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21:08:20 三年级作文

【篇一】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苏教版八年级必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2、过程与方法:认真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诵读课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找出有关语句,分析运用种种修辞的作用及其效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本文以小见大,自然巧妙地揭示出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关注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关爱生命,自我砥砺,自奋自强的情怀。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深沉的感情,明白作者由紫藤萝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学习和揣摩优美的语言。2、难点:作者由花的盛衰感悟的人生哲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有关生命的思想。教学设想:1、本文是由藤萝引向生命的思考,这种观察、感受、联想、思考对人的启迪是显而易见的,但对初二学生仍有一定难度。所以课前可布置预习题:(1)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写景段落,并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它配上插图。(2)搜集描写某一景物的诗句或语段,并从借景抒情方面作简要评价。2、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读、赏析、反思、拓展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层层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仔细观察、思考,都可以从中悟到生命的真谛。同时可以采用画面进行直观教学,通过故事和名言等教学手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强对人生的感悟。。3、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2、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3、研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把握文章的思路。课前学习:1、查字典,自行解决课后生字;查阅作者生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设计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1、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一株不起眼的紫藤萝引起作家宗璞的关注,她又从这花中感悟到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宗璞的《紫藤箩瀑布》。2、学生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宗璞(1927~),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文章以“我”对盛开的紫藤萝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从抒写赏花之情到惜花之憾再到思花之感。Ⅰ(1-6段):描写了紫藤萝盛开的状貌。花瀑-花穗-花朵,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赏花。Ⅱ(7-9段):睹物释怀,心上的焦虑和悲痛化为精补充与创新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惜花。Ⅲ(10-11段):点明主旨,由花及人。由具体的感受到理性的思考,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悟花。三、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是一不要求统一的答案,说出大概意思就行。四、课堂小结是啊,文章看似赏花,其实是写社会,讲哲理,它虽然平凡而柔弱,却有着生命的尊严与蓬勃。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生活,投入到生活当中去呢?这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就是丹青妙手,也未必能穷尽它所饱含的意蕴。细细品味,你会发现作者倾注其间的一种深沉而欢乐的旋律自天而降,弥漫于整个框架之中。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吧?(听配乐朗读《紫藤萝瀑布》)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学习本文写景抒情时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找出有关语句,分析运用种种修辞的作用及其效果;2、感悟本文以小见大,自然巧妙地揭示出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关注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信心,关爱生命,自我砥砺,自奋自强的情怀。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          2、复习《幽径悲剧》中描写紫藤箩的段落。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指定学生诵读课文二、精读课文,赏析语言,体悟感情指导学生研读课文,思考问题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 色:一片辉煌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形: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态: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彼此推着挤着。2、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补充与创新先写每一穗花,再写每一朵花。(先写花穗的色彩,然后写花的形状,最后写花的香味)3、找出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语句,分析其好处?    归纳:本文广泛使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细腻传神地描绘了紫藤萝花的胜景,淋漓尽致地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4、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用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反衬眼前这片紫藤萝花的生逢其时,从中曲折地反映出时代的发展变化、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这样写为引出作者的深入思考作了铺垫。请找出来,体会其作用。三、对比阅读,拓展延伸1、出示《幽径悲剧》中描写紫藤箩的段落,请同学与本文中的藤萝进行比较。2、季羡林与宗璞都经历过十年浩劫,为何他们的紫藤萝的情感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两位作家的藤萝情节。3、同样是一株草,一棵树,一丛花,为什么有的人视而不见,有的人浮想联翩?同样是游览名胜古迹,为什么有人只感到好玩,有人却看到了文化、历史?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你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回答吗? 让学生学会发现、观察、思考、感悟身边的事。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道理。4、文中的紫藤萝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它可以说是一曲生命之歌。人们往往赋予一些花草树木以某种象征意义。你能从你掌握的诗词中找一些这样的句子马?如:莲:                                   竹:                                   梅:                                   松:                                   四、小结这是一玫瑰、仙人掌、根…… 备注:以下几吴天柱,有删节)  2.谈《紫藤萝瀑布》的艺术魅力    这这鲜活的生命带走了她心上关于生与死、手足情的焦虑与悲痛,带走了一切,使她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然而花的生命途径也并非一帆风顺,它和人一样,在历史的行程中遭遇着种种无可奈何的和人为歪曲的不幸。于是当作者从视觉描写转入到味觉感应时,就自然地从空间描画转入到时间的回顾,让人在紫藤萝命运的回溯中能感到历史的沧桑。花开花谢连系着人生命运的浮沉,花荣花枯交结着时代社会的兴衰。至此,紫藤萝已不再是纯自然生物,而是一个象征,它象征生命再生,象征时代更替,象征精神涅槃,象征美的不灭,象征心灵之花的重放。作者对紫藤萝瀑布的礼赞,是抒情主体的心灵之光对自然之象的烛照与感应,是她对生命活力的呼唤,是身心遭劫后寻求感奋勃兴的精神寄托,是人生在历史沧桑中解脱重负的心灵搏动。    其次,描写的细腻多姿和结构的玲珑精美也是本文美的特质所在。    文章的写景细腻而又有层次感,有色彩的摹画,有形态的绘制,有芳香的捕捉,从外象写到内质,从视觉形象写到味觉感应,用墨丰腴,笔致多变。    文章徐家昌)3.浅淡《紫藤萝瀑布》的语言美    宗璞认为“美言”是好散文的必备条件。她阐述说:“其实美言不在词藻,如美人不在衣饰,粗服乱头,不掩天姿。甚至不只在容颜的姣好,而要有气质、修养各方面的因素。”(《真情•洞见•美言》)可见作者的追求。    宗璞文章的典雅、壑练素来为人称道。本文语言的一大特色便是各种形式的比喻的广泛运用,最常见的明喻、暗喻、借喻不用说,这里仅就其特殊形式予以说明: (1)凝缩的比喻   “紫藤萝瀑布”“蜂围蝶阵”“生命的长河”等,以最简洁的文字传达出最丰富的信息。  (2)扩展的比喻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装满生命的酒酿,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由帆而舱而引出花的河流,各比喻句之间不再是孤单独立的,喻体间的某种联系构成一种意境,扩展了想像的范围,增加了语言的内涵。  (3)通感    紫藤萝“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调动沟通各种感觉,更真切、更完整、更具体地把作者的感受借文字传达给了读者。    所有这些五彩缤纷的比喻构成一个绚烂多彩的画卷,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修辞手法的大量运用不仅是为了追求语言的华美,也不仅是为了穷形尽相,更主要的是这些精美的语言表现出了作者的一种情感态度。我们揣摩文章,欣赏其语言艺术,尤其是比喻修辞时,应注意:其情感价值总是大于观感价值的。 4.《紫藤萝瀑布》美点寻踪   《紫藤萝瀑布》的美,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美在对盛开的藤萝花的渲染。作者对藤萝花的渲染,动人心魄。我们眼前是何等繁茂的一树花!它们流光溢彩、铺天盖地、生机勃勃;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呈现出明净的色调,像瀑布从空中垂下,显示出磅礴的气势,紫色条幅上的点点银光显露出生命的欢乐。在描写中,作者运用夸张、比喻,写出了曲线,写出了动感,还写出了光彩、欢快、生动与热烈。这表明,美丽的藤萝花是全文的主体,作者是在写美,写生命,写活力,并在描写中表达出深深的情感。    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弥漫。柔美的淡紫色弥漫全文,富有诗意和深意。那亮丽而柔和的色彩,不仅仅只用于表现藤萝花。当“我”在“辉煌的淡紫色”前“停住了脚步”,当“我”在紫藤萝瀑布前“伫立凝望”,当“我”抚摸“装满生命的酒酿”的“小小的紫色的花舱”,当“我”“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加快了脚步”,“我”所感受到的、所体味到的、所领悟到的一定不只是花色的艳美,是那花中闪现出的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欢乐、生命的灿烂、生命的辉煌震撼着“我”的心,让“我”感到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流”字贯串全文,虚实相随。它有时候写花的美感与动感,花之瀑布“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有时候写花的美好给“我”心灵的抚慰,“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有时候写盛开的藤萝花给人们带来新、美、力、乐的感受,“紫色的瀑布……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们的心底”;有时候则表现着深刻而又含蓄的寓意——“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美在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那曾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既给文章敷上了时代的色彩,又为作者的抒情议论预设了基础。“10多年前”是让人忧虑的年代,家门外那株紫藤萝的生命是遭到扼杀了的。作为“花”,它遭遇的是消失生命的不幸。而现在的紫藤萝则拥有灿烂与辉煌。从它的身上,“我”自然地感受到时代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盎然生机,那是“流向人的心底”的切切实实的感受啊。    美在卒章写志。文中深深打动我们的,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那个抒情段,它点题精妙。写花就是写人,写花就是写时代。如果说用花的不幸写出时代的不幸,那么写花的“辉煌”就是写时代的进步,表现人们在时代进步中的意气风发,表现新时代里社会的繁荣昌盛。   美文需要美读。“美点寻踪”,会让我们获得更加深刻、美好的感悟。                     (《语数外学习》2001.3,有删节作者:余映潮) 教学反思: 

桃李蹊

【篇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语文2,课时:1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记承天寺夜游》,借助资料筛选勾画相关信息。(2)、复习整理有关“月”的诗句。4、教师课前准备:1)、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2)、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相关视频、音频、图片,给学生直观上的感受,引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欲望。二、教学课题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             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             3)、感悟: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培养语感。 培养用朴素的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 3、德育目标:学习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4、美育目标:领略文中月色自然之美,感受作者胸怀旷达之美。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文中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难点:对文中“闲”字的理解。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记承天寺夜游》是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一“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在新课标理念的熏陶下,他们对新课堂的学习是比较熟悉适应的,已积累了一年的学习经验。但由于所教班级的学生处于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意识、知识基础、自主探究能力仍较薄弱,文言文小品又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生疏的内容,加之作者又离他们生活的年代较远,学生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大量的朗读来仔细体会,认真感悟、品味,并对他们进行恰当适时的引导。所以应充分挖掘其潜力、互帮互助,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信心,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教法学法:“教学千法读为本”,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初读通语句,再读明大意,三读有感悟,四读品内涵,五读得启迪。通过听读、个别读、齐读、品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培养语感、加深理解、促进背诵。且文章仅80余字,适合反复吟咏,以至成诵,从而达成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细腻而含蓄,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苏轼和苏轼生平,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合作式学习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探究法、拓展法等学法。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歌曲:王菲《但愿人长久》【百度视频:王菲《但愿人长久》】http:///programs/view/JQt3a9V6zS0/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融合了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的流行歌曲《但愿人长久》,是依据古代的哪位大文豪的诗作吗?(苏轼)【百度图片:苏轼】1.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E9%F8%CF%F1&in=32152&cl=2&lm=-1&pn=24&rn=1&di=19804591095&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2.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CB%D5%E9%F8%CF%F1&in=12204&cl=2&lm=-1&pn=23&rn=1&di=38101410030&ln=2000&fr=&fmq=&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你能替我介绍一下苏轼吗?(生回答,师总结)【百度百科:苏轼】http://baike.baidu.com/view/2517.htm今天,我们学习他被贬滴黄州时写的一由流行歌曲转入苏轼其人,让学生走近苏轼,感受苏轼其人,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做铺垫,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整体感知1、 让学生听课文音频,找出难读或易读错的字词,点拨句子的停顿、节奏。【百度搜索:《记承天寺夜游》朗读】:http://v.ku6.com/show/BK4y4yF3yRH551Y4.html2、 让学生上黑板正音:正音:藻荇(zǎoxìng) 竹柏(bǎi)3、自由放声朗读:注意停顿:(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设计意图: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朗读中,以声正字,以声断句,以声达意,以声传情,在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上,领悟作者寄予文本中思想情感,用语音重现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渐次提高,最终熟读成诵。】(三)、疏通文意1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要求: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名的含义。(学生译读,师巡回质疑)【百度百科:《记承天寺夜游》原文、注释】:http://baike.baidu.com/view/529722.htm#11)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2)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5)怀民亦未寝:(睡)(6)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7)盖竹柏影也:(原来是)(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2)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枸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设计意图:疏通文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环节,在自读自疑的基础上,学生互相交流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由大家讨论,老师加以点拨。教师通过对学生学法的指导,给予强调和提示,帮助学生扫清语言障碍。能达到熟练准确翻译的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又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四)、品位探究生默读课文,并思考1、作者为什么要夜游承天寺?【百度百科:《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722.htm#8因为政治上的失意,心情苦闷。2、苏轼“夜游”看到了怎样的景?【百度搜索:《记承天寺夜游》p pt 】:http://wenku.baidu.com/view/7f90c15bbe23482fb4da4c4c.html3、文中描写月色动静结合,语言高度凝炼。请分析写月光的句子,并分析你最欣赏的词的妙处。整理归纳为:“庭下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比喻月光澄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的倒影。 “影”写出月光透过竹叶,投影在地上,月光的意境巧妙地托出。这样形成一种空明澄澈的、疏影摇曳、清丽淡雅、亦真亦幻的美妙的世界。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4、这是苏轼笔下的月下之景,你还能想到哪些写“月”的诗句?(指名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写“月”诗句。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3、我寄愁心寸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4、庭下入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5、清代文学家、评论家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诗句都是写月,都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我们从众多诗句中试选取一句,来比较一下,苏轼笔下的月景和其他诗人笔下的月景有什么不同呢?(四人小组讨论完成)整理归纳为:王维 —— 一轮明月的出现,更加渲染了春山的清幽与雅致,烘托出清幽宁静的意境。张九龄 —— 诗人想起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李白 —— 诗人借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一片真心。苏轼 —— 间接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被贬之后,多年来为世俗所累的疲惫心情,暂时得以解脱,闲适、超凡脱俗之情溢于心胸。          6、联系写作背景,谈谈你怎样理解文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闲人”的含义是什么?本句包含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百度百科:《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背景】: http://baike.baidu.com/view/529722.htm#8整理归纳:既指有闲情雅致的人,也指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闲人”是作者被贬后担任闲职之身份的自嘲。包含了作者既有被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还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达观。7、从中我们能读出苏轼面对生活是怎样的态度呢?     整理归纳:乐观豁达8、有人评价苏轼的人生也是诗意的人生。你同意这种看法么?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四人小组讨论完成)整理归纳:苏轼写这(见板书)(五)、小结:苏轼虽遭“文字狱”,被贬到黄州,心情郁闷,但是他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孤独,表达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在“苦”中寻“乐”。同样,我们现在有些人抱怨生活的“无趣”,其实他们只是缺少一双能看见色彩的眼睛。我们用有色彩的眼睛,才会看见有色彩的人生。我们要学习苏轼—达观的人生态度。【设计意图:品味课文内容时,主要以重点词语为突破口,带动全月夜无眠的苏轼与张怀民二人在如水的月光下,会聊些什么呢?学习了本文,请为二人设计一段在庭院散步时的对话。【设计意图:使学生加深对苏轼“闲人”的印象,以挖掘学生更为独到的见解。】附:板书设计: ○闲   欣喜、落寞、达观……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以学生诵读、启发、合作讨论为主,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多手段、多角度的探索,从教学目的确定到具体的教学步骤,都紧密与新课标相结合,充分挖掘其潜力、引导学生互帮互助,真正落实“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不知不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面对人生,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 

魏华

【篇三】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和学校 沈 洋 2016年4月12日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公开课教案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 1 课时

授课人:沈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 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

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2 8

7 6 8

2 0 4 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 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篇四】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5×2= 150×3=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 次乘的结果相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二、新授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 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 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 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篇五】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使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初步掌握计算技能。 教学难点: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完善认知,培养初步的认知能力。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计算44×15= 144×5=

说说计算过程,并回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2、导入新课

出示例题情景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求“一共住了多少户”算式怎么列?

板书:144×15=

讲述:144×15等于多少呢?我们今天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能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27页例1,思考:

1、128×16你怎样列竖式?尝试用竖式计算。

2、你能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吗?

3分钟后比比谁的自学效果好!

四、自主检测

1、计算

114×21= 21×114=

指名板演,交流讨论哪一种计算方法简便?

指出:21×114这样的算式列竖式计算时我们可以交换乘数的位置再计算。

2、完成“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学生订正

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明确: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类似,先要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完成第30页第2题

先判断对错,再说说错在哪里;

最后指名板演正确竖式,学生批改。

4、完成第30夜第4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计算,最后集体校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和以前哪些计算方法上是相通的?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课堂作业

完成第30页第3题。

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完整的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学习小数乘法奠定基础。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经验,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基本上采用的是放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我觉得学生笔算方法掌握的比较好,而且主动性比较强。但是,学生在计算时总是因为粗心而计算错误,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六】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设计

三、三位数乘两位数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这是本套教材整数乘法教学的最后一个单元。教材先安排三位数乘两位数( 乘数末尾没有0)的乘法笔算,再安排积的变化规律,以及几百乘几十的口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笔算。在这两者之间还穿插安排了常见的数量关系。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此外,教材在安排常见数量关系的同时,还注意适当安排一些应用乘法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四则运算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应用意识。

二、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应用积的变化规律口算几百乘几十,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的过程,掌握“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等常见的数量关系,能应用这些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思考、交流计算方法和探索数学规律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4、使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乐于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三、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3、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2、探索并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四、教学时间

10课时(含单元测评3课时)

教学内容: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 1 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单元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能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迁移到多位数的乘法运算中去。

3.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快速又准确的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 常见的数量关系 第 1 课时 第三 单元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能用术语来表达这些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3、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引导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速度、时间和路程,能用术语来表达这些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学到的数量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篇七】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2015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2.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

让学生阅读例题1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

2.

(1128×16=

(2

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2 8

7 6 8

2 0 4 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篇八】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2015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一课时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

3.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究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在“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以下题目:

(1)直接写出得数。

12×3= 205×3= 25×2= 170×5= 150×3= 125×2=

(2)用竖式计算:26×47=

说一说,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是什么?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探究和计算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题1。

让学生阅读例题1,和同桌说说自己获得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读题得出:

(1)已知条件:月星小区有16幢楼,平均每幢楼住128户。

(2)所求问题:月星小区一共住了多少户?

2.解决问题,探究计算方法。

(1)列出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28×16=

(2)尝试计算。

让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注意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交流算法。组织学生在四人小组内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

(4)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

提问:先算什么?(先算128×6)再算什么?(再算128×10)最后算什么?(6个128与10个128的和)

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

1 2 8

7 6 8

2 0 4 8

提问: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提醒学生注意:用竖式计算时,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

3.总结算法。

(1)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步骤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讨论:怎样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学生小组讨论后师生共同小结: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7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2.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1、2、4题。

第1题:是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口算练习。

第2题:通过观察和计算来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加深学生对竖式计算方法的巩固。

第4题:结合具体情境运用计算知识来解决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这两种数量关系,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的能力,发展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和总价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术语概括、表达数量关系,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以应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顾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课件出示题目)

(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

(2)一列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3)李师傅每天生产15个零件,他6天可以生产多少个零件?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师生交流反馈。

2.导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数量关系,弄清楚这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对于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都有很大帮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

二、交流共享

(一)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2情境图。

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情境中的信息:钢笔每支12元,练习本每本3元;要买4支钢笔和5本练习本。

2.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

(1)提问:什么是单价?什么是数量?什么是总价?

(2)追问:每种商品的单价各是多少?购买的数量呢?

(3)介绍单价的读法和写法。

(4)认识总价。

引导思考:根据题目中购买钢笔的情况,我们可以求什么呢?

指出:“4支钢笔一共多少钱”指的就是4支钢笔的总价。

3.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总价与单价、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3)思考:已知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总价和数量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数量=总价÷单价

单价=总价÷数量

4.师生共同小结。

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总价=单价×数量”,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得出“数量=总价÷单价”和“单价=总价÷数量”。

(二)教学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1.课件出示教材第28页例题3情境图。

引导学生读题,收集情境图中的信息。

2.理解“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

(1)提问:情境中给出的两条信息可以称为什么?

(2)交流速度的写法和读法。

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再进行交流。

(3)认识时间和路程。

提问:行程问题中除了速度之外,还有哪些数量呢?

指名说说对时间和路程的理解。

3.探究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

(1)课件出示下表:

视,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交流讨论:路程与速度、时间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

路程=速度×时间

(3)思考:已知路程和速度,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已知路程和时间呢?

师生交流后板书:

时间=路程÷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

4.小结。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9页“练一练”第1~3题。

第1题:练习单价和速度的写法。

第2题:运用例题3的数量关系解决求路程的问题。

第3题:运用例题2的数量关系解决求总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0~31页“练习五”第8、9题。

第8题: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的问题。

第9题: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题中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练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复习旧知识。

(1)用竖式计算。

35×168= 127×45=

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2)指名说说学过的数量关系有哪些。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练习。

完成教材第30页“练习五”第3题。

(1)教师出示题目,让学生说说这几道算式的特点。

(2)提问:怎样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组织练习。

组织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4)集体讲评。

结合具体题目,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常见的数量关系的练习。

(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0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社么数量关系。

提问:第(1)个问题和第(2)个问题分别求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提醒学生关注对应的量。

(2)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11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读题,说说题目中包含哪方面的数量关系,各是什么数量关系。

提问:这道题求哪个量?怎么求?题目中哪个量是不变的?

学生独立解答问题。

组织汇报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路程,再根据“速度=路程÷时间”求出速度。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第15题。

出示练习题,提问:这道题又和我们生活中什么问题有关呢?(工程问题) 组织学生结合题目认识工程问题中的“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组织全班汇报交流:

第(1)题:24×8=192(个)

第(2)题:192÷24=8(时)

第(3)题:192÷8=24(个)

2.完成教材第30~32页“练习五”中的其余练习。

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进行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不够时将剩余的练习题作为课后作业来完成。

3.完成教材第32页“练习五”思考题。

这道题可以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练习,在巩固竖式计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