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10 18:17:47 四年级作文

篇一:《《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我们都知道,“将心比心”是一个成语,其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以诚待人”为专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的同时,思考课文中讲述的动人的故事,并从中受到启示。如在做人处事方面要做到诚实守信;懂得什么是尊严,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将心比心》时,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从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中,我设计了小练笔,让学生模仿人物的语言描写,不仅学会了表达方法,还受到了“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习语言,重在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如果积累的语言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这些语言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因而,要不断地将积累的语言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我们学习生字新词时,可以采用生字、组词、造句的形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又化静态的积累为动态的运用,一举多得。同时,我们也可以仿照课文中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进行模仿。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进行了人物语言的仿写,这看起来不难,但有的学生对语言中“人称”的指代不明白,叙述不够清楚。于是,教学中提供了一些情景,让学生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爷爷、老奶奶、阿姨、小同学等,并展开合理的想象,真实的对话让学生学会了语言描写。

语文教学要以课文里的语言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这样使课文的教学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篇二:《《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是从生活中微不足道的事情写起,但它反映的却是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意在呼唤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将心比心,使人与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我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合学生遇事能推心置腹地想一想,应如何去做。 课文中讲到一位阿姨为老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等老奶奶过去后才松开手,“她为什么会这样做呢?”问题一提出,平时记性比较差的曾桂林这样回答道:“阿姨的妈妈和这位老奶奶的年龄差不多,她只希望遇到这种情况也有人为她的妈妈开门,阿姨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能唤起人们多一份关心和一份关爱,二是能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进步。”这位阿姨的文选举动和平淡的话语说明了什么呢?这位同学接首回答:“说明阿姨心灵纯洁,心地善良,她是多么的善解人意、关心他人啊!”教师要善于引导,与此同时使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如果在平常的生活中遇事能将心比心,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篇三:《《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反思一

《将心比心》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同桌,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

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反思二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带领学生体会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关怀,领悟人与人之间只有带有一颗宽容的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地和谐。

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因此,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悟这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但同时由于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理解起来并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这样就使得课文的知识点相对较少,讲解起来容易造成空洞的感觉。因此,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读提示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开展。

虽然这篇课文所设计的教学内容不会过于繁杂,但经过梁老师的评课,我觉得我还有以下方面可以进行改进:

一、板书。板书设计一直是我教学设计的弱项,也也许是我平时没有过多注意的原因,所以板书似乎总是过于繁杂,而且我总是试图把课文的主要信息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明了,更多时候反而造成了累赘。但在这节课上,梁老师提醒我,其实板书也可以板课文的中心句——简单的一个句子,简单明了,让学生更易于理解。

二、多音字的讲解。由于多音字作为语文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同时因为这篇课文出现较多的多音字,因此我花了较多时间进行讲解巩固——先让学生自己做,然后全班对答案,再读。这一环节似乎把课文的知识点巩固了,但花费了较多的教学时间,从而影响了接下来的教学时间。

三、提问题。由于这是一篇课文,虽然我注意了通过提问多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是对于自读课文,问题还可以更放手一点,尤其是拓展部分,多给时间学生思考、讨论,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四、学生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学生,是梁老师提醒我的另外一方面。教学毕竟面对的学生,需要兼顾到学生的知识面,也必须兼顾到学生的学习状态。但也许还是新老师的关系,每当有老师前来听课,我都会特别地紧张,自己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专注于自己的教学流程——应该如何使教学流程完整、流畅,所以往往会忽视学生的学习状态。但是,我想梁老师给我提的醒是非常必要的,毕竟,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

反思三

《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内容。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读完课文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

义。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篇四:《《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浔中中心小学 叶建忠

本次我选择的是一篇略读课文——《将心比心》,这是一篇很简短的小文章,文中用两个小事例展现出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将心比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换取他们的真心,这样我们的世界会变得更加和谐。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自由阅读,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将自己感动的语句画出来并写出感受,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纵观整节课,切实有效的学习效果得到了听课老师们的肯定。但是在上课、评课的整个过程中也引发了我很多的反思。

一、“将心比心”在字典上的解释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但课文中两个例子,(阿姨帮助奶奶开门,是希望自己的母亲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母亲宽容与体贴护士,是希望别人也能这样对待她那即将当护士的女儿。)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帮助别人是希望别人也能给他们给予帮助。这与我们平常经常所说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有一定的距离。在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比较恰当而不造成这种误解?所以最后的总结应该定位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上?我个人认为文章虽然讲了两个小故事,涉及到了尊老爱幼,但我们在讲授时不能仅限于文本本身,就将主题定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老爱幼上,这样的思维方式太局限。会不会在引导上有误?让学生觉得只有老人和孩子是值得将心比心的,而其他年龄段的人是不是就可以不必了呢?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角度。却和老教师们的思路不同,我应该在日后怎样去处理这些类似问题呢?

二、课前,我虽然意识到应尽量避免一些问题。但在教学中,由于教学机智不够,还是出现了很多遗憾。如,请学生说说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情时,时间不够,不能让学生畅所欲言,对学生出现的突发问题也没有及时的予以回应和纠正。如果能抽更多的时间来解释和引导学生的思路,相信对学生理解“将心比心”会更有帮助。

看来,教学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在以后的教学中,吾将上下而求索!

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上呢?我只是粗浅地认为略读课文也应该做到“精”、“略”得当。虽然略读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的部分,否则略读就成了“泛读”,那效率就低下了。由于受教学时间的限制,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的点要更突出,更集中。因此我们需要反复斟酌,寻找准确的着力点,从而使力气真正花在刀刃上。正如《将心比心》中出现了两个小故事,该如何把握呢?是两个都具体展开还是选择其一?在反复的思考后我选择了后者,我就课文中第二个故事而展开具体化,事实证明这样既节省时间、不显重复,教学效果又良好。

其次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应更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过分注重朗读等方面的重复指导,应给学生创设机会让其大胆自学,让学生的课堂学习不受拘束。最后在教育意义上,我想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一定会受到教育,懂得在生活中多从别人的角度出发为他人着想,给别人多一份宽容和尊重。作为老师的我,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也深受体会,在教育孩子的同时自身也受到了教育,在教育教学中也学会了将心比心,这是我更有价值的意外收获。

篇五:《将心比心教学反思2篇》{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

《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内容。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读完课文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2

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以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因为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做到大胆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用自己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方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全班交流,来取长补短,达到整体的完整。如: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书,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学生读书的兴趣很浓,交流时的气氛也比较好。

其次,重视朗读和读后感受,强化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过程。如在学习第二个故事时,我{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让学生细读触发点——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找得很准,并且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扩散深入开来:数数妈妈说的话,几个字,简简单单。请你深入到这个故事中,再去读一读、品一品,你还会觉得简单吗?不要紧,再来一次对这位刚参加实习的护士来说这仅仅是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吗?普普通通的一位母亲,她为什么能有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请联系下文再去体会。学生通过读书体会到:透过母亲平静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也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将来的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在这样有层次的导学中,学生深层次地感受、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促进思维发展,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重课堂资源的整合,如始终将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贯穿导课、品读、结课,同时又引入了台湾作家罗兰的话,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做到了拓展与文本的紧密结合。

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以学生自己读懂,自己体会,真正增加语文知识的含量为目标来教学,这样才能教学得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六:《《将心比心》 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 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由一则广告导课,从孝敬自己的老人,关爱自己的孩子入手引入到爱他人的老人和孩子的大爱上,接着围绕主问题,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来探讨课文,进而领悟将心比心的内在含义。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经过和同组的老师反复研读教材,在她们的悉心引导下,努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一上课,删繁就简,直接从名言导入,理解句子进而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胡程琦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

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篇七:《《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1

《将心比心》教学反思{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情节比较{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简单,没有什么曲折,主要讲了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故事虽小,但其揭

示的人生哲理却值得人深思。

我将教学目标设置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

容,体会"将心比心"的意思。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尽量放手让学

生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学习这篇课文。为了达成我所

设置的教学目标,在整个课堂上我预设两个读的环节。初读的时候,让学生自

学生字词并且概括文中的两件事。再读的时候我安排了三个探究任务让学生分

小组去完成。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再小组汇报学习成果。

但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我发现因为前两个问题设置得过于简单,学生上台了以

后往往只有一句简单的话,不能将问题扩展得更深。而第三个问题也就是这节

课的教学重点,对"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理解,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但是我未能及时很好地予以点拨。可能某些学生会对它的理解存在偏差,未能

很好的紧扣这个单元的主题。这是我在整节课中做的不足的地方。

在评课的过程当中,有老师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认为生字词的教学这块还不够

,并且提出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生字词的方法。但我觉得作为一篇略读课文,主

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学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对前两篇课

文当中所学的知识作一些总结和延伸。所以没有必要做到字词句面面俱到。但

是这位老师提出的宝贵意见在我今后的精读课文教学时肯定能用到。

篇八:《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册《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冀家沟小学 王艳平 2015.3.23

我们都知道,“将心比心”是一个成语,其意思是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将心比心》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以诚待人”为专题,要求学生在理解重点语句和段落的同时,思考课文中讲述的动人的故事,并从中受到启示。如在做人处事方面要做到诚实守信;懂得什么是尊严,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教学《将心比心》时,让学生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从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学生模仿人物的语言描写,不仅学会了表达方法,还受到了“先想到别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这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可谓一举两得。这样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学习语言,重在直接吸收和积累语言。如果积累的语言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这些语言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因而,要不断地将积累的语言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我们学习生字新词时,可以采用生字、组词、造句的形式,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又化静态的积累为动态的运用,一举多得。同时,我们也可以仿照课文中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进行模仿。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进行了人物语言的仿写,这看起来不难,但有的学生对语言中“人称”的指代不明白,叙述不够清楚。于是,教学中提供了一些情景,让学生上台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老爷爷、老奶奶、阿姨、小同学等,并展开合理的想象,真实的对话让学生学会了语言描写。

语文教学要以课文里的语言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展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这样使课文的教学充满现实生活气息的同时,又使学生掌握了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

篇九:《8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新城学校小学语文电子备课稿

篇十:《《将心比心》教学反思》

《将心比心》教学谈

《将心比心》是四年级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旨在教会学生学会真诚地待人处事,总会得到大家的赞许和尊重。这篇课文本文以“将心比心”为题,通过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文章语言精练,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给读者带来很大的震撼力。

教学伊始,我板书了课题,马上有学生举手提问:什么叫做将心比心?我心里一阵窃喜,孩子们懂得认真读书提问了。于是,我顺势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到底什么叫做将心比心?文章讲了那几件事?你有什么感触?如果这些事情发生在你身上,你又会怎么做呢?

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为什么这位阿姨会为奶奶推开沉重的大门呢?”“因为这位阿姨的妈妈跟这位奶奶年龄差不多。”“那阿姨这样的行为好吗?为什么好呢?”一位同学回答:“阿姨这样的行为很值得我们学校,不是有句话说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嘛。”另一位抢着说:“阿姨这么做能够说明她是个好人,会尊敬老人,关爱老人。”嗯,不错,对于这个故事孩子们都理解得比较透彻。

接着学习第二个故事,我问,文中的哪句话让你最为震撼?“不要紧,再来一次!”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很高兴,继续问道:“为什么这仅仅七个字能让你感到如此震撼?让我们情景再现,走到故事中了解什么情况下妈妈说了这句话。”于是孩子们又一次读了第二自然段,显然这一次朗读得更加有感情了。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章,

联系上下文通过人物神态,动作来理解母亲说这句话的情境。这样一来,这简简单单的七个字就不再简单了。“我正要抱怨几句,一抬头看见母亲平静的眼神-------她正在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我不禁收住了涌到嘴边的话。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学生通过读书,把“我”和“母亲”作为明显对比,烘托出母亲伟大形象,另一方面,也让孩子们懂得了母爱的无私。果然,联系上下文赏析课文是理解文章内容的最佳途径。我趁此机会在黑板上板书了在本单元的“日积月累”里会学习到的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交给了学生。学习完课文之后,我让孩子们讨论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再遇到的“沉重的大门”以及“困窘时刻”应当怎么做,他们很快理解了“将心比心”这个成语的意思了。从他们的表情看来,我似乎也能够知道他们懂得了这个道理。

下课后,我回到办公室重新审视了这四个字-------将心比心。其实,这何尝不是在教育我自己呢?在老师与学生的相处中,大抵也需要将心比心吧。每个人都有过叛逆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很多不理解,不理解父母的责骂,不理解老师的批评。曾经的我们,也令老师头痛万分,会对着一堆作业喊累,会看着奇怪的作文题不知从何下笔,会厌学,也会犯下一些错误。只是现在年年岁岁过去了,我们从学生变成了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诚然忘记了当初的有千万个“不理解”的自己,那些经历逐渐淡然。现在的我们总是在教会孩子们不应该怎

样,应该怎样,而这些令人头疼的孩子也总爱跟我们玩捉迷藏,其实,我们何不蹲下来做一朵蘑菇,找回那些年的自己,想一想他们所面临的困难,“将心比心”,对孩子们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关心,把他们当做好朋友。也许,你会在这份工作中,寻觅到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