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21:09:02 三年级作文

【篇一】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四)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体味小说中的心理和行动描写;学会用心理、行动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2.能够多角度、多侧面欣赏文学作品,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过程与方法:3.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4.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让学生了解生命之可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之情;感悟人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珍爱生命。教学重点:1.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2.体会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其中,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二、杰克•伦敦简介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 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 嶝岩(chán):高而险的山岩。 踉跄(liàng qiàng):走路不稳。 辗转(zhǎn zhuǎn):①(身体)翻来覆去。②经过许多人的手或经过许多地方。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cī):故意挑毛病,找差错。疵,缺点、毛病。 骸骨(hái) 鲦鱼(tiáo) 窒息(zhì) 2.提炼故事主要情节后复述梗概,在复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提醒学生注意表示时间的词句,概括了解主人公在短暂而又漫长的时间中痛苦煎熬的情形;感受人物强烈的求生欲望和生命本身巨大的潜在能量。复述情节梗概: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行着。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遇到了一匹病狼。他发现这匹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令他作呕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3. 理清课文主线,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展现了哪几个画面?主人公在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提示:课文是小说的节选,写一位淘金者在求生旅途的种种遭遇、感受以及他对生命的渴求。首先写到主人公恐惧的心理,因为狼嚎的声音而恐惧;到傍晚产生了矛盾的心理,死也许就是解脱。以后的几天中,他凭着生命的意识前进,在极度虚弱时,他看到了希望──一只大船,同时也遇到死敌──病狼;于是出现人狼对峙──同样虚弱的人与狼的对峙。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他靠近了大船,看到了生的希望,而人与狼也开始挑战生命的极限,进行了一场闻所未闻的生死决斗。可以通过板书展示文章的主线:饥饿觅食(狼嚎、恐惧、矛盾)──产生幻觉(遇大船,“激动”、麻木)──遇病狼(冷静、沉着)──与狼决斗(超越极限)──战胜病狼②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提示:这是一支弘扬生命的赞歌,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生命的珍爱,感受到生命本身那巨大的潜能,这种能量让你不管面对什么,哪怕是吞噬你的荒野、野兽,折磨你的饥饿、疾病,你都能勇敢地战胜它们。生命永远与我们同在!四、探究下列问题:(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 (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小说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的作用。 (5)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探究一:极地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食物的匮乏、体力近乎衰竭、野兽出没……同自然的斗争老是失败,饥饿、寒冷、伤痛紧紧缠住他,他甚至想到放弃:“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说明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某些脆弱成分。但主人公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一面同自然抗争,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炼自己,最终战胜这一切,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极度寒冷──用白铁罐子烧热水,极度饥饿──砸鹿剩骨、吃沼泽浆果,极度疲劳──内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右脚伤残──膝盖和脚鲜血淋漓,撕衬衫来垫,饿狼尾随──时昏时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但“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作家逼真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后搏斗时主人公的双手已无力将病狼掐死,但是他顽强地拼尽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用牙齿咬断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然而他还是“硬凭着意志”给灌下去了。正是这像“铅液”一样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同时用大量的人物行动表现自己的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如微微泛红的鹿骨头、在苔藓、岩石上留下的血迹、病狼的喘息声与粗糙的舌头摩擦两腮的感觉等,从极细微处着笔,极有质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残酷的处境。最传神的是对疲倦的描写──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出色地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体力飘散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就是对生命的执著热爱。 人和狼最后的格斗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他从梦中苏醒过来,因为已感觉到有条舌头正在舐他的手,“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去,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格斗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展开了。渐渐地,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还用另一只手偷袭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 探究四:根据上下文意,不难判断鹿皮口袋应是淘金者装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丢弃,但比尔居然到死也不放弃,最后只剩一堆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与之相伴。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正说明了金钱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钱不值,它的存在是对人性的玷污与拖累。探究五:作者塑造这样一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命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文中反复渲染不畏艰险困苦、勇敢顽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难点突破)(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教学反思    ①这是一次大容量、有深度的小说阅读课,也是学生几年来课外阅读的一次“汇演”课,学生阅读的宽度和深度,阅读积累的成效和文学作品鉴赏的水平,在这次课上都充分体现出来了。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阅读经历、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还因势利导,开展综合性学习——如何多角度地阅读小说,这样就更加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因此,这节课虽然上完了,但其实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才刚刚开始,我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把学生引向了更为广阔的“渔场”,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②新的语文课堂不仅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给学生以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力图打开学生的精神空间。在教学时,我着重拓展学生的精神视野,但又避免空洞的说教,而是始终紧密结合学生自身的阅读体验,通过营造氛围,自然而然地贯穿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热爱生命的人生态度,唤醒了学生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意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强烈的人文气息。    ③语文的学习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在本课的学习中,作为教师的我也深切感受到积累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内引外联,激活思维,正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让我感触较多的是,在教学中,我为学生设置了富有激情的情境,并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与学生同读、同讲、同议,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和朋友,真正走进了他们的心灵。而学生们放射出来的智慧之光也激活了我的灵感,使我也感受到有意外之获的喜悦,可谓是师生各得其乐,教学气氛民主、和谐、愉快! 

王宝杰

【篇二】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半张纸》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一、导入由《墙上的斑点》导入。二、阅读话题内容:要求学生结合学过的小说来分析结构的内容。三、分析小说:1、主题:写一位刚刚失去妻子和孩子的丈夫在搬离过去的住所之前对生活的一些追忆,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对人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指著追求。这1)学生分析,师生共同讨论。2)明确:小说《半张纸》结构艺术的绝妙之处就在于作家紧紧围绕半张纸进行布局选材。作品先以半张纸引出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 接着又以半张纸连缀起回忆中一个个生活片段, 最后又通过半张纸表现主人公情绪的变化, 深化作品的主题。半张纸成了小说中贯穿始终的结构线索, 成了小说的灵魂。作品采用倒叙的手法, 通过半张纸被注意, 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 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 饶有新意。小说开始于搬家车辆的离去, 男主人公被独立留在曾经的家里, 作最后的一瞥。作家以哀婉平缓的笔调, 描写主人公即将离开这居住两年的房间时的复杂心情:哀婉留恋, 若有所失。它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男主人公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仅仅是如此吗? 也许更深的, 还是对这里的眷恋, 故意找个借口再待一会儿; 马上一转, 说没有, 没有什么东西遗漏, 没有什么了——连续重复, 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 这是写浅层心理;接下去, 叙述他决定再也不去回想在这里的往事决定一词, 更是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 如果真的可以不去回想, 还需要如此郑重其事地决定吗? 往事就像元孔不入的空气, 又岂是一个所谓决定能够阻挡得了的; 下面, 用一个但是, 把镜头转向我们更本质的主人公那半张记录电话的纸条。这样简单的几句话, 表面上波澜不惊 , 而内里却意义摇曳, 语言非常有层次感。在只有一千多字的小说中, 作家却不惜笔墨, 精细地描绘了半张纸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 甚至连纸上的字迹也一一作了说明, 这样, 半张纸便凸现出来, 像电影特写镜头似的强烈地吸引着读者。 而主人公也被这小小的纸头强烈剌激着, 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因为那上面浓缩了他一生中两年里的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爱之愈切, 痛之愈深, 竟然使他决定要忘却。3、讨论练习三:《半张纸》所记述的故事持续了多长时间? 这种安排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理解半张纸作为结构的要点, 使得小说的叙述时间和主人公的记忆闪回时间发生较大的交错, 从而得到很好的艺术效果。《半张纸》所记述的故事从外部而言只持续了几分钟的时间, 但是从内部深层而言, 持续了两年的时间。这使得人生如梦、人世无常的主题得到有效表达。四、作业:1、试用 100——300 字描述自己最喜爱的一部中长指导学生首先要抓住结构的要点,其次要看它的结构是否依赖情节的力量而构成,还是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等来构成。2、完成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篇三】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喂——出来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设计理念】        本设计注重自主学习,强调个性培养。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感悟,从而成为新世纪环境保护者。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2、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                 3、锻炼想像能力。                 4、了解科幻小说。       过程与方法   自学讨论法、想象交流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懂得珍爱环境等道理。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 www.cn910.net科幻小说,是随着现代科技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它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人们通常把科学、幻想、小说作为它的三要素。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凡尔纳,其代表作是《海底两万里》。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喂——出来》也是一  微型小说,构思新颖奇特、情节相对完整、结尾出乎意料。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   哂笑(   )牟取(   )贪婪(   )履行(   )肮脏(   )签订(   )棘手(   ) 众目睽睽(   )       逍遥法外(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A哂笑   B贪婪  C纳闷   D棘手  E众目睽睽   F心安理得  G莫衷一是   H逍遥法外      I深不可测  J不容质疑    K 胸有成竹    L一视同仁     M任劳任怨     N慷慨大方      二、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概括课文内容。(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一天,一个建筑工人听到了一声“喂——出来”的叫声,接着,又有一块小石头从天上掉下来。)2、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 还会发生什么?    (原先扔进去的垃圾都跑出来了,这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3、说说标题“喂——出来”的意思 4、讨论本文中心,完成课后练习二    这是虚构-幻想。但有生活真实性。 2、这环保话题。3、这个洞真的是无底的吗? 明确:表面无底,其实未必。 (师补充:正如我们的地球,表面上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地球已经不堪重负了。) 4、小说中的“洞”比喻什么? 明确:人类生存的地球。5、文中说:“渐渐地,海洋和天空又变成了美丽的蔚蓝色,远远地看上去就像是透明的玻璃一样。”这说明什么? 明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时也给人们带来利益,但只是暂时的,潜伏着隐患。6、小说中两处写“喂——出来”,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处照应文题,同时为下文铺垫,引发下文的情节。  第二处照应文题和前文,同时启发读者领悟其中蕴涵的哲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时候一到,结果就出来了。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的。 7、小说中写了几类人?这些人有何共同点?你觉得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明确:为了名利而忙碌的各类人。 8、作者想要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人类一切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不去积极治理环境污染,总       有一天人们将会遭到灭顶之灾。 四、拓展延伸:1、现实生活中,人类有没有因破坏环境而遭受惩罚的现象?联系身边实例说一说。生1:因滥砍乱伐,盲目围垦,98年导致长江特大洪水,嫩江流域、松花江特大洪水。生2:因破坏草皮,不合理的耕作、开发湖沼,使沙漠扩大。生3:河流污染,刮沙尘暴,下酸雨。、、、、、、2、 以前你对垃圾是怎样处理的?学了这倒入村里设置的垃圾桶。生2:去河里洗刷时,倒入小河里。生3:倒在山沟里,被雨水冲走。想法:1、对垃圾应分类,建立垃圾处理厂,再加工,废物利用。2、垃圾转化,如废气变沼气、废物作燃料等。3、你身边有哪些城市垃圾?你知道它们是怎样处理的吗?生1: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废气,废水。生2:各种生活、工业垃圾由货车运到了垃圾场,让它腐烂;有的工厂把废气排到空中,废水排到地底下或河道中。 4、  除了垃圾以外,还有什么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对此,你有什么建议?生:噪音,各种违章建筑,家畜家禽养殖等。建议略。五、布置作业1、口头想像训练:具体说说天上掉下石头后,接下来会怎样。(同桌讨论)    2、书面作业: 写一段或一篇科幻小说(以下几题中可任选一题)       A、 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200字(适合于表达能力较差者)       B、 《×××的黑洞旅游》,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日记形式写(适合于想像能力较丰富者)       C、 自拟题目以新颖的形式写一篇警示人类保护环境的科幻小说。          (适应于写作能力、想像能力均佳者,教师可引导这些同学上网查阅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的常识。) 每一组由组长协调,三个写作题人数均匀。教师将选取好的片断和文章,张贴在学习园地中。评析        首先,本教案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开始以学生熟悉的《哈里——波特》导入新课,激发阅读兴趣,快速了解了微型科幻小说的基本特点。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扩大了学生的词语掌握范围。接下来整体感知两三问就接近文章主旨,因为本文情节简单,同时上课以开始就讲到微型小说的结尾出乎意料,所以宜马上从分析结尾入手来理解主旨。合作探究时,简单的、学生可以明确的问题马上过去,而剩下的、不好回答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以节省时间,在深入阅读层面上作进一步的分析。作业布置让学生自主挑选,而结果的展示有助于学生间的互相学习,使后进生也获得收获。                          其次,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从课文延伸到实际,学生通过举例、反思,认识到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的严重恶果。拓展了学生思维,树立起关心我们这个时代,关心人类生存环境的理念。第三,从教学流程看,各环节由浅入深,给学生设计了合理的台阶。有了前面对课    文的理解,对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想像的训练,最后的书面作业就不会无话可写了,而保护环境的观念也就深深烙在学生脑中了。       

【篇四】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师:比一比谁的反应快,老师提问,答案是几,你就拍几下手。

1、出示4个月饼的图片,把4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强,每人分几个?生:拍2下。

2、出示2个月饼的图片。提问: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强,每人分几个?生:拍1下

3、出示1个月饼的图片。提问: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强,每人分几个?生:没有拍手,答每人分半个。那我们用什么表示半个月饼呢?如果用一个数来表示,又如何写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个新朋

友——分数。(板书)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平均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了一半,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自己学过的数字来表示,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一份)对,在我们数学中用这个分数来表示1/2,谁观察到我们屏幕上的1/2是怎么写的?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生:先写横线,再写2,最后写1。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掌声送给她。想不想跟我一起写个1/2呢?请你拿出草稿本。(边板书)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我们把月饼平均分成几份?(2份)那就在横线的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横线下方写上平均分的份数。一半是其中的几份?(1份)就在横线的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这个分数你会读吗?生指名读

师:读的时候你注意到他是怎么读的啊?生:从下往上。

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预备起。(齐读)板书(读作:二分之一)。 师:这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那另一份呢?它怎么表示呢?(生:也是1/2)。

也是谁的1/2?(生:也是这个月饼的1/2)

师:那现在根据我们分月饼的过程谁来说一说这个1/2表示什么意思?生: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

二分之一。

师:同学们真棒!也就是说,我们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写作:1/2。同桌说一说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分数1/2,接下来你能判断一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生反馈 及时表扬

(设计意图:“分数”对学生第一次接触来讲是陌生的,但“物体或图形的一半”却是学生熟悉的,容易接受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亲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一半”中引入分数,架起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的联系桥梁。)

师:我们能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那么把它平均分给四个人,你会分吗?(生:竖着切一半,横着再切一半)

师:哦,也就是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 那是其中的哪一份是1/4?

是谁的1/4?(这整块月饼的1/4)

师:谁来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说完整了?

小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四分之一。(齐读) 师:那1/4你会写吗?请你在草稿本上写一写,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写一写。(指名写)她写的漂亮吗?掌声送给她,那这个分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预备起!(读作:四分之一)板书

师:声音真响亮啊!这是一个月饼的四分之一,瞧,老师这里还有一张正方形纸,它的四分之一又该怎样表示呢?

2、认识1/4

请你拿出正方形纸,请先听清楚我的要求,先折一折,然后把它其中

的四分之一用斜线的方式涂上颜色,好开始。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创新动力,在动手实践、交流讨论中探究新知,理解并掌握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折的?你折的1/4又表示什么? 展示学生成果。

讨论: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正方形纸的 ?

生:因为它们都把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4.师:谁再来完整地把这句话说一说?

3、小结:不管怎样折,只要把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正方形纸的 。

(设计意图:“分数”对于学生来讲是抽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用正方形纸折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各种不同折法的展示,进一步加深了对分数意义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进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师:像 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无论一个图形的形状如何,只要把它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板题)。

三、课堂练习

师:刚刚我们接触了这个新朋友,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闯关练习。

1、你知道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吗?

2、判断

把一块饼分成了3份,每份是它的1/3.( )

1/6读作:6分之1。( )

3、

(设计意图:多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活跃思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获得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四、不仅在我们的课堂有,在生活中也有许多,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 (设计意图: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又围绕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让学生再次体会到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所谓“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五、课堂测评5分钟

【篇五】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2014《几分之一》教案详写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李满英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分数的 初步认识》第一课时,认识几分之一。(教材第90页例1、第91页

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

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

体验迁移和类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

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掌握几分之一的读写和组成。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观念。

教 法:情景演示法和操作探究法相结合

学 法: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正方形纸各一张,从长方形、半圆和等腰三角形中选一张。

一根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同学们好,(生:老师好)今天老师邀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学习一节数学,愿意吗?(生:愿意)同时,老师也邀请了两位动画人物···,请说出他们的名字(熊大,熊二)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看着熊大和熊二保护森林很辛苦,在中秋节的时候,就给他们送了点好吃的,四个苹果,两瓶橙汁还有一个月饼,他们想分着吃!

(1) 4个苹果,熊二要分给他们2个人,同学们猜猜每人分得多少?

生:2个。

师:你们想的真公平。每人分得同样多,这样的情形叫什么。谁知道?

生:平均分。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响亮,熊二听到了,“唉,这真是个好办法,要使我们两个人都吃上同样多的食物就得平均分!”

(2)2瓶橙汁,熊二要平均分给他们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生:1瓶

(3)只有一个月饼,熊二要平均分给他们两个人?每人应该分得多少?谁来猜一猜?

生:每人分得半个。

师:半块用我们以前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不能)这就需要数学王国里的一位新朋友来帮忙了,你想认识他吗?(想)它就是分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90页例1。

1。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2

①多媒体演示:平均分一个月饼,让学生观察分的过程。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还可以这么说,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

1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课件出示半个月饼图及2)

1 ②初步引导体会2的意义。

伸出你的双手跟老师体会二分之一的意义。我说一句你们跟着说一句。

③加深对的认识。

1

同桌讨论:折法不同,阴影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阴影部分

1都是长方形纸的2? 小结:不管怎样折,只要把任何一个长方形纸平均分成2份,每

1份都是长方形纸的。 师:我们可不可以这样说,不同形状的纸,只要平均分的份数相同,就能用相同的分数来表示。

1师:再观察这些图形,没有涂色的这份能不能用来表示? 2

生:能。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2、 了解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引出分数的概念。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书写, 我们把一个图形怎么分了?(平均分)先写一个短横,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读两遍,我们

12

把这些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那就在短横的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叫做分母,读两遍。我们取了其中的1份,就在短横的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叫做分子,读两遍。写得时候注意:分子要与分母对齐,读作:二分之一,读的时候应从下往上读。 师:刚刚我说的听清楚了吗?谁能再来说一说分数线、2、1分别表示什么?

生:分数线表示平均分,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

师:课件上,这里的“它”指谁?

生:这个月饼。

1。 (2)认识4

①接着刚才的故事,通过同学们这么认真的探究,熊二知道怎么分一个月饼了,正当分月饼时,吉吉和毛毛来做客了,他们想四个人来分享一个月饼。

师: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整个月饼的···(四分之一)

同桌互相监督,在练习本上写出四分之一,互相指一指分数线、分母和分子。

11 (3)认识3和5

①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阴影部分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11,阴影部分是其3,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个圆的3

1中的一份,所以用3来表示。分数线、3和1各表示什么?

【篇六】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优质课”评选资料

《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浮山县城关小学

【设计理念】

本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着眼于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通过自主探索让学生分一分、涂一涂4个桃子的1/2、8个桃子的1/2、6个桃子的1/3等过程,让学生思考、交流、发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分母就是1”,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6

——78页的例题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三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一个物体(或

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本课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

秦 芳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2、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并能正确表示出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的基础上突破到把一些

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单一的“一块”突破到由一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份”。使学生能够把个数与份数的区别开来,能清晰地用数学语言表述几分之一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实物投影 桃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谈话:“美猴王给它的孩儿们带了一个大蟠桃。可面对眼前的2

只小猴,美猴王傻眼了,我只有一个桃子,怎么分给它们才公平呢?”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各部分的名称和含义?(“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导入:同学们说得真好,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这个桃子的1/2。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对已学过的分数勾起回忆,

感知平均分在分数中的意义,为下面学习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埋下伏笔,使新旧知识自然衔接。】

二、故事联系,探索新知

1、认识一些物体的1/2。

(1)师:小猴们吃完1/2个桃不过瘾还想吃,美猴王就大喊一声:“变!”瞬间变出了一盘桃子,你们猜:美猴王肯定会把盖子里的桃子怎么分?„每只小猴可以分到的一份桃子,是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好吗?

指名汇报:因为把一盘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盘桃子的1/2。

课件出示:盒子里有6个桃子,每个小猴子分到这6个桃的几分之几,是几个桃子呢?

请同桌两个同学用学具桃子图片,分一分,数一数。

【课件演示:刚才分桃的情况。】

教师小结:原来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也可以用1/2表示。1/2这个分数中的分母“2”表示什么意思?分子“1”表示什么意思

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

一也可以表示多个物体。】

2、分一分、涂一涂表示1/2

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 1/2吗?( 让学

生在书上完成,指名上台操作)

【学情预设:只用虚线平均分成2份,没能把其中一份涂上颜色】

师:你们同他表示的1/2一样吗?一样的同学举手,很遗憾这样

是错误的。我们表示出分母2了吗?(用虚线平均分成了2份,表示分母为2,那分子1呢?1份涂上颜色)

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 1/2吗? (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指名上台操作讲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分一分、涂一涂中进一步感知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

是几,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分子就是1】

思考:回顾刚才三次将这些桃平均分的过程,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 1/2来表示?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小结:都是把一个整体平均成2份,所以分母为2,都是把其中的1份涂上颜色,所以分子为1,也就是1/2

3、认识一些物体的1//3。

谈话:听说有好吃的桃子又馋来了一只小猴,现在要把这6个桃

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怎么分?( 让学生先分一分,再填一填。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指名上台操作讲解

组织讨论:分数的分母“3”在这里表示什么?分子1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利用课件生动形象的演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 若干份,不管每份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点上的跨越,为了让学生顺利地实现这个跨越,我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台阶,让他们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来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从而抽象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无论每份是多少个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几分之一的意义与平均分成的份数有关。】

三、小组合作,内化新知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出示教材第77页“试一试”题目,

谈话:那12个桃可以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各是它的几分之一? 先分一分、填一填,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动手分,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的情况。

实物投影展示5种不同分法

谈话:同学们,刚才通过小组合作得到这些不同的分数,你觉得

分数的分母与什么有关?分子1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分母就是指平均分成了几份,而分

子1是指其中的一份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这些物体的几分之

一。(学生齐读一遍)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分12个桃子,既可以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可以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应用巩固,拓展延伸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特别出色,对分数知识也有了进一步

的认识。下面有几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解决?

【篇七】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篇八】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几分之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课 时: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

设 计 者:李炎玲╱登封市书院河路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能读、写分数。 (2)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和同学交流。 2.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同时,它有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要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分数知识打下初步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小数提供必要的条件。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分数初步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

3.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还没有接触过分数,从整数到现在的分数,对学生来说不仅是知识面的扩展,更是数概念的一次拓展。“认识几分之一”是系统研究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学好本课知识,有利于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为下面学习几分之几解决求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是多少个物体的实际问题奠定知识、思维和思想方法基础。 学习目标

1、通过情境感受和直观操作,使学生感受分数的来由,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

2、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评价任务

1.会根据算式说出平均分,并能结合具体图意说出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2. 在长方形纸上找到二分之一,在正方形纸上折出四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过程。

3. 借助判断对错的活动,能说出本节课所学的分数是否在“平均分”的基础上。

4. 借助划分巧克力,让学生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八分之一。能找到三分之

一和八分之一。 教学过程

【篇九】人教版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2014年秋新人教版三上第八单元几分之一教案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一课时 几分之一

中卫六小 曾茹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0—91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动手操作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

“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

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准备:师(直尺一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图片各一张和多媒体课件)生(直尺一把、水彩笔三支、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各一张)。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引入课题

师:孩子们大家认识图图和皮皮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

个有关图图和皮皮的故事。 通过公平的分配渗透平

师:一天,图图和皮皮出去游玩,他们带了四个苹果想分均分思想。

吃,把四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最公平呢?

生:把四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两个。

师:每人分得两个【板书:2个】,他俩分得一样多。在

数学上这种分法叫做 „

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齐答

师:这样分大家同意吗?的确平均分是种公平的分法,这渗透平均分就是每人分

样每人分得的都„„(生:一样多) 的要一样多。

师:你能再说说怎样将这四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呢?

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2个。

师:好,你真聪明!

师:那么如果是两个苹果呢?怎么分最公平?

生1: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1个。(上台

演示)【板书:1个】

学生汇报。

师:可是现在苹果只剩下一个了,老师这样分给他俩。(演

示不平均分)

生:不行,不公平。

师:一个苹果怎么分给两个人才公平呢?拿出你和同桌的

圆片公平的分一分吗?好!开始。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一半。

【板书:一半】

师:你吃到的是哪一半?可以涂上颜色吗?下面同学一起同桌协作

拿起你的彩笔将其中的一半涂上颜色。

生:(涂色)。

师:你和他吃的一样多吗?他吃了苹果的(一半)我也吃

了苹果的(一半)。

师:你们都吃到了这个苹果的“一半”。也就是说把一个引出课题、板书

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这个苹果的的“一半“。【出示

板书】可是这一半还能用整数表示吗? 在数学上“一半”我

们用分数二分之一来表示。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板书课

题:认识分数】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和学生一起写分数

师:也就是说一半我们就用二分之一表示(换板书)。写齐读

作:1/2。(板书和学生一起写1/2,边写边强调写法:先在中体会分的一样多,每份都间写上短横,它表示平均分叫做分数线;短横下面写2,表示是二分之一

平均分成了两份叫做分母;最后在短横的上面写上1,表示其

中的一份叫做分子。)它就读作:一起读二分之一。

师:那刚才##吃到的这一半是这个苹果的(生边说老师边学生交流,抽学生反馈分

写:1/2),##吃到的这一半也是苹果的1/2. 法。

师:你吃到了这个苹果的多少呢?(1/2)请像老师一样

写出来。

师:谁来再说说你怎么吃到这个苹果的1/2的呢?

生: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苹果的1/2老师辅导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师:宝贝们!我们刚认识的这个1/2新朋友可调皮了,它

不仅藏在圆片中,还藏在其他的学具中。你能拿一个自己喜欢

的图形,折一折、凃一涂写出这个分数吗?。

(辅导中:先涂完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表示1/2的。) 学生展示 体会二分之一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到底是怎么折的,想不想把你的作品展示

给大家看,谁先来?

生1:展示正方形。

师:正方形还有不同的折法

生2:„„

生:学生展示长方形。

学生汇报。

师:同样一个长方形,为什么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呢?

谁来说说看?

生:因为都是将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都是它的1/2

(三)、观察判断,拓展认识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它们的涂色部分都能

用1/2表示吗?瞧!(PPT)

生:回答„

三、认识几分之一

师:大家交朋友的能力好强啊!不一会又和1/3交上了朋

友。那么除了1/3你还想和几分之一交朋友呢?

生:说1/3、1/5„„

师:怎么样说了这么多的几分之一,想不想用一个图形表

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呢?好!还是先折一折再凃一涂、写

一写,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

师:谁把自己认识的几分之一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生1:(展示)我把一个„

生2: 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师:把你的作品轻轻的放在桌子上,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

吧!

师:同学们想用一个图形表示出它的几分之一容易吗?但学生汇报

是深入下去你会发现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可不简单?瞧!

刚才老师从你们那收集了一些作品,有长方形、正方形形

状一样吗?那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看谁发现的最快! 体会不同的图形可以表

生:它们的涂色部分都是1/4。

师:同学们形状也不相同了,为什么都是它的1/4呢?谁

知道?

生:它们都平均分成了4份,而涂色部分刚好是它的1/4师:不同的图形能表示出相同的分数吗?

生:能。 示相同的分数。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得到一个圆的五分之一呢?那六分

之一,八分之一呢?。

小结: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物请学生分别来说一说

体的几分之一。

师:看看,今天我们认识的朋友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我们

今天学习的几分之一。 学生汇报

师:看看下面这些图形是几分之一呢?打开书91页填写学生口答

做一做第一题。

四、新知应用

1、书91页做一做1题。

1、看到下面的物体,你想到了几分之一?

2、先看图估计,在填上合适的分数。

3、 广告欣赏,说说广告中有哪些分数?

五、课堂小结

师:我们学习了(分数),那么你发现今天谁表现的最棒学生发表意见

呢?

生:

师:只要大家在日常生活做一个用心的人,善于用数学的

眼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你一定还会发现更多的分数! 一个很有趣味性又极富

六、趣味探究,拓展留疑 挑战的问题,让学生去探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二个人,索解决。

每人得到二分之一,可是图图不干了,他说,不行,

我要多吃点,我要吃这个苹果的四分之一。你觉得二分之一多

还是四分之一多,用你自己的方法去验证一下吧!

作业设计:1、找找生活的几分之一 。

2、自己用纸折出1/3、1/8。

3、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对折、再对折„„,用今天学的分数表示出来。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