等。)

7、教师:的确如此,铁罐最大的特点就是傲慢无理,陶罐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有礼,却不懦弱。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旁边。(板书:傲慢无理 谦虚有礼,不懦弱)

8、集体交流。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理?(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却不懦弱?)

(2)指导读出陶罐的谦虚有礼或铁罐的傲慢无理。

(3)激励学生补充自己的感想。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9、抓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指导分角色朗读。

铁罐( 傲慢 )地问:“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面对如此傲慢的铁罐,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读读谦虚的陶罐说的话。(出示陶罐的话)

陶罐( 谦虚 )地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所以瞧不起陶罐。)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这是它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铁罐带着更加( 轻蔑 )的神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

西!”

师:那时候铁罐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轻蔑,打出提示语)轻蔑是一种怎样的神态?(瞧不起、看不起人的样子;找近义词:轻视)谁能作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让一个学生表演)

师:好一副轻蔑的样子,你带着这个轻蔑的表情来读读铁罐的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学着刚才那个同学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陶罐( 争辩 )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

师:那同学们觉得陶罐真得懦弱吗?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陶罐并不是懦弱的?(陶罐自己的话和“争辩”这个词中体会到)(出示句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争辩?陶罐是怎么争辩的?(朗读陶罐的话)那么傲慢的铁罐允许陶罐继续争辩吗?(不允许。)在铁罐眼里如此懦弱的陶罐竟然知道争辩,那时候铁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恼怒)谁能做个恼怒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好一副恼怒的表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恼怒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读铁罐这时说的话。(生朗读) 铁罐( 恼怒 )地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恼怒的铁罐,陶罐又是如何说的呢?(指导读陶罐的话)

陶罐( 友善 )地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陶罐的什么呢?(和善、友好、谦让、彬彬有礼)面对这样友善的陶罐,铁罐又作何反映?出示第四次对话:

铁罐( 蛮不讲理 )地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是如此无理取闹,到这时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对啊,遇到谁,谁都不会无止境地去理会无理又傲慢的人。

(3)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喜欢谦虚的陶罐呢?还是傲慢的铁罐?都喜欢谦虚的陶罐,那我们现在就把“谦虚”这两个字学会了。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今后,同学们要多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理解。

四、课堂总结

教师指着黑板,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习,认识了一个(学生:傲慢无理)的铁罐,认识了一个(学生:谦虚有礼,不懦弱)的陶罐。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最后命运如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

五、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奚落 傲慢无理 谦虚有礼

【篇七】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共8篇)

篇一:《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 萍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条理。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的语句,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有礼而不软弱。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罐”字入手,揭示课题

1、出示“罐”字卡片,让学生齐读。

2、教师:罐是一种用来盛东西的器皿。你们都知道哪些罐子?(陶罐、铁罐、木罐、玻璃罐??)

4、教师小结:不同的罐子是用不同的材料制成的,它们都有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作家黄瑞云,抓住了陶罐和铁罐的优点,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有趣的童话。这个童话的题目就是——《陶罐和铁罐》。(教师板书课题)

5、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将难读的语句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2.检查字词。(出示课件)

(1)课件内容:

(加拼音): 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去掉拼音):争辩 恼怒 御厨 羞耻 懦弱 陶罐 奚落 轻蔑 掘开 朴素 流逝 宫殿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学生齐读、一生领读、同桌互查。)

(二)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选词填空)

出示课件: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却()了。

(奚落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

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

三、 焦急对话,品读感悟

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2—9自然段,想一想这8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最大

特点是什么。

2、指名反馈。(主要写的是人物的对话。)

3、教师小结:的确,这8个自然段,大多数都是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笔,分别画出陶罐和铁罐的语言,然后大声地读一读。

4、集体交流、反馈。

5、初步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建议男女分角色朗读。男生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

6、教师:在刚才的角色朗读中,女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铁罐?(女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没有礼貌、恼怒等)男生们,你们听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男生反馈,不要求单一的答案:谦虚、很有礼貌、不懦弱、敢据理力争等。)

7、教师:的确如此,铁罐最大的特点就是傲慢无理,陶罐最大的特点就是谦虚有礼,却不懦弱。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语言,把自己的感想批注在旁边。(板书:傲慢无理 谦虚有礼,不懦弱)

8、集体交流。

(1)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理?(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却不懦弱?)

(2)指导读出陶罐的谦虚有礼或铁罐的傲慢无理。

(3)激励学生补充自己的感想。

(4)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9、抓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指导分角色朗读。

(1)出示填空练习。

(2)分别指导学生抓住所填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相关的语句。 ? 铁罐( 傲慢 )地问:“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的语气该怎么读?听老师读,我把这个句子读两遍,听完了回答哪遍好。(老师读)好在哪儿?哪个字读得重?哪个词读得慢?(把“碰”字读得重,把“陶罐子”读得慢,读出了铁罐对陶罐骄傲、冷淡的态度。)说得真好!谁把这个句子再读一读?(指名读、全班齐读)面对如此傲慢的铁罐,陶罐的表现是怎样的?让我们来读读谦虚的陶罐说的话。(出示陶罐的话)

? 陶罐( 谦虚 )地回答:“不敢,铁罐兄弟。”

师:铁罐不止一次地奚落陶罐,请你们像刚才那样把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找出来,同桌交换读,读时注意揭示语,读出语气,然后大家评一评。

师:铁罐还怎么样奚落陶罐的?谁读一读?这一句还用傲慢的语气吗?(不用,应该用“轻蔑”的语气读。)

师:铁罐就是这样傲慢、轻蔑、恼怒地奚落陶罐,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铁罐只看到自己很坚硬,而陶罐很容易碎,所以瞧不起陶罐。)真能干!铁罐认为自己很坚硬,这是它的长处,而陶罐很容易碎,这是它的短处,它仗着自己的长处去奚落别的人短处。面对铁罐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陶罐怎样回答?请同桌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要读出不同语气。(读书气氛异常热烈,最后指名读)

? 铁罐带着更加( 轻蔑 )的神气,说:“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师:那时候铁罐说这句话时是什么神态?(轻蔑,打出提示语)轻蔑是一种怎样的神态?(瞧不起、看不起人的样子;找近义词:轻视)谁能作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让一个学生表演)

师:好一副轻蔑的样子,你带着这个轻蔑的表情来读读铁罐的这句话。 师:请同学们学着刚才那个同学的表情和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 陶罐( 争辩 )说:“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

师:那同学们觉得陶罐真得懦弱吗?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了陶罐并不是懦弱的?(陶罐自己的话和“争辩”这个词中体会到)(出示句子)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争辩?陶罐是怎么争辩的?(朗读陶罐的

话)那么傲慢的铁罐允许陶罐继续争辩吗?(不允许。)在铁罐眼里如此懦弱的陶罐竟然知道争辩,那时候铁罐的心情是如何的呢?(恼怒)谁能做个恼怒的表情给大家看看?(好一副恼怒的表情),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恼怒的语气和表情来读读铁罐这时说的话。(生朗读) ? 铁罐( 恼怒 )地说:“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变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面对如此恼怒的铁罐,陶罐又是如何说的呢?(指导读陶罐的话)

? 陶罐( 友善 )地说:“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得到,陶罐的什么呢?(和善、友好、谦让、彬彬有礼)面对这样友善的陶罐,铁罐又作何反映?出示第四次对话:

? 铁罐( 蛮不讲理 )地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是如此无理取闹,到这时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 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师:对啊,遇到谁,谁都不会无止境地去理会无理又傲慢的人。

(3)分角色朗读,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解决了大家提出的问题,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1)小组分角色练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2)戴上头饰表演。

(4)生字教学: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们喜欢谦虚的陶罐呢?还是傲慢的铁罐?都喜欢谦虚的陶罐,那我们现在就把“谦虚”这两个字学会了。(指导书写)

10、教师小结:同学们,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不光可以帮助我们把人物说的话读好,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性格、品质等。今后,同学们要多关注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以帮助自己更好地阅读、理解。

11、用一段或一句话,夸一夸陶罐,劝一劝铁罐。(指名反馈)

四、课堂总结

教师指着黑板,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习,

认识了一个(学生:傲慢无理)的铁罐,认识了一个(学生:谦虚有礼,不懦弱)的陶罐。故事到这里还未结束,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不是像铁罐说的那样破成了碎片?铁罐是不是像它自己所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也不怕?它们最后命运如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和铁罐》。

五、板书设计:

27、 陶罐和铁罐

傲慢无理 谦虚有礼,不懦弱奚落

据理力争

坚硬 易碎

易氧化 不会被氧化

篇二: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反思、说课

27陶罐和铁罐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 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 御厨 奚落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羞耻

流逝 宫殿 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 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 ,许多年过去了,陶罐 ,铁罐。

指名说。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4、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5、认真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②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③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⑤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出示句子(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⑥再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

【篇八】陶罐和铁罐课文设计好的环节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4)

《2、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学会全面的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合作。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生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学习重、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读懂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

点,体会其中的寓意。

【知识链接】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是民间口头创作。流行的优秀寓言很多,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预习案】

1、我会认:罐 懦 弱 蔑 辩 盛 恼 堆 素 氧 腐 2、我会读

奚落 谦虚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氧化 腐蚀 御厨 羞耻 光洁 朴素 3、近义词:谦虚--- 轻蔑--- 恼怒--- 理会--- 懦弱--- 争辩---

4、反义词: 骄傲--- 懦弱--- 奚落---

【探究案一】

探究点一:

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本文主要记叙了 的故事, 让我明白了 。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试着概括段落大意(小组合作探究)

【训练案一】

1、多音字组词:盛 倒 兴 2、填一填

( )地问 ( )地回答 ( )的语气 ( )的废墟 ( )的尘土 ( )地叫起来

【探究案二】

1、你知道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吗? 2、陶罐又是怎么对待铁罐的呢?

3、许多年后,人们在哪里发现陶罐的呢?它什么样子呢?铁罐又是什么样? 4、从陶罐和铁罐的变化中,你误出了什么道理?

【训练案二】

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写你生活中尊重与被尊重,或轻视与被轻视的例子,谈谈你对这些事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