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节数学课的感受五年级

时间:2021-10-10 20:17:40 四年级作文

篇一:《听五年级数学课心得体会》

听五年级数学课心得体会

后张小学 李琳

9月18日,我有幸参加了教办组织的到金书小学听四年级五年级教师的示范课,两位教师的讲课,让我受益匪浅。现在联系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问题,说一说我的心得体会。课堂上教师成熟与老练的教姿、教态、教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的思维的活跃,更让我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同时,两位教师的课,设计精美,朴实自然,我被两位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

一、上课教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

三、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老师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上课教师在教学图形的旋转时,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旋转的三要素。五年级数学老师用多媒体引入,展示风车等图片,激起同学们的探究欲。同时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画出某图形旋转之后得到的图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

五、教师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六、教师的教态自然,语言很自然,鼓励、评价学生的语言恰如其分,有效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七、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完善思维。

听金书小学五年级老师的数学示范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通过她的课堂教学,让我看到老教师认真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启迪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有了一点感悟。

1、课前精心预设,老师们在课前都以与本节课有联系有情趣的故事与学生非常和谐的交流,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内心有一种亲切感。课前一定要准备得充足,做到充分的估计预料学生的水平,实际经验等。

2、课中精讲多练,老师们根据教材内容适时适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动脑,动口说,动手做,学中玩,玩中学,非常适合孩子们的特点。

3、整个课堂上,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40分钟。他们的课堂教学,一言一行,就像是一面镜子,自己在时间上与他们的差距很大,要在短暂的一节课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必须认真学习。

4、课后回味评价很重要。他们都注重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一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加强回忆。注重学生互评,师生评价,给与肯定。我认为这样做是给学生的一种鼓励,一种加油的妙方。

此次听课,使自己学到了其他老师的长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完善教学艺术,提高效率,必须不断地“充电”,不断探索。

篇二:《五年级数学听课感想(徐杭媛)》

2012学年第一学期校本教研活动听课感想

听课时间:2012年12月12日上午第一节课

科目:数学 班级:五年级 上课教师:刘斌

本堂数学课学习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它是求简单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延伸,蕴含叠加和转换的数学思想,听了刘老师的课,我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一、注意新旧知识链接

由于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平形四边形的计算基础上进行的,刘老师在讲新知前,先帮学生对以上图形面积的计算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再让学生在给出的一组由几个图形拼成的生活中常见图形中找出里面包含了哪些图形。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二、重视自主探究,适时小结方法

在学习新知时,刘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有哪些。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两道例题后,学生基本能凭借已有知识划分组合图形并计算面积时,引导学生对计算该类题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进行归纳,帮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使学生较自然地掌握方法。

二、紧密联系生活

刘老师本堂课让学生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中队旗、房屋侧面、房顶)都是来源于生活,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三:《五年级开学第一节数学课》

开学第一节数学课

一、要做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和求学经历,这是最吸引学生的,有助于学生了解老师的过去,促进师生友谊的建立。让学生在你的自我介绍里,感受智慧之美,拼搏之美,进取之美。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一个博学的人,从而从心里喜爱和敬佩老师。

今天看到大家感到很亲切,我们五年级一班的同学,一个个就像雨后的春笋———拔尖!真是铁锤敲锣———响当当!

我经常教育学生,学习就跟唱歌一样,你喜欢一首歌,不是天生就会唱的,要多听,多动口唱,才能唱得好。

昨天突然灵机一动,想把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这样来设计:

进教室,互相问候之后,给学生放听一首歌: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问他们:你们能听出来这是什么歌吗?歌词都讲了什么?估计会有许多同学听不清楚,包括有些常听歌却只是“听”的同学,他们从来没看过歌词。让大家举手表决一下听懂率。在举手听懂的的同学中找一个同学说出一句歌词。(可重放一段歌曲,让他说歌词。)然后问他为什么会听得懂?(因为以前有听过是一个很重要的理由)

再将这首歌的歌词提前让同学们都快速看一遍,再让学生认真听,再调查听懂率。 再将这首歌词逐字逐句详细讲解一下,再让学生认真听,再调查听懂率。 再调查听懂率。

这时候,学生基本都能听得懂了。

请全体同学跟着唱。

请一位同学跟着唱。

结论:再晦涩难懂的内容,只要提前做好预习,上课能对照书本内容认真听老师

讲课,一定能听得懂。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复习,一定能自己做。即使通过这样的练习,同学们并不能唱得跟歌唱家一样,但至少我们能够把一首歌全部唱下来。{一节数学课的感受五年级}.

学习数学就跟学习唱歌一样。要做到勤预习,勤练习,勤听讲,勤复习,就一定能学好它!即使通过这样的努力,你不一定能成为数学家,但却能拥有做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不要害怕数学。

1.预习新课

2.课后练习和配套练习册的相关内容

以上作业是每节课后都必须做的,不要说老师没有留作业。只有老师要求做在作业本上的作业才是需要另外提醒的。

当你还不会自己唱歌的时候,老师允许你再跟着唱一遍。也就是说,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同学,你可以以抄例题代替写作业。但要求要认认真真地抄,要抄得端正。不要到别的同学那里抄,直接到书上抄。到别的同学那里抄就如不听周杰伦唱歌而学周杰伦的歌的一样。即使你学会了,也不纯正了!

五年级的学习很重要,无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能停留在三、四年级的水平上,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一、学好数学必须要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二、学好数学必须要好的学习习惯

1、自学预习的良好习惯_______ 记下自学收获 找出不懂的数学问题 做好预习笔记)

2、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_______小组交流学习收获,讨论不懂的问题,能在组内解决的尽量解决,是在解决不了的师生共同交流学习研究。

3、动手操作的良好习惯

4、质疑问难的良好习惯

5、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____记好课堂笔记 学习心得与体会

6、自觉思考的良好习惯

7、细心计算的良好习惯

8 、举一反三的良好习惯

9、温故知新的

三、 学好数学还要注意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

告诉学生生活处处有数学,我们学习数学要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境界。要学好数学,学活数学四、其它的内容

后记:

各位亲爱的同学,今天开始你们是五年级的学生了,我有一件事想拜托你们,我想拜托每一位同学,从今天开始,自己的事都由自己动手做。

四、介绍本学科的。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别人的教训,根据自己的心得来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些窍门和绝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叫学生知道下一步怎么学,怎么做,怎么配合老师的工作,达到以实用来吸引人,以真挚来感染人

五、介绍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学期目标,自己的教学计划,自己的授课习惯,讲课特点,课堂要求,并且对学生应该达到的程度做出明确的说明,以便同学们更好的接受和适应老师。

六、作业:1.回顾上学期让自己让别人学习的优势和还不满意之处。2.这学期打算做的更好。

应该注意的问题:

正心态,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不要高高在上,目中无人。 要根据学生课上的反映,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课的状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牢牢吸引住学生,要叫学生对老师的讲课心悦诚服。

要做到情绪饱满,文才飞扬,讲课时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做到吐字清晰,声音洪亮。

面带微笑,鼓励学生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不要搞的课堂气氛死气沉沉。

语言最好是本着幽默、风趣的路子走,内容要切合学生的水平和兴趣,切忌大话、空话、假话,叫人厌烦。

不要一开始就给学生立规矩,给学生来个下马威,过于严肃的老师,会给

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影响师生关系。 语气要温和,不要生硬,课堂气氛要活跃,不要死板。

应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们的科学性和趣味性,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教师的第一节课,应该是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有了,就意味着你的第一节课成功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下一步的教学工作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通过家访、电访、书信、短信等形式,拜托家长三件事:

第一:要等待----要用爱心与耐心等待你的孩子独立完成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是天生就能手脚麻利雷厉风行的,当孩子动作慢的时候,请耐心等待,请用最温暖的目光注视他们,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是在温暖的注视中成长起来的。

第二:要聆听----当你的孩子想和你说话时,无论你多么忙,请放下你忙活的工作或家务,蹲下身来,细细地聆听你的孩子想对你说的话。请不要拒绝孩子想要诉说的请求。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交流,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之间建立起来的。 第三:要询问----每天要制造家庭谈话时间,要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在外面的活动,心情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建立信赖的亲子关系。

篇四:《五年级数学评课稿》{一节数学课的感受五年级}.

五年级数学评课稿

有幸听了陈晓娟老师教学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下面我谈谈对这节课的感受。

主要优点: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放手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网络图,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能清楚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能清楚地记忆这些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更好的运用知识。

陈老师在设计练习时,突出了平时教学的软肋,设计的题目多是计算,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思维。

不足:在最后一个题目神机妙算环节,第一个学生的思路很清晰,也很准确,但没有用到分割法,教师就没有给出明确的肯定。 建议: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课堂的亮点。首先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然后再让学生补充其他的方法,通过对比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

我参与聆听了赵丽梅老师主讲的《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深有感受,下面谈谈我对这节课总的感受:

一、动手操作,拼一拼摆一摆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赵老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这是本课中的缺憾。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探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

同,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今后可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尝到应用知识的快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听了王建平老师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中我获得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具体概括以下几点:

一、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地制定了教学思路。这节课以“创设情境———指导探究——发现规律——实践应用”为线索,整个教学思路清晰。

二、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重视操作探究,发挥主体作用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基础,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开始王老师在课的开始时出示一个长方形,再把长方形压成平行四边形,追问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引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变了没?学生各抒己见。形象直观地推导了平行四边形的公式概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注重数学方法和思想的渗透

在数学课堂渗透科学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关系到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等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在设计一节课时,对贯穿全课,形成线索的东西要格外关注。

值得探讨之处:

在练习中,应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思考,巩固提高,而不是流于形式。我觉得练习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是检测教学目标是

否达成的一个途径。所以,在练习题中,不能只是请一个学生回答就行,要给予学生动手的机会,从而规范他们的书写,同时,刺激他们的思维,才能达到真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听了鲁老师教学的《多边形的面积(复习课)》使我感受颇多。 主要优点:

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教材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 这节课的一开始,鲁老师先通过一个组合图形让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习了哪 些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它们的计算公式,接着让学生说说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有怎 样的联系,并用图形摆一摆。学生通过整理出的网络图,能清楚地理解这些图形 面积推导之间的关系:三角形、梯形是通过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求面积的,它们的 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平行四边形是通过转化成长方形求面积 的,它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二、有所发展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 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体现 提高、发展。知识要向外延伸拓宽,方法要更灵活,有利于学生创新。

三、练习讲究综合性和探索性 复习课更注重考查学生知识间的沟通与联系, 学生能通过综合性题目所提供 的信息,搜寻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点。将这些知识点灵活组合,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节数学课的感受五年级}.

建议: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课堂的亮点。首先肯定学生正确的想法,然后再让学生补充其他的方法,通过对比对多种方法进行优化。

篇五:《听数学优质课心得体会》

数学优质课听课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为我提供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有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机会。我有幸去县二小听了“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老师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大家对教材的钻研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也不具备教学专家那样的水平,还不能把竞赛课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告诉大家。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说得不好的地方,请谅解。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这次竞赛课中的变化。

(一)还数学课堂安静

听完这次竞赛活动后,我最大的感受是:这次竞赛课跟以往不同,以前的大型公开课在我眼里是热闹有加,整堂课如雷贯耳的掌声、赞扬声、小组合作讨论声,游戏高兴地叫喊声,真的声声入耳,还有那变幻莫测能刺激视觉的课件,一个比一个美,让我们可望不可即。而这次的课堂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了很多浮躁、形式上的东西。课堂返璞归真,已经安静了很多,留给学生安静思考时间,回归数学课堂抽象性或逻辑性。课堂变成了一个师生共同“享受”知识能量,传递信息的空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教学的朴素与扎实。

(二)课堂教学体现数学味道

很多老师心里想,数学课堂肯定体现数学味道,这还用说。老师们都知道,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公开课,老师为了让数学课堂更加充实生动,更加吸引学生,老师在教学中加入大量生活方面知识;为了扩展学生知识面,老师又加入了相关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为了丰富课堂语言,有感情,用着诗意一般语调讲课;为了节省时间,用了大量画面精致的课件。一节课下来,涉及的科目很多。学生不知这节课到底是什么课,数学课也像,自然科学也像,综合课也像,最终成了“四不像”。但这次的课堂却体现了数学应有的味道,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这次讲课内容多样,不像以前公开课那样多讲几何知识,或讲简单数学认识。对于一些抽象代数知识是避之若骛。这次不仅讲一些比较抽象知识——有百分数的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等。二是重视数学语言表达,教师语言简洁精炼,言简意赅,没有多余的话,最大特点是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注意学生语言的严谨性。

(三)是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变化的关系

这次听课另外一个感受是:一走进教室,我们发现学生的课桌的摆放跟我们平常教室一样,一排十人,三排,共三十人。不再是五六个学生围坐在一起,以前一见到这样的大型公开课,为了方便小组间合作、交流。往往是五六张课桌拼在一起。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为了迎合课改的精神,一些老师把合作学习看成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认为课堂上有了小组合作就有了课改意识,就是一种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学生独立思考说成是一种封闭的弧军备战,是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于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任课教师把合作学习到了“随手拈来”,“动辙合作”的地步,从而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次竞赛课上很好的处理了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间的关系。就是需要讨论的地方采取了同桌间互相讨论。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一律强调学生独立思考。不像以前一节课闹哄哄地多次合作、讨论。事实上,新课改所倡导的小组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并不是相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我们不能因为盲从合作学习而丢弃独立思考,首先应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独立思考,他还有什么创新呢?

(四) 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最后我简单地说一说有关多媒体的运用,老师们都知道,数学课堂上运用课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节省时间,二是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这次的课件制作水平相当高,而且使用效果好,克服以前课件华而不实的现象,学生的专著力只在课件表面的画面上,没有起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作用,课件成了摆设。课件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为教学服务,不能主次颠倒。

以上是我这次听课后的感受。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改革走到今天,已经由当初的羽翼末丰逐渐成熟起来,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最后,也祝愿老师们在自己的教学园地这块实验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篇六:《小学数学五年级新教材使用的感悟与困惑》

小学数学五年级新教材使用的感悟与困惑

南丹三小 左立敏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蓝图,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好的教材无疑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实施新课程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新教材,以其全新的理念,丰富精彩的呈现方式,灵活多变的习题演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亲身感受到新教材强大优势的同时,自然而然也会与曾使用过的老教材对比,相比之后,引起了我对五年级新教材一些章节编写上的思考。 在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又感到了教学内容的一些不足与困惑,现在就针对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困惑和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先谈谈上下册教材编排的容量:上册旧教材安排了四个单元:小数的乘法与除法、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多边形面积的计算、简易方程。而新教材却增设了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应用。旧教材第十册安排了五个单元:简单的统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约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减法,而新的教科书在原来的基础上增设了图形的变换、数学广角,而且统计方面也在原有的容量上增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和打电话等知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明显增大,教师备课的节数明显增多,且每节课的容量也随之增大,而一学期学习的时间总量不变,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教师与学生的负担。

二、教学任务加重、教学量增加。例如:第九册的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大约76节课供教师参考,比旧教材至少增加了8节课。按照每周课时安排5节数学课计算,扣除放假期间少用的几节课,课时训练和配套练习又得多花去一些时间,还要因材施教补缺补漏,这样的工作量明显多于《标准》里安排的节数。很多教师没办法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只能占用技能科或延长课堂时间。每位教师都面临着教学质量评比的压力,学生大量练习,教师大量讲评,苦了学生、苦了教师 。

三、教学要求看似降低,但备课难度加大。从教科书看,数学科概念的条条框框硬性规定明显少了,多是让学生自主探索或师生双边互动,通过动手操作、计算、推测、演绎归纳、讨论交流的构建过程,表面上看都是让学生自己来完成,而教师的预设则要通过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及教学设计等,才能完成。教科书中只给出简单几句话或一幅彩图,其他工作都靠教师预先摸索、创造,还要上网查找、翻阅大量的资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四、教材所呈现内容重点、难点不好把握。由于教材给教师的空间较大,加之教师教学用书没有详尽分析,给教师运用教材造成较大难度。

五、教学中的困惑。

教学时困惑之一:在解方程的教学中又遇到了令我万分困惑的环节,五年

级上册“等式的性质”的教学问题:(1)课本中与以往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关于简易方程的教法。长期以来,在小学阶段教学简易方程,解方程的主要依据是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这样的教学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因而易于理解,但是却不易与中学的教学衔接。现在,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小学起就引入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导出解方程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加强中小学数学的教学的衔接,而且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教材没有给出“等式基本性质”的名称,也没有用文字概括出等式的性质。只是通过天平平衡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以此渗透等式的性质。而由于“天平平衡的道理”只停留在直观层面,没有与等式直接联系起来,也就是没有概括出等式的性质。这给解方程带来一定的弊端。

(2)课本没有具体的例子教学解比如a-x=b或a÷x=b之类的方程,显然给老师出难题。从教材编排意图看,刻意回避这样的方程,但实际上,这样的方程对学生回避不了。如教材P62页练习十一第3题:“爸爸40岁,小明X岁,我们俩相差28岁。”学生很容易列出40-X=28这样的方程。对这样的方程,学生初次运用等式的性质来解答,往往不假思索两边同时加上40。这就给学生带来了新的课题。要解答这样的方程必须采用两次变形的步骤来解答。这样学生很难理解,没办法,我只好用旧教材的方法教学生,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去解答较易理解和掌握; 但是过的时间一长,再叫学生做类似这样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出错,因为学生的思维定式里想的方法是用“等式基本性质”来解。

教学时困惑之二:新人教版教材将解决问题与计算教学融入同一情境之中, 如何提高学生计算技能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方程应用题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找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等量关系式,我采用图示和画线段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并要求学生写出等量关系式,同时根据写出的等量关系式列方程。再教学生解稍复杂的方程,这样一节课下来,往往就会出现“芝麻、西瓜”都丢的现象。解决问题方面的教材编排,弱化了专项强化训练,同时,原来清晰的数量关系也淡化了,原来有据可依的解题过程变成了主动探究的过程,这在发展一部分优生思维、探究能力的同时,也给相当部分的中下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困难。如:五年级教材中的“稍复杂的方程”。

教学时困惑之三:不教学分解质因数,应该怎么办?根据《课程标准》对因数和倍数内容的调整,教材不再正式教学“质因数”,“分解质因数”,只作为阅读性材料介绍。这种改变在教学中给教师带来困扰,这些困扰集中在“短除法——教,还是不教?”由此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不教短除法,怎样求较复杂的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时困惑之四:因数与倍数,以前叫“约数”的,现在叫“因数”。第十册以前的因数可以是任何数,总是和积联系在一起,而第十册的因数则在自然数范围内,注重的是谁是谁的因数,这个因数不是那个因数,解释起来有些别扭,学生也很容易混淆。

教学时困惑之五:教师怎样去感受到编者的教学目标及编写的特点,才能柔韧有余把握教材的度。教材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前几册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教材使用生动活泼的版面,又贴近生活实际,紧贴时代气息,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建构过程,所选素材都是我们熟悉的事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习的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这只有教师才能较全面感受编者用意,而学生们到底能掌握到什么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层面的学生又能学到多少知识? 一个知识点到底应该挖掘到什么程度,学生才能全面掌握;配套练习与试卷的难度和教学要求的跨度太大,怎么办?

教学时的困惑六:文字题是教或是不教?从三年级以来,目标测试题里或多或少的都有一些文字题的出现,但是课本里从未出现过,是文字题不重要课本才忽略它吗?但是文字题的用处是很大的,常做文字题可以提高对应用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列综合算式的能力。事实上现在的学生列综合算式的能力很差。教与不教,要交的话,教师该怎样把握教的难易度?

针对以上是我在教材使用中的一些感悟和困惑。我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平时多钻研、多学习、多渠道探索,努力提高课堂有效性。在充分认识理解新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 。

什么是真正"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就是用好、用活、 活用教材。 1 、用好——尊重教材

有一次,备课时我对教材挖掘得不够,在讲解某一个知识点时,突然想起了还有另外一个内容应该补充,但由于事先没有准备,只好课后查阅完再补充,这是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留遗憾。因此,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读懂教材是使用教材,有效教学的基础。 如何"吃"透教材,读懂教材 具体到每一节课,教师要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做到"五读俱全",即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每一道习题,读懂教材内容的结构,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的旁注,留白。教学离不开教材,"用教材教"的第一层含义就是要用好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教学中力求还原教材编写的本意,深入感悟教材资源,实现教材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2、用活——理解教材

用活教材,就是以教材作为原型和范例,在依托和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我曾经听过一位特级教师谈自己如何"由内而外地打磨数学课堂",有时仅仅是在使用教材时"读一遍习题,加两个数据,换三道题目",这些细节处理没有张扬的技法,有的只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有的教师潜心设计"小动作",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艺术化效果,这些"点睛之笔"源于教师对教学本质的深刻领悟.在课堂教学中,教材细节的开发往往容易被教师忽视.有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已经给出完美的作品,教学时只需搬用就行,他们考虑的大多是用得像不像,而较少思考"有没

有更好的用法".其实,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把教材细节做"亮".教师备课时要在充分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让教材细节丰盈课堂,使之能够生发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

填补教材"空白".新教材通过游戏,对话,表格和图片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没有呈现结论,只有学生自主活动的建议和过程中的问题提示,力求为教与学留下尽可能大的探究和交流空间.教学的灵活性增加了,教师的选择空间扩大了.这些教材空间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惑和难度,同时也给主体间的有效合作带来了良好的机会,让教师在使用教材时有更多的联想意境和创造空间.。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留白"处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从而使新课程教材真正成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自我实现,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开发习题资源.习题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很大的比重,如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习题资源,开发习题的育人价值是"用教材教"的一个重要方面.数学习题蕴含有知识功能,教育功能和评价功能.在数学教学中,解答习题本身并不是目的.学生一旦开始解题,他就接受着一种思想的训练,从技能,思维,智力,非智力等各方面塑造自己.新教材的习题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对数学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编排上注重利用实际情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要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以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3、活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的每个学段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简单地改变教材,它是用教材教的最高境界——超越教材,活用教材.具体体现在教师对教材有深刻和独到的见解,对教学有独特的思路和设计,能够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作出有个性的演绎,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景及时增删,延展固有观念,创造出有益于师生对话的氛围,使教学活动更加鲜活生动.它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和挑战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部书,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这种专业自觉不仅是外界赋予的权利,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内在追求.

各位老师,这是我对教材使用的一些困惑和理解,想与你们一起探讨,希望你们多多指教。

篇七:《五年级数学应用题学习心得》{一节数学课的感受五年级}.

五年级数学应用题学习心得

这学期一直带5年级数学培训,其中应用题在5年的课本内容上占到很大的比例,

正好托管的班上也有2个5年级的学生,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及作业情况,觉得还是有很大问题

的,对此,我认为要做好应用题,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去学习、做题:

1、读懂题意,把不相关的语言精简掉,现在应用题考得不是数学,而是语文的阅读能力,

还要有转化问题的能力。

2、巧设未知数。一道应用题中可以把几个量都设为未知数,但是哪一个更为简便,要仔细斟酌。例如:甲乙二人速度之比为3:2,在求甲乙的速度时,我们可以设甲

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乙为b千米/小时,这就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或者设甲的速度为a千米/小时

,则乙为2/3a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