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23课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时间:2021-10-10 17:54:49 五年级作文

篇一:《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是第十二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下面我代表六年级语文老师评李老师上午讲授的《难忘的一课》。

我们认为李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有感染力,也称得上是精彩的难忘的一课。这堂课的主要特点有:

一、把握重点,注重感悟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意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特点,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重点,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授‚学习祖国文字‛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

语句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光复‛一词是这一环节中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可喜的是李老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这充分体现了李老师的课堂智慧。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又用谈话方式:引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师生们看到作者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什么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能反映中心的一个问题:‚作者是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们却不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很到位,能体会到这是共同的爱国之心,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融合在一起。

二、质疑求异,自主合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自主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初读课文时,出示‚自读提示‛,李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充分地读,认真地找,积极地思考,基本读懂课文。在学习‚参观小礼堂伟人画像‛这一部分时,李老师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朗读---理解---朗读‛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李老师只是作了适当

的点拨和评价,而学生却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质疑、汇报、交流、再朗读。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嘴,同学之间又相互合作。这不正是我们希望构建的课堂氛围吗?这一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学新理念。

三、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而李老师在这堂课中就十分重视读的训练。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李老师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这一课,我们听课者也被这一课深深地感动了。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

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即: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学习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听课者无不为李老师对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负责而折服。这一切,老师都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教师,当我们一心想着学生的时候,课也就上好了,学生在我们眼中也变美了。

当然,这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如,学生说小礼堂原来挂的是日本人,这是一个病句,李老师却没有帮助学生纠正。还可能因为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怕羞,在面对这么多老师的课堂上放不开,与老师的配合不是那么尽善尽美。

篇二:《《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 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 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 我觉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 , 联系时代背景 ,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 既是教学的重点 , 又是教学的难点。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李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开题点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上课伊始,李老师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提示:“你们平时在学习语文时有哪些方法?” “和书中的文字细细对话,书越读越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而且更好地帮助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关注。

2、、合作享体会:

李老师在学习第6——9自然段时,老师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写体会,做批注,小组交流,共享体会。从而很好地落实了略读课文教学追求的“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教师引导求“略”,设计简约,抓住主线、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感悟求“丰”,理解深刻,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得出丰厚的答案和结论的理念。{人教版语文23课难忘的一课评课稿}.{人教版语文23课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3、吟诵悟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的训练点,也是学生与作者心灵共振、情感共鸣的一个重要途径。李老师有条理的课堂设计,确定读的重点,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层层深入, 其所处的三个段落是读的重点,这句话则更是朗读的重中之重。 通过朗读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意,并且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注重创设情境,多媒体课件营造氛围,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让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 这篇课文写法上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以一根思想感情的红主线贯穿全文,二是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应该在教学中进行表达方法的渗透与领悟。

矿坑镇教研室 解艳艳

2013.11.28

篇三:《难忘的一课评课》

质疑求异,自主合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自主读书。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初读课文时,出示“自读提示”,周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充分地读,认真地找,积极地思考,基本读懂课文。在学习“参观小礼堂伟人画像”这一部分时,周老师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朗读---理解---朗读”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周老师只是作了适当的点拨和评价,而学生却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质疑、汇报、交流、再朗读。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嘴,同学之间又相互合作。这不正是我们希望构建的课堂氛围吗?这一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学新理念。

三、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而周老师在这堂课中就十分重视读的训练。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周老师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这一课,我们听课者也被这一课深深地感动了。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读,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即: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学习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解疑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强调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把给予学生问题、思路、结论的教学方式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的教学方式。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常常质疑,会使思维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从而发展思维。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学会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学

会通过主动的尝试和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呢?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在这方面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营造质疑环境,使学生“敢问” 首先,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及束缚,“师道尊严”一直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以至于学生与教师之间总有一道无形的墙。想起以前自己做学生时,学习上遇到一些问题,也不敢问老师,怕问得不好被老师批评。现在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教师们在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不懂也不问,作业乱做,甚至抄别人的,真拿他们没办法。”我想,这些学生多数是与老师之间有距离,怕问,不敢问。我曾在班会上与学生讨论过这个问题。“你们不懂为什么不问老师?”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意思是相同的,就是有点怕。一位教育家说:“教师与学生的脸是对立的,感情不能对立。”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

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要倡导一种民主式的师生关系。师生感情和谐融洽了,学生就会大胆地质疑。 其次,要保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教学中,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用信任的目光注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离奇时,教师要给以积极的肯定,赞扬敢于提问的勇气。对提出的问题不论多么肤浅或异想天开都不要嘲笑,不能在语言或行动上挫伤学生积极性,而要善于捕捉学生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推动学生不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最终达到创新的目的。 二、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会问”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提问,必须先教给学生质疑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1.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接触课文,还不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怎样使他们学会质疑呢?我认为最先应该从每课的课题入手,一句“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为引子,将学生的思路纷纷打开,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灌输给的知识,而是自己带着问题去主动学习。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怎样提问,才能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中发现哪些是自己想知道但课文中没有的,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而课文中讲到的,如果

培养质疑习惯,使学生“乐问” 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问题。{人教版语文23课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学生敢问,这是前提。学生爱问,养成良好习惯,这是关键。教师一定要多想办法,不断变换形式,天天有疑,并持之以恒,才能收到实效。如同桌之间相互质疑,前后、左右四人质疑,小组讨论质疑,全班集体质疑,教师课堂质疑,教室后墙上开辟“每日一疑”等方式。以最终形成质疑,释疑的学习氛围,这样让全体学生在掌握质疑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发展,这才是进行质疑问难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大力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好奇心越强,学习兴趣就越浓,学习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也就越活跃,学习效果也就越好。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学会提问,让我们的教学实现由教师提问为主导向学生提问为主的根本的转变,使学生逐渐养成勤思、善问,主动求知,勇于探索良好的学习习惯。

疑问中觉悟,觉悟中长进

——《难忘的一课》教学评析

明代著名教育家陈献章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现代语文教学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围绕疑字做大文章,充分激发课堂兴趣点,活跃学生思维,延展教学视野,是我们一直以来探索的方向。{人教版语文23课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本堂课,我认为刘麟轩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节使学生在疑问中觉悟,在觉悟中长进的极为精彩的一课。它的精彩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一、在质疑中读书 《难忘的一课》是第十二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下面我代表六年级语文老师评周老师上午讲授的《难忘的一课》。

我们认为周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有感染力,也称得上是精彩的难忘的一课。这堂课的主要特点有:

篇四:《《难忘的一课》评课》

《难忘的一课》评课

中东中心校 陆秋妹

《难忘的一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我觉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 , 联系时代背景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既是教学的重点 ,又是教学的难点。

在的三节课的教学中,三老师都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三位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有条理,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层层深入,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意。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三位老师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孩子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随着学生的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听课的老师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导入的环节中,三位老师能用简洁的语言引出主题,既能很快的引出教学主题,又为下一环节“ 概述大意”做辅垫“概述大意”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干脆利落地抓住文章主干。在这一环节中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重在让让学生感知难忘的事,而且渗透篇章结构训练,同时也落实本组训练重点“详写,略写”埋下伏笔。

在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文中多次出现的语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中出现的位置及这些故事情节的有关重点句段,说出情节主要内容。这一看似简单的基础回顾,实则在把学生的视点引向作者的情感生成点,把学生的视线引向作者情感变化线,有了这一环节的辅垫,学生才能顺畅地入情入境。

提高阅读教学效率,重在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老师能充分利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突出主体性,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在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自出学习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力求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注重层次性,能“引导学生一层深一层地理解课文,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但在使学生理解时代背景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老师只是简单的用语言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虽然教师的语言生动富有激情,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晕种方式过于单调,不利于学生理解接受。应提前为学生布置课前准备,收集一些有关台湾光复的历史资料。或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历史背景材料,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感受,从而使学生能更快地理解文章表达的强烈爱国热情,从而受到振撼,得到鼓舞。

但是,在品读感悟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教师牵得太紧,没有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完全是一问一答地进行的,我觉得这样不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以在找到这些句子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者疑问。对第二部分“参观小礼堂”的教学,“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到伟人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这是在用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他们就只能沦为亡国奴。我觉得老师还没有引领到位。

在教学的最后一环节上,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谈一下,做为新时期的少先队员,你应该怎么做?你应该怎样表达你的爱国情感。这一环节设计得比较得体,能使学生把空洞的话语联系到实际生活中来,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爱国热情应该怎样表述出来 ,要想回报自己的祖国,此时此记得自己此时应该怎样做?

但在此环节方面也出现一些小的不足,教师没有充分的演饰好自己评价者的身份,并没有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给予适当的评价。

总的来说,今天三位老师给我们带来了非常精彩的,各具特色的课堂,让我们受益匪浅。衷心感谢三位老师。

篇五:《23课 难忘的一课》

23-《.难忘的一课》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收集有关光复的资料

教学过程{人教版语文23课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一、导入新课

针对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

(一)谁来说说“难忘的一课”是怎样的一个故事?(注意说明时间、地点。)

那么这节“难忘的一课”是什么内容?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3次)

(二)三次出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划出来。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出现的地方?怎样出现的要读出来。

二、交流第一次出现

1.指名读出这句话出现的地方。

2.问:老师是怎样写的?(一笔一画,认真吃力。)

从这“一笔一画”、“认真吃力”你看出什么?是怎样体会的?说明什么?“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

(“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5自然段),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交流第二次出现

1.自己朗读第二次出现的地方。

2.问:他们是怎样朗读的?划出这些词语。

(严肃认真,富有感情,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

3.谈谈你的体会,你的理解。

重点理解:“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强烈的、深厚的爱国之情。)

4.“我”这时有什么的感受?(感动)

5.进行感情朗读训练。

四、按刚才学法学习第三次出现

1.指名读。

2.思考:“我”是怎样说的?为什么“激动”?{人教版语文23课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3.“我”这时是怎样的感受?(激动,被这种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意所深深感动。)

4.理解最后两句话的含义。

问:“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民族精神。)

5.朗读训练。

五、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说说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

(表达了台湾人民及作者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围绕这个中心,课文哪些内容写得比较详细?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

3.朗读三次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在的句子,体会思想感情。

六、总结深化

“一国两制”的政策使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到祖国怀抱;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我想,台湾人民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回到祖国的怀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词、理解课文后填空

课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我是中国人 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火热真挚) 我爱中国 大声整齐继续更起劲 (很有感情) 原来都是日本伟人

现在都是中国伟人 (眼睛湿润) 强烈的民族精神深厚的爱国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