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时间:2021-10-10 18:20:04 五年级作文

篇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征文》

传统文化融入新时期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社会的整体精神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人们对文化的广义理解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

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上古殷商的孕育、春秋战国的奠基、秦汉时期的统一、魏晋隋唐的变异、宋元时期的定型和明清时期的衰落。春秋战国时期思想上的解放,使人们对精神财富有了更多的诉求,涌现出一大批杰出且对后世影响颇丰的思想家,出现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百家争鸣的探索场面;秦汉的政治统一,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三纲五常”、“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思想统一;魏晋隋唐,玄学兴起,佛教流行,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以《老子》、《庄子》、《周易》为著作代表,翻开了文化繁荣的辉煌篇章;宋元时期,理学的兴起,整合儒释道,定型了中国文化,《四书集注》对后人影响颇丰;明清时期,中国国力衰弱,列强入侵,这个时期,启蒙思潮,西学东渐,人们在寻求更多的救国办法,中西文化的交流是以一种激烈碰撞的形式在进行着。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鸦片战争至1990年以前的质疑、批判和否定,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

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后为代表。第二阶段为90年代以来温情和敬意,以寻根文学崛起、国学的复兴、传统节日的复归、孔子学院的兴建为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人们有诸多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钢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

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现。4、应变精神。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人文主义。这种人文主义表现为:不把人从人际关系中孤立出来,也不把人同自然对立起来;不追求纯自然的知识体系;在价值论上是反功利主义的;致意于做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给我们民族和国家增添了光辉,它向世界传播了智慧之光,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以中国传

统文化为基础的哲学文化,借用了现代科学上的发现,把宇宙的本质、宇宙的形成、发展变化、成熟、衰老与死亡,宇宙的归宿;人的本质,人的过去与未来,人从那里来,到那里去,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应当怎么做人;我是什么?我是谁?我在宇宙中的位臵,我在宇宙运动中扮演的角色;人类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归宿等等都明白的告诉给人类。把以上内容告诉给人类,是让人们明白我们做人的权力、责任和义务,让人们都知道自己在社会中的位臵。 与一般的宗教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从哲学、科学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会、人生的本质和意义的,既是充分说理的,又可以让人进行实证,这些内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随便解释得了的。所以,它与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于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说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的,只有通过虔诚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问、不要问为什么,是什么道理。可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在各种色象的诱惑下,很多人是经不起引诱的,他们都会对自己的信仰发生动摇的。特别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确科学地解释自身,而且往往与科学思想是有抵触的(这不是说科学是正确的,科学也是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而科学的道理又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认识的是物质,是事物直观的可见的表象。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宇宙飞船上天,原子弹爆炸,互联网技术,生物技术上的成就,科学观念是很易被人们接

受的。从发展的趋势看,基督教和天主教、依斯兰教,都没有发展前途,因为它们都不能为科学思想所接受,最终会被人们所抛弃。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化。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侯,哪一个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象《圣经》文化和《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的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象欧洲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和现在《古兰经》文,是强迫的。 用现代语言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使人们真正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涵的本质,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的必然的产物,因为大家都有文化了,语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强了,可以借助科学上的发现和科学语言,对其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细致地表述,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所在。

面对当今经济发展的严峻局面,以改革谋求发展。在贵州正处于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关键时期,为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发布

篇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作文教学魅力》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添作文教学魅力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整个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对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开磨灭的贡献。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然而,新时代的高中生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在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感传统文化在高中写作中魅力无穷。近两年来,我与同仁一起承担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中央教科所科研课题)的课题研究工作,尤其在如何通过作文教学弘扬传统文化方面,作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我认为作文教学应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弘扬传统文化,以生活为源泉,努力构建自由写作的空间,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和自豪感,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大放光彩呢?这里提供几个方法:

一、古诗词、名句的引用

好的古诗词、名句巧妙地引用到写作中,能为文章增色不少。最常用的用法是在写作过程中碰到合适的语境,引用古诗句。如,描绘清新优美的自然,用“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离别相思的悲伤,用“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表达隐居山林的闲适,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次,把古诗句借用到每段的开头,总领全段。这样,形式别具一格,意境优美,内容有铺排之势,美不胜收。曾有一名学生写了一篇作文,叫《走过四季》,描绘自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开头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总述自己视角、感受的独特,然后分述用“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总领自己对百花盛开、大地穿上绿装的春季美景的喜爱之情;用“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总领自己对热闹、孕育希望的夏季的憧憬;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总领自己对成熟、收获、奉献的秋季的赞美;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总领自己对冰清玉洁的冬季的尊崇,最后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总结万物在四季尽情展示自己,奉献自我的精神,托万物言自己为人类贡献一生之志。这样的作品,怎能不叫人赞不绝口?

其三,把古诗句作为作文主体部分的小标题。有一篇文章就采用这种方法,题目是《用心聆听》,其四个小标题依次是“落红不是无情物”、“映日荷花别样红”、“采菊东篱下”、“梅花香自苦寒来”.该文“思绪飞扬,底蕴深厚,层次清晰”。可见,学生如果能把古诗句巧妙运用到文章中,会使文章魅力四射。

二、观察生活,叙写民俗,体验民族情结

民间文化是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我们把民间文化引入课堂,用我国富有特

篇三:《弘扬传统文化作文两篇》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我们学习的唐诗、宋词、四大名着;我们用的文房四宝,我们吃的中药,喝的茶;还有我们拉的二胡,吹的笛子;我们穿的唐服,用的瓷器等等。我国的传统文化数不胜数,随处可见。

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而我还是最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

过春节可以收到象征着祝福和平安的压岁钱;过清明节可以祭拜去世的亲人;过端午节可以吃到香甜软糯的粽子;中秋节是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的日子;重阳节是登高、佩带茱萸的好日子„„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端午节。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受皇帝的侮辱,受大官的欺骗,伤心至极,当晚投江而死。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时,纷纷赶到江边,上了小船准备把屈原的尸体打捞回来,可怎么也打捞不回来了。人们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就把粽子扔下了江,让鱼虾吃粽子。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称为端午节,在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做粽子吃,以此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我国的每个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一个历史背景或是一个经典故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啊!

弘扬传统文化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作文。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有敲锣打鼓的,有扭秧歌的,有踩高跷的,有玩龙的,村里好不热闹。小孩子穿着棉袄在街上你追我赶的,不时地放着炮,老人们聚成一堆儿聊天,年轻小伙儿,俊俏姑娘则在给人们表演节目。

而清明节,人们总会把嫩绿的柳枝插在门上;端午时,奶奶总会给我们系五线绳,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到了中秋节呢,我们一家老小坐在院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吃月饼,真是人间一大乐事。 可现在呢,“洋节”来袭,西方的情人节代替了我们的七夕节。洋节风靡而传统节日却逐渐被人们淡忘,身为一名中国人,你难道不应为此做些什么吗?

现在,每当过年时人们总是出去大吃一顿,守在电视机旁看春晚,有许多人在叹气,说:“怎么一点年儿都没有?”孰不知扭秧歌,敲大鼓等这些文化习俗正在挥手向我们告别,弘扬传统文化

清明节人们哪还会在自家门前插一枝嫩柳呢?仅仅去坟里扫扫墓,仅此而已。端午节,还有谁会安分地在家包粽子?中秋夜圆之夜,又有谁会和家人们惬意地坐在院子里手拿月饼,抬头赏月呢?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慢慢被人们所淡忘。传统佳节在现在社会里日益冷清,怎能不令人担忧?不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呢?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老祖先留给我们的无形财富,传统佳节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这些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能倡议大家为弘扬传统文化而贡献一份微薄之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属于这个民族,它更属于这个世界。我们要尽全力把我们的传统佳节推广到世界上,让世界变得更加炫彩多姿。

篇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征文》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 何为传统文化

所谓传统文化,广义上看应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所有文化,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狭义上主要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的中国儒释道文化,特别是宋明以降的程朱理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内容十分丰富, 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比, 有着不同的特点。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有体现在有形的物质方面的, 有体现在精神方面的; 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 特别是优秀的道德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五年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

二、知行合一观。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五年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文}.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 ,夕死可矣“。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

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七、勤劳勇敢, 富于革命的精神。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由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双手才创造出世界最早的四大发明, 又号礼仪之邦。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 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

八、注意人际和谐的精神。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和谐, 简称“和”。“和”即是不同的事物相聚集而达到平衡。可以说是多样性的统一。孔子第一个把“人”同“仁”联系起来, 并把“仁”解释为“爱人”。“仁”既是一种最高的道德原则, 又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品质。在人和人的关系中, “和为贵”只有从“爱人”出发, 才能达到“人恒爱之”的彼此相爱的和谐关系。

九、顾全大局的精神。在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和长远的、关系到战略全局的根本利益之间, 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视的是后者。它把前者称作小利, 而称后者为大利。孔子强调, 不论国家或个人, 都不可因只顾小利而妨碍大利。

十、中华民族具有努力自我修养的精神。孟子讲“人皆可以为尧舜”, 这一切都是同正心、诚意、克己、自省的功夫相联系的。“见贤思齐, 见不贤而内自省”, “见善如不及, 见不善如探汤”, 曾子要求经常“三省吾身”, 孟子讲“养性”、“养身”、讲“良知”、“良能”, 直到宋代理学家们主张“尊德性”, 明代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 都特别强调道德的修养践履功夫, 认为这是知善、行善并达到成贤成圣的最重要的关键。

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密切关系。

第一, 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 都是以不同的文化道德传统和价值观念作为指导的。每个民族, 都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的传统文化, 任何一个人都要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包括传统道德在内的传统文化的哺育和影响。在实现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 究竟怎样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 这是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个着眼于未来、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家和民族, 必然不会忘记自己的历史, 更不会抛弃本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中国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而实行的现代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优秀的传统道德, 更有特殊的意义。

第二, 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就必须吸收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 包括西方近代伦理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但是, 我们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要排除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应当看到, 由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所诱发的自私自利、见利忘义、损人利己和损公肥私的行为, 是极端有害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 人们必然会面临着多样化的价值取向, 但是, 社会主义根据其基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的要求, 在价值导向上必然是一元化的, 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 也就是用民族的美德来更好弘扬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

总之,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 其根本目的在于振奋我们的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 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在于使社会主义道德有更丰富的内容, 有更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 有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于能更好地协调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于使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真正成为我们的社会思想的主旋律, 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篇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征文》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制约着今日之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儒家文化,也不是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包括了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

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