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埃及的作文

时间:2021-10-10 18:04:09 五年级作文

篇一:《重返古埃及作文》

[重返古埃及作文]

这天我正摆弄刚成功制作出来的时光传送机,忽然一只老鼠不小心碰到了已经开启了的传送机,光照在我的身上,我感觉全身一阵火辣辣的,然后就昏迷了,重返古埃及作文。 当我醒来,感觉阳光非常刺眼,我低下头,发现地上不是实验室里的大理石地板,而是沙子。这时,从远处传来了一阵鞭打声和叫喊声,我站了起来,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作过一个小山坡,我看到了一座正在建造中的金字塔,周围有许多工人和监工。工人们用人力搬运数吨重的大石头,监工们用鞭子抽打着那些已经累得倒下了的工人,场面惨不忍睹。就在这时,我被一个士兵发现了。他见我着装奇特,就带我去见法老——胡夫。 我来到了王宫,法老开始审问我。我用埃及的语言告诉他,我来自未来,愿意为他建造金字塔来换取生的权利。他听后显示出异常的兴奋,马上任命我为总工程师,全权负责修建金字塔,小学六年级作文《重返古埃及作文》。 ◆分享好文◆我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了工地。我发现,这里风很大,可以达到四级以上。于是,我做了一些像船一样的车,上面装上风帆。后面是装石头的架子和尾舵。就这样,运输石头不再用人力,而是借助风力。虽然这样,但要把石头运上金字塔很费力,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我发现,这附近有许多大树,而且工地里到处都有坚硬的粗绳子。我马上命令士兵们去砍了树回来,我则把绳子集中起来。一棵棵大树被搬了回来,我立刻动手,捆绑了一个吊车,并当场试验。吊车居然能承受住十吨的重量。就这样,没多久,工程就完工了。比预期提早了二十七年! 胡夫想留住我,但我还是悄悄逃跑了,我把身上损坏的小传送机修好了,回到了现实时间。当我翻阅金字塔建造史的时候,意外的发现这么一段话“胡夫金字塔比预期提早了二十七年竣工,据说是现代人所为,那人在金字塔建成后不知去向,销声匿迹„„” 重返古埃及作文650字

篇二:《《埃及金字塔》观后感》

指导方法 关注表达 训练思维

——《25埃及金字塔》观后感

4月22日的家长开放日,我有幸观摩了鞠老师执教的《25埃及金字塔》,获益匪浅。鞠老师不仅落实了了解课文内容,词句理解,领会说明方法这些目标,而且巧妙渗透了方法指导,表达训练,思维方法训练。这是一节扎实的语文味十足的课。

一、指导方法

科学合理的途径、步骤、手段往往有事倍功半的效果。许多语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恰当的方法指导。有了这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主动地参与到其它类同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

“理解词语”集中在学习第1小节的过程中。“角锥形”是指导学生在课文第2小节找到解释;“巍然屹立”是运用查字典理解“巍然”,文中找近义词理解“屹立”来理解;“傲对碧空”是运用词素分解法来理解;“举世闻名”也是用换同义词的方法来理解。逐一理解了词语之后,鞠老师请学生关注关键词: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角锥形、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介绍埃及金字塔,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着老师的样子“埃及金字塔的位置„„”来介绍埃及金字塔。这一教学环节将“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与“训练表达”进行整合,借助对词语的理解把句子说具体,既落实了单元目标,又落实了本学段的目标“把句子说具体”。

“理解句子”主要集中在品读第3小节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鞠老师依据阅读规律,带领学生由浅入深,逐层体会。

请学生分别用直线和曲线划出相关句子后,逐一品读。

先说说写金字塔“宏伟”的三句句子分别写了什么(高、大、重),了解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再请学生圈出句中的数字,老师把数字去掉,用上“很„„”这样的短语来重新加工这段文字,帮助学生体会列举数字的好处(准确、真实)。

接着老师把“这座金字塔高146米,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句中“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这一部分去掉,请学生与原句进行对比,感受作比较的好处(准确、形象)。

还请学生给“相当于” 换词,与“等于”比较,理解了它的意思就“大概”,请学生再在找一个相似的词(差不多),进一步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

说话练习“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160吨,相当于 。”请学生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进一步体会作比较的好处。之后又质疑“课文中为什么不用作比较的方法写呢?”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变化”这一写作特点。

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推进,渗透了“学习过程”的方法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灵活运用这样的“学习过程”方法提供了可能。这样的迁移,才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发展。

二、关注表达

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渠道。它关系到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将其作为重点常抓不懈。

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环节, 概括第3、4小节时,鞠老师采用请学生快速浏览3、4小节,找到关键句“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过渡句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第3小节写的是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第4小节写的是金字塔的建造方法。这句过渡句把两个小节的内容连起来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为学生以后规范讲述过渡句的表达效果,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理解词语环节,为帮助学生将词语放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老师老师请学生关注关键词: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角锥形、巍然屹立、傲对碧空、举世闻名,介绍埃及金字塔,根据自己的理解学着老师的样子“埃及金字塔的位置„„”来介绍埃及金字塔。这样的设计将词语理解与表达训练整合在一起,提升了词语理解的价值。

理解句子环节,为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比较的好处,设计的说话练习“塔身由231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160吨,相当于 。”

这些设计与文本核心语言密切相关,体现了较好的语用价值。鞠老师在课上帮助学生由说不好到说得流利,扎实地落实了语言训练这一目标。

三、训练思维

进行思维训练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更好地表达。理解、表达是出发点,是归宿,思维训练是手段、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思维是十分必要的。

在梳理了课文要点后鞠老师小结“课文第1、2小节概括地介绍了——分述部分用过渡句——,最后一小节总结了——。这就是‘总分总’结构方式。以前还学过哪些课文也是这样的结构?”请学生联系学过的同类结构的课文《悉尼歌剧院》《海底世界》。这样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体会本节课的学法,更与以前所学建立知识的关联进行相似联想的训练。

在品读环节,当学生体会到作比较的好处,并学着运用之后,鞠老师的质疑“课文中为什么不用作比较的方法写呢?”又将学生带向更深层次的思考,体会文本语言变化的特点。

这样的思维训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更规范地表达,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根本途径。

一节课给予我的是愉悦的享受,是思维的激荡,是对以后自己备课上课方向的再次明确。

2015/4/23

篇三:《出埃及记 感想》{关于埃及的作文}.

慷慨激昂 震撼之音

——马克西姆《出埃及记》赏析

在接触到这首曲子之前,我一直觉得《克罗地亚狂想曲》是最让我激动的钢琴曲。直到在一节电影传媒选修课上,陈科老师推荐了《出埃及记》,只是刚听了开篇就被深深吸引,此后成为播放器里单曲循环次数最多的曲子。它和《克罗地亚狂想曲》同样的大气、激昂,但大气之中又好像多了些豪情、旷远和荡气回肠,随着对曲子所讲述故事的深入了解,更是在这份慷慨中又加入无限历史的厚重感。

马克西姆,一位来自克罗地亚的古典钢琴演奏天才,身高2.07米,有着典型东欧男人魅力的俊秀脸庞,邪魅而又有点玩世不恭的微笑,染发,一身休闲劲装,加上耳环、项链、纹身,乍一看倒像个偶像流行男歌手。但是钢琴前的他安静、认真,短暂的冥想后,一串行云流水般的音符便从他的指下淌出。特意看过他的演奏会视频,他自信的微笑、飞舞的手指、强大的气场无不彰显着这位钢琴家的独特人格魅力。

马克西姆与时代步伐结合得相当紧密,他的弹奏风格别具一格,不再将音乐传统严格的定律在某一范围内。他演奏古典音乐的曲目,但表现的却不是古典音乐,演奏方式和内在感觉都是一种现代音乐的气质风范。与以往我对钢琴演奏的理解完全不同,听他的《野蜂飞舞》、《克罗地亚狂想曲》、《出埃及记》时,会感受到他指尖跑动的速率和身心所迸发出的激情,似乎全身的每一个脉搏都有种律动感,一秒可弹16个音符的快手更是将那种澎湃的热力和无处不在的节奏感传达地淋漓尽致,也使他获得“钢琴界的瑞奇·马丁”之名。

《出埃及记》是马克西姆的代表作之一,其实原作是1981年沃伊切赫·基拉尔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交响曲,本就因其恢弘的气势和震撼激射的张力闻名于世。曲子传述的是以色列建国的辛酸历史——以色列建国可谓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被追杀的、被排挤的、坚韧的、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历经磨难,终归故土。让人不禁想起几十个世纪前,先知摩西带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走过沙漠、穿越红海,走出埃及,去追求自由家园的故事。

在这首马克西姆协奏曲版本中,这位钢琴圣手充分展现了他的诠演才华:

前奏以管弦乐的切分音符奏响出征号角,接着刚毅浑厚的钢琴声愤然呈出,拉开了挑战极限和世俗的大帷幕。我们仿佛看到古埃及法老一边敲打阿拉伯鼓,一边念念有词地为出使者祈福。然而路途终不会是平坦的,他们将跨过高山,越过江海,踏过沙漠,用生命探寻生存的希望......

主旋律中一直充斥着浑厚的谐音伴奏,这也是马克西姆的特色——擅长将各种音乐元素相融,使之焕发古典与潮流的双重气质。步步逼近,反复跳跃,使聆听者的心怀随之律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使者想是抱有这种坚定信念,其气概所向披靡,行云流水,荡气回肠!

整首曲子的特点之一是节奏感极强的快慢变换,仿佛是血雨腥风的古战场与雨过天晴的寂静之间的忽而切换。在激越的主旋律推进中,似有希望的曙光在击破黑暗逆冲而来,欢呼吧!胜利终将属于我们......!在无限激情将要喷薄而出达到极致之时,乐曲骤然收笔,一腔热血久久难以平静,令人无限回味。千百年的颠沛流离,千百年的奋斗抗争,千难万险灭不掉他们自由的梦想,千山万水阻挡不了他们建国的脚步。冲出埃及,去理想的彼岸,去建设犹太民族美丽的家园!{关于埃及的作文}.

附上曲谱歌词,同样的荡气回肠,不变的英雄豪情,堪辅以音乐将这情怀细细体会: The Exodus By PatBoone

This land is mine,God gave this land to me 世界归我蒙主赐予

This brave and ancient land to me 英勇土地古老疆域

And when the morning sun reveals her hills and plain 晨光初现山色旖旎

Then I see a land where children can run free 自由之邦孩童嬉戏 So take my hand and walk this land with me 携我的手与我同行 And walk this lovely land with me 壮阔大地有我同行 Though I am just a man,when you are by my side 危难之刻与我相依 With the help of God,I know I can be strong 与主同在赐我刚强 So take my hand and walk this land with me 与主同在赐我家乡

And walk this lovely land with me

Though I am just a man,when you are by my side

With the help of God,I know I can be strong 以我英勇慰我家乡 To make this land our home

If I must fight,I’ll fight to make this land our own 以我身躯慰我家乡 Until I die,this land is mine (中英文两种歌词给我的感觉略有差别,从英文版更多体会到坚毅刚强的棱角之感,而这翻译的中文版则让我联想到“骚体诗”,那种沉郁顿挫、悱恻缠绵的意味更明显,总之两版歌词一样的荡气回肠,音乐与诗歌更配哦......)

一直觉得马克西姆的曲子有种生命力,或许是他独树一帜的演奏风格,或许是他将古典与现代完美相融的才华,又或许是他在音乐中注入的强烈视觉色彩,在听他的作品时总是很容易陷入他所描绘的画面,心境也随之变化起伏,也许这就是马克西姆的音乐魔力。去年11月30日,马克西姆曾和乐队一起来武汉开音乐会,很遗憾没能去现场,希望未来有机会在更近的地方来一场耳之盛宴!!

篇四:《埃及金字塔2》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巧妙导入。

1、(出示金字塔图片)你会用文中哪些词来形容它?

2、读好这些词。“傲对碧空”是什么意思?过渡:是啊,埃及金字塔凭什么“傲对碧空”。今天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它,解决这个问题,有信心吗?

二、重点切入,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地读课文3—5小节,找出过渡句,并找出这句话中的重点词语。

2、出示过渡句“如此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 学生自读这句话。启发:这句话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了吗?(板书宏伟、精巧)

3、小结:这句关键句是过渡句,它将上下文有机地连接了起来。通过这句过渡句我们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对碧空的原因。让我们在来读一读这句过渡句。

三、精读感悟,体会写法。

过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们介绍,作者想了什么办法?

(板书:举例子)举了哪个例子?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伟与精巧。

1、出示学习要求:仔细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说说作者是如何写的?

2、学生自主感悟探究。

3、组织交流,引导想象,指导朗读,加深理解。(学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 A“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把埃及的金字塔与海安建工大厦作比较感受它的高。

(4 )小结: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实在太宏伟了。

B“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

(1)学生交流。

(2)师小结说明方法,相机板书:列数字、作比较

(3)算一算,说一说(出示题目:算一算:1、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拥有30节车皮的火车来运,大约要拉多少趟? 2、仅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说一说: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我估计,如果____________;如果___________。)指导朗读。 C、“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1)学生交流。

(2 )指导朗读

4、小结: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说明方法,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让我们再一起来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独特魅力吧!(引读)

四、自主探究,突破难点。

过渡:如此宏伟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关于埃及的作文}.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结束{关于埃及的作文}.

5、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关于埃及的作文}.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六、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何建造起来的呢?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确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小节,找一找文中具体介绍了哪两种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当时的场面,学生画图演示并向同桌解说过程。

4、结束

5、过渡:听了同学的讲解,看了生动的画面,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因此文章结尾也说——我想它更是全人类的骄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怀着崇敬与骄傲来赞美一下吧!(齐读最后一节)

七、课外延伸,丰富积累。

过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还知道哪些?在课外阅读活动中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了,今天都带来了吗?赶快拿出来,告诉大家你收集到了哪些世界文化遗产?

1、指名说

2、明确要求:把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先读一读,理一理,想一想你介绍的这项世界文化遗产的特点是什么?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的来描述的?

3、学生自读资料。

4、指名上台交流。

5、小结。

八、总结课文,深化情感。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研究,我们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对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点与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其实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也都有自己的特点,让我们去读书,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篇五:《埃及刻字》{关于埃及的作文}.

神庙刻字事件:别以没素质对抗不文明

2013年05月27日10:13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王石川

埃及3000多年神庙浮雕出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涂鸦后,“丁锦昊”的真实身份被网友人肉出来南京一名初中生。25日,丁锦昊父母通过媒体公开道歉,称监护不到位,恳请大家给孩子一个改错的机会。“孩子母亲一直哭着说对不起。”知情人向记者转述,丁锦昊父母提到,孩子在家哭了一夜,自己也一夜未眠。(《新京报》5月27日)

在文物上刻字,是陋习;这种陋习走出国外,不仅伤害个人文明,还损坏国家形象,委实不可取。而在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埃及神庙上刻字,更是疯狂而危险的举动。“丁锦昊到此一游”,但愿这种涂鸦只是一名未成年人的无心之失。 刻字,确实不文明。但不能以没素质的手段对抗不文明。人肉丁锦昊,并把其信息(比如出生年月,所就读学校)发在网络上;有人去丁家堵门,吓到了其家里的老人,影响到丁家正常的生活;甚至恨屋及乌,去黑丁锦昊曾就读的南京游府西街小学官网,打开该网站后,跳出一个弹窗,显示“丁锦昊到此一游”;此外,不少网友用极其恶毒的言辞咒骂丁锦昊及其家人„„这些做法同样不可取。 有朋友称:“假如可以选择,我宁愿生活在一个许多小孩在文物上乱涂乱画的没有公德的社会,也不愿生活在一个小孩在文物上乱涂乱画就被一群大人义愤填膺乱拳打死的社会。后者光是想想,就让人不寒而栗。”古人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孩子涂鸦是不懂事,应该被批评,但欲除之而后快岂不是更可怕? 丁锦昊并未成年,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对这样的孩子,应该采取善意的批评,而不是一棍子打死;应该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而不是劈头盖脸,刨人祖坟似的诅咒。家长是其监护人,应该承担责任,这一点其父母也坦承,孩子犯错误,主要责任在大人监护不到位,此前也没有教育过他这种行为是不对的。批评,应该适可而止,连其就读的小学都遭殃,是不是有些过分?

批评丁锦昊,更要剖析他刻字的原因。丁锦昊当时刻字是出于好玩还是单纯的模仿?其父母和导游当时持什么态度?毋庸讳言,乱刻字绝不只是孩子,据报道,有网友在微博上贴出照片,敦煌壁画上出现“香港文汇报高级记者宋寅到此参观考察”的涂鸦。堂堂高级记者居然干出如此下作的事情,更应该受到谴责。不让孩子乱刻字,成人更应该以身作则。

批评乱刻字现象,更要挖掘乱刻字的大众心理。据报道,“到此一游”和动物用“撒尿”的方式宣示地盘实质是一样的。通过“留名”来临时性宣示自己的“所有权”能让人得到一种自我满足。此外,还应该包括好玩、炫耀心理等等。无论什么原因,都与惩戒不到位有关,如果乱刻字可能被处罚,甚至负担刑责,比如根据《文物保护法》规定,乱刻字损害了文物就可能被处以刑事责任,这些乱刻字的人还敢吗?

“上帝的归上帝,撒旦的归撒”。丁锦昊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由文物管理部门、学校处理,作为围观者我们不能以没素质对抗不文明;当然,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有过刻字的冲动吗?能够做到洁身自好吗?又有没有时刻做到讲文明、有素质?

评论:不只在埃及文物刻字才让人无地自容

2013年05月27日 11:14 来源:晶报

“丢人丢到国外”固然不该,但我们同样应该注重的,是“身边的文明”。在没有国家荣誉等情绪掺杂其间的情况下,对于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也能心存耻感,才是文明的真正体现

“在埃及最难过的一刻,无地自容”——近日,网友“空游无依”的一条微博迅速引发热议,他在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看到有人用中文刻上“丁锦昊到此一游”,为国人轻易毁坏千年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和羞愧。许多网友对此均表示气愤,大呼“丁锦昊,你要火了”,甚至对丁锦昊展开人肉搜索。据传同丁锦昊有关联的南京某小学的官网,也遭到黑客攻击,打开网页,最先显示的竟是“丁锦昊到此一游”的弹窗。

目前,丁锦昊的父母已通过媒体向埃及方面和公众道歉,同时表示孩子已意识到了错误,恳请大家给个机会。但即便如此,有关“丁锦昊到此一游”的话题仍在发酵,在微博和网络论坛的热度依然不减。

同样与“素质”相关,数年前,北京电视台主持人王芳到纽约旅游,在华尔街偶遇一群内地游客,在著名公牛铜雕塑前做出种种不文明的举动,令不少老外摇头围观看热闹,有些则绕道而行。王芳拍下此“奇观”后张贴到其博客上,引发了一场有关游客素质问题的大讨论,当时的情形,同眼下的“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如出一辙。

与骑牛等不文明行为相比,见缝插针地在景点刻上“到此一游”更能触动国人神经。不知是否因为孙悟空曾在如来佛祖的手指上写下“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国人所到之处,都不难发现“到此一游”的字样。曾几何时,这是一种见怪不怪的行为,甚至是一种可以拿来炫耀的行为,但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这样做不应该,“到此一游”的字样也日渐稀少。 因为“到此一游”极具中国特色,在一些人眼中,这四个字成了衡量文明程度的标尺。“丁锦昊到此一游”事件的出现,不仅勾起了国人有关“到此一游”的记忆,同时也激起“丢人丢到国外”的耻感。它让人们开始重新打量一个日渐富足国家的文明现状,也引发了一些人“怒其不争”的不满情绪。

无论如何,中国式“到此一游”绝非文明之举,也因此,对于这种行为的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明的体现。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往往只有在“丢参与互动(0)

人丢到国外”的情况下,我们才对公民素质、文明等格外关注,这种强烈的情绪之中究竟有多少是对文明的切实渴求,又有多少是与国家荣誉和国民耻感相关,仍需细心甄别。

无须远赴埃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到此一游”相类似的不文明行为随处可见。前不久,深圳市交通管理部门开始对行人的闯红灯行为执行新的处罚标准,违规者会被处以20至100元的罚款,最高罚违法信息会被永久保存并影响车驾管业务,暴力抗法者或被追究刑责。在新规施行的第一天,一位大妈因闯红灯被交警扣下,执勤交警让其穿上“绿马甲”,但大妈却怎么也不配合,连说了四五十次“烦死了”。

也是关乎素质。几天前,深圳网友“@徐同学的拖油瓶”发了一条微博,内容大致是“深圳素质!请注意这是在深圳地铁,大剧院站!下班高峰期!大概在6点左右!慢慢的!我发现我慢慢爱上深圳这座城市了!”微博附了张照片,照片中的乘客们均自觉靠扶手电梯右侧站立、空出左侧通道。这样一条微博迅速被转发数千次,并引发全国各地网友热议,有人说这是文明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这种基本生活文明被热议本身,即反映出文明的稀缺。

回到“丁锦昊到此一游”一事。“丢人丢到国外”固然不该,但我们同样应该注重的,是我们“身边的文明”。 不只是在埃及文物上刻字才该让人“无地自容”,在没有国家荣誉等情绪掺杂其间的情况下,对于闯红灯、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也能自觉抵制,也能心存耻感,才是文明的真正体现。

如今丁锦昊父母已公开道歉,对于一个孩子的不当行为不应过分苛责甚至不依不饶。某种意义上,人肉也好,谩骂也罢,同样是不文明的表现。用不文明的举动去声讨另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换不来我们期待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