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整合说课稿,2015

时间:2021-10-10 18:10:44 四年级作文

篇一:《苏科版2015四年级信息技术说课稿汇编》

第15课 初识“wps演示”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识“wps演示”》,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初识“wps演示”》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的内容。“wps演示”是wps office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在学生掌握wps文字操作的基础上开展的更高层次的教学,两者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迁移等方法组织教学。本课是wps演示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对wps演示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体会wps演示的强大功能,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本课知识,可以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

了解wps演示;学会启动和退出wps演示的方法;初步认识wps演示的窗口及其主要功能;掌握在幻灯片中输入文字,设置格式的方法,学会制作标题幻灯片;掌握放映幻灯片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掌握制作标题幻灯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wps演示是一种展示、汇报工具,知道能wps演示制作一些作品来展示自己的风采、想法等,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和价值。

4、行为与创新

能制作具有个性的标题幻灯片并能保存。

教学重点:标题幻灯片的制作及放映

教学难点:幻灯片文本的编辑。

二、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2、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3、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本课学法是“自学--尝试---创新”,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实现对知识的传递、迁移和内化,达到知识的自主建构。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我的孩子在明德学校上五年级,他非常想和同学们交个朋友,你想了解他吗?播放事先制作好的我的爱好幻灯片,上面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我最喜欢的一首歌和我最喜欢的一部影片。问同学们想了解关于他的什么爱好,根据学生问题,点开相应链接。然后提问:这个作品是用什么软件制作的?它综合了哪些元素?它有什么优点?根据学生回答向学生简单介绍wps演示。只要你们认真学习wps演示也能制作出这样的引入课题并板书。 设计说明:通过展示介绍自己孩子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初步了解wps演示软件的强大功能,让学生在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氛围中感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任务一:启动“wps演示”

让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自主练习打开wps演示,让一名学生演示启动方法,并提问: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启动wps演示?拓展利用桌面快捷方式打开软件的方法。

设计思路:启动wps演示和启动wps文字的方法相同,本环节主要利用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并通过对比,了解启动软件的一般方法。 任务二:认识wps演示窗口

教师出示任务:与wps文字对比wps演示窗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通过分组探究完成任务,然后交流汇报。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利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在激活学生已有认知体系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分组对比学习,抓住与wps文字窗口的异同点,进行组内交流讨论。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内化学生认知。

完成探究屋的内容,通过学生选择不同版式,了解不同版式的效果。 任务三:制作标题幻灯片

在了解了wps演示之后,学生就有了尝试制作的欲望,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制作幻灯片的一般步骤,先确定主题--收集素材--制作幻灯片--修饰幻灯片--放映幻灯片。让学生明确制作幻灯片的流程。然后出示任务:让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制作、保存、播放标题幻灯片。这一环节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为了顺利突破难点,我主要设计三种方法进行突破,1、研读教材2小组内合作讨论3、教师巡回指导。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同时也可以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任务四:退出wps演示

让学生自主探究退出wps演示的方法,然后让学生演示介绍不同的退出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感受利用知识迁移进行学习的好处。

3、练习拓展,综合应用

在学生完成本课新知的学习后,我让学生完成实践园的内容,不对文字的字体、字号、着色进行统一要求,让他们自己制作出一副美观的主题幻灯片。

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展示个别同学的作品,开展自评、互评活动,主要目的是发现优点,指出缺点。因为幻灯片的制作对于美观要求很高,通过学生评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评价时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质疑问难、总结反思

在总结环节,让学生将自己今天所学的知识,用我的收获为题,制作一个标题幻

灯片,然后通过展示作品的方式进行交流总结。

设计 意图: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以任务驱动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信息技术的素养得以巩固、提升。

《编辑演示文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编辑演示文稿》,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编辑演示文稿》是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6课中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利用wps演示创作、编辑幻灯片作品的基础上开展的更高层次的教学。是从单张的演示作品过渡成多张的演示作品,并会插入文本框和艺术字。本节课操作性强,既可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打开演示文稿,并插入新幻灯片。掌握插入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制作出内容丰富的幻灯片。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利用迁移规律学习新知识。在对比中学会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说课稿,2015}.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树立学习信心,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

行为与创新目标:制作出内容丰富的幻灯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插入新幻灯片、文本框、艺术字的方法。

难点:插入文本框。

二、教法阐述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

1、情境教学法

在课堂上通过有目的地创设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

2、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解边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任务驱动法

通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三、说学法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理论,本课学法是“自学--尝试---创新”,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实现对知识的传递、迁移和内化,达到知识的自主建构。

四、教学过程

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二)提供方法 展示自我

(三)学习回顾 真诚祝愿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 激趣引入

首先通过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制作了标题幻灯片,可是一张幻灯片显然无法向远方的朋友详细介绍我们江苏的特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插入编辑幻灯片。从而引出并板书课题。

此环节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四个层次展开:

任务一:插入新幻灯片

要求学生打开“印象江苏”演示文稿,并插入一张新的、空白的幻灯片,教师巡回指导,让学生展示操作过程,并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添加一张新的幻灯片。

这个任务简单明了,学生通过研读教材,很容易就能掌握,所以我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再通过让学生演示操作过程,让全班同学明确方法。

任务二:插入文本框

插入文本框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出示任务后,为了顺利突破难点,我主要设计三种方法进行突破,1、研读教材2小组内合作讨论3、教师巡回指导。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让学生明白获得知识途径的多样化,同时也可以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学生完成操作后,让一名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演示讲解操作过程。然后提问:在操作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将在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逐个解决。

任务三:插入艺术字

插入艺术字,这项操作在学习Wps文字的时候学生已经学习过,因此在这里教师要注意分析、对比任务,使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技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在分析任务时,教师稍作引导,等学生醒悟后让学生自己看书并完成操作。教师在讲解时,还要指出“插入”命令还包括:图片、自选图形等,为下节课做好铺垫,实现知识的迁移。

三、练习巩固,操作创新

课件出示实践园内容,让学生在“我的兴趣爱好”演示文稿中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输入自我介绍的文字,并将标题设置为艺术字。

学生在掌握了插入新幻灯片、文本框、艺术字后,就会产生一种创新愿望,教师及时出示这个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我的兴趣爱好幻灯片的制作。学生完成后,教师要及时开展评价活动,通过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形式,发现优点,指出缺点,重点对艺术字的大小位置及学生文本编辑情况进行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四、归纳反思,交流拓展

在总结环节,我改变常规的师问生答的总结模式,让学生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制作一个本课总结的演示文稿,让学生学以致用。然后将学生作品利用教学系统进行交流展示。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篇二:《谈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图文并茂》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文并茂》,我主要从教材、说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本课的教学步骤以及内容设计进行说明。

篇三:《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信息与信息技术》》

《信息与信息技术》说案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2)、讲解演示法。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

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二是,“自悟”,三是:“尝试”。

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合作讨论----归纳总结

1、创设情境:

一公司贴出招聘广告,广告上只有公司名称和该公司所需的聘用职位(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如果你是一名应聘者,你该如何处理呢?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两个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等)

(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

(3)、展示一些图片: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 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篇四:《信息技术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