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时间:2021-10-10 16:40:48 四年级作文

【篇一】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西师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一、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是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以及带有小括号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是四则混合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综合应用。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在以后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中的迁移运用。

教材分两个层次安排了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背景下学习不含括号的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再利用已有的知识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教材是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计算两步混合运算与一步 计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计算能力和运用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把探索混合运算的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 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四则混合运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欲望,获得发 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

(2)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和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重、难点关键

1.重点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

1

按照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3.关键: 。

(1)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含有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顺序。 .

(2)把解决问题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

(3)适当安排对比练习,促进学生掌握运算顺序

课时划分 (共4课时)。

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课时

2.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1课时

3.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课时

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页至第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掌握两步(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脱式计算。

3.关键: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或已有知识,理解并掌握两步的(不含小括号)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本第1页情境图(图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观察这幅图,你们了解了哪些信息,读出来让大家听。

2

指名口答后,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购物中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l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例l:一共要多少元?

(1)理解图示内容。

提问:从图里你找到哪些信息?指名口答,引导学生找出:“篮球每个35元,足球每个45元。”;“我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要多少元?”这两条信息。

(2)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要多少元?”这个问题,然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用分步列式计算:35×4—140(元),140+45=185(元)。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②教师提出:“你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一共需要多少元吗?”

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指名板演,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35×4+45

=140+45

=185(元)

教师先让学生说一说算式每一步的含义(35×4表示什么?140+45表示什么?),然后让学生说一说算式"35×4+45”的运算顺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练习。

让学生完成以下两道计算题。

90×1l-900 585÷9+15

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2.教学例2。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提问:从图里你找到哪些信息?

3

指名口答,引导学生找出:应找回多少元?

“文具盒7元1个”、“小朋友用100元钱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应找回多少元?”这三条信息。

(2)解决问题。

教师要求学生列出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

学生独立尝试后教师指名板演,组织全班同学进行反馈、矫正。

100-7×13

=100-9l

=9(元)

全班交流时,请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上面算式的运算顺序。[先算出13个文具盒要多少元:7×13-91(元),再算应找回的钱:100-91=9(元)]

(3)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3页的“算一算”:

52+12×4 110-117÷9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在学生独立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全班反 馈、矫正。

3.对比、发现。

让学生观察35×4+45,90×1l-900,585÷9+15,100-7×13,52+12×4,1lO—117÷9的算式及计算过程,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观察、对比发现了什么?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

(1)上述六道小题都是含有两步混合运算题。(教师板书课题并向学生说明 什么是四则混合运算)

(2)混合运算题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3页“想一想”中的问题。

针对“如果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这个问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如果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一般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教师可用以下题目进行说明

4

32-12+25 48÷4×7

=20+25 =22×7

=45 =84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以下两题,并进行反馈矫正。

725-43+218 23×32÷8

(练习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让学生计算)

三、巩固应用

1.计算。

80×12—500 438÷3+26 120一80÷4

324÷4×8 600—25+72 48+52×2

先指名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反馈交流时,如发现学生计算中的典型错误,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评析,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解决问题。

每个足球28元,每个排球36元。

(1)王老师还可以找回多少元?

(2)如果王老师买3个排球,她带的钱够吗?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反馈、交流。

四、全课小结

谁来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课时作业设计】

5

【篇二】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最新西师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备课教案

一、四则混合运算

1、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计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中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说一说”、“算一算”、“想一想”。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问题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有关(不含括号)的两步式题,掌握脱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两步(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顺序。

难点: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例1、例2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挂图,引导观察,问: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生汇报,谈话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

1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探讨运算顺序,强调书写格式。

③练习:99×11-900585÷9+15

2、教学例2.

出示例2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独立解决。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应找回多少元”这个问题,并说说每一步的含义,从而引导探讨运算顺序。

③练习:52+12×4110-11÷79

3对比、发现

引导对比所练习题,发现有何相通之处?

从而引导归纳出(不含括号)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先乘除、后加减。 4指导完成第3页“想一想”中的题。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第7页第3题:数学医院。

⑴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找找错在哪?

⑵正确计算。

2、解决问题。

练习一第7页第2题

四、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练习一第7页第1题。

2、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2

课本第4—5页中的例3及相应的“算一算”,“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购物的情境,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z

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购物情境,掌握混合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难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

例3的教学情境挂图。

教学过程

一、前题诊测

1、提问:不含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2、计算:24+480÷6205÷5×8

432-23+5525×18-400

先指名口答运算顺序,再让学生独立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3。

出示例3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意。

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了什么?

(2)引导解决问题。

①先让学生用分步式独立解决“儿童衣服多少元一件”这个问题,组织全班交流,说说分步式中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

②让学生试着用一个算式解决问题,组织讨论“213-78÷3”这个算式是否符合解决此题的顺序,进而探讨出用小括号“()”来帮忙。

③引导归纳出: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式题计算时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练习。

让学生完成课本第4页中的“算一算”。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反馈矫正。

三、巩固深化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中的第1、2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请举例说明。

五、作业布置12999.com

练习一第7页第4题。

3、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6页例4、例5,课本第6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

3、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分析具体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下列习题:

4

12÷4+25400-20×16

213÷(102-99)(120-63)×45

先指名学生口答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进行全班订正。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出示例4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上你能获得哪些些信息?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找出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明确所提的问题:啄木鸟每天吃多少只害虫?

(2)自主探索

教师提示学生试着用线段图来表示图中的数量关系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

(3)合作交流

①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②教师引导分析,画图讲解,让学生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

③探讨:为何表示“45只”的那一段要用虚线表示?

(4)即时练习。

指导完成课本第5页“议一议”

全班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表示“多45只”的那一段要用实线表示。

2、教学例5

出示例5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图示内容。

问:从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自主探索,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合作交流。

交流时重点让学生明白,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什么?

三、巩固练习。

5

【篇三】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数学(上)教案

第三单元:角

角、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46至55页。

【教学目标】

1

2知道什么是线段、直线和射线,能正确区分线段、直线和射线。 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经历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教学单元主题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

教师:你从图中看见了哪些数学现象?

学生观察后相互说一说,然后抽几个学生汇报。

如:

学生:我看到图中有很多线,如电线、钓鱼线;还有很多角,如量衣架上的角、房屋顶上的角、大雁排成的队形是角、小山的形状也是角„„

教师:对了,这幅图中有很多线和角,生活中也有很多线和角。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线。

板书:线。

二、进行新课

1.教学线段。

教师:我们先来研究这幅图中的电线。

把多媒体课件中的单元主题图其他情景隐去,只剩下电线杆和电线。 教师:同学们看一看两根电线杆之间的一段电线,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回答,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发现线段的一些性质,如“发现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这段电线的差异?测量下面①②③号线的长度,哪条线最短? 图41学生测量后发现,①号线最短。

教师:再用①号和④号、⑤号线比。你能看出几号线短吗?

学生:①号线最短。教师:这些线中。几号线是线段?

学生:①号。教师:从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发现两点之间,可以画很多条线,其中线段最短。

教师:线段的长度就是这两点间的距离。请同学们打开2号信封,量出AB、AC、BC间的距离。

(如图42所示)图42

教师:通过以上的探究,你知道哪些有关线段的知识呢?

引导学生说出:知道线段有两个端点,两个端点间的线直直的,并且线段可以量出长度,还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教师:能说一说生活中看到过哪些线段吗?

学生回答略。

[点评:在这个教学环节中,用截取主题图一部分内容作为新课的研究内容的方式,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采用观察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发现线段的一些特点;整个教学过程在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的同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对线段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直线。

多媒体课件演示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的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现在的线段有什么变化?

学生:我发现线段向两端延长。

教师:这样的延长是无限的延长,想象一下这条线是怎样的一条线? 学生:我想象这条线很直很直,并且长很长。

教师:有多长呢?这样的线有端点吗?能量出它的长度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无限延长的线没有端点,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教师:这样的线我们把它叫做直线。能说一说直线与线段有哪些不同吗?用下面的表引导学生进行比较。线段 有两个端点、可以度量直线没有端点、不可以度量教师:自己确定一个点,试一试过这个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自己确定两个点,试一试过这两个点又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学生试后回答: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个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突出线段与直线的比较,有效地利用学生原有知识(线段)来主动地探究新知识。在这个教学环节,加强了比较,让学生在比较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直线的理解。]

3.教学射线。

多媒体演示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的情景。

教师: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什么样的线?

教师:思考这样几个问题:(1)这条线有端点吗?(2)这条线能画完吗?

(3)这条线可以度量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这样的线叫射线。比如手电筒和探照灯射出的光线,都可以看成是射线。

多媒体课件配合演示手电筒和轮船上的探照灯光线。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确定一个端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画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让学生发现,从一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射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4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端点能否度量线段2个能度量射线2个直线没有不能度量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3号信封,边讨论边把表填写完整。

学生填写后,抽学生填写的表格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要求学生对着表格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有什么区别。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由问题导向,引导学生认识线段、直线、射线的区别。]

三、巩固小结

1

2引导学生完成课堂活动第1、2小题。 完成练习十二第1~3题。

3.画一长3 cm的线段,并要求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画的。

4.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四、拓展延伸

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思考题。

线段、直线和射线(教学片断)

一、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每只手拿出一个溜溜球)

学生:溜溜球。

教师:想来玩玩吗?

学生:想。抽两个学生上台玩溜溜球。

教师:(问玩溜溜球的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溜溜球的绳子很有弹性,可以伸很长很长。

学生2:在玩的时候线总是直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用溜溜球来研究线段、直线和射线。

(板书课题)

[点评:玩具“溜溜球”与线段、直线和射线都有相通之处,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用“溜溜球”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在玩中学”和“在学中玩”的思想,还能让学生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二、教学新课

1.发现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溜溜球真顽皮,一跳就跳到了我们的纸上,(课件显示两个点)变成了两个点。你们能用一条直直的线把这两个点连在一起吗?

学生:能。

教师:但请注意,开动脑筋,尽量想出和别人不同的连法。请拿出你的卡片在小组里一边讨论,一边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操作后交到讲台上。估计学生操作的结果大概有四种情况:图4 3

[点评:这个教学片断体现了数学内容的抽象过程,体现了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的紧密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

教师:同学们连线的结果大概分为三类。我们先研究第1类。(拿出一张学生连成的线段放在视频展示合上)像这样连的同学请举手。

相应的学生举手。

教师:我们把它画到黑板上。(教师在黑板上画线段)你是怎样画出来的呢?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1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直的线到第2个点。

教师:(课件根据学生的意思再演示一遍)是这样吗?

学生:是。

课件出示图44:图44比较一下

教师:这4条线段中哪一条线最短?

学生:第①条线最短。

教师:对,在两个点之间可以画很多线。但只有我们画出来的这条线最短。在数学上,这条线叫“线段”。

(板书:线段)线段两端的点叫“端点”。

(课件闪烁端点)

教师:你能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学生:能。请一个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量。